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標準(附解讀)_第1頁
美術課程標準(附解讀)_第2頁
美術課程標準(附解讀)_第3頁
美術課程標準(附解讀)_第4頁
美術課程標準(附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術課程標準(附解讀)總目標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學生以個人或者集體合作方式參加美術活動,激發(fā)創(chuàng)意,了解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和思想,改善環(huán)境和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第一學段(1-2年段)目標1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容易找到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學習活動建議以游戲等多種方式,體驗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現(xiàn)效果,開展造型表現(xiàn)活動,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用線條、形狀、色彩等多種媒材以及繪畫表現(xiàn)活動,認識常用顏色嘗試用紙材、泥材等多種媒材以及簡便的工具,通過折、疊、揉、搓、壓等方法進行拓印活動的樂趣。有其存在和使用的價值,但這種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現(xiàn)代學習方式稱為發(fā)現(xiàn)式,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理論,它強調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自主性不斷生長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學習方式并不是學習方法或教學法,學習方式是更為上位的東西,前后兩者類似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的關系,學習方式相對穩(wěn)定,學習方法相對靈活,有較大的可選擇性。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還涉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習的發(fā)展更具有戰(zhàn)略意義。在過去的美術課教學中,很長一段時間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學習方法,無論是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法都受著這種單一學習模式的牽制,素描知識、色彩知識、工藝知識和繪畫步驟都是以一種定論形式呈現(xiàn)的,雖然教師在教學中也采用了不少多變的教學方法,但“傳授和接受〃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學生的頭上?!径楷F(xiàn)代學習方式的特征(一)新的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動性。那么,要轉變學習方式,首先應對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動性。主動性是對應學生接受學習的被動性而言的,被動式學習就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要我學〃,這是一種基于外部因素的誘引和強制,因此,就學生而言,缺乏興趣和主動性;而主動性則是〃我要學〃,它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要,它的優(yōu)點在于學生對學習有了直接興趣,不把它視為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產(chǎn)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動性的學習還體現(xiàn)在學習的責任上,學習是誰的事,學生既然是學習的主體,就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如果學生意識不到這一點,不能把學習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以及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這種學習就談不上主動性。有這樣一節(jié)小學美術課,《用瓜果蔬菜制人和小動物》。課前教師要求學生先憑自己的喜愛和能力制作一個小動物,材料不限。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前都完成了這一課外的作業(yè)。上課時,教師首先選了幾件學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動物給予表揚,并普遍給其他完成作業(yè)的同學予鼓勵,使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成就感〃,接著播放了一段錄像,并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對各種動物的外形、動態(tài)、色彩、基本結構及生活習性,都作了較為充分的認識,隨后,教師向學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動物,并把這些小動物分發(fā)下去,要求學生將它們拆散,同時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觀察、研究:一是這些動物的每一個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動物是如何組裝完成的?這兩個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觀察、探究興趣。在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學生就有了三個發(fā)現(xiàn):一是采用了洋蔥、胡蘿卜、白蘿卜、捧瓜、茄子、蘋果......等瓜果蔬菜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害I、刻和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簽、火柴棍、大頭針等銜接材料。有了主動的學習探究過程,隨之而來的就是學生按捺不住的躍躍欲試的表現(xiàn)欲望。教師的這堂課講得少,既沒有去講制作步驟、方法,也沒有進行示范,但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興趣昂然,制作出的小動物的種類及生動有趣的效果,遠遠超出了教師的想象。更可喜的是,這堂課還產(chǎn)生了相當好的持續(xù)效果,后來學生在課后還制作了不少作品,這位老師還為學生組織了一個小型展覽。(二)獨立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另一個特征這也是一個核心特征。如果說主動學習被視為〃我要學〃,那么獨立性學習就體現(xiàn)了“我能學〃。北京師范大學編寫的《新課程理念與創(chuàng)新》一書中摘引了一段小學生中流傳的兒歌,它充分表現(xiàn)了學生“我能學〃的自信心:《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今天看不行,爭取明天行;能正視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爭取全面行,創(chuàng)造才最行。認真思考和觀察一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兒童獨立性的欲望是很早就萌芽的,兒童在1-2歲時,就產(chǎn)生了一種自己的獨立行為,如:大人給他洗澡,他卻要自己邊玩水,邊洗澡;大人要扶著他走路,他硬要自己走,而且根本不怕跌跤;大人給他喂飯,他即使有時往鼻子里送,也還是喜歡自己來。當然,值得強調的是基礎教育階段,對于學生的獨立性和獨立學習,還應該有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觀點,從教與學的關系來看,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也即從依賴到獨立轉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教師的作用逐步轉化為學生的獨立能力,兩方面的著力大小在不斷轉化,最后是學生基本或完全獨立。如果不在動態(tài)中去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只是用單一的接受模式培養(yǎng)學生,即使學生成為教師心目中的“一件件精美工藝品〃,其結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幾十年前,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畫過一幅題為《教育》的漫畫;漫畫上一位辛辛苦苦的工藝匠人,正“精心〃地用一個模子不停地制作一個個完全一樣的雞的工藝品,這幅漫畫對舊的教育作了一個絕妙的諷刺。(三)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第三個特征是獨特性姑且把它稱之為個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nèi)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其個性的體現(xiàn),適合個性的學習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就拿學習中的“記憶〃來說,有些學生在記憶時是瑯瑯有聲地誦讀;而另一些學生則是默默地背誦,有些學生卻喜歡兩人在一起一問一答,有些則干脆寫一遍。這些都是個性學習的表現(xiàn)。有一節(jié)優(yōu)質課,課題是《瓶花剪貼》,教學要求是讓學生用彩色紙剪貼一幅插在瓶子里的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都給學生以自我展示其獨特個性的機會,如:自己設計花瓶的形狀,自己選擇喜歡的花和顏色,也不著意去強調構圖。在作業(yè)時,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一位后排的同學動作很快,較短的時間內(nèi)已將作業(yè)完成,但瓶花卻都集中在紙面的下半部分,上面是顯得很空,因此,教師讓同學們停下來,動動腦筋,幫助這位同學提出修改方案。發(fā)言的同學很積極;有的說可以在畫面的上半部補貼花;有些說干脆是把上面部分的白紙裁掉;還有一位同學說最好另外貼一張。教師和同學雖然熱心,卻忘記了這位同學學習的“自主性〃。后來這位同學沒有采納任何人的意見,自己在瓶花上面空白的部分,補貼了兩只彩蝶。其實這就是這位同學在自主的情況下的創(chuàng)新。他既解決了構圖的問題,還由室內(nèi)空間延伸到了室外空間,使作業(yè)顯得更加生動。可惜這幅作業(yè)直到下課也沒有被教師發(fā)現(xiàn)。(四)體驗性也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一個特征本次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參與,即有活動、操作、實踐、調查、經(jīng)歷和探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不但應該動腦子想,而且還要眼睛看,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手畫、做,體現(xiàn)出身體的參與,達到親身體驗,心靈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fā)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我曾經(jīng)看過一節(jié)美術錄像課,是由貴陽市南明實驗小學的趙宏教師執(zhí)教的,課題是五年級的《神奇的溶洞世界》,由于學生積極參與,較好地讓學生進入體驗性的學習,因此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學生與教師課前動手搜集溶洞照片,在課堂上自己布置一個小型的溶洞圖片展覽,并分組參觀,教師還通過放錄像,將學生帶入了亞洲第一溶洞貴州的〃織金洞〃,接著教師啟發(fā)學生用語言描述在洞中看到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帽的形狀和色彩,進而播放音樂,讓學生在耳聽的同時,閉目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溶洞天堂〃,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讓學生經(jīng)歷了眼看、耳聽、口述、心想、手做的親身體驗過程,雖然教師花在技法和構圖上的指導時間很少,卻產(chǎn)生了很好的作業(yè)效果。學生合作作業(yè)(分組或全班)后的成果分享,也是心靈體驗的一種好的形式。一位美國小學低年級的教師,上一節(jié)《畫肖像》的美術課,他沒有要求學生帶任何繪畫工具,教師自己帶了一大張白紙和一盒彩筆。教師在課堂上的第一句話是問同學們“想不想給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畫一張像〃,大家齊聲回答:"愿意!〃教師隨即又問:“班上那一個同學的樣子最突出,最有特點?〃同學們互相張望了半天,最后眼神全都集中在一位前排的小同學身上。這位同學卷卷的頭發(fā),臉呈三角形,紅樸樸的面頰,中間有些雀斑。教師接著說:"XX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歡你,你能為大家做模特,讓大家畫一張像嗎?〃這位小朋友開始有些靦腆,后來慢慢地走了出來。教師先將紙鋪在地上,叫這位小朋友在紙上躺下,請一位小朋友順著這位小朋友身體的周圍,畫出輪廊,然后,教師將這張有簡單外形輪廊的紙貼在墻上,同學們一下子哄笑起來。教師接著說:"每個小朋友都請認真觀察一下我們的模特,看看他有哪些特點?我們可以每人上去畫幾筆,看誰畫得好?〃這時,有的學生摸摸模特的卷發(fā),有的指指他臉上的雀斑,先先后后地開始在紙面上描繪,不一會兒,這張有外輪廊的像開始“一塌糊涂〃了,有曲線、有直線、有紅色、有綠色……,當這張集體合作的肖像完成時,確實是“一塌糊涂〃,但奇怪的是非常像這位小同學的樣子,老師非常高興,表揚了大家,每一個小朋友都樂呵呵的,分享著合作的成果,幼小的心靈得到了一種感悟。(五)現(xiàn)代教學中還有一個特征,那就是問題性問題性學習方式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探究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它的模式是:提出問題玲形成假設好擬定計劃玲驗證假設3總結提問。這種模式可以引導學生手腦并用,運用創(chuàng)造思維去獲得親身體驗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探究的態(tài)度和習慣,逐步形成探究學習的技巧。這種學習模式理論上是借鑒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教學法〃和布魯姆的“發(fā)現(xiàn)法〃它強調的是教師只替學生設置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給學生現(xiàn)成的知識,學生是“探究者〃教師只是“引導者〃和"顧問〃。美術教學中,教材提供的有現(xiàn)成的知識,但也有大量必須探索的問題。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四個領域: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術;綜合、探索,都包含了問題性:造型應該如何去表現(xiàn)?設計中的創(chuàng)意怎樣才能有新意?欣賞中學生對作品的自我認識,綜合中的“探索〃本身也就是問題的探究。一位美國的小學美術教師在上《欣賞梵高的作品》一課時沒有介紹梵高的生平,他的代表作和風格,因為這些基本上已是定論的知識。教師在堂上提出了幾個可以探究的問題:畫中的筆觸一條一條的象什么?這些筆觸中各種方向的規(guī)律變化使你產(chǎn)生怎樣的感覺?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試著描繪一組靜物或風景。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因此討論熱烈,試畫效果也不錯。至于前面談到有關梵高的定論知識,教師要求學生在計算機網(wǎng)上去查閱一下就行了。學習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與學〃的關系,雖然這里談到的多偏重在學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師的得法引導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戰(zhàn)略性、方向性的東西是最重要的,而戰(zhàn)術,即教法則比較靈活,教師運用的空間是很廣的。三、構建新型的美術學科評價觀念在許多人的觀念中,評價就是要量化,評價就是要看成果。其實,評價就是人們對某一事物作出價值判斷。你上街去買東西,如果這種商品價格不貴,質量又好,你會覺得這商品價廉物美。評價美術作品時,不單看作品物體畫得象不象,構圖好不好,而是多方面的看待美術作品中學生是如何構思、如何創(chuàng)造的。教育評價的本質其實是對教育的過程、行為及結果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教育效果需要整體綜合評價,象我們現(xiàn)在組織的青年歌手大賽這些活動,都設立了綜合素質的評分,這表明越來越注重歌手的綜合素質,注重人才綜合能力的素養(yǎng)??疵绹處煹脑u價制度,它既包括對教師教學情況及績效的評價,又包括對課外教學輔導工作和個人言行舉止、態(tài)度的評價。在英國,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種手段,它十分重視自我評價與評價會談這些形式的結合,強調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當前我國正進行新課程的改革,課程評價也積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評價理論、方法、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疽弧總鹘y(tǒng)評價與現(xiàn)行評價的對比傳統(tǒng)的評價有它的利弊之處,首先它是以學生為單一的對象,只是在對學生學習后,用考試方法得出成績,然后,進行評價,以至于把其它綜合素質也混合一體進行評價,某位學生考試成績優(yōu)秀,感覺上他是一個好學生,那么他在其它方面也"應該都行〃,這是評價中的感性偏差,可稱為"感性評價〃,較容易走進這個誤區(qū)。其次,在評價活動中,評價以專家說的為主,盲目追求“專家門診〃,一位教學專家和幾名教學人員到一所學校聽美術課,課后,學校領導請這位專家和其他教學人員談談對這節(jié)課的評價,專家先說了12個字:“教學目的達到,過程安排合理〃,緊接著一位教學人員補充了6個字:〃提問合理得當〃,這時又有一名教學人員又補充了6個字:“學生作品豐富〃,象這樣一些隨大流的評價方式,我們還是少采納為好,學生回答問題都要有自己的觀點,那專家、評價人員更應拿出獨特的見解,對教師、學生進行良好的良性發(fā)展的指導。傳統(tǒng)教學評價也有值得我們?nèi)ヌ骄亢鸵玫牡胤?,比如說: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具體說,就是在一組評估對象內(nèi)部進行相比較,全國各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有它的不同情況。每年的高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每個省的取分線根據(jù)自己考生的情況而定,北京、上海等地區(qū)的取分線較高,貴州省的取分線較低,這就是相對而言,對全國的學生進行相對評價,我們的專家、教研員到較偏遠的村小學去評課,那評價的尺度就要根據(jù)當?shù)貤l件來確認,不能以發(fā)達地區(qū)學校的標準來要求。絕對評價是根據(jù)情況,制定統(tǒng)一的標尺,還是以每年的高考為例,為了對學生有一個衡量尺度,了解學生發(fā)展情況,基本上統(tǒng)一了全國的考試試題,試題就是對學生的一個絕對評價、傳統(tǒng)評價還有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等等,但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選拔。素質教育下的評價改革倡導的是“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這是當今教育教學評價理念、方法、手段的一個重要轉變。就象我們看世界杯足球賽一樣,不僅進球要精彩,比賽的過程也一定要有觀賞性。現(xiàn)今評價特點是重視學生綜合發(fā)展,在教育教學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怎樣學會做人,學會認識,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評價中特別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與優(yōu)點,根據(jù)他們不同的特點來進行評價,素質教育的評價實現(xiàn)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我們還要把評價多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以便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二】美術課堂教學評價觀念的轉變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份,美術課是專業(yè)性較強的課,它要求教師的基本功扎實,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要使美術課堂變得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調動能力,當前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由原來的“注重成果〃轉變成"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xiàn),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課堂中是否師生共同參與協(xié)作學習,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與同伴的合作行為表現(xiàn),學生的討論過程等等。原來的美術教學課堂由導入一一觀察一一板書一一教師示范一一作業(yè)——展示等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組成,最后看作品是否精致美觀,而現(xiàn)在的美術課堂教學可謂是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從室內(nèi)到室外,采取“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方式,有一堂手工課,他的新舊教法的對比,第二學段(3?4年段)目標:1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制作等方法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fā)豐富的想象,喚起創(chuàng)作的欲望。2學習活動建議用寫生(含速寫)、記憶、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方式,進行造型表現(xiàn)活動,學習線條、形狀、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識,并用于描繪實物,表達情感,選擇各種易于加工的媒材,運用剪貼、折疊、切和組合等方法,進行有意圖的造型活動用描繪、剪刻和印制等方法,進行簡易的版畫創(chuàng)作。嘗試用毛筆、水性顏料、墨和宣紙工具、材料,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第三學段(5-6年段)1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制作等方法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發(fā)展美術構思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表達思想與情感。學習活動建議嘗試不同造型表現(xiàn)方法(寫實、夸張、抽象、裝飾等)運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繪事物,表達思想和情感課題為“紙造型一一房子〃,課改前,教師用提問方式導入,然后板書、示范,最后學生的作品大部份都是相同的造型,在形的變化創(chuàng)意上有所欠缺。課改后,教師再次上了這個課題,這位教師開始就用電教設施導入課題,讓學生欣賞建筑,再讓學生討論制作的方法,教師在這個時候就用提問法等形式引導學生怎樣運用更多的制作方法和設計的構思,作業(yè)時,教師讓學生分組完成制作,學生最后把制作好的房子組成一個個小區(qū)。這堂課不僅讓學生學會怎樣設計和運用多種方法制作房子,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了主動學習,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也改變了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從關注“教〃到關注“學〃這樣的過程,而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更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了些什么等等,教師在教學中擔任了什么角色,隨堂機智、應變能力等等。評價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角色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首先,我們來看教師的評價,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最基本要提高教師素質。在美術課堂中,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讓學生的作品更能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和學生處于同等地位。對美術教師的評價觀念要有實質性轉變,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參與活動和研討,成為對美術教師評價的重要標準,美術課教師評價方法也應多元化,例如:開展教師自評,在完成課堂教學后,自己先進行對本次教學有何得失的反思。還可以進行校長、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對本次教學的評價。這也是新課程教師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這樣對促進教師發(fā)展,反思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評價方法不要固定用哪一種,只要適合于教師的發(fā)展都行。其次,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成效評價也是教學整體的重要組成部份,在教學中的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評價,會有不同的目的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某校的一位美術教師在上四年級的"T恤衫紋樣設計〃這節(jié)課時,在學生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先用手工方法經(jīng)過折、剪等過程制作出一件T恤,然后,再在這件T恤衫上設計美麗的圖案,這位老師及時把他的做法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并用鼓勵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當時就激起了全班同學的創(chuàng)新欲望。所以,不要小看教師這一點鼓勵性評價。學生的活動、討論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主體發(fā)揮的作用,教師也要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評價,引導他們相互參與進行自我、他人的評價,讓學生從評價中找出不足之處,改變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比如,在上六年級“立體構成〃這節(jié)美術課中,學生分成幾個組先進行討論設計和制作方法,然后在全班進行研討,有一組在講完設計方法后,其它組就給這個組指出了一些不足之處。相互之間進行評價。最后,這次作業(yè)也完成得較好,外形各異的立體造型展示在大家面前,有了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也有了較好的成果展示。在對學生的的作品評價中,我們教師對作品的分析方式,思維方式也應有所轉變,我們關注的是學生的個性思維,而不是仿照能力,學生的作品應該有他的天真爛漫的瑕想。作品的構圖與色彩不一定要多么標準與豐富,讓人看了老是把思維停留在構圖與色彩上。簡單而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就是美,只要讓人看了能把你帶入一個瑕想的空間,能反映出個性特點,那么,這位學生的作品應該是比較好的??傊覀円欢ㄒ⒆阌谛滦偷脑u價方式與教學方法中,讓評價這根指揮棒點出更多優(yōu)秀的教師,指出更好的作品,發(fā)展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四、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有效地在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小學美術教育改變原先的單調的由老師講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呢?可以采用以下幾種途徑?!疽弧?、貼近生活,激發(fā)興趣。這次美術課程改革中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在講《美好的童年》這課時,可以讓學生先來講講自己童年的趣事,再拿出記錄童年趣事的照片與朋友分享。然后,老師也給學生講了自己在童年里記憶最深刻的一件趣事,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和自己一樣,產(chǎn)生一種親近的感覺。在這樣的氣氛下再讓學生畫畫,學生會感到有很多內(nèi)容可畫?!径?、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借助幻燈、錄音、錄像等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映證和深化教學內(nèi)容,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如講《泥塑彩鳥》一課時,這位老師走進課堂一言不發(fā),先在投影儀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圖片,接著在錄音機里播放鳥叫的聲音。起初學生都莫名其妙。過了一會,學生不由自主隨著動聽的鳥聲討論開來。然后,他指著黑板上的森林說:"原來在這片森林里生活著好多鳥類,可由于當?shù)氐娜藗儊y捕亂殺,都把鳥兒嚇跑了,現(xiàn)在他們知道錯了想請同學們幫著把鳥兒請回來,哪你打算請那些鳥回來??!ㄒ饩车膭?chuàng)設使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各抒已見。在這種良好的情境中,這位老師因勢利導地引入了新課。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達到“曲徑通幽〃之效?!救?、巧妙設疑,激發(fā)興趣。古語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ㄔO置疑問,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在美術課中,巧妙設置疑問,才能激發(fā)學生認識上的沖突,造成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的火花,也才能使學生形成探索的目標,從而推動教學目的與任務的實現(xiàn)。比如這位老師在教《怎么畫雞》一課時提出讓學生“考老師〃,請學生隨意說出一種形狀,只要老師添上幾筆,就能畫出一只可愛的雞來。學生被這句“考老師〃的言語所激勵,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都想以自己的絕招來難倒老師。于是學生就紛紛舉手說各種形狀,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雞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這些圖形巧妙地變成了“方形的雞〃、“圓形的雞〃、“窄長的雞〃等等。學生感到非常有趣。通過學生和老師的共同活動,加強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課堂的教學氣氛寬松和諧,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人人投入,并學會了抓住雞的形象特征來作畫的方法?!舅摹俊⒔叹哐菔?,激發(fā)興趣。教具的運用,雖然是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但設計巧妙,用得恰當,可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對稱式紋樣設計》時,老師先出示了一張對折了的剪紙,在未打開前,用幻燈投影出來,讓學生猜:打開來的時候可能是什么?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氣氛一下活躍起來,紛紛舉手猜測,很快就有同學猜對。學生對此產(chǎn)生了興趣。接著,利用這一張剪紙,讓學生總結對稱的規(guī)律,學生因為在猜測時注意到圖案的形狀,所以很快就把對稱的規(guī)律總結出來。這種教具的運用,就起到強化學生參與教學的作用。同時也給課堂增添了一種情趣,活躍了氣氛,使課堂常規(guī)教學在愉快的游戲娛樂之中得到實施?!疚濉俊⑦\用競賽,激發(fā)興趣。兒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根據(jù)這一特點。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比如上《古詩配畫》時,采用了分組競賽的形式進行,四個組為四隊,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由各隊的其中一位同學到黑板上默出一首古詩,看哪一隊寫出的古詩數(shù)量最多。這樣一來,大家情緒高昂,都想爭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生對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通過競賽,學生即復習了很多學過的古詩,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為接下去的古詩配畫教學做好了鋪墊?!玖俊⒔M織討論,激發(fā)興趣。圍繞某一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爭辯,讓他們各抒已見,互相啟發(fā)補充,使問題獲得完美的解決,提高他們的學問積極性,使他們對這一問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萌芽了解決此問題的欲望。講《桌子、椅子設計》時,首先讓學生來說說對現(xiàn)在使用的課桌椅有什么不滿意的,然后提出改進意見,最后要求學生自由合成4人一組,設計一套課桌椅,并象產(chǎn)品說明書一樣附以說明。先讓各組討論所做課桌椅款式及功能。學生一下子討論開去了,課堂氣氛一下熱鬧起來,學生之間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組內(nèi)討論得出結果。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更濃了,積極性也提高了,同時也給了學生有互相交流的機會。討論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七】、采用游戲,激發(fā)興趣。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wěn)定,而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美術教學中,把教學內(nèi)容教學內(nèi)容滲透在游戲中,使學生愉快的氣氛中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比如在講《泥塑小動物》時,老師準備了各種動物的玩具放在一個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好嗎?〃學生一聽到做游戲,干勁就上來了。接著他請了5位同學到講臺來,先把眼睛用布朦上,然后每人發(fā)一個玩具讓他們摸摸,要他們比賽猜一猜自己拿的玩具是什么動物,有什么特點。這時課堂一下活躍起來。很快,學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動物,特點也講得很完整。這樣一來,學生對此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解決了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中分析動物特征的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學習對比、調和等色彩知識以及簡單的繪畫構圖和滲透知識嘗試中國畫的表現(xiàn)方法,體驗筆墨趣味運用泥、紙泡沫等塑料多種媒材,創(chuàng)作動物、人物和景物等立體造型物品學習漫畫、動畫的表現(xiàn)方法,并進行創(chuàng)作練習運用計算機、照相機等進行造型表現(xiàn)活動。第四學段(7?9年級)目標有意圖的運用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空間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選擇傳統(tǒng)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表達思想與情感。小學美術新課標解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為完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體系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這次課改是在世界進入知識經(jīng)濟時代和我國加入WTO的形勢下進行的,是我國基礎教育為推進素質教育而實施的一次極其深刻的變革。這次課程改革不僅僅是調整了課程結構,更新了課程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課程培養(yǎng)目標也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進行了調整。一、美術新課程標準與學科中心的轉變【一】、美術新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一)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突破:1、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學科為中心組織學習內(nèi)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標層次和課程多樣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評價方法上有所突破;為此,在美術學科中,選擇對學生發(fā)展有用的、感興趣的,學生能夠學會的知識與技能,再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讓他們愉快地學習、合作地學習、探究性地學習、綜合地學習。改變只注重知識傳授和訓練學生繪畫能力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見圖表一)美術新課程標準與現(xiàn)行大綱之比較(二)新課程標準具有導向性、選擇性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認清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學習和研究美術課程標準。理想的美術課程應該盡量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并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而不是制定一個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硬性發(fā)展標準。并用一種統(tǒng)一的尺度來衡量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美術"在所有的學科當中是最難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沒有實在意義的?!ㄕ腔谶@一認識,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美術課程標準沒有采取列出具體的知識點(大綱列出具體的知識點)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導向性的內(nèi)容標準,并提供指向這些標準的教學活動方式建議。這些教學活動方式建議也是選擇性的。例如1-2年級的〃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內(nèi)容標準是:▲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上述內(nèi)容標準非常概括,體現(xiàn)大的導向性,為了指向上述標準,有如下的教學活動建議供教師選擇:教學活動建議:走出教室,觀賞校園和所在地區(qū)的景色。欣賞自己和同學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了解、欣賞我國民間美術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點。通過觀摩錄像、畫冊,對中外優(yōu)秀的卡通藝術形象進行欣賞和討論。欣賞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中外美術作品。到閱覽室翻閱畫冊、學生讀物或觀看學生美術作品,找出最喜愛的一件作品,并說明理由。欣賞民間玩具的造型與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間玩具。欣賞木偶戲和皮影戲的人物造型,通過錄像或實地觀看木偶或皮影戲的表演片段。欣賞中外畫家描繪兒童生活的美術作品。欣賞大自然美麗的山川、動植物圖片。既然標明是“建議〃,就不具備強制性,編寫教材或教師教學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加以選擇。這樣,"課標〃就具有了彈性,給予課本的編寫(特別是校本課程)和教師的教學更大地發(fā)揮空間。新課標與教學大綱相比較,“大綱〃剛性太強,基本上是以開列知識點的方式構筑教學內(nèi)容體系,而且知識點的規(guī)定比較具體、嚴格、具有較強的限制性?,F(xiàn)列出1-2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作為比較。(見圖表二)(三)以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強調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課程改革是要改變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想和方法,將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轉變?yōu)橐詫W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來劃分學習領域。(見圖表三)美術學習方式依其特點,大致可分為創(chuàng)作與欣賞兩類。由于學習美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所以創(chuàng)作活動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為了便于學習,課標中的創(chuàng)作活動又具體劃分為“造型?表現(xiàn)〃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xiàn)〃是美術學習的基礎,這一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自由表現(xiàn),要求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強調創(chuàng)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為為主,是創(chuàng)作活動中劃分的兩個學習領域的相同點。主要區(qū)別則是造型?表現(xiàn)注重自由性,設計?應用注重功能性?!靶蕾p?評述〃這一學習領域則注重通過欣賞作品的感受、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nèi)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特點,也是課程改革突破的一個難點。為此,美術新課程標準設置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其目的是通過綜合性的美術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chuàng)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教學中,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學生生活、現(xiàn)實社會之間的連接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各學科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方案,進行制作、表現(xiàn)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