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zhàn)壓軸題填空題:運動和力(10題)_第1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zhàn)壓軸題填空題:運動和力(10題)_第2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zhàn)壓軸題填空題:運動和力(10題)_第3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zhàn)壓軸題填空題:運動和力(10題)_第4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zhàn)壓軸題填空題:運動和力(10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zhàn)壓軸題(填空題):運動和力(10題)

一.填空題(共10小題)

I.(2021?福建模擬)已知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物體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與壓力成正比,可用公式f=^N表示,其中H為接觸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如圖所示,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塊P,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物塊Q相連,滑輪到P、Q的兩段繩

子都是水平的。己知Q與P之間以及P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是N,兩物塊的質(zhì)量

都是m,輕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P向右做勻速運動,

若[1=0.2,m=lkg,則Q受到的摩擦力fQ=N;拉力F=N。

2.(2020秋?沙坪壩區(qū)校級期末)大量實驗表明: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f與表面所

受的壓力成正比。如圖所示的裝置,現(xiàn)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60N作用在物體A上,使

A向右勻速滑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5N。已知A、B和地面的表面粗糙程度都

相同,不計繩、彈簧測力計、滑輪的重力和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則B的下表面受到的

摩擦力為N,A和B兩物體的重力之比為。

3.(2021?思明區(qū)校級二模)如圖所示,物體A重5N,放在水平桌面上,通過繩子和滑輪

連接重為4N的物體B.此時物體A恰能向右勻速直線運動。則A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在物體A上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體A沿桌面水平向左勻速直線運動,

則所加拉力的大小為N(不計繩子、滑輪的質(zhì)量以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

4.(2020?紹興模擬)利用力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行李箱在傳送帶都做勻速直線運動,a為水平,b為傾斜,那么分別在a、

b兩種情況下的行李箱是否存在摩擦力的情況是。

A.a不存在,b存在

B.a存在,b不存在

C.a、b都存在

D.a、b都不存在

(2)如圖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體在力Fi、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線運動,力Fi、F2及

物體的速度V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丙、丁所示,物體在t2?t3時間內(nèi)所受摩擦力

大小為No

5.(2019?邛江區(qū)校級二模)如圖示數(shù),重力為8N的一木塊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

輕滑輪(不計滑輪摩擦)。輕繩繞過滑輪后,一端固定在右側(cè)墻上,另一端始終用大小為

F)=6N的力豎直向上拉,木塊向右勻速運動。這個過程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若將繩端拉力方向改為水平向右,木塊仍能勻速運動,這時拉力大小為F2,則F.

2F2(大于/等于〃」、于)。

6.(2017?樂清市校級自主招生)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物塊ABC,

AB邊靠在豎直墻面上,物塊與墻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n,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

物塊沿墻面勻速下滑,則摩擦力的大小為。

7.(2021春?海安市月考)把一根粗糙的木棒按圖所示的方式放在分開的兩手的食指上。兩

手指距木棒兩端的距離相同?,F(xiàn)在緩緩地相向移動兩個手指。剛開始移動時。發(fā)現(xiàn)右食

指相對木棒發(fā)生移動,而左手食指相對木棒未發(fā)生移動。則此時右食指對木棒的摩擦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食指對木棒的摩擦力。當兩手指碰到一起時,兩

手指的位置在木棒中心的側(cè)(選填:“左”或“右”)。

8.(2015?鹿城區(qū)校級自主招生)圖中的物體A的質(zhì)量是400g,物體B的體積是8cm3.用

細繩將兩物體通過定滑輪連接,放手后,A恰能沿著水平桌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

將B始終浸沒在水中,并使A沿著水平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需要施加1.12N水

平向左的拉力。則物體B的密度為g/cm3.(g取10N/kg)

9.(2021春?海安市月考)兩個相同規(guī)格的彈簧測力計以如圖(1)所示方式懸掛一個重物,

上面彈簧測力計(甲)的示數(shù)和下面彈簧測力計(乙)的示數(shù)分別為Fi和F2。當對彈簧

測力計甲施加大小為F的豎直拉力,使整個裝置沿豎直向下做勻速運動時如圖(2)所示,

彈簧測力計甲和乙的示數(shù)分別為F3和F4O則FiF2F4(前兩空均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表示F、F3、和F4三者關系的等式為F=。(不考慮空氣

的作用)

(1)(2)

10.(2020?寧波模擬)有一個半徑為R、材質(zhì)均勻厚度為d的大圓盤上再黏上一個半徑為』R,

2

材質(zhì)均勻厚度為d的小圓盤,如圖所示,此時整體重心離大圓盤圓心的距離是。

R

0

2j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zhàn)壓軸題(填空題):運動和力(10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填空題(共10小題)

1.(2021?福建模擬)已知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物體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與壓力成正比,可用公式f=W表示,其中口為接觸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如圖所示,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塊P,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物塊Q相連,滑輪到P、Q的兩段繩

子都是水平的。已知Q與P之間以及P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是口,兩物塊的質(zhì)量

都是m,輕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P向右做勻速運動,

若p=0.2,m=lkg,則O受到的摩擦力fc=2N;拉力F=8N。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考點】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應用題;重力、彈力、摩擦力;應用能力.

【分析】(1)由公式f=pN,N=GQ=mg求Q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瑒幽Σ亮Ψ?/p>

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2)P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兩個物體重力之和,也由公式£=小求解。題中P向右勻速運

動,則Q向左勻速運動,兩個物體的合力都為零。先對物塊Q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

求出細線的拉力,然后對物塊P受力分析,再次根據(jù)平衡條件求出力F。

【解答】解:

(1)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大小,Q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i=riNQ

=pGQ=umg=0.2XIkgX10N/kg=2N,方向水平向右。

(2)P物體所受地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2=nNp=n(GP+GQ)=uX2mg=0.2X2Xlkg

X10N/kg=4N,方向水平向左。

設跨過定滑輪的輕繩拉力大小為F',對于Q物塊,由平衡條件得:F'=fi=2N,

對木塊P受力分析,P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地面對P向左的摩擦力,Q對P向左的

摩擦力,且力的相互作用可知:fp=fi=2N,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fp+f2+F'=

2N+4N+2N=8N。

故答案為:2;8。

【點評】本題關鍵在于分別對兩個木塊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列式求解。

2.(2020秋?沙坪壩區(qū)校級期末)大量實驗表明: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f與表面所

受的壓力成正比。如圖所示的裝置,現(xiàn)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60N作用在物體A上,使

A向右勻速滑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5N。已知A、B和地面的表面粗糙程度都

相同,不計繩、彈簧測力計、滑輪的重力和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則B的下表面受到的

摩擦力為30N,A和B兩物體的重力之比為1:1。

【考點】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分析】當A向右勻速滑動,物體A和B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分別對AB物體受力分析,

利用力的平衡得出力的關系式,再根據(jù)滑輪組的使用特點求出力的大小,最后聯(lián)立即可

求出。

【解答】解:根據(jù)題意知,當A向右勻速滑動,A、B兩物體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對兩物

體做受力分析;

對A受力分析有:

根據(jù)物體受力平衡可知:

FA+f尸F(xiàn)---------------------①

FN=GA-----------------------------②

對B受力分析,

根據(jù)物體受力平衡可知:

FB=f+fl③

FNB=FN,+GB________④

其中其中FN與FN'、fi與fi'是一對相互作用力,貝UFN=FN',fi=f/;

FA與FB是繞過滑輪的同一根繩子的兩端的拉力,所以FA=FB=45N,且已知F=60N;

所以,fl'=fi=F-FA=60N-45N=15N,

f=FB-fi'=45N-15N=30No

滑動摩擦力f與表面所受的壓力成正比,則,fi與GA成正比,f與(GA+GB)成正比,

由于物體A、B和地面的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

則可得到三L=--—,且f=2fi,可知GA=GB,即重力之比為1:1。

GAGA+GR

故答案為:30,1:1。

【點評】本題考查用受力分析解決力學問題,并結(jié)合了滑輪的部分知識,綜合性較高。

3.(2021?思明區(qū)校級二模)如圖所示,物體A重5N,放在水平桌面上,通過繩子和滑輪

連接重為4N的物體B,此時物體A恰能向右勻速直線運動?則A受到的摩擦力是2

N,若在物體A上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體A沿桌面水平向左勻速直線運動,

則所加拉力的大小為4N(不計繩子、滑輪的質(zhì)量以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

【考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專題】應用題;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1)物體A在物體B的作用下向右勻速直線運動,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

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求出摩擦力大?。?/p>

(2)物體A向左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

物體A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變;物體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

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是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力條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解答】解:

(1)由題知,不計繩子和滑輪質(zhì)量以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

物體A水平向右運動時I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繩子向右的拉力為F=AGB=—X4N

22

=2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f,

物體A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二力平衡條件得:f=F=2N;

(2)物體A水平向左運動和水平向右運動時,由于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則

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不變,所以物體A水平向左運動時,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2N;

物體A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水平向右的

拉力F=』GB=^X4N=2N、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2N,物體A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力的

22

平衡條件得拉力:F'=F+f=2N+2N=4N。

故答案為:2;4o

【點評】物體A在桌面上運動時,無論向左還是向右,無論的加速還是減速、勻速,壓

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是不變的,這個是解題的關鍵。

4.(2020?紹興模擬)利用力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行李箱在傳送帶都做勻速直線運動,a為水平,b為傾斜,那么分別在a、

b兩種情況下的行李箱是否存在摩擦力的情況是上

A.a不存在,b存在

B.a存在,b不存在

C.a、b都存在

D.a、b都不存在

(2)如圖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體在力Fi、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線運動,力Fi、F2及

物體的速度V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丙、丁所示,物體在t2?t3時間內(nèi)所受摩擦力

b

【考點】摩擦力的大??;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專題】運動和力;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1)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所受合力為零,抓住合力為零,分析物體所受的力;

(2)根據(jù)圖乙、丙可知物體在ti?t2時間內(nèi)力F1、F2的大小,然后根據(jù)丁圖可知物體在

tl?t2時間內(nèi)做勻速直線運動,而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作用,平衡力的合力為

零;根據(jù)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求出合力,該合力的反方向的力即為摩擦力,摩擦力與

合力的方向相反。再根據(jù)物體在t2?t3時間內(nèi)的拉力大小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向,根據(jù)影

響摩擦力的因素判斷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

(1)由題知,行李箱在兩種傳送帶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在水平傳送帶上,行李箱受重力、支持力,兩個力的合力為零,若再受到摩擦力,不可

能與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所以a種情況下行李箱不受摩擦力。

在傾斜傳送帶上,行李箱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于行李箱受重力作用而有向下滑動的趨勢,

所以行李箱還受向上的靜摩擦力,即b種情況下行李箱受摩擦力,故A正確;

(2)由圖丁可知,在ti?t2時間內(nèi),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受平衡力作用,平衡

力的合力為零;

由圖乙、丙可知,物體在ti?t2時間內(nèi),所受拉力分別為Fi=8N,F2=12N,且方向相

反,則這兩個力的合力F=F2-FI=12N-8N=4N,方向水平向右,

因物體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故摩擦力的大小f=F=4N,方向水平向左。

由圖丁可知,在t2?t3時間內(nèi),物體處于減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但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不變,則摩擦力大小不變,仍等于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為4N。

故答案為:(1)A;(2)4。

【點評】(1)解決本題的關鍵抓住合力為零,運用假設法進行分析判斷摩擦力的有無;

(2)考查了學生對圖象問題的分析能力,能從圖象中得出相關的信息,然后結(jié)合力的合

成判斷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中考的熱點考題。

5.(2019?祁江區(qū)校級二模)如圖示數(shù),重力為8N的一木塊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

輕滑輪(不計滑輪摩擦)。輕繩繞過滑輪后,一端固定在右側(cè)墻上,另一端始終用大小為

Fi=6N的力豎直向上拉,木塊向右勻速運動。這個過程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若將繩端拉力方向改為水平向右,木塊仍能勻速運動,這時拉力大小為F2,則Fi小

于2F2(大于/等于/小于)。

【考點】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應用題;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1)勻速運動時受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

物體上;

(2)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始終用大小為Fi的力豎直向上拉,木塊向右勻速運動,木塊受到向右的拉

力和向左的摩擦力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fi=F=Fi=6N;

若將繩端拉力方向改為水平向右,木塊仍能勻速運動,這時拉力大小為F2,則物體受向

右的兩個F2和向左的摩擦力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2F2=f2,即F2=^f2

2

因為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當繩子豎直向上拉時,對物體

有豎直向上的拉力,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小于重力,當改為水平向右拉時,物體對水平面

的壓力等于重力,即當拉力改為水平方向后,壓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即f2>f],

故F2=Af2>AFi,即F1小于2F2。

22

故答案為:6;小于。

【點評】本題考查了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斷以及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等知識,第二空

有一定的難度。

6.(2017?樂清市校級自主招生)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物塊ABC,

AB邊靠在豎直墻面上,物塊與墻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R.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

物塊沿墻面勻速下滑,則摩擦力的大小為mg+Fsina或uFcosa。

【考點】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定性思想;圖析法;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物體為勻速下滑,應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由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求出;

二是由力的平衡條件得出。

【解答】解:對物體受力分析可知,物體受重力、推力F、墻對物體的彈力及摩擦力的

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故物體受力平衡;將F向水平向分解,如圖所示:

則可知豎直方向上合力為零,即摩擦力f=mg+Fsina;

而物體滑動,故為滑動摩擦力,故摩擦力也可以等于pFcosa。

故答案為:mg+Fsina或|iFcosa()

【點評】本題很多同學有一種方法得出一種答案后即以為完成了本題,但確忽略了題目

中的重要條件;因物理一直有不定項選擇題,故應注意培養(yǎng)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7.(2021春?海安市月考)把一根粗糙的木棒按圖所示的方式放在分開的兩手的食指上。兩

手指距木棒兩端的距離相同。現(xiàn)在緩緩地相向移動兩個手指。剛開始移動時。發(fā)現(xiàn)右食

指相對木棒發(fā)生移動,而左手食指相對木棒未發(fā)生移動?則此時右食指對木棒的摩擦力

等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食指對木棒的摩擦力。當兩手指碰到一起

時,兩手指的位置在木棒中心的左側(cè)(選填:“左”或“右”)。

【考點】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應用題.

【分析】(1)如果右食指先動,說明右食指與木棒間的作用力小于左食指與木棒間的作

用力,木棒的重心會更靠近左食指。

(2)當右手食指移動一段距離后,木棒的重心更靠近右手食指時,右食指與木棒間的作

用力大于左食指與木棒間的作用力,左手食指開始移動。這樣,兩手的食指交替移動。

(3)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左側(cè),當兩手指碰到一起時,兩手指在木棒的重心位置。

【解答】解:(1)兩手指距木棒兩端的距離相同,現(xiàn)緩慢地相向移動兩個手指,剛開始

移動時,發(fā)現(xiàn)右手食指相對木棒移動,右手指與木棒之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假設

它們之間的摩擦力分別為f右與f棧,且有f〃=f桂;而左手食指相對木棒未發(fā)生移動,但

木棒在f右的作用下,有向右的運動趨勢,此時左手與木棒之間存在靜摩擦力,由于木棒

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平衡力作用,即ftr=f左.故右食指與木棒間的摩擦力等于左食指與

木棒間的摩擦力。

(2)當兩手指碰到一起時,兩個手指在木棒的重心位置,由于右手先移動,說明木棒的

重心偏左,所以當兩手指碰到一起時,兩手指的位置在木棒中心的左側(cè)。

故答案為:等于;左。

【點評】結(jié)合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準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8.(2015?鹿城區(qū)校級自主招生)圖中的物體A的質(zhì)量是400g,物體B的體積是8cm3.用

細繩將兩物體通過定滑輪連接,放手后,A恰能沿著水平桌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

將B始終浸沒在水中,并使A沿著水平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需要施加1.12N水

平向左的拉力。則物體B的密度為7.5g/cn?.(g取i()N/kg)

【考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密度的計算.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

【分析】(1)物體A在物體B的作用下向右勻速直線運動,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

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得出等式。

(2)物體A向左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

物體A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變。物體水平向左勻速直線運動,物體A水平方向上受到

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繩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根據(jù)力的平衡得出等式,

(3)對始終浸沒在水中B物體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上繩子的拉力和浮力,豎直向

下的重力;根據(jù)力的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得出等式,聯(lián)立方程即可得出物體

B的密度。

【解答】解:當物體A水平向右勻速運動時,分別對A、B物體受力分析如下圖所示:

則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Fi,GB=FI,

因G=mg,m=pV,

所以,f=GB=mBg=pVg-----------------------------①

當A向左勻速直線運動時,分別對A、B物體受力分析如下圖所示:

WGB

AR

因A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

所以,f的大小不變,

則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f+F2,F(xiàn)2+F^=GB,

所以,F(xiàn)-f+F^=GB---------------------②

因B物體始終浸沒在水中,

所以,V;t=V,

貝I]F浮=p;RgV---------------------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

F-pVg+p水gV=pVg,

即.p=F+P水gV=1.12N+1.oxl()3kg/m3x10N/kgX8X”乂

2Vg2X8X10-6m3XlON/kg

103kg/m3=7.5g/cm3。

故答案為:7.5o

【點評】本題的重點是摩擦力大小的判斷,根據(jù)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判斷出物體A

向左和向右運動的摩擦力大小不變,再根據(jù)物體A做勻速直線運動,利用力的平衡力得

出等式。

9.(2021春?海安市月考)兩個相同規(guī)格的彈簧測力計以如圖(1)所示方式懸掛一個重物,

上面彈簧測力計(甲)的示數(shù)和下面彈簧測力計(乙)的示數(shù)分別為Fi和F2。當對彈簧

測力計甲施加大小為F的豎直拉力,使整個裝置沿豎直向下做勻速運動時如圖(2)所示,

彈簧測力計甲和乙的示數(shù)分別為F3和F4O則F1大于F?等于F4(前兩空均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表示F、F3、和F4三者關系的等式為F=2F3-F4。(不考

慮空氣的作用)

【考點】彈簧測力計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應用.

【專題】整體思想;分割思想;重力、彈力、摩擦力;分析、綜合能力.

【分析】根據(jù)物體的受力狀態(tài)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物體的受力情

況,再利用整體和隔離的思想,再來判斷各個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關系。

【解答】解:設兩個相同規(guī)格的彈簧測力計重力為G,物體的重力為

(1)如圖所示方式,F(xiàn)2=F4=G',F1=G+G,,故Fl大于F2,F(xiàn)2等于F4;

(2)如圖(2)所示,先運用整體思想,整個裝置沿豎直向下做勻速運動,故整個裝置

受力平衡,將彈簧測力計(甲)和彈簧測力計(乙)及重物看作是整體,

F=G,+2G…①

再利用分割思想,只看彈簧測力計(乙)及重物,F(xiàn)3=F4+G…②

又F4=G'…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F=2F3-F4?

故答案為:大于,等于;2F3-F4。

【點評】本題是一道力學分析題,對初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分析清楚圖象,正確

利用整體思想和分割思想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與關鍵。

10.(2020?寧波模擬)有一個半徑為R、材質(zhì)均勻厚度為d的大圓盤上再黏上一個半徑為工R,

材質(zhì)均勻厚度為d的小圓盤,如圖所示,此時整體重心離大圓盤圓心的距離是0.1R。

R

【考點】重心.

【專題】計算題;應用題;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分析】先確定兩個圓盤各自的重心位置,再求出大小圓盤的質(zhì)量之比,利用杠桿平衡

條件確定中間平衡點(支點)的位置。

【解答】解:

兩個圓盤分開獨自考慮,因為都是規(guī)則,材質(zhì)均勻的圓盤,所以兩者各自的重心分別在

m大PV大P$大dQ71R2d4

自己的圓心處,大小圓盤的質(zhì)量之比為:—=_E2!JL-a_=±,

m小PV小PS小dpKlR2d1

4

若兩個圓心的相連的線段看做杠桿,左右兩端受力之比為4:1,如果保持杠桿平衡,左

右力臂之比為1:4,則支點位置應在兩個圓心的相連的線段上,且距O點距離為該線段

長度的工,支點的位置即為整體重心所在的位置,所以整體重心離大圓盤圓心0的距離

5

是:A(R-AR)=」U<=O.IR。

5210

故答案為:O.1R

【點評】這是一道確定重心位置的較難的題目,通常可以先找出各部分的重心,再確定

整體的重心。

考點卡片

1.密度的計算

【知識點的認識】

(1)密度的公式:p=g(p表示密度、m表示質(zhì)量、V表示體積)

(2)密度公式變化:m=pV、V=』L

P

【命題方向】

利用公式計算出密度來鑒別物質(zhì),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函數(shù)圖來比較密度的大小.

例1:有不同物質(zhì)組成的甲乙兩個體積相同的實心物體,質(zhì)量之比是2:3,這兩種物質(zhì)的密

度值比是()

A.2:3B.3:2C.1:1D.以上答案都不對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學生明確甲乙兩個體積相同,根據(jù)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由V,p=V乙,m田n可得P―田巴=。2,故選項A正確;故選A.

"^3P乙3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密度公式的理解與掌握,此題比較簡單,是密度計算題的基礎,

因此是一道基礎題.

例2: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guī)則的石頭.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石頭和一個盛

滿水的容器的質(zhì)量分別為0.56kg、2kg,然后將石頭輕輕放入容器中,又測出了容器的總質(zhì)

量為236kg.(石頭吸水不計,g取10N/kg)求:

(1)石頭的體積;

(2)石頭的密度;

(3)若石頭吸水,所測石頭的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分析:由題意可知,石頭的體積等于它排開水的體積,所以根據(jù)盛滿水的容器溢出的水求出

石頭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出石塊的密度;若石頭吸水,則石塊排開水的體積減小,由此

判斷所測石頭的密度值的情況.

解:(1)排出水的質(zhì)量為:

01排=(0.56kg+2kg)-2.36kg=0.2kg;

???石塊完全浸沒

AV蒞=丫推=_^L=-----------------2X10-4m3;

P水l.OXlC^kg/m?

(2)石頭的密度:

33

p產(chǎn)眄=-。?56辿_=2.8X10kg/m:

V石2Xl()Tm3

(3)由于石塊吸水,導致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的體積;

根據(jù)p=J!L可知,石頭的密度偏大.

V

答:(1)石頭的體積為2Xl(f4m3:(2)石頭的密度為2.8Xl()3kg/m3;(3)偏大,由于石

塊吸水,導致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的體積,根據(jù)p=E^可知,石頭的密度偏大.

V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關鍵是知道石頭浸沒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石頭的

體積;石頭吸水時,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的體積.

【解題方法點撥】

對于密度公式,還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同種物質(zhì),在一定狀態(tài)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隨質(zhì)量大小或體積大小的改變而改變.當

其質(zhì)量(或體積)增大幾倍時,其體積(或質(zhì)量)也隨著增大幾倍,而比值是不變的.因此,

不能認為物質(zhì)的密度與質(zhì)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2)具有同種物質(zhì)的物體,在同一狀態(tài)下,體積大的質(zhì)量也大,物體的體積跟它的質(zhì)量成

正比;

(3)具有不同物質(zhì)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zhì)量也大,物體的質(zhì)量跟它的

密度成正比工工=£^~

m2P2

(4)具有不同物質(zhì)的物體,在質(zhì)量相同的條件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

V.P1

的密度成反比」=—

V2P2

2.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

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對于二力平衡條件,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四個要點,且這四

個要點缺一不可.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的重點、難點內(nèi)容之一,在中考試卷中出現(xiàn)的幾率較

大,很多同學難以正確掌握二力平衡條件,出現(xiàn)了許多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認識,靜止的物體

只受兩個力作用時,這兩個力一定是平衡力;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只受兩個力作用,

那么這兩個力也一定是平衡力.

【命題方向】

主要命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jù)物體的狀態(tài),判斷物體所受的力是否為平衡力.

例: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張開降落傘后,跳傘運動員勻速下降,這是因為跳傘運動員()

A.沒有受到力的作用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D.受到

的重力大于阻力

分析: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是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因為跳傘運動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即受到的重力與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重

力等于阻力.

故選C.

點評:該題考查了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先判斷出物體是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

(2)已知兩個力為平衡力,根據(jù)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來確定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著一輛車勻速向西運動,車受到的阻力大小是20N,

方向是水平向東.

分析:二力平衡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

上.

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進行解答.

解:車在水平方向上勻速向西運動,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體受到水平向西的拉

力,大小為20N,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得,車受到的阻力為水平向東,大小為20N.

故答案為:20;水平向東.

點評:本題考查了二力平衡條件.二力平衡條件應用廣泛,一定要熟練掌握.

(3)根據(jù)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來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例:在抗震救災中,我空降部隊從高空跳傘,當傘兵受到的合力為零時,他將()

A.加速下降B.勻速下降C.減速下降D.加速上升

分析;由二力平衡知: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勻速直線狀態(tài).

解:當物體受平衡力時,物體會保持平衡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

而:A、C、D都不是平衡狀態(tài).

故此題答案為:B

點評:明確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

【解題方法點撥】

兩個力彼此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含義,要抓住兩個要點:(1)一個物體,同時受兩個力作

用;(2)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這里需要進一

步說明的是:在平衡力作用下,原來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物體,依然處于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

物體,一定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反之,靜止的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時,這兩個力

一定是平衡力,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只受兩個力作用,那么這兩個力也一定是平衡力.

3.彈簧測力計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彈簧測力計在力的相互性方面有兩種問題:(1)問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shù)(2)問彈簧測力計所受合力是多少.例如:(1)一端用力另一端固定,(和兩端同時拉

效果是相同的).一彈簧測力計兩端均受6N的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多少?(2)將彈簧

測力計測量物體重量的時候,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彈簧測力計所受合力為0.

【命題方向】

考查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合力問題,注意力的合成運算.例如: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和摩擦力:

由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當彈簧測力計豎直拉起物體(勻速或靜止)時,拉力與物體的重力

是一對平衡力,物體受到的重力等于彈簧測力計中彈簧給他的拉力,我們讀數(shù)時其實讀的是

彈簧受到的物體的拉力.當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在另一物體表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

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而物體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物體的拉力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例1:甲、乙兩個同學沿相反的方向拉測力計,各用力200牛.則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A.100牛B.200牛C.0牛D.400牛

分析:彈簧測力計使用時,吊環(huán)端拉力與掛鉤端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顯示合力,也

不顯示二力之和.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鉤子上的受力的大小.

解:彈簧測力計指示的力為:在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下,一端的拉力數(shù)值,兩

位同學沿相反方向拉彈簧測力計,各用200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應為200N.

故選B.

點評:平時使用彈簧測力計,吊環(huán)端的拉力是顯示不出來的,換個角度,給出吊環(huán)端拉力的

大小,出錯的幾率就明顯增大,所以平時學習要經(jīng)常換換角度,做到一題多解、舉一反三,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

例2:如圖所示,a、b兩個測力計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勾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i和F2分

別拉a、b的拉環(huán),F(xiàn)I=F2=6N.若兩個彈簧測力計靜止,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對b的拉力和b對a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B.a受平衡力,b對a的拉力是6N,a的示數(shù)為6N

C.b受平衡力,a對b的拉力是6N,b的示數(shù)為12N

D.a和b受到的合力均為零,示數(shù)均為零

分析:彈簧測力計使用時總是在平衡狀態(tài)下使用的,即彈簧測力計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

態(tài)下工作的,此時彈簧測力計受到一對平衡力的作用.

一對相互作用力的特點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一條直線上;

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不同是:平衡力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

個物體上.

解:水平桌面上a、b兩個測力計在拉力Fi和F2作用下處于靜止,則測力計受力平衡;

所以,測力計a在拉力Fi和b對a的拉力作用下處于平衡;則b對a的拉力與拉力Fi是一

對平衡力,則b對a的拉力為6N,a的示數(shù)為6N;

測力計b在拉力F2和a對b的拉力作用下處于平衡;則a對b的拉力與拉力F2是一對平衡

力,則a對b的拉力為6N,b的示數(shù)為6N;

a對b的拉力和b對a的拉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是相互作用力.

由此分析可知A、B選項正確,C、D選項錯誤.

故選A、B.

點評:此題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分析,要學會用二力平衡的知識來分析彈簧測力計.一對

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與相互作用力的不同

之處是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會利用相互作用力判斷力的大小關系.

【解題方法點撥】

理解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及力的合成.

FiF?

ah

4.重心

【知識點的認識】

(1)重心:一個物體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物體(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有

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例如,均勻細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點,均勻球

體的重心在球心,均勻圓柱的重心在軸線的中點.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可以用懸掛法來確

定.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重心的位置除跟物體的形狀有關外,還跟物體內(nèi)質(zhì)量的分布

有關.載重汽車的重心隨著裝貨多少和裝載位置而變化,起重機的重心隨著提升物體的重量

和高度而變化.

【命題方向】

重心的考查一般有兩點:(1)與力的示意圖結(jié)合找到作用點(2)站著人、物怎樣增加物體

的穩(wěn)定性-降低重心.

例1:關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任何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它的幾何中心必然與重心重合

B.重心就是物體內(nèi)最重的一點

C.重心總是在物體上,不可能在物體之外

D.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分析:解答本題應掌握: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

勻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點,重心并不是物

體上最重的點;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體之外;

解:A、只有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才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故A錯誤;

B、重心只有在作用效果上的一個點,該點并不是物體上最重的一點,故B錯誤;

C、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之外,如空心的球體重心在球心上,不在物體上,故

C錯誤;

D、重心是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重心的定義、規(guī)則物體重心的確定方法和不規(guī)則物體重心的確定方法的掌握

情況.

例2:在用背囊背重物上樓時,背囊中有輕重不同的物體,為了使人上樓時不易傾倒,則輕

重不同的物體在背囊中的擺放最合理的是()

A.把重的物體放在背囊的上部

B.把重的物體放在背囊的下部

C.把重的物體放在背囊的中部

D.隨意擺放都可以

分析:上樓時,為了使人不易向后傾倒,背囊中的重物到人的重心的豎直線的距離最短.

解:人上樓時,人的重心前移,為了使人不易向后傾倒,背囊中的重物到人的重心的豎直線

的距離最短,應把重的物品放在背囊上部.

故選A.

點評:人在行走時和站立時,重心是變化的,本題體現(xiàn)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解題方法點撥】

找物體的重心一般分兩種情況:規(guī)則物體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不

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找法:

(1)懸掛法

將不規(guī)則的薄板,在某點A懸掛起來,當薄板靜止時沿懸線方向在薄板上畫出豎直線

AB,然后另選一點C再次懸掛,再次在薄板上畫出豎直線CD,如圖所示,薄板重心即在

AB線上,又在直線CD上,由此可知重心必在兩直線的交點上.

(2)支撐法

只適用于細棒(不一定均勻).用一個支點支撐物體,不斷變化位置,越穩(wěn)定的位置,

越接近重心.

一種可能的變通方式是用兩個支點支撐,然后施加較小的力使兩個支點靠近,因為離重

心近的支點摩擦力會大,所以物體會隨之移動,使另一個支點更接近重心,如此可以找到重

心的近似位置.

(3)針頂法

同樣只適用于薄板.用一根細針頂住板子的下面,當板子能夠保持平衡,那么針頂?shù)奈?/p>

置接近重心.

與支撐法同理,可用3根細針互相接近的方法,找到重心位置的范圍,不過這就沒有支

撐法的變通方式那樣方便了.

(4)用鉛垂線找重心(任意一圖形,質(zhì)地均勻)

用繩子找其一端點懸掛,后用鉛垂線掛在此端點上(描下來).而后用同樣的方法作另

一條線.兩線交點即其重心.

5.摩擦力的大小

【知識點的認識】

對于初中摩擦力的大小不需要利用公式計算,摩擦力大小只要求求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

力,這兩種摩擦力一般與平衡力相結(jié)合出題,例如:靜摩擦力,要根據(jù)受力的情況來分析,

而不要想當然或跟著思維定勢走.

例:用手握住一個瓶子靜止不動,隨著手的握力的增大,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如何變化?

講解:此時瓶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豎直方向上除受一個重力之外,還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摩

擦力作用,且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大小相等.由于瓶子的重力大小是不變的,所以瓶子靜止

不動時摩擦力的大小是不變的,它不隨握力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認為所有情況都是“壓力越

大,摩擦力越大”.

例: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某人用10牛的力拉木塊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改用15

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塊,仍使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應如何變

化?

講解:當木塊受10牛的力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摩擦力與拉力二力平衡,大小為10牛.當

木塊受15牛的拉力作用時,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沒改變,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不變,

只是此時,也正是摩擦力沒有改變而拉力變大,所以導致的結(jié)果必然是木塊在做加速運動,

這也跟生活經(jīng)驗相吻合.不少同學認為“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是沒有根據(jù)的.

【命題方向】

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與平衡力相結(jié)合出題是中考命題方向.

例1:一物體以l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40N,若物體

運動的速度增加到3m/s時仍在該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它受到的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