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節(jié)測量平均速度第4節(jié)測量平均速度知識點
測量平均速度【實驗目的】測量小車在斜面上下滑時的平均速度,學習停表的使用?!緦嶒炘怼?/p>
?!緦嶒炂鞑摹?/p>
斜面、小車、停表、刻度尺、金屬片。知識點測量平均速度【實驗過程】(1)用木塊將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把s1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后面測得的數(shù)據(jù)也都填入表中)(2)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3)根據(jù)測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在斜面頂端的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緦嶒炦^程】【實驗記錄】
【實驗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咀⒁馐马棥?1)實驗成功的關鍵是測時間。小車開始運動的同時開始計時,小車撞金屬片的同時停止計時。正式實驗之前應該多練習幾次,熟練之后會使測量數(shù)值更準確。(2)為了使實驗操作方便,斜面的坡度不宜過大,即坡度要適中。拓展歸納1.用刻度尺測量路程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運動,計算小車的平均速度時,必須指明是哪一段時間內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緦嶒炗涗洝俊緦嶒灲Y論】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例題
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內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例題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
(選填“大”或“小”)。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小車沒到A點就已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4)小車通過全過程的平均速度vAC=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則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
(5)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速度越來越
,是在做
運動。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測量平均速度--(省優(yōu))獲獎課件-新版新人教版測量平均速度--(省優(yōu))獲獎課件-新版新人教版考點
平均速度的測量例題
(2016福建莆田中考)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圖中AB段的距離sAB=
cm,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3)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
由靜止開始下滑。
(4)vBC
(填“>”“<”或“=”)vAC。
考點平均速度的測量(1)圖中AB段的距離sAB=c解析:實驗中,斜面應選擇較小坡度,物體由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用時較長,方便測量時間。(1)小車運動距離sAB=80.0
cm-40.0
cm=40.0
cm,tAB=1.6
s,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25.0
cm/s;(2)如果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由公式
知,平均速度會偏小;(3)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應保證小車每次通過的距離相等,故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4)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做加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答案:(1)40.0
25.0
(2)小
(3)同一位置
(4)>解析:實驗中,斜面應選擇較小坡度,物體由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用名師點評(1)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這樣小車滑下的速度較小,時間較長,便于測量;
(2)對于刻度尺要估讀;
(3)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保證小車每次通過的距離相等;
(4)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平均速度會偏小。名師點評P25動手動腦學物理
P25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節(jié)密度第2節(jié)密度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
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實驗器材】
天平和砝碼、刻度尺、若干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鋁塊、鐵塊、木塊。【實驗過程】
1.用天平測出每個鋁塊的質量。2.用刻度尺測出每個鋁塊的邊長后計算出它們的體積。3.把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實驗數(shù)據(jù)】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交流論證】
(1)大小不同的鋁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都等于2.7g/cm3。(2)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圖象為正比例函數(shù)圖象?!緦嶒灲Y論】
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拓展歸納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種類。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交流論證】(1)大小不同的鋁塊的質量與體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1
如圖1是兩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象中的直線表示什么意思?(2)直接比較甲、乙兩種物質密度的大小。(3)計算出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擴展:小剛同學用量筒盛裝某種液體后,測得液體的體積V和液體與量筒的共同質量m;然后改變液體的體積,重復上述操作,如此反復實驗后,作出了如圖2所示的圖象,由圖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為30mL時,液體的質量是
g,這種液體的密度是
kg/m3。
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1如圖1是兩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圖,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1)圖象中的直線過原點,表示甲、乙兩物體的質量都與其體積成正比;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1)圖象中的直線過原點,表示甲、乙兩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答案:(1)圖象中的直線表示甲、乙兩物體的質量都與其體積成正比(2)甲物質的密度大于乙物質的密度(3)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分別為2.7×103kg/m3、0.9×103kg/m3擴展:30
1×103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答案:(1)圖象中的直線表示甲、乙兩物體的質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二
密度
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二密度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2
(2016貴州黔東南州中考)小明同學閱讀了下表后,歸納了一些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同種物質的密度一定相同B.不同物質的密度一定不同C.固體物質的密度一定比液體物質的密度大D.相同質量的實心銅塊和鋁塊,銅塊的體積較小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2(2016貴州黔東南州中考)小明同學閱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水和冰屬于同一種物質,但密度不同;酒精和煤油不是同一種物質,但密度相等;水銀是液體,但它的密度比銅和鋁的密度都大;實心銅塊和鋁塊,已知質量相同,鋁塊密度小于銅塊密度,根據(jù)公式
可知銅塊體積小于鋁塊體積。答案:D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水和冰屬于同一種物質,但密度不同;酒精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一
密度的簡單計算例1
(2016湖南邵陽中考)小花同學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時,記錄實驗的數(shù)據(jù)如表。這種液體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質量分別是(
)A.3.0×103kg/m3
10gB.1.7×103kg/m3
10gC.1.4×103kg/m3
20gD.1.0×103kg/m3
20g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一密度的簡單計算A.3.0×103kg/考點二考點一解析: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當液體體積V1=10
cm3
時,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總1=30
g;當液體體積V2=30
cm3時,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總2=50
g;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則:m總1=m1+m杯,30
g=ρV1+m杯,①m總2=m2+m杯,50
g=ρV2+m杯,②②-①得ρV2-ρV1=50
g-30
g=20
g,ρ(V2-V1)=20
g,ρ(30
cm3-10
cm3)=20
g,解得ρ=1
g/cm3=1.0×103
kg/m3,代入①得30
g=1
g/cm3×10
cm3+m杯,解得m杯=20
g。答案:D考點二考點一解析: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當液體體積V1=10cm考點二考點一名師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能從表格中得出質量和體積、會熟練應用密度公式計算是本題的關鍵??键c二考點一名師點評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二
質量—體積圖象分析例2
(2016山東濱州中考)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物質和水的密度,據(jù)圖可知(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答案:B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二質量—體積圖象分析答案:B考點二考點一名師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和密度的計算,密度大小的比較可采用相同體積來比較質量、質量大的密度大或相同質量比較體積、體積小的密度大??键c二考點一名師點評
第4節(jié)測量平均速度第4節(jié)測量平均速度知識點
測量平均速度【實驗目的】測量小車在斜面上下滑時的平均速度,學習停表的使用?!緦嶒炘怼?/p>
?!緦嶒炂鞑摹?/p>
斜面、小車、停表、刻度尺、金屬片。知識點測量平均速度【實驗過程】(1)用木塊將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把s1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后面測得的數(shù)據(jù)也都填入表中)(2)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3)根據(jù)測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在斜面頂端的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實驗過程】【實驗記錄】
【實驗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注意事項】(1)實驗成功的關鍵是測時間。小車開始運動的同時開始計時,小車撞金屬片的同時停止計時。正式實驗之前應該多練習幾次,熟練之后會使測量數(shù)值更準確。(2)為了使實驗操作方便,斜面的坡度不宜過大,即坡度要適中。拓展歸納1.用刻度尺測量路程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運動,計算小車的平均速度時,必須指明是哪一段時間內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緦嶒炗涗洝俊緦嶒灲Y論】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例題
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內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例題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
(選填“大”或“小”)。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小車沒到A點就已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4)小車通過全過程的平均速度vAC=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則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
(5)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速度越來越
,是在做
運動。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測量平均速度--(省優(yōu))獲獎課件-新版新人教版測量平均速度--(省優(yōu))獲獎課件-新版新人教版考點
平均速度的測量例題
(2016福建莆田中考)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圖中AB段的距離sAB=
cm,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3)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
由靜止開始下滑。
(4)vBC
(填“>”“<”或“=”)vAC。
考點平均速度的測量(1)圖中AB段的距離sAB=c解析:實驗中,斜面應選擇較小坡度,物體由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用時較長,方便測量時間。(1)小車運動距離sAB=80.0
cm-40.0
cm=40.0
cm,tAB=1.6
s,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25.0
cm/s;(2)如果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由公式
知,平均速度會偏小;(3)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應保證小車每次通過的距離相等,故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4)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做加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答案:(1)40.0
25.0
(2)小
(3)同一位置
(4)>解析:實驗中,斜面應選擇較小坡度,物體由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用名師點評(1)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這樣小車滑下的速度較小,時間較長,便于測量;
(2)對于刻度尺要估讀;
(3)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保證小車每次通過的距離相等;
(4)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平均速度會偏小。名師點評P25動手動腦學物理
P25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節(jié)密度第2節(jié)密度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
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實驗器材】
天平和砝碼、刻度尺、若干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鋁塊、鐵塊、木塊?!緦嶒炦^程】
1.用天平測出每個鋁塊的質量。2.用刻度尺測出每個鋁塊的邊長后計算出它們的體積。3.把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緦嶒灁?shù)據(jù)】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交流論證】
(1)大小不同的鋁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都等于2.7g/cm3。(2)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圖象為正比例函數(shù)圖象。【實驗結論】
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拓展歸納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種類。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交流論證】(1)大小不同的鋁塊的質量與體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1
如圖1是兩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象中的直線表示什么意思?(2)直接比較甲、乙兩種物質密度的大小。(3)計算出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擴展:小剛同學用量筒盛裝某種液體后,測得液體的體積V和液體與量筒的共同質量m;然后改變液體的體積,重復上述操作,如此反復實驗后,作出了如圖2所示的圖象,由圖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為30mL時,液體的質量是
g,這種液體的密度是
kg/m3。
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1如圖1是兩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圖,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1)圖象中的直線過原點,表示甲、乙兩物體的質量都與其體積成正比;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1)圖象中的直線過原點,表示甲、乙兩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答案:(1)圖象中的直線表示甲、乙兩物體的質量都與其體積成正比(2)甲物質的密度大于乙物質的密度(3)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分別為2.7×103kg/m3、0.9×103kg/m3擴展:30
1×103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答案:(1)圖象中的直線表示甲、乙兩物體的質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二
密度
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二密度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2
(2016貴州黔東南州中考)小明同學閱讀了下表后,歸納了一些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同種物質的密度一定相同B.不同物質的密度一定不同C.固體物質的密度一定比液體物質的密度大D.相同質量的實心銅塊和鋁塊,銅塊的體積較小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2(2016貴州黔東南州中考)小明同學閱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水和冰屬于同一種物質,但密度不同;酒精和煤油不是同一種物質,但密度相等;水銀是液體,但它的密度比銅和鋁的密度都大;實心銅塊和鋁塊,已知質量相同,鋁塊密度小于銅塊密度,根據(jù)公式
可知銅塊體積小于鋁塊體積。答案:D知識點一知識點二解析:水和冰屬于同一種物質,但密度不同;酒精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一
密度的簡單計算例1
(2016湖南邵陽中考)小花同學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時,記錄實驗的數(shù)據(jù)如表。這種液體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質量分別是(
)A.3.0×103kg/m3
10gB.1.7×103kg/m3
10gC.1.4×103kg/m3
20gD.1.0×103kg/m3
20g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一密度的簡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民族大學《時尚休閑體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第二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六次質檢(下學期開學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yè)學院《衛(wèi)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日照市2024-2025學年中考物理試題模擬試卷解析含解析
- 無錫市南長區(qū)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5月沖刺卷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四川省瀘縣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4月19日第12周物理試題考試試題含解析
- 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服務創(chuàng)新重點基礎知識點
- DB32/T+5100-2025+江淮地區(qū)稻茬小麥綠色綜合防倒技術規(guī)程
- 教學工作總結個人范文(28篇)
- 實驗室的年終工作總結(30篇)
- 2024年共青團入團積極分子考試題庫(附答案)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yè)3-國開(ZJ)-參考資料
- 2069-3-3101-002WKB產品判定準則-外發(fā)
- 中國兒童青少年視覺健康白皮書
- 最新國際貿易術語培訓
- 2021年高考真題--化學(江蘇卷)(附解析)
- 項目功能需求調研表通用精選文檔
- 技術咨詢合同-碳核查
- 電學難題總復習初中物理電學六大專題解析
- 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
- 民用機場飛行區(qū)工程質量驗收評定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