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38石膏飲_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石膏飲_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71.1. 組成: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171.2. 功效:一切痰瘧。 171.3.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17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172. 相似度67%:人參竹葉湯 172.1. 組成:石膏5錢,人參2錢,甘草7分,麥門冬1錢5分,淡竹葉4片,粳米1撮。 172.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172.3. 加:人參、麥門冬 172.4. 減:常山、烏梅 172.5. 功效:虛煩,外亦發(fā)熱,有類傷寒初癥,但頭身不痛,不惡寒,脈不緊數(shù),但浮而無力。 172.6. 來源:《玉案》卷二。 173. 相似度57%:常山飲 173.1. 組成:常山1兩,甘草(炙)1兩,黃芩(去黑心)2兩,石膏(碎)2兩,烏梅(去核,熬)14枚,當(dāng)歸(切,焙)2兩,芍藥1兩半。 173.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183.3. 加:黃芩、當(dāng)歸、芍藥 183.4. 減:淡竹葉、粳米 183.5. 功效:產(chǎn)后寒熱瘧。 183.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184. 相似度57%:知母升麻湯 184.1. 組成:知母1兩,石膏1兩,升麻1兩,蜀漆1分,常山1分,甘草(炙)1分,烏梅(去核)半兩。 184.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184.3. 加:知母、升麻、蜀漆 184.4. 減:淡竹葉、粳米 184.5. 功效:傷寒后變成瘧病,寒熱躁渴。 18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185. 相似度56%:梔子香豉淡竹葉湯 185.1. 組成:梔子(去殼取仁,用甘草水浸1宿取出,焙干,搗篩為末)13個,香豉小半合(用大黑豆3斗,6月內(nèi)淘凈瀝干,蒸熟取出攤蓆上,待微溫以青蒿覆之,每3日1看,待黃衣上遍即取,曬干,篩凈,更用東流水拌潤,干濕得所,以汁出指間為度,安甕中,筑實(shí),上以桑葉蓋之,厚3-4寸,以泥密封,日中曬7日取出,攤曬1時(shí)許,又用秋秔拌入豆內(nèi),復(fù)安甕中,曬7日取出,攤曬1時(shí)許,復(fù)安甕中,曬7日,如此7遍取出,蒸之,攤令氣歇,復(fù)收極凈瓷甕中,筑極實(shí),密封甕口,1月后即成矣),淡竹葉(粟米泔洗3遍,切碎)半斤,甘草(去頭尾,蜜水潤透,涂酒,炙黃色,銼碎)4錢,蜀漆(連根收采者佳,臨用時(shí)去根,以甘草銼細(xì),將東流水潤透,拌入蜀漆內(nèi)蒸之,勿使氣漏矣,冷去甘草,取蜀漆,銼碎,又拌甘草水,干濕得所蒸之矣,冷曬干)1兩,常山(臨用去苗,同甘草末水潤拌蒸矣,冷去甘草,取常山,銼碎,再用好酒拌潤1宿取出,熬,搗)1兩5錢,鱉甲(取9肋者,3兩,洗去甲外黑皮,甲里皮肉置罐中,用釅醋煮干取出,炙燥,銼碎)1兩3錢,石膏(研細(xì),甘草水飛澄,曬,再研)2兩,烏梅10枚(湯潤,去核,入米中蒸爛,焙干)。 185.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195.3. 加:梔子、香豉、蜀漆、鱉甲 195.4. 減:粳米 195.5. 功效:心瘧。 195.6. 來源:《痎瘧論疏》。 196. 相似度50%:常山飲 196.1. 組成:常山、石膏、大黃(煨)、甘草(炮)、鱉甲(醋炙)、柴胡(去蘆)各等分。 196.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196.3. 加:大黃、鱉甲、柴胡 196.4. 減:淡竹葉、烏梅、粳米 196.5. 功效:產(chǎn)后血海虛,乘熱發(fā)狂,悶亂時(shí)作;及室女體熱,紅脈不行。 206.6. 來源:《博濟(jì)》卷四。 207. 相似度50%:常山飲 207.1. 組成:常山(銼炒)半兩,甘草(銼炒)1分,烏梅7枚(捶碎,去核焙),青蒿(焙)1分。 207.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07.3. 加:青蒿 207.4. 減:石膏、淡竹葉、粳米 207.5. 功效:癉瘧。但熱不寒,煩渴不止。 207.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 208. 相似度50%:常山飲 208.1. 組成:常山、檳榔、烏梅、甘草、北柴胡、草果子各等分。 208.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08.3. 加:檳榔、北柴胡、草果子 208.4. 減:石膏、淡竹葉、粳米 208.5. 功效:瘧疾。 208.6. 來源:《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 209. 相似度50%:常山湯 219.1. 組成:常山2兩,蜀漆(燒煙盡)2兩,甘草(炙銼)2兩,淡竹葉(切)1升,大黃(生銼)3兩。 219.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19.3. 加:蜀漆、大黃 219.4. 減:石膏、烏梅、粳米 219.5. 功效:瘧病發(fā)渴及寒熱攻作。 219.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 2110. 相似度50%:常山湯 2110.1. 組成:鱉甲1兩(炙),淡竹葉(切,洗)3升,常山2兩,甘草(炙)3兩,久酒3升。 2110.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110.3. 加:鱉甲、久酒 2110.4. 減:石膏、烏梅、粳米 2110.5. 功效:痎瘧。先寒戰(zhàn)動地,寒解壯熱,日日發(fā)及間日發(fā)者。 2110.6. 來源:《外臺》卷五引《小品方》。 2111. 相似度50%:常山石膏湯 2111.1. 組成:常山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犀角屑1兩,蜀漆1兩,甘草(炙)1分,烏梅(去核)1分,山梔子仁半兩,石膏1兩半。 2211.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211.3. 加:鱉甲、犀角屑、蜀漆、山梔子仁 2211.4. 減:淡竹葉、粳米 2211.5. 功效:傷寒后心瘧,令人煩熱不止,飲水多,??省?2211.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2212. 相似度50%:草果飲 2212.1. 組成:常山1兩,柴胡1兩,甘草半兩,檳榔半兩,白姜7錢,烏梅(隨意加減)。 2212.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212.3. 加:柴胡、檳榔、白姜 2212.4. 減:石膏、淡竹葉、粳米 2212.5. 功效:實(shí)瘧。 2212.6. 來源:《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 2213. 相似度50%:鱉甲散 2213.1. 組成:鱉甲1兩半(醋炙),常山1兩(生),大黃1兩(炮),甘草3分(半生半熟),柴胡1兩(去蘆,焙),石膏1兩。 2213.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313.3. 加:鱉甲、大黃、柴胡 2313.4. 減:淡竹葉、烏梅、粳米 2313.5. 功效:五心煩熱,飲食減少,狀似勞氣。 2313.6. 來源:《博濟(jì)》卷一。 2314. 相似度50%:鱉甲常山酒 2314.1. 組成:鱉甲(去裙襕,醋炙)1分,淡竹葉1兩,常山3分,甘草(炙,銼)3分。 2314.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314.3. 加:鱉甲 2314.4. 減:石膏、烏梅、粳米 2314.5. 功效:瘧,先寒戰(zhàn),寒解即壯熱。 231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 2315. 相似度50%:醇醨湯 2315.1. 組成:生姜3兩,烏梅3-7枚(劈,一方14枚),甘草3兩(炙),桂心2兩,常山3兩,蘘荷根3兩。 2315.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315.3. 加:生姜、桂心、蘘荷根 2415.4. 減:石膏、淡竹葉、粳米 2415.5. 功效:瘧。 2415.6. 來源:《外臺》卷五引《深師方》。 2416. 相似度50%:白虎加梔子湯 2416.1. 組成:知母、石膏、甘草(炙)、粳米,梔子1錢半。 2416.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416.3. 加:知母、梔子 2416.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416.5. 功效:老、幼、虛人傷寒5-6日,昏冒譫語,小便或淋或澀,或煩而不得眠。 2416.6. 來源:《此事難知》。 2417. 相似度50%:桂枝合白虎湯 2417.1. 組成:桂枝、芍藥、石膏(煅)、知母(生)、甘草(生)、粳米。 2417.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417.3. 加:桂枝、芍藥、知母 2417.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417.5. 功效:風(fēng)溫,壯熱多汗,身重睡鼾。 2517.6. 來源:《金鑒》卷五十三。 2518. 相似度50%:白虎加元麥湯 2518.1. 組成:石膏3錢,知母3錢,甘草2錢,粳米1杯,元參3錢,麥冬5錢。 2518.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518.3. 加:知母、元參、麥冬 2518.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518.5. 功效:寒疫,太陽經(jīng)罷,煩躁發(fā)渴者。 2518.6. 來源:《四圣懸樞》卷二。 2519. 相似度50%:白虎加人參竹葉湯 2519.1. 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參、竹葉。 2519.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519.3. 加:知母、人參、竹葉 2519.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519.5. 功效:中暑,平昔陰虛多火者。 2519.6.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 2520. 相似度50%:白虎加人參湯 2520.1. 組成:知母6兩,石膏1斤(碎,綿裹),甘草(炙)2兩,粳米6合,人參3兩。 2620.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620.3. 加:知母、人參 2620.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620.5. 功效:傷寒、溫病、暑病氣分熱盛,津氣兩傷,身熱而渴,汗出惡寒,脈虛大無力;火熱迫肺,上消多飲者;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傷寒若吐若下后,7-8日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shí)時(shí)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dāng)?shù)升者;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渴欲飲水,無表證者;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小兒瘡疹赤黑,出不快,毒盛煩躁者;太陽中暍,其脈弦細(xì)芤遲,小便已,灑然毛聳,口開,前板齒燥者;傷寒汗吐下后,斑發(fā)脈虛;斑已出,如脈洪數(shù),熱甚煩渴者;暑熱脈虛者;太陰溫病,脈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 2620.6. 來源:《傷寒論》。 2621. 相似度50%:白虎加青萍地黃湯 2621.1. 組成:浮萍3錢,生地3錢,石膏2錢,知母1錢,甘草1錢(生),粳米半杯。 2621.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621.3. 加:浮萍、生地、知母 2621.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721.5. 功效:溫疫熱邪傳府,表證未解者。 2721.6. 來源:《四圣懸樞》卷四。 2722. 相似度50%:白虎加桂枝湯 2722.1. 組成:知母6兩,甘草2兩(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兩。 2722.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722.3. 加:知母、桂 2722.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722.5. 功效: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shí)嘔。 2722.6. 來源:《金匱》卷上。 2723. 相似度50%:白虎加蒼術(shù)湯 2723.1. 組成:知母6兩,甘草(炙)2兩,石膏1斤,蒼術(shù)3兩,粳米3兩。 2723.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723.3. 加:知母、蒼術(shù) 2723.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723.5. 功效:濕溫病。身熱胸痞,汗多,舌紅,苔白膩者;濕溫,兩脛逆冷,胸腹?jié)M,多汗,頭目痛,苦妄言,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發(fā)汗不解,脈浮者;濕溫憎寒壯熱,口渴,一身盡痛,脈沉細(xì)者;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疹毒煩熱渴瀉者。 2723.6. 來源:《活人書》卷十八。 2824. 相似度50%:白虎加白芷湯 2824.1. 組成:知母、石膏、甘草(炙)、粳米、吳白芷。 2824.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824.3. 加:知母、吳白芷 2824.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824.5. 功效:陽明頭痛,發(fā)熱,惡寒而渴。 2824.6. 來源:《衛(wèi)生寶鑒》卷九。 2825. 相似度50%:白虎合六一散 2825.1. 組成:知母4錢,石膏1兩6錢,甘草1錢半,粳米1合,滑石3錢。 2825.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825.3. 加:知母、滑石 2825.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825.5. 功效:傷暑霍亂,身熱肢寒,自汗口渴,小便短赤者。 2825.6. 來源:《治痢南針》。 2826. 相似度50%:白虎湯 2926.1. 組成:知母6兩,石膏1斤(碎),甘草2兩(炙),粳米6合。 2926.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926.3. 加:知母 2926.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2926.5. 功效:陽明氣分盛熱。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大汗出,脈洪大有力或滑數(shù);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傷寒大汗出后,表證已解,心中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后7-8日,邪毒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shí)時(shí)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dāng)?shù)升者;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一切時(shí)氣,瘟疫雜病,胃熱咳嗽、發(fā)斑,小兒瘡皰隱疹伏熱;溫病身熱,自汗口干,脈來洪大,霍亂,傷暑發(fā)痧。 2926.6. 來源:《傷寒論》。 2927. 相似度50%:清脾湯 2927.1. 組成:白芍、淡竹葉、麥門冬、石膏、甘草、黃連。 2927.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2927.3. 加:白芍、麥門冬、黃連 2927.4. 減:常山、烏梅、粳米 2927.5. 功效:脾熱消渴。 3027.6.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二。 3028. 相似度50%:白虎加桂枝湯 3028.1. 組成: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3028.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028.3. 加:知母、桂枝 3028.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028.5. 功效:清熱通絡(luò)止痛。主治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shí)嘔,風(fēng)濕熱痹,壯熱汗出,氣粗煩躁,關(guān)節(jié)腫痛,口渴苔白,脈弦數(shù)。 3028.6. 來源:《金匱要略_瘧病脈證治第四》 3029. 相似度50%:桂枝白虎湯 3029.1. 組成:知母6兩,甘草2兩(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兩。 3029.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029.3. 加:知母、桂 3029.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029.5. 功效: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shí)嘔。 3029.6. 來源:《金匱》卷上。 3030. 相似度50%:白虎加術(shù)湯 3130.1. 組成:知母6兩,甘草(炙)2兩,石膏1斤,蒼術(shù)3兩,粳米3兩。 3130.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130.3. 加:知母、蒼術(shù) 3130.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130.5. 功效:濕溫病。身熱胸痞,汗多,舌紅,苔白膩者;濕溫,兩脛逆冷,胸腹?jié)M,多汗,頭目痛,苦妄言,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發(fā)汗不解,脈浮者;濕溫憎寒壯熱,口渴,一身盡痛,脈沉細(xì)者;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疹毒煩熱渴瀉者。 3130.6. 來源:《活人書》卷十八。 3131. 相似度50%:竹葉石膏湯 3131.1. 組成:石膏5錢(煨熟),知母3錢,甘草1錢,粳米1撮。 3131.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131.3. 加:知母 3131.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131.5. 功效:溫病身熱,自汗口干,脈來洪大,及霍亂傷暑發(fā)痧。 3131.6. 來源:《痧證匯要》卷四。 3132. 相似度50%:竹葉石膏湯 3132.1. 組成:石膏5分,人參2錢,甘草7分,麥門冬1錢半,淡竹葉14片,糯米1撮。 3232.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232.3. 加:人參、麥門冬、糯米 3232.4. 減:常山、烏梅、粳米 3232.5. 功效:溫病表癥已解,邪毒未除,熱結(jié)在內(nèi),心胸頓滿,渴甚飲水無度。 3232.6. 來源:《玉案》卷二。 3233. 相似度50%:竹葉石膏湯 3233.1. 組成:淡竹葉1錢,石膏1錢(煅),桔梗1錢,木通1錢,薄荷1錢,甘草1錢。 3233.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233.3. 加:桔梗、木通、薄荷 3233.4. 減:常山、烏梅、粳米 3233.5. 功效:胃實(shí)火盛,口渴唇干,口舌生瘡,小便赤;一切痛疽兼煩渴。 3233.6. 來源:《正體類要》卷下。 3234. 相似度50%:知母石膏湯 3234.1. 組成:知母、石膏、粳米、甘草、麥門冬。 3234.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334.3. 加:知母、麥門冬 3334.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334.5. 功效:陽明胃熱。 3334.6. 來源:《傷寒大白》卷四。 3335. 相似度50%:知母散 3335.1. 組成:知母1兩,石膏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粳米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 3335.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335.3. 加:知母、人參、葛根 3335.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335.5. 功效:傷寒7日,脈浮,發(fā)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證。 3335.6. 來源:《圣惠》卷九。 3336. 相似度50%:橄欖丸 3336.1. 組成:川百藥煎、烏梅、甘草、石膏各等分。 3336.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336.3. 加:川百藥煎 3336.4. 減:淡竹葉、常山、粳米 3436.5. 功效:婦人口干煩躁,咳嗽。 3436.6. 來源:《得效》卷十五。 3437. 相似度50%:人參白虎桂枝湯 3437.1. 組成:人參2錢,粳米1撮,甘草(炙)6分,知母1錢,石膏錢半,桂枝7分。 3437.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437.3. 加:人參、知母、桂枝 3437.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437.5. 功效:夏傷于暑成瘧。 3437.6. 來源:《杏苑》卷四。 3438. 相似度50%:白虎桂枝柴胡湯 3438.1. 組成:石膏3錢,知母3錢,甘草2錢,粳米半杯,桂枝3錢,柴胡3錢。 3438.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438.3. 加:知母、桂枝、柴胡 3438.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438.5. 功效:溫瘧先熱后寒,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者。 3438.6. 來源:《四圣心源》卷七。 3539. 相似度50%:青皮飲 3539.1. 組成:常山(如雞骨者)、青皮(去瓤)、烏梅(去核)、檳榔(如雞心者)、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3539.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539.3. 加:青皮、檳榔、草果 3539.4. 減:石膏、淡竹葉、粳米 3539.5. 功效:遠(yuǎn)近瘧疾。 3539.6. 來源:方出《百一》卷十一,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七。 3540. 相似度50%:糯米煮散 3540.1. 組成:糯米40粒,常山(銼)半兩,烏梅肉(炒)半兩,竹葉(銼)半兩,甘草(炙)半兩,石膏1兩半(碎)。 3540.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540.3. 加:糯米、烏梅肉、竹葉 3540.4. 減:淡竹葉、烏梅、粳米 3540.5. 功效:間日瘧。 3540.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3541. 相似度50%:麻黃生姜湯 3541.1. 組成: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1兩,五倍子2兩,甘草(炙)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80枚,淡竹葉(切)1升,石膏(研)6兩。 3641.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641.3. 加:麻黃、五倍子、杏仁 3641.4. 減:常山、烏梅、粳米 3641.5. 功效:肺氣喘急。 3641.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八。 3642. 相似度50%:截瘴丸 3642.1. 組成:常山5兩(醋炒7次),烏梅40粒(去核),檳榔40粒,甘草3兩。 3642.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642.3. 加:檳榔 3642.4. 減:石膏、淡竹葉、粳米 3642.5. 功效:瘴病不問冷熱,或1日一發(fā),或2日一發(fā),或3日一發(fā)。 3642.6. 來源:《瘴瘧指南》卷下。 3643. 相似度50%:加味人參白虎湯 3643.1. 組成:人參、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蒼術(shù)。 3643.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643.3. 加:人參、知母、蒼術(shù) 3743.4. 減:淡竹葉、常山、烏梅 3743.5. 功效:中暑,身熱汗出,頭痛大渴,煩躁不寧,甚則氣乏神倦,足冷惡寒。 3743.6. 來源:《金鑒》卷五十三。 3744. 相似度50%:化斑湯 3744.1. 組成:知母、石膏、甘草(炙)、粳米、人參、白術(shù)。 3744.2. 原方對照:石膏(碎)3兩,淡竹葉3兩,常山2兩,甘草(生,銼)2兩,烏梅2兩,粳米半合。 3744.3. 加:知母、人參、白術(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杭州市知識產(chǎn)權(quán)質(zhì)押貸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工程用車租賃合同示范文本詳述3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shù)合同2篇
- 課題申報(bào)書:新質(zhì)生產(chǎn)力背景下國際聯(lián)盟合作對我國高校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機(jī)制與提升路徑研究
- 2025年度港口碼頭建設(shè)項(xiàng)目沙石材料供應(yīng)與質(zhì)量監(jiān)控合同3篇
- 2025年度安置房項(xiàng)目配套設(shè)施設(shè)備采購合同
- 課題申報(bào)書:新時(shí)代農(nóng)村兒童心理問題風(fēng)險(xiǎn)預(yù)警與分級干預(yù)研究
- 課題申報(bào)書:新冠疫情形勢下基于服務(wù)學(xué)習(xí)隊(duì)列的香港大學(xué)生國情教育實(shí)證研究
- 2025年ICP證變更與升級服務(wù)全面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4年生豬養(yǎng)殖承包合同標(biāo)準(zhǔn)模板版B版
- 消防維保流程
- 華東師大版科學(xué)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2
- 危機(jī)管理與應(yīng)急響應(yīng)
- 《安全生產(chǎn)法》宣傳周活動宣貫課件
- 2024年度廢鋼再生資源買賣合同樣本3篇
- 2024年綜合實(shí)踐活動課程實(shí)施計(jì)劃(4篇)
- 2024-2025學(xué)年北師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考試綜合測試卷
- 陸軍第七十五集團(tuán)軍醫(yī)院招聘筆試真題2023
- 2024年度鍋爐安全檢驗(yàn)與保養(yǎng)服務(wù)合同3篇
- 《政府經(jīng)濟(jì)學(xué)》期末考試復(fù)習(xí)題及答案
- 中南大學(xué)《大學(xué)物理C(一)》2023-2024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期末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