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原三十七中李琳潔2013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簡單機械教學交流交流的主要內容:二、課程標準的要求三、課時建議四、重點難點五、各節(jié)教學建議六、關于專題復習一、教科書中教材內容的設置第十二章簡單機械
第1節(jié)杠桿
第2節(jié)滑輪
第3節(jié)機械效率一、教科書中教材內容的設置——進一步完善對“杠桿”等概念的認識過程,以及STS思想的滲透。顯著的變化認識“杠桿”(形成概念)2.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1.展示杠桿使用的歷史發(fā)展進程3.生活中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1.展示歷史發(fā)展進程
——情感體驗、感知“杠桿”歷史的文明人類的探索2.經(jīng)歷實驗探究過程——過程體驗
2.經(jīng)歷實驗探究過程
——認識平衡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初中涉及“二力平衡”“杠桿的平衡條件”3.明確生活中杠桿的分類
——抽象、概括物理問題的過程力臂的畫法訓練3.明確生活中杠桿的分類——聯(lián)系生活等臂杠桿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知道“簡單機械”(會利用)2.刪除了“功的原理”1.研究動滑輪和定滑輪特點3.認識機械效率
〔修訂后教材〕
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第1節(jié)杠桿第2節(jié)滑輪第3節(jié)機械效率
〔修訂前教材〕第十三章力和機械
四、杠桿
五、其他簡單機械
第十五章功和機械能
二、機械效率1.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2.刪除“功的原理”——在功的概念之前(修訂前教材P67)2.刪除“功的原理”
——在功的概念之后(修訂前教材P102)
2.刪除“功的原理”
——兩種等價的描述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的。機械效率功的原理使用動滑輪是省、費功(包含功的原理的思想)利用機械幫助我們完成某項任務與功的引入建立聯(lián)系,描述機械效率應該用功的比而不是力的比。3.認識機械效率
——區(qū)分有用功和額外功
教師與教材--張大昌老師說:編者也好,教師也好,要不間斷地學習物理。不斷地體驗、重溫和享受學習的過程,保持對未知事物的新鮮感和激動的心情。自己有這方面的體驗,才能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得到熏陶。
實現(xiàn)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學生與教材--公民素養(yǎng):“說話要有根據(jù),說話要合乎邏輯”
“科學教育的不足,勢必帶來邏輯思維上的缺憾”學懂物理學!二、課程標準的要求(2011版)(1)2.2.6知道簡單機械,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2)3.2.3知道機械效率。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例2測量某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至少10課時杠桿2課時滑輪2課時機械效率3課時專題復習3課時三、課時建議①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的問題。②滑輪組中,提動滑輪繩子的段數(shù)與滑輪組的繞法的關系。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四、重點難點杠桿:介紹了杠桿的定義、相關名詞和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作為簡單機械的基本原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教學應該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教師首先應該在杠桿的定義、相關名詞上,特別是力臂的做法上狠抓落實,然后,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杠桿平衡需要什么條件,并可以讓學生實驗一下在別的條件下能否找到杠桿的平衡。要通過多次、反復的實驗記錄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在此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牢固掌握這一知識,并在生活實踐中熟練應用;也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以后的幾種簡單機械的學習中駕輕就熟,自然過渡。四、重點難點在學習了杠桿平衡條件的基礎上,又重點介紹兩種滑輪的使用原理,也算是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際應用。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的探究活動有:定滑輪的平衡原理,動滑輪的平衡原理,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使用特點及其不同之處。兩種滑輪的使用特點是本節(jié)的基礎,熟悉了這些特點,對于繼續(xù)探究滑輪組的使用大有好處。作為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這一探究活動一定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實驗,學生自己得出印象最深刻的結論。第1節(jié)杠桿教學目標①能識別出杠桿。并能準確找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②通過實驗探究,能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相關計算。③能對杠桿進行分類,并能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杠桿。
五、各節(jié)教學建議重、難點重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難點:力臂的概念、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應用教學流程:1.杠桿2.杠桿的平衡條件3.生活中的杠桿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杠桿的概念杠桿平衡的條件生活中的杠桿①引入阿基米德撬地球認識杠桿認識杠桿①引入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
這些工具在使用時,有什么共同特點?
它們工作時,能繞一個固定點轉動。②出示羊角錘、蹺蹺板、大剪刀、鉗子、釣魚竿、撬棒等實物,演示它們的工作過程。③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找出它們工作時的共同點,在討論中歸納出什么叫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杠桿的定義強調:杠桿可以是各種形狀的,可粗可細、可方可圓、可直可彎,但必須是使用時不發(fā)生變形。
杠桿的有關概念F1F2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請找支點、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F1OF2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作用點不同引入:力臂力的大小、作用點相同,方向不同引入:力臂支點到力的作用線距離不等引入:力臂支點到力的作用線距離不等引入:力臂
定義: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物理意義:力臂是影響杠桿轉動效果的物理量。講清力臂,學生才不會畫錯講清力臂再說清動力臂阻力臂杠桿的有關概念oF1F2L1L2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力的作用線: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力臂的畫法F1L1OF2L2剪刀F1F2OL1L2支點:杠桿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動力:驅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用l1表示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用l2表示杠桿的五要素力臂的作法①找出支點O②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線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并標出垂直符號用大括號標出動力臂的長度l1、阻力臂的長度l2。關鍵①畫出力的作用線;②壓線推板找支點;③虛線垂直大括號④標上L才完成。力臂的識別(指出錯在哪里)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保持勻速直線運動保持靜止保持勻速轉動保持靜止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明確什么是杠桿的平衡?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或作勻速轉動時,就說杠桿平衡了。方案1:①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shù)量鉤碼,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平衡,記錄相應力和力臂;②在杠桿的一側改變鉤碼的位置,調節(jié)另一側鉤碼,使杠桿平衡,記錄相應力和力臂;③在杠桿的一側改變鉤碼的數(shù)量,調節(jié)另一側鉤碼,使杠桿平衡,記錄相應力和力臂。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方案2:在杠桿一側掛鉤碼,在與鉤碼同側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平衡,記錄相應力和力臂。改變測力計的位置再向上拉,記錄相應力和力臂,觀察示數(shù)變化。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建議兩種方案都嘗試講清如何改變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試著設計表格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次數(shù)動力F1/N阻力F2/N動力臂l1/m阻力臂l2/m123456表格
關于實驗中的分析論證: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論證”能力,教材在給出的記錄表格中就沒有F·L項(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尋找數(shù)據(jù)間的關系,是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常用方法。要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教學時不要提示學生去計算F·L,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他們的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交流討論,與前面的猜想與假設對照,與同學的結論交流,相信學生一定能夠找到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實驗結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也可以寫成:
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右圖所示杠桿平衡嗎?作如下變化,杠桿能平衡嗎?若左側加一個相同鉤碼;若右側減一個鉤碼;支點右移一格;左側鉤碼組左移一格。
反饋練習l1=3l2,F(xiàn)1是F2的___倍。F1:F2=2:5,l1:l2=____。l1:l2=4:3,F(xiàn)2=60N,F(xiàn)1=___。F1=15N,F(xiàn)2=75N,l1=15cm,l2=___。要求:1.能舉實例2.能找到杠桿5要素并規(guī)范畫出圖。3.能識別省力和費力杠桿。生活中的杠桿請仔細觀察,利用撬棒撬石頭時,它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哪個更長呢?我們在使用時,是省力了?還是費力了呢?F1F2l1l2o1.省力杠桿:L1>L2時,F1<F2
瓶起子,羊角錘,鍘刀,鉗子剪鐵皮剪子,抽水機手柄另一個特點:費距離在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桿?
我們在使用省力杠桿時,得到了省力的利益,同時我們又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呢?OF1F2L2L1結論:L1>L2則F1<F2,省力杠桿鉗子2.費力杠桿:L1<L2時,F1>F2鑷子,理發(fā)剪子,鐵锨,釣魚桿,手臂,縫紉機腳踏板另一個特點:省距離o使用費力的杠桿,有什么好處呢?請注意觀察,賽艇的船漿在劃水時,它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哪個更長呢?我們在使用時,是省力了?還是費力了呢?食品夾子F1F2L2結論:L1<L2則F1>F2,費力杠桿OL1在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工具是費力杠桿?使用費力杠桿,雖然費了力,但卻省了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3.等臂杠桿:L1=L2時,F1=F2天平∵L1=
L2∴F1=
F2這是等臂杠桿O①學生對杠桿進行分類,首先要會分析杠桿受力,分類的依據(jù)是杠桿原理②要明確省力的杠桿費距離是指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③要注意引導、并指導學生看物理書。書后P80的動手動腦學物理例1---4。注意總結以下幾個方面:生活中的杠桿關于指甲剪(動手動腦學物理例3)參看教參P139-140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練一練]A.啟瓶器B.切紙鍘刀C.食品夾D.羊角錘2.小陽同學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他把杠桿掛在支架上,發(fā)現(xiàn)左端向下傾斜。(1)若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端調節(jié)。(2)如果在杠桿的A處掛三個相同的鉤碼,則在B處要掛
個同樣的鉤碼,杠桿才能重新位置平衡。(3)若在C處掛6
N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作用在B點,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應該
,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水平右2OACB豎直向上2N3.如圖所示,分別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桿平衡,關于三個力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沿F1方向的力最小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三個力的大小相等BF3F1F2OL1L3L24.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棒重500N,一頭著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有多大?
第2節(jié)滑輪教學目標①能識別定滑輪和動滑輪。②能通過實驗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③會安裝滑輪組,并能根據(jù)安裝情況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與物重的關系。
重、難點重點:滑輪和滑輪組難點:探究比較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教學流程教學主要內容1.定滑輪和動滑輪2.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3.滑輪組第一課時第二課時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漫畫引入
這些都是滑輪,請你觀察它們的結構吧。
滑輪:邊緣有凹槽,能繞軸轉動的小輪。凹槽軸小輪認識滑輪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下面兩個滑輪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旗桿頂端的滑輪電動機下面的滑輪貨物上升時,電動機下面的滑輪隨物體一起移動。國旗上升時,旗桿頂端的滑輪不隨物體一起移動。探究實驗—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工作時,軸不隨物體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工作時,軸隨著物體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結論: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不省距離;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物重G/N物體移動方向物體移動距離h/m拉力F/N拉力方向拉力移動距離S/m注意:在本探究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時示數(shù)會略小。減小影響的辦法:增大被提升鉤碼的重力。結論: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費距離,且不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物重G/N物體移動方向物體移動距離h/m拉力F/N拉力方向拉力移動距離S/m更高要求:
使用定滑輪使物體勻速上升鉤碼重G/N拉力大小F/N拉力方向拉力移動距離S/cm重物移動距離h/cm拉力移動距離與重物移動距離之比更高要求:
使用動滑輪使重物勻速上升鉤碼重G/N拉力大小F/N拉力方向拉力移動距離S/cm重物移動距離h/cm拉力移動距離與重物移動距離之比F=G物s=hv拉=v物F=G總/2s=2hv拉=2v物
O︷L2F1F2L1=L2F1=F2︷L1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從杠桿的角度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并畫出示意圖。F1︷L1︸L2F2OF2F1L1=2rL2=r∵F2·r=2r·F1F1=————F2r2r=——F212即:F1=F2/2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杠桿的支點在O上可增加實驗有助于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實質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組合叫滑輪組。結論: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滑輪組FGFGGF①確定研究對象②隔離物體n=2n=3如何判斷nGFGGGn=6F=(G物+G動
)/nF展示各種滑輪組的繞繩方法,教學生數(shù)拉動滑輪的繩子段數(shù)n的方法以及n與繞繩方法的關系?!捌鎰优级ā比绾闻袛鄋n=5n=4n=7討論:若每個滑輪重30N,結果如何?G=?h=?F=100Ns=10mF=?s=?G=100Nh=10mF=100Ns=?G=?h=10mFs=?物體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10s的時間
練一練汽車重2×104N,陷入泥中,受到的阻力為3×103N。用如圖所示裝置,則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將汽車拉出?F
練一練物體能被提起嗎?動滑輪對物體的拉力?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物體對地面的壓力?F=10NG動=5NG=50N
練一練科學世界:輪軸和斜面P83-84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下面是幾種輪軸:1.井上的轆轤;從左邊看過去,可畫成下圖: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桿。F1L2=rF2OL1=R2.汽車的方向盤;從上邊看下去,也可畫成下圖:F2F1L1=RL2=rO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桿。3.節(jié)水龍頭:F1L1=RL2=rF2O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桿。4.螺絲刀、板手等都是簡單機械斜面也是一種省力機械第3節(jié)機械效率
①能結合實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②能說出機械效率的含義,知道機械效率總小于1;能利用η=W有用/W總進行簡單計算。③通過實驗了解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高低與物體重力大小的關系。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什么是機械效率。(2)會用測機械效率。通過探究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后,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
教學方法:探究法:通過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教具準備:四個滑輪、重物、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教學流程:有用功總功額外功機械效率概念機械效率測定直接提升物體做功,與使用機械提升物體做功相同嗎?引入使用杠桿是否省功實驗結論:使用杠桿比直接提升物體不省功。G/Nh/mW直/JF/Ns/mW機/J20.10.21.20.20.24結論:使用動滑輪比直接提升物體不省功。推論:使用任何機械不省功。實驗由杠桿和動滑輪實驗可得結論基礎好的學生還可以進一步結合滑輪組以及斜面得出結論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通過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使用機械的過程確實存在效率的問題①在實際使用機械(如:杠桿、滑輪、起重機、電梯等所有機械)時,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額外功,②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人們總是希望做的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說,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越好。不同的機器這方面的差別,通常用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來表示,叫做機械效率。③引出機械效率的概念,給出定義和表達式
概念G/Nh/mW直/JF/Ns/mW機/J20.10.21.20.20.24額外功:由于機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響,而不得不做的功(無用付出)。有用功:直接對物體所做的功(工作目的)??偣Γ豪脵C械所做的功(實際付出)。
有用功:對人們有用的,必須做的功
額外功:對人們沒用的,又不得不做的功
總功用表示用表示機械效率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
看看剛才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思考機械效率會大于1嗎?為什么?機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數(shù)表示,沒有單位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1.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越省力的機械,效率越高B.做有用功越多的機械,效率越高C.做相同的功,額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D.做功越快的機械,效率越高C
練一練2.如圖,忽略繩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著10N的重物勻速上升,繩子自由端移動1m,動滑輪重力2N,求:(1)拉力F;(2)物體上升的距離;(3)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練一練安排本題(1)練習機械效率公式應用,使學生鞏固加深對有用功、總功和機械效率概念的認識和理解(2)為設計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方案做準備實驗: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F實驗原理實驗器材
注意事項
彈簧測力計、刻度尺、鐵架臺、滑輪、細線、鉤碼。豎直向上,緩慢勻速拉動測力計。1.怎樣計算有用功、總功?2.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3.測量這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儀器?4.怎樣測量所需要的物理量?5.如何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設計實驗方案鉤碼重G(或已知質量m,計算出G)鉤碼被提高度h繩頭自由端受的拉力F繩頭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直接測定的物理量使用彈簧測力計首先要做什么?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的重力實驗細節(jié)
細繩自由端通過的距離(s)
G/Nh/mF/Ns/mW有/JW總/J123F實驗1保持動滑輪重一定,改變鉤碼重力。結論:
動滑輪重一定,物重越大,機械效率越高。實驗過程
G/Nh/mF/Ns/mW有/JW總/J122.條件:物重一定實驗2保持鉤碼重力一定,改變動滑輪重。結論:物重一定,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低。FF實驗過程
1.圖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由圖可知拉力大小為_______N,若鉤碼上升的高度為8cm,則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______cm,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2)若僅增加鉤碼的個數(shù),該滑輪組有機械效率將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勻速2.42483.3%增大練一練2.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兩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⑴此實驗所用滑輪的個數(shù)至少是____個,其中動滑輪有_____個。⑵第一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第二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機械效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次數(shù)鉤碼重/N鉤碼上升高度/cm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cm12100.8402551.5203262.5%大于
在通過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實驗驗證(側重在研究方法和對實驗結果的討論上)探究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因素更高要求次數(shù)鉤碼所受重力G/N提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繩端移動的距離s/m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123結合實驗記錄表格的數(shù)據(jù)
1.引導學生討論并進行公式推導2.不使用刻度尺,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分析論證
3.針對同一個重物,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分析論證
通過分析,還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1)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時,機械效率一般不同。被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2)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時,動滑輪自重越小,機械效率越高。實驗分析論證基礎好的學校還可以增加探究:了解斜面的機械效率(書上P8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t3)斜面的機械效率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它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老師要知道為什么,從而自如地聯(lián)系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六、關于專題復習杠桿復習滑輪復習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復習Ol1l2F1F2∟∟有力的作用繞一固定點轉動硬棒杠桿復習在具體情景中識別杠桿和滑輪F1練習1●O●●F2∟l1∟l2把實物抽象為杠桿如圖所示,一個繞O點轉動的杠桿,已知阻力F2的方向,以及動力F1的力臂l1
,在圖中作出阻力F2的力臂l2以及動力F1的示意圖。F2●OF1l2l1●●∟∟練習2畫圖,力和力臂盡量按實際比例L1COAF1F2L2比較何時更省力COAF1F2L2比較何時更省力如圖,要在杠桿的A端作用一個最小的力F使杠桿平衡,在圖中畫出這個力的力臂L及這個力的示意圖。支點與動力作用點的連線是動力對應最長的力臂L確定杠桿最小動力杠桿由圖中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力F如何變化?力F始終與杠桿垂直力F的方向始終水平力F的方向始終豎直在動態(tài)中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各量的變化當力F始終保持水平方向時L1L2F1L1=F2L2當力F始終保持與桿垂直時L1L2F1L1=F2L2F1L1=F2L2當力F始終保持豎直向上將鉤碼全部沒入水中,能否平衡COA水結論:仍然可以平衡在動態(tài)中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各量的變化水水將一個鉤碼沒入水中,能否平衡COA在動態(tài)中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各量的變化Ol1=9ml2=7cmF1=200NF2由F1l1=F2l2
得:解:F2=F1l1l2=200N×9m0.07m=2.57×104Nm=F2g=10N·kg-12.57×104N=2.57×103kg=2.57t杠桿練習的規(guī)范表達農村用來舂米的工具是一個杠桿,下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O為固定轉軸,在A端連接著石球,腳踏B端可以使石球升高,抬起腳,石球會落下?lián)舸虻竟?。若石球?0N,要將石球抬起,腳至少用多大豎直向下的力?(摩擦和杠桿自重均忽略不計)F2l1=1m
l2=0.4mF1OBA練一練物塊甲靜置于水平地面時,對地面壓強為300Pa,如圖,O為輕質杠桿AB支點,已知OA∶OB=5∶3,現(xiàn)將物塊甲掛于杠桿B端,若在A端懸掛質量6kg的乙物體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物塊甲對地壓強為100Pa,當將杠桿A端的乙物體換成丙物體時,物塊甲恰好離開地面。則甲物體的底面積為_____m2,丙物體的重力為_____N.(g取10N/kg)0.590杠桿與壓強綜合學生難點問題分析:1.學生不會在具體情景中識別杠桿2.在動態(tài)中如何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各量的變化
2.動滑輪動滑輪的杠桿示意圖;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1.定滑輪定滑輪杠桿示意圖;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F(xiàn)1F2l2l1OF1F2l2l1O滑輪復習3.滑輪組
拉力大小與重力大小的關系:動滑輪和重物由幾段繩子承重,拉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
拉力與重物移動距離的關系: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重物移動距離的n倍。
s=nh滑輪如圖所示的四個滑輪組中,圖___可省一半力,圖___最費力,圖__和圖__用力大小一樣。(a)(b)(c)(d)(b)(c)(a)(d)滑輪組繞線(1)當n為奇數(shù)時,采用________法。下結(2)當n為偶數(shù)時,采用________法。上結甲乙甲圖:n=______乙圖:n=______54
組裝原則:定動隔離,奇動偶定。5FG(b)····FG(a)做好受力分析···GF(a)·f3F(b)做好受力分析1.質量是6
kg的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下圖裝置使物體以0.2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始終保持水平,其示數(shù)為2
N,不計繩子的伸長和滑輪組內部的摩擦,則(g取10N/kg)
(1)作用在繩端的拉力F為___N
(2)水平桌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是___N
(3)在10s內拉力作用點移動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糖批發(fā)商的供應鏈優(yōu)化策略考核試卷
- 知艾防艾 共享健康-防艾滋病傳染病教育主題班會
- 春季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路徑與實踐
- 2025企業(yè)員工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樣本
- 2025YY借用人員合同范本
- 2025租賃合同到期不續(xù)簽如何處理賠償問題
- 2025商業(yè)店鋪租賃經(jīng)營合同
- 2025年土地置換住宅合同
- 2025標準二手車買賣合同協(xié)議書樣本
- 義務兵家庭優(yōu)待金審核登記表
- GA 255-2022警服長袖制式襯衣
- GB/T 5202-2008輻射防護儀器α、β和α/β(β能量大于60keV)污染測量儀與監(jiān)測儀
- GB/T 39560.4-2021電子電氣產品中某些物質的測定第4部分: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測定聚合物、金屬和電子件中的汞
- GB/T 3452.4-2020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第4部分:抗擠壓環(huán)(擋環(huán))
- 計劃生育協(xié)會基礎知識課件
- 【教材解讀】語篇研讀-Sailing the oceans
- 抗腫瘤藥物過敏反應和過敏性休克
- 排水管道非開挖預防性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交通工程基礎習習題及參考答案
- 線路送出工程質量創(chuàng)優(yōu)項目策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