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7目錄TOC\o"1-3"\h\z1概述 12前期開展的XX大壩防滲加固技術研究工作 52.1XX大壩上游面226m高程以下混凝土防滲技術研究 52.2壩頂開槽(壩內(nèi)切削或銑鉆設一道混凝土防滲墻設想) 63目前開展的XX大壩防滲加固技術研究—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防滲芯墻技術 73.1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防滲芯墻設想 73.2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防滲芯墻研究情況 73.2.1試驗研究任務書的提出 73.2.2試驗研究工作的計劃安排 103.3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芯墻研究成果 113.3.1置換混凝土防滲墻結構仿真分析研究 113.3.2XX大壩防滲方案實施前后滲流數(shù)值分析 123.3.3置換壩體混凝土形成防滲心墻施工技術方案研究 133.3.4XX水電站大壩置換混凝土性能設計研究 144結論 15附件一:XX大壩防滲加固處理技術討論會會議紀要 17附件二:XX大壩防滲加固技術方案論證會會議紀要 19附件三:XX水電站大壩壩體切槽回填混凝土防滲補強加固處理技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21附件四:技術資料 23
1概述XX水電站位于第二XX江中游,其下游16km即為XX市,沿江尚有鐵路干線、哈爾濱市以及11個縣市和大片農(nóng)田。工程以發(fā)電為主,兼顧防洪。此外尚有灌溉、航運、城市及工業(yè)用水、養(yǎng)殖和旅游等綜合利用效益。大壩于1937年開始興建,1942年施工期間即蓄水,1943年第一臺機組發(fā)電,到1959年全廠共安裝8臺機組,總容量達552.5MW。1988~1992年,利用壩內(nèi)預留的兩條鋼管進行二期擴建,安裝2臺單機容量85MW的機組。1994~1998年利用左岸泄洪洞進行三期擴建,安裝2臺單機容量140MW的機組,目前全廠總裝機容量達1002.5MW。XX水庫為不完全多年調(diào)節(jié)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全長1080m,共60個壩段,每個壩段18m,最大壩高91.7m。河床左岸布置有11孔溢流壩,右岸為壩后式廠房,泄洪洞布置在左岸兼作三期廠房引水發(fā)電洞。2003年為了解放XX發(fā)電廠6萬基荷,增加下游供水保證率,在XX大壩下游XX大壩是我國最老的壩之一,由于施工質(zhì)量低劣,大壩存在很多嚴重問題。主要有:壩體存在大量低強混凝土(1942年以后澆筑的混凝土保證率超過80%的約占12.5%,有的試驗資料記載28天強度最低僅為0.58MPa),局部還有卵石堆積(見照片1);壩體整體性差,220m高程以上縱、橫縫均沒設鍵槽,也沒灌漿,1950~1951年初期蓄水時,22壩段水平位移實測最大達112mm;壩體漏水嚴重,解放初期,下游壩面和檢查廊道到處滲水,以至于進入廊道必須穿雨衣(見照片2、3、4),而且溶蝕嚴重,鈣質(zhì)析出物到處可見(見照片5);壩頂、上下游面,溢流閘墩、電纜與檢查廓道表面裂縫嚴重;壩面混凝土凍融破損老化嚴重,有的部位長草長樹,而且1981年、1986年汛期泄洪時,溢流壩面發(fā)生大面積沖毀事故。沖走混凝土1000多立米,沖毀面積約700m2XX大壩由于施工時的特殊情況,加上施工技術水平差,大壩混凝土質(zhì)量低劣,以至大壩修建以來即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先天性缺陷如:混凝土強度偏低、滲漏嚴重等,大壩至今已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下運行了66年,由于滲漏、凍融、凍脹、化學溶蝕、裂縫等因素引發(fā)的大壩老化現(xiàn)象不斷發(fā)展,嚴重影響了大壩的安全和耐久性。雖然經(jīng)過五十年代的續(xù)建、改建和以后多年來持續(xù)的維修加固,特別是1988年以后進行的系統(tǒng)全面的補強加固工程,大壩存在的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處理,大壩老化進程也有所緩解,但壩體混凝土強度偏低、滲漏、揚壓力偏高、溶蝕及凍脹破壞等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治。因此針對XX大壩的具體實際,研究大壩防滲處理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大壩的隱患,提高大壩的安全度,以利大壩的長期安全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照片11986年溢流面補修時開挖發(fā)現(xiàn)卵石堆照片2操作坑內(nèi)23-24壩段接縫漏水(1949年)照片3檢查廊道內(nèi)44-45壩段漏水情況(1949年)照片41986年溢流面搶修夾層滲水結冰情況照片54#壩段檢查廊道階梯溶蝕物(1986年)照片61986年泄洪時沖毀全貌照片71986年放流時溢流面沖毀側面2前期開展的XX大壩防滲加固技術研究工作針對XX大壩的具體情況,XX電廠從1995年開始先后開展了XX大壩上游面226m高程以下混凝土防滲、壩頂開槽(壩內(nèi)切削或銑鉆一道澆筑鋼筋混凝土防滲墻設想)等防滲技術研究,具體內(nèi)容介紹如下。2.1XX大壩上游面226m高程以下混凝土防滲技術研究XX壩上游面226m高程以上采用鋼筋混凝土及瀝青混凝土防滲層進行加固處理。取得明顯效果。但大壩仍有滲透水,壩體揚壓力偏高,下游壩面外包混凝土不利于滲水排除,壅高壩內(nèi)揚壓水位,對壩穩(wěn)定不利。滲水對壩體混凝土產(chǎn)生融蝕,下游面因滲水凍脹可能造成壩面破壞等不利影響。估計滲水可能主要來自上游壩面226m高程以下一直沒修補過的部位。擬進行上游壩面226m高程以下水下防滲處理,國內(nèi)外還沒有成熟經(jīng)驗。1995年7月28日~30日東電在XX召開XX壩水下防滲方案論證會。會議提出,大連理工大學與鐵道部十三工程局聯(lián)合提出的上游壩面水下澆筑不分散混凝土(NDC)防滲層采用浮式支架施工的方案比較可行。但距實施還需做大量工作。會后,大連理工大學與XX發(fā)電廠共同進行水下防滲技術及方案研究工作。先后進行了壩前地形測量;大壩參數(shù)及資料收集和整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室內(nèi)及現(xiàn)場試驗;壩體混凝土和水下NDC防滲層混凝土溫度應力分析;上游壩面防滲工程滲流分析;上游水下壩面不平整度測量儀研制;壩面清理機研制;浮式支架與工作平臺研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澆筑方法國內(nèi)調(diào)研等。提出“XX大壩上游面226m高程以下防滲層設計研究階段報告”。試驗結論:a)現(xiàn)場實驗,材料不過關,新老混凝土沒有粘結強度;b)施工用浮式支架下水試驗基本獲得成功,但定位沒有把握,試驗停了下來。2.2壩頂開槽(壩內(nèi)切削或銑鉆設一道混凝土防滲墻設想)日本與澳大利亞雪山公司針對XX大壩上游面水下滲漏問題提出初步方案,即擬通過工程措施在壩內(nèi)設置一道連續(xù)的混凝土防滲墻,以解決壩體疏松、滲漏嚴重的問題。建議采用建造地下連續(xù)墻施工方法。在壩頂、壩軸線下游一定距離內(nèi)位置,使用混凝土切削機(日本)或液壓銑槽機(雪山公司)向下切削或銑鉆槽形孔。在槽內(nèi)澆筑防滲性能好、強度較高的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在鄰接位置連續(xù)施工,形成防滲墻。三峽公司已購置一臺BC30型液壓銑槽機。用于二期圍堰人工填筑堰體,覆蓋層和風化花崗巖中銑掘防滲墻。此方案優(yōu)點:⑴大部分非溢流壩段可較容易用本方案建造防滲墻。⑵墻體建成后,防滲能力比較可靠。⑶在壩體中造孔,槽孔穩(wěn)定性好,工程質(zhì)量有保證。需要研究解決主要問題:⑴需對全壩壩頂、壩內(nèi)結構物進行調(diào)查研究。有些部位,如廠房壩段取水鋼管和進水孔工作門槽、溢流壩段閘墩、壩體錨索等,防滲墻布置困難,需進行研究,采取補充防滲措施,以保證形成連續(xù)防滲體。與原壩體不能形成鍵槽形式結合。⑵施工過程中,特別是抽干槽孔,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水庫水壓力對上游槽壁穩(wěn)定的影響,墻體要與上游面有足夠距離,選擇最佳施工時段,以保證施工期壩體安全。⑶對防滲墻混凝土材料性能、結構形式進行研究,以保證防滲墻上、下游側與原壩體結合緊密,不能形成新的縱縫,墻段之間不能出現(xiàn)橫縫。壩體原有橫縫功能不變。⑷對壩體應力狀況進行分析,研究防滲墻性能對壩體應力影響。⑸對設備選型。三峽現(xiàn)有設備體積大,壩頂相對較窄,壩頂施工場地要臨時加寬。三峽現(xiàn)有銑掘刀齒主要適用于覆蓋層,用于混凝土要適當改造。由于該方案需涉及的問題較多,危險性較大,施工困難,沒有進行繼續(xù)深入研究。3目前開展的XX大壩防滲加固技術研究—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防滲芯墻技術3.1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防滲芯墻設想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防滲芯墻施工技術擬通過工程措施在壩內(nèi)置換混凝土芯墻,從而解決大壩滲漏嚴重及低強混凝土的問題。即在大壩下游面向壩體內(nèi)開挖水平向交通洞,挖至準備修筑防滲墻部位。在交通洞中準備修筑防滲墻部位,開挖豎直工作井,其高度大于預建防滲墻的高度。在工作井底部即防滲墻最低位置,沿壩軸線方向開挖防滲墻隧道,其高度含防滲墻第一層混凝土高度加上振搗和開挖施工作業(yè)所需高度。開挖斷面與老混凝土連接部位可做成鍵槽,斷面可為長方形或其它形狀,澆第一層膨脹高強混凝土。待凝結具有一定強度后開挖第二層隧道,澆第二層混凝土,以此類推,直到整個防滲墻形成。同時形成防滲墻與帷幕灌漿相結合的新防滲體系,在防滲墻上、下游可做排水措施,達到最佳防滲效果。3.2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防滲芯墻研究情況XX發(fā)電廠于2003年開始著手此項研究工作,2003年10月9日至11日在XX發(fā)電廠召開了“XX大壩防滲加固處理技術討論會”(會議紀要見附件1)。會議就XX大壩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大壩防滲加固處理意見進行了充分討論,提出了下一步應針對XX大壩的具體情況,研究大壩防滲加固處理的方式。建議從大壩長期安全運行考慮,需要在下游壩面外包抗凍混凝土,并在壩體上游部位置換低強混凝土以加固壩體,同時形成防滲墻與帷幕灌漿相結合的新防滲體系。目前,我國至今已修建了幾百座中、高壩,一些大壩都有不同程度的滲漏和老化等問題,并隨著運行齡期的延長日益突出,對這些老混凝土壩的防滲補強加固處理也日益緊迫,而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老混凝土壩的防滲、老化問題處理的研究十分薄弱,技術手段也非常有限。因此通過對XX大壩的防滲補強加固研究,也可以為妥善解決其他大壩的滲漏、老化等問題探索一條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和手段。3.2.1試驗研究任務書的提出為保證所采用方案的安全、可靠,保證有效地形成防滲墻,探索更有效的壩體灌漿技術,保證采取的工程措施既起到置換低強混凝土加固壩體,又能起到較好的壩體防滲的目的,必須對混凝土防滲墻的布置和結構型式,防滲墻的施工技術、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墻體材料,壩體灌漿參數(shù)等進行試驗研究,為最終方案的選取提供現(xiàn)場試驗依據(jù)。為此XX發(fā)電廠于2004年委托杭州國電大壩安全工程公司編制了《XX水電站大壩防滲加固處理技術現(xiàn)場試驗任務書》(見技術報告之一)。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3.2.1.1防滲墻施工技術研究任務⑴防滲墻開挖方案主要對開挖原則、開槽施工機具的調(diào)查研究、選定開挖方案方面的研究;⑵回填混凝土方案主要對回填混凝土施工設備的選擇、回填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的研究;⑶混凝土施工技術主要對新老混凝土的結合、層間施工縫的處理、壩體橫縫處理技術、施工堵排水技術的研究⑷施工工序研究通過上述防滲墻開挖方案,置換混凝土方案和新老混凝土的結合、層間施工縫的處理、壩體橫縫處理、施工堵排水施工技術的研究,提出完整的防滲墻施工方案。3.2.1.2壩體置換混凝土材料選擇研究任務⑴XX大壩開挖置換混凝土形成防滲墻。由于它是處于一個特定的壩內(nèi)有限的空間范圍內(nèi),因此,對置換回填的混凝土材料需要解決不同于一般回填混凝土材料強度較低、抗?jié)B性要求低、會產(chǎn)生收縮等問題。對此要求有針對性地對置換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劑通過網(wǎng)絡或者其它方法進行調(diào)查,提出適合于XX大壩的置換混凝土材料。⑵根據(jù)初步擬定的防滲墻置換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考慮不同施工期環(huán)境溫度(包括氣溫、水庫水溫、壩體溫度)和置換混凝土的放熱過程,分析研究置換混凝土的收縮情況,提出置換混凝土材料的收縮控制指標和溫控要求。⑶在置換混凝土補償收縮性能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試驗研究在不同施工期不同的施工條件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提出不同的補償要求和需要摻加的外加劑品種、摻加量。⑷置換混凝土材料的技術指標和參數(shù)除了從混凝土補償收縮性能考慮之外,應該從工程本身需要考慮,并對推薦配合比混凝土作選定配方的性能試驗。根據(jù)工程的具體情況,提出以下基本要求,作選擇置換混凝土材料的技術指標和參數(shù)考慮:混凝土強度等級:C25W8F100抗壓強度:在壩體內(nèi)部環(huán)境條件下,7天強度≥15Mpa;28天強度≥20Mpa;收縮性:要求基本無收縮,微膨脹。3.2.1.3壩體防滲墻仿真計算分析研究任務⑴隨著計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結構分析的工具也日益豐富、完善。仿真分析就是其中之一。簡單地說,仿真計算就是根據(jù)工程結構的實際物理狀態(tài)構造數(shù)學模型,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有限元理論,按照結構的實際施工過程和內(nèi)外荷載作用過程,真實反映工程結構從施工到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實時的應力和變形,預測不同方案的有利和不利之處,從中選擇最優(yōu)的處理方案。該技術可以預測工程施工期和運行期若干年內(nèi)的實際狀態(tài),對XX工程的補強加固處理則可以預測施工處理的結果和施工處理過程對大壩結構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保證大壩的安全。對XX這樣的大壩而言,對其采取的任何處理,進行仿真計算分析都是非常必要的。⑵通過模擬壩體結構、基礎巖體及各自的重大缺陷,從處理前的原始狀態(tài)開始,考慮壩體承受的自重荷載、水荷載、溫度變化荷載、施工荷載,分析加固處理施工過程引起的壩體應力、應變,對XX大壩壩體連同基巖進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計算,要求得到以下成果:大壩的應力和位移及其分布規(guī)律,包括方案實施前后壩體應力的分布的差異;分析比較不同槽寬、槽高對壩體應力和穩(wěn)定、滲流的影響;對選定切槽位置、槽寬分析施工過程對壩體應力、穩(wěn)定、滲流的影響;對處理方案的合理性及施工過程中應采取的措施提出意見。在計算分析中應選取擋水壩段或溢流壩段進行三維有限元仿真計算,巖體的選取范圍為壩踵上游側、壩趾下游側、壩基以下深度各為一倍壩高,并應考慮壩體縱縫的影響。3.2.1.4壩體帷幕灌漿試驗根據(jù)2003年10月9日至11日在XX水電廠召開的“XX大壩防滲加固處理技術討論會”會議紀要精神,結合XX大壩工程的問題和現(xiàn)狀,總結歷史上多次灌漿處理的成果,分析原帷幕灌漿孔在布置、壓力、水灰比及水泥細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原帷幕,并結合防滲墻布置,設置新的防滲帷幕。為取得壩體帷幕的布置、孔距、灌漿材料、灌漿壓力等參數(shù),必須預先在壩體進行灌漿試驗,根據(jù)灌漿試驗成果最終確定灌漿參數(shù)。通過試驗不同的灌漿工藝、灌漿方法、灌漿壓力和漿液濃度,比較灌漿效果和施工難易程度、經(jīng)濟技術指標,選定符合XX大壩實際情況的灌漿參數(shù),檢查灌漿效果,評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為今后XX大壩壩體帷幕灌漿工程提供優(yōu)化的處理方案。3.2.2試驗研究工作的計劃安排2004年4月XX發(fā)電廠組織召開了“XX大壩防滲加固技術方案論證會”(會議紀要見附件2),對XX大壩的防滲補強加固方案進行了討論,對擬開展的四個方面試驗研究工作進行了交流和溝通,并明確了參加該項目試驗研究的相關單位的目標和任務。會后XX發(fā)電廠委托大連理工大學負責防滲墻施工仿真和大壩增設排水系統(tǒng)形態(tài)與效果滲流仿真數(shù)值計算分析研究、中國水電六局負責防滲墻施工技術研究、東北勘測設計研究院負責壩體置換混凝土材料選擇研究等專題工作。壩體帷幕灌漿試驗研究在以后結合工程一并開展。2004年6月上述承擔單位結合自身的工作內(nèi)容和任務,陸續(xù)提出了工作大綱,開始進行實質(zhì)性的試驗研究工作。2005年元月,各承擔單位提交了上述試驗研究工作的中間成果。為了進一步探討、論證XX大壩壩體置換回填混凝土防滲補強加固方案的處理技術,分析、總結前一階段的研究試驗成果,2005年3月18日,XX發(fā)電廠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在杭州召開了⑴XX發(fā)電廠提出了壩體切槽回填混凝土形成防滲芯墻的防滲補強處理方案是比較切合XX大壩實際的。⑵大連理工大學進行了切槽前后壩體應力狀況的對比研究,并分析了混凝土回填后溫度場、應力場的變化。從提交本次會議討論的初步分析成果看,切槽前后壩體應力變化不大,切槽開挖回填混凝土建造防滲墻的方案是可行的。但由于該項仿真計算的施工方案及參數(shù)尚與將要實施的施工方案有較大的出入,下一步應緊密結合壩體的實際邊界、施工程序、混凝土回填后的發(fā)熱、硬化過程等實際條件進行仿真模擬,以得到比較切合工程實際的應力分布,為方案選擇提供依據(jù);⑶水電六局調(diào)研了目前國內(nèi)外眾多可能用于XX水電站大壩防滲補強加固施工的施工機械。會議認為下一步應考慮本項目在壩內(nèi)開挖、回填,工作面狹小、邊界條件復雜的特點,著眼于高效的小型挖掘、回填設備的分析和選擇,并提出相應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技術和施工工序。⑷東勘院對回填混凝土材料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得到的成果對下一步工作是有益的。下一階段材料試驗還應進行混凝土熱學性能的試驗,并結合考慮膨脹劑前期膨脹、后期收縮的特性,增加不摻膨脹劑、采用控制溫升的方法解決混凝土開裂的研究,并應盡快進行現(xiàn)場試驗。鑒于本項目的重要性和技術難度高的特點,會議還建議XX發(fā)電廠應盡快落實具體的設計承擔單位,由設計單位作為項目方案設計、技術論證等工作的總負責,牽頭各有關專題單位開展研究和攻關工作,爭取項目早日立項和實施。3.3壩體內(nèi)置換混凝土芯墻研究成果3.3.1置換混凝土防滲墻結構仿真分析研究2004年大連理工大學提出《XX大壩置換混凝土形成防滲墻方案壩體穩(wěn)定性和應力仿真計算》報告(見技術報告之二)以及2007年提出《XX大壩防滲芯墻施工前后壩體整體安全性數(shù)值仿真計算分析研究》(見技術報告之三)。計算工作主要是針對解決XX大壩壩體的防滲問題而提出的置換壩體老混凝土形成防滲心墻的技術方案,開展開挖方案的初步設計優(yōu)化和仿真分析,為施工可行性論證提供參考,內(nèi)容是基于保證壩體穩(wěn)定安全性和控制壩體應力強度,對壩體開挖置換混凝土形成防滲芯墻的施工過程進行仿真計算。通過計算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開挖過程中和施工完建后,開挖和回填部分壩體混凝土的應力均很小,混凝土的應力大小不是結構和施工安全的主要控制因素,開挖主要是對壩體穩(wěn)定性有所影響。開挖斷面尺寸的選擇對應力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開挖尺寸越大,第一主應力和剪應力均有所增大,但增大幅度在壩體混凝土強度的控制范圍之內(nèi)。壩體中間和上部某些斷面的抗滑穩(wěn)定性是控制開挖斷面尺寸的控制因素,因此,應主要從控制壩體斷面穩(wěn)定性的角度確定合理的開挖尺寸。在地震工況下,新老混凝土的強度在施工前后都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按最大開挖尺寸控制在仿真施工情況下是完全滿足要求的。壩體開挖斷面距離原有的預應力錨索較近,可能會對錨固端的強度產(chǎn)生不利影響,使預應力有所松弛。計算考慮了這一因素,認為當應力松弛不是很大時其影響也不是很大。實際壩體斷面設有縱縫,但仿真計算的施工位置處于AB縫處(跨縫),施工完成后,對壩體整體穩(wěn)定性是有利的。總體評價認為,從壩體穩(wěn)定性和壩體應力強度方面控制,所選擇的施工開挖方案是可行的,具體采用何種方案還應綜合考慮開挖和混凝土澆筑施工等方面的技術要求,綜合考慮各種要素后加以確定。述計算分析沒有考慮壩體內(nèi)部混凝土溫度場的變化和施工期隨開挖和澆筑過程的混凝土溫度變化,下一階段的深入研究需要結合溫度場的仿真計算進行更準確的混凝土應力分析。凝土內(nèi)部滲透壓力的計算和壩體侵潤線需要通過滲流計算確定,從而可以更準確地的計算壩體應力和沿各斷面的抗滑穩(wěn)定性,這也是下一階段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述計算由于是初期方案論證階段,沒有考慮壩體縱縫的作用,下一階段的細化研究計算需要加以認真模擬,雖然縱縫的模擬是十分困難的,還應該探討合適的處理方法。3.3.2XX大壩防滲方案實施前后滲流數(shù)值分析2006年大連理工大學提出《XX大壩“防滲墻”防滲方案實施前后滲流場數(shù)值分析》、《大壩增設排水系統(tǒng)形態(tài)與效果滲流仿真數(shù)值分析》報告(見技術報告之四、之五)。XX大壩滲流分析的主要任務首先是確定給定滲流場的水頭、流速分布和滲流量等基本物理量,并據(jù)此通過有關設計計算,對工程安全性和經(jīng)濟效益做出評價,選擇合理的滲流控制措施。其次是通過分析找出各工程中滲流破壞易產(chǎn)生的部位和可能發(fā)生的隱患并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處理。在水利工程中易發(fā)生滲流問題的部位主要有:壩體,壩基,庫岸。結論:1)新澆混凝土防滲芯墻的滲透系數(shù)對XX混凝土大壩加固后的防滲性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防滲芯墻的滲透系數(shù)越小,下游面滲流溢出點的高程越低;2)在現(xiàn)在大壩滲流狀態(tài)下,下游面溢出點高程為209m,當在AB縫處施工2m寬的防滲帷幕,施工高程到達200m,防滲加固后下游面溢出點高程為205m,下游面溢出點比原來降低了4m。3)當在AB縫處施工2m寬的防滲帷幕,施工高程到達192m,防滲加固后下游面溢出點高程為204m,下游面溢出點比原來降低了5m。4)當在AB縫處施工2m寬的防滲帷幕,施工高程到達200m,并且在防滲帷幕后采用45度排水孔,防滲加固后下游面溢出點高程為201m,下游面溢出點比原來降低了8m。5)當在AB縫處施工2m寬的防滲帷幕,施工高程到達200m,并且在防滲帷幕后采用垂直排水孔,防滲加固后下游面溢出點高程為202m,下游面溢出點比原來降低了7m。6)當在AB縫處施工2m寬的防滲帷幕,施工高程到達192m,并且在防滲帷幕后采用垂直排水孔,防滲加固后下游面溢出點高程為201.5m,下游面溢出點比原來降低了7.5m。7)當在AB縫處施工2m寬的防滲帷幕,施工高程到達189m,并且在防滲帷幕后采用垂直排水孔,防滲加固后下游面溢出點高程為201.0m,下游面溢出點比原來降低了8.0m。3.3.3置換壩體混凝土形成防滲心墻施工技術方案研究對XX大壩采取壩內(nèi)置換形成防滲心墻方案進行防滲補強加固處理另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是合適的施工設備和合理的施工方案。由于沒有可供參考的工程先例,需要調(diào)查國內(nèi)外混凝土或巖石開槽施工機具及其應用情況、國內(nèi)外回填混凝土的施工設備及其應用情況,并根據(jù)XX大壩防滲加固處理工程的特點,進行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的研究,如新老混凝土的結合、層間施工縫的處理、壩體已有橫縫處理、施工過程庫水滲漏的堵排水技術研究。3.3.3.1壩體置換開挖施工機具的調(diào)查研究由于目前國內(nèi)外尚無類似的工程技術經(jīng)驗,也無可借鑒的現(xiàn)成的施工設備的選型實例,只能依據(jù)專業(yè)人員對一些廠家和設備情況的了解,通過廠家網(wǎng)站、電話、傳真、郵寄和電子郵件等聯(lián)絡咨詢方法,獲得詳細的產(chǎn)品信息,經(jīng)過小組人員的研討,根據(jù)設備的性能、生產(chǎn)效率、生產(chǎn)成本等因素對設備廠商進行篩選、比較。課題組已對50余個廠家以及設備進口商代理進行了實地走訪,到現(xiàn)場了解設備的生產(chǎn)制造及其應用情況,先后掌握了相關的二百多個廠家的一千余種機械設備信息,并多次召開研討會和技術交流會,對可能的施工方案和機具選型進行了研討。目前施工設備的選型已基本確定,并提出了《防滲墻施工機具及回填混凝土設備調(diào)研》報告(見技術報告之六)。3.3.3.2施工方案的比較與研究通過對施工設備的全面調(diào)查與研究,充分考慮各種施工機具應用于本工程的適應性,制定適宜本工程的多種方案,對各種方案進行技術經(jīng)濟分析,選擇適合本工程的最佳方案。水電六局也對防滲墻施工方案進行了大量的調(diào)查研究,提出了《防滲墻施工方案研究報告》(見技術報告之七),目前得到的只是初步的大綱式設想。3.3.4XX水電站大壩置換混凝土性能設計研究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科學研究院承擔了XX大壩置換混凝土性能設計研究工作。提出了《XX大壩置換混凝土性能設計研究》報告(見技術報告之八)。3.3.4.1研究任務⑴置換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劑的調(diào)查研究⑵置換混凝土補償收縮性能研究⑶置換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研究⑷置換混凝土材料技術指標和參數(shù)的確定3.3.4.2試驗研究主要內(nèi)容⑴混凝土原材料選擇⑵混凝土配合比參數(shù)3.3.4.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混凝土性能試驗分析根據(jù)上述確定的各項參數(shù)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現(xiàn)階段針對不同的外加劑品種、摻量,水灰比,砂率,粉煤灰摻量,膨脹劑及摻量等因素共試驗了二級配泵送混凝土28組,三級配混凝土29組,對所有設計配合比都進行了抗壓強度、抗凍性、抗?jié)B性、靜力彈性模量、極限拉伸、膨脹率等物理力學性能的試驗,據(jù)此選擇最優(yōu)的配合比。3.3.4.4現(xiàn)場施工試驗推薦配合比由于XX大壩心墻是局限在壩體內(nèi)的新澆混凝土,心墻的防裂、防收縮性能是心墻能否起到預期效果的重要指標?;炷猎谒?、硬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干縮、冷縮是引起裂縫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心墻與老混凝土不能形成整體的主要原因。補償收縮混凝就是使混凝土適度膨脹,來抵消其有害的收縮,從而達到避免混凝土開裂、保證新老混凝土形成完整整體的有效方法。而對補償收縮混凝土而言,混凝土限制膨脹率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上述補償原理,并結合國標《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GB50119—2003中對填充膨脹混凝土水中養(yǎng)護14d的最小限制膨脹率≥2.5×10-4,其28d干縮率應不大于3.0×10-4的有關規(guī)定,考慮到泵送混凝土塌落度稍高,為確保防滲墻混凝土質(zhì)量,確定采用三級配常態(tài)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上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教版選擇性必修1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教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選修6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人教A版七年級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科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農(nóng)行個人貸款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南京琴行教師知識產(chǎn)權保護與使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藥生產(chǎn)許可證申請代理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公務車輛私人使用管理與責任協(xié)議書3篇
- 經(jīng)濟學基礎試題及答案 (二)
- 售后工程師述職報告
- 綠化養(yǎng)護難點要點分析及技術措施
- 2024年河北省高考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車位款抵扣工程款合同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100題附答案(完整版)
-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英漢互譯單詞練習打印紙
- 2023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招聘實驗技術人員24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一氯二氟甲烷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