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教學案超完整教師版_第1頁
過秦論教學案超完整教師版_第2頁
過秦論教學案超完整教師版_第3頁
過秦論教學案超完整教師版_第4頁
過秦論教學案超完整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用標準文案《過秦論》教學案主備課人:邊潔 審核人:景亞琴 授課人:教學目標:1.感受這篇史論鋪張揚厲的氣勢與文風 2.了解文章的主題3.賈誼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生 4.文言詞語的積累教學重點:1.文言詞語積累 2.秦朝滅亡的主要過失 3.鋪張揚厲的文風教學難點:1.賈誼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生 2.作家深邃的思想穿透力 3.重點文言詞語識記第一課時一、方向探究中國歷史上,頻繁上演著改朝換代的事件。但是,秦漢易代,對歷代的統(tǒng)治者以強烈的震撼,同時,給知識分子的心靈以空前的震撼, 也成為漢初熱議的社會思潮之一。 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登峰造極的強大王朝之一——秦帝國,經(jīng)數(shù)代君王勵精圖治,歷數(shù)百年歲月(公元前 361年——前 221年,近140年)終于結束戰(zhàn)國諸侯割據(jù)的局面,首次統(tǒng)一全國。然而,這一強大的中央集權帝國,短期內(nèi)(存在不滿 14年)便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的折戟沉沙,灰飛煙滅,給歷史、社會留下了許多值得探究的課題。歷代的統(tǒng)治者和知識分子不斷地從中汲取亡秦經(jīng)驗教訓,從中管窺出秦朝的滅亡對社會、歷史極具穿透力。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漢初杰出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經(jīng)典名篇,分析探討秦朝滅亡的經(jīng)驗教訓的史論文章——賈誼的《過秦論》(板書)。二、自主探究文檔實用標準文案.【解題】過秦論:過,(動詞)指出秦的過失。論:古代的一種文體。本文是一篇史論。《過秦論》分上中下三篇,這里選的是上篇。.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政論家、文學家。年 18歲以能誦詩書、善屬文聞名于郡中,年 20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張,表現(xiàn)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漢文帝的賞識,但卻因此受到守舊派的詆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又貶為梁王太傅,后來梁王墜馬而亡,賈誼認為自己失職,哭泣歲余,抑郁而終,年僅 33歲。政論文以《過秦論》、《陳政事疏》、《論積貯疏》最為有名。另有辭賦等作品傳之于世。賈誼有很高的政治抱負,才華橫溢,作為一個杰出知識分子的代表,他有著強烈的濟世為民的使命感。然而時運不濟,他的革新政治的主張觸犯了貴族集團的利益,生事誣陷,被貶后,雖身居閑職,仍心系朝事。英年早逝,一顆璀璨的巨星從此長逝歷史的天空, 賈誼人生雖然短暫, 但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浸潤著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他的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生引起后世文人的扼腕嘆息。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賈生》漢文帝在宣室(注:漢代未央宮里的一著名宮殿名,漢代皇帝經(jīng)常在這里召見諸臣商議軍國大事)里召見賈誼,賈誼的政治才華無與倫比。可惜文帝夜半虛席以待賈誼,不是向他去請教治國的策略,反而詢問鬼神之事。其實,賈誼并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真正的重用。王勃的“嗚呼!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騰王閣序》說的也是賈誼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生。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雄英無計傾圣主,高節(jié)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文檔實用標準文案——毛澤東:《詠賈誼》所以,在封建專制時代,有抱負、有才華、具有完美人格的知識分子遭受莫名其妙的打擊而郁郁不得志者,豈止賈誼一人呢!三、合作探究※下面是需要重點認識的字詞:崤函(xiáo)、囊括(náng)、連衡(héng)、合從(zòng)、陳軫(zhěn)、召滑(shào)、翟景(zhái)、逡巡(qūnxún)、鏃(zú)、流血漂櫓(lú)、鞭笞(chī)、藩籬(fānlí)、隳(huī)、鏑(dí)、踐華為城(huà)、甕牖繩樞(yǒu)、氓隸(méng)、倔起(jué)、阡陌(qiānmò)、贏糧景從(yíngyǐng)、鋤耰棘矜(yōuqín)、銛(xiān)、長鎩(shā)、謫戍(zhé)、度長絜大(duóxié)、萬乘(shèng)※通假字.外連衡而斗諸侯(“衡”通“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從”通“縱”).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威振四海(“振”通“震”).百有余年矣(“有”通“又”)※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1)過秦(過:指責過失)2)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帝王:作帝王)文檔實用標準文案(3)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甕:用瓦缸做;繩:用繩子系).名詞作狀語1)席卷天下(席:像卷席子那樣)2)包舉宇內(nèi)(包:像打包袱那樣)3)囊括四海(囊:袋子;像裝袋子那樣)4)天下云集響應(云:像云彩那樣;響:回聲,像回聲那樣)5)贏糧而景從(景:像影子那樣)6)南取漢中(南:向南).動詞作名詞追亡逐北(亡:逃跑的敗兵;北:潰敗,潰敗的軍隊 ).動詞的使動用法1)外連衡而斗諸侯(斗:使??爭斗)(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見)3)亡諸侯(亡:使??亡)(4)卻匈奴七百余里(卻:使??退卻).動詞作狀語爭割地而賄秦(爭:爭著).形容詞作名詞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固:險固的地方).形容詞作動詞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變小變?nèi)酰稳菰~的使動用法以愚黔首(愚:使??愚蠢)※一詞多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1.因(1)因遺策(沿襲)( 2)因利乘便(趁著)( 3)因河為池(就著)2.制(1)制其兵(統(tǒng)帥)( 2)制其弊(制服)( 3)增其舊制(制度,規(guī)模)3.致(1)致萬乘之勢(導致)( 2)以致天下之士(招致,招納,招引)4.亡(1)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 2)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逃兵)( 3)吞二周而亡諸侯(使??滅亡)(4)河曲智叟亡以應(無,沒有)5.遺(1)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 2)路不拾遺(遺失的東西)( 3)蒙故業(yè),因遺策(遺留)(4)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wèi,送給)6.度(1)內(nèi)立法度(規(guī)章制度)(2)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duó,計算)(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越過)(4)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duó,揣度)7.利(1)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好處)(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的形勢)(3)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鋒利)※古今異義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黃河以西一帶/今:河的西面)2.贏糧而景從(古:擔負/今:輸贏的“贏”)3.山東豪俊并起 (古:崤山以東 /今:指山東省)4.流血漂櫓 (古:盾牌/今:使船前進的工具)※特殊句式.判斷句: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省略句:(1)(孝公)內(nèi)立法度 (2)(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3)于是(始皇)廢先王之道 (4)以(之)愚黔首.被動句:文檔實用標準文案(1)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2)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二)讀全文后回答,這篇史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如何理解這句話?明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句話是對秦王朝所犯過失的總結,秦王朝“仁義不施”,結果導致亡國。(三)默讀,分組討論:從全文看,“攻守之勢異也”,“攻”“守”的不同形勢在課文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明確:“攻之勢”體現(xiàn)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強大──鼎盛。“守之勢”體現(xiàn)在第③段、第④段,由統(tǒng)一天下到覆滅。(四)概括段落大意【析】第一段,交代秦的地理優(yōu)勢,政治雄心;概述商鞅變法與張儀連橫的情況以反西河之戰(zhàn)首告大捷的情況:總的是寫秦孝公的功業(yè),他為秦的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段,主要是寫秦惠文王、秦武王與秦昭襄王的功業(yè)。第三段,總寫秦始皇帝的功業(yè),即其統(tǒng)一天下的勢如破竹和鞏固天下的各種措施。第四段,總寫陳涉起義的情況及其亡秦的結果。第五段,歸納作結: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五)翻譯課文、翻譯競賽:請各小組代表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確的地方,請本小組成員及時糾正補充,看哪一組翻譯得更準確、通暢、優(yōu)美生動?!局笇бc】好的譯文標準是“信”、“達”、“雅”,即準確、通暢、優(yōu)美生動。高考中要求“讀懂文言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并有一定的翻譯題,因此,我們在平時就要做到譯文的“信、達、雅”。一般在翻譯時要注文檔實用標準文案意以下幾點:1.文言文中的每個實詞、虛詞的意義是什么,譯文中有沒有譯錯的詞語或遺漏的詞語。2.譯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們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語法習慣。3.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風格,各種修辭格的處理是否得當。第二課時一、合作探究(一)“過秦”,即言秦之過。作者以秦的興亡史實為基本依據(jù),采用對比方法,層層推進,水到渠成地指出導致秦亡的過失,這充分體現(xiàn)在第⑤ 段議論中。請學生朗讀第⑤段,思考以下問題:.將段中涉及到的秦國、秦朝、九國(山東之國)、陳涉四種力量用數(shù)學符號“〈”連結排列起來。.“秦人開關延敵??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這是秦國的實力與九國之師相比,從本段中找出其余三項對比的句子。.說明作者是如何在對比分析中歸納出結論的?!军c撥】作者議論秦的過失,首先肯定地理條件沒有變,接著采用多項對比的論證方法, 層層推進。最詳細的是陳涉與九國的對比,從各個角度對比,極言陳涉弱?。黄浯问乔貒c統(tǒng)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強調(diào)秦朝的強大。九國與秦的對比包含在上面第二個對比中,不夠明顯,但從課文第 2段“秦人開關延敵”等句中已經(jīng)明確。不能忘記陳涉與秦朝的對比。 對比得出的結論是自然而然的, 既告訴我們秦亡的原因, 也點明了課題“秦之過”。當然,“秦之過”主要是“仁義不施”而非“攻守之勢異也”。這一段議論是全文的重點,需要反復朗讀與全面理解。抓住對比即抓住了重點綱目。(二)“攻守之勢異也”,是對文章①-④段秦興亡史實的概括議論, 先從第⑤段中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文檔實用標準文案“攻”與“守”的史實,然后讀①-④段, 說說哪些段寫“攻勢”,哪些段寫“守勢”。從各段中找一句表明“興”或“亡”史實的句子?!军c撥】“攻”是以雍州之地為本,依靠權謀武力,擴張土地,奪取天下,吞并六國;“守”是以整個天下為本,采取種種措施鞏固政權, 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秦從諸侯變成了天子, 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強大,結果卻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第③段第一層的七字排偶句, 寫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統(tǒng)一六國的巔峰。“興”指秦國強大起來,不能用表達措施的句子來表明,而要選擇能夠表現(xiàn)一個階段強大的句子。(三)秦的過失主要是“仁義不施”,請從課文中找出秦“仁義不施”的語句并加以解釋, 說說秦的過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久鞔_】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秦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國慘敗,“伏尸百萬, 流血漂櫓”,已經(jīng)蘊藏著導致失敗的尖銳矛盾。秦統(tǒng)一天下,攻守之勢轉化以后,不但不施仁義,反而變本加厲,用嚴酷的刑罰奴役百姓,迅速導致大規(guī)模起義,致使帝王之業(yè)土崩瓦解。 這一史實充分顯示出民心向背對治國的重要性。 賈誼采用鋪張渲染的手法言秦之過,是借秦作鑒,猛敲警鐘,勸諫西漢統(tǒng)治者施仁政?!军c撥】“仁義不施”,換種說法是“施行暴政”,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現(xiàn), 在固守天下中表現(xiàn)得尤為厲害。主要體現(xiàn)在治國措施中。文檔實用標準文案【小結】《過秦論》是史論,文章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鑒。 文章氣勢磅礴,筆力雄渾。大量運用對比、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秦興秦亡波瀾起伏,那力透紙背的說理,那援引史實的分析,那酣暢淋漓的鋪張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第三課時一、自主探究課上交流本文寫的最好的地方。 (只要學生表達流暢,有理有據(jù),教師就要及時鼓勵。如課下準備不足,也可以課上分組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進行指點。教師要引導學生主要就文章的語言華美、結構精妙、思想進步等方面進行評價)【明確】本文是史論,以史實為論據(jù),用觀點統(tǒng)率材料。(一)敘事鋪陳以敘事來說理,可以說是本篇最大的特點。課文前四段,按時間順序,詳略有致地概述了秦從攻到守,由興而亡的全過程,作者用千余字的篇幅概括了從秦孝公到秦亡國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概括地說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過程和主要現(xiàn)象, 同時還貫穿了作者本人的觀點來說明其所以興衰的關鍵所在。 這就幫助我們對這一段歷史事實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把大量事實擺出來,結果道理可以不講而自明,或少講而大明。(二)用寫賦的手法來寫說理散文寫賦是需要鋪張和夸大的, 賈誼寫這篇文章可以說通篇都采用了這種手法。 比如第①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舉”、“囊括”、“并吞”等詞,基本上都同義;“天下”、“宇內(nèi)”、“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意思而一連寫上好幾句,既有排比又有對仗,這就是寫賦的夸張手法。第②、第④、文檔實用標準文案第⑤等段中,都有類似的句子;不勝枚舉。所謂“鋪張揚厲”,主要就是指的這一類句子。這樣,氣勢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筆鋒銳不可當,咄咄逼人,讀起來有勁頭,有說服力,而且有欲罷不能之感。(三)全篇對比論述本篇精彩處在于作者用了四個方面的對比:即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先興旺后滅亡的對比;秦與六國的對比;秦與陳涉的對比;陳涉與六國的對比。幾種對比交織在一起,結構自然宏偉,氣勢也自然磅礴,話也顯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觀形勢的不同,強弱盛衰難易的不同,都從幾方面的對比中顯現(xiàn)出來?!拘〗Y】“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賈誼散文開兩漢政論風氣之先,扣緊時代脈搏,篇篇針砭時弊,說理透辟曉暢,深刻犀利,言詞激切,理足氣盛,如《論積貯疏》、 《治安策》等;而《過秦論》更以鋪張揚厲,排比渲染、詞采絢麗見長。影響所及,非但兩漢,下及唐宋奏議、駢文莫不受其遺澤。故魯迅評為:“惟誼尤有文采,而沈實則稍遜,如其《治安策》、《過秦論》??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后人,其澤甚遠。”(《漢文學史綱要》)二、合作探究學生小組合作:作者思想的進步性與局限性?作者借古諷今,強秦的速亡給后人的啟示是什么?【明確】施仁義,行仁政賈誼施行仁義的主張, 是從維持封建統(tǒng)治階級利益出發(fā)的, 但因為它與反對暴政相聯(lián)系, 所以符合當時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商鞅變法,主張儒法并用,所以它的仁義主張就更帶有進步性。本文還描述了陳涉起義這一歷史事實, 并肯定陳涉起義的必然性、 正義性以及它在推翻秦朝統(tǒng)治中的作用與地位。作者不僅看到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而且還看到秦國由日益強盛到統(tǒng)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動和當時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愿望相一致。 可見,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認識到人心向背是國家治亂的關鍵。但他在描述陳涉的平凡時,明顯地表現(xiàn)出對勞動人民的輕視,這是他的階級局限性。作者還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統(tǒng)治者的殘暴罪行, 但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 他還看不到封建階級的本性, 卻文檔實用標準文案要求封建統(tǒng)治階級真正施行仁義,消除階級矛盾,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這是不可能的。【小結】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古為今用。對于這個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賈誼就說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彼氖氛摗哆^秦論》通過總結秦不施仁義二世而亡的教訓,來諷諫漢朝統(tǒng)治者。他這樣做,是希望漢文帝以秦朝為借鑒,施行仁義,以免蹈秦朝的復轍。這是賈誼站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為他們謀劃“長治久安”之道,事實上只能是一種幻想。雖然由于歷史局限, 作者不可能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和找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但這篇文章表現(xiàn)出賈誼對農(nóng)民起義的力量和意義有所認識, 寫出了他反對統(tǒng)治者施暴政于人民。 尤其他針對當時現(xiàn)實而論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三、延伸探究焚書坑 (唐 章碣)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東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請同學們體會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觀點。點撥:這首詩就秦末動亂的局面,對秦始皇焚書的暴虐行徑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譴責。明確:第一句寫伴隨著書本(“竹帛”)化成青煙消散,“萬世帝業(yè)”的根基卻也淘空掉了。這是說嬴政企圖用焚書的蠻橫手段來愚化民眾也許是成功了,然而他的權力根基(現(xiàn)代稱“政權的合法性”)卻也同時被毀壞了。第二句寫不可一世的嬴政指望依仗武力維持“萬世基業(yè)”,那只是一廂情愿罷了。第三四句說這坑(“焚書坑”)里的書灰還沒冷呢,山東就已經(jīng)有反秦的“叛亂”了,而終于覆滅強秦的項羽、劉邦等人也都不屬于“譏議朝政、蠱惑民心”的讀書人之列啊!后面這兩句冷峻十分,可以看成是對暴虐封建統(tǒng)治者的無情諷刺 。這首詩采用了近乎喜劇的表現(xiàn)手法揭示矛盾, 使秦始皇處于自我否定的地位。 這樣寫表面似乎很委婉, 很冷文檔實用標準文案靜,其實反對的態(tài)度和憎惡的感情十分鮮明。如果說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現(xiàn),那么,它也不失為一種成功的藝術手法?!哆^秦論》教學案學生版答案一.自主探究(一)字音zòngcóngchéngshèngnìngnìngyuèZháidíshàozhàoxiānqínjīnduóduódùqūnxiáoqiāndílǔyóuméngnànYúfāntiánxiānnièzhéchīnánɡhuī(二)重要實詞和虛詞(1)據(jù):占據(jù),固:作名詞,險固的地方(2)固:牢固(3)度:規(guī)章制度(4)因:沿襲(5)制:統(tǒng)率,兵:軍隊(6)亡:丟失(7)制:控制(8)亡:逃兵,敗兵(9)因:乘,趁著(10)朝:朝拜(11)及:到,事:戰(zhàn)事(12)及:到(13)系:綁,委:把------交給(14)使:派遣(15)卻:擊退(16)道:制度;言:著作(17)兵:兵器(18)為:做成(19)為:作為,因:憑借(20)據(jù):占據(jù),固:名詞,險要地勢(21)信:忠信,可靠,兵:兵器(22)固:形容詞,險固(23)及:比得上(24)為:作為(25)兵:軍隊,向:先前(26)使:讓,度:量(27)而:表承接,為:被(28)之:代詞,這樣(29)以:表目的,來(30)之:助詞,的(31)是:這,之:代詞,代孝公(32)而:表承接,之:助詞,的(33)之:助詞,的(34)而:表目的,來,以便(35)以:目的,來,之:的(37)而:表并列,又,并且(38)之:助詞,的文檔實用標準文案39)為:替,前“之”助詞,的,后“之”代詞,這些人40)以:憑借,之:助詞,的,而:順承,不譯(41)然而:同現(xiàn)代漢語意思,轉折。(42)之:助詞,的(43)而:表修飾(44)之:助詞,的,而:表并列(45)之:助詞,的。而:表轉折(46)而:表目的,來。(47)助詞,的(48)之:助詞,的。而:表目的(49)之:助詞,的(50)以為:把----作為(51)乃:于是。而:表目的,來(52)而:表目的,來(53)之:助詞,的。以:表目的,來(54)之:助詞,的(55)前“以”,介詞,把。后“以”表母的,來(56)之:助詞,的。以:用,把。(57)而:表目的,來(58)之:助詞,的。之,代詞,這樣。(59)于:到(60)三“之”均為助詞,的。而:表并列,又(61)之:助詞,的。而:并列,并且(62)而:表修飾(63)而:表目的(64)之:助詞,的。于:比。65)之:助詞,的。及:比得上(66)而:表因果,因而(67)過:責備,指出----過失(三)通假字①衡,通“橫” ②沒,通“歿”,死亡 ③從,通“縱”, “合縱”④弊,通“敝”,疲憊 ⑤“何”通“呵”,喝問 ⑥倔,通“崛”,崛起⑦景,通“影”,像影子一樣⑧有,通“又” ⑨抗,通“亢”,高 ⑩振,通“震”,震動(四)古今異義①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在這時 ③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五)一詞多義1.固 ①險固,堅固,地勢險固,形用作名 ②牢固,頑強,形容詞 ③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2.因 ①沿襲,動詞 ②趁著,介詞 ③憑借,依據(jù),介詞文檔實用標準文案3.亡①丟失,損失,動詞②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③滅亡,使動用法,使??滅亡4.制①統(tǒng)率,動詞②制服,動詞③統(tǒng)治、控制,動詞5.兵①軍隊,名詞②兵器,名詞6.策①策略、計策,名詞②馬鞭子,名詞7.致①招引、招納,動詞②達到、獲得,動詞8.之①的,結構助詞②這,指示代詞③他,指秦孝公,代詞④代“天下之兵”,代詞9.及①比得上,動詞②到,等到,介詞10.北①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②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11.度①制度,名詞②量長短12.遺①遺留下來,動詞②遺失,丟失,動詞13.愛①吝惜,動詞②愛護,尊重,動詞。(六)詞類活用(1)---(8)名詞作狀語(9)----(13)名詞作動詞(14)形容詞作動詞(15)--(18)形容詞作名詞(19)動詞作名詞(20)--(27)使動用法(28)意動用法(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