《過秦論》教學設計【語文人教必修3】_第1頁
《過秦論》教學設計【語文人教必修3】_第2頁
《過秦論》教學設計【語文人教必修3】_第3頁
《過秦論》教學設計【語文人教必修3】_第4頁
《過秦論》教學設計【語文人教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過秦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過秦論》節(jié)選自賈誼的《新書》,原著分為上、中、下三篇,這里選的是上篇。作者通過對秦王朝興起、強盛、衰亡過程的敘述,議論了秦王朝成敗的因由?!哆^秦論》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學習時,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著重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歸納掌握文中重要實詞、活用字、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特殊句式以及一詞多義;2.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諷今,勸諫漢文帝施仁政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進步意義;3.熟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段?!具^程與方法目標】1.教師以最后一段為教學重點,可在課外指導學生讀點通史或歷史故事(如《東周列國志》),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文言文的語言規(guī)律;2.學生能借助課文注釋,參考資料等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簡況,并疏通文意。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語言,熟讀成誦?!厩楦袘B(tài)度價值觀目標】領略秦一統(tǒng)天下的壯觀氣勢,探究其迅速滅亡的教訓。培養(yǎng)正確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在誦讀和講析中領悟作者敘事手法和說理的妙處。【教學難點】課前準備領會“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以史鑒今。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1.央視春節(jié)期間播出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再次點燃了民眾對于歷史劇的觀看熱情,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于秦國歷史的關住。其實熒幕上一直不乏講述秦歷史的作品。秦國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吸引大家不斷地講述和傳播它的歷史呢?2.回顧秦國歷史。(1)春秋戰(zhàn)國,群雄爭霸,戰(zhàn)亂紛爭。(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分別鼎足而立。)(2)秦國變法興盛,六國合縱抗秦.(天下大事分久必合。)(3)秦始皇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始稱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8年,攻邯鄲,6年后滅趙;公元前225年,決河水灌大梁城,滅魏;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軍60萬滅楚;公元前222年,滅燕;公元前221年,滅齊。(4)陳勝起義,秦朝二世而亡。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秦帝國為何在陳涉吳廣起義后走向了衰亡?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過秦論》,看看西漢賈誼的看法和見解。(二)知人論世1.解文題?!罢摗笔且环N文體,即論斷事理,它包括論證,論史等。那這位作者針對什么問題來論斷事理呢?“過秦”?!斑^”,名詞(過失、過錯)作動詞(指出…過失、過錯);“過秦”,即“言秦之過”,指出秦亡國的過失。《過秦論》全文分為上、中、下三篇,課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論秦二世、秦三世的過失。2.作者簡介。賈誼,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家,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學識淵博,年青時就負有才名,年僅二十歲,就被召為博士。后因提議改革政治,遭權貴嫉妒、誹謗,貶為長沙王太傅,人稱賈長沙、賈太傅。貶謫后,雖身居閑職,不被重用,仍憂心朝事。后為梁王太傅。梁王落馬而死,賈誼以為是自己失職,哭泣歲余,抑郁而終,年僅33歲。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從此長逝歷史天空。他的為人,很為司馬遷推崇,司馬遷把他和不同時代的屈原相提并論,撰寫了《屈原賈生列傳》。3.寫作背景。賈誼生活在西漢初年,此前歷春秋戰(zhàn)國、七雄爭霸而秦統(tǒng)一天下,到楚漢相爭,漢朝建立,五百年戰(zhàn)亂破壞,因而西漢初期,社會經(jīng)濟凋敝,人口減少。為此,賈誼極力主張施行“仁政”以“安民”,民安方得維持漢王朝統(tǒng)治。(三)學習第一段1.學習重點字詞。2.全段翻譯。3.概括第一段主要內(nèi)容。秦王朝勢力的崛起,突出秦國地利(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政通(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等的優(yōu)勢。第二課時一、學習第二段1.學習重點字詞。2.全段翻譯。3.概括第二段主要內(nèi)容。第二段,寫合縱形成及瓦解,更寫秦孝公以后到秦始皇以前,秦國乘勝追擊,進一步擴展勢力的情況。二、學習第三段1.學習重點字詞(詳見PPT)。2.全段翻譯。3.概括第三段主要內(nèi)容。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王朝,采取種種措施鞏固其統(tǒng)治,試圖使其家族統(tǒng)治達到“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本段文字寫出了秦始皇攻取天下的威力之猛和守天下的防范之嚴,還寫出了秦王朝初期盛極一時,反襯出下一段寫秦王朝滅亡的迅速。4.思考問題:秦王采用了哪些措施鞏固其統(tǒng)治?措施:(1)文化上(愚民):“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保?)刑法上(弱民):“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保?)警備上(防民):“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薄傲紝佩?,而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比W習第四段1.學習重點字詞(詳見PPT)。2.全段翻譯。3.概括第四段主要內(nèi)容。第四段寫陳涉起義,天下相應,迅速滅秦。4.思考問題:滅掉強秦的陳涉及其部卒具備怎樣的條件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文中交代了陳涉的出身,才能,兵力,武器等情況,寫出了抗秦力量的薄弱。這樣寫是為了說明強秦并非是毀于強大的外部力量,而是統(tǒng)治者自身在“守成”方面出現(xiàn)了重大問題。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1)文化上(愚民):“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保?)刑法上(弱民):“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保?)警備上(防民):“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良將勁弩,而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钡谌n時一、學習第五段1.學習重點字詞。2.全段翻譯。3.概括第五段主要內(nèi)容。思考秦朝滅亡的原因,指出“秦之過”為“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4.思考問題: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本段是如何論證的?本文卒章顯志——“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本段主要采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一是將陳涉與九國之君作對比,將陳涉與秦朝作對比,突出陳涉渺小與微不足道,然而“成敗異變”,渺小的陳涉起義成功推翻秦朝統(tǒng)治。二是將秦朝的輝煌與最后黯然滅亡形成對比,說明“功業(yè)相反”。最后設問“何也”?作者自問自答,引出全段乃至全文中心論點: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二、梳理全文思路本文題為《過秦論》,是一片論說文,但全文卻用十之七八的篇幅來敘事。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明白敘事是論據(jù),結論是論點即可。為啥敘事部分能證明論點呢?下面一一道來。敘事與議論并不可截然分開。我們有時是為了立論尋找相應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時也可以因事生論,由某些事件有感而發(fā),最終闡發(fā)自己的觀點。敘事是議論的依據(jù),議論是敘事的升華。要指出秦亡原因,必先以“回顧秦史”來起興。在梳理回顧的過程中,自然有偏向地選取能反映問題、有利于引出觀點的史實來寫,慢慢地就呈現(xiàn)了秦的問題。作者先敘孝公時的“興”,繼而寫惠文、武、昭襄王時的“強”,接著寫秦始皇時的“盛”,最后寫始皇既沒,陳涉發(fā)難,秦終敗致亡。作者通過敘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由興而亡的全過程,即從“攻”勢轉為“守”勢兩大階段,為最后的議論“攻守之勢異也”做了形式上的充分準備,更直觀地幫助漢文帝回憶和梳理秦國歷史,為漢文帝提供歷史借鑒。那么,在敘述中,作者呈現(xiàn)了秦的哪些問題?他又是如何呈現(xiàn)的呢?在敘述中,彰顯了九國聯(lián)盟與秦國實力的對比;九國會盟之時與慘敗之后兩種情況的對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