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學試題2004年灸法拔罐部分_第1頁
刺灸學試題2004年灸法拔罐部分_第2頁
刺灸學試題2004年灸法拔罐部分_第3頁
刺灸學試題2004年灸法拔罐部分_第4頁
刺灸學試題2004年灸法拔罐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刺灸學試題2004年灸法拔罐部分第五章?第三節(jié)灸法習題一、選擇題(一)A型題1(“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語出()A(《本草綱目》B(《醫(yī)學入門》C(《扁鵲心書》D(《名醫(yī)別錄》E(《黃帝內(nèi)經(jīng)》2(“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語出()A(《靈樞?刺節(jié)真邪》B(《靈樞?官能》C(《傷寒論》D(《素問?生氣通天論篇》E(《備急千金要方?灸例》3(艾絨的采集是在每年農(nóng)歷的()A(1,3B(4,5C(6,74(艾葉古時以何處產(chǎn)者為佳()A(B(杭州C(D(E(5(“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語出()A(《靈樞?官能》B(《本草從真》C(《孟子?離婁》D(《名醫(yī)別錄》E(《說文解字》6(“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語出()A(《靈樞?邪氣藏府病形》B(《ft海經(jīng)》C(《左傳》D(《素問?異法方宜論》E(《靈樞?周痹》7(艾灸中,“壯”是指()A(施灸的時間長短B(施灸的艾炷大小C(施灸的艾炷的數(shù)目D(施灸的先后順序E(施灸的補瀉方法8(明灸是指()A(B(間接灸C(D(天灸E(9(瘢痕灸施術(shù)后出現(xiàn)無菌性化膿現(xiàn)象的時間是()A(1天B(3E(1410(瘢痕灸灸瘡自行痊愈脫落,一般在灸后()A(1~3周B(3~411(A(隔姜灸B(C(D(E(回旋灸12(隔姜灸的確切作用是()A(清熱解毒殺蟲B(溫腎壯陽C(溫中散寒、扶陽固脫D(防病保健E(溫胃止嘔、散寒止痛13(A(隔姜灸B(C(D(E(回旋灸14(A(油B(C(D(E(水15(瘡瘍久潰不斂應(yīng)用()A(B(隔蒜灸C(隔鹽灸D(E(回旋灸16(A(3,5B(5,7C(7,9E(連續(xù)施灸,不計壯數(shù)17(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18(A(一種藥艾條B(一種溫針C(一種特制的毫針D(一種配合符咒的針法E(以上都不是19(屬于實按灸的是()A(太乙針灸B(溫和灸C(雀啄灸D(溫針灸E(化膿灸20(A(艾條灸B(溫針灸C(D(溫和灸E(實按灸21(小兒痄腮、驚風當用()A(B(隔蒜灸C(燈草灸D(E(回旋灸22(天灸時,藥物貼敷時間多為??小時()A(1/2hB(1,3hC(4,5hD(6,8hE(9,10h23(將蒜泥敷于涌泉穴,可治療()A(扁桃體炎B(C(D(E(癬疾24(將蒜泥敷于合谷穴,可治療()A(B(咯血C(喉痹D(E(癬疾25(將蒜泥敷于魚際穴,可治療()A(B(咯血C(喉痹D(E(癬疾26(A(哮喘B(C(D(泄瀉E(脫證27(A(寒邪束表B(C(D(E(28(有關(guān)灸法的論述中,錯誤的是()A(灸法與毫針刺法一樣,也分補瀉B(古代文獻中“灸百壯”記載,是指多次灸法的累計數(shù)C(灸感,是指施用灸療時患者的自我感覺D(灸法屬補法,一些具有軟堅散結(jié)、消瘀排膿的灸法也可列為補法范疇E(施灸的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準29(臨床上施灸的程序是()A(先下后上,先陰后陽B(先下后上,先陽后陰C(先上后下,先陰后陽D(先上后下,先陽后陰E(先上后下,不分陰陽30(以下哪個部位不能瘢痕灸()A(腰B(四肢C(D(胸背E(腹(二)B型題:A(生姜片B(C(藥餅D(E(食鹽1(患者由于遺精、陽痿而施間接灸法,間隔物應(yīng)放置()2(若嘔吐泄瀉,大汗淋漓,需回陽救逆固脫,在神闕施灸時,間隔物應(yīng)放置()3(若癤腫瘡瘍初起,在施間接灸時,局部間隔物應(yīng)放置()A(長蛇灸B(隔姜灸C(隔附子餅灸D(隔豆豉餅灸E(隔胡椒餅灸4(癰疽發(fā)背,惡瘡腫硬不潰、不斂,瘡色黑暗者宜選用()5(民間用于治療虛勞、頑痹等證選用()(三)CA(溫經(jīng)散寒B(C(D(1(灸法的作用是()2(拔罐法的作用是()A(顏面B(大血管處C(兩者均是D(兩者均非3(瘢痕灸的禁忌部位是()4(雀啄灸的禁忌部位是()A(隔姜灸B(隔鹽灸C(D(5(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作用的灸法是()6(具有回陽、救逆、固脫作用的灸法是()A(艾炷灸B(艾條灸C(D(7(以艾作為施灸材料的灸法屬()8(用白芥子研成細末,用水調(diào)和敷貼腧穴或患處的方法屬()A(溫和灸B(回旋灸C(D(9(艾條灸的方法有()10(間接灸的方法有()A(瘢痕灸、無瘢痕灸B(隔鹽灸、隔姜灸C(兩者均是D(兩者均非11(艾炷灸包括()12(直接灸分為()(四)X型題1(非艾灸類有()A(燈火灸B(C(藥捻灸D(E(黃蠟灸2(灸法的作用有()A(B(扶陽固脫C(D(E(開竅瀉熱3(艾條灸包括()A(B(雀啄灸C(D(E(溫針灸4(A(大蒜B(C(川貝D(斑蟊E(梔子二、填空題1(除艾以外的其它灸材包括、兩種。2(艾炷制作方法:有與兩種方法。3(艾炷的大小分三種規(guī)格,小炷如 ;中炷如 ;大炷如 。4(灸法的作用有、、、。5(6(直接灸包括、。7(施用灸法,在、、的部位以及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8(臨床上使用的艾條包括和兩種。9(間接灸包括、、、、、。10(懸起灸包括、、。11(天灸又稱、,是選擇對皮膚有的藥物,涂敷穴位或患處,使局部皮膚起泡的方法。12(溫和灸一般每處灸分鐘,至為度。三(改錯題(改正“?”內(nèi)的錯誤)1(瘢痕灸后,在正常情況下,2,3,4脫落而留下瘢痕。2(隔姜灸具有溫腎壯陽的作用,常用于陰疽、瘡瘍久潰不斂。3(溫針灸時艾絨燃燒的熱力可通過針柄傳入體內(nèi),使其發(fā)揮針和灸的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四、名詞解釋1(灸法2(間接灸3(實按灸4(溫針灸5(溫灸器灸6(灸感五、簡答題1(為什么用陳久的艾絨施灸為佳,2(灸法的注意事項是什么,3(灸法有無補瀉,如何操作,一、選擇題(一)A1(B分析:《醫(yī)學入門?針灸》說:“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B分析:《靈樞?官能》篇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B分析:在農(nóng)歷的4,5月間,當葉盛花未開時采收新鮮肥厚的艾葉作施灸材料。4(E分析:艾葉古時以湖北蘄州產(chǎn)者為佳。5(C分析:《孟子?離婁》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說。6(D分析:《素問?異法方宜論》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7(C分析:壯為艾炷的計數(shù)118(A燃艾炷,此火稱為明火,以此火點艾炷施灸稱為明灸。9(C分析:灸瘡化膿,一般在灸后1周左右。10(C分析:灸瘡結(jié)痂自行脫落,一般在灸后5,6周。11(A分析: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以及風寒濕痹等。12(E分析:隔姜灸的確切作用是溫胃止嘔、散寒止痛。13(B分析:隔蒜灸多用于初起的腫瘍等,有清熱解毒的作用。14(C分析:附子餅一般是用附子粉末和黃酒混合制作而成。15(D分析:臨床上隔附子餅灸多用于治療瘡瘍久潰不斂。16(E分析:隔鹽灸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但需連續(xù)施灸,不拘壯數(shù),以待脈起、肢溫、證候改善。17(B分析: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yīng)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距離皮膚2,3cm左右,進行熏烤。18(A分析:太乙針是一種藥艾條。19(A分析:太乙針灸屬于實按灸。20(B分析:溫針灸是針刺和艾灸結(jié)合應(yīng)用的一種方法。21(C分析:燈草灸主要用于小兒痄腮、驚風等病證?!队子准伞贩Q其為“幼科第一捷法。”22(B分析:天灸時,一般藥物敷貼1,3小時,以局部皮膚灼熱疼痛為度。23(B分析:將蒜泥敷于涌泉穴,可治療咯血。24(A分析:將蒜泥敷于合谷穴,可治療扁桃體炎。25(C分析:將蒜泥敷于魚際穴,可治療喉痹。26(A分析:臨床上,瘢痕灸常用于治療哮喘、慢性胃腸病等。27(D分析:陰虛內(nèi)熱證,慎用灸法。28(D分析:根據(jù)灸法的功能,一般灸法多屬補法,如溫和灸、溫針灸、化膿灸,某些隔藥物灸更能回陽救逆、溫經(jīng)散寒。但也有一些灸法旨在軟堅散結(jié)、消瘀排膿,可列為瀉法的范疇。29(D分析: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陽經(jīng),后灸陰經(jīng),以免升陽上火。30(C分析:關(guān)節(jié)活動處不能瘢痕灸。(二)B型題:1(D分析:隔附子餅灸用于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遺精、陽痿。2(E分析:隔鹽灸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3(B分析:隔蒜灸多用于治療初起的腫瘍等,有清熱解毒等作用。4(D分析:隔豆豉餅灸對瘡疽發(fā)背,惡瘡腫硬不潰、不斂,瘡色黑暗者最為有效,可促使瘡口愈合。5(A分析:民間有一種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鋪敷一層蒜泥的鋪灸法(長蛇灸),用于治療虛勞、頑痹等證。(三)C型題1(C分析:灸法可回陽固脫、溫經(jīng)散寒,兩者均是。2(A散寒。3(C分析:瘢痕灸的禁忌部位是顏面、大血管處,兩者均是。4(D均非。5(A分析:隔姜灸具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作用。6(B分析:隔鹽灸具有回陽、救逆、固脫的作用。7(C分析:艾炷灸、艾條灸均以艾作為施灸材料。8(D分析:屬天灸中的白芥子灸。9(C分析:溫和灸和回旋灸均屬于艾灸法。10(D分析:溫和灸和回旋灸均不屬于間接灸。11(C分析:艾炷灸包括瘢痕灸、無瘢痕灸,隔鹽灸、隔姜灸。12(A分析:直接灸分為瘢痕灸、無瘢痕灸。(四)X型題1(ABCE分析:燈火、桑枝、藥捻、黃蠟屬于艾以外的其它灸材。2(ABCD分析:灸法有溫經(jīng)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jié)和防病保健的作用。3(ABCD分析:溫和灸、雀啄灸、太乙神針灸、雷火神針灸都屬于艾條灸。4(ABD分析:大蒜、白芥子、斑蟊涂敷于穴位或患處,促使局部皮膚起泡。二、填空題1(火熱類非火熱類2(手捻艾炷器制作3(麥粒大半截棗核大半截橄欖大4(溫經(jīng)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jié)防病保健5(扶陽固脫6(瘢痕灸無瘢痕灸7(顏面五官大血管關(guān)節(jié)活動8(純艾條藥艾條9(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隔豆豉餅灸隔胡椒餅灸10(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11(藥物灸發(fā)泡灸刺激性12(10,15分鐘皮膚出現(xiàn)紅暈三(改錯題(改正“?”內(nèi)的錯誤)1(2周?1周3,4周?5,6周分析:瘢痕灸后,大約1周可化膿形成灸瘡,灸瘡5,6周愈合,留有瘢痕。2(溫腎壯陽?溫胃止嘔、散寒止痛陰疽、瘡瘍久潰不斂?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以及風寒濕痹分析: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以及風寒濕痹等,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作用。3(針柄?針身分析:溫針灸時艾絨燃燒的熱力可通過針身傳入體內(nèi)。四、名詞解釋1(灸法:是指采用以艾絨為主的施灸材料,燒灼、熏熨體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通過經(jīng)絡(luò)腧穴的作用,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2(間接灸:指用藥物或其他材料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稱隔物灸。3(實按灸:將點燃的艾條隔布或棉紙數(shù)層實按在穴位上,使熱氣透入皮肉深部,火滅熱減后重新點火按灸,反復(fù)多次者為實按灸。4(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jié)合應(yīng)用的一種方法,適用于既需要針刺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證。5(溫灸器灸:溫灸器是一種專門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溫灸器施灸的方法稱溫灸器灸。6(灸感:施用灸療時患者的自我感覺。除瘢痕灸外,一般以患者感覺灸處局部皮膚及皮下溫熱或有灼痛為主,溫熱刺激可直達深部,經(jīng)久不消,或可出現(xiàn)循經(jīng)感傳現(xiàn)象。五、簡答題1(臨床上以陳久的艾絨施灸為佳,因陳艾燃燒緩慢,火力溫和,煙少,燃燒后艾灰不易脫落。而新艾含揮發(fā)油,燃燒快,火力強,煙霧大,艾灰易脫落而灼傷皮膚。故《孟子?離婁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說。2(將鮮生姜切成直徑大約2,3cm,厚約0.2,0.3cm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將姜片置于應(yīng)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當艾炷燃盡后,易炷再灸。灸完所規(guī)定的壯數(shù),以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3(施灸時將艾2,3cm10,154(?對實熱證、陰虛發(fā)熱者,一般不適宜灸療。?對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關(guān)節(jié)活動部位,一般不適宜采用瘢痕灸。?一般空腹、過飽、極度疲勞和對灸法恐懼者,應(yīng)慎施灸。對于體弱患者,灸治時艾炷不宜過大,刺激量不可過強,以防暈灸。一旦發(fā)生暈灸,應(yīng)及時處理。?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施灸過程要防止燃燒的艾絨脫落,燒傷皮膚和衣物。5(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陽經(jīng),后灸陰經(jīng),壯數(shù)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臨床上需結(jié)合病情,靈活應(yīng)用,不能拘泥不變。五、問答題1(?溫經(jīng)散寒:灸火的溫和熱力具有直接的溫通經(jīng)絡(luò),祛散寒邪的功用,治療寒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關(guān)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俗語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干。”必答要點:?溫經(jīng)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jié)。?防病保健。2(?陰虛發(fā)熱者,一般不適宜灸療;對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關(guān)節(jié)活動部位,一般不適宜采用瘢痕灸;防暈灸,一旦發(fā)生暈灸,應(yīng)及時處理;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防止艾絨脫落,燒傷皮膚和衣物。?灸后的處理:小水泡,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較大,抽出水液,涂以龍膽紫,紗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