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評價問題討論課件_第1頁
課堂教學評價問題討論課件_第2頁
課堂教學評價問題討論課件_第3頁
課堂教學評價問題討論課件_第4頁
課堂教學評價問題討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聚焦新課堂

——課堂教學評價問題討論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顧泠沅楊玉東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軟信息、多判據(jù)的復雜分析過程一.注重軟信息二.判據(jù)多樣化三.四元復雜分析一.注重軟信息的敘事式研究1.從工程式研究到

文化生態(tài)的整體研究60年代前條件—結果關系的研究60-80年代過程—結果關系的研究80年代后課堂生態(tài)整體關系的研究黑箱統(tǒng)計湮沒師生互動灰箱研究缺乏理論深度學習質量有意義教學環(huán)境支持60年代以前,條件—結果關系的研究以課堂為“黑箱”,把教師條件與學生學習做大樣本相關統(tǒng)計。美國的考爾曼報告由于使用這種方法,得出錯誤結論:學生在校學習成就與教師無直接關系。這導致了教育部政策偏差,認為教師教育、資格考核并非必須。這種黑箱統(tǒng)計、混合處理的方法,湮沒了師生互動中個別影響的因果關系。60-80年代,過程—結果關系的研究

研究者進入課堂觀察,以課堂為“灰箱”進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例如:①教師效能發(fā)揮的基本條件(教學活動組織化、師生間語言溝通、有效使用反饋)②高效能教師的一種有效程序(小步子呈現(xiàn)材料、小步子指導學生訓練)這種研究依賴于學生測驗(剛性指標)、以單個外顯的教學行為作根據(jù),是工程取向的研究,缺乏理論的深度?!锃h(huán)境支持(學校組織、外力影響)80年代后,課堂生態(tài)整體關系的研究

注重從外顯到內隱、從行為到心理、從局部到整體,全面關注課堂學習質量的研究格局:★有意義的教學(接受、活動)★學生學習質量★學習:如學生認知與教學媒介的研究認知表征認知組織認知策略認知情感從強調知識點到知識網(wǎng)絡、圖式的構建,系統(tǒng)關系的精加工、聚類、概括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教學提高到以此為基礎的策略性知識的教學觀念、需要、動機等心理傾向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保障,這點逐漸得到認同從單純語言表征到語言與表象兩種符號表征系統(tǒng)同時參與學生高質量的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課堂重建的核心★教學:如教師認知與決策的研究知識特征效率特征洞察力特征斯騰伯格:選擇性編碼、聯(lián)合、比較,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斯騰伯格:監(jiān)控執(zhí)行過程、節(jié)約認知資源或自動化、再投入到更高水平研究教師專業(yè)內涵及其提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判斷和決策智慧成為要害問題斯騰伯格:內容知識、實踐知識、將可利用知識用于實踐的策略知識L.舒爾曼:原理規(guī)則的知識、特殊案例的知識、將原理用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識★環(huán)境:如課堂生活與外界環(huán)境間關系的研究其特征是關注人和環(huán)境、教師和學生、教和學的持續(xù)交互作用將課堂置于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將教學參與者的思想、態(tài)度、情感和認知等不可觀察的過程也視為重要的研究資源通過外界環(huán)境改善學校組織能力提升,形成教師專業(yè)共同體,才能全力指向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①高層次的思維②深層次的知識③課堂外的聯(lián)系④實質性的對話⑤積極的社會支持案例:紐曼“真實智力活動和真實教學”的標準這種研究把課堂看作是社會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既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作認知方面的深入研究,又從生態(tài)學的觀點出發(fā),對課堂的生態(tài)現(xiàn)象進行分析,揭示了注重軟信息的意義和價值。

2.從等級量表評課

到敘事式課例分析◆在我國,文革后到80年代(甚至到現(xiàn)在)主要采用等級量表評價課堂教學青浦實驗的啟示:指標等級聚類分析軟信息等級判據(jù)13457912132122232728303233

26111415181920313536

29261034816172425教師序號0.8740.7540.436名教師權重分配方案的模糊聚類分析結果——《學會教學》,P145.加權平均會失去評價的個性和特點軟信息等級判據(jù)的五個終判函數(shù)圖——《學會教學》,P159.人工智能模擬:尚處于淺層次階段◆從90年代后,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逐步開始采用課例分析的方法定量和思辯方法以敘事式為特征的軟信息評價方法例如:《課堂教學的觀察與研究》——上海教育,1999年5期《一堂幾何課的現(xiàn)場觀察與診斷》——上海教育,1999年11期課例分析的方法分析步驟具體采用的方法確定課例分析的主題與背景理論與文獻分析、文檔分析、討論課堂觀察并描述教學過程課堂觀察技術、錄像帶分析技術教師、學生的課后調查深度訪談、出聲思維、實作測評、文檔分析等分析教學的基本特點及多角度討論問題綜合分析撰寫課例分析報告撰寫草稿—批判性評論—修改編輯—嘗試使用—再修改二.采用兩極張力下的多種判據(jù)1.課堂教學指標體系的兩極化取向

美國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

香港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

江蘇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美國學者米斯(L.R.Meeth)將課堂教學評價的指標分成

★指向教學過程的——媒介指標★指向教學結果的——終極指標媒介指標1.學生是否已被引起學習動機?2.學習經(jīng)驗的結構,是否已對照目標而被恰當?shù)貨Q定下來?3.課堂教學的內容是否有秩序、有概括性?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4.教師對學習經(jīng)驗的干預,是否與學習經(jīng)驗的目標沒有矛盾?5.是否有充裕的時間,能夠使學生們更好地進行思考和作出反應?6.同學習經(jīng)驗的目標相對照,賞罰是否合理?7.學生對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要做、以什么形式受到評價,是否理解?8.到達目標或成果,是否已清清楚楚地明確化?9.評價的標準和方法是否已經(jīng)明確?對照目標來看,是否合理?10.學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否反映了學習經(jīng)驗的目標?11.為教學指導準備的材料的種類和多樣性,是否同學習理解經(jīng)驗的目標以及學生的能力相矛盾?12.從學習經(jīng)驗的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看,教學指導方法是否合適?終極目標1.學生是否學會了教師想要教給的東西?——在認知、情感和技能方面,提高、發(fā)展的情況如何?——在學習的進度和達到的程度上情況如何?2.正規(guī)的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學習是否繼續(xù)進行?3.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所制定的目標或所期待的成果,實際上是否已經(jīng)得到滿足?4.學生是否保持住所學的東西?5.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所制訂的目標或所期待的成果,實際上是否已經(jīng)得到滿足?6.這一學習經(jīng)驗,同學生所具有的其他學習經(jīng)驗之間是否具有不矛盾的連續(xù)系統(tǒng)的關系?——是否充分地利用了預習?——是否推動了其他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是否使后來的學習容易進行?7.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是否看到了教師所期待的影響?8.同以往的做法相比,這次課堂教學活動是否是低成本的?——能否用少量的費用實現(xiàn)同樣的學習?——能否用同樣的費用實現(xiàn)更多的學習?——能否用少量的費用實現(xiàn)更多的學習?9.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志愿參加的人數(shù)的水平,能否維持和提高?香港中文大學培養(yǎng)天才和有特殊才能學生方案中論及的課堂教學評價(12條44款),強調高層次思想技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技能1.科目所涵蓋的內容A.深度與廣度的合適性B.概念定位C.教師知識技能專長2.教學清晰度A.口頭交往技能B.非口頭交往技能C.清晰與具體的指導D.所有必須陳述的要點E.充分的圖示和例子(類推、比喻的運用等)F.通過反應與參與所顯示的學生的理解3.引起動機的技巧A.教師能力與熱情B.變化(活動準備、疑難問題)C.學生熱情與毅力4.教授速度或步調A.適合個別需要B.適合小組需要C.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操練與舉例5.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決定的機會A.提供足夠的選擇B.以學生為導向的活動C.適合個體的興趣6.學生在不同經(jīng)驗中的投入情形A.討論、小組活動、電影、田間旅行、學習中心等B.有目的的行動C.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解決與獨立研究過程D.學習風格適應7.配合課程目標的課堂互動A.促進小組情感的活動B.對于個體及他們的觀點的尊重C.適當運用幽默D.促進自律的意識8.課后跟進活動的機會(如家庭功課)A.允許創(chuàng)造、個體興趣及專長的開放性B.提高或預備課堂活動C.作業(yè)的變化D.對感興趣學生的未來學習的鼓勵與協(xié)助E.住處印刷清晰、教授完全9.強調高層次的思想技巧A.體現(xiàn)在教師提問、活動、教學輔助中的布盧姆的分類學B.批判性思維活動(如邏輯、模塊、科學過程等)10.強調創(chuàng)造能力A.創(chuàng)造性思維技能(流暢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精加工)B.接受的氣氛C.對冒險的鼓勵D.開放式的提問E.模仿創(chuàng)造性行為11.教案設計與課程目標的適合性A.靈活性計劃的意識B.以學生為中心12.教學資源的運用A.視聽材料、模型與演示的一體化B.印刷清楚、語法正確C.合適的、必須的D.所使用的材料,輔助的變化國內主要通過專家咨詢和調查研究得出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下面是江蘇學者具有代表性的概括(七個方面,25條)一、教學思想1.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否堅持教書育人的原則;2.有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是否尊重;3.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二、教學目標1.教師能否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恰如其分的課堂教學目標;2.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否能夠通過適當?shù)姆绞阶寣W生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3.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所有的活動是否都是圍繞著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的。三、教學內容1.教師是否熟悉教材和學科教學大綱;2.能否在鉆研教材和學科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精選教學內容;3.能否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練習。四、教學過程1.教師能否做到講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準確熟練,論述和運算嚴密,舉例貼切;2.教師能否在遵循“啟發(fā)誘導、聯(lián)系實際、形象直觀”原則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3.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否做到在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能否注意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的承上啟下,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否結構緊湊和層次分明;5.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計劃(或教學計劃的一部分)不切和學生的實際,能否及時修正課堂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的要求;6.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否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恰倒好處地向學生提出各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7.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教師能否做到上課不遲到、不提前結束授課、不拖課。五、教學效果1.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教師導向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課堂教學的氣氛是否活躍,學生的情緒是否高潮;2.在課堂教學情景中,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fā),學生是否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能否在課堂上發(fā)問和提出質疑);3.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回答問題和課堂聯(lián)系的準確率高不高(高的標準是90%以上);4.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否貫徹有效的課堂管理制度,以維持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情況)。六、教師素質1.在教態(tài)方面,能否做到自然、舉止莊重、情緒飽滿和講授速度適中;2.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是否講標準的普通話,是否使用規(guī)范的課堂教學語言和做到語言生動;3.板書設計是否簡明、醒目,黑板板面利用是否得當。七、教學機智1.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否做到不僅對好學生的成就加以表揚,而且對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的進步加以贊揚;2.教師能否妥善處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偶發(fā)事件。對上述指標體系的思考西方的指標強調具體性、可操作性,講究針對現(xiàn)實我們的指標強調原則性、思想性,講究全面周到總體看來,不同指標體系在強調基礎(關注知識科學性)與強調發(fā)展(關注過程、能力與氣質)問題上有明顯的兩極化取向2.兩極張力及其平衡互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重溫赫爾巴特的四階段說教學環(huán)節(jié)精神運動靜態(tài)動態(tài)鉆研①明了②聯(lián)想理解③系統(tǒng)④方法后繼者齊勒爾和萊因擴充為五個教學步驟1.喚起有關的舊概念,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預備);2.講授新教材(提示);3.對新舊知識進行分析比較,使之建立聯(lián)系(聯(lián)想);4.得出結論、定義或法則(總括);5.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問題,進行練習(應用)。1.情境: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困難的情境,也就是進行暗示;2.問題:進一步通過觀察分析,研究困難的性質和問題之所在;3.假設:提出解決困難和問題的設想、建議或暫時作一些嘗試性的解答;4.推理:根據(jù)這些假設進行推理,以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5.驗證:最后進行驗證,以檢查全過程達到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的目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重溫杜威的五步驟說劉佛年:源頭與流變·真理在兩個極端之間接受式:有利于教師傳授知識,進行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但不利于學生的獨創(chuàng)學習?;顒邮剑河欣诎l(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獲得出自需要和目的的技能技巧;但不利于學生學習系統(tǒng)的知識。新數(shù)運動回到基礎平衡基本技能、概念理解和問題解決例如,兩種教育思潮之間,不能搞簡單的“非此則彼”,應當實事求是地客觀分析。最近二、三十年來,兩種觀點在“有意義學習”的主題下,有著明顯的舍棄自身缺陷、汲取對方長處的互補趨勢,兩方對峙逐漸演變?yōu)榍斑M過程中的兩極張力。就當前我國教學而言,拒絕機械接受、開發(fā)主動活動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高水平的實踐技能與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已經(jīng)成為改革的主導原則。

已有知識新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 合理實質

奧蘇貝爾:

知識固著點的性質換一個形式檢驗(認知同化理論)我國教師:

合適的“潛在距離”正確的“變式演練”

作“鋪墊”是成功的奧秘是有效手段有意義接受式學習的判據(jù)如何拒絕機械接受?

已有“工具”新的“任務”自行整合參與度完成度有意義活動式學習的判據(jù)皮亞杰:活動內化理論教師:探究學習、問題解決學習、項目學習等如何開發(fā)主動活動的學習方式?(過程檔案分析)(“作品”分析)多種判據(jù)的連續(xù)譜:在兩極張力下接受式學習的判據(jù)活動式學習的判據(jù)互補關系多種判據(jù)的連續(xù)譜三.使用四元復雜分析進行評價1.在“復雜”中尋找變量把課堂行為放在一個關系網(wǎng)(場域)中去考慮;重視課堂事件發(fā)展的不確定性。70年代,鄧金和彼德爾總結了近半個世紀的幾千個課堂教學研究報告后指出:教師經(jīng)歷諸變量學校和社區(qū)環(huán)境諸變量過程諸變量師生行為學生行為中相互作用可觀察的變化教學成果諸變量影響課堂教學的主要變量是:目標、條件、過程、結果2.在目標、條件、過程和結果四者關系中進行課堂教學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