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特色的學校價值觀教育模式探討,比較教育學論文_第1頁
新加坡特色的學校價值觀教育模式探討,比較教育學論文_第2頁
新加坡特色的學校價值觀教育模式探討,比較教育學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加坡特色的學校價值觀教育模式探討,比較教育學論文摘要:作為移民國家,新加坡中小學在建立學生一致認同的學校價值觀和具有本身特色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時,采取法治約束與德治教化相結合、顯性課程教授與隱性課程內涵修養(yǎng)融合、學校與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化共育的實現(xiàn)途徑,有效解決各民族所固有的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的特點詳細表現(xiàn)為加強國家主權意識教育、進行全面的法治教育、改造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穩(wěn)固道德教育核心地位和注重多元民族和諧教育。德法并舉提高價值觀教育實效性;學科間互相配合構成價值觀教育合力;學校、家庭與社會融為一體構建全方位價值觀教育網(wǎng)絡是新加坡的實踐經(jīng)歷體驗。本文關鍵詞語:新加坡;中小學;價值觀教育;實現(xiàn)途徑;Abstract:Asanimmigrantcountry,Singaporehasestablishedschoolvaluesandauniqueethicssystem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heimplementationpathsshowthefollowingfeatures:combinationoflawandmoraleducation,integrationofexplicitandimplicitcourses,andTrinityco-cultivationofschool,familyandsociety.Thevalueeducationhassuccessfullyresolvedthevaluesconflictbetweendifferentnationalities.Integratingmoraleducationandlegaleducationimprovestheeffectivenessofvalueeducation,andcooperationbetweendisciplinesformsavalueeducationsynergy,schools,familiesandsocietyworktogethertobuildacomprehensiveeducationnetwork.Singaporeschoolvalueseducationarecharacterizedasstrengtheningpatriotismeducation,constructingacompleteruleoflawsystem,transformingtraditionalConfucianethics,strengtheningthecorepositionofmoraleducationandstressingmulti-ethnicharmoniouseducation.Keyword:Singapore;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valueseducation;achievingapproach;新加坡是移民國家,呈現(xiàn)出多元的價值體系,多元價值體系會導致價值觀沖突和道德相對主義,這使學校價值觀教育面臨難題。新加坡于2020年全面推出新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以建設適宜的學校文化、根據(jù)學生實際狀況確定課程內容、對老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為指導方針,并通過身份〔Identity〕、人際關系〔Relationships〕和抉擇〔Choices〕三大概念,從認知、技能和態(tài)度三個層面向學生傳遞尊重、責任感、正直、關心、應變能力、和諧六個核心價值觀,[1]為學校價值觀教育指明方向,構成一套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學校價值觀教育形式。一、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實現(xiàn)途徑新加坡學校采用法治約束與德治教化結合,顯性課程教授與隱性課程內涵修養(yǎng)融合,學校、家庭與社會三位一體化共育等價值觀教育手段教授價值觀教育內容,促使學生構成既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又有利于本身長遠發(fā)展的價值觀。(一〕法治約束與德治教化結合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體系和明晰的法律條目,法律明確品格與公民道德教育為學校必修課,保障了公民道德教育施行。新加坡的法律牽涉生活方方面面,學校也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且可操作性強。學生入學首要學習校規(guī)校紀,老師亦利用每周班會強調校規(guī)校紀并對學生的課堂行為、課外表現(xiàn)、能否遵守日常行為準則進行評價,學生之間也進行互評。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輕則會遭到訓話、參加特定輔導課學習、為社區(qū)義務服務等懲戒;重則會遭到鞭笞、停課、開除的處理懲罰。[2]學校在嚴格貫徹規(guī)章制度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使其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如小學階段,學校定期開展法治小游戲、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中學階段,學校定期邀請當?shù)厮痉C關工作人員、律師介入學校法治教育活動,如作為點評人介入模擬法庭活動等。學校教育學生學校里的生活好像社會一樣,違犯規(guī)章制度將會承當相應責任,這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法治意識。新加坡一直把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作為民族振興的重要措施,2006年,設立道德培育獎和出色道德培育獎,鼓勵學校加強價值觀教育。[3]以學校為主陣地,開設貫穿小學至大學的公民道德教育課程,遵循同心圓擴大法原則,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這六個層次科學規(guī)劃不同學習階段的價值觀教育詳細內容,尤其重視儒家的道德傳統(tǒng)和道德觀念教育,在價值觀教育教學資料中浸透儒家倫理道德觀,內容涵蓋仁、義、禮、智、信等。從1979年開場,新加坡每年開展一次禮貌運動作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補充。[4]除此之外,還有敬老周、睦鄰周等品德教育活動,旨在通過各式各樣的社會活動,將德育植根于社會的方方面面。借助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學生理解學校所教與社會所示相契合,學校所教更具可信度與講服力。為了使學校價值觀獲得師生廣泛認同并保持穩(wěn)定性,新加坡有意識地將學校價值觀理念納入法律中,運用法律強迫力推行學校價值觀教育,把社會道德內化為學生的價值取向,通過法治教育,把法律規(guī)范外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使新加坡呈現(xiàn)出道德法律化的現(xiàn)象。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依法辦事和嚴于律己的良好品性?!捕筹@性課程教授與隱性課程內涵修養(yǎng)融合顯性課程是學校價值觀教育的主體,承當價值觀教育的重任,最主要特征是計劃性和連貫性。在教學資料方面,新加坡規(guī)定從幼兒園至中學,每一階段都必須設有專門的價值觀教育課程并配套相應教學資料。幼兒園使用的教學資料是(禮儀能量〕,教授兒童必備的58種禮儀常識;小學的指定教學資料為(好品德好公民〕(級任老師輔導課〕(品格與公民教育校本課程〕和(品格與公民教育指導單元〕;中學的教學資料比小學教學資料減少了(級任老師輔導課〕。[5]在課程內容方面,內容詳細化,可操作性強。例好像是責任,小學要求學生保衛(wèi)校園環(huán)境、維護社會設施,中學要求學生了解服兵役是每個國民的責任,明晰和警察的職責??傮w來講,低年級的課程側重個人修養(yǎng)提升,高年級的課程側重培養(yǎng)公民意識和社會意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易于學生理解與運用。在教學方面,學校為了更好引導學生將價值觀內化于心,構建了一套適應青少年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方法,主要有理論灌輸法、價值澄清法、設身處地考慮法和道德認知發(fā)展法等。為了到達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老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開拓新的價值觀教育方式方法,將學科教學與價值觀養(yǎng)成相結合。如,創(chuàng)設情境是低年級常用策略,通過采用道德兩難法提升學生的價值判定能力,引導學生針對現(xiàn)實或假設的道德兩難情境做出正確決定,進而幫助學生從個人主觀層次提升至以社會和世界為主的更高層次層次。介入度高和探究性強的方式更合適高年級,資源整合是高年級常用策略,如,通過采用實地考察法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充分利用展覽館和紀念館等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真切感受民族獨立的困難和來之不易的新生活。除此之外,老師還采用討論、游戲、辯論等靈敏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互動討論,共同討論道德判定的背景以及道德動機的本性,傾聽學生的觀點,尊重學生的價值判定,借助由價值觀沖突引發(fā)的爭辯、反駁、否認與認可等對話內容,到達幫助學生考慮、選擇、判定、決定并構成新的價值觀的目的。[6]隱性課程具有非計劃性和潛在性的特征。新加坡對中小學各學科需要隱性浸透的價值觀內容作了細致規(guī)定。如,音樂課程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欣賞、表演音樂作品,與同伴溝通自個的思想并學會理解別人想法,鼓勵跨文化學習與合作借鑒;歷史課程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教學資料學習,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經(jīng)過的多民族性和多文化性,培養(yǎng)學生包涵精神。[5]隱性課程還包括校風、校規(guī)校紀以及校園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等。新加坡學校的校規(guī)校紀都包含價值觀取向,校園里墻壁張貼弘揚傳統(tǒng)美德的標語,校園宣傳欄表彰好人好事等,有利于師生將學校價值觀內化于心。為了引導學生對學校價值觀的理解,學校開展評選學校價值觀踐行模范的活動,塑造名師和學生楷模作為師生效仿的典范,以典范的氣力帶動師生積極踐行學校價值觀,啟發(fā)和鼓舞別人向典范看齊。除了校內活動,新加坡學校每年還開展形式多樣且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絡密切的社區(qū)服務活動,社區(qū)服務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公益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各項活動包含若干個項目,例如好朋友計劃、清潔環(huán)境計劃、關心與共享計劃和兒童組織服務計劃等。[8]新加坡教育部規(guī)定學生每年必須完成至少6小時的公益活動,這是升學條件之一,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責任感、樂于助人、擅長共享、關心別人的高素質學生。隱性課程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正是價值觀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教育方式。組織性強的顯性課程與非組織化的隱性課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價值觀的構成和價值推理、價值判定、價值實踐能力的提升。〔三〕學校、家庭與社會三位一體化共育學校是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老師是學校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施力者,老師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效果。新加坡在2021年召開的老師教育會議上強調學校價值觀教育要選擇高素質的老師,要請教師以德治教,成為學生道德教育學習的楷模,[9]通過建設培育老師價值觀的長效機制促進學校價值觀教育發(fā)展。一是建立老師弘揚學校價值觀的鼓勵機制。新加坡學校在進行老師評優(yōu)和職位晉升等工作上,把師德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判標準,以此激發(fā)老師介入價值觀培育的熱情。對師德高尚、教育工作突出的老師進行表彰,將其作為典范人物宣傳,同時還給予物質獎勵,擴大社會影響。二是加強培育老師價值觀的保障機制。新加坡在2020年第六屆全國老師大會上推出老師成長形式〔TeacherGrowthModel〕,強調終身學習,將共同價值觀內包容入老師培訓的課程體系并進行相關考核檢測,構成以訓促學,以學立德的機制。[9]老師只要深切進入學習共同價值觀的內容,才能更好引導學生理解、認同價值觀并作出價值選擇,最終實現(xiàn)價值整合。三是完善培育老師價值觀的監(jiān)督機制。新加坡實行師德問責制,在(好公民老師手冊〕中標注老師所必須堅持的高水平職業(yè)操守和倫理原則,規(guī)定老師的行為和態(tài)度標準,羅列老師失德行為,使問責有依。[9]對不遵守老師行為準則的老師給予紀律處分,包括勸告、警告和譴責,嚴重的違法行為還會被免除職務并接受相應的法律處理懲罰。新加坡的師德問責制明確了老師對本身的準確定位和嚴格要求,確保老師道德素養(yǎng)整體提升。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父母是青少年的啟蒙者。父母的思想與行為對青少年價值觀念、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影響尤為重要。新加坡秉承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先齊家而后治國,把家庭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主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這使得家庭教育成為對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有益補充與深化。研究顯示,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不僅能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也能幫助學生更積極地學習和面對生活。因而,學校應該與家庭建立良好關系,爭取家長支持,幫助學生在家中穩(wěn)固學校所教的價值觀。新加坡家庭教育委員會啟動(學校家庭教育計劃〕,規(guī)定新加坡學校每年至少開設100小時以上的家庭課程,宣傳積極向上的家庭價值觀。[12]為了到達理想的家庭教育效果,學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家長進行培訓。如推出教育伙伴網(wǎng)站〔ParentsinEducation〕,旨在為家長提供教育新聞、育兒策略、學校課程資源以及教學資源;成立家長支援小組〔ParentSupportGroups〕,家長促進員定期組織家長會聚一堂討論所遇困難;建立家長老師協(xié)會〔TheParent-TeacherAssociation〕,促使家長和老師互相合作,充分發(fā)揮雙方的智慧與氣力,明晰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角色,強化家長的介入功能,走出教育只是學校教育的誤區(qū),有效整合家校資源,實現(xiàn)家校共贏。社會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課堂,新加坡積極為學校價值觀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氣氛,構成較完善的社會管理機制。一是法制健全,新加坡制定了覆蓋面廣且操作性強的法律體系,囊括了權利、司法責任、城市管理和公民生活各個方面。二是執(zhí)法嚴格,新加坡推行與道德教育內容要求相一致的社會賞罰標準并嚴格執(zhí)行。三是輿論引導,新加坡設置對新聞輿論、傳媒的標準,要求社會媒體站在國家戰(zhàn)略層面,以國家倡導和弘揚的主流價值觀為根本遵循,全方位宣傳共同價值觀,就認同并踐行共同價值觀達成共鳴,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輿論風氣。[13]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明確履行各自職責。李光耀指出,在學校灌輸儒家倫理道德是一件困難的工作,由于這不僅僅僅是教學材料的事,還得靠師長的典范、家長的影響、社會的提倡,進而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如同把枝干放入水中,水分漸漸浸透到葉子一樣。[12]學校價值觀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經(jīng)過,學校所推行的價值觀教育要與家庭所倡導的、社會所弘揚的德育三位一體相得益彰,學校、家庭和社會要融合成立體化的價值觀教育網(wǎng)絡。二、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主要特點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具有加強國家主權意識教育、進行全面的法治教育、改造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穩(wěn)固道德教育核心地位和注重多元民族和諧教育等特點?!惨弧臣訌妵抑鳈嘁庾R教育愛國是新加坡國民獨特的氣質和精神[15]。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把宣傳國家觀念、培養(yǎng)愛國意識放在中小學品德教育目的的第一條。新加坡規(guī)定學校天天進行升旗禮、唱國歌和背誦誓約;每年開展國家意識周凝聚國民的國家意識。1991年,新加坡為加強國人凝聚力,使國民認可新加坡人身份,公布(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提出適用于各族的共同價值觀。國家至上,社會為先一直是新加坡人對愛國的最高詮釋,每所學校的教學樓樓道、走廊和教室都裝飾有共同價值觀的標語或畫報,構成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價值觀教育氣氛。2020年,新加坡在中小學開設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對青少年進行國家意識教育,確保青少年理解國家至上,社會為先的內涵。對小學生要求是會唱國歌,了解新加坡獨立的歷史意義,明白愛國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對中學生的要求側重于培養(yǎng)愛國認知和愛國態(tài)度,詳細包括了解新加坡的國情、國家和管理、國家的生存與發(fā)展,以及忠于國家和保護國家的意識。[16]〔二〕進行全面的法治教育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以為法治教育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法治觀念深切進入人心得益于學校的法治教育。[17]學校通過系統(tǒng)的課程和編撰中小學法治教學資料對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構成時期,易接受新生事物,適時進行法治教育不但有利于預防青少年犯罪,還有利于其構成依法辦事的法治意識,從小知法、懂法、守法并依法保衛(wèi)自個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學校法治教育強調講授國家法律法規(guī)、權利機關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等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與社會介入等技能;注重培養(yǎng)態(tài)度、信念和價值觀;強化學生維護社會秩序、違法必重辦的意識。[2]新加坡學校的法治教育穩(wěn)固了青少年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使其遵守社會道德的行為從他律轉變?yōu)樽月?,營造了具有較高水平的法治環(huán)境,造就了新加坡井然的社會秩序。〔三〕改造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儒家文化作為新加坡多元文化中的一元,遭到領導人的格外重視。李光耀曾指出:國家發(fā)展經(jīng)濟,提高科技水平,需要向西方學習,但是人構成價值觀念卻需要繼承東方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儒家倫理精神,必須加強對全體國民尤其是青少年傳統(tǒng)倫理教育。[19]新加坡專門設立儒家教育與東方哲學研究所,從龐雜的儒家思想倫理體系中,甄別、挑選與新加坡國情相契合的儒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創(chuàng)新,賦予其符合時代特點的新含義。學校設(儒家倫理〕課,課程內容主要將孔子的智、仁、勇三德和孟子的仁、義、禮、智、信五常重新闡述,提出符合新加坡國情和當代價值觀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八德,要求學生忠于國家,具有民族意識;孝敬長輩,具有飲水思源意識;待人和藹慈善、關愛別人;待人有禮、真誠實在守信;為官清廉、有羞恥心。[19]〔四〕穩(wěn)固道德教育核心地位青少年道德教育是新加坡價值觀教育體系的核心,貫穿每一時期的學校價值觀教育。1979年,教育部發(fā)布(道德教育報告書〕,規(guī)定在中小學進行全面的道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個人行為、社會責任和效忠國家,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及習慣。1992年,施行公民與道德教育〔CivicsandMoralEducation〕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成長的我、愛惜保護家庭、統(tǒng)一中的多樣性以及成為好公民。[21]2020年,教育部提出將法律、道德與教育相結合,要求品德教育在課程教學中將三者銜接,隨后公布(中小學品格與公民教育2020課程標準〕,將中小學德育課程全部更名為品格與公民教育〔CharacterandCitizenshipEducation〕,并于2021年推出德育教學材料(好品德好公民〕。[22]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是新加坡當下中小學道德教育的指定課程,課程主體內容圍繞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tài)度展開,通過身份、人際關系和抉擇三大概念向青少年傳遞尊重、責任感、正直、關心、應變能力、和諧六個核心價值觀,進而引導其從個人出發(fā)延伸至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和世界六個層面進行反思,進而成長為良好的個人和有用的公民?!参濉匙⒅囟嘣褡搴椭C教育怎樣在尊重多民族文化、社會階層思想的同時,整合主流思想與少數(shù)族群的思想,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是新加坡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1964年,為了提醒學生不分種族、語言和諧共處,新加坡規(guī)定每年7月21日為種族和諧日。學校開展豐富的活動,要求學生穿著傳統(tǒng)服飾上學,具體表現(xiàn)出新加坡多元種族的社會文化;為了引導學生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各校設立多元文化周,通過演講、表演的形式宣傳不同種族的文化與風俗。[23]1991年,將種族和諧,宗教寬容列為價值觀之一,目的是在多元化的價值觀念中尋求人們共有的價值觀念來指導行為,維護多元種族國家的團結和長治久安。2021年,新加坡規(guī)定中小學開設的品格與公民課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價值觀為德育主線,編訂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三種語言版本的(好品德好公民〕教學資料,用母語進行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從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并將價值觀內化指導實踐活動。教學資料中多個章節(jié)講述種族和和諧效忠國家的重要性,培養(yǎng)青少年欣賞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同時尊重文化差異。[24]三、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主要經(jīng)歷體驗新加坡學校采取一系列實現(xiàn)途徑有效解決了各民族所固有的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獲得了下面的實踐經(jīng)歷體驗?!惨弧车路ú⑴e可提高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新加坡學校價值觀教育強調德治教化與法制約束相結合,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思想貫穿學校價值觀教育始終,不僅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教育,還注重遵紀守法教育,最終實現(xiàn)德法并舉,提高了學校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新加坡德育在內容選擇上以改造后的傳統(tǒng)儒家思想為指導,著重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有道德、負責任的人,法律教育則著重加強學生法律知識、培養(yǎng)規(guī)范意識。德育主要通過自上而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行為,但缺少對學生行為的控制和檢驗與橫向約束和規(guī)范,而法律教育彌補德育在教育管理經(jīng)過中的缺陷,是德育的有效補充。德育為法律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環(huán)境,法律教育為德育提供法律約束,二者互相補充、嚴密聯(lián)絡。通過德育疏導學生內在思想道德,通過法律教育對學生外在行為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將橫向法律教育與縱向德育相結合,使學校價值觀教育體系日趨成熟和完善,有利于更好地發(fā)揮其育人作用。[5,17]例如,新加坡學生犯錯不僅要接受老師的奉勸還要承當相應的校規(guī)懲罰,既提高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質,又穩(wěn)固青少年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二〕學科間互相配合構成價值觀教育合力課程是學校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新加坡注重不同學科之間互相配合,進而構成教育合力推動學校價值觀教育。新加坡德育理論課程以品格與公民課為抓手,并在華文、歷史、音樂等其他學科教學中融入價值觀教育內容,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的作用,促使學生獲取系統(tǒng)、連貫的德育知識,塑造與學校要求一致的價值觀,為德育實踐課程提供價值觀教育的基礎和方向。新加坡外化的實踐課程為理論課程提供平臺,充分發(fā)揮實踐課程的直觀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在社區(qū)活動中加深對價值觀的理解并自覺外化于行。例如,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節(jié)日活動,加深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的理解與認同;通過組織愛心募捐活動,培養(yǎng)其關愛弱者的同情心,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另外,信息化學科能夠服務于各學科,讓各學科在浸透價值觀教學中更生動。以愛國教育為例,歷史課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歷史事件收集材料并在課上匯報,構成初步認知,老師再針對匯報內容總結,進一步加強國家主權教育;數(shù)學課可將計算精準與航天事業(yè)相聯(lián)絡,通過播放短視頻讓學生更直觀了解數(shù)學在航天事業(yè)中的作用,激發(fā)其民族自豪感?!踩硨W校、家庭與社會融為一體構建全方位價值觀教育網(wǎng)絡新加坡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教育為補充,既發(fā)揮各自獨特性作用,又互相配合、浸透,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齊抓共管的價值觀教育網(wǎng)絡。新加坡學校通過組織學生介入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價值觀外化于行,進而維護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通過成立家長聯(lián)合會或家長支援小組等形式,定期開展講座、座談會等,搭建家庭德育與學校德育的橋梁,凝聚家校共育的氣力,促使家長把握正確的德育方式。新加坡重視家庭倫理教育,強調家庭與學校、社會互動。新加坡施行的家庭教育計劃充分利用學校與社會的資源,構成了典范引領、環(huán)境熏陶的家庭價值觀培育形式,通過典范示范促使孩子養(yǎng)成規(guī)范的行為習慣,確保家、校教育統(tǒng)一性與連貫性;通過加強家庭環(huán)境建設促進孩子德、智、體、美等平衡發(fā)展、最終成長為促進國家發(fā)展、具備良好操行的社會公民。為配合學校和家庭價值觀教育,新加坡運用各種傳媒手段,大力宣傳社會美德、道德規(guī)范和家庭禮儀,構成社會共鳴;深切進入挖掘本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整合各方資源,長期給學生提供課外實踐時機;利用愛國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主權意識教育,為學校、家庭營造良好的社會氣氛。學校價值觀教育是綜合、長效的龐大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密切聯(lián)絡、有機結合的整體。社會教育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三者相互協(xié)調、互相影響,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新加坡人的目的。以下為參考文獻[1]SingaporeMinistryofEducation.2020SyllabusesCharacterAndCitizenshipEducationPrimary[EB/OL].(2020-12-30)[2022-01-01]..sg/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education/syllabuses/character-citizenship-education/files/character-andcitizenship-education-(primary)-syllbus-(chinese).pdf[2][18]LyeLH.FineCityinaGarden-EnvironmentalLawandGovernanceinSingapore,A[J].Sing.J.LegalStud.,2008:68.[3[4]HoLC.Sortingcitizens:DifferentiatedcitizenshipeducationinSingapore[J].JournalofCurriculumStudies,2020,44(3):403-428.[5][7][25]StudentDevelopmentCurriculumDivision,MinistryofEducation,Singapore.2020CharacterandCitizenshipEducationsecondary[EB/OL].(2020-06-10)[2021-01-01]..sg/education/syllabuses/character-citizenship-education/files/2020-character-citizenship-education-secondary.pdf,2020-06-10.[6]KohC.Moraldevelopmentandstudentmotivationinmoraleducation:ASingaporestudy[J].AustralianJournalofEducation,2020,56(1):83-101.[8]DruryVB,SawSM,FinkelsteinE,etal.AnewcommunitybasedoutdoorinterventiontoincreasephysicalactivityinSingaporechildren:findingsfromfocusgroups[J].AnnAcadMedSingapore,2020,42(5):225-231.[9][10][11]OngKellyK,YunAngelaAngS,LingChongW,etal.TeacherappraisalanditsoutcomesinSingaporeprimaryschools[J].Journal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2008,46(1):39-54.[12][14]HoLC.Globalmulticulturalcitizenshipeducation:ASingaporeexperience[J].TheSocialStudies,2018,100(6):285-293.[13]PangA,YingzhiTanE,Song-QiLimR,etal.BuildingEffectiveRelationswithSocialMediaInfluencersinSingapore[J].MediaAsia,2021,43(1):56-68.[15]WeningerC,KhoEM.The(bio)PoliticsofEngagement:ShiftsinSingaporesPolicyandPu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