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十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1頁
專題二十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2頁
專題二十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3頁
專題二十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4頁
專題二十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十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1)課程標準: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考綱:孫中山的三民主義。(2)課程標準: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xiàn)代中國的深遠影響??季V:毛澤東思想。(3)課程標準: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季V:鄧小平理論。(4)課程標準: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意義??季V:“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專題主要闡述了20世紀以來引導中國走向獨立、富強、現(xiàn)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民主義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之后,孫中山與時俱進,把其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明確地提出反帝斗爭的主張。毛澤東思想是在新民主義革命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的統(tǒng)一全黨的指導思想,它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制度。鄧小平理論指導中國人民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四大理論都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其中后三者一脈相承,都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共同的理論經精髓是實事求是。專題概述(專題特征)20世紀21世紀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指導思想黨的建設的指導思想專題二十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2010年山東卷)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他在這里強調的是A.少談些抽象的主義,多研究具體的問題B.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具體的實踐相結合C.必須研究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具體歷史條件D.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B(2009廣東文基,27)鄧小平曾公開評價某次會議,“雖然過去我們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我們仍然有足夠的理由說,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開端。”這次會議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D(福建泉州四校2010屆期末聯(lián)考)“鄧小平……最大的功績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論。這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是對中國現(xiàn)實條件的全新理解,是對歷史經驗的有效借鑒?!边@種“新的理論”主要是指()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B.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C.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理論D.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思想B(2010年四川卷)中國革命成功的關鍵在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社會具體情況相結合。下述毛澤東的革命斗爭策略中,與此認識相吻合的有①重視農村根據地建設②重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③重視共產國際的指導④重視工農運動有機結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2010年上海歷史卷)毛澤東思想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在A.中共七大B.遵義會議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D.中共十二大A(2009江蘇歷史卷,9)根據毛澤東同志的論述,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理解不正確的是A.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終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階段B.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義革命禁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D.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前提C新中國近60年歷史(1949年至今)回顧歷史分期歷史年代時段特點過渡時期恢復時期1949-1952恢復經濟鞏固政權改造時期1953-1956三大改造十年建設時期1956-1966曲折發(fā)展十年文革時期1966-1976嚴重破壞二年徘徊時期1976-1978停滯不前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年至今改革開放一、毛澤東思想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十月俄國革命勝利和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發(fā)展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時代需要:經濟基礎:階級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國際條件: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近代以來探索不斷受挫,需要新理論。結論: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

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國民革命時期:(1925-1927)一、毛澤東思想各種版本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925年12月1日,半月刊《革命》《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發(fā)表了毛澤東的闡明了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萌芽:國民革命時期在思考右傾中萌芽

他指出,無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是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是農業(yè)國家,全國人口80%是農民,農民是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力量,也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萌芽國民革命時期:

(1925-1927)闡明了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開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一、毛澤東思想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萌芽國民革命時期:

(1925-1927)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發(fā)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毛澤東思想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形成:在抵制“左”傾中形成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將黨的工作重點從敵人力量強大的城市轉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在農村開展游擊斗爭,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在農村積累發(fā)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敵人的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的政權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萌芽國民革命時期:(1925-1927)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發(fā)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理論上論證了中國革命道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這一理論突破了俄國革命模式,進一步中國化。產生和形成一、毛澤東思想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萌芽國民革命時期:(1925-1927)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發(fā)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發(fā)表《新民主主義論》產生和形成1940年12月解放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單行本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一、毛澤東思想中共“七大”確認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1945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毛澤東在“七大”上作《論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針?!袊伯a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萌芽國民革命時期:(1925-1927)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發(fā)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表《新民主主義論》——發(fā)展和成熟系統(tǒng)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大綱領,確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產生和形成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一、毛澤東思想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萌芽國民革命時期:(1925-1927)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發(fā)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產生和形成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表《新民主主義論》——發(fā)展和成熟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平贖買政策《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的論斷《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一、毛澤東思想解放戰(zhàn)爭、社會主義過渡、建設時期:(1946~1976年)《論人民民主專政》豐富和發(fā)展第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有何特點?①是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②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③以實事求是為基本原則(核心、精髓)注意:毛澤東思想不包括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一、毛澤東思想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有何特點?一、毛澤東思想第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第四、毛澤東思想對近現(xiàn)代中國有何深遠影響?①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②指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③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毛澤東同志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領導黨和人民找到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接著,他又從中國實際出發(fā),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瓭擅?/p>

總結毛澤東思想的三大實踐成果: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思想是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毛澤東思想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著作集中概括了毛澤東思想。但他個人的某些錯誤思想不是毛澤東思想。議一議:

甲乙兩同學對毛澤東思想產生了爭論,甲認為毛澤東思想就是指毛澤東個人的思想;乙則認為毛澤東思想是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個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甲乙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試闡述你的觀點。要區(qū)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個人的思想(正確與錯誤)△回顧,想一想:毛澤東晚年犯了怎樣嚴重的錯誤?①在社會主義建設速度問題上:急于求成②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急于過渡,盲目求純③在階級斗爭問題上:以階級斗爭為綱,發(fā)動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已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嚴重損失。那么,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后來是怎樣得到糾正的呢?中共幾代領導核心平穩(wěn)過渡中共十六大上胡錦濤當選為總書記

鄧小平(1904-1997):他16歲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歐洲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洗禮,投身于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在槍林彈雨中參與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在新中國的初期歲月,參與籌劃鞏固政權和經濟建設。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錯誤批判,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從1978年以后,他成為中共的主要決策人,中國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包括的會議①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醞釀)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④1992年春:“南方談話”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最早提出理論)(第一次系統(tǒng)概括)(理論成熟)(比較完整的體系)(成為指導思想)第一、重要的歷史轉折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人民群眾集會慶?!拔母铩苯Y束背景二、鄧小平理論1977年2月7日,華國鋒公開提出堅持“兩個凡是”的方針。是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以《學好文件抓住綱》為題發(fā)表社論,首次在全國公開提出“兩個凡是”?!皟蓚€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要始終不渝地遵循?!钡谝弧⒅匾臍v史轉折“文革”結束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背景①引發(fā)了全國范圍的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②形成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③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二、鄧小平理論第一、重要的歷史轉折“文革”結束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背景標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二、鄧小平理論第一、重要的歷史轉折“文革”結束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背景標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思想路線:迷信、僵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政治路線:以階級斗爭為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組織路線:任人唯“左”,制造冤假錯案平反冤假錯案,任人唯賢歷史轉折二、鄧小平理論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建國以來一次歷史性轉折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第一、重要的歷史轉折第二、鄧小平理論1、形成條件:①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②我國和國際社會主義事業(yè)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③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提供了環(huán)境和主題——可以借鑒——提供了理論來源——實踐基礎二、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深化理論軌跡提出時間思想涵義1、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1982年中共十二大中國特色問題的提出2、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級階段的理論;黨的基本路線;三步走戰(zhàn)略3、闡明社會主義的本質(成熟并體系化)1992年的南方談話“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4、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社會主義也是市場經濟5、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確提出和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簡潔概念其他理論:兩大文明的關系;科技地位;祖國統(tǒng)一(一國兩制);外交思想-兩大主題;和平外交;擴大開放等第一、重要的歷史轉折第二、鄧小平理論1、形成條件2、主要內容①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理論: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基本路線⑤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的理論——為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奠定了理論基礎⑥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根據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歸納: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③“一國兩制”理論二、鄧小平理論1984年1月26日,鄧小平視察深圳特區(qū)時的題詞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第一、重要的歷史轉折第二、鄧小平理論1、形成條件2、主要內容3、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①被中共十五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②是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論③使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取得飛速發(fā)展,中國國力得到極大增強二、鄧小平理論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②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中共十六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列入黨章第一、背景:第二、內容:第三、重大作用:第四、地位:國際: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綜合國力競爭國內: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①是中共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②是新階段中共和中國人民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上胡錦濤當選為總書記。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將引領中華民族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征程上續(xù)寫新的篇章!四、科學發(fā)展觀(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第一、內涵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發(fā)展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統(tǒng)籌兼顧第二、意義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一次升華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就三大理論成果、兩次飛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xiàn)三次轉變: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從建設社會主義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轉變重難點突破2、近現(xiàn)代中國人民在探索道路上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第二次: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成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第三次: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3、中共黨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轉移第一次轉移:城市轉移到農村(1)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共城市武裝暴動均告失敗。(2)標志:理論上八七會議、實踐上秋收起義失敗后(3)意義: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第二次轉移: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1)背景:1949年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2)標志: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會議)(3)意義: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的準備。第三次轉移:階級斗爭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1)背景:1978年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2)標志: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3)意義: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4、建國以來,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1956~1976年擺脫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發(fā)表《論十大關系》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召開中共八大;提出“八字方針”等。期間有成就也有失誤。(2)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1976年文革后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行改革開放;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3)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1989后加快改革開放,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轉軌,綜合國力提高;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5、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探索民族發(fā)展之路的模式孫中山:走歐美式的道路毛澤東:從走俄國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共同道路:是救國、建國、強國之路,是振興中華、振興民族的道路理論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來源定為指導思想核心或精髓發(fā)展解決重大問題地位作用特點西方民主思想馬列主義同盟會成立1945中共七大1997十五大2002十六大民權主義群眾路線、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上解決了政權問題中國民主革命道路問題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問題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資’民主革命綱領,推翻帝制,立民主共和國指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成立新中國指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把西方民主革命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但未明確提出反帝綱領是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在吸取以往革命或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本質特點是實事求是。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向社’過渡時得到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社’理論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理論專題小結:20世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