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_第1頁
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_第2頁
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_第3頁
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_第4頁
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

怎樣做好一名通訊員,本文狹義上講是怎樣做好企業(yè)集團報紙通訊員。一個企業(yè)集團報紙,其稿件大部分是來源于集團各企業(yè)和部分基層通訊員。就所屬企業(yè)的通訊員而言,面臨三種狀況:一是大部分通訊員都是兼職,他們主要精力是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寫稿子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二是年輕人居多,都是些近年來從各院校畢業(yè)的學生,沒有寫作經驗。三是文化層次不是很高,一般都是中等學校畢業(yè)生,對新聞寫作能力把握不足,從而導致企業(yè)及通訊員對宣傳工作不是很得力。

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種媒體的廣泛傳播,一個企業(yè),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對宣傳報道工作重視程度愈來愈強。如何通過宣傳報道達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之目的?如何通過自己手中的筆宣傳企業(yè)的新風貌、新技術、新成果?如何使通訊員盡快掌握新聞寫作技巧,提高駕馭新聞的能力,搞好新聞報道工作?為通號報提供有特色、有份量的好新聞,筆者就自己的經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僅供通訊員們參考。

一、打好自己的文化基礎,把文學寫作的愛好轉變?yōu)樾侣劮矫娴膶懽鳌?/p>

我們從上學就開始學習語文課程,語法、修辭包括標點符號都是寫文章的基礎。我們很多通訊員都基本掌握了這些東西。但有部分人這方面還有欠缺,文章不通、不順,結構搭配不合理等,這些還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加以苦練。另一方面,有些基礎好點的通訊員他們的處女作大部分都是從寫文藝稿子開始的,基本上沒有涉獵到新聞寫作。他們寫詩歌,寫散文,寫人生感悟,還有的寫回憶性文章等,“學生味”十足。因為沒有太多框框的約束,可“信馬由韁”,也比較容易發(fā)表。很多單位的領導就認為這個人“能寫”,可培養(yǎng)任用。殊不知,真的讓他把本單位本部門人和事,用新聞的形式報出去,就很難了。首先說他不會寫,即使寫出來也是個“四不像”。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假”像,也感到很惆悵:怎么就培養(yǎng)不出來一個能管用的通訊員呢?其實結癥所在,就是那所謂的通訊員還沒有了解和掌握新聞寫作業(yè)務。那么,怎樣才能把文學寫作轉為新聞寫作呢?筆者有以下三點提議:

(一)、要研究新聞。目前,關于什么是新聞的定義有170多種。如陸定一的“新聞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報道”,范長江的“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的重要事實”,博加特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是新聞”。這些暫不去深究她。換而言之,我們大家每天最直接的看報紙,看電視,聽廣播,上網絡,大部分都是新聞內容。首先建議,每天晚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必須要看,其次,所能接觸的報紙一版一定要看。這些都是大量的新聞,都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都是用最快的速度轉給受眾的。了解了這些,就知道什么是新聞了。我們身邊雖然沒有什么大的新聞,但身邊的人所處理的事,每天都有變化,在變化中務必會發(fā)生新聞。我們通訊員研究的就是這方面的新聞。

(二)、要學習新聞寫作。新聞行業(yè)是一個系統的學科領域,專業(yè)性比較強。初學乍練者暫用不著太深究她。筆者傾向能初步掌握消息、通訊、新聞故事等幾個體裁的寫作即可。這方面的工具書新華書店都可以買到。如時統宇的《消息寫作》,丁柏銓的《通訊寫作》和彭朝丞的《新聞標題制作》。這樣從最基本的學習開始,了解了新聞的內涵,明白了她的要素,掌握了她的屬性,基本功逐漸就夯實了。再者,要拜有這方面經驗的老通訊員為師,寫出稿子請他們指點。只要有虛心的態(tài)度、誠懇地請教,一定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另外,有機會要參加這方面的培訓班,多吸收新聞寫作知識,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益。

(三)、要多練筆多寫稿。俗話說熟能生巧,而這個“巧”,就是多寫、多練。沒事時就要拿起筆,從各個角度寫同一件事,看看哪個更適合你所寫的內容更貼切,更能表達你所要表達的事實。而后把素材打散了,再集中、再提煉,直至達到自己較為滿意為止。還有一點

就是不怕寫“失敗”稿件。自己認為稿子寫得很好了,但到領導審查時或到報社編輯手中給“斃”了,都不要氣餒,不能影響自己的情緒和積極性。失敗了從頭再來,只有多摔打、多磨煉,才能有助于提高自己。要牢記“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二、怎樣發(fā)現新聞、挖掘新聞、寫好新聞。

曾任新華社總編南振中指出:“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除了睡眠,隨時隨地都在留心各種各樣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現新聞線索和新聞素材”。我們通訊員不可能具備這種撲捉新聞能力的本領,但在這個弱項方面,又是我們的優(yōu)勢所在。原因就是我們要報道的事情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我們的通訊員大部分時間同工友們在一起,特別是施工單位的通訊員,常年在外流動,他們與弟兄們相處的時間比家里人都長,知道置身于這個集體中的事情可謂“了如指掌”。這里面天天有新聞,人人有新聞,只不過你沒有注意和掌握罷了。

那么,怎樣才能發(fā)現新聞、挖掘新聞、寫好新聞呢?筆者建議要做到“五勤”:

(一)、嘴勤。就是多說話,多了解,多溝通。很多新聞素材往往是在不經意的說話中得到的。舉個小例子:筆者單位有個叫史世龍的通訊員,05年在內蒙搞通信施工,有一天晚上,幾個人躺在床上閑聊,都說晚飯的羊肉做的非常好吃,而且出自從來沒有做過飯的于明亮之手。原來他們這幾天沒有炊事員,大家輪流做飯。于明亮買來了上等羊肉,但不知從何下手。他就往天津家中打電話,請教妻子幫忙。妻子每幾分鐘就給他打電話,進行遠程遙控指導。史世龍了解事情前前后后經過,寫了篇《電話指揮燉羊肉》的現場新聞故事,很快被報社采用了。這么好的素材,就在嘮嗑中得到了。而后他又寫了《御寒餃子》、《老吳和他的MP3》等稿件。都是在閑聊天中得到的信息。

(二)、腦勤。遇到事情要多分析,多問幾個為什么。正如19世紀世界著名科學家巴斯德所說那樣:“在觀察的領域里,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實踐證明,腦勤方能眼尖,心明才能眼亮,只有在頭腦中反復思考、渴望求知的事物,一旦出現時,才能及時辨別和捕捉它。否則,遇事不動腦,不多問幾個為什么,有些重大新聞就會被漏掉。例如,美國著名記者泰勒在剛當記者時,某日,總編交給他一個任務,采寫美國一著名女歌星的演出報道。泰勒準時來到演出地點,以為劇場門口會人山人海,然而卻空空如也。他再一看,劇場門邊掛了一塊牌子,上寫“因故停演”幾個字,他想,既然演出已經取消,我這采訪演出報道的任務也自然取消,于是,他未經請示便回家睡起了大覺。半夜里,急促的電話鈴聲將他鬧醒,總編在怒氣沖沖訓斥:“因為你的失誤,使得我們的報紙今天銷路大跌,而其他報紙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這個女星自殺的消息?!笨纯?,沒有動腦子去想一想“為什么”,就造成了這么大的一個漏報。我們在日常中遇到的新聞素材,要通過表面看本質,多問幾個為什么,刨根問底可能會發(fā)現更大的新聞。

(三)、眼勤。眼勤就是要多看,“智慧源于心胸,心胸源于眼界”,“百聞不如一見”。只有多看才能有所發(fā)現,才能發(fā)現不同的現象,不同的現象可能就是新聞。筆者在新疆施工時,有一天早晨排隊買飯時,發(fā)現一個班組的人員全部剃了光頭,感到很奇怪。他們?yōu)槭裁磿@樣做呢?后來經過深入了解才知道。原來頭天晚上開了個班務會,分析該班組所承擔的施工任務非常繁重,大家紛紛表示,工程不完不回家。(等工程完工后,頭發(fā)也能長出來了,家里人看不到自己的“和尚像”,這是其一。第二這里的風沙特大,每天頭發(fā)里全是沙子,剃了頭便于洗漱)工長朱寶林這幾年來一碰上硬仗個人就削發(fā)為誓,這回他動員了全班,可見他們對完成工程的決心。我寫了《光頭“司令”的風采》稿子,展示了朱寶林和他手下弟兄們顧全大局、向困難宣戰(zhàn)的大無畏精神和勢不可擋勇氣。幾家報子都很快采用了。所以說,多看、多接觸日常中活生生的新聞事件,為這些人或事所感動,從而激發(fā)起報道熱情。

(四)腿勤?!靶侣勈桥艹鰜淼摹?,這是從事新聞報道人員的共識。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際新聞界就把現場觀察作為采訪活動的主要手段與形式加以強調。日本等國家的許多新聞學者都指出:現今的國際新聞界已到了現場形容者時代。美國一學者指出:如果你想

當一流記者,你就必須到現場去。其實我們絕大多數通訊員就置身于第一現場,他們每天經歷的都是新聞事件的全過程,只要留心觀察就有新聞可寫。筆者有這樣一個經歷:1992年天津工程公司購買了6輛鴻雁牌箱式儀表車,配發(fā)各工程段,職工們看到車非常高興。這個樣式的車能載人又能拉簡單的工程用料,工人們坐上它跑區(qū)間干活,不怕風吹雨林,既干凈又舒服。結束了工程隊多少年來到野外施工乘坐大篷車,晴天一身灰土,雨天全身被淋透的歷史。筆者特意跑到現場看工人們圍著汽車手舞足蹈的歡樂場面,而后又到公司設備科和有關領導進行采訪,很快寫出了《喜迎鴻雁入隊來》新聞稿件。此稿被人民鐵道報收進好新聞書籍并獲得當年全國行業(yè)好新聞獎。

(五)、筆勤。顯而易見,筆勤就是要多寫、多練。不能耽擱,不能偷懶。這一點分兩個層次說明。

第一,當采訪完成后,應趁著對采訪過程還有清楚的記憶,盡快整理好采訪記錄。盡管已經進行了現場筆錄,但由于采訪時的緊迫性,書寫比較潦草、混亂,往往是對關鍵詞句的簡單記錄,時間一長,恐怕有些字句連自己也難以辨認。美國記者羅伯特·本利奇有一次在采訪后才整理筆記,結果,竟覺得簡直像是看上古的楔形文字。他試圖耐著性子,努力辨認,破譯了幾次后,終于甩手不干了。事后,他為此專門寫了一則小品文,自嘲如何無法看懂自己的筆記。“應該迅速整理筆記,不要等筆下的飛龍走蛇變成沒有意義的死龍僵蛇”,“沒有絕對不忘的東西。要趁早動筆,把精湛、細致的采訪素材寫在紙上進而變成文章,越快越好?!敝型庥浾叩倪@些論述,皆可謂是寶貴的經驗之談。

第二,要多寫,不要怕反復修改,不要怕被斃稿。中外多少大作家、大文豪,起步時都是在點滴積累,也都被廢了很多稿件、文章。但他們不氣餒、不放棄,直至成功。筆者建言,做為一名通訊員要筆不離手,有時間就寫些東西,做為積累。這次此稿子用不上,將來這些素材肯定有用場。長時間堆積,你就會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寫得多了筆下自然生“花”,自然就會有豐厚的收獲。

以上的“五勤”做好了,你就會發(fā)現、挖掘、掌握新聞了。下面再說說怎樣寫好新聞。

筆者認為,寫好新聞要注意把握以下五點事實:

(一)、真實的、最重要的、有政治和經濟價值的事實。

(二)、最新鮮的、昨天或者今天發(fā)生的事情,不是陳舊的事實。

(三)、最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義的事實。

(四)、最精煉的,從許多同類現象中提煉出來的,本質的而不是表面的事實。

(五)、富有形象的、生動有趣的為讀者所喜聞樂見的事實。

這就是要求實事求是,不虛夸、不杜撰、不捏造,因為事實就是新聞的生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幾點呢?一是要多學習實事政治,多了解、掌握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要清楚上級及本單位當前的主要工作目標,悉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假、大、空。

二是多看一些新聞業(yè)務指導方面的書籍。筆者推薦以下幾本書(文章):胡喬木的《人人要學會寫新聞》、艾青的《新聞寫作方法論》、董廣安的《現代新聞寫作教程》及麥爾文·曼切爾的《新聞報道與寫作》等。與此同時,還要多涉獵更多的各門類的知識,廣泛吸取多方面的營養(yǎng),使自己腦袋里不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三是多積累?!安环e小流,無以成江海”形象地說明了積累的道理。著名文史專家廖沫沙同志對資料積累曾作過生動的比喻:“這就像農民撿糞一樣,農民出門,總隨手帶個糞筐,見糞就撿,成為習慣,專門出門撿糞,倒不一定撿很多,一養(yǎng)成習慣,自然就積少成多。積累知識就得有農民撿糞的勁頭。”例如:1956年,著名女記者金風被調到《人民日報》國際部當編輯,這對于她來說,業(yè)務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為了在國際新聞寫作、編輯方面闖出一條新路,金風日夜抓緊閱讀蘇聯著名作家愛倫堡和薩斯拉夫斯基的政治通訊、國際小品和隨筆,

大量閱讀美國著名政治家李普曼的作品。同時,她著力收集、研究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等人的言論及各類資料。據此,在日后的英法出兵埃及失敗之機,她一連寫了十多篇風格獨特的國際隨筆和小品。以至她后來調到河北省當地方記者時,當時的河北省第一書記林鐵見到她時問到:“你那些國際小品是在英國寫的吧!”其實,金風沒有到過英國,只不過收集、積累的豐富資料幫了她的忙。

我們的通訊員必須要有積累的習慣,在平時的看書、學習和社會接觸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留心各種對自己寫作有幫助的資料和情況,并養(yǎng)成隨手摘錄的習慣。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小倉庫”,待到要用時,可隨時從中選取。

在掌握寫好稿件的各種技能外,針對通號報的特點,同時還要具備把握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要研究通號報。她是一種行業(yè)報紙,覆蓋集團公司各單位及全路電務系統,專業(yè)性比較強。不同于政府機關報和都市類報。她的內容比較集中、精煉、樸實?!巴ㄌ枅?987年創(chuàng)刊,20多年來,她緊緊圍繞通號集團公司的中心工作,本著‘堅持黨性,實事求是,傳播信息,搞好服務’的創(chuàng)刊宗旨,積極為推進電務行業(yè)及通號集團的技術進步和管理現代化服務。”只有很好地了解了她,才能有的放矢。

二是“認識”各版面的功能。一版主要刊發(fā)鐵路行業(yè)和集團公司以及下屬各企業(yè)重要新聞。基層通訊員一般涉及的不是太多。二版“綜合新聞”,三版“科技與市場”,四版“文化生活”是通訊員們主攻目標,也是大家的用“才”之地。。

三是大家一定要切記――報紙跟著形勢走――通訊員要跟著報紙走,導向的作用不能忽視。通號報每星期只出一期,新聞往往就會變成“舊聞”,通訊員就要隨機改變策略,發(fā)稿前,再看一看你的報道是否還有最新的點,也就是說還能不能產生新的由頭。這樣稿件的“成活率”就會較高了。

再者,通訊員寫稿一定要跟上“大氣候”――國家當前所號召、提倡的;了解“中氣候”――集團公司的布署、要求;掌握“小氣候”――本企業(yè)的中心工作、突出的重點。結合了這三點,稿件就好上了。

在此舉個例子:07年5月下旬,天津公司在內蒙錫林浩特大草原搞通信施工,人工挖溝肯定會破壞草原植被,承擔作業(yè)的第一項目部從東北地區(qū)租來一套先進的機械設備。開溝、敷纜、回填三道工序為一體,基本上保護了大自然的原生態(tài)。贏得了牧區(qū)百姓的好評。王東寶抓住了這個事實,很快寫了《愛一方熱土還一片綠茵》――通號天津工程分公司草原施工珍惜環(huán)境受到牧民歡迎的消息稿件,立即在通號報6月1日頭版頭條登出。這篇稿好就好在她與國家提倡的環(huán)境保護掛上了鉤,好就好在她增強了民族兄弟之間的感情,好就好在她表明了施工單位的文明之舉。后來他寫的《天津公司奎北項目部加強檢修防凍害》和《通號天津公司奎北項目部建設反恐兩手抓》兩篇消息稿件,都跟上了國家的大氣候。這樣的稿件在通號報肯定受青睞。

三、寫稿子要鮮、活、快。

所謂鮮就是新。剛發(fā)生的事情一定要抓住。就像我們到菜市場買菜一樣,挑新上市的菜,最好是帶露水珠的。又好像買魚,一定要活的。這樣烹調起來肯定與蔫的菜、死的魚味道不一樣。寫稿件是同樣的道理。通訊員一定要把最新的新聞事件提供給報社,讓讀者看最新的內容,這樣受眾群體才能感到“有滋、有味、有口感”。

所謂活,就是不呆板。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技巧,把事件寫活了,使讀者“身臨其境”。特別是寫通訊和現場新聞故事,一定要把握?。菏录獔雒婊D―場面要人物化――人物要矛盾化――矛盾要細節(jié)化。就像我們看電影、電視劇,有大廣角又要有局部特寫,既波瀾壯闊、活靈活現又細致入微、精心雕刻。又好像是聽相聲,要有笑料,如果觀眾、聽眾不樂,那就是失敗了。寫文章也是一樣,沒有起伏,不活躍,不吸引人也就是不成功了。

所謂快,就是立即。發(fā)現新聞要馬上動筆。特別是實效性強、突發(fā)事件,要有“一分鐘

都不能耽擱的思想”這樣才能制勝。另外,快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預制”新聞。所在單位要發(fā)生的新聞,比如,工廠、工程段近日要研究成一種新產品、工程項目要開通等,事先都知道,可以把素材收集起來,擬好稿件。一旦形成事實,迅速查對、核實,確認無誤后,立即發(fā)出。

四、新聞稿件標題的制作

在這些年與很多通訊員們交流中,在給通訊員改稿中發(fā)現新聞稿件的標題制作是個很大的問題。很多通訊員不會擬標題,提煉不出來新聞的核心,定不到“點”上,這樣一來往往稿件就沒有了生命力。“能制作出漂亮的標題,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說通訊員一定要注重標題的制作。筆者多年來從事新聞報道工作,有些粗淺的體會在這里提示一下,有助于大家在今后的實踐中參考。

要注意,新聞標題的制作需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準確、具體、鮮明和生動。

(一)準確。標題要忠實于新聞內容,準確表達新聞內容,做到“題文一致”。這是制作標題的最基本的要求。

1、概括事實要準確。有些新聞標題概括不準確,究其原因,就是不細心,或者作風浮夸,故作驚人之舉,或者草率敷衍,等編輯修改。不論出于何種原因,均應引以為戒。例如,某報新聞標題是《哈爾濱為獨聯體國家培訓企業(yè)干部》,但新聞內容是:哈爾濱與莫斯科有關部門簽訂協議,每年將互派二十余位企業(yè)界人士去對方接受培訓,互相學習,為期五年。標題只強調了一個方面,使讀者產生錯覺。

2、觀點、語言要準確。標題要用準確的語言體現新聞中的觀點,而不能隨意發(fā)揮。例如,《中共湘鄉(xiāng)縣委認真落實黨的政策努力減輕農民不合理負擔》,這個標題就有問題?!皽p輕農民負擔”才符合黨的政策;而對于“不合理負擔”,那就不是“減輕”,而是要取消的問題了。

(二)、具體。新聞標題要具體,要用事實說話,這是新聞標題與其他文章的標題的重要區(qū)別。

新聞標題應少用“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兩個發(fā)人深省的事”這類抽象的語句,盡量標出新聞要素,即五個W和一個H: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當然,并不是說一個標題必須同時兼?zhèn)渖鲜鲆?,但,“何人”(或單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p>

(三)、鮮明。鮮明,包括簡潔明快和態(tài)度分明兩層意思。

1、簡潔明快。一篇新聞稿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內容,通訊員要善于從中提取最新鮮、最重要的部分,并用簡潔明快的語言予以提示,令讀者一目了然。冗長的標題,會淹沒新聞中的精華,削弱讀者的注意力。

2、態(tài)度分明。對于新聞事實,總會面臨著三種態(tài)度的選擇:肯定、否定、中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事實的性質是清楚的,通訊員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同情什么,非議什么,應該體現在標題上,褒貶分明,毫不含糊。

(四)、生動。新聞標題要努力做到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瑯瑯上口,讓讀者一看就產生興趣,引起閱讀正文的欲望。

要使標題生動,可采取各種修辭手法,如對仗、比喻、借代、回文、疊字、雙關、巧合,運用俗語、諺語和古典詩詞等。

以上所述制作標題的準確、具體、鮮明、生動四要領,是制作標題的總體要求,關鍵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多看、多練。上面已提過彭朝丞的《新聞標題制作》一書,通訊員看后肯定會有幫助的。

五、稿件的命中率問題

很多通訊員最苦惱的就是辛辛苦苦、點燈熬油寫了篇稿子,發(fā)出后卻石沉大海。一次、兩次、更多次,都是這個結果,很多人就泄了氣。不知何因,無所從適,影響了寫稿的積極

性。那么,怎樣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呢?首先,要判斷和檢驗你的新聞稿是否注意到了五個“是否”:

(一)、是否具有實效性。新聞貴在新,講究實效。剛剛發(fā)生的事、今天發(fā)生的事、昨天發(fā)生的事、前天發(fā)生的事,其報道價值依次遞減。

(二)、是否是事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必須是確有其事,并進行核實,準確無誤,才能報道。

(三)、是否具有變動性。即使是事實,但事實是一種司空見慣的重復性動作,也不值得報道。

(四)、是否有新意。即使事實有實效性、變動性,但是如果沒有新意,也不值得報道。新聞之“新”,不僅要求時新,而且要求內容也新。

(五)、是否符合所在媒體傳播定位與傳播風格的需要。

以上五個是否,是對整個媒體發(fā)稿要求。我們通訊員立足的是通號報。前邊說過,通號報是行業(yè)報,她的定位和風格不同于大媒體和地方報。要認真研究她的報道思路、方向和內容。

其次,要糾正自己的寫作“慣用手法”。調整一下思路,換個角度嘗試。“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反復觀察,認真琢磨,試著捉筆,肯定會有新的收獲。

再次,經??纯捶段?,研究成功者的秘訣。同時與本單位、本部門有這方面特長的同事共同探討,虛心求教,不恥下問,也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順便再說一說關于基層領導和各種會議報道問題。我們很多通訊員本單位領導參加了某項活動或召開了什么會議馬上就投稿,命中率很低,有時也只能被編輯編為統稿。追究其因就是事件本身還構不上什么“新聞”?;鶎宇I導在本單位檢查、指導工作很平常,很本分,在本單位可能是很新鮮,很新聞,但升了一格再橫向比就不是新聞了。因為事件的本身不具備指導意義,沒有擴展價值,這種領導活動只能在本單位“平行”宣傳,起到應該知道的人清楚就可以了,若要向高處走,讓無關緊要人知道稀疏松平常的事就勉為其難了。如果領導參加的活動、參與的事件在本行業(yè)、本系統甚至在省部級乃至全國都具有影響,那就要大寫、特書了,不但在通號報發(fā)表,還要在省部級、中央級媒體發(fā)表,把新聞做足,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說通訊員不能成“井底之蛙”,不能只顧及眼前、身邊的事,要知道井外有天、天外還有天,一定要把握好新聞的層次關系,不能把小新聞當大新聞處理,要把你見到的事件衡量一下,“有多大的布,做多大的衣”。

關于會議報道是個很費腦筋的事情,有的通訊員把他搞混淆了。他們把基層會議報道寫成了“中央式”報道。國家每年召開的幾次重要會議和組織的一些重要活動,人民日報等大家媒體要組織報道,那是從上而下具有指導意義的新聞報道,而企業(yè)召開的會議一般都是貫徹上級的政策、精神的一種具體部署,報道的是執(zhí)行上級指示過程中所閃現的亮點,是從下至上的反饋,應該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概念。通訊員若學央式口吻和筆調進行報道,那可就謬之千里了。還有很多通訊員把寫會議報道干脆變成了本單位領導向上級部門表態(tài)的行文,把會議報道往往寫成“作文式”的幾大塊,很程序化,這樣的稿件只能算是一個工作匯報,其根本構不上什么新聞,編輯也很難處理。所以,做基層通訊員搞報道必須跳出會議框子,潛下心來找會議中的新聞點,從小往大看,從下往上看,看看哪件事與眾不同,具有反饋價值,只有研究突出的事例,只有升華所報道內容,切實抓住新聞要點,重點突破,帶動全文,這樣就能把會議報道寫活了。這才是我們通訊員所立足和追求會議報道的可行之徑。

另外,要多于通號報老師溝通,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指導,往往會頓開茅塞、豁然開朗,你的寫作會大有長進。

六、困擾通訊員的幾個問題

集團公司所屬企業(yè)的通訊員,絕大多數都是業(yè)余時間寫稿。白天要完成好他們的本職工

作,只能利用晚上業(yè)余時間加班加點。往往造成精力不足和身心上的疲憊。如何改善這種“兼職”狀況呢?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引起注意:

一是領導是否能給他們一定時間的問題。沒有時間寫稿,通訊員真的有些顧不過來。有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現在回想起來還有些過意不去,真的有些對不起這位通訊員了。2006年4月,新疆地區(qū)發(fā)生特大沙塵暴,鐵路和列車都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損壞。當時天津公司有一個項目部正好在此地搞信號工程施工。他們面對沙塵暴頑強拼搏,保護設備,恢復生產。配合國家和鐵道部的整體形勢,作出了較大貢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稿子急需發(fā)出,但我們打電話與項目部領導溝通,都是以工作忙為由婉言謝絕。我們只好找當時在場的通訊員,得知他也兩天兩夜沒有休息了,而且還患了感冒。我們的意思是不論遇到多大困難也要把稿子寫出來。結果他利用第三天深夜在迷迷糊糊中把稿子寫來了――《迎著沙塵暴出擊》,很快在通號報重要位子上發(fā)表了。編輯老師為通訊員此舉加了編后語,此稿在讀者中產生很大反響。

二是正確對待稿件不過關問題。這一點對通訊員寫作信心影響很大。很多通訊員初學乍練,還不清楚什么是新聞的時候,寫出的稿子往往是“四不像”,甚至在新聞稿中,很少有“新聞語言”。有一部分通訊員自尊心又很強,特別是學歷較高的人,提出不同意見,他們會感到沒面子,索性從此就再不寫稿子了。很多單位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現象。還有一種現象,通訊員寫出的稿子與本單位、本部門領導的要求有差距,被上級“斃”了,他們就感到不舒服,以后再讓他寫稿子,他就很不情愿了。另外,往報社發(fā)了幾篇稿沒有被采用,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埋怨編輯老師。這些都是通訊員自身的心理問題。不及時、妥善地處理這些問題,勢必導致以后的心里障礙,影響自己的成長。

三是要沖破諷刺關。在很多單位一個人在報子上發(fā)表了“豆腐塊”,特別是在單位一直沒有名氣的人寫出稿件,往往會碰到另類的眼神。不友好地喊“秀才”、“小報記者”,甚至還有的給起難聽的綽號。個別通訊員自尊心受到傷害。有的通訊員很脆弱,過不了這個關,在郁悶中,再懶得動筆了。

其實,以上三個方面,有的是領導問題,有的是通訊員自身問題。只要勤溝通、勤協調,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另外,還有一種現象,特別是在工程單位更為普遍,就是領導和通訊員都有的一個共性:工作忙時沒時間寫,工作閑時沒東西寫。那還要什么時間寫呢?這就需要調整,需要改善。忙時一定要擠時間寫,這個時候通訊員就要多辛苦,多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不付出過多的勞動,哪有成功的喜悅?歸根到底就是領導和通訊員是否對宣傳報道工作重視不重視的問題。

七、通訊員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通訊員寫稿出現不足和錯誤在所難免,在學習寫新聞業(yè)務開始就要加以重視,不要走彎路,或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及不良影響。筆者提醒通訊員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一)、標點符號是否混用。國家語言和新聞出版署修訂發(fā)布的《標點符號用法》規(guī)定有16標點符號,再加上斜線號、隱諱號、虛缺號等其他幾種也不過20來種。但是稿件中標點差錯率非常高,影響受眾對內容的正確理解。比如逗號泛用、亂用頓號、書名號與引號混淆不清等。

(二)、時間、數字是否清楚。寫稿件往往涉及到時間與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