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見病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_第1頁
(完整版)常見病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_第2頁
(完整版)常見病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_第3頁
(完整版)常見病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_第4頁
(完整版)常見病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常見病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一、 感冒的診療常規(guī)感冒病系外感風邪,客于肺衛(wèi),以鼻塞、流涕、咳嗽、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診斷依據鼻塞流涕、噴嚏、咽癢或痛,咳嗽。惡寒發(fā)熱,無汗或少汗,頭痛,肢體酸楚。四時皆有,以冬春季節(jié)為多見。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2、證候分類浮緩。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方藥:荊防敗毒散?;蛭ⅫS,脈浮數。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清熱方藥:銀翹散胸悶泛惡。舌苔黃膩,脈濡數。治法:清暑祛濕解表方藥:新加香薷飲臨床尚有體虛感冒,以及挾濕、挾滯等兼證。其他療法:常用中成藥 風寒感冒:風寒感冒顆粒或桑姜感冒片風熱感冒:銀翹解毒片或感冒清艾灸法 用艾條溫和灸足三里調護:本類方劑多為辛散輕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藥性揮發(fā),降低療效。對于風寒感冒,可過饑過飽,宜多飲水。預防:行期間,避免或少去公共場所。轉診指標對于體質素差、治療不當或感邪較重者,表邪入里化熱,邪陷心包,出現(xiàn)高熱神昏,呼吸急促等危重證候者,應及時轉上級醫(yī)院治療。二、 咳嗽的診療常規(guī)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肅,肺氣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為主要癥狀的病癥。多見于急、慢性支氣管炎。1、診斷依據咳逆有聲,或伴咽癢咳痰。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熱等表證。內傷咳嗽,每因外感反復發(fā)作,病程較長,可咳而伴喘。急性期查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兩肺聽診可聞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濕性羅音。肺部X線攝片檢查,正?;蚍渭y理增粗。2、證候分類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微渴。舌尖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方藥:桑菊飲。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方藥:桑杏湯。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方藥:清金化痰湯。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苔,脈細數。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方藥:沙參麥冬湯其他療法:100ml1~2次。常用中成藥:風寒咳嗽可用杏蘇止咳糖漿風熱咳嗽可用急支糖漿痰濕咳嗽可用桂龍咳喘寧膠囊抗生素:血象提示有明顯感染征象時可考慮使用。調護:治療及護理。預防:注意氣候變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涼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體虛易感冒者,可服玉屏風散之類方藥以益氣固表轉診指標:內傷咳嗽的肺陰虧虛型,要注意是否為肺結核活動期,應到??漆t(yī)院確診。三、 胃脘痛的診療常規(guī)見于胃、十二指腸炎、潰瘍、痙攣等疾病。1、診斷依據胃脘部疼痛,常伴痞悶或脹滿、噯氣、泛酸、嘈雜、惡心嘔吐等癥。發(fā)病常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勞累、受寒等因素有關。上消化道鋇餐X炎癥、潰瘍等病變。大便或嘔吐物隱血試驗強陽性者,提示并發(fā)消化道出血。B超、肝功能、膽道X線造影有助于鑒別診斷。2、證候分類治法:舒肝理氣,和胃止痛。方藥:柴胡疏肝散。治法:溫胃散寒,理氣止痛。方藥:良附丸加味。脈數治法:疏肝理氣,瀉熱和胃。方藥:化肝煎合左金丸加減。實。方藥:保和丸。脈澀。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方藥:失笑散合丹參飲。胃陰虧虛:胃痛隱作,灼熱不適,嘈雜似饑,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滋陰益胃,和中止痛。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足不溫,大便多溏,舌質淡,脈沉細。治法:溫中健俾,和胃止痛。方藥:黃芪健中湯加味。調護:如胃痛持續(xù)不已,疼痛較劇烈,應臥床休息,緩解后始可下床活動。涼服預防關系密切。因此應注意氣候變化,尤其突然轉寒時,注意增減衣服。轉診指標上轉往上級醫(yī)院。四、 泄瀉的診療常規(guī)泄瀉系因感受外邪,或飲食內傷,致脾失健運,傳導失司,以大便次數增多,質稀溏或水樣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癥。相當于急、慢性腸炎或腸功能紊亂等疾病。1、診斷依據大便稀薄或如水樣,次數增多??砂楦姑浉雇吹劝Y。急性暴瀉起病突然,病程短??砂橛袗汉l(fā)熱等癥。慢性久瀉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飲食不當、受寒涼或情緒變化可誘發(fā)。大便常規(guī)可見少許紅、白細胞,大便培養(yǎng)致病菌陽性或陰性。必要時作X線鋇劑灌腸或纖維腸鏡檢查。2、證候分類治法:芳香化濕,解表散寒。方藥:霍香正氣散。苔黃膩,脈濡數。治法:清熱利濕。方藥:葛根芩連湯合六一散。脈滑。治法:消食導滯。方藥:保和丸。治法:抑肝扶脾。方藥:痛瀉要方。質淡,苔薄白,脈細。治法:健脾益氣。苔白,脈沉細。治法:濕補脾腎,固澀止瀉。方藥:四神丸合理中湯加減。其他療法至大腸俞法療。1療程。常用中成藥:寒濕泄瀉:藿香正氣水;脾腎陽虛:桂附理中丸。調護泄瀉患者要給出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忌食辛熱炙煿肥甘厚味。若暴泄耗傷胃氣,振脾陽,調和胃氣。 預防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不飲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居處冷暖適宜,并可結合食療健脾益胃,如ft藥、大棗、ft轉診指標若急性腹瀉,暴瀉急劇,極度疲勞,口燥煙干,面色蒼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此乃氣陰兩衰之危證,應及時送上級醫(yī)院搶救。五、 心悸的診療常規(guī)官能癥及心律失常。診斷依據神情緊張,心慌不安。甚則喘促,汗出肢冷,或見暈厥。可見數、促、結、代、緩、遲等脈象。常有情志刺激,驚恐,緊張,勞倦,飲酒等誘發(fā)因素。OT3T4X明確診斷。辨證論治苔薄白,脈細弦。方用安神定志丸淡苔薄白,脈弱。方用歸脾丸干,面頰烘熱。舌質紅,苔薄黃,脈細弦數。方用天王補心丹或朱砂安神丸結代。方用營心寧膠囊或通心絡膠囊療效評定治愈:癥狀及心律失常消失,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好轉:癥狀減輕或發(fā)作間歇時間延長,實驗室檢查有改善。未愈:癥狀及心律失常無變化。六、 不寐的診療常規(guī)不寐是指臟腑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導致不能獲得正常睡眠。診斷依據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癥。經各系統(tǒng)和實驗室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辨證論治黃。舌紅,苔黃,脈弦數。方用龍膽瀉肝丸脈滑或滑數。方用溫膽湯加味口干少津。舌紅,苔少,脈細數。方用黃連阿膠湯或朱砂安神丸舌淡,苔薄,脈細弱。方用歸脾丸療效評定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癥狀消失。好轉:睡眠時間延長,伴有癥狀改善。未愈:癥狀無改變。七、 郁病的診療常規(guī)郁病因情志不舒,氣機郁滯而致病。以抑郁善憂,情緒不寧,或易怒善哭為主癥。多見于神經官能癥、癔病。診斷依據憂郁不暢,精神不振,胸悶脅脹,善太息或不思飲食,失眠多夢,易怒善哭等癥。有郁怒、多慮、悲哀、憂愁等情志所傷史。經各系統(tǒng)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可排除器質性疾病。應與癲病、狂病鑒別。辯證論治白,脈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郁金、青皮苔黃,脈弦數。方用丹梔逍遙散加味細。方用甘麥大棗湯汗,納容不馨。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或細數。方用歸脾湯加味見盜汗。舌紅,苔薄,脈弦細或細數。方用天王補心丹療效評定治愈:癥狀消失,情緒正常。好轉:癥狀減輕,情緒基本穩(wěn)定。未愈:癥狀、情緒均無改善。八、眩暈的診療常規(guī)眩暈是以頭暈、眼花為主癥的一類病證。眩即眼花,暈即頭暈,兩者常同時西醫(yī)定義:(一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干梗塞等,常反復發(fā)作。肌麻痹可以出現(xiàn)復視和眩暈。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二)貧血、尿毒癥、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癥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癥狀,患者感到“飄飄蕩蕩”沒有明確的轉動感。【診斷依據】中醫(yī)診斷標準(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輕則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則仆倒??砂閻盒膰I吐、眼球震顫、耳鳴、耳聾、汗出、面色蒼白等。慢性起病,逐漸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復發(fā)作。頸椎片、經顱多普勒超聲等有助于明確診斷。有條件可行CT、磁共振成像檢查。應注意除外腫瘤、嚴重血液病等。同;可以涉及多系統(tǒng)疾病。1、神經科方面:除一般的神經系統(tǒng)檢查外,特別應注意有無自發(fā)性眼震、共濟失調、聽力障礙、眼底水腫及顱內壓增高征。2、內科方面:應檢查有無高血壓、低血壓、心律不齊、心力衰竭,有無貧血、全身感染、中毒、代謝紊亂等。3、耳科方面:應檢查外耳道、鼓膜、中耳、鼻咽部,注意有無盯聹阻塞外耳道,有無膽脂瘤性中耳炎及耳硬化癥。4、音叉試驗了解聽力情況、聽力障礙的性質及程度。理化檢查:頭顱XTCD、頭顱CTX線攝片檢查。指【鑒別診斷】中醫(yī)鑒別診斷仆,僅有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強言蹇等表現(xiàn),都不以眩暈為主癥。重者也有欲仆或暈眩仆倒表現(xiàn),與厥證相似,但一般無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現(xiàn)。且伴有口吐涎沫、兩目上視、抽搐口中如作潴羊叫聲等癥狀。西醫(yī)鑒別診斷:主要是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的鑒別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fā)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后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23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xiàn)為不穩(wěn)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后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tǒng)無異常表現(xiàn)。衣領過緊等。61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tǒng)檢查可以確診。8、神經官能性眩暈:對于45中醫(yī)辨證論治肝陽上亢治則:平肝潛陽、清火熄風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鉤藤、ft梔子、黃芩、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菊花、夏枯草、草決明各10克,石決明、珍珠母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下同)。氣血虧虛治則:補益氣血、健運脾胃 方藥:八珍湯加減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黨參、茯苓、白術、ft藥、神曲、黃芪各10克,大棗5枚,甘草5克。腎精不足癥見眩暈神疲健腰膝酸,遺精耳,五心煩口干咽,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治則:補腎益, 方藥:腎氣丸加減生熟地、棗皮、菟絲子、牛膝、ft藥、茯苓、澤瀉、丹皮、知母、黃柏各10克,龜膠、阿膠各5克(烊化)。痰濁中阻治則:燥濕祛痰、健牌和胃方藥:二陳湯加減藥取法夏、陳皮、茯苓、天麻、澤瀉、車前仁、扁豆、菖蒲各10克,白蔻、砂仁、各5克(后下),甘草5克。西醫(yī)治療1、一般治療2、病因治療有明確病因者,應積極對因治療。3、對癥治療:可選用以下藥物鎮(zhèn)靜劑和安定劑:魯米那、地西泮等。抗組織胺藥物:鹽酸異丙嗪、鹽酸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止吐劑:氯丙嗪、胃復安等??鼓憠A藥物:氫溴酸東莨菪堿、阿托品。654-2、地巴唑等。4、手術治療:內耳病變聽力已喪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壞手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荆ㄖ斡喊Y狀、體征及有關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好轉: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