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課件_第1頁
麗江古城課件_第2頁
麗江古城課件_第3頁
麗江古城課件_第4頁
麗江古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麗江古城——某某某麗江古城——某某某目錄

基本簡介古城歷史民俗文化建筑風格世遺評價2目錄基本簡介2基本簡介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zhèn)”,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市,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玉龍雪山下,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zhèn),其中納西族大約占人口70%。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在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基本簡介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zhèn)”,位于中國古城歷史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祖將其統(tǒng)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南未責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實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葉場”設三賧管民官,其建制隸屬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國時,就曾駐軍于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麗江地區(qū)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tǒng)治。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1277年,改麗江路通安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并被封為世襲知府。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土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后,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并環(huán)繞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墻。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麗江軍民府下增設麗江縣,縣衙門建于古城南門橋旁;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麗江設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麗江縣政府。1949年,設麗江專員公署及麗江縣人民政府,1961年,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1997年,麗江撤“地區(qū)”建地級市。1986年12月,麗江古鎮(zhèn)因為集中體現(xiàn)了納西文化的精華,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7月6日云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03年,將大研古鎮(zhèn)設立為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古鎮(zhèn)也包括在其轄區(qū)內。4古城歷史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祖將其統(tǒng)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民俗文化1、納西東巴文化

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fā)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tài)文化,約形成于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5民俗文化1、納西東巴文化5民俗文化

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

五神冠

手鼓銅制板鈴6民俗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民俗文化

東巴文是一種兼?zhèn)浔硪夂捅硪舫煞值膱D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納西語是“斯究魯究”,意為木和石的記錄。納西象形文字雖然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F(xiàn)今,用象形文字書寫并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y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7民俗文化東巴文是一種兼?zhèn)浔硪夂捅硪舫煞值膱D畫象形文民俗文化

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征,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后,這種音樂就陸續(xù)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qū)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后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xiāng)村在小鎮(zhèn)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分兩個部份,一是納西族先民在約七百多年前創(chuàng)制的《崩石細哩》,漢譯為《白沙細樂》,是流傳在麗江納西族鄉(xiāng)間中的一種古典音樂技術形式,《白沙細樂》里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樂合奏?!栋咨臣殬贰酚糜趩适禄蚴侵卮蟮募雷婀?jié)的活動中進行奏樂,是一部風俗性的音樂套曲。當時更有專門的樂工,其演奏技藝相當高超。后來演奏者多為半職業(yè)的民間藝人,受人邀請時參加演奏活動。二是江洞經古樂,它是中原道教與納西族民間音樂相溶合的奇異樂種。歷史悠久,在麗江納西族民間中廣為流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聆聽納西古樂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意境。8民俗文化8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

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實際上是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麗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站。9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9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

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他們載著的、交換的不僅是馬與茶,還有滇西北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各民族的文化。藏傳佛教也因而在茶馬古道上的得以廣泛傳播。10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101111民俗文化3、酒吧文化

麗江的酒吧全國有名,它北起古城北口大水車,南至四方街科貢坊。麗江酒吧白天寧靜,呈現(xiàn)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夜間熱鬧,酒吧的音樂與人潮令這里的夜生活不比都市的遜色。麗江酒吧大體可以分兩類,一類俗稱鬧吧,熱烈外露,喧鬧活潑,以酒吧一條街為代表;一類低調隱蔽,特立獨行,以大大小小分布在麗江古城各處的火塘吧和清吧為代表。有人很形象的形容:“麗江古城酒吧街,艷遇夢開始的地方!”12民俗文化3、酒吧文化12建筑風格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xiāng)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麗江古城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有別于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guī)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墻,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xiàn)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tǒng)和環(huán)境再創(chuàng)造的結果。13建筑風格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xiāng)建筑風格1、木府——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

14建筑風格1、木府——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14建筑風格

麗江木府是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也是麗江木氏土司在麗江的宮殿。木府的建筑風格特點介于皇宮與蘇州園林之間,即有王宮的富麗華貴,又有園林的清凈典雅。在中原建筑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納西、白族等地風格,充分展現(xiàn)了納西廣采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樸粗獷的流風余韻。整個建筑群座西朝東,即朝向太陽,這不同于中原風水理論。五行中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氣,而興盛納西,“迎旭日而得大氣”。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chuàng)世史詩?!?5建筑風格麗江木府是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建筑風格2、民居四合五天井正房及對面下房、左右?guī)繃?,中間為露天大天井,而房屋連接處的四個角落則是四個小天井。三房一照壁三房是指長者居住的一列主房,子女住的左右兩側的廂房;一照壁則是指主房對面的白色為底的巨大照壁,上面一般題寫主人喜歡的詩詞歌賦。兩拐房在經濟條件暫不許可時,先蓋兩坊,此兩坊屋不能對面建蓋,必須成曲尺形布置,故形成二坊拐角的平面型式,其他兩面由照壁及圍墻合成庭院。六扇門16建筑風格2、民居六扇門16建筑風格四合頭

它與“四合五天井”一樣,由正房、左右?guī)克姆环课萁M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但是“四合頭”相鄰兩坊房屋屋面等高,相交處產生了斜溝,也就是合頭之處。“四合頭”樓面廈子四坊相聯(lián),即成為“跑馬轉角樓”。前后院用花廳聯(lián)系兩個院,前院作花園,后院為正院,兩個院的軸線均在房的軸線上。前院房屋一般是小巧玲瓏的廳閣等與宅園相協(xié)調的建筑。17建筑風格四合頭17世遺評價世界遺產評定委員會在推薦麗江古城為世界遺產時這樣說: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zhàn)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xiàn)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筑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fā)揮著作用。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fā)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18世遺評價世界遺產評定委員會在推薦麗江古1919麗江古城——某某某麗江古城——某某某目錄

基本簡介古城歷史民俗文化建筑風格世遺評價21目錄基本簡介2基本簡介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zhèn)”,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市,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玉龍雪山下,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zhèn),其中納西族大約占人口70%。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在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2基本簡介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zhèn)”,位于中國古城歷史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祖將其統(tǒng)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南未責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實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葉場”設三賧管民官,其建制隸屬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國時,就曾駐軍于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麗江地區(qū)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tǒng)治。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1277年,改麗江路通安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并被封為世襲知府。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土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后,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并環(huán)繞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墻。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麗江軍民府下增設麗江縣,縣衙門建于古城南門橋旁;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麗江設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麗江縣政府。1949年,設麗江專員公署及麗江縣人民政府,1961年,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1997年,麗江撤“地區(qū)”建地級市。1986年12月,麗江古鎮(zhèn)因為集中體現(xiàn)了納西文化的精華,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7月6日云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03年,將大研古鎮(zhèn)設立為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古鎮(zhèn)也包括在其轄區(qū)內。23古城歷史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祖將其統(tǒng)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民俗文化1、納西東巴文化

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fā)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tài)文化,約形成于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24民俗文化1、納西東巴文化5民俗文化

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

五神冠

手鼓銅制板鈴25民俗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民俗文化

東巴文是一種兼?zhèn)浔硪夂捅硪舫煞值膱D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納西語是“斯究魯究”,意為木和石的記錄。納西象形文字雖然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F(xiàn)今,用象形文字書寫并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y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26民俗文化東巴文是一種兼?zhèn)浔硪夂捅硪舫煞值膱D畫象形文民俗文化

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征,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后,這種音樂就陸續(xù)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qū)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后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xiāng)村在小鎮(zhèn)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分兩個部份,一是納西族先民在約七百多年前創(chuàng)制的《崩石細哩》,漢譯為《白沙細樂》,是流傳在麗江納西族鄉(xiāng)間中的一種古典音樂技術形式,《白沙細樂》里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樂合奏?!栋咨臣殬贰酚糜趩适禄蚴侵卮蟮募雷婀?jié)的活動中進行奏樂,是一部風俗性的音樂套曲。當時更有專門的樂工,其演奏技藝相當高超。后來演奏者多為半職業(yè)的民間藝人,受人邀請時參加演奏活動。二是江洞經古樂,它是中原道教與納西族民間音樂相溶合的奇異樂種。歷史悠久,在麗江納西族民間中廣為流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聆聽納西古樂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意境。27民俗文化8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

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實際上是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麗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站。28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9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

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他們載著的、交換的不僅是馬與茶,還有滇西北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各民族的文化。藏傳佛教也因而在茶馬古道上的得以廣泛傳播。29民俗文化2、茶馬古道文化103011民俗文化3、酒吧文化

麗江的酒吧全國有名,它北起古城北口大水車,南至四方街科貢坊。麗江酒吧白天寧靜,呈現(xiàn)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夜間熱鬧,酒吧的音樂與人潮令這里的夜生活不比都市的遜色。麗江酒吧大體可以分兩類,一類俗稱鬧吧,熱烈外露,喧鬧活潑,以酒吧一條街為代表;一類低調隱蔽,特立獨行,以大大小小分布在麗江古城各處的火塘吧和清吧為代表。有人很形象的形容:“麗江古城酒吧街,艷遇夢開始的地方!”31民俗文化3、酒吧文化12建筑風格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xiāng)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麗江古城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有別于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guī)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墻,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xiàn)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tǒng)和環(huán)境再創(chuàng)造的結果。32建筑風格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xiāng)建筑風格1、木府——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

33建筑風格1、木府——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14建筑風格

麗江木府是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也是麗江木氏土司在麗江的宮殿。木府的建筑風格特點介于皇宮與蘇州園林之間,即有王宮的富麗華貴,又有園林的清凈典雅。在中原建筑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納西、白族等地風格,充分展現(xiàn)了納西廣采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