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外科急救技術_第1頁
急診外科急救技術_第2頁
急診外科急救技術_第3頁
急診外科急救技術_第4頁
急診外科急救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急診外科急救技術第1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外傷急救技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第2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外傷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現(xiàn)場急救原則: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運。第3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止血第4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出血分類

皮下出血內出血外出血

動脈出血

靜脈出血

毛細血管出血鮮紅噴射暗紅涌出鮮紅滲出

第5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止血方法(一)加壓包扎止血(二)指壓止血法(三)止血帶止血(四)加墊屈肢止血(五)填塞止血(六)鉗夾結扎止血法第6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止血方法(一)加壓包扎止血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適用于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方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傷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扎,其松緊度以能達到止血目的為宜。若傷處有骨折時,須另加夾板固定。關節(jié)脫位及傷口內有碎骨存在、骨折斷端外露時不用此法。

第7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根據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壓住動脈處,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適用于頭部、頸部、四肢的動脈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為:頭頂部出血、頭頸部出血、面部出血、頭皮出血腋窩肩部出血、上臂出血、前臂出血、手掌出血下肢出血、足部出血第8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9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指壓止血頭頂部出血:傷側耳前下頜關節(jié)上方,用拇指壓迫顳淺動脈。頭頸部出血:方法是用拇指將傷側的頸總動脈向后壓迫,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否則會造成腦少血壞死。面部出血: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處的面動脈。頭皮出血:頭皮前部出血時,壓迫耳前下頜關節(jié)上方的顳動脈。頭皮后部出血則壓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側的耳后動脈。腋窩和肩部出血:鎖骨上窩對準第一肋骨用拇指壓迫鎖骨下A。第10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指壓止血上臂出血:患肢抬高,用另一手拇指壓迫上臂內側的肱動脈。前臂出血:用拇指壓迫傷側肘窩肱二頭肌腱內側的肱動脈末端。手掌出血:用兩手指分別壓迫腕部的尺動脈、橈動脈下肢出血:用兩手拇指用力壓迫腹股溝中點下方的股動脈。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母長肌腱外側的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脛后動脈。第11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上頜動脈顳淺動脈面動脈舌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動脈竇甲狀腺上動脈枕動脈第12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13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止血帶止血只適用于不能用加壓止血的四肢大動脈出血。方法:用橡皮管或布條纏繞傷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緊度以摸不到遠端動脈的搏動為宜。橡皮止血帶止血法:用長1米的橡皮管,先用繃帶或布塊墊平上止血帶的部位,兩手將止血帶中段適當拉長,繞出血傷口上端肢體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彈性壓迫血管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布條止血帶止血法:常用三角巾、布帶、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纏繞在加有布墊的肢體上,拉緊或用“木棒、筷子、筆桿”等絞緊固定。第14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使用血壓計止血上肢:收縮壓+75-100mmHg下肢:收縮壓+150-200mmHg第15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16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止血帶止血注意事項上止血帶部位要準確:前臂和小腿不宜扎止血帶,上臂避免扎在中下1/3處,以防損傷橈神經。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必須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襯墊墊上。松緊適宜,以能止住血為度。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不宜超過5小時,每隔30-6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1-3分鐘。放松時改用指壓法。嚴禁用電線、鐵絲、繩索代替止血帶。上止血帶處要有明顯標志,并用標簽注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放松止血帶的時間。第17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加墊屈肢止血前臂或小腿出血,在肘窩或膕窩放紗布墊、棉花團、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關節(jié),用三角巾或繃帶將屈曲的肢體緊緊纏綁起來。上臂出血,在腋窩加墊,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繃帶把上臂緊緊固定在胸前。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墊,屈曲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用三角巾或長帶子將腿緊緊固定在軀干上。注意事項:有骨折和懷疑骨折或關節(jié)損傷的肢體不能用加墊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錯位和劇痛。要經常注意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huán),如血液循環(huán)完全被阻斷,要每隔1小時松開一次,觀察3-5分鐘,防止肢體環(huán)死。第18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五)填塞止血適用于頸部和臀部較大而深的傷口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后用繃帶或三角巾繞頸部至對側臂根部包扎固定。第19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六)鉗夾結扎止血法若能清楚看到傷口內血管斷端,可用簡易現(xiàn)場急救箱(包)中的止血鉗、結扎線進行鉗夾結扎止血,方法類似于院內清創(chuàng)時的操作。結扎止血后再包扎傷口。若損傷組織辨認不清不宜使用此法,隨意鉗夾有可能損傷重要血管和神經第20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包扎包扎材料:繃帶和三角巾、就地取材。包扎目的:保護傷口、幫助止血、固定下敷料、減輕痛苦。包扎要求:快、準、輕、牢,盡量暴露傷口。包扎前處理:特殊傷包扎:開放性氣胸、腹部內臟脫出、腦膨出、異物刺入、開放性骨折。第21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特殊傷口應特殊處理:1、胸部開放傷:立即用比傷口面積大,厚實的棉布墊,不透氣的塑料薄膜,在傷者呼氣末迅速嚴密覆胸壁傷口,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加壓包扎。2、腹部內臟脫出:不要將脫出送回,免引起腹腔感染,用大塊敷料覆蓋傷口,并做環(huán)形圈,將環(huán)套住脫出物,然后用干凈的大小適宜容器扣在上面,包扎、固定。注意不要使容器邊緣壓住脫出的臟器。傷病員采取平臥屈膝位。第22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3、腦膨出:應與內臟膨出處理一樣,覆蓋傷口,扣上容器包扎。腦膨出傷病員大多處于昏迷狀態(tài),應注意監(jiān)測傷病員的生命體征。4、離斷傷:傷口加壓包扎必要時使用止血帶止血,并將離斷肢體用保鮮膜或聚乙烯袋子包裹,記錄受傷時間及傷病員姓名。

第23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包扎的注意事項:(一)包扎傷口時,先清潔傷口,再覆蓋紗布,然后繃帶包扎。(二)根據包扎部位,選擇合適的繃帶及三角巾等。(三)包扎時松緊適宜,不要觸及傷口。(四)患者舒適體位。注意四肢的功能位。(五)原則從下向上,從左向右,從遠心端向近心端。禁傷口處、骨突出部位打結。第24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包扎原則是遠心端→近心端,起止處勻環(huán)形兩圈。包扎方法第25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6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7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8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9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0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1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2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3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固定固定術是針對骨折的急救措施。目的:限制受傷部位的活動,減輕疼痛,避免骨折端因移位而損傷血管、神經等。也可防治休克、便于傷員的搬運。固定范圍要包括上下關節(jié)。固定材料:木制夾板、鋼絲夾板、充氣夾板、負壓氣墊、塑料夾板、其他材料,如特制的頸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馬固定架,緊要時就地取材:竹棒、木棍、樹枝等。在缺乏外固定材料時也可以進行臨時性的自體固定,如將受傷的上肢縛于上身軀干,或將受傷的下肢同健肢縛于一起。第34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固定第35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6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7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8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固定注意事項先止血、包扎,再固定。有休克先抗休克。開放性骨折,嚴禁把骨折端斷送回傷口內。就地固定,不要隨便移動傷者,不要盲目復位。夾板的長度與寬度要與骨折肢體相適應,長度應超過上下關節(jié)。固定范圍要包括上下關節(jié)。

夾板不應直接接觸皮膚,可適當加厚墊。固定應松緊適度。(趾)端外露以便觀察血液循環(huán)。四肢骨折固定,先捆上端,后捆下端。上肢屈著綁(屈肘狀);下肢固定要伸直綁。第39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搬運第40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搬運基本原則:及時、迅速、安全地將傷員搬至安全地帶,防止再次負傷。搬運方法:徒手搬運法用于傷勢較輕且運送距離較近者。擔架搬運適用于傷勢較重,不宜徒手搬運,且需轉運距離較遠的傷者。第41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扶持法第42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背負法第43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雙人搬運雙人搭椅由兩個救護人員對立于傷病員兩側,然后兩人彎腰,各以一手伸入傷病員大腿下方面而相互十字交叉緊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傷病員背部;或者救護人員右手緊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緊握另一救護人員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這兩種不同的握手方法,都形成類似于椅狀而命名。第44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拉車式一個救護人員站在作病員的頭部,兩手從傷病員腋下抬起,將其頭背抱在自己懷內,另一救護員蹲在傷病員兩腿中間,同時夾住傷病員的兩腿面向前,然后兩人步調一致慢慢將傷病員抬起。第45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人搬運法第46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搬運注意事項移動傷者首先應檢查頭、頸、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損傷,如果有損傷,應先作急救處理。要做好途中護理,注意神志、呼吸、脈搏以及病(傷)勢的變化。擔架搬運,一般頭略高于腳,行進時傷者腳在前,頭在后,以便觀察傷者病情變化。用汽車、大車運送時,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動、剎車時晃動使傷者再度受傷。第47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特殊傷員的搬運最佳體位咯血、嘔血、昏迷而嘔吐者:頭偏向一側;中風、心臟病呼吸困難者,采取頭高腳低位;休克病人采取頭低腳高位;肢體出血包扎后抬高。脊椎外傷傷員的搬運應用木板或門板搬運,方法是平起平放或水平翻轉,切忌使用摟抱,或一人抬頭、一人抬足的方法。在搬運頸椎損傷的傷員時,要有專人托扶其頭頸部,沿縱軸方向略加牽引。應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其頸部的兩側加以固定。第48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49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顴骨軸位---正側位無意義第50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鼻骨側位----正位無意義第51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頸椎斜位了解椎間孔第52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外傷胸片側位增加病人痛苦第53頁,共5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股骨頸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