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六下教材解讀(沈躍群)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1.gif)
![小學科學六下教材解讀(沈躍群)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2.gif)
![小學科學六下教材解讀(沈躍群)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3.gif)
![小學科學六下教材解讀(沈躍群)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4.gif)
![小學科學六下教材解讀(沈躍群)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39362be5e654c4136f4ddbc069a933b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教材解讀南潯錦繡實驗學校沈躍群2012/2/16^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教材解讀南潯錦繡實驗學校1科學教師的困惑: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兼顧,雙贏^科學教師的困惑:應試教育兼顧,雙贏^2我的體會:課前: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課前準備充分,提供盡可能多的材料供學生研究。課中:探究,通過理解學習科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課后:要及時鞏固。^我的體會:課前: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課前準備充分,提供盡可能3教材整體結構表^教材整體結構表^4在本冊教材的教學中,請老師們注意的是:教科書內容構成圖表正文照片圖片對話框^在本冊教材的教學中,請老師們注意的是:教科書內容構成圖表正文5圖表類型(一)圖的類型:維恩圖柱狀圖網(wǎng)狀圖氣泡圖概念圖^圖表類型(一)圖的類型:維恩圖柱狀圖網(wǎng)狀圖氣泡圖概念圖^6圖表類型(二)表的類型:實驗記錄表記錄卡文件夾^圖表類型(二)表的類型:實驗記錄表記錄卡文件夾^7圖文對照的意義:對話框:提出問題、自問自答、操作提示、探究思維引導圖片、照片:實驗方法、結果展示與補充圖表:學生課堂活動記錄對教科書正文提出的問題給出必要的答案或說明、提示等^圖文對照的意義:對話框:提出問題、自問自答、操作提示、8解讀教材步驟1.理解單元結構2.閱讀具體一課,做到讀文、讀圖、讀表3.閱讀教師用書,進一步理解教材內容及目標4.解構教材活動,理解每一個具體活動承載的三維目標各是什么^解讀教材步驟1.理解單元結構^9第一單元《微小世界》本單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說的“微觀世界”有所不同。微觀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電子等極小的物質粒子的領域。^第一單元《微小世界》本單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說的“10放大鏡;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怎樣放得更大;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三);微小世界和我們。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放大鏡;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11放大鏡下的發(fā)現(xiàn)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放大鏡顯微鏡本單元教學內容結構示意圖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一)(二)(三)^放大鏡下的發(fā)現(xiàn)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人類探索微小世12一個有一定教學難度的單元。本單元的特點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物質科學(光學、物質的結構)生命科學設計與技術(科學發(fā)展史)一個比較開放的單元;一個拓展學生觀察范圍的單元;^一個有一定教學難度的單元。本單元的特點一個綜合性較強的13本單元教學建議:1.盡可能提供更多的觀察工具2.盡可能提供豐富的觀察內容3.教師要事先準備與實驗^本單元教學建議:1.盡可能提供更多的觀察工具^14《微小世界》的核心概念◆工具的發(fā)明和改進,拓展了人類視野,加深了人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觀察工具的改進又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秘密?!粑镔|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小世界》的核心概念◆工具的發(fā)明和改進,拓展了人類視野,加15新課標核心概念:生命科學
11.為了維持生存,生物體需要不斷和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分解概念舉例學習內容目標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洋蔥表皮細胞、人類的口腔粘膜細胞觀察到細胞的存在,知道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新課標核心概念:生命科學11.為了維持生存,生物體需要不斷16新課標核心概念:設計與技術內容標準
22.人們設計不同的儀器和工具來滿足各種用途分解概念舉例學習內容目標22.4有些儀器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觀察的能力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聽診器了解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功能,運用這些儀器來提高觀察能力^新課標核心概念:設計與技術內容標準22.人們設計不同的儀器171.1放大鏡1.為什么要用放大鏡;使用方法(2)印刷圖像屏幕圖像3.放大鏡的特點。2.放大鏡下的新發(fā)現(xiàn);過程與方法: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茖W概念: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教學活動安排^1.1放大鏡1.為什么要用放大鏡;使用方法(2)3.放大鏡18放大鏡的特點:
放大鏡為什么能放大物體的圖像呢?我們注意到它的特點了嗎?
什么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比較大呢?玻璃、平面鏡、放大鏡,要學生比較什么?三塊放大鏡,意圖是什么?^放大鏡的特點:
放大鏡為什么能放大物體的圖像呢?我們注意到它19
什么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比較大呢?要形成的科學概念:⑴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鏡面的凸度有關,與鏡片直接大小無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就越大。
⑵中間凸起,且透明的物體能放大物體圖像。球形的透明體放大的倍數(shù)是最大的。⑶放大鏡是凸透鏡。^什么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比較大呢?要形成的科學概念:^20解讀學生——學生的認知基礎是什么?
1.放大鏡的結構特點:只有感知,沒有提高到理性認識。2.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喜歡大的放大鏡,潛意識里認為大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鏡大。3.具有放大功能的物體的共性:沒有科學研究和總結4.放大鏡是凸透鏡——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新概念^解讀學生——學生的認知基礎是什么?1.放大鏡的結構特點:只21可采取的教學策略:1.選用直徑不同,放大倍率相同的放大鏡。或直徑相同,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放大鏡;2.學生每人一個,同桌兩人規(guī)格不同;3.水滴放大實驗,玻璃改成塑料片,效果更好;燒瓶與放大鏡放大效果比較,演示^可采取的教學策略:1.選用直徑不同,放大倍率相同的放大鏡。22需補充的知識:凸透鏡(放大)凹透鏡(近視眼鏡鏡片)(縮?。┳鳂I(yè)本:通過近視眼鏡鏡片觀察物體,可以看到放大的物體圖像。()結構特點與功能^需補充的知識:凸透鏡(放大)作業(yè)本:通過近視眼鏡鏡片觀察物體23聯(lián)系舊知:五上《光》《2.5光與熱》凸透鏡、凹面鏡^聯(lián)系舊知:五上《光》《2.5光與熱》凸透鏡、凹面鏡^24教師了解:凸透鏡成像原理^教師了解:凸透鏡成像原理^251.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選用昆蟲作為研究對象的意義:1.昆蟲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有著十分豐富的觀察內容2.學生對昆蟲很感興趣3.許多昆蟲由于身體較小,要用放大鏡觀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觀察工具的重要性。操作難度:活的、小的昆蟲不容易獲得,用標本比較易操作。^1.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選用昆蟲作為研究對象的意義:操作難26教學活動安排:1.奇特的身體構造2.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生活習性)要形成的概念: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身體結構的細部和活動。
^教學活動安排:1.奇特的身體構造要形成的概念:
科學概念:27教材內容分析:觀察內容(一):昆蟲身體的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蠅的眼、蟋蟀的耳、昆蟲的觸角等。這些器官能反映昆蟲的主要特征,引領學生進入昆蟲世界。學生要知道的知識:1.昆蟲的眼有單眼和復眼,復眼有許多小眼組成。2.不同昆蟲的“耳朵”形狀位置不同。3.昆蟲的觸角形狀不同,觸角有“嗅覺功能”。4.蝴蝶翅上的鱗片是扁平的細毛。^教材內容分析:觀察內容(一):學生要知道的知識:^28教師了解:昆蟲觸角的功能:1.感觸物體2.嗅到氣味3.平衡身體可聯(lián)系對蝸牛觸角的研究怎樣研究?昆蟲的翅膀:鱗翅目——蝴蝶、蛾膜翅目——蜜蜂、蜻蜓、蟬鞘翅目——各類甲蟲^教師了解:昆蟲觸角的功能:可聯(lián)系對蝸牛觸角的研究怎樣研究?昆29補充知識:蒼蠅腳的特點蒼蠅有六條細長的腿,每條腿的末端長著兩個尖而硬的爪,爪的基部有一個被茸毛遮住的爪墊盤。爪墊盤是一個袋狀結構,里面充血,下面凹陷。當蒼蠅停留在光滑的墻壁或天花板上時,爪墊盤和平面之間產生了真空,蒼蠅便牢牢地吸附在平面上。這種吸附力,足以能承受蒼蠅本身的體重。即使蒼蠅吸在天花板上,背部向下,也不會掉下來。^補充知識:蒼蠅腳的特點蒼蠅有六條細長的腿,每條腿的末端長著兩30⑴事先發(fā)給學生一個昆蟲觀察盒。⑵課外觀察、課內觀察結合,教給觀察、記錄方法。教學建議:圖畫、文字、照片吃食形態(tài)^⑴事先發(fā)給學生一個昆蟲觀察盒。教學建議:圖畫、文字、照片吃31課本上列舉了“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的一個范例。
“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是對蚜蟲和草蛉進行比較深入的跟蹤觀察。觀察者從蚜蟲和其天敵草蛉的肢體、進食、偽裝等幾方面,以及它們的關系,作了比較細致的觀察和生動具體的記錄、描述。怎樣寫觀察報告:^課本上列舉了“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的一個范例。怎樣321.3放大鏡下的晶體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過程和方法: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的固體物質晶體。用圖記錄觀察結果。自制食鹽等晶體。^1.3放大鏡下的晶體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33科學過程技能觀察、測量、記錄、分類、推理、預測、控制變量、假設、解釋、交流、制作^科學過程技能觀察、測量、記錄、分類、推理、預測、控制變量、假34自然界中很多物質都是晶體結構。過去學生觀察物質,很少從結構上去觀察,晶體是他們第一次從物質的細微結構角度進行觀察。從結構的角度去觀察物質,會使他們對身邊的物質有著更深一層的了解。這對拓展學生對自然界物質的認識是有意義的。許多晶體用肉眼是看不見的,我們只有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才能看到。選擇“晶體”內容的意義^選擇“晶體”內容的意義^351.美麗的晶體。初識晶體,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食鹽、白糖、堿面、味精晶體。2.自制晶體。指導學生用白糖、食鹽、堿面、味精在玻璃片上制作晶體,并觀察晶體。教材內容安排承載概念:晶體概念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的固體物質晶體。用圖記錄觀察結果。^1.美麗的晶體。初識晶體,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食鹽、白糖、堿面36自制晶體的方法:
減少水分(蒸發(fā))降低溫度^自制晶體的方法:
減少水分(蒸發(fā))^37教學建議:1.觀察材料可補充:單晶冰糖2.準備一些礦物晶體:如水晶、黃銅礦、石英、云母等3.聯(lián)系舊知:^教學建議:1.觀察材料可補充:單晶冰糖^38教師了解:晶體與非晶體的區(qū)別:晶體:食鹽、白糖、堿面、味精、礦物晶體(長石、云母、石英、黃銅礦、水晶)、金屬晶體、維生素C、雪花(有熔點,熔化過程中溫度。)如,冰非晶體:玻璃、松香、石蠟、珍珠、橡膠、瀝青(沒有固定熔點,熔化過程中溫度隨加熱不斷升高。)^教師了解:晶體與非晶體的區(qū)別:^39美國教材中關于晶體的制作:^美國教材中關于晶體的制作:^401.4怎樣放得更大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
⑴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⑵顯微鏡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過程與方法:
⑴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⑵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⑶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科學史教育^1.4怎樣放得更大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科學41教材內容安排1.做個簡易顯微鏡(關鍵、重點)2.顯微鏡的發(fā)展2.5~25倍50~200倍千余倍幾百萬倍寬0.1納米*0.01簡易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電子顯微鏡:所有物質都是由微粒組成,原子、病毒。^教材內容安排1.做個簡易顯微鏡(關鍵、重點)2.5~25倍42教師了解:物鏡焦距小,目鏡焦距大物體處于物鏡f與2f之間物鏡(投影儀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落在目鏡的焦點以內。目鏡(放大鏡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教師了解:物鏡焦距小,目鏡焦距大物體處于物鏡f與2f之間物鏡43我的教學體會:1.教材要求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學生手里的兩塊螺紋透鏡的倍率是一樣的,但不影響他看到更大的圖像。(我們看到的都是放大的虛像)2.提供較多的觀察對象,如頭發(fā)、紙纖維、昆蟲及其的器官、茄子、西紅柿等萼片上的絨毛、懸鈴木的種子3.可提供手持式簡易顯微鏡與自制顯微鏡作比較。^我的教學體會:1.教材要求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學生手44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無限的嗎?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放大鏡最大能把物體放大25倍左右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無限的嗎?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放大鏡最大能把物45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1.6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1.7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三)洋蔥表皮細胞更多生物細胞微生物^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1.6用顯微鏡46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科學概念: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過程與方法:★1.學習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2.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3.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隨著放大鏡倍數(shù)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科學概念:洋蔥表47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2.制片3.學習正確使用顯微鏡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記錄^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48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2.制片3.學習正確使用顯微鏡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記錄水少一點可先用碘酒染色,再蓋蓋玻片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要折疊,不要有氣泡^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水少一點可先49教師了解:一個洋蔥細胞的結構^教師了解:一個洋蔥細胞的結構^50教材安排的內容:生物細胞的觀察細胞的作用1.6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植物細胞動物細胞表皮細胞葉肉細胞主要任務: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教材安排的內容:1.6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51科學概念: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過程與方法:觀察幾種植物、動物及人體的細胞。畫圖記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氣孔、葉綠體)閱讀資料了解細胞對生物的作用。^科學概念: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52教學建議:1.取蠶豆葉的表皮,青菜葉葉柄、西芹葉柄的表皮也容易取下2.描畫一個細胞不同植物的表皮細胞形狀不同。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一個豆類葉的表皮細胞氣孔兩個保衛(wèi)細胞^教學建議:1.取蠶豆葉的表皮,青菜葉葉柄、西芹葉柄的表皮也容53推薦一個儀器:生物顯微演示裝置能幫助一些在顯微鏡下看不到的小組看到顯微鏡下的世界,如紅細胞及其它動物細胞在顯微鏡下的狀況^推薦一個儀器:生物顯微演示裝置^54細胞的作用細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1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2把能量儲存在脂肪中3與病毒、細菌作戰(zhàn)4綠色植物細胞光合作用5遺傳作用生物細胞不僅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細胞的作用細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55教師了解細胞與葉綠體:葉綠體存在于細胞的細胞質內,是植物葉肉細胞的一部分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成熟的植物細胞還有大液泡,這些動物細胞都沒有。
^教師了解細胞與葉綠體: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成熟的植物細56人體細胞:皮膚細胞肌細胞卵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神經(jīng)細胞腸黏膜細胞肝細胞……不同細胞形態(tài)不同,功能不同。^人體細胞:皮膚細胞不同細胞形態(tài)不同,功能不同。^5719世紀三大自然發(fā)現(xiàn):細胞學說能量守恒生物進化論注意: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羅伯特·胡克發(fā)現(xiàn)了“細胞”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基本單位;所有的細胞都來自于其他的細胞。^19世紀三大自然發(fā)現(xiàn):細胞學說注意: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細58教學策略:聯(lián)系自身:理解細胞的作用例:人體皮屑會掉下來頭發(fā)生長繁殖、生長發(fā)育義務獻血會恢復到原有水平骨髓(干細胞)移植細胞是有生命的,會繁殖,會死亡。^教學策略:聯(lián)系自身:理解細胞的作用細胞是有生命的,會繁殖,會591.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教材內容:觀察水中的微生物1.制作微生物裝片2.觀察微生物從觀察細胞到觀察微生物^1.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教材內容:從觀察細胞到60教學操作難點:觀察水中的微生物要學生達到什么學習目標?教參上的目標:科學概念: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微生物。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有無、數(shù)量、形態(tài)怎樣實現(xiàn)目標?^教學操作難點:觀察水中的微生物要學生達到什么學習目標?有無、61分解目標,組織有層次的觀察活動:第一次觀察(低倍)目標:1.水中有很多微生物。2.它們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同。3.它們有的會動。第二次觀察(高倍)目標:1.對照資料識別微生物的種類。2.認識一二種常見微生物的形態(tài),用圖文方式記錄它們的形態(tài)和行為特征。3.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生物特征。過程與方法目標^分解目標,組織有層次的觀察活動:第一次觀察(低倍)過程與方法62教師了解: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小型的原生動物等草履蟲、變形蟲、喇叭蟲、眼蟲教材中的微生物原生動物:動物界中最原始的單細胞動物。
藻類植物:鼓藻、船形硅藻、團藻教學成功的關鍵:提供一杯有豐富微生物的水(至少提早一周培養(yǎng))^教師了解: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小型的原生動物等草履631.8微小世界和我們教材活動:回顧與總結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教學建議:1.補充必要的科學史知識: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fā)現(xiàn)傳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傳播的,發(fā)明了巴氏消毒法。弗萊明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從而使千萬人免除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2.聯(lián)系實際生活^1.8微小世界和我們教材活動:教學建議:2.聯(lián)系實際生活^64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核心概念: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可以被認識的。^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核心概念: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65對照新課標:物質科學領域
1.物質(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分解概念舉例學習內容目標1.5有些材料的形狀或大小改變以后,它的特性可以不變。泡沫塑料切成小塊、木頭鋸成木板、紙撕成小片列舉實例,證實有些材料開關或大小改變以后,特性變化了,變成了另外的物質,它們有了另外的分類和名稱。1.6有些物質改變以后,特性也改變了;它們變成了另外的物質,但是沒有消失。煮熟的水果、燒掉的紙、生銹的鐵列舉實例,證實有些物質改變以后,特性變化了,變成了另外的物質,它們有了另外的分類和名稱。物質不滅學生前概念?^對照新課標:物質科學領域1.物質(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66我們身邊的物質;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鐵生銹了;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控制鐵生銹的速度;物質變化和我們。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化學變化綜合^我們身邊的物質;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化學變化綜合^672.1我們身邊的物質與《2.2物質的變化》都講到“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概念是否重復?科學概念各自完成到什么程度?^2.1我們身邊的物質與《2.2物質的變化》都講到“一些物質的68對比兩課的科學概念:2.1我們身邊的物質2.2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1)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2)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1)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2)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給出概念、建立標準,會用標準判斷化學變化必定伴有物理變化^對比兩課的科學概念:2.1我們身邊的物質2.2物質發(fā)生了什么692.1教學建議(一)概念建構的層次:1.世界由物質構成;(建立物質概念)2.物質在變化;(變化是絕對的)3.物質變化的相同與不同(初步感知)(1)觀察物質的什么方面發(fā)生了變化,(2)比較分類,變化的相同和不同之處?4.讓物質發(fā)生變化,解釋:什么變了形狀、體積大小、形態(tài)、發(fā)出光和熱、顏色、^2.1教學建議(一)概念建構的層次:形狀、體積大小、形態(tài)、發(fā)70建議二:水的三態(tài)變化要辨析火柴燃燒的變化是多方面的。顏色、發(fā)光發(fā)熱、長短大小、有火焰、最后有煙、^建議二:水的三態(tài)變化要辨析火柴燃燒的變化是多方面的。顏色、發(fā)71疑難問題:世界是物質的,我們能直接觀察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物體都是物質。美國小學主流科學教材關于物質的定義:物質具有一定的質量并占據(jù)一定的空間。凡是看得見、摸得著、我們感覺得到的東西都是物質??諝馐俏镔|。電、聲音、光是能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空氣、電、火、光、聲音也是物質嗎?法國帕斯《小科學家指南》:各種各樣的物質都是由為數(shù)不多的化學元素組成。^疑難問題:世界是物質的,我們能直接觀察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722.2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教材活動1.觀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變化2.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重點: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混合后有沒有變化,尋找證據(jù),證明自己的判斷。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跟觀察到“明顯變化”的現(xiàn)象同等重要科學研究方法:留樣^2.2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教材活動重點: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判斷73教學建議:記錄表的細化加熱前預測加熱后的變化白糖狀態(tài)(固體、液體、氣體)顏色形狀氣味(有/無)其它1、狀態(tài)變了;2、顏色變了;3、形狀變了;4、有氣味;5、生成氣體;6、燃燒^教學建議:記錄表的細化加熱前預測加熱后的變化狀態(tài)顏色形狀氣味74概念建構的層次:1.觀察沙和豆子的變化(混合)2.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1)觀察加熱白糖后的變化,給出化學變化的概念
(尋找更多的證據(jù))(2)聯(lián)系上一課,得出物理變化概念
(3)觀察蠟燭,知道“化學變化伴隨物理變化”
(概念提升)^概念建構的層次:1.觀察沙和豆子的變化(混合)^75整理出蠟燭變化的過程,幫助學生辨析固體的蠟熔化變成蠟油——蠟油又凝固了燃燒,發(fā)出光和熱——蠟燭慢慢變短——蠟油燃燒并不見了——空氣中能聞到一股氣味,有黑煙——化學變化總是伴隨物理變化。^整理出蠟燭變化的過程,幫助學生辨析固體的蠟熔化變成蠟油——蠟76^^771.3米飯、淀粉和碘酒教學內容:1.會變味的米飯;2.米飯、淀粉和碘酒3.淀粉的蹤跡4.制作神秘的信件^1.3米飯、淀粉和碘酒教學內容:^78教師了解:米飯(淀粉)唾液淀粉酶麥芽糖麥芽糖酶葡萄糖消化的過程是化學變化的過程。不溶解能溶解注意:教學不要糾結于什么含淀粉,什么不含,關鍵是引導學生用證據(jù)說話。^教師了解:米飯唾液淀粉酶麥芽糖麥芽糖酶葡萄糖消化的過程是化學79
幾個概念:糖類與淀粉糖類分類:單糖、二糖、低聚糖(寡糖)、多糖、復合糖五種。單糖
:葡萄糖、果糖雙糖:麥芽糖、蔗糖、乳糖多糖
:淀粉、纖維素、糖原淀粉和碘酒的反應:直鏈淀粉
:碘包合物顏色——藍色支鏈淀粉
:碘包合物顏色——紫色^
幾個概念:糖類與淀粉單糖:葡萄糖、果糖雙糖:麥芽糖、蔗糖801.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活動安排: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產生了氣體^1.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活動安排:^81我教學體會:1.觀察描述小蘇打和白醋前要引導學生怎樣觀察描述。(比如通過猜謎語的方式,知道從哪些方面描述物體特征)白色粉末,無氣味無色透明液體,有刺鼻的酸味^我教學體會:1.觀察描述小蘇打和白醋前要引導學生怎樣觀察描述82我教學體會:2.用細化的記錄表引導觀察混合后的變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現(xiàn)象我看到我聽到我的手感覺到化學變化總會伴隨能量的變化。^我教學體會:2.用細化的記錄表引導觀察混合后的變化:小蘇打和83我教學體會:3.用證據(jù)證明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是什么變化。(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怎樣證明?)4.產生了什么氣體?觀察——實驗——閱讀觀察獲得的氣體特征:無色、透明實驗獲得的氣體特征: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跟小蘇打和水混合比比^我教學體會:3.用證據(jù)證明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是什么變化。4.84教師了解:NaHCO3+CH3COOHH2O+CO2+CH3COONa小蘇打+醋酸(醋的一部分)水+二氧化碳+醋酸鈉^教師了解:NaHCO3+CH3COOH851.5鐵生銹了內容安排:1.觀察鐵銹2.探索鐵生銹的原因。通過觀察和實驗從多方面尋找變化的證據(jù)科學概念: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jù),確定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茖W概念: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1.5鐵生銹了內容安排:通過觀察和實驗從多方面尋找變化的證據(jù)86教學難點:對比實驗的設計要學生學習什么?猜測——設計實驗驗證——寫實驗計劃——按計劃實驗并觀察記錄^教學難點:對比實驗的設計要學生學習什么?猜測——設計實驗驗證87必須思考的問題:實驗計劃中各項該怎樣表述?1.研究的問題怎么表達?
2.假設怎么表達?3.實驗方法,要指導設計記錄表記錄鐵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鐵生銹與水有關嗎?^必須思考的問題:實驗計劃中各項該怎樣表述?1.研究的問題怎么881.7控制鐵生銹的速度活動安排:1.科學討論會2.鐵生銹的快慢研究問題與方法不完全相符假設表述有問題^1.7控制鐵生銹的速度活動安排:研究問題與方法不完全相符假設89假設該怎么表述?
假設是那些以試探的形式提出、關于獨立變量如何影響非獨立變量的問題。我的假設:鐵生銹與空氣有關。鐵與空氣接觸會生銹,鐵與空氣隔絕不會生銹。空盤子與空氣接觸油盤子與空氣隔絕^假設該怎么表述?假設是那些以試探的形式提出、關于獨立變量如90變量控制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先一次只改變一個量。學生可能的假設:1.鐵生銹與水有關。2.鐵生銹與空氣有關。3.鐵生銹與水和空氣都有關。(美的做法)空盤子干燥水盤子與水接觸與水、空氣都接觸通過前兩個對比實驗,得出與水和空氣都有關的推論,再同時改變兩個量,進一步求證。^變量控制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先一次只改變一個量。學生可能的假91注意:要引導學生識別變量。(盤子是變量嗎?)在設計過程中,學生要清楚地識別、定義和控制變量。(《中小學科學教學——基于項目的方法與策略》P132)
^注意:要引導學生識別變量。(盤子是變量嗎?)在設計過程中,學92作業(yè)本活動記錄根據(jù)下面表格的記錄情況,你能得出哪些結論?時間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盤子無變化無變化無變化有點生銹水盤子水變色有點生銹鐵銹多了鐵銹更多了菜油盤子無變化無變化無變化無變化鹽水盤子水變紅色鐵釘生銹鐵銹多了鐵銹很多干燥的瓶子(蓋住蓋子)里無變化無變化無變化無變化我的分析結果:鐵釘在不同地方生銹情況的記錄指導分析寫結論^作業(yè)本活動記錄根據(jù)下面表格的記錄情況,你能得出哪些結論?時間931.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活動安排: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shù)姆磻;瘜W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
建議:提早一小時先做一杯反應過的混合液,這樣沉淀比較清楚。準備一根較粗的銅條、鐵銹,好與反應后的鐵釘比較。^1.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活動安排:建議:提早一小時先做一杯反943~6課編排意圖內容主要現(xiàn)象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顏色改變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產生氣體鐵生銹了顏色、光澤、空隙、手感、敲擊、磁鐵、導電性硫酸銅溶液與鐵釘?shù)姆磻a生沉淀^3~6課編排意圖內容主要現(xiàn)象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顏色改變小95注意:1.蠟燭燃燒: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2.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主要有:改變顏色、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淀,還有像鐵生銹那樣物質的物理性質(金屬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密度、硬度等)發(fā)生了變化3.顏色改變不一定就是化學變化。如豬油凝固。4.產生氣體不一定就是化學變化。如因氣壓減小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噴出來。^注意:1.蠟燭燃燒: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3.顏色改變不一定就是961.8物質變化與我們重點目標:過程與方法:用總結、整理知識的方法幫助建構科學概念。用閱讀資料、體驗的方法了解知識。^1.8物質變化與我們重點目標:^97要幫助學生建概念圖:^要幫助學生建概念圖:^98第三單元《宇宙》1.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2.月相變化3.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4.日食和月食5.太陽系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第三單元《宇宙》1.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99學生的基礎巖石和礦物四下地球表面及其變化五上地球的運動五下水和空氣三上課外知識地球上的物質:水、空氣、巖石、礦物、土壤地球地形、地貌及成因,地球的運動及運動產生的現(xiàn)象^學生的基礎巖石和礦物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地球的運動水和空氣課外知100單元內部結構環(huán)形山基本情況月相星座日食和月食月球宇宙太陽系^單元內部結構環(huán)形山基本情況月相星座日月球宇宙太陽系^101由教材內容而想到的問題1﹒月球的基本情況,學生知道哪些?我們要讓學生達到什么學習目標?2﹒關于月相學生觀察過嗎?認知基礎?3﹒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學生知道嗎?4.學生腦中有太陽系模型嗎?5.關于星座學生有哪些認知?我們的任務是什么?6.宇宙的組成、規(guī)模、運動變化,學生的基礎怎樣?^由教材內容而想到的問題1﹒月球的基本情況,學生知道哪些?我們102核心概念●宇宙是物質的,是可以被觀察和認識的,人類已對宇宙有了越來越多地認識,但還有許多沒有被認識的問題。●宇宙是龐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大多數(shù)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模式,都處于規(guī)則的可以預測的運動中。^核心概念●宇宙是物質的,是可以被觀察和認識的,人類已對宇宙有103本單元的主要特色通過系列的建立模型活動,加強學生對有關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注重課內活動和課外觀察有機結合。實踐活動與收集、閱讀資料相結合。^本單元的主要特色通過系列的建立模型活動,加強學生對有關宇宙的104我的教學體會:及時提醒學生觀察,增加感性認識。(日食、月食、冬至、早晚的月相)2011.12.10根據(jù)目標去定教學,難度不要超過目標,對宇宙作基本的了解即可。模擬實驗和模型的建立很重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核心目標:理解周圍的世界(結構、運行),并學習探索這個世界的科學方法^我的教學體會:及時提醒學生觀察,增加感性認識。(日食、月食、105本單元的主要特色之一●通過模擬實驗,加強學生對有關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1、模擬月相變化2、模擬日食和月食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tǒng)。宇宙中的天體都是運動著的,有著自己的運動模式,處于規(guī)則的可以預測的運動中。^本單元的主要特色之一●通過模擬實驗,加強學生對有關宇宙的106本單元的主要特色之二●通過系列的建立模型的活動,加強學生對有關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1、造環(huán)形山2、建太陽系模型3、建星座模型4、制作活動觀星圖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tǒng)。宇宙中的天體都是運動著的,有著自己的運動模式,處于規(guī)則的可以預測的運動中。^本單元的主要特色之二●通過系列的建立模型的活動,加強學生107本單元的主要特色之三●通過系列的實際觀測和閱讀資料的活動,加強學生對有關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1、觀察白天的月相2、認識星座3、用活動觀星盤觀察星空宇宙是可以被人類認識的,人們通過不斷地改進各種觀測技術發(fā)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本單元的主要特色之三●通過系列的實際觀測和閱讀資料的活動108材料的準備和改進:月相盤(籃球與紙巾)三球儀(籃球、乒乓球與核桃)星座模型(德清老師的做法)星座軟件,教師的認知與興趣^材料的準備和改進:月相盤(籃球與紙巾)^109月相盤(圓盤)初一初三十九廿一廿三廿五廿七廿九初五初七初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月相盤(圓盤)初一初三十九廿一廿三廿五廿七廿九初五初七初九十110使用方法每組一張月相盤,16個與月相盤中月亮等大的白紙圓片。各組的盤大小不一,呈同心圓。1.小組討論,畫月相,剪月相,貼月相。2.集體交流展示,呈現(xiàn)全班學生的前概念。^使用方法每組一張月相盤,16個與月相盤中月亮等大的白紙圓片。111^^1123.提出問題,不同日子的月相到底是怎樣的?月相變化有規(guī)律嗎?什么樣的規(guī)律?4.模擬月相的成因。(把籃球的半球上粘上餐巾紙代表月球,學生站在實驗室中間代表地球上的人,黑板上貼太陽,教師舉“月球”,沿大圓轉動一圈,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個月。)5.再討論各個位置的月相是怎樣的?修正前概念,課件補充,學生再貼月相。(與前一組相同的第二組材料)注意:籃球白色的面始終朝“太陽”^3.提出問題,不同日子的月相到底是怎樣的?月相變化有規(guī)律嗎?113如何認識和把握“模型”
——什么是模型?模型是以某種形式對一個系統(tǒng)的本質屬性的描述。是對事物的簡化模擬,其價值在于能夠解釋事物是如何的或如何運轉的。其好處在于容易控制,太?。ㄈ绶肿咏Y構、晶體結構)、太大(如太陽系、星座)模型法是了解和探索客觀世界最得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如何認識和把握“模型”
——什么是模型?模型是以某種形式對一114
如何認識和把握“模型”
——本單元中建?;顒拥囊饬x
經(jīng)歷探究活動,學習探究技能,培養(yǎng)探究能力尋求對自然事物的解釋。完善和加深對自然事物的理解。^如何認識和把握“模型”
——本單元中建?;顒拥囊饬x115《宇宙》單元中幾個典型的建?;顒?、造環(huán)形山2、日食和月食3、建太陽系模型4、建星座模型^《宇宙》單元中幾個典型的建?;顒?、造環(huán)形山^116典型的建?;顒印飙h(huán)形山1、觀察圖片上月球環(huán)形山的特點。2、對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形成提出自己的猜測3、設計造環(huán)形山的辦法,選擇造環(huán)形山的材料。4、進一步推測成因,提出假說。如何指導建環(huán)形山模型?1分布雜亂隨機;2數(shù)量眾多;3大小和深淺不一1撞擊法;2噴發(fā)法;根據(jù)特征猜測成因模擬實驗探究成因模型與實物對照,再推測成因,提出假說^典型的建?;顒印飙h(huán)形山1、觀察圖片上月球環(huán)形山的特點。如117典型的建模活動——日食和月食1、了解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過程,把握其特點。2、根據(jù)事實作出推測。3、設計模擬實驗進行驗證。4、對日食和月食的成因進行解釋。驗證假設,獲得對事物正確的解釋^典型的建模活動——日食和月食1、了解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過程,把118典型的建?;顒印ㄌ栂的P?、先畫一張自己頭腦中的太陽系的模型圖。2、再根據(jù)數(shù)據(jù)表來畫一張?zhí)栂档木嚯x模型圖。(縮小1013倍)3、觀察距離與行星公轉、自轉速度是否有關系?4、從這樣一個建模過程中,你有何體會和領悟?5、如果用橡皮泥和鐵絲來建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又會怎樣?加強對宇宙的感知、理解,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典型的建模活動——建太陽系模型1、先畫一張自己頭腦中的太陽系119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萬千米)赤道直徑(千米)自轉周期公轉周期水星5800488058.65日88日金星1080012104243日225日地00日1年火星2280067921.03日1.9年木星778001430000.41日11.8年土星1429001205000.44日29.5年天王星287100511200.72日84.0年海王星450400495000.67日164.8年^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萬千米)赤道直徑(千米)自轉周期公轉周120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萬千米)
580010800150002280077800142900287100450400縮小1013倍5.8厘米10.815.022.877.8142.9287.1450.4^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萬千米)縮小1013倍5.8厘米^121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建立行星大小模型圖太陽直徑1,400,000公里(地球直徑的109倍)如果將太陽直徑縮小到14厘米(縮小1010),再按比例縮小八大行星是太陽的距離,計算之一后在操場上建一個太陽系模型,土星離太陽的距離就達到143米。整個模型比例:大小、距離情況舉例:^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建立行星大小模型圖太陽直徑1,40122典型的建?;顒印ㄐ亲P?.為什么要建星座模型?2.如何建北斗七星模型?(推薦德清老師的做法)3.這樣一個模型的解釋力有哪些?完善對自然事物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有關星座的概念距離各不相同,彼此沒有聯(lián)系^典型的建?;顒印ㄐ亲P?.為什么要建星座模型?完善對123●組成北斗七星的星體離我們有遠有近,可以推想天空中的星星離我們也是有遠有近的;●北斗七星的形狀是我們從地球的這一角度所看到的情況,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看,它們的形狀會各有不同;對北斗七星模型的解釋^●組成北斗七星的星體離我們有遠有近,可以推想天空中的星星124單元教學體會:科學發(fā)現(xiàn)史教育,人類對宇宙的探究是不斷深入的,是發(fā)展的過程。(如從九大行星到八大行星、矮行星)夜晚觀星,由于受光污染、空氣污染等因素影響,許多星座是認不出的,但北斗七星很好認。山區(qū)的夜晚應該能看到很多星座。^單元教學體會:科學發(fā)現(xiàn)史教育,人類對宇宙的探究是不斷深入的,125單元教學體會(二):聯(lián)系學生已有認知,建立完整的對于宇宙的認識。1.月球基本情況學習可以跟地球作比較,趁機復習舊知。2.讓學生辨析眾多關于宇宙的新名詞的區(qū)別、層級關系,不要停留在原先的混沌狀態(tài)。(恒星、行星、衛(wèi)星)(星星、星球與星座)(星云、恒星、紅巨星、超巨星、超新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黑矮星)^單元教學體會(二):聯(lián)系學生已有認知,建立完整的對于宇宙的認126《宇宙》單元幾個概念的層級關系^《宇宙》單元幾個概念的層級關系^127第四單元《環(huán)境和我們》^第四單元《環(huán)境和我們》^128水問題研究一天的垃圾(里面有什么)環(huán)境和我們垃圾研究環(huán)境問題行動我們的行動垃圾處理分類和回收利用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一天的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處理考察家鄉(xiāng)的自然水域^水問題研究一天的垃圾(里面有什么)環(huán)垃圾研究環(huán)境問題行動垃圾129由教材內容而想到的問題1﹒為什么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主題定為垃圾和水問題?2﹒科學教材的環(huán)境教育與其它學科的環(huán)境教育有何區(qū)別?3﹒垃圾問題研究的系列活動有什么結構?是什么性質的活動?^由教材內容而想到的問題1﹒為什么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主題定為垃圾和130垃圾問題、水問題成為科學課的環(huán)境教育研究主題的幾個特點1、貼近學生生活2、可操作性強3、活動性強4、探究味濃。。。。。^垃圾問題、水問題成為科學課的環(huán)境教育研究主題的幾個特點1、貼131科學課中研究垃圾問題與其它學科環(huán)境教育中垃圾問題進行比較,有何特點?區(qū)別?
是不是更科學?是不是富有教育效果?——說服力是不是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探究能力?是不是更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研究?^科學課中研究垃圾問題與其它學科環(huán)境教育中垃圾問題進行比較,有132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重新使用減少丟棄垃圾的處理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填埋模擬實驗分類和回收利用垃圾的分類和分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一天的垃圾關于垃圾的討論我家一天的垃圾稱量、記錄、統(tǒng)計、分類1認識可回收垃圾,了解回收利用的方法及好處。2.分類分裝方法3.制作堆肥箱1.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2.想辦法重新使用調查、模擬實驗、設計看看垃圾問題的活動^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重新使用減少丟棄垃圾的處理設計合理的垃圾填133核心概念:●人類面臨多種環(huán)境問題,環(huán)境問題主要是人為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要靠人類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決環(huán)境問題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避免產生新的環(huán)境問題。每一個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本單元的科學概念^核心概念:本單元的科學概念^1341、一天的垃圾●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成分復雜的垃圾,垃圾危害環(huán)境。
2、垃圾的處理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裨O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huán)境。3、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減少固體垃圾的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4、分類和回收利用●垃圾分類、分裝便于垃圾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處理●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7、考察家鄉(xiāng)的自然水域●水污染主要是會類的活動引起的,污水需經(jīng)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8、環(huán)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是當前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人類正著力于采取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1、一天的垃圾●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成分復雜的垃圾135垃圾回收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tǒng)方案處理填埋來源減少數(shù)量再使用堆肥焚燒回收^垃圾回收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tǒng)方案處理填埋來源減少數(shù)量再使用堆肥136本單元教學關鍵:活動建議建立觀念,付諸行動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如廣西鎘污染、江蘇鎮(zhèn)江自來水苯酚污染
)教學操作建議:1、經(jīng)歷真實的調查研究對學生意義很大。(研究方法、求實的科學精神、改變觀念、建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等)3、補充資料了解環(huán)境污染帶來的危害。(如日本水俁?。本單元教學關鍵:活動建議建立觀念,付諸行動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137注意:環(huán)境問題需要理性和辯證地對待。例:塑料制品(離不了,安全使用)
汽車尾氣排放生物物種滅絕其他想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157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已于2007年4月10日經(jīng)建設部第12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xiàn)予發(fā)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注意:環(huán)境問題需要理性和辯證地對待。例:塑料制品(離不了,安138教材P77垃圾筒選圖有誤: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志2003年10月,國家出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根據(jù)國家制定的統(tǒng)一標志,生活垃圾被重新劃分為三類,它們分別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表示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紙類、塑料、玻璃、織物和瓶罐等,用藍色垃圾容器收集;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質、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垃圾,包括電池、燈管和日用化學品等,用紅色垃圾容器收集;其它垃圾表示分類以外的垃圾,用灰色垃圾容器收集。^教材P77垃圾筒選圖有誤: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志^139謝謝!^謝謝!^140要形成的概念: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名畫鑒定家考古工作者微雕專家老人教師、學生^要形成的概念: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名畫鑒141^^142月球與地球基本情況比較月球地球運動公轉繞地球公轉繞太陽公轉公轉周期朔望月:29.5天(一個月)365日5小時48分(一年)自轉23小時56分4秒(一天)運動方向逆時針逆時針地形地貌月海、環(huán)形山陸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水域物質沒有空氣,不能傳播聲音。沒有水,沒有生命。其他基本數(shù)據(jù)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4月球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0月球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月球與地球基本情況比較月球地球公轉繞地球公轉繞太陽公轉公轉周143六上《能量》關于假設的表述^六上《能量》關于假設的表述^144問題的類型描述性問題關聯(lián)性問題因果問題什么物質在水里溶解?鹽比糖溶得快嗎?水的溫度影響糖的溶解速度嗎?我的心跳多快?誰具有更高的心率——男孩還是女孩?人聽到巨大聲音時心率會增加嗎?描述性問題為學生提供機會,就一些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特征提問;關聯(lián)性問題幫助他們找出不同現(xiàn)象特征之間的聯(lián)系;因果問題使學生能夠就某一變量如何影響另一變量作出推斷。^問題的類型描述性問題關聯(lián)性問題因果問題什么物質在水里溶解?鹽145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教材解讀南潯錦繡實驗學校沈躍群2012/2/16^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教材解讀南潯錦繡實驗學校146科學教師的困惑: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兼顧,雙贏^科學教師的困惑:應試教育兼顧,雙贏^147我的體會:課前: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課前準備充分,提供盡可能多的材料供學生研究。課中:探究,通過理解學習科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課后:要及時鞏固。^我的體會:課前: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課前準備充分,提供盡可能148教材整體結構表^教材整體結構表^149在本冊教材的教學中,請老師們注意的是:教科書內容構成圖表正文照片圖片對話框^在本冊教材的教學中,請老師們注意的是:教科書內容構成圖表正文150圖表類型(一)圖的類型:維恩圖柱狀圖網(wǎng)狀圖氣泡圖概念圖^圖表類型(一)圖的類型:維恩圖柱狀圖網(wǎng)狀圖氣泡圖概念圖^151圖表類型(二)表的類型:實驗記錄表記錄卡文件夾^圖表類型(二)表的類型:實驗記錄表記錄卡文件夾^152圖文對照的意義:對話框:提出問題、自問自答、操作提示、探究思維引導圖片、照片:實驗方法、結果展示與補充圖表:學生課堂活動記錄對教科書正文提出的問題給出必要的答案或說明、提示等^圖文對照的意義:對話框:提出問題、自問自答、操作提示、153解讀教材步驟1.理解單元結構2.閱讀具體一課,做到讀文、讀圖、讀表3.閱讀教師用書,進一步理解教材內容及目標4.解構教材活動,理解每一個具體活動承載的三維目標各是什么^解讀教材步驟1.理解單元結構^154第一單元《微小世界》本單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說的“微觀世界”有所不同。微觀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電子等極小的物質粒子的領域。^第一單元《微小世界》本單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說的“155放大鏡;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怎樣放得更大;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三);微小世界和我們。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放大鏡;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156放大鏡下的發(fā)現(xiàn)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放大鏡顯微鏡本單元教學內容結構示意圖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一)(二)(三)^放大鏡下的發(fā)現(xiàn)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人類探索微小世157一個有一定教學難度的單元。本單元的特點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物質科學(光學、物質的結構)生命科學設計與技術(科學發(fā)展史)一個比較開放的單元;一個拓展學生觀察范圍的單元;^一個有一定教學難度的單元。本單元的特點一個綜合性較強的158本單元教學建議:1.盡可能提供更多的觀察工具2.盡可能提供豐富的觀察內容3.教師要事先準備與實驗^本單元教學建議:1.盡可能提供更多的觀察工具^159《微小世界》的核心概念◆工具的發(fā)明和改進,拓展了人類視野,加深了人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觀察工具的改進又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秘密?!粑镔|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小世界》的核心概念◆工具的發(fā)明和改進,拓展了人類視野,加160新課標核心概念:生命科學
11.為了維持生存,生物體需要不斷和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分解概念舉例學習內容目標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洋蔥表皮細胞、人類的口腔粘膜細胞觀察到細胞的存在,知道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新課標核心概念:生命科學11.為了維持生存,生物體需要不斷161新課標核心概念:設計與技術內容標準
22.人們設計不同的儀器和工具來滿足各種用途分解概念舉例學習內容目標22.4有些儀器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觀察的能力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聽診器了解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功能,運用這些儀器來提高觀察能力^新課標核心概念:設計與技術內容標準22.人們設計不同的儀器1621.1放大鏡1.為什么要用放大鏡;使用方法(2)印刷圖像屏幕圖像3.放大鏡的特點。2.放大鏡下的新發(fā)現(xiàn);過程與方法: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茖W概念: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教學活動安排^1.1放大鏡1.為什么要用放大鏡;使用方法(2)3.放大鏡163放大鏡的特點:
放大鏡為什么能放大物體的圖像呢?我們注意到它的特點了嗎?
什么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比較大呢?玻璃、平面鏡、放大鏡,要學生比較什么?三塊放大鏡,意圖是什么?^放大鏡的特點:
放大鏡為什么能放大物體的圖像呢?我們注意到它164
什么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比較大呢?要形成的科學概念:⑴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鏡面的凸度有關,與鏡片直接大小無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就越大。
⑵中間凸起,且透明的物體能放大物體圖像。球形的透明體放大的倍數(shù)是最大的。⑶放大鏡是凸透鏡。^什么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比較大呢?要形成的科學概念:^165解讀學生——學生的認知基礎是什么?
1.放大鏡的結構特點:只有感知,沒有提高到理性認識。2.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喜歡大的放大鏡,潛意識里認為大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鏡大。3.具有放大功能的物體的共性:沒有科學研究和總結4.放大鏡是凸透鏡——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新概念^解讀學生——學生的認知基礎是什么?1.放大鏡的結構特點:只166可采取的教學策略:1.選用直徑不同,放大倍率相同的放大鏡?;蛑睆较嗤?,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放大鏡;2.學生每人一個,同桌兩人規(guī)格不同;3.水滴放大實驗,玻璃改成塑料片,效果更好;燒瓶與放大鏡放大效果比較,演示^可采取的教學策略:1.選用直徑不同,放大倍率相同的放大鏡。167需補充的知識:凸透鏡(放大)凹透鏡(近視眼鏡鏡片)(縮?。┳鳂I(yè)本:通過近視眼鏡鏡片觀察物體,可以看到放大的物體圖像。()結構特點與功能^需補充的知識:凸透鏡(放大)作業(yè)本:通過近視眼鏡鏡片觀察物體168聯(lián)系舊知:五上《光》《2.5光與熱》凸透鏡、凹面鏡^聯(lián)系舊知:五上《光》《2.5光與熱》凸透鏡、凹面鏡^169教師了解:凸透鏡成像原理^教師了解:凸透鏡成像原理^1701.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選用昆蟲作為研究對象的意義:1.昆蟲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有著十分豐富的觀察內容2.學生對昆蟲很感興趣3.許多昆蟲由于身體較小,要用放大鏡觀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觀察工具的重要性。操作難度:活的、小的昆蟲不容易獲得,用標本比較易操作。^1.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選用昆蟲作為研究對象的意義:操作難171教學活動安排:1.奇特的身體構造2.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生活習性)要形成的概念: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身體結構的細部和活動。
^教學活動安排:1.奇特的身體構造要形成的概念:
科學概念:172教材內容分析:觀察內容(一):昆蟲身體的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蠅的眼、蟋蟀的耳、昆蟲的觸角等。這些器官能反映昆蟲的主要特征,引領學生進入昆蟲世界。學生要知道的知識:1.昆蟲的眼有單眼和復眼,復眼有許多小眼組成。2.不同昆蟲的“耳朵”形狀位置不同。3.昆蟲的觸角形狀不同,觸角有“嗅覺功能”。4.蝴蝶翅上的鱗片是扁平的細毛。^教材內容分析:觀察內容(一):學生要知道的知識:^173教師了解:昆蟲觸角的功能:1.感觸物體2.嗅到氣味3.平衡身體可聯(lián)系對蝸牛觸角的研究怎樣研究?昆蟲的翅膀:鱗翅目——蝴蝶、蛾膜翅目——蜜蜂、蜻蜓、蟬鞘翅目——各類甲蟲^教師了解:昆蟲觸角的功能:可聯(lián)系對蝸牛觸角的研究怎樣研究?昆174補充知識:蒼蠅腳的特點蒼蠅有六條細長的腿,每條腿的末端長著兩個尖而硬的爪,爪的基部有一個被茸毛遮住的爪墊盤。爪墊盤是一個袋狀結構,里面充血,下面凹陷。當蒼蠅停留在光滑的墻壁或天花板上時,爪墊盤和平面之間產生了真空,蒼蠅便牢牢地吸附在平面上。這種吸附力,足以能承受蒼蠅本身的體重。即使蒼蠅吸在天花板上,背部向下,也不會掉下來。^補充知識:蒼蠅腳的特點蒼蠅有六條細長的腿,每條腿的末端長著兩175⑴事先發(fā)給學生一個昆蟲觀察盒。⑵課外觀察、課內觀察結合,教給觀察、記錄方法。教學建議:圖畫、文字、照片吃食形態(tài)^⑴事先發(fā)給學生一個昆蟲觀察盒。教學建議:圖畫、文字、照片吃176課本上列舉了“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的一個范例。
“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是對蚜蟲和草蛉進行比較深入的跟蹤觀察。觀察者從蚜蟲和其天敵草蛉的肢體、進食、偽裝等幾方面,以及它們的關系,作了比較細致的觀察和生動具體的記錄、描述。怎樣寫觀察報告:^課本上列舉了“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的一個范例。怎樣1771.3放大鏡下的晶體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過程和方法: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的固體物質晶體。用圖記錄觀察結果。自制食鹽等晶體。^1.3放大鏡下的晶體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178科學過程技能觀察、測量、記錄、分類、推理、預測、控制變量、假設、解釋、交流、制作^科學過程技能觀察、測量、記錄、分類、推理、預測、控制變量、假179自然界中很多物質都是晶體結構。過去學生觀察物質,很少從結構上去觀察,晶體是他們第一次從物質的細微結構角度進行觀察。從結構的角度去觀察物質,會使他們對身邊的物質有著更深一層的了解。這對拓展學生對自然界物質的認識是有意義的。許多晶體用肉眼是看不見的,我們只有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才能看到。選擇“晶體”內容的意義^選擇“晶體”內容的意義^1801.美麗的晶體。初識晶體,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食鹽、白糖、堿面、味精晶體。2.自制晶體。指導學生用白糖、食鹽、堿面、味精在玻璃片上制作晶體,并觀察晶體。教材內容安排承載概念:晶體概念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的固體物質晶體。用圖記錄觀察結果。^1.美麗的晶體。初識晶體,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食鹽、白糖、堿面181自制晶體的方法:
減少水分(蒸發(fā))降低溫度^自制晶體的方法:
減少水分(蒸發(fā))^182教學建議:1.觀察材料可補充:單晶冰糖2.準備一些礦物晶體:如水晶、黃銅礦、石英、云母等3.聯(lián)系舊知:^教學建議:1.觀察材料可補充:單晶冰糖^183教師了解:晶體與非晶體的區(qū)別:晶體:食鹽、白糖、堿面、味精、礦物晶體(長石、云母、石英、黃銅礦、水晶)、金屬晶體、維生素C、雪花(有熔點,熔化過程中溫度。)如,冰非晶體:玻璃、松香、石蠟、珍珠、橡膠、瀝青(沒有固定熔點,熔化過程中溫度隨加熱不斷升高。)^教師了解:晶體與非晶體的區(qū)別:^184美國教材中關于晶體的制作:^美國教材中關于晶體的制作:^1851.4怎樣放得更大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
⑴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⑵顯微鏡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過程與方法:
⑴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⑵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⑶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科學史教育^1.4怎樣放得更大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科學186教材內容安排1.做個簡易顯微鏡(關鍵、重點)2.顯微鏡的發(fā)展2.5~25倍50~200倍千余倍幾百萬倍寬0.1納米*0.01簡易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電子顯微鏡:所有物質都是由微粒組成,原子、病毒。^教材內容安排1.做個簡易顯微鏡(關鍵、重點)2.5~25倍187教師了解:物鏡焦距小,目鏡焦距大物體處于物鏡f與2f之間物鏡(投影儀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落在目鏡的焦點以內。目鏡(放大鏡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教師了解:物鏡焦距小,目鏡焦距大物體處于物鏡f與2f之間物鏡188我的教學體會:1.教材要求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學生手里的兩塊螺紋透鏡的倍率是一樣的,但不影響他看到更大的圖像。(我們看到的都是放大的虛像)2.提供較多的觀察對象,如頭發(fā)、紙纖維、昆蟲及其的器官、茄子、西紅柿等萼片上的絨毛、懸鈴木的種子3.可提供手持式簡易顯微鏡與自制顯微鏡作比較。^我的教學體會:1.教材要求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學生手189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無限的嗎?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放大鏡最大能把物體放大25倍左右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無限的嗎?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放大鏡最大能把物190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1.6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1.7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三)洋蔥表皮細胞更多生物細胞微生物^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1.6用顯微鏡191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科學概念: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過程與方法:★1.學習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2.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3.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隨著放大鏡倍數(shù)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1.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一)科學概念:洋蔥表192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2.制片3.學習正確使用顯微鏡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記錄^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193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2.制片3.學習正確使用顯微鏡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記錄水少一點可先用碘酒染色,再蓋蓋玻片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要折疊,不要有氣泡^一個大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觀察前的準備水少一點可先194教師了解:一個洋蔥細胞的結構^教師了解:一個洋蔥細胞的結構^195教材安排的內容:生物細胞的觀察細胞的作用1.6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植物細胞動物細胞表皮細胞葉肉細胞主要任務: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教材安排的內容:1.6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二)196科學概念: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過程與方法:觀察幾種植物、動物及人體的細胞。畫圖記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氣孔、葉綠體)閱讀資料了解細胞對生物的作用。^科學概念: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197教學建議:1.取蠶豆葉的表皮,青菜葉葉柄、西芹葉柄的表皮也容易取下2.描畫一個細胞不同植物的表皮細胞形狀不同。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一個豆類葉的表皮細胞氣孔兩個保衛(wèi)細胞^教學建議:1.取蠶豆葉的表皮,青菜葉葉柄、西芹葉柄的表皮也容198推薦一個儀器:生物顯微演示裝置能幫助一些在顯微鏡下看不到的小組看到顯微鏡下的世界,如紅細胞及其它動物細胞在顯微鏡下的狀況^推薦一個儀器:生物顯微演示裝置^199細胞的作用細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1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2把能量儲存在脂肪中3與病毒、細菌作戰(zh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南2025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海南儲備物資管理處招聘1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標準緊固件項目籌資方案
- 泰州2025年江蘇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口腔門診部招聘合同制口腔助理醫(yī)師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河北河北省第三榮軍優(yōu)撫醫(yī)院選聘高層次退休人才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昆明2025年云南昆明市五華區(qū)云銅中學合同制教師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印染廢水特效脫色劑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廣州2025年廣東廣州市天河區(qū)瑜翠園幼兒園編外聘用制專任教師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綠籬機齒輪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滴流樹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楓木實木地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婦女保健》課件
- 汽油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2023年安徽合肥高新區(qū)管委會招聘72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現(xiàn)代食品檢測技術》全套教學課件
- 政府機關法律服務投標方案
- 員工能力評價表(全套)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教材解讀
- 《自相矛盾》說課課件
- 自然保護區(qū)規(guī)劃研究課件
- 《學會積極歸因》教學設計
- 半導體溫度計設計與制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