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課件(陳銘)_第1頁
《古詩二首》課件(陳銘)_第2頁
《古詩二首》課件(陳銘)_第3頁
《古詩二首》課件(陳銘)_第4頁
《古詩二首》課件(陳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江蘇省邗江中學陳銘古詩二首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感傷離別,情調(diào)傷感!你能說出幾句古代送別詩?《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送別詩舉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清清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詩中,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但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古代送別詩的主題知人論世“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薄睹献印?/p>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年十四舉幽素科,授朝散郎,時諸王好斗雞,他為沛王寫了向英王雞挑戰(zhàn)的檄(xí)文,觸怒唐高宗。后任虢(guó)州參軍,犯死罪,遇赦革職。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詩偏于描寫個人生活,亦有抒發(fā)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除本文外,《滕王閣序》亦膾炙人口。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一起倡導(dǎo)文學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王勃簡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之:到,往。城闕:城墻和宮闕,這里指唐朝的京城長安。輔:這里是拱衛(wèi)的意思。三秦:指長安周圍的關(guān)中地區(qū)。秦亡后,項羽三分秦故地關(guān)中,以封秦朝三個降將,因此關(guān)中又稱“三秦”。風煙望五津:遙望蜀州,只見風煙迷茫。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掠危撼鐾庾龉?。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nèi)。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近鄰。無為:不要。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沾巾:淚水沾濕手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三秦之地拱衛(wèi)著長安城,遙望岷江的五津,隔著無盡風煙。你我之間有難忘的離愁別緒,因為彼此都是漂泊流離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內(nèi)若有知心存在,再遠的天涯也仿佛近鄰。不要在我們揮手作別的路口,像小兒女那樣情難自禁哭濕佩巾。【意譯】1、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風煙望五津”即“望風煙五津”,用“五津”代蜀川,前加“風煙”二字的妙處是什么?

“風煙”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濕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巴睂⑾喔羟Ю锏木┏呛褪翊?lián)系起來。(此聯(lián)屬地名對)品味賞析2、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盎掠稳恕敝傅氖鞘裁慈耍繛槭裁床稽c明離別的心情?“宦游人”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勸勉友人,我們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別為別中之別,不必傷感。因王勃是個要強的青年,不愿意把傷感流露出來,所以使用了“跳脫”。品味賞析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請簡要分析“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所蘊藏的情感。能否寫出與此相關(guān)的詩句?情感:(1)以理性的議論展現(xiàn)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2)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3)體現(xiàn)了詩人高遠的志趣、曠達的胸懷。相關(guān)詩句: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4、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在分別時,以幽默的口吻勸慰對方不要作小女兒情態(tài)淚濕沾巾,應(yīng)堅強些,情誼深長,表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趣,曠達爽朗的胸懷。5、這首詩有何獨特之處?贈別詩大多是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所處的環(huán)境,描寫人物的悲苦纏綿之態(tài),情調(diào)很傷感。但王勃之詩一反其道,另辟蹊徑,不作悲酸語,全無世俗態(tài),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評析】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全詩意境曠達,哀而不傷,蘊豪邁于悲涼,別離中寄寓樂觀豁達的感情。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究偨Y(ji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1.誦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C.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D.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B當堂鞏固2.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C.頷聯(lián)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C當堂鞏固3、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分析不正確項是()A.首聯(lián)中“輔”氣勢宏大;“望”以實寫虛,因為從長安實際上是望不見“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B.頷聯(lián)是勸慰朋友的話,意思是說既然離鄉(xiāng)“宦游”,離別是常事,不必感傷。C.尾聯(lián)中的“兒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們在分別時不必像他們那樣哭哭啼啼。A4、對本詩最后兩句的理解正確的是()A.我們無需在分手的路口,再為兒女們操心,傷心落淚。B.我們盡管無所作為,但分手時也用不著像別人那樣傷心落淚。C.在即將分手的路口,我們無需像平常送別的青年男女那樣傷心落淚。D.在即將分手的路口,我們無需像我們的兒女那樣傷心落淚。C5、這首詩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里。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diào)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tài)度很積極。龔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他處在封建社會快要崩潰的時代,洞悉清廷的腐朽昏庸,警惕外國列強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然而人微言輕,不被重視,48歲那年,被迫辭官離京,飄然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已亥年,他在旅途中陸續(xù)寫了315首絕句,是他一生回憶錄,匯成《己亥雜詩》。詩中表達了他對國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經(jīng)歷的哀樂。龔自珍簡介已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吟鞭:詩人馬鞭。東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落紅:落花?;ǘ湟约t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此當是自比?;ǎ罕扔鲊?,一說喻新一代(人才)。已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咀g文】滿懷離愁面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1、詩中哪句抒寫了詩人辭官離京時憂慮、怨恨及失落的心境?怎樣理解詩中的“離愁”?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詩中的“離愁”是指當時作者離別親朋好友,憤然辭官回家所產(chǎn)生的對親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為什么不說“夕陽斜”而說“白日斜”?這里不說“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xiàn)實。詩歌賞析3、詩中哪句表現(xiàn)了詩人雖辭官,但仍舊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命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4、詩人以書面自比,表達出怎樣的感情作者拿落紅自況,表達了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命運。詩歌賞析5、詩歌中流露出了詩人離別時的兩種情感:舍和不舍,憂傷和愉快。如何理解?詩人想舍的是當朝者的黑暗與腐朽,不舍的親朋好友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詩歌賞析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試著談?wù)勀愕睦斫?。詩人以新奇的比喻,以“落花”自比,以“花”比喻新一代人才,由抒發(fā)離別之情轉(zhuǎn)入抒發(fā)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現(xiàn)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guān)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后人常用此句表達前輩對后輩的愛護。【總結(jié)】滿載離愁,遠歸故里自比落紅,仍可護花雖辭官歸鄉(xiāng),仍心系報國。對理想和信念的執(zhí)著的追求和崇高的獻身精神?!驹姼栊〗Y(jié)】這首詩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jié)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fù)雜的情感。古代詩人描寫落花一種是怨啼鳥,怪東風,嘆年華,面對落花噓唏感嘆?!傲魉浠ù喝ヒ?,天上人間”—李煜;“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林黛玉另一種把落花作為自然景物來描寫,其中不少昂揚向上的精神?!盎浯喝栽凇薄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考題鏈接】(1)這首詩抒寫了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fù)雜心情:既有

,也有回歸的喜悅,更有

。(2)請你說說對三、四句詩的理解。詩人由抒發(fā)離別之情轉(zhuǎn)入抒發(fā)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現(xiàn)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guān)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卸甲歸田的惆悵繼續(xù)忠心報國服務(wù)鄉(xiāng)民的信念(3)從三、四句詩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例一: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要不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