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教案》(七年級上冊)趙巧玲二〇一六年九月目錄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3第一節(jié)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3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6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4第一節(jié)認識地球·······················14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26第三節(jié)世界的地形······················32第四節(jié)海陸變遷·······················42第三章世界的居民························45第一節(jié)世界的人口······················45第二節(jié)世界的人種······················48第三節(jié)世界的語言與宗教···················51第四節(jié)世界的聚落······················54第四章世界的氣候························58第一節(jié)天氣和氣候······················58第二節(jié)氣溫和降水······················62第三節(jié)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70第四節(jié)世界主要氣候類型···················78第五章世界的發(fā)展差異······················87第一節(jié)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87第二節(jié)國際合作·······················91第三節(jié)重要的國際組織····················94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教學案教學目標:1、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注意身邊的地理知識、動態(tài)的地理知識、發(fā)展中的地理知識。2、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3、理論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解釋、解決日常生活、經(jīng)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問題。4、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認識到地理知識就在大家身邊,學習地理知識,能增強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讓學生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提出地理問題,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難點:讓學生了解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chǎn)建設、風土人情的關系。教學方法: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創(chuàng)設情境(法),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法)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積極探究(法),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平時,人們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樣的詞句來稱贊一個人的博學多才、知識淵博。那么同學們知道什么是“地理”嗎?它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呢?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共同走進地理,了解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揭開地理之“謎”1、自主學習:讀“解開地理之‘謎’”一框所有內容,完成下列要求。1).你對那些問題疑惑不解?請說出兩個。2).小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為什么我國新疆出產(chǎn)的瓜果特別甜?【教師精講點撥】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減少的少,瓜果才會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條件會是怎樣呢?【探究結論】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課本2頁最后一段及3頁的內容,完成下列要求。讀“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內容,完成下列要求。1).討論課本P.3的圖1-1、1-2分別反映的是什么體育活動?這兩種體育活動應該在哪些地方開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進行;
沖浪--在海邊。)2).說說你了解的商品及產(chǎn)地?3).你還能從日常生活中列舉一些地理知識的例子嗎?學習歸納: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適應能力。讀“地理與生產(chǎn)建設”一框所有內容,完成下列要求。
4)、水稻是喜水的農(nóng)作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還是北方地區(qū)?5)、小麥是耐旱的農(nóng)作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還是北方地區(qū)?6)、假設有一片山林,要建一個家具制造廠,請你幫忙確定該廠應該建在山林旁邊還是靠近城鎮(zhèn)?為什么?讀“地理與風土人情”一框所有內容,完成下列要求。
7)第四頁的兩副圖,說出這是什么內容,主要在什么地方開展?8)完成P5活動題1、2。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阿拉伯人的服飾與當?shù)丨h(huán)境相適應的優(yōu)點是哪些?【教師精講點撥】首先了解當?shù)丨h(huán)境的特點: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咎骄拷Y論】頭巾、長袍可以擋風沙;白色可以反射陽光。寬大的長袍能很好的透氣,散熱。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現(xiàn)出不同的自然風光,不同的風土人情。你能在文化藝術、宗教語言、體育運動、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舉出例子嗎?學生舉例子……教師小結:地理在呈現(xiàn)世界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風光的同時,又給我們展示了各地風土人情的美麗畫卷:不同的種族與民族、多樣的語言與服飾、各具特色的文化與宗教、體現(xiàn)地域特點的民情與風俗。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個性化修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地理有關,生產(chǎn)建設、工業(yè)、農(nóng)業(yè)也與地理知識有關,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經(jīng)濟、政治、體育等也與地理知識有關。
隨著你們的不斷學習,你們將會發(fā)現(xiàn),地理知識既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讓你的工作、學習更出色,還能為你的業(yè)余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一、選擇題1、請從以下活動中找出與地理知識有關的活動()
A、再睡早起B(yǎng)、看報紙C、修路、架橋D、去醫(yī)院看病
2、與草原關系不密切的活動是()
A、乳制品生產(chǎn)B、放牧C、生產(chǎn)皮毛產(chǎn)品D、建核電站
3、地理學可以直接指導人們()
A、解決全球性的人口、環(huán)境、資源問題B、編制電腦程序
C、用法律保護自己D、觀看足球比賽
4、“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說明氣候對什么的影響重大?()
A、日常生活B、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C、交通出行D、工業(yè)生產(chǎn)
5、李明說:“我們那里的小孩都會溜冰?!保蠲魇?)
A、東北人B、上海人C、四川人D、廣東人
6、阿拉伯人的長袍多為白色,而且十分寬大,這種服裝主要是為了適應
A、炎熱的沙漠氣候B、潮濕多雨的氣候
C、伊斯蘭教的審美觀D、艱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的主食()
A、北方人B、南方人C、黎族人D、壯族人二、綜合題8.請將下列地理學家與他們的突出貢獻連線:①李四光A.積累了大量的我國氣候資料②竺可楨B.系統(tǒng)研究了我國的巖溶地貌③徐霞客C.對我國河流進行了深入研究④酈道元D.大陸漂移假說的創(chuàng)始者⑤魏格納E.發(fā)現(xiàn)了中國的含油地層9.課本第五頁有個活動,提到貝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營認識的,你參沒參加過夏令營,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過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東西令你印象最深刻?六、附板書設計:地理日常生活風土人情地理日常生活風土人情地理之謎教學反思:【學后反思】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教后反思】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我們怎樣學地理》教學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2、在地圖上正確辨別方向;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據(jù)比例尺,量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能夠根據(jù)地圖的圖幅大小、所示范圍大小,正確選取比例尺。3、了解地圖的制作原理和地圖的分類;實例引導讀圖嘗試,學會判定生活中地圖上的方向。4、體驗演示判定方向的快樂;領略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教學重難點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內容詳略的關系。教學方法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學科,掌握地理知識,并且學會運用地理解決實際問題是同學們必須具備的素質。那么我們該怎樣學習地理?“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學會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之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繪制地圖的一般方法1、自主學習:讀圖1-7和圖1-8,思考:(1)、是不是圖中那所學校象圖中的那樣小?畫我們學校的校園平面圖,要用一張象校園那么大的白紙來畫嗎?(2)、把校園中的事物象畫美術作品那樣真實地畫在紙上嗎?(3)、如何讓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學樓?哪里是運動場?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教師精講點撥】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同的地物(圖例),并用文字、數(shù)字標明(注記)?!咎骄拷Y論】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縮小,并用_______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為一幅地圖。學習任務(二)地圖的分類1、自主學習:讀第7頁第一段,思考:地圖都有哪些種類?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肥城市各年齡段人口統(tǒng)計圖》、《山東省河流分布圖》各屬于哪一類地圖?【教師精講點撥】:一般來講,閱讀地圖時,應先看圖名,知道地圖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接下來是看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表達方式怎樣;閱讀地圖內容時,應該是先整體,后局部,先綜合,后要素。盡量多地發(fā)掘地圖內容,達到“圖”盡其用的目的?!咎骄拷Y論】盡管地圖的種類多種多樣,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地理事物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圖必須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個性化修改學習任務(三)方向判定1、自主學習:讀課本第7頁,思考下列問題(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2)判定地圖上的方向:①普通地圖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側“米”字形示意圖中標出。②指向標地圖中如何判定方向?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A·A·B·【教師精講點撥】指向標地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箭頭前方為北,后方為南;箭頭左方為西,右方為東。【探究結論】正北方學習任務(四)比例尺1、自主學習:請大家自主學習第8、9頁,完成下列問題(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種形式表示。三種表示方式的轉換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______________(3)如何比較比例尺的大???(由分式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北京市地圖中國地圖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圍大小表示內容詳略(1)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2)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3)兩幅圖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哪幅圖簡單?【教師精講點撥】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就越【探究結論】分母比例尺表示實際范圍內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簡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詳細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醫(yī)院在學校的______方向。(2)小明從水電站步行到學校,速度為每分鐘50米,則大約分鐘可以到達。解析:(1)首先要看地圖上有無指向標。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jù)指向標所指的北方確定方向,把指向標平移到學校,可判定醫(yī)院在學校的東南方。(2)先量得水電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為2cm,代入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離/速度(400/50=8)即得出時間。答案:(1)東南方(2)8分鐘2、下列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解析:一般說來,在地圖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的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故D符合題意。3、完成教材10頁活動題1、2、3、4、5。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學會看地圖,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記住并應用比例尺定義、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轉化、大小等,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能力訓練P7基礎鞏固:2、3、4、5綜合運用1、2、4、5六、附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一、學會看地圖(一)地圖的制作與分類制作2、分類(二)地圖的三要素:方向: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指向標地圖:根據(jù)指向標定方向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1)表示方法: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2)分母比例尺表示實際范圍內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簡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詳細教學反思:【學后反思】1、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2、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4、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教后反思】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二課時《我們怎樣學地理》教學案(第2課時)教學目標:1、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2、了解學習地理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3、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學習和思維習慣4、初步學會把所學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學習地理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難點: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學習和思維習慣教學方法:以學案為載體,以生活化的地理為突破口,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老師繪制了一幅地圖,你會讀嗎?仔細觀察我們?yōu)槭裁礋o法讀它?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1、自主學習:學生自學:“圖例和注記”一框內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什么是圖例和注記?=2\*GB3②你能記住地圖上常見的圖例嗎?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讀一幅地圖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教師精講點撥】要把握地圖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不同的地圖圖例往往不同,要認真閱讀和觀察。【探究結論】要把握地圖的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課本11頁和12頁第一框題,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2\*GB3②對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我們該如何去做?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資料新聞報道:巴基斯坦為誰而哭泣?有人說,中東是宗教和文化的戰(zhàn)場,世界三大宗教的發(fā)源地竟如此奇怪地匯聚在“圣城”耶路撒冷;又有人說,中東是大國逐鹿的戰(zhàn)場,貧瘠之地,匯聚著眾多國家和霸權的利益;在這片流淌著石油和鮮血的土地上,我們每天過目著無數(shù)的悲劇。誰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硝煙會散盡?什么時候殺戮會停止?=1\*GB3①你還通過哪些途徑獲得了關于中東地區(qū)的信息?=2\*GB3②面對這則報道你能分析一下中東為什么戰(zhàn)爭不斷嗎?【教師精講點撥】在生活中要多觀察,要有一雙“地理眼”,善于發(fā)現(xiàn)一些地理信息和資料,加以整理,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勤思考,得出問題的結論。【探究結論】宗教、文化差異;大國干預;對石油和水資源、領土的爭端學習任務(三)1、自主學習:讀12頁第二框題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為什么要進行野外旅行?=2\*GB3②野外旅行有哪些方式,應作哪些準備?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暑假我校將組織去臨沂地下大峽谷旅行,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準備?【教師精講點撥】開展野外旅行要從天氣、路線、準備的物品等多方面考慮【探究結論】選擇晴天的天氣、選準路線(或跟隨旅行團)、帶防暑和治腹瀉的藥品、雨衣、礦泉水、照相機、雨傘、錢、太陽帽等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指圖比賽:出示常見圖例,看看哪組說得最快、最準。2、讀課本圖1-18圖,完成活動題3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圖例和注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學習地理始終貫穿了地圖,學會讀圖以及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多思考、多觀察。這將為我們學習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能力訓練P86中考鏈接P111620六、附板書設計:我們怎樣學習地理我們怎樣學習地理學會看地圖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學會思考地理問題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教學反思:【教后反思】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第一課時《認識地球》教學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能夠比較詳細的描述地球的形狀。2、學會運用地球的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來描述地球的大小。3、培養(yǎng)學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4、使學生領悟到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是一個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領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進其求真務實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教學重難點:1、認識地球的形狀,能夠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教學方法:以學案為載體,實施小組學習形式,設置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本節(jié)學習。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咱們在小學學過的一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咱們今天就來學習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認識地球形狀的。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1、自主學習:讀“地球的形狀”一框內容,完成以下要求。⑴、完成課文15頁“活動”1題⑵、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什么?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⑴、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那四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⑵、“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⑶、你還能舉出那些例子說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體?【教師精講點撥】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活動,目的一是用實際例子,讓學生體驗過去人們是怎樣證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進一步說明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結論。使學生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咎骄拷Y論】⑴蓋天說→渾天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宇宙觀測、衛(wèi)星照片→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⑵由麥哲倫率領的環(huán)球航行,第一次用鐵一般的事實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地球是圓的。⑶登高望遠。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站在海邊看遠方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等。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地球有多大”一框內容,完成以下要求。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⑵、地球的基本數(shù)據(jù)能夠說明什么?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地球的基本數(shù)據(jù)能夠說明什么?【教師精講點撥】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養(yǎng),并學會描述相關事物。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表述要準確、清楚?!咎骄拷Y論】⑴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⑵再一次用數(shù)據(jù)證明了地球是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地球的表面積是中國陸地面積的多少倍?假如你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學者,你會如何去猜測和驗證地球的形狀,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認識?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是經(jīng)歷長期探索,多方考證的,同學們在平時要敢于假設、勇于探索,用實踐認識真理。要勤思考,常體驗,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現(xiàn)象,養(yǎng)成思考、觀察的習慣。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綜合能力訓練P141,P151、2,P168、11。六、附板書設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節(jié)
認識地球一、地球的形狀:蓋天說→渾天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宇宙觀測、衛(wèi)星照片→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二、地球的大?。浩骄霃?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教學反思:【學后反思】1、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2、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4、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窘毯蠓此肌科吣昙壍乩砩蟽缘诙碌谝还?jié)第二課時《認識地球》教學案(第2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地球儀。了解赤道、緯線、經(jīng)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2、明確南北半球、東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3、掌握經(jīng)線、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guī)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4、加強對比分析思維的訓練。教學重難點:1、了解赤道、緯線、經(jīng)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2、掌握經(jīng)線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guī)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3、掌握經(jīng)線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guī)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師:今天呀我們先來猜一則謎語: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轉。不要看它個子小,能載大河和山川。生:地球儀。師: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地球儀》。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認識地球儀1、自主學習:展示并轉動地球儀,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討論。1.地球儀的作用。2.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極圈、回歸線、經(jīng)線、緯線、經(jīng)度、緯度。3.南極和北極各用什么字母表示?2、小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用右手指示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觀察:從北極上空看()時針,從南極上空看()時針。(也可以讓學生用水杯來做演示)【教師精講點撥】地軸只是一個假想的軸,和地球儀上的線和點一樣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觀察地球儀,小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認識、了解地球儀,直觀,印象深。【探究結論】用右手指示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觀察: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學習任務(二)經(jīng)線和緯線1、自主學習:學生觀察地球儀和地圖,思考、討論以下問題,并填寫表格:①什么是緯線?緯線是什么形狀的?②各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③找出最長的一條緯線,這條緯線把地球分為哪兩半球?④經(jīng)線在形狀、指示方向、長度的分布三個方面與緯線有什么不同?⑤經(jīng)度是以哪條經(jīng)線為起點的?⑥經(jīng)度的標度范圍是多少度?⑦對比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說明地球儀上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有什么特點?⑧東西半球是如何劃分的?這樣劃分的意義是什么?⑨在地球儀上找出主要位于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說出它們的名稱。⑩高中低緯度是怎么劃分的?2、小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學生動手畫一條經(jīng)線和緯線,完成下表。小組觀察討論。定義形狀長度指示方向緯線經(jīng)線【教師精講點撥】(1)經(jīng)度和緯度的確定規(guī)律:1、向哪去越來越大就用什么字母表示。(由此可以總結出經(jīng)度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2、0度和180度只有一條,所以后面不帶字母。(2)半球的劃分1、南北半球的劃分想象從中部平分,學生很容易找到赤道。2、東西半球的劃分,學生黑容易認為是0度和180度組成的經(jīng)線圈,然后老師進行引導兩方面的問題①東經(jīng)30度和多少度組成的經(jīng)線圈可以平分地球?②為什么不用0度和180度組成的經(jīng)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探究結論】實踐探索記錄表活動一:在下面的底圖中繪出你在地球儀上找到的地軸、赤道,用文字標出南、北兩極點?;顒佣涸谙旅娴牡讏D中繪出你在地球儀上看到的緯線、經(jīng)線。活動三:在地球儀上,利用老師提供的繩子、刻度尺,通過觀察、測量、對比等方法,小組同學合作共同總結出經(jīng)線和緯線的特點,并將活動結果記錄在下表中?;顒觾热菥暰€經(jīng)線它們的形狀是圓圈還是半圓?緯線的長短是否是一樣的?緯線的長短是否是一樣的?經(jīng)線的長短是否是一樣的?若不一樣哪條最長?緯線之間是相互平行還是相交?經(jīng)線之間是相互平行還是相交?緯線之間是相互平行還是相交?經(jīng)線之間是相互平行還是相交?4.活動四:在地球儀上,通過觀察、尋找、歸納出緯度、經(jīng)度劃分的規(guī)律,并把活動結果記錄在下表中。探究內容緯度經(jīng)度你觀察到的緯度、經(jīng)度的最小度數(shù)是多少?
緯度值從起點向南、北兩側是增大還是減小?經(jīng)度值從起點向東、西兩側是增大還是減???
你觀察到的緯度、經(jīng)度的最大度數(shù)是多少?
你知道從起點向北的緯度叫什么?從起點向南的緯度叫什么?你知道從起點向東的經(jīng)度叫什么?從起點向西的經(jīng)度叫什么?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自制地球儀〔1〕材料: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彩筆等。〔2〕在乒乓球上繪制〔兩極與赤道〕:沿乒乓球兩半接口處用紅彩筆繪一個大圓圈,上書“赤道”;到赤道等距的點鑿兩個小孔,一小孔注明“N”,即北極,另一小孔注明“S”,即南極。緯線:作赤道的平行線,即得到長度小于赤道的圓圈。經(jīng)線:作連接南、北兩極最近的線,得到長度相等的半圓。〔3〕把鐵絲彎成底座的形狀,代表地軸的鐵絲直線與地面成66.5°的夾角,所彎半圓比乒乓球稍大一點。代表地軸的鐵絲穿過乒乓球兩極,并固定底座。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對經(jīng)線和緯線的學習,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不論是用手觸摸地球儀;在上面找特殊經(jīng)線和緯線;還是劃一條經(jīng)線和緯線;都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注重對比法的學習。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1、基礎訓練15頁34569題2、赤道是()的分界線,本初子午線呢?3、如果一架飛機從濟南起飛,沿同一經(jīng)線圈飛行,又回到濟南。方向改變了嗎?如果一直向西飛呢?4、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六、附板書設計:定義形狀長度指示方向特殊經(jīng)緯線度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半球的劃分緯線經(jīng)線教學反思: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第三課時《認識地球》教學案(第3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經(jīng)緯網(wǎng)含義和作用。2、能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教學重難點:重點: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難點:經(jīng)緯網(wǎng)的使用。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活動探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疑問:誰能告訴老師,足球的氣門芯位于足球表面的什么位置?如果在地球以上粘貼一個“氣門芯”標記,能確定出氣門芯的位置嗎?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1、自主學習:閱讀課本19頁,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是經(jīng)緯網(wǎng)?(2)經(jīng)緯網(wǎng)有何用途?(3)給出經(jīng)緯度,在地球儀上找位置:40°N120°E、25°S90°W、72°N20°W、55°S120°E(4)給出位置,說出經(jīng)緯度:北京、上海、紐約、倫敦、悉尼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肥城某中學李明同學想分別邀請巴西、法國和美國三位小朋友到緯度40°、經(jīng)度160°的地方一同度假。他們能聚會在一起嗎?【教師精講點撥】說清南北緯、東西經(jīng)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會出錯?!咎骄拷Y論】不會聚會在一起??赡軙校?0°N,160°E)、(40°N,160°W)、(40°S,160°E)、(40°S,160°W)四個地點。學習任務(二)用乒乓球制作地球儀1、自主學習:自己制作小地球儀,要求(1)在小乒乓球畫出:南北兩極、赤道,并且每隔30°畫一條經(jīng)線和緯線。(2)標出0°經(jīng)線和180°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3)用不同顏色表示低、中、高緯度地區(qū)的范圍。在南北兩極點各鉆一個小孔,用鐵絲為地球儀制作一個支架。2、小組交流:在小組間展示制作成果,總結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窘處熅v點撥】注意各緯線之間的平行、經(jīng)線之間的勻稱。地球儀的傾斜角度。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想一想】假如一架飛機從北京沿同一經(jīng)線圈飛行,不改變飛行方向,能不能飛回到北京?為什么?2、【是真是假】家住北京的小民,一天接到遠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來的電話。爸爸說:“我們的輪船正停在這樣一個地方;輪船的北側是北半球,南側是南半球,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小民的爸爸電話所說的地方是真的嗎?請說明你的理由。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本節(jié)我們主要學習了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以及經(jīng)緯網(wǎng)的使用。1.面對普通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第一步:判斷東西經(jīng)與南北緯代號(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判斷依據(jù):看數(shù)字,往東越來越大的是東經(jīng)(E),往西越來越大的是西經(jīng)(W),往北越來越大的是北緯(N),往南越來越大的是南緯(S)。第二步:判斷方向方法:要判斷A點位于C點的什么方向,則在C點標出東西南北,然后看A點界于兩個方向之間,那么A點就在C點的什么方向。第三步:根據(jù)經(jīng)緯度判斷東西南北半球難點:根據(jù)經(jīng)度判斷東西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是20°W和160°E。判斷東西半球口訣:經(jīng)度小于20度,全在東半球;經(jīng)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經(jīng)度在20度和160度之間,東經(jīng)度在東半球,西經(jīng)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斷:北緯在北半球,南緯在南半球。2.面對極地為中心的地圖:關鍵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方向來判斷方向。然后根據(jù)方向判斷經(jīng)緯度及代號。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1、做課本21頁活動題2、地球上的某點,其北側是中緯度,南側是低緯度,東側為東半球,西側為西半球,該點是()A、30°N,160°EB、30°N,20°WC、30°S,20°WD、30°S,160°E3、與60°W經(jīng)線共同組成經(jīng)線圈的另一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是()A、60°EB、120°WC、120°ED、0°4、關于右圖中A點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A.A點的緯度是20°,經(jīng)度是15°B.A點的緯度是20°N,經(jīng)度是15°EC.根據(jù)東、西半球的劃分,A點位于東半球D.根據(jù)南、北半球的劃分,A點位于南半球5、下圖的四個區(qū)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東南的是()6、(1)寫出A、B、C、D的地理坐標:A:B:
C:D:(2)A點位于C點的方向;B點位于C點的方向。(3)A、B、C、D四點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東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填代號)7、讀右圖,完成下列習題。(1)用箭頭在圖中標出地球的自轉方向;(2)填注圖中每條經(jīng)線和緯線的度數(shù);(3)寫出圖中A、B兩點的經(jīng)緯度。A.、;B.、。六、附板書設計:1、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2、小地球儀的制作教學反思:【學后反思】1、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2、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4、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窘毯蠓此肌科吣昙壣蟽缘诙碌诙?jié)第一課時《世界的海陸分布》教學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運用海陸分布圖和相關數(shù)據(jù),描述世界的海陸分布特點。2、運用地圖辨別大陸、島嶼、大洲。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輪廓特征和空間分布特征,能夠在地圖上找出并準確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4、通過學習世界的海陸分布,培養(yǎng)觀察、想象、動手能力、填圖技能和辯證唯物觀。教學重難點:七大洲的輪廓特征、空間分布,大洲的分界線。教學方法:學案導學,合作探究(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我們知道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是地球,但是有人卻說是水球,他們誰說得對?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說法呢?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如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1、自主學習:讀“海洋與陸地”一框所有內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世界上海洋和陸地各占全球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多少?=2\*GB3②讀圖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3\*GB3③讀圖2-19,分析東半球的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辯論:如果讓你重新為地球命名,地球應該被稱為“水球”還是“地球”?說出你的理由。【教師精講點撥】兩種叫法都可以,只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由于人們最先認識陸地,所以叫地球,是長期形成的習慣。由于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所以叫水球。通過辯論,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注: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探究結論】由于人們最先認識陸地,所以叫地球,是長期形成的習慣。由于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所以叫水球。兩種叫法都可以。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課本22頁最后一段及23頁的內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什么叫大陸?什么叫島嶼?什么叫大洲?=2\*GB3②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到主要的大陸、島嶼、大洲。思考大陸和島嶼有什么區(qū)別。=3\*GB3③讀圖2-20,認識七大洲的輪廓特征,并按面積大小順序記住七大洲。2、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GB3①讀圖2-18,說出南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找出北冰洋周圍的大洲。=2\*GB3②讀圖2-19,分別說出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和非洲位于哪個半球?赤道橫穿那幾個大洲的大陸?【教師精講點撥】=1\*GB3①題要學會看南北半球圖,北半球圖的中心位置是北極,南半球的中心位置是南極,兩圖中的大圓是赤道。=2\*GB3②在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圖上,綠色的表示陸地,藍色的表示海洋。=3\*GB3③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歐洲和北美洲;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赤道穿過的大洲是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咎骄拷Y論】=1\*GB3①北冰洋周圍的大洲有亞洲、歐洲、北美洲。=2\*GB3②太平洋沿岸有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大洲有歐洲、亞洲、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位于東半球;赤道穿過南美洲、非洲大陸。學習任務(三):1、自主學習:認真觀察圖2-21至2-26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完成填充圖P8二.1題=2\*GB3②找出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GB3①不同的大洲之間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2\*GB3②教材P25活動題2=3\*GB3③你能找出以海峽作為分界線的大洲嗎?【教師精講點撥】=1\*GB3①回顧山脈、流運、洲界的圖例,學會從地圖上讀取作為大洲分界線的地理事物。=2\*GB3②學會運用比較法比較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的位置(從溝通的海洋、兩側的大洲兩方面入手),培養(yǎng)讀圖能力?!咎骄拷Y論】=1\*GB3①不同的大洲之間,一般以山脈、河流、運河、海峽作為分界線=2\*GB3②略=3\*GB3③亞洲與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分界線,歐洲與非洲以直布羅陀海峽為分界線等。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辨認輪廓:展示七大洲的輪廓圖,快速說出大洲的名稱。2、指圖比賽:迅速在世界海陸分布圖上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看看哪組找得最快、最準。3、拼圖游戲:用硬紙片剪出的七大洲的輪廓圖,在課桌上拼成世界地圖,并說出每個大洲和大洋的名稱。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世界的海陸分布特點,其中七大洲的輪廓和分布特征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運用地圖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間方位,這將為我們后面世界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五、鞏固訓練能力訓練P20例1P214、5、9、11P223、5、11(3)六、附板書設計世界的海陸分布一、海陸分布特點大陸、島嶼、大洲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名稱與分布二、七大洲3、輪廓特征1、基本概念4、大洲分界線教學反思: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第二課時《世界的海陸分布》教學案(第2課時)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舉出實例理解洋、海、海峽的概念。簡單說出洋和海的區(qū)別。2、運用海陸分布圖,記住四大洋的名稱、認識基本輪廓特征和空間分布特征,能夠在地圖上找并準確填注四大洋。并能說明四大洋各自的特點。3、通過學習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關系,培養(yǎng)觀察、想象、動手繪圖能力,填圖技能和辯證唯物觀。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四大洋的空間分布及特征。難點是區(qū)別洋、海、海峽的概念教學方法:學案導學,合作探究(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聽經(jīng)典老歌《大海啊故鄉(xiāng)》。俗話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同學們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認識了地球表面占三分的陸地情況,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狀況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guī)ьI大家去遨游廣闊的海洋,揭開海洋的神秘面紗。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1、自主學習:讀課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一、六段內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峽?各舉一例。=2\*GB3②在教材P.32上讀圖2-45,說出圖中顯示的洋、海和海峽的名稱?2、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GB3①如何區(qū)別海與洋?=2\*GB3②里海是真正意義上的海嗎?為什么??!窘處熅v點撥】=1\*GB3①從所在位置,面積、深度、從屬關系等方面區(qū)別。=2\*GB3②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它與大洋是相通的。而里海既不位于大洋的邊緣,也不與大洋相通,所以里海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咎骄拷Y論】=1\*GB3①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而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與大洋相比,海的面積和深度都較小,離大陸近,由半島或島嶼與大洋隔離開來。=2\*GB3②里海位于大陸內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與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雖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而是一個內陸湖。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課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內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讀圖2-27按面積大小說出四大洋的名稱?=2\*GB3②在地圖冊P2-3上找出四大洋認識輪廓及位置。=3\*GB3③結合課本內容及海陸輪廓圖,說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2、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GB3①總結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從哪幾方面入手?=2\*GB3②在地圖冊P2-3上,找出北冰洋周圍的大洲和南極洲周圍的大洋?!窘處熅v點撥】=1\*GB3①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可以從四大洋的特征上總結出。=2\*GB3②題要學會看世界輪廓圖,發(fā)揮空間想象力,按順序說出?!咎骄拷Y論】=1\*GB3①總結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從位置、面積、輪廓、深度等方面入手。=2\*GB3②北冰洋周圍的大洲是歐洲、亞洲、北美洲(逆時針),南極洲周圍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辨認輪廓:展示四大洋的輪廓圖,快速說出四大洋的名稱。2繪圖比賽:模仿圖2-28快速繪制全球海陸輪廓略圖并在相應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稱,看看哪組繪得最快、填得最準。(繪圖時要注意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穿過大洲的位置。)3拼圖游戲:用硬紙片剪出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圖,在課桌上拼成世界地圖,并說出每個大洲和大洋的名稱。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四大洋名稱、位置及特點,區(qū)別了洋、海、海峽的概念,其中四大洋位置及特點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區(qū)別洋、海、海峽的概念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我們要學會運用地圖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間方位,這將為我們后面世界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填充圖P8二、1、2(2)能力訓練P216、7、10、P2212、5、6、7、10(2)、12六、附板書設計:世界的海陸分布(第二課時)三、四大洋1、洋、海、海峽的概念2、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教學反思:【學后反思】1、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2、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4、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教后反思】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第一課時《世界的地形》教學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地形、海拔、相對高度等基本概念,學會運用地圖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2、了解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種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圖中找出世界兩大山脈帶,并記住主要山脈名稱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結構。3、聯(lián)系當?shù)氐匦翁卣髋c生產(chǎn)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樹立因地制宜的發(fā)展觀念。教學重難點1、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2、世界兩大山脈帶,海底地形結構。教學方法讀圖法、聯(lián)系比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運用課件播放幾幅圖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魯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區(qū),同時教師把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與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讓學生形成強烈的感到世界陸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師及時導出:不僅世界陸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這節(jié)我們就共同學習世界的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陸地地形1:自主學習讀教材第27、28頁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地形?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哪五種?(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對高度?(注意:它們都是指垂直距離)在地圖中標注的高度應是海拔還是相對高度?為什么?(3)課文中A、B、C三點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會計算它們之間的相對高度嗎?(海拔和相對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兩個最基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盆地具有怎樣的特征?【學法指導】五種地形特征的比較應從海拔、相對高度和地表特征兩方面來分析。(5)讀地圖冊中的世界地形圖,找出世界兩大山脈帶:一是環(huán)太平洋山脈帶,二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脈帶。它們各有哪些著名山脈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個大洲?(6)在填充圖冊上填出下列山脈名稱: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阿特拉斯山脈。(7)你能夠說出下列世界之最嗎?=1\*GB3①世界最大的平原=2\*GB3②世界最大的高原=3\*GB3③世界最高的高原=4\*GB3④世界最大的盆地=5\*GB3⑤世界最長的山脈=6\*GB3⑥世界最深的海溝,在地形圖中找出它們吧,看看它們分別位于哪個大洲或大洋?2:小組交流小組內合作交流,你們小組內的疑難問題是。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五種地形類型的特點是怎樣的?【教師精講點撥】(1)教師出示平原與高原的自然景觀圖片,學生在感性上認識平原與高原的相同與不同。(2)教師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觀圖片,學生在感性上認識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3)教師畫簡單的示意圖來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區(qū)別。(4)教師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觀圖片,學生在感性上認識盆地的形態(tài)。學生總結: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對低平?!咎骄拷Y論】地形類型主要特征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同點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學習任務(二)海底地形1、自主學習讀教材第29頁《海底地形示意圖》回答以下問題。海底地形結構是怎樣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稱?2、小組交流小組內合作交流,你們小組內還有哪些疑難問題?.。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大陸架是海洋還是陸地?【教師精講點撥】教師繪制海底地形剖面圖,學生完成填圖?!咎骄拷Y論】仔細閱讀課文中關于大陸架的文字表述,會發(fā)現(xiàn)大陸架是海洋而不是陸地,水深不超過200米。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你的家鄉(xiāng)是以什么地形為主?說說家鄉(xiāng)的人們是怎樣因地制宜的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陸地五種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學習了眾多的地理名稱,要做到在圖中落實,讀圖法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堅持運用。五、鞏固訓練見基礎訓練第27、28頁六、附板書設計左為五種地形特征表格中間世界海陸分布圖右面五種地形素描圖和海底地形剖面圖教學反思:【學后反思】1、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2、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4、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窘毯蠓此肌科吣昙壣蟽缘诙碌谌?jié)第二課時《世界的地形》教學案(第2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等高線概念,初步學會繪制等高線圖的方法。2、了解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3、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斷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學會識別地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4、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重難點: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個部位,知道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分別是如何表示的。2、學會從地形圖上估算不同地點的海拔以及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的關系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地形種類,掌握閱讀地形圖的方法并通過方法的運用,訓練讀圖能力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教學方法:演示法觀察法對比法討論法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師:小明的爸爸是肥城醫(yī)院的一名醫(yī)生,他作為一名志愿者隨隊到舟曲救災,小明在為爸爸搜集舟曲資料時,發(fā)現(xiàn)了舟曲的等高線地形圖,然而他卻怎么也看不懂,我們能幫他嗎?(師出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畫圖1)師:要幫助小明,我們必須學會正確判讀地形圖,這節(jié)我們就學習《看地形圖》。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了解等高線地形圖1、自主學習:(1)、閱讀課本P30填空:地圖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別表示陸地和水域,綠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2)、閱讀課本P30-P31的圖2-38、圖2-39、圖2-40、圖2-41對比四幅圖找出其區(qū)別。2、小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通過討論,試著回答下列問題在圖2-40等高線地形圖中用筆描出400米的線,教師強調這條線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為400米。1、在地圖上,將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等高線。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3、用等高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叫?!窘處熅v點撥】圖2-38地形鳥瞰圖能表達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體等,但不能說明海拔高度和山體后面的起伏狀況。圖2-40等高線地形圖、圖2-41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就能清楚的表達地面的起伏變化和海拔高度?!镜雀呔€地形圖的輔助理解方案】方案一【轉入多媒體演示】(有條件的可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高線繪制的過程)注意觀察繪圖人員是如何利用等高線來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演示過程中,解釋等高距的概念。方案二【形象演示】(沒多媒體的可用方案二)讓學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筆在手背上畫等高線,手背部關節(jié)突起的部位相當于山頂,關節(jié)間的部位相當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當于山脊,手指縫相當于山谷。在指頭縫之間用粗的墨水描藍了,表示水順著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側相當于陡崖。把手伸開就是平面的等高線圖,握住拳頭就是立體的地形。這樣等高線形態(tài)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時,師生共同參與,邊指部位,邊提問,邊回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學生對地表形態(tài)的辨別能力,以此來突出重點。緊接著展示山體模型,指認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張復雜的地形圖,判讀地形。指圖要準確到位,問題要精妙,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以此來突破難點?!咎骄拷Y論】如果要準確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首先要了解兩個概念:等高線(等深線)。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猜一猜A、B兩處哪個坡度較陡?哪個坡度緩?緩坡、陡坡處的等高線有何區(qū)別?2、小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線特點。2、山谷、山脊處的等高線有何不同?!窘處熅v點撥】1、判讀山頂和鞍部的方法:歸納:山頂:山頂中間高四周低,等高線閉合;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為鞍部。2、判讀山脊和山谷的方法歸納:3、判讀陡崖的方法歸納:陡崖處等高線重疊在一起【探究結論】緩坡處等高線稀疏;陡坡處等高線密集。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假如,星期天我們全班同學到牛山進行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登上山頂(如圖),為使登山更省力些,我們應選擇甲乙哪條路線?為什么?2、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隨醫(yī)療隊經(jīng)過一天的艱難跋涉,終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們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傷的村民。請你們組設計一條從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3、等高線密集和稀疏對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響?4、瀑布容易在山地的什么部位形成?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1、判讀山頂和鞍部的方法歸納:山頂:山頂中間高四周低,等高線閉合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為鞍部2、判讀山脊和山谷的方法歸納:3、判讀陡崖的方法歸納:陡崖處等高線重疊在一起。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1、下圖所示與名稱搭配正確的是()2、關于等高線地形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等高線上注記的高度是海拔高度B、等高線上注記的高度是相對高度C、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平緩D、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陡峻3、關于等高線的敘述,正確的是()不在同一等高線上的兩點,海拔肯定不同甲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兩點,海拔肯定相同甲等高線閉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4、相鄰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A、洼地B、谷地C、鞍部D、脊部5、讀下圖完成問題:(1)三個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稱是:王村地處;余村地處;李村地處。(2)以張村為基點,丁山的相對高度約是米。(3)圖中河流甲的流向是。六、附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后反思】1、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2、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4、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窘毯蠓此肌科吣昙壣蟽缘诙碌谒墓?jié)《海陸變遷》教學案教學目標:1、了解地表形態(tài)是不斷變化的,并能用實例進行說明。2、了解“大陸漂移假說”的要點,并能體會其在科學發(fā)現(xiàn)中的作用。3、理解"板塊構造學說"及其基本觀點,并應用該學說分析說明海洋的生成與發(fā)展階段。4、知道火山地震及其分布,并學會運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說明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原因,并提高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教學重難點:1、板塊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2、“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jù)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圖文結合法、合作交流法、聯(lián)系法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成語“滄海桑田”導入,說明地表形態(tài)是在不斷變化的。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地表形態(tài)變化1、自主學習:讀教材后解釋“活動”中的現(xiàn)象,從這些現(xiàn)象中你得到什么啟示?2、小組交流:【教師精講點撥】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是由地球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圖2-46結合教材33頁完成下列任務:(1)“大陸漂移假說”是由德國科學家提出的?!凹僬f”認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塊叫“”的陸地,被叫做“”的大洋所包圍,后來大陸開始破裂形成現(xiàn)在的樣子。(2)你有什么好的證據(jù)來證明“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性嗎?2、小組交流:【教師精講點撥】教師指導學生找出:南美洲東海岸的凸出部分與非洲西海岸的凹進部分相吻合。教師擴充知識:(1)以上兩海岸的古生物具有相似性(2)以上兩海岸的古地層幾乎一樣教師投影出示大陸漂移動畫,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習任務(三)1、自主學習:板塊構造學說讀圖2-482-53,結合教材完成以下任務:(1)六大板塊分別是:、、、、、。(2)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3)“→←”表示板塊作運動,“←→”表示板塊作運動。(4)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海洋最初是由于大陸板塊發(fā)生的運動形成的。2、小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教師精講點撥】教師投影演示板塊運動演示動畫,以加深印象。【探究結論】學習任務(四)火山與地震1、自主學習:讀圖2-542-56,完成36頁活動1、2題。2、小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教師精講點撥】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咎骄拷Y論】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近年來,中國乃至世界火山地震災害頻繁發(fā)生,我們的家鄉(xiāng)也處在地震帶邊緣。請列舉近幾年來國內外比較嚴重的地震和火山災害。當?shù)卣饋砼R時,你如果在家、在學校、在公共場合,你應該怎么辦?教師點撥:重點對地震的預防與應對措施與學生進行一下交流。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大陸漂移假說泛大洋內部板塊構造學說→板塊運動→交界處→火山地震圖文結合法: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圖文結合法也是我們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我們既要知道地理事物的名稱,更要掌握其位置,學習中注重“以文釋圖”“以圖釋文”,來幫助我們掌握地理事物。聯(lián)系法:地理知識是一個有機整體,比如:火山地震與板塊運動的聯(lián)系,在學習中要注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知識。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綜合能力訓練32頁34頁部分題目六、附板書設計:海陸變遷一、地表形態(tài)變化大陸漂移假說:泛大陸泛大洋板塊構造學說:六大板塊內部運動交界地帶火山與地震分布成因教學反思:【學后反思】1、我學習后的總體評價(很好、加好、一般、較差):。2、我學到的主要知識和技能:。3、我學到的主要方法:。4、我還存在的疑難問題是:?!窘毯蠓此肌科吣昙壣蟽缘谌碌谝还?jié)《世界的人口》教學案教學目標:1、運用資料和地圖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人口分布特點2、結合實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區(qū)差異及原因3、理解人口問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教學重難點:1、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及分布原因2、人口問題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一系列的有關人口問題的圖片,讓學生體驗到世界問題確實是值得大家關注的重要問題,引起學習興趣。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世界人口的數(shù)量與增長1、自主學習:1、讀圖3-1,完成39頁的活動題各抒己見:分析3-1圖后,你有什么感悟?2、閱讀40頁部分內容(1)完成本頁的活動題(2)根據(jù)表中的內容,把表格補充完整國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英國1.201.08巴西2.031.3德國0.971.04尼日利亞1.232.782、小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教師精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整幢房屋買賣合同
- 公司向個人汽車租賃合同
- 無人機航拍與測繪服務合同
- 大學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 封陽臺合同協(xié)議書
- 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復習指導
- 環(huán)??萍籍a(chǎn)業(yè)園區(qū)運營合同
-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慧眼識雜草喂鹿尋童趣》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第12講 澳大利亞 極地地區(qū)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
- 廣西制造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設備安全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初中作文課件教學課件
- 軍隊文職(會計學)考試(重點)題庫200題(含答案解析)
- 小兒急性喉炎護理查房
- 亞??谱o理建設思路
- 500-3000總噸船舶大副培訓大綱(2021版)
- 公務員2019年國考《申論》真題及答案(地市級)
- 輪系獲獎課件
- 小學三年級下冊體育教案
- 【《蘇泊爾公司存貨管理的優(yōu)化建議分析》13000字論文】
- 2024年車載SoC發(fā)展趨勢及TOP10分析報告-2024-09-零部件
- 伽馬數(shù)據(jù):2024年中國游戲產(chǎn)業(yè)趨勢及潛力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