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總論治療課件_第1頁
皮膚總論治療課件_第2頁
皮膚總論治療課件_第3頁
皮膚總論治療課件_第4頁
皮膚總論治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皮膚性病學

(Dermato-venereology)

1皮膚性病學

(Dermato-venereology)第七章皮膚性病的預防和治療第一節(jié)皮膚性病的預防第二節(jié)皮膚性病的治療2第七章皮膚性病的預防和治療2第一節(jié)皮膚性病的預防1、重視皮膚病與環(huán)境、精神因素的關系2、感染性皮膚病的預防3、超敏反應性皮膚病的預防4、瘙癢性皮膚病的預防5、職業(yè)性皮膚病的預防6、各種醫(yī)學美容、生活美容導致的皮膚病的預防7、皮膚腫瘤的預防3第一節(jié)皮膚性病的預防1、重視皮膚病與環(huán)境、精神因素的關系第二節(jié)皮膚性病的治療治療主要包括:

一內用藥物二外用藥物三物理療法四皮膚外科治療。

4第二節(jié)皮膚性病的治療治療主要包括:4

第一節(jié)內用藥物療法

本節(jié)僅對皮膚性病臨床上較常用藥物簡述如下。(皮膚病和性病的內用藥物種類很多,)

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藥物

5第一節(jié)內用藥物療法本節(jié)僅對皮膚性病臨床上較常用(一)抗組胺類藥物(antihistaminedrug)

抗組胺藥有H1受體和H2受體拮抗劑兩大類,H1受體主要分布在皮膚、黏膜、血管及腦組織,H2受體則主要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前者在皮膚科應用較廣,在嚴重和頑固的患者可以兩類藥物合用,以提高療效。6(一)抗組胺類藥物(antihistaminedrug1.H1受體拮抗劑:(1)大都有與組胺相同的乙基胺結構,能與組胺爭奪受體,消除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縮、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壓下降等作用。(2)此外,有不同程度的抗膽堿及抗5-羥色胺的作用。71.H1受體拮抗劑:(1)大都有與組胺相同的乙基胺結構H1受體拮抗劑

[適應證]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藥疹、濕疹、接觸性皮炎、蟲咬皮炎、扁平苔蘚等引起的瘙癢均可治療。8H1受體拮抗劑

[適應證]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藥疹、

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特點:1、抗組胺、鎮(zhèn)靜、抗膽堿能活性、局部麻醉、止吐等作用。2、分子量小,易通過血腦屏障和胎盤并進入乳汁中。3、口服后經(jīng)胃腸吸收,30分鐘即起效,1—2小時達高峰,持續(xù)4—6小時。4、通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系統(tǒng)代謝。5、24小時內由腎臟完全排泄。9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特點:1、抗組胺、鎮(zhèn)靜、抗膽堿能活性、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的分類:

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

成人用量

用法

副作用1.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4mg,3次/

口服

嗜睡(chlorpheniramine)lOmg,1—2次/日

肌注2.苯海拉明25mg—50mg,3次/日

口服

明顯嗜睡,青光眼者用,(diphenhydramine)20mg,1—2次/

肌注

用藥6個月以上可致貧血3.多慮平(doxepin)25mg,1次/日

口服

嗜睡、口干,青光眼、孕婦、

兒童忌用4.賽庚啶(cyproheptadine)2mg—4mg,3次/日

口服

明顯嗜睡,青光眼者禁用5.去氯羥嗪(decloxizine)25mg—50mg,3次/日

口服

嗜睡,可致畸6.異丙嗪(promethazine)12,5mg—25mg,3次/日

口服

明顯嗜睡,青光眼、肝腎功25mg—50mg,1次/日

肌注或靜滴

能減退者慎用7.酮替芬(ketotifen)lmg,2次/日

口服

鎮(zhèn)靜、嗜睡、頭暈、口干等10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的分類:

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10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

[副作用]

1、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乏力、嗜睡、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高空作業(yè)、精細工作者和駕駛員需禁用或慎用。2、抗膽堿作用,表現(xiàn)粘膜干燥、排尿困難、瞳孔散大等副作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11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

[副作用]11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表藥藥名持續(xù)作用成人用量用法副作用(h)阿斯咪唑(astemizole)2410mg1次/日口服孕婦慎用,忌與唑類抗真菌藥合用特非那定(terfenadine)12—2460mg2次/日口服忌與紅霉素、唑類抗真菌藥合用偶見頭痛口干。氯雷他定(loratadine)18—2410mg1次/日口服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慎.西替利嗪(cetirizine)24lOmg1次/日口服嬰幼兒、孕婦、哺乳期美瞳他嗪(mequitazine)185mg2次/日口服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咪唑斯?。╩izolastine2410mg1次/日口服12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表藥藥名持續(xù)作用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的特點1、一般口服吸收很快。2、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分子量較大,常伴有長鏈;脂溶性低,主要選擇性作用于外周H1受體),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較小,不產生或僅有輕微困倦作用,故也稱非鎮(zhèn)靜抗組胺藥。3、抗膽堿能作用較小,因此沒有口干、瞳孔散大等副作用或較輕。4、作用時間較長,一般每天口服1次即可。因此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廣,尤其適用于駕駛員、高空作業(yè)者及需長期使用者。

13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的特點1、一般口服吸收很快。132.H2體拮抗劑對抗組胺:與H2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阻止組胺與該受體結合,對抗組胺的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等作用??诜?—1.5小時血中濃度達峰值,半衰期約2小時,2/3以原形從尿中排泄。

副作用:頭痛、眩暈,長期應用可引起血清轉氨酶升高,陽痿和精子減少等,孕婦及哺乳婦女慎用。142.H2體拮抗劑對抗組胺:與H2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阻止組2、H2受體拮抗劑:

西米替丁(cimetidine)0。2g,4次/日,口服

雷尼替丁(ranitidine)O.15g,2次/日,口服

法莫替丁(famotidine)20rug,2次/日,口服

與H1受體拮抗劑合用治療慢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癥等。另外,西米替丁還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抗雄激素樣作用,能減少皮脂分泌,可用于治療痤瘡、婦女多毛癥。152、H2受體拮抗劑:15

(2)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1、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臟內代謝。不易透過血腦屏障,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較小。抗膽堿能作用很小或無。

16(2)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1、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二)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

抑制免疫、抗炎、抗細胞毒、抗休克抗增生等,在皮膚性病科廣泛應用。17(二)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

抑制

glucocorticoid

適應證:重癥藥疹重癥多形性紅斑非感染性的急性蕁麻疹過敏性休克嚴重接觸性皮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天皰瘡類天皰瘡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等18glucocorticoid適應證:重癥藥

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臨床應用方法

(1)短程:嚴重的藥疹、過敏反應急性期、嚴重接觸性皮炎等,癥狀明顯改善后可較快減量后停用。(2)中程:病期較長及病情反復者,如過敏性紫癜、泛發(fā)性濕疹、非尋常型銀屑病,多形紅斑等。19

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臨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臨床應用方法

(3)長程;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天皰瘡、類天皰瘡等。治療需足量、早期、持續(xù)給藥,病情重時需靜滴;控制病情后需緩慢減量。

(4)沖擊療法:危重病例,如過敏性休克、喉部血管性水腫、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嚴重累及腎腦、嚴重天皰瘡等。20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常用糖皮質激素

藥物名稱抗炎作用等效劑量片劑/注射劑·成人一般劑量(mg)(mg)(mg/d)低效氫化可的松120/25~100‘靜滴100—400(Hydrocortisone)中效潑尼松(強的松)455口服~10—60

(Predni~one)

潑尼松龍(強的松龍)4-555/5—25(混懸)口服10—60(Prednisolone)

甲基潑尼松龍744/40口服16—40(Methyprednisolone)曲安西龍(去炎松)544/50(混懸)口服8—40(Triamcinolone)高效地塞米松300.750.75/5口服1.5—9(pexamethasone)靜滴5—10倍他米松.400.50.5口服1—6(Betamethasone)

21常用糖皮質激素

藥物名稱(三)抗生素(antibiotic)

1.青霉素類:

適應征:G菌及螺旋體等感染性皮膚性病,如丹毒、梅毒、淋病、類丹毒,放線菌病等。無青霉素過敏史,做皮膚試驗2.頭孢菌素類:

適應征: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和一些G-桿菌的感染。對青霉素過敏者,注意與本類藥物的交叉過敏。

22(三)抗生素(antibiotic)1.青霉素類:22(三)抗生素(antibiotic)3.氨基糖苷類

(1)適應征:綠膿桿菌;皮膚結核病。(2)藥物: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大觀霉、素鏈霉素(3)本類藥物有耳、腎毒性。

4.四環(huán)素類(1)適應征:痤瘡,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感染。(2)藥物: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米諾環(huán)素等。(3)應用四環(huán)素可使牙齒黃染,米諾環(huán)素可引起眩暈。23(三)抗生素(antibiotic)3.氨基糖苷類23(三)抗生素(antibiotic)

5·大環(huán)內酯類本類藥物用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軟下疳、紅癬。紅霉素可用于痤瘡。主要藥物有紅霉素、羅紅霉素(rox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阿齊霉素(azithromycin)等。6.喹諾酮類對G+和G-菌、支原體、衣原體有效;用以治療膿皮病、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主要藥物有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巴沙星等。24(三)抗生素(antibiotic)5·大環(huán)內酯類本類(三)抗生素(antibiotic)7.抗結核藥利福乎(rifampicin),對結核菌高度敏感,對G+球菌也有很強抗菌作用。8.磺胺類對G+和G-菌、衣原體、奴卡菌有效。主要藥物有復方新諾明等。部分患者可引起過敏反應。9.其他類如去甲萬古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藥物均可選用。25(三)抗生素(antibiotic)7.抗結核藥利福乎(四)抗病毒藥

1.阿昔洛韋(無環(huán)鳥苷acyclovir)[作用]

對病毒DNA多聚酶具有強大的抑制作用,干擾皰疹病毒DNA的合成。[適應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生殖器皰疹等。[用法]

成人口服0.2-0.8g,5次/日,療程5—7日。靜滴為5mg/kg,每8小時一次,療程為7日。[副作用]

靜注處可引起靜脈炎、暫時性血清肌酐升高;腎功能不全者慎用。26(四)抗病毒藥

1.阿昔洛韋(無環(huán)鳥苷acyclovir)(四)抗病毒藥

伐昔洛韋(萬乃洛韋)(valaciclovir),[作用]口服吸收快,在體內迅速轉化成阿昔洛韋,血濃度較口服阿昔洛韋高3—5倍,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共《咀V廣,較阿昔洛韋安全。[適應證]可用于水痘—帶狀皰疹及I、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法]口服0.3g,2次/日,療程:單純皰疹7日,帶狀皰疹10日。[副作用]過敏者及孕婦禁用。27(四)抗病毒藥

伐昔洛韋(萬乃洛韋)(valaciclovi(四)抗病毒藥

更昔洛韋(ganciclovir):阿昔洛韋衍生物,抗巨細胞病毒作用較阿昔洛韋強,5mg/kg靜滴,1次/日,療程2—3周。泛昔洛韋(famciclovir):口服吸收良好,組織中濃度高,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治療帶狀皰疹,0.25g/次,3次/日,療程7日。28(四)抗病毒藥

更昔洛韋(ganciclovir):阿昔洛韋(四)抗病毒藥

2.利巴韋林(ribavirin)

又稱病毒唑(virazole),廣譜抗病毒藥。通過干擾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復制繁殖,對多種DNA病毒或RNA病毒有效。對皰疹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于皰疹性口炎等。靜滴或肌注,劑量為10-15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稀釋后分2次靜滴。副作用:口渴、白細胞減少等,妊娠早期忌用。29(四)抗病毒藥

2.利巴韋林(ribavirin)又稱病(四)抗病毒藥

3.干擾素(interferon)是病毒或誘導劑進入宿主細胞內誘導該細胞產生的一種糖蛋白。對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免疫調節(jié)作用。30(四)抗病毒藥

3.干擾素(interferon)30(四)抗病毒藥目前用于臨床的人干擾素有3種:α-干擾素(白細胞干擾素)β-干擾素(成纖維細胞干擾素)γ-廣干擾素(免疫干擾素)可用于病毒性皮膚病(如嚴重帶狀皰疹、尖銳濕疣等)和腫瘤患者。用量為100萬U—1000萬U,肌注,1次/日,療程按病種而定。也可作局部病灶注射(如尖銳濕疣)或外搽??捎辛鞲袠印l(fā)熱和腎損害等副作用。31(四)抗病毒藥目前用于臨床的人干擾素有3種:31(四)抗病毒藥

4.干擾素誘導劑(1NFinducer)

聚肌胞是最常用的干擾素誘導劑,誘導產生的干擾素能與病毒DNA多聚酶結合而阻止病毒復制。用于帶狀皰疹、單純皰疹、扁平疣、尋常疣等。劑量為2mg,肌注,隔日。32(四)抗病毒藥

4.干擾素誘導劑(1NFinducer)3(五)抗真菌藥物

1.灰黃霉素(griseofulvin)

窄譜,抑制。對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

主要用于頭癬;花斑癬及深部真菌病無效。副作用:胃腸反應、頭暈、藥疹、白細胞肝損害。

33(五)抗真菌藥物

1.灰黃霉素(griseofulvin)3(五)抗真菌藥物2.多烯類藥物(polyene)

該類藥物能與真菌胞膜上的麥角固醇結合,使膜上形成微孔,改變膜的通透性,引起細胞內物質外滲,導致真菌死亡。

(1)兩性霉素B(amphotericinB)

廣譜抗真菌藥,深部真菌隱球菌、念珠菌、皮炎芽生菌、組織胞漿菌、著色真菌、球孢子菌、巴西芽生菌、申克孢子絲菌、光滑球擬酵母有強抑制作用,但對皮膚癬菌抑制效力差,因此不用于淺部真菌病的治療。34(五)抗真菌藥物2.多烯類藥物(polyene)該類(五)抗真菌藥物用法:靜脈滴注因口服吸收不良且不穩(wěn)定,劑量:0.1—lmg/(kg·d),從小劑量開始,根據(jù)全身反應緩慢加量。滴注液濃度應<0:1mg/ml,緩慢滴注,6—8小時滴完。副作用:寒戰(zhàn)、發(fā)熱、食欲不振、腎損害、低血鉀和靜脈炎等。需與地塞米松等聯(lián)合應用,以減少副反應。35(五)抗真菌藥物用法:靜脈滴注因口服吸收不良且不穩(wěn)定,3(五)抗真菌藥物

兩性霉素B脂質體(1iposomeencapsulatedamphoteficinB):雙層脂質體內含有兩性霉素B,能降低與膽固醇結合,而增強與麥角膽固醇的結合,兩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開始0.3mg/(kg·d),靜滴,逐漸增至1—2mg/(kg·d),對隱球菌性腦膜炎總量可達5—8g。36(五)抗真菌藥物兩性霉素B脂質體(1iposomeen(五)抗真菌藥物(2)制霉菌素(nystatin)

用于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成人200萬U/日,兒童5萬U—10萬U/(kg·d),分3—4次口服。有輕微胃腸道反應。對念珠菌和隱球菌有抑制作用。因毒性強,不能用于注射??诜y吸收,大部分從糞便排泄,37(五)抗真菌藥物(2)制霉菌素(nystatin)37(五)抗真菌藥物3.5—氟胞嘧啶(5-fiuorocytosine,.5Fc)人工合成的抗真菌藥物。。用于:隱球菌病、念珠菌病、著色真菌病。該藥與二性霉素B聯(lián)合應用可減少耐藥性的發(fā)生率,并有協(xié)同作用。

劑量:50—150mg/(kg·d),分3次用數(shù)周至數(shù)月。副作用:食欲不振、白細胞、血板下。腎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婦忌用。38(五)抗真菌藥物3.5—氟胞嘧啶(5-fiuorocytos(五)抗真菌藥物4.唑類(azole)

人工合成的廣譜抗真菌藥。作用:通過抑制細胞色素P450依賴酶,干擾真菌細胞的麥角固醇合成,導致麥角固醇缺乏,使真菌細胞生長受到抑制。

外用種類:

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聯(lián)苯芐唑口服種類: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39(五)抗真菌藥物4.唑類(azole)人工合成的廣譜抗真菌(五)抗真菌藥物4.唑類(azole):內服者主要有以下幾種:

(1)酮康唑(ketoconazole)

念珠菌感染、泛發(fā)性體癬、花斑癬等。成人口服0.2—0.4g/d,療程隨疾病而異。副作用:惡心、眩暈,氨酶心悸、過敏性休克、血小板、”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及皮疹等?!芍禄?、孕婦忌用。40(五)抗真菌藥物4.唑類(azole):內服者主要有以下幾(五)抗真菌藥物(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三唑類廣譜高效抗真菌藥。有高度親脂性、親角質的特性。皮膚和甲中藥物濃度超過血漿濃度。用于:孢子絲菌病、隱球菌病、念珠菌病、著色真菌病和淺部真菌病等。副作用:惡心、頭痛、胃腸道癥狀和轉氨酶升高等。41(五)抗真菌藥物(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五)抗真菌藥物沖擊療法:①甲真菌感染:200mgBid每月服一周。指甲2療程,趾甲3療程。②皮膚癬菌?。?00mgBid連服7日。③念珠菌病、馬拉色菌毛囊炎:2周。④口腔念珠菌?。哼B服7日。⑤頭癬:1次/日,連服6周.⑥深部真菌?。函煶?—6月。42(五)抗真菌藥物沖擊療法:42(五)抗真菌藥物

(3)氟康唑(fluconazole)可溶于水的三唑類抗真菌藥,可供靜注,不經(jīng)肝臟代謝,90%以上由腎臟排泄,可通過血腦屏障,作用迅速.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副作用:胃腸反應、皮疹、肝功能異常、低鉀白細胞減少等?!?3(五)抗真菌藥物(3)氟康唑(fluconazole)(五)抗真菌藥物5.丙烯胺類(allylamine)

特比萘芬(terbinafine)第二代丙烯胺類抗真菌藥。能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固醇合成中所需的角鯊烯環(huán)氧化酶,達到殺滅和抑制真菌的雙重作用。44(五)抗真菌藥物5.丙烯胺類(allylamine)44

(六)維A酸類(vitaminAacids)

是一組與天然維生素A結構類似的化合物。本組藥物可調節(jié)上皮細胞和其他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對惡性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還可調節(jié)免疫和炎癥過程等;主要不良反應有致畸、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血鈣、骨骼早期閉合、皮膚黏膜干燥、肝功能異常等。根據(jù)分子結構的不同可分為3代:

45(六)維A酸類(vitaminAacids)1.第一代維A酸是維A酸的天然代謝產物,主要包括全反式維A酸、異維A酸和維胺脂。全反式維A酸外用可治療痤瘡;后兩者口服對尋常型痤瘡、掌跖角化病等有良好療效。2.第二代維A酸為單芳香族維A酸,主要包括阿維A酯、阿維A酸及維A酸乙酰胺的芳香族衍生物。阿維A酯主要用于重癥銀屑病、各型魚鱗病、掌跖角化病等,與糖皮質激素、PUVA聯(lián)用可用于治療皮膚腫瘤。阿維A酸為阿維A酯的換代產品,用量較小,半衰期較短,因而安全性顯著提高。本組藥物不良反應比第一代維A酸輕。3.第三代維A酸為多芳香族維A酸,其中芳香維A酸乙酯可用于銀屑病、魚鱗病、毛囊角化病等;阿達帕林和他扎羅汀為外用制劑,可用于治療痤瘡和銀屑病。461.第一代維A酸是維A酸的天然代謝產物,主要包括全反式維(七)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ivedrugs)

環(huán)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喋呤環(huán)胞菌素47(七)免疫抑制劑(八)免疫調節(jié)

(immunomodulatorydrugs)

卡介苗左旋咪唑干擾素48(八)免疫調節(jié)

(immunomodulator(九)其它

氯喹氨苯砜甲硝唑反應停維生素類鈣劑49(九)其它

氯喹氨苯砜49皮膚病外用藥物治療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外用藥物的治療原則50皮膚病外用藥物治療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50皮膚的屏障作用

Fick定律

Js:單位面積單位時間通透量KmDCsKm:在角層和賦形劑的分配系數(shù)

Js=D:藥物在角質層的彌散常數(shù)

δCs:角質層兩側溶液濃度差δ:角質層厚度51皮膚的屏障作用Fick定律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概念

藥物皮膚血管和淋巴管

細胞膜(脂蛋白)角質層細胞間隙途徑

毛囊皮脂腺--脂溶性:維生素A,D,K脂溶性激素汗管油脂類52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概念藥物皮膚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羊毛脂:吸水性較大,可吸水約150%組成近似皮脂常與凡士林配伍(5~10%混合基質)凡士林:適宜的粘稠度和涂展性軟化作用對皸裂、潰瘍性創(chuàng)面保護作用促進上皮形成和肉芽生長作用

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體石蠟53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羊毛脂:吸水性較大,可吸水約150%53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羊毛脂:吸水性較大,可吸水約150%組成近似皮脂常與凡士林配伍(5~10%混合基質)凡士林:適宜的粘稠度和涂展性軟化作用對皸裂、潰瘍性創(chuàng)面保護作用促進上皮形成和肉芽生長作用

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體石蠟54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羊毛脂:吸水性較大,可吸水約150%54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影響因素年齡、性別部位溫度濕度皮膚損傷炎癥皮膚水合程度皮膚滲透促進劑55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影響因素55影響因素

年齡通透性:足月新生兒=成人早產兒>足月新生兒(10倍)經(jīng)皮吸收:與體表面積和體重的比例有關新生兒約成人的7倍(每單位體重的相對體表面積)

性別

無差異56影響因素年齡56影響因素部位氫化可的松溶液手臂屈側:1足弓部:0.14手掌:0.83頭皮:3.5前額:6外陰:9陰囊:4257影響因素部位氫化可的松溶液57影響因素溫度溫度

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彌散速度吸收58影響因素溫度溫度58影響因素濕度

濕度角質層水分<10%吸收濕度角質層內外層水分濃度差

吸收59影響因素濕度59影響因素皮膚損傷

角質層的損害屏障功能的破壞磨損干燥、皸裂酸、堿、脂溶劑皮膚病60影響因素皮膚損傷60影響因素炎癥血流表皮與深層間藥物濃度差吸收

61影響因素炎癥61影響因素皮膚水合程度

水合吸收尿素:易溶于水,有抗菌、使角蛋白溶解和變性、增加角蛋白的水合作用?!胺獍保航琴|層含水量

細胞膜孔徑(膜破裂、細胞間粘附)

滲透吸收62影響因素皮膚水合程度水合吸收影響因素皮膚滲透促進劑二甲基亞礬(DMSO):萬能溶媒(40~60%)藥物溶解度(改變分配系數(shù))藥物儲存時間(細胞間隙和毛囊)氮酮(azone):1~5%類脂物質不規(guī)則排列脂質包層開裂藥物易通過角質層

丙二醇尿素脂質體

63影響因素皮膚滲透促進劑63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其他因素

藥物濃度:濃度吸收劑型:軟膏>霜劑>粉劑、水溶劑分子量和分子結構:分子量無關顆粒小吸收64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機制其他因素64賦形劑--vehicle定義:藥物的媒介物(載體)特點:易應用亦易去除無毒、無刺激性、無過敏性化學性質及藥理性穩(wěn)定制菌性可用于化妝品使藥物達最高效能種類:液體、半固體和粉劑65賦形劑--vehicle定義:藥物的媒介物(載體)65二、外用療法(一)外用藥的性能清潔劑殺蟲劑保護劑角質促成劑止癢劑角質松解劑抗菌劑收斂劑抗真菌劑腐蝕劑抗病毒劑遮光劑抗腫瘤劑脫色劑維A酸類外用糖皮質激素類66二、外用療法(一)外用藥的性能66外用糖皮質激素類弱:醋酸氫化可的松(1%)醋酸地塞米松(0.025%~0.1%)中:確炎舒松-A(0.1%)17-丁酸酯氫化可的松(0.1%)強:莫米松糠酸酯(0.1%)最強:膚輕松(0.05%)超強:丙酸氯倍他索(0.05%)鹵美他松(0.05%)67外用糖皮質激素類弱:醋酸氫化可的松(1%)67(二)外用藥的劑型溶液(solution)藥物的水溶液酊劑(tincture)非揮發(fā)性藥物的乙醇溶液醑劑(spiritus)揮發(fā)性藥物的乙醇溶液粉劑(powder)藥物的固體粉末洗劑(lotion)粉劑(30%-50%)與水的混合物油劑(oil)

藥物與植物油的混合物乳劑(emulsion)藥物、油或水經(jīng)乳化而成軟膏(ointment)(藥粉<25%)68(二)外用藥的劑型溶液(solution)藥物的水溶液6(二)外用藥的劑型糊劑(paste)含25%-50%固體粉末的軟膏

硬膏(plaster)涂膜劑(film)氣霧劑(aerosol)凝膠(gel)透明軟膏皮膚滲透促進劑二甲基亞砜制劑(DMSO)69(二)外用藥的劑型糊劑(paste)含25%-50%固體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制成不同劑型的目的:使藥物以不同的濃度混溶其中可發(fā)揮藥物的最高效能適用于不同的皮損適用于不同的部位70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制成不同劑型的目的:70水溶液:一種或多種藥物的水溶液用于局部涂擦、洗滌和濕敷

3%硼酸溶液0.5%新霉素溶液PP粉(1:5000~1:10000)生理鹽水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71水溶液:一種或多種藥物的水溶液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71粉劑:一種或多種干燥粉末狀藥物均勻混合制成干燥、散熱、保護有機性--淀粉、麥粉無機性--氧化鋅、滑石、爐甘石

單純撲粉--硼酸、氧化鋅、滑石粉樟腦撲粉--樟腦+單純撲粉足粉--水楊酸+單純撲粉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72粉劑:一種或多種干燥粉末狀藥物均勻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72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水粉劑:水+粉劑散熱、消炎、干燥、保護和止癢作用

振蕩洗劑--氧化鋅、滑石粉、甘油、水樟硫爐洗劑--

不宜用于毛發(fā)部位及濕潤的糜爛面

73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水粉劑:水+粉劑73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酊劑:酒精溶液、酒精浸出液消毒、殺菌、止癢

地煤涂--地塞米松、煤焦油、丙二醇地丙醇--地塞米松、丙二醇、DMSO鋁涂劑、復地搽劑、復苯液、復雷液、抗銀涂、發(fā)水2號、百部酊

不宜用于破皮處、近腔口和粘膜部74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酊劑:酒精溶液、酒精浸出液74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糊劑:粉劑+軟膏殺菌、干燥、保護、性質溫和,刺激性小

新糠糊--新霉素、糠餾油+粉劑新煤糊--新霉素、煤焦油+粉劑不宜用于毛發(fā)處,用植物油或液體石蠟輕擦75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糊劑:粉劑+軟膏75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軟膏:基質+藥物保護、柔軟皮膚,防干裂,軟化痂皮,促進肉芽組織形成

基質:有一定的粘稠度和涂展性吸水性、穩(wěn)定性、親和性、均等性

(羊毛脂、凡士林、石蠟、植物油等)

新霉素軟膏維A酸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硫軟膏

急性紅腫皮損不能選用76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軟膏:基質+藥物76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乳劑:油+水+乳化劑(表面活性劑)碳水化合物類親水性蛋白質、磷脂類乳化劑界面活性類脂肪類親脂性類脂類界面活性類77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乳劑:油+水+乳化劑(表面活性劑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乳劑水包油型:(o/w)水連續(xù)相可用水稀釋易溶解水溶性物質局部冷卻作用消炎止癢作用滲透較差易干燥、霉變不太穩(wěn)定樟腦霜硫磺霜復松霜油包水型:(w/o)油連續(xù)相易被油稀釋適用于干性皮膚穩(wěn)定不易洗去

尿素脂康裂脂78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乳劑水包油型:(o/w)油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油劑:植物油油動物油+藥物礦物油清潔保護、潤滑及消炎止癢作用

3%水楊酸油鋅氧油(氧化鋅、液體石蠟、蓖麻油)79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油劑:79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硬膏:粘著性基質+藥物粘著力強促進藥物吸收作用持久簡便清潔

雞眼膏膚疾膏

80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硬膏:粘著性基質+藥物80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涂膜:

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機溶媒或水+藥物溶媒揮發(fā)形成薄膜藥物附著、固定皮損處不用包扎不污染衣物藥物逐漸釋放氣霧劑:

成膜材料+藥物液化氣體保存性好穩(wěn)定性高不易污染分布均勻藥物損失少

毛囊、皺褶處不宜用81二、外用療法的主要劑型涂膜:氣霧劑:81外用藥的使用原則正確選擇劑型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和皮損特點

正確選擇不同性能的藥物

根據(jù)病因、病理改變與臨床癥狀注意事項濃度適當,低濃度高濃度注重年齡、性別和皮損部位的差異詳細說明用法,隨時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82外用藥的使用原則正確選擇劑型82三、外用藥物的治療原則正確選擇劑型

滲出–水溶劑(濕敷)急性無滲出--洗劑、粉劑皮損性質亞急性--糊劑或乳劑

慢性--乳劑、軟膏、酊劑等發(fā)病部位季節(jié)因素83三、外用藥物的治療原則正確選擇劑型83治療原則根據(jù)皮損的類型選擇劑型,根據(jù)皮損的性質選擇藥物。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無滲大量糜爛、少丘疹或小浸潤苔蘚出滲出量滲出片增厚肥厚樣變↓↓↓↓↓↓洗劑水溶液糊膏軟膏乳劑軟乳酊醑粉劑油劑洗劑硬膏84治療原則84三、物理療法(一)光療法紅外線(infraredray)紫外線(ultravioletray)光化學療法(photochemotherapy)激光療法(lasertherapy)

85三、物理療法(一)光療法85紫外線光療法

光譜UVA400~320nm主要作用產生于光敏化物存在時。UVB320~280nm主要作用為免疫抑制。UVC280~200nm主要作用于消毒滅菌。86紫外線光療法紫外線光療法作用機理1、皮膚組織對特定UV波段的吸收一定的組織分子因其原子類型和結合方式不同而吸收特定波長的UV。皮膚角層、棘層主要吸收UVB和UVC(約58%、97%)。皮膚真皮組織主要吸收UVA(約56%)。87紫外線光療法作用機理1、皮膚組織對特定UV波段的吸收87紫外線光療法作用機理2、UV對組織的作用紅斑形成:光子直接作用于皮膚血管、表皮角朊細胞,產生遞質及表皮內光化反應。色素沉著:UV改變黑素細胞的結構、數(shù)量、體積,并使酪氨酸酶的活動及DOPA反應增強。殺菌作用:UV使病菌DNA中胸腺嘧啶的5、6碳原子聯(lián)結成環(huán)丁烷,形成嘧啶二聚體,抑制其繁殖。免疫作用:UV作用于郎格罕細胞、角朊細胞、尿刊酸,抑制對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及延遲過敏反應等細胞及體液免疫。88紫外線光療法作用機理2、UV對組織的作用88紫外線光療法測定生物劑量生物劑量為最小紅斑量(MED),即一定距離下UV照射后12小時內所見最弱紅斑所需的時間。1、局部照射法:距離25~50cm,亞紅斑量(<1MED)qd,q0d;紅斑量(1~5MED)Biw×10次。2、全身照射法:距離75~100cm,1/4MED始q0d×20次,可隨病情所需增加劑量。89紫外線光療法測定生物劑量89窄譜UVB(NB-UVB)254nm280nm290nm296nm300nm304nm308nm311nm313nmIneffectiveEffective一個好的治療思路的形成90窄譜UVB(NB-UVB)254nm296nmIneffec(二)電療法電解法(electrolysis)電干燥術(electrodesiccation)電凝術(electrocoagulation)電烙術(electrocautery)

91(二)電療法91(三)冷凍療法(cryotherapy)干冰-70℃液氮-196℃92(三)冷凍療法(cryotherapy)92皮膚外科治療1、切除術2、皮膚移植術3、毛發(fā)移植術4、體表外科手術5、腋臭手術療法6、皮膚磨削術7、Mohs外科切除技術93皮膚外科治療1、切除術93皮膚性病學

(Dermato-venereology)

94皮膚性病學

(Dermato-venereology)第七章皮膚性病的預防和治療第一節(jié)皮膚性病的預防第二節(jié)皮膚性病的治療95第七章皮膚性病的預防和治療2第一節(jié)皮膚性病的預防1、重視皮膚病與環(huán)境、精神因素的關系2、感染性皮膚病的預防3、超敏反應性皮膚病的預防4、瘙癢性皮膚病的預防5、職業(yè)性皮膚病的預防6、各種醫(yī)學美容、生活美容導致的皮膚病的預防7、皮膚腫瘤的預防96第一節(jié)皮膚性病的預防1、重視皮膚病與環(huán)境、精神因素的關系第二節(jié)皮膚性病的治療治療主要包括:

一內用藥物二外用藥物三物理療法四皮膚外科治療。

97第二節(jié)皮膚性病的治療治療主要包括:4

第一節(jié)內用藥物療法

本節(jié)僅對皮膚性病臨床上較常用藥物簡述如下。(皮膚病和性病的內用藥物種類很多,)

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藥物

98第一節(jié)內用藥物療法本節(jié)僅對皮膚性病臨床上較常用(一)抗組胺類藥物(antihistaminedrug)

抗組胺藥有H1受體和H2受體拮抗劑兩大類,H1受體主要分布在皮膚、黏膜、血管及腦組織,H2受體則主要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前者在皮膚科應用較廣,在嚴重和頑固的患者可以兩類藥物合用,以提高療效。99(一)抗組胺類藥物(antihistaminedrug1.H1受體拮抗劑:(1)大都有與組胺相同的乙基胺結構,能與組胺爭奪受體,消除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縮、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壓下降等作用。(2)此外,有不同程度的抗膽堿及抗5-羥色胺的作用。1001.H1受體拮抗劑:(1)大都有與組胺相同的乙基胺結構H1受體拮抗劑

[適應證]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藥疹、濕疹、接觸性皮炎、蟲咬皮炎、扁平苔蘚等引起的瘙癢均可治療。101H1受體拮抗劑

[適應證]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藥疹、

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特點:1、抗組胺、鎮(zhèn)靜、抗膽堿能活性、局部麻醉、止吐等作用。2、分子量小,易通過血腦屏障和胎盤并進入乳汁中。3、口服后經(jīng)胃腸吸收,30分鐘即起效,1—2小時達高峰,持續(xù)4—6小時。4、通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系統(tǒng)代謝。5、24小時內由腎臟完全排泄。102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特點:1、抗組胺、鎮(zhèn)靜、抗膽堿能活性、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的分類:

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

成人用量

用法

副作用1.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4mg,3次/

口服

嗜睡(chlorpheniramine)lOmg,1—2次/日

肌注2.苯海拉明25mg—50mg,3次/日

口服

明顯嗜睡,青光眼者用,(diphenhydramine)20mg,1—2次/

肌注

用藥6個月以上可致貧血3.多慮平(doxepin)25mg,1次/日

口服

嗜睡、口干,青光眼、孕婦、

兒童忌用4.賽庚啶(cyproheptadine)2mg—4mg,3次/日

口服

明顯嗜睡,青光眼者禁用5.去氯羥嗪(decloxizine)25mg—50mg,3次/日

口服

嗜睡,可致畸6.異丙嗪(promethazine)12,5mg—25mg,3次/日

口服

明顯嗜睡,青光眼、肝腎功25mg—50mg,1次/日

肌注或靜滴

能減退者慎用7.酮替芬(ketotifen)lmg,2次/日

口服

鎮(zhèn)靜、嗜睡、頭暈、口干等103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的分類:

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10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

[副作用]

1、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乏力、嗜睡、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高空作業(yè)、精細工作者和駕駛員需禁用或慎用。2、抗膽堿作用,表現(xiàn)粘膜干燥、排尿困難、瞳孔散大等副作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104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

[副作用]11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表藥藥名持續(xù)作用成人用量用法副作用(h)阿斯咪唑(astemizole)2410mg1次/日口服孕婦慎用,忌與唑類抗真菌藥合用特非那定(terfenadine)12—2460mg2次/日口服忌與紅霉素、唑類抗真菌藥合用偶見頭痛口干。氯雷他定(loratadine)18—2410mg1次/日口服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慎.西替利嗪(cetirizine)24lOmg1次/日口服嬰幼兒、孕婦、哺乳期美瞳他嗪(mequitazine)185mg2次/日口服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咪唑斯?。╩izolastine2410mg1次/日口服105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表藥藥名持續(xù)作用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的特點1、一般口服吸收很快。2、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分子量較大,常伴有長鏈;脂溶性低,主要選擇性作用于外周H1受體),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較小,不產生或僅有輕微困倦作用,故也稱非鎮(zhèn)靜抗組胺藥。3、抗膽堿能作用較小,因此沒有口干、瞳孔散大等副作用或較輕。4、作用時間較長,一般每天口服1次即可。因此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廣,尤其適用于駕駛員、高空作業(yè)者及需長期使用者。

106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的特點1、一般口服吸收很快。132.H2體拮抗劑對抗組胺:與H2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阻止組胺與該受體結合,對抗組胺的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等作用??诜?—1.5小時血中濃度達峰值,半衰期約2小時,2/3以原形從尿中排泄。

副作用:頭痛、眩暈,長期應用可引起血清轉氨酶升高,陽痿和精子減少等,孕婦及哺乳婦女慎用。1072.H2體拮抗劑對抗組胺:與H2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阻止組2、H2受體拮抗劑:

西米替丁(cimetidine)0。2g,4次/日,口服

雷尼替丁(ranitidine)O.15g,2次/日,口服

法莫替丁(famotidine)20rug,2次/日,口服

與H1受體拮抗劑合用治療慢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癥等。另外,西米替丁還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抗雄激素樣作用,能減少皮脂分泌,可用于治療痤瘡、婦女多毛癥。1082、H2受體拮抗劑:15

(2)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1、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臟內代謝。不易透過血腦屏障,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較小??鼓憠A能作用很小或無。

109(2)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1、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二)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

抑制免疫、抗炎、抗細胞毒、抗休克抗增生等,在皮膚性病科廣泛應用。110(二)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

抑制

glucocorticoid

適應證:重癥藥疹重癥多形性紅斑非感染性的急性蕁麻疹過敏性休克嚴重接觸性皮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天皰瘡類天皰瘡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等111glucocorticoid適應證:重癥藥

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臨床應用方法

(1)短程:嚴重的藥疹、過敏反應急性期、嚴重接觸性皮炎等,癥狀明顯改善后可較快減量后停用。(2)中程:病期較長及病情反復者,如過敏性紫癜、泛發(fā)性濕疹、非尋常型銀屑病,多形紅斑等。112

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臨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臨床應用方法

(3)長程;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天皰瘡、類天皰瘡等。治療需足量、早期、持續(xù)給藥,病情重時需靜滴;控制病情后需緩慢減量。

(4)沖擊療法:危重病例,如過敏性休克、喉部血管性水腫、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嚴重累及腎腦、嚴重天皰瘡等。1133.糖皮質激素在皮膚科

常用糖皮質激素

藥物名稱抗炎作用等效劑量片劑/注射劑·成人一般劑量(mg)(mg)(mg/d)低效氫化可的松120/25~100‘靜滴100—400(Hydrocortisone)中效潑尼松(強的松)455口服~10—60

(Predni~one)

潑尼松龍(強的松龍)4-555/5—25(混懸)口服10—60(Prednisolone)

甲基潑尼松龍744/40口服16—40(Methyprednisolone)曲安西龍(去炎松)544/50(混懸)口服8—40(Triamcinolone)高效地塞米松300.750.75/5口服1.5—9(pexamethasone)靜滴5—10倍他米松.400.50.5口服1—6(Betamethasone)

114常用糖皮質激素

藥物名稱(三)抗生素(antibiotic)

1.青霉素類:

適應征:G菌及螺旋體等感染性皮膚性病,如丹毒、梅毒、淋病、類丹毒,放線菌病等。無青霉素過敏史,做皮膚試驗2.頭孢菌素類:

適應征: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和一些G-桿菌的感染。對青霉素過敏者,注意與本類藥物的交叉過敏。

115(三)抗生素(antibiotic)1.青霉素類:22(三)抗生素(antibiotic)3.氨基糖苷類

(1)適應征:綠膿桿菌;皮膚結核病。(2)藥物: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大觀霉、素鏈霉素(3)本類藥物有耳、腎毒性。

4.四環(huán)素類(1)適應征:痤瘡,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感染。(2)藥物: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米諾環(huán)素等。(3)應用四環(huán)素可使牙齒黃染,米諾環(huán)素可引起眩暈。116(三)抗生素(antibiotic)3.氨基糖苷類23(三)抗生素(antibiotic)

5·大環(huán)內酯類本類藥物用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軟下疳、紅癬。紅霉素可用于痤瘡。主要藥物有紅霉素、羅紅霉素(rox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阿齊霉素(azithromycin)等。6.喹諾酮類對G+和G-菌、支原體、衣原體有效;用以治療膿皮病、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主要藥物有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巴沙星等。117(三)抗生素(antibiotic)5·大環(huán)內酯類本類(三)抗生素(antibiotic)7.抗結核藥利福乎(rifampicin),對結核菌高度敏感,對G+球菌也有很強抗菌作用。8.磺胺類對G+和G-菌、衣原體、奴卡菌有效。主要藥物有復方新諾明等。部分患者可引起過敏反應。9.其他類如去甲萬古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藥物均可選用。118(三)抗生素(antibiotic)7.抗結核藥利福乎(四)抗病毒藥

1.阿昔洛韋(無環(huán)鳥苷acyclovir)[作用]

對病毒DNA多聚酶具有強大的抑制作用,干擾皰疹病毒DNA的合成。[適應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生殖器皰疹等。[用法]

成人口服0.2-0.8g,5次/日,療程5—7日。靜滴為5mg/kg,每8小時一次,療程為7日。[副作用]

靜注處可引起靜脈炎、暫時性血清肌酐升高;腎功能不全者慎用。119(四)抗病毒藥

1.阿昔洛韋(無環(huán)鳥苷acyclovir)(四)抗病毒藥

伐昔洛韋(萬乃洛韋)(valaciclovir),[作用]口服吸收快,在體內迅速轉化成阿昔洛韋,血濃度較口服阿昔洛韋高3—5倍,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抗病毒譜廣,較阿昔洛韋安全。[適應證]可用于水痘—帶狀皰疹及I、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法]口服0.3g,2次/日,療程:單純皰疹7日,帶狀皰疹10日。[副作用]過敏者及孕婦禁用。120(四)抗病毒藥

伐昔洛韋(萬乃洛韋)(valaciclovi(四)抗病毒藥

更昔洛韋(ganciclovir):阿昔洛韋衍生物,抗巨細胞病毒作用較阿昔洛韋強,5mg/kg靜滴,1次/日,療程2—3周。泛昔洛韋(famciclovir):口服吸收良好,組織中濃度高,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治療帶狀皰疹,0.25g/次,3次/日,療程7日。121(四)抗病毒藥

更昔洛韋(ganciclovir):阿昔洛韋(四)抗病毒藥

2.利巴韋林(ribavirin)

又稱病毒唑(virazole),廣譜抗病毒藥。通過干擾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復制繁殖,對多種DNA病毒或RNA病毒有效。對皰疹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于皰疹性口炎等。靜滴或肌注,劑量為10-15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稀釋后分2次靜滴。副作用:口渴、白細胞減少等,妊娠早期忌用。122(四)抗病毒藥

2.利巴韋林(ribavirin)又稱病(四)抗病毒藥

3.干擾素(interferon)是病毒或誘導劑進入宿主細胞內誘導該細胞產生的一種糖蛋白。對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免疫調節(jié)作用。123(四)抗病毒藥

3.干擾素(interferon)30(四)抗病毒藥目前用于臨床的人干擾素有3種:α-干擾素(白細胞干擾素)β-干擾素(成纖維細胞干擾素)γ-廣干擾素(免疫干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