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選讀之八_第1頁
莊子寓言選讀之八_第2頁
莊子寓言選讀之八_第3頁
莊子寓言選讀之八_第4頁
莊子寓言選讀之八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莊子寓言選讀之八36、莊子妻死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保ㄍ馄ぶ翗返谑耍參考譯文]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葑诱f:“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wěn)穩(wěn)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譯文:你跟妻子共同生活,生兒育女,白頭偕老,現(xiàn)在妻子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夠忍心的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谑窍嗯c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譯文:這生來死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變化運行一樣。(2)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發(fā)提示:這篇寓言表明了莊子的生死觀,他認為生死不過是氣的聚散,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就如四時的更替變化一樣,無悲歡可言。懂得這一道理,即可忘死亡之憂,所以妻死也就無須為之悲傷。莊子認為,生不足戀,死更解脫,如將生死看破,徹底做到無為,就可達到“至樂”的境界。這種思想是不足為取的。生死確實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guī)律,應(yīng)該采取達觀的態(tài)度。但是,我們認為,生就要有所作為,人死了,要寄托我們的哀思,將死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未竟事業(yè)發(fā)揚繼承下去,而不是以“無為”思想去求得所謂“至樂”的解脫。37、髑髏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wù)咚妻q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摈求t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fù)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fù)為人間之勞乎!”(外篇·至樂第十八)[參考譯文]莊子到楚國去,途中見到一個骷髏,枯骨突露呈現(xiàn)出原形。莊子用馬鞭從側(cè)旁敲了敲。于是問道:“先生是貪求生命、失卻真理,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國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殺,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為,擔心給父母、妻兒子女留下恥辱,羞愧而死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遭受寒冷與饑餓的災(zāi)禍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享盡天年而死去成了這樣呢”莊子說罷,拿過骷髏,用作枕頭而睡去。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于辯論的人??茨闼f的那些話,全屬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你愿意聽聽人死后的有關(guān)情況和道理嗎”莊子說:“好。”骷髏說:“人一旦死了,在上沒有國君的統(tǒng)治,在下沒有官吏的管轄;也沒有四季的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逝,即使南面為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鼻f子不相信,說:“我讓主管生命的神來恢復(fù)你的形體,為你重新長出骨肉肌膚,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兒女、左右鄰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這樣做嗎”骷髏皺眉蹙額,深感憂慮地說:“我怎么能拋棄南面稱王的快樂而再次經(jīng)歷人世的勞苦呢”(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吾使司命復(fù)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譯文:我讓主管生命的神來恢復(fù)你的形體,讓你重新長出骨肉肌膚,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兒女、左右鄰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這樣做嗎②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fù)為人間之勞乎!譯文:我怎么能拋棄這種南面稱王的快樂而再來遭受人世的勞苦呢?。?)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發(fā)提示:莊子借這則寓言抨擊了社會的不平,揭露了制度的黑暗,正如寓言所說,當時的人民不僅遭戰(zhàn)亂之苦、亡國之患,還倍受凍餓之罪,老無所養(yǎng),盜寇橫行。這些都是由于君臣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使然。表面看來,莊子流露的是厭世思想,向往的是世外桃園,細細品味,厭世是假,憤世嫉俗是真,不平則鳴是這則寓言的出發(fā)點。38、魯侯養(yǎng)鳥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黃帝堯舜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nóng)之言。彼將內(nèi)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且汝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鰍?,隨行列而止,委虵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譊為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實,義設(shè)于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外篇?至樂第十八)[參考譯文]顏淵向東到齊國去,孔子十分憂慮。子貢離開座席上前問道:“學生冒昧地請問,顏淵往東去齊國,先生面呈憂色,這是為什么呢”孔子說:“你的提問實在是好??!當年管仲有句話,我認為說得很好:‘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東西,水桶上的繩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绱苏f來,就應(yīng)當看作是稟受天命而形成形體,形體雖異卻各有適宜的用處,全都是不可以隨意添減改變的。我擔憂顏淵跟齊侯談?wù)搱?、舜、黃帝治理國家的主張,而且還進一步地推重燧人氏、神農(nóng)氏的言論。齊侯必將要求自己而苦苦思索,卻仍不能理解,不理解必定就會產(chǎn)生疑惑,一旦產(chǎn)生疑惑便會遷怒對方而殺害他。況且你不曾聽說過嗎從前,一只海鳥飛到魯國都城郊外停息下來,魯國國君讓人把海鳥接到太廟里供養(yǎng)獻酒,奏‘九韶’之樂使它高興,用‘太牢’作為膳食。海鳥竟眼花繚亂憂心傷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按自己的生活習性來養(yǎng)鳥,不是按鳥的習性來養(yǎng)鳥。按鳥的習性來養(yǎng)鳥,就應(yīng)當讓鳥棲息于深山老林,游戲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澤、啄食泥鰍和小魚,隨著鳥群的隊列而止息,從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們最討厭聽到人的聲音,又為什么還要那么喧鬧嘈雜呢咸池、九韶之類的著名樂曲,演奏于廣漠的原野,鳥兒聽見了騰身高飛,野獸聽見了驚惶逃遁,魚兒聽見了潛下水底,一般的人聽見了,相互圍著觀看不休。魚兒在水里才能生存,人處在水里就會死去,人和魚彼此間必定有不同之處,他們的好惡因而也一定不一樣。所以前代的圣王不強求他們具有劃一的能力,也不等同他們所做的事情。名義的留存在于符合實際,合宜的措置在于適應(yīng)自然,這就叫條理通達而福德長久地得到保持。”(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譯文:小袋子不能裝下大物件,短繩索不能汲取深井水。②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譯文:這種說法,認為性命各有它形成的道理,而形體各有它所適宜的地方,都是不能增加和減少的。(2)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發(fā)提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辦事要有針對性,不同的對象,應(yīng)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待,否則,盡管主觀愿望很好,也難免失敗。39、佝僂承蜩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外篇·達生第十九)[參考譯文]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鬃诱f:“先生真是巧?。∮虚T道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jīng)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迭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已經(jīng)很少了;迭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迭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也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后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轉(zhuǎn)身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譯文:雖然天地廣大,萬物眾多,我只知蟬的翅膀。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譯文:用心不分散,精神凝聚專一,不就是說的這位駝背老人么?。?)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發(fā)提示:精神凝聚專一,物我兩忘,在技藝上就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勤學苦練,講究方法,用心專一,是學習、工作和辦一切事情成功的關(guān)鍵。40、操舟若神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游者數(shù)能。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善游者數(shù)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湣。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nèi)拙?!保ㄍ馄み_生第十九)[參考譯文]顏淵問孔子說:“我曾經(jīng)在觴深過渡,擺渡人駕船的技巧實在神妙。我問他:‘駕船可以學習嗎’擺渡人說:‘可以的。善于游泳的人經(jīng)過數(shù)次練習就能駕船。至于那善于潛水的人,他不曾見到船也會熟練地駕駛船?!疫M而問他怎樣學習駕船而他卻不再回答我。請問他的話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說:“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學會駕船,這是因為他們忘記水能淹人。至于那善于潛水的人不曾見到過船就能熟練地駕駛船,是因為他們眼里的深淵就像是陸地上的小丘,看待船翻猶如車子倒退一樣。船的覆沒和車的倒退以及各種景象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卻都不能擾亂他們的內(nèi)心,他們到哪里不從容自得!用瓦器作為賭注的人心地坦然而格外技高,用金屬帶鉤作為賭注的人而心存疑懼,用黃金作為賭注的人則頭腦發(fā)昏內(nèi)心迷亂。各種賭注的賭博技巧本是一樣的,而有所顧惜,那就是以身外之物為重了。大凡對外物看得過重的人其內(nèi)心世界一定笨拙?!保?)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譯文:我進而問他怎樣學習駕船而他卻不再回答我。②凡外重者內(nèi)拙。譯文:大凡對外物看得過重的人其內(nèi)在心思一定笨拙。(2)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發(fā)提示:這則寓言以操舟、賭注為喻,說明內(nèi)心無擾,則技藝精湛,無往而不自適。作者利用這篇寓言,說明精神作用對做事的影響,進而闡明養(yǎng)生的道理。率性操舟,忘水游泳,心中無所顧惜,怎能不自由輕松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