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概要綜合歸納分析【范圍史學概說 (統(tǒng)整講義 考卷兩張)】_第1頁
國學概要綜合歸納分析【范圍史學概說 (統(tǒng)整講義 考卷兩張)】_第2頁
國學概要綜合歸納分析【范圍史學概說 (統(tǒng)整講義 考卷兩張)】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學概要綜合歸納分析【範圍─史學概說(統(tǒng)整講義+考卷兩張)】By~HuantingChen名詞定義與解釋「史」─早期指史官(記事之人),後來亦指史事、史書、史學「會要」─按朝代記載典章制度的史書「史評」分為兩類─(1)批評史書(ex.史通、文史通義)(2)批評史事「方志」─記載地方文獻資料的著作補正史不足(ex.乘、圖經、記、錄、簿....)濫觴與起源(首見於....)「歷史」一詞─首出現(xiàn)於明朝<袁黃?歷史綱鑑補>成為學科正式名稱史書獨立成部─晉代<中經新簿>確立甲(經)、乙(史)、丙(子)、丁(集)分類順序─<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藝文志」之名─首見於<漢書>,為班固所創(chuàng)「正史」之名─首見於<隋書經籍志>「別史」之名─首見於<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雜史」之名─首見於<隋書經籍志>「地理」類之史書始於<尚書禹貢>史志中專門記載地理沿革變遷之始─<漢書地理志>「古籍目錄」最早者─<劉歆?七略>;今存「書目」之最早者─<漢書藝文志>「史評」類之史書始於<春秋>筆削,具褒貶之意「釋老志」首創(chuàng)於<北齊魏收?魏書>,記載佛、道兩教之流傳今存「會要」之最早者─<唐會要>第一部有系統(tǒng)的史學評論著作─<唐劉知幾?史通>第一部有系統(tǒng)的記述河道水系專書─<西漢桑欽?水經>最早的方志─<山海經>、<尚書禹貢>;編纂全國性方志─隋煬帝年間(三本書)史部演變四部曲沿古將史書列入春秋類(ex.劉向別錄、劉歆七略、班固漢書藝文志)晉<荀勗(ㄒㄩˋ)?中經新簿>將史書列於丙部晉<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將史書列於乙部,確立經史子集分類順序唐<李延壽?隋書經籍志>改為經、史、子、集,為往後所延用分類及並稱史通分史書為六家記言─尚書家記事─春秋家編年─左傳家國別─國語家紀傳通史─史記家紀傳斷代史─漢書家三史(魏晉時)史記(西漢?司馬遷)漢書(東漢?班固)東觀漢記四史史記(西漢?司馬遷)漢書(東漢?班固)後漢書(劉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九通三通宋鄭樵?通志唐杜佑?通典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續(xù)三通(清高宗)續(xù)通典續(xù)通志續(xù)文獻通考清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國別之體<唐劉知幾?史通>將<國語>、<戰(zhàn)國策>列為國語家史記三家注劉宋裴駰?集解唐張守節(jié)?正義唐司馬貞?索隱史書類別比較(採<四庫全書>之分類)正史以人為綱以紀傳體寫成的史書,代表著作為四史編年以時為綱<戰(zhàn)國?竹書紀年>、<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鑑>記事本末以事為綱紀事本末之祖─<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別史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代表著作<東漢劉珍?東觀漢記>雜史春秋左丘明?國語戰(zhàn)國鄭國策士?戰(zhàn)國策唐吳兢?貞觀政要地理人文多於地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政書記典章制度,不及理亂興衰。代表著作為三通之通典、文獻通考目錄ex.<清紀昀(曉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宋朝另有三本著作)史評<史記>創(chuàng)「論贊」體;<唐劉知幾?史通>闡明史籍義例得失重要史書重點紀傳體史書史記(黃帝~漢武帝)本紀帝王事蹟世家諸侯興衰列傳歷史人物表大事年表事典章制度破例項羽→本紀呂后→本紀陳涉→世家孔子→世家金聖嘆列此書為我國六才子書之一《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漢書相較史記沒有世家,改書為志,漢以後各朝正史皆奉其為圭臬後漢書兼採眾善,成一家言。取代東觀漢記成為後漢正史(四史之一)三國志記魏(正統(tǒng))、蜀、吳。劉宋裴松之作注(資料豐富而極具價值)宋書南朝梁沈約著,記載南朝宋的歷史,為修史最快者魏書魏收著,專記少數(shù)民族,因曲意迴護統(tǒng)治者被批評為「穢史」隋書唐魏徵等官修,在目錄學<隋書經籍志>上極具權威唐代史舊唐書五代(後晉)劉煦(ㄒㄩˇ)著,關於少數(shù)民族記載詳盡新唐書宋朝宋祁、歐陽修官修,嚴謹簡潔五代史舊五代史(原五代史)薛居正官修,詳於始末,體仿三國志新五代史(原五代史記)歐陽脩私撰,義例嚴謹,依春秋褒貶宋史元脫脫著,為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多者元史元史明宋濂著,為諸史中疏失最多者。新元史「二十五史」最後一本,民國初年<柯邵忞(ㄇㄧㄣˊ)>所著,其仿歐陽脩之修改五代史,及元史之大成明史萬斯同(功不可沒)覆核之稿→王鴻緒?明史稿→張庭玉?明史清史稿趙爾巽、柯邵忞著。北洋政府設清史館編,為研究清史重要參考臺灣通史民國連橫著,起自隋代,終於割讓。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史書竹書紀年敘述夏、商、周和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當為戰(zhàn)國時魏國史官之作資治通鑑作者北宋司馬光主編,助纂者有劉邠、劉恕、范祖禹等起迄上起戰(zhàn)國,下迄五代十國,意在接續(xù)左傳得名宋神宗所賜,取「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之意特點善加矜惡,取是捨非;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正統(tǒng)此書於三國尊蜀貶魏,以蜀國為正統(tǒng)雜史、政書、史評與地理雜史國語或說左丘明著,另稱春秋外傳,為「國別史」之祖戰(zhàn)國策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多戰(zhàn)國策士遊說諸侯之事,史記多採其說貞觀政要唐吳兢著,記唐太宗政績及君臣論政,為研究唐史重要參考三通通典唐杜佑著,目的為唐朝施政提供借鑑,以劉秩政典為基礎通志宋鄭樵著,仿史記體例,略(相當於志)最受後人重視文獻通考元馬端臨著,以通典為基礎,對宋代典章制度記敘甚詳細史評史通唐劉知幾著,評史書體裁,指史學家須具史學、史才、史識文史通義清章學誠著,書名得於其以為「六經皆史」沿革地理天下郡國利病書清顧炎武著,反映其經世致用價值,為社會經濟史料讀史方輿紀要清顧祖禹著,集地理學大成,被譽「數(shù)千百年絕無僅有之書」水經西漢桑欽著,為第一本敘述河道源流之書水經注北魏酈道元著,自然人文皆備,寫景尤佳,文學價值勝地理價值史學之最(「XXXX之祖」)通史(紀傳體)之祖─<史記>紀事本末之祖─<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編年之祖─<春秋>(劉知幾?史通)以<左傳>為編年之祖<四庫總目>列<竹書紀年>為編年之首史評之祖→史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