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文化傳播的符號與意義本章概要傳播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現象,是指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而信息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它又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人們如果需要進行信息的傳遞就不得不選擇一種能負載它的有形載體,而這一載體便是符號。學習指導學習重點●符號的定義●符號的類型學習難點●文化傳播中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運用●符號的意義第一節(jié)文化傳播與符號一、符號的定義符號必須有某種物質形態(tài),必須指自身之外的某種東西,必須被人們使用與承認。一輪明月有它自己的物理形態(tài)和含義,通常情況下它出現在天文或科學雜志上,但當蘇軾舉杯望月問青天之后,明月便成為一種具有意義的符號。它不僅僅只是太陽下山后天空中高掛的月亮,它還代表著孤獨與寂寞,夾雜著濃濃的思念之情。二、符號的類型和性質(一)符號的類型在符號學的研究中,對符號的分類是不相同的。1、皮爾斯的三分法皮爾斯將符號分為三種基本的類型:圖像符號、標志符號、象征符號。(1)圖像符號。圖像符號是指運用描摹手段客觀的表現各事物或現象的外部形狀。圖像符號與對象之間有著很大的相似度。比如我們在繪制地圖的時候,會盡最大努力使之與實物相接近,從而可以起到借鑒的作用。照片、影視也具有同樣的效果。二、符號的類型和性質(一)符號的類型(2)標志符號。標志符號就是指運用事物本身某些可以外顯、可以被人感覺到的現象來表現的事物。標志符號本身就和指代對象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當我們聽到有抽泣的聲音,便知道有人哭了;當我們聽到腳步聲,便知道有人來了。(3)象征符號。象征符號是人類創(chuàng)造并賦予特定的含義的表達體系,這種符號與所指代的對象之間并沒有很大的聯系,所以需要人們一代代相傳和學習。我們遇到這些符號時會下意識地想到它們的意義??谡Z中的大多數詞就是這類符號。數學中常出現的“α”“β”也是這類符號。二、符號的類型和性質(一)符號的類型2、索緒爾的二分法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則將符號分成了兩個部分——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他的這種分類方式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在我們的傳播活動中,語言和在語言基礎上形成的文字是最基本的符號體系。二、符號的類型和性質(二)符號的性質符號之所以被稱作符號,必然有其獨特的性質,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種性質:指代性、社會共有性、發(fā)展性。第一,符號和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間,必須存在一種關系,但這種關系并非天生擁有、自然確立的,而多半是后天約定俗成的。正如索緒爾所說,這種關系是“武斷的”。從古至今,人們進行物品交易,無疑都會用到貨幣,古時候通過銅錢,現在通過紙幣,而這些貨幣就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二、符號的類型和性質(二)符號的性質符號之所以被稱作符號,必然有其獨特的性質,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種性質:指代性、社會共有性、發(fā)展性。第二,符號和它所指代事物之間的關系,必須得到一定范圍內的社會認可。社會認可的一般是符號的辭典意義和一部分引申意義。很多引申意義是在群體中形成的。比如,在中國紅色代表著喜慶和歡樂,當我們看到這一顏色的時候,也會感覺充滿著活力,而紅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象征意義,便是因為它被廣大的中國人所認可、所承認。二、符號的類型和性質(二)符號的性質符號之所以被稱作符號,必然有其獨特的性質,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種性質:指代性、社會共有性、發(fā)展性。第三,符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它可能無中生有,也可能憑空消失,即使它長期存在,它與所指代事物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上也有了很多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網絡語言符號。比如“給力”“神馬”,而這些符號在十年后是否還會保持現在的意思,或者是否會消失,都是未知的。三、文化傳播中的符號(一)建筑建筑作為凝固的藝術,是人類建造出來用以滿足自己居住活動的場所。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建筑承載著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是一個地區(qū)的標志物,而這些建筑也在不同的時期承載著人類的文化。建筑不僅僅是建筑,它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屬性。不同的民族有著不一樣的建筑,環(huán)境和氣候的不同也會導致建筑的構造和風格出現差異,這一點在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就有所體現。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他們的建筑依山而建,建筑物內會有許多壁畫和唐卡(藏族繪畫);而在廣西壯族地區(qū),當地居民則采用“干欄式建筑”風格。這些不同也體現出各民族有著自己的特色。
三、文化傳播中的符號(二)歌唱歌唱作為一種舞臺表演的藝術形式,也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進行交際交流、表達感情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作為一種比較傳統的文化符號,歌唱也是一種比較常用和受人們喜愛的傳播方式。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民族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歌唱體系也是不同的。不論是歌唱技巧、歌唱語言,還是歌曲旋律,都具有當地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文化屬性,比如意大利的美聲唱法。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戲劇的唱法也是不同的,川劇、京劇、豫劇、粵劇等,它們都有著不同的唱腔和風格。第二節(jié)文化傳播中的語言符號一、語言符號的概念(一)口頭語言符號口頭語言符號是語音和它所表達的含義即語義的結合體。語音是符號的形式,語義則是符號的內容。所以口頭語言符號,就是有意義的聲音符號,它可以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等。在所有符號中,口頭語言符號也是最主要和基本的。但從傳播的效果來看,口頭語言符號也會受到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方言、語氣、語速、語調、文化修養(yǎng)、用語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會產生與實際信息不相符合的情況。這也是口頭語言符號在傳播過程中的弊端。
一、語言符號的概念(二)文字語言符號文字語言符號是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所發(fā)明的固化語言的原始手段。在最開始,文字作為語言的輔助手段得到傳播。但隨著歷史的變遷,文字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符號體系,有了自己的傳播作用和影響。文字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但又比口語更加嚴謹和簡練。運用文字信息進行傳播,可以使用更少的符號,也節(jié)約了讀者的時間和儲存的空間。但文字的嚴謹和簡練也導致其失去了口頭語言符號固有的感情和優(yōu)雅。在傳播過程中,受不同人的理解能力的影響,被理解的文字也會有偏差,但文字語言符號可以沖破時間的限制。一、語言符號的概念(二)文字語言符號在信息記載方面,它也具有超強的記載能力和可靠性。所以今天我們對歷史的挖掘與發(fā)現中,文字文本成為最可靠的信息來源。為了對歷史、對未來負責,文字語言符號必須正規(guī)、準確、簡練。文字語言符號作為人類語言的高級形式,主導著數千年的人類思想??脊疟砻鳎鳛槿祟愖罟爬系奈淖种?,埃及象形文字距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而我國的漢字和西亞的楔形文字距今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二、文化傳播中的口頭語言符號(一)人類前語言階段的文化傳播據調查,在直立人和猿人早期階段,除了在工具使用上,人類對信息的獲取和對文化的傳播與其他高級動物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一時期的人類社會以血緣家族群體為基礎,因為社會成員較少,社會群體也相對短缺,但是也存在溝通和小范圍的交流。盡管人類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直接從大自然中獲取所需,無須通過交易和買賣,但是其實這一時期的人也有他們自己的交流方式。
案例鏈接傳遞信息的猩猩●猩學會了研究人員所教的方法。實驗過程中,黑猩猩們有充分自由去探索其他打開盒子的方法,但“傳遞鏈”中的6只黑猩猩均使用了同一種方法。“其他黑猩猩所用的方法,均是由第一只黑猩猩傳授的。”研究員霍納說:“很明顯,黑猩猩們在共用一種方法。這足以證明,它們之間存在一個信息傳遞過程。”可見,信息傳遞并不一定需要依賴語言,沒有語言系統,也可以傳遞信息和進行交流。二、文化傳播中的口頭語言符號(二)原始語言的文化傳播對于人類何時開始創(chuàng)造和系統使用語言,迄今仍無定論。21世紀初被發(fā)現的第一個人類語言基因定位于人類第七號染色體上。也就是說,大約在20萬年前基因中的兩個堿基對發(fā)生了變異,從而產生了語言。但這種語言與現代語言是不可同日而語的?,F代語言通過分類、概括等伴隨知識積累的圖式構建演進,集約了大量的感知信息,使我們不必過于依賴經驗記憶便可應對環(huán)境。然而在語言誕生之初,人類與自然界保持著相對全面的依存關系,語言由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來決定,熟悉與記憶周圍自然萬物的信息,是人類生存的需要,對細小事物的辨識與記憶也是一個原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而這一點也可以從動物身上找到答案。二、文化傳播中的口頭語言符號(二)原始語言的文化傳播1976年5月,弗朗辛·帕特森用美國手語問大猩猩“可可”是否餓了,“可可”給出肯定的答復?!翱煽伞背錾?971年,是目前語言能力最強的非人類動物。這只大猩猩掌握1000多個手語單詞,了解大約2000個英語口語單詞的含義,能夠與人類交流。剛果民主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猿類研究員托馬斯·布魯爾表示:“大猿的語言能力與兒童相當?!奔s克大學的盧森指出:“大猿更擅長手語而不是口語,因為大猿對發(fā)音的控制與人類不同?!毙尚伞翱煽伞钡睦幼阋哉f明,除了對發(fā)音的控制能力及其產生的影響以外,猿類與人類在信息處理能力上僅是在程度上存在差異而已,就記憶能力而言,經驗復雜程度遠低于現代人類的猿類,在某些方面還具有優(yōu)勢。二、文化傳播中的口頭語言符號(二)原始語言的文化傳播其實在原始語言形成時期,人類的活動就已經開始豐富起來,這從種類繁多的石器中就可以得到證明。另外,裝飾品、壁畫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其中,信息的傳遞方式有事物指示、運用形體表情動作、模仿、示范、鳴叫、敲擊、撫摸等。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長期使用后,逐漸轉變?yōu)橄鄬膶iT化原始形聲表情手勢交流方式,并最終蛻變成原始語言。雖然原始語言不能和現代語言相比,但原始語言在當時對文化的傳播、對人們生活中的交往溝通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三、文化傳播中的文字語言符號(一)文字產生前實物化信息載體中的文化傳播就信息形式而言,語言畢竟依附于聲音,轉瞬即逝、無法保留,難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信息傳播與掌控的現實需求。因此在這一時期雕刻和繪畫成為新的信息載體。追隨或伴隨語言誕生的信息形式是以漁獵和采集為生的晚期智人(距今5萬年至1萬年)的雕刻和繪畫這類實物模仿形態(tài)的信息載體??脊虐l(fā)現的原始巖畫和雕刻品,顯示了這一時期人類擁有超凡的想象力,甚至可以和現代的藝術家相媲美。三、文化傳播中的文字語言符號(一)文字產生前實物化信息載體中的文化傳播早在文字誕生之前,人類已經依靠記錄、演運和傳播信息的實物化具象和抽象媒介形式通往文明之路。這一時期一種比較常見的記憶方式是結繩記事。這種方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幫助了人們對事情進行記憶和理解,但卻容易導致記憶的缺失,當事人也不能有效地找到回憶,所以這一時期的繪畫、雕刻更能夠有效地傳播信息。同時,實物化信息載體的使用,也極大地強化了信息的可驗證性。這為人類走出原邏輯思維埋下了伏筆。人類通過對實踐活動信息的積累和傳播,對自身的思維開發(fā)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推波助瀾。而文字的誕生,則使文化的傳播發(fā)生了全新的改變。三、文化傳播中的文字語言符號(二)文字誕生后的文化傳播地球上最早的文字,誕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氏族公社走向解體,階級社會取而代之的歷史時期。在此之前繪畫、結繩、契刻等原始記事方法,都是視覺化的信息載體,但這種視覺化在演變到視聽一體化的過程中,并不一定是連續(xù)的。
文字的起源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變革性突破——由記錄事件突變?yōu)橛涗浾Z言。正是這種原有的不足,才使新的方法得以產生,并邁上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完善之路。
所以從文字誕生來看,從記錄事件到記錄語言是形成文字的關鍵。文字對于文化傳播和文化事件記錄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盡管在一定時期內文字的使用是小范圍的、小規(guī)模的,但是伴隨著教育,文字也逐漸開始普及和推廣,在這個過程中,文化也在這一載體上逐漸傳播。第三節(jié)文化傳播中的非語言符號一、非語言符號的概念非語言符號包括傳通(傳播)情景中除了語言刺激之外的一切由人類和環(huán)境所產生的刺激,這些刺激對于信息發(fā)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具有潛在的信息價值。在人類的文化傳播中,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的關系,就像是意識和潛意識的關系。二、文化傳播中的體語類非語言符號(一)定義體語是指通過人的舉止、表情、裝束來表情達意、傳遞信息的非語言符號,又稱作身體語言或行為語言。體語在人們交往的過程中被大量使用,它的傳播功能也越來越突出。據說在西方歷史上有一個教派,曾定下一條嚴格的教規(guī),就是在交流中禁止使用語言,于是大家就只能憑借姿勢、眼神、動作來進行交流,卻仍可以互相溝通。一般來說,體語有三種類型:一是動態(tài)的動作,二是靜態(tài)的姿勢,三是有聲無義的“類語言”(paralanguage)。二、文化傳播中的體語類非語言符號(二)在文化傳播中的體現和運用熱播美劇《別對我說謊》(LieToMe)教會了觀眾辨別是否說謊的小竅門,令許多人樂此不疲地學習成為“行為專家”。這些小竅門便涉及對表情和體語類非語言符號的運用。藝術雖然有創(chuàng)作的成分,但該劇的很多理論還是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的。最令人感到真實的是,電視劇還拿來了大量明星和名人的照片、視頻作為佐證,在劇中為萊特曼(Lightman)博士現身說法的名人包括休·格蘭特、瑪麗蓮·夢露等。知識鏈接辨別撒謊的一些小竅門(1)說話的時候單間聳動,說明說話極其不自信,是說謊的表現。(2)敘事時往左下方看,這代表大腦在回憶,所說的是真話;謊言不需要回憶的過程。(3)明知故問的時候眉毛微微上揚。(4)人在害怕時會出現生理逃跑反應——血液從四肢流回到腿部(做好逃跑準備),因此手的體表溫度會下降。(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6)描述一連串發(fā)生的事情,編造都是按時間順序進行的,能否流利、準確地進行倒敘是判斷對方是否說謊的標準之一。(7)如果對方對你的質問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質問會是真的。(8)“你去過她家嗎?”“不,我沒有去過她家?!睂栴}生硬的重復是撒謊的典型表現。(9)真正的吃驚表情轉瞬即逝,超過一秒鐘便是假裝的。三、文化傳播中的視覺類非語言符號(一)定義視覺類非語言符號中有象征和實義兩種,其實很好理解,視覺類非語言符號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吹降囊恍﹫D畫、標志等。象征性符號往往代表著比較抽象的意義,比如醫(yī)院的紅十字、學校的?;?、部落的圖騰等,并沒有實際的意義,這些都是長期歷史積淀的結晶,代表著深厚的傳統;而實義類符號,如古代的烽火、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鐵路公路的標志等,這些都具有實際的傳播功能。三、文化傳播中的視覺類非語言符號(二)在文化傳播中的體現與運用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文化如何高效地傳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在品牌文化的傳播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某種解決的方案,這就是品牌符號化。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最簡單直接的傳播方式。品牌符號化最大的貢獻就是能幫助消費者簡化他們對品牌的判斷,對于企業(yè)而言是最節(jié)省溝通成本的做法。視覺、聲音、語言、顏色等各種符號,實現了從精神層面上與消費者溝通,成就了這些偉大的品牌。案例鏈接可口可樂圣誕老人我們現在熟悉的這個大紅袍白胡子的圣誕老人是可口可樂提供的,由商業(yè)設計師哈頓·森德布洛姆(HaddonSundblom)于1931年為可口可樂公司所設計。紅白色是可口可樂的配色,卷卷的大胡子像是可口可樂的泡沫。從此,圣誕老人就有了“標準像”,并且同時成為可口可樂的商業(yè)形象。圣誕老人的形象為全世界所接受,并伴隨著可口可樂傳播到全球。圣誕老人的形象至今和可口可樂緊緊結合在一起,可口可樂也拍攝了大量有關圣誕老人的廣告。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視覺類非語言符號的文化傳播。我們在早期,并不確定圣誕老人長什么樣子,而可口可樂公司設計的符號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從而在推銷可口可樂產品的同時也適當地推廣圣誕節(jié)這一西方文化。四、文化傳播中的聽覺類非語言符號(一)定義凡是作用于人聽覺器官的非語言符號,都可以被視作聽覺類非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包括類語言和其他聲音符號。
1、類語言類語言是人類發(fā)出的沒有固定意義的聲音,它是一種類似語言的符號,但是又不像語言一樣有明確的字形和讀音,也不像語言一樣有固定的語法規(guī)律可循。類語言包括輔助語言和功能性發(fā)聲。2、其他聲音符號其他聲音符號如鼓聲、口哨、汽笛、樂聲等。在特定的傳播情境下,某種單一的聲音符號也可能擔當傳播信息的重任。四、文化傳播中的聽覺類非語言符號(二)在文化傳播中的體現與運用秋時期,曹劌以出色的才智幫助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強大的齊國,為后世留下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真知灼見。對此曹劌解釋的是:“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枯竭了。對方的勇氣消失了,而魯國軍隊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zhàn)勝了?!钡谒墓?jié)文化傳播中的意義交流一、文化傳播中的意義(一)意義的概念在自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理論中,意義一直被看作“超自然的、獨立的、不變的實體”,是“絕對精神”的產物,這是唯心主義觀點。歷史唯物論認為,意義并不是什么神秘的、虛無縹緲的東西;相反,它是人的社會存在和社會實踐的產物。意義體現了人與社會、自然、他人、自己的種種復雜交錯的文化關系、歷史關系、心理關系和實踐關系。對于“意義”,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它理解為意思、含義等。在傳播學的領域,意義的問題也相當重要。其實每天我們都在親身經歷著這些。一、文化傳播中的意義(二)符號意義概念符號,在傳播中不可或缺,可以說無符號就沒有傳播,傳播中形成、交換的意義,正是以其間的符號的意義作為重要基礎,所以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符號的意義。意義作為符號形式所表現出來的全部內容,是人(主體)對客觀事物(指示物)進行闡釋的結果。面對同樣一個客觀事物,用于指代和表述的符號可以是多樣的,但各種不同符號表達的意義就不見得完全一樣。意義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科領域有著不同的定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多種多樣的理解。郭慶光給出的定義是:“所謂意義,就是人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物的認識,是人賦予對象的含義,是人類符號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容?!睆倪@個定義中我們就能看出意義的外延非常寬廣,可以說人類在傳播活動中所交流的一切精神內容,包括意向、意圖、認識、知識、價值、觀念等,都包括在意義的范疇之中。一、文化傳播中的意義(三)符號意義的類型關于符號的意義,有許多成對出現的概念,代表著從不同角度所做的劃分。1、符號的明示意義和暗示意義明示意義是符號的主要意義、核心意義,暗示意義則是符號的引申意義與外圍意義。
2、符號的外延意義與內涵意義邏輯學對于概念的外延與內涵有較多的探討。一般認為,外延是概念指示的所有事物的集合,內涵則是概念指示的事物本質屬性、特征。
3、符號的指示性意義與區(qū)別性意義指示性意義涉及符號與它指代對象之間的關系;區(qū)別性意義則涉及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即一個符號與其他符號的異同,它的獨特之處在什么地方,居于符號系統內的什么位置。二、傳播中的意義(一)意義的概念符號本身是具有意義的,但意義并不僅僅存在于符號本身,更存在于人類傳播的全部過程和環(huán)節(jié)中。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提到的是符號本身的意義,但是在具體的社會傳播過程中,參與或介入的不僅僅是符號本身的意義,還有傳播者的意義和傳播情境形成的意義等。這與“符號和意義是有機的統一體”這一說法并不矛盾,而是體現了人類的符號和意義活動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對此,可以做出如下解釋。第一,不能以明確的符號形式表達出來的意義只是模糊的意義或意義的胚芽。第二,符號與意義的關系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形式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而與豐富的社會生活相聯系的內容則具有多變性。第三,人類整體駕馭符號表述意義的能力是無限的,而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日常傳播活動中往往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在傳播學中,駕馭符號表述意義和解讀意義的能力是人的基本傳播能力,也是現代人的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至于情境的意義,也可以說是由一系列情境符號及其相互組合所形成的意義。知識鏈接符號之外的意義含義傳播者的意義傳播者的意義并不總是能夠得到正確的表達,發(fā)出的符號有時并沒有正確傳達所要表達的意圖或本意,此時符號本體的意義與傳播者的意義未必是一回事。受傳者的意義不同的人或者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可能從相同的符號或信息中得到不同的意義。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符號本身的意義會隨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而且每個受傳者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和解釋符號意義的。情境的意義傳播情境是指對特定的傳播行為直接或間接產生影響的事物、條件或因素的總稱,包括具體活動進行的場景,如時間、地點、人物等;在廣義上,也包括傳播行為參與者所處的群體、組織,以及相關制度、規(guī)范、語言、文化等較大的環(huán)境因素。在很多情況下,傳播情境會形成符號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義,并對符號本身的意義產生制約。三、意義的交流——象征性社會互動象征互動論者認為,傳播先于結構,正是通過傳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意義才得以形成,結構才得以產生、維系、變化。傳播(互動)行為及其間生成的意義,令人之所以為人,令社會之所以為社會。社會、群體、自我等,不是充滿固有意義的容器,而是容器與填充物相互構建的產物。這一過程使意義得以產生的同時,也使對象得以存在。沒有互動、沒有意義,個人也就不會形成自我以及聯結成社會。從符號和意義的角度出發(fā)來理解傳播,那么傳播就是象征性社會互動。象征性社會互動,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傳送符號和意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因為符號和意義是一體的,所以象征性社會互動又叫符號互動、意義互動。象征性社會互動本質上是互動雙方通過符號傳遞和交流意思的活動。被交流或交換的意義,對傳播者而言是他為發(fā)出的符號賦予的含義和對符號可能引起的反應的預想;對受傳者而言是他對傳來的符號的理解、解釋和反應。本章關鍵詞【符號】符號被人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下了諸多定義,其中符號學奠基人皮爾斯的定義為:“一個符號,或者說象征是某人用來從某一個方面或關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種東西?!痹谒磥?,一個符號由三個要素組成:一是代表事物的符號,二是被符號指涉的對象,三是對符號的解釋。所以符號具有代表性、指涉性和解釋性。換言之,符號是兩個代表之間的第三者,是被指定好了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我國學者郭慶光也對符號下了定義,他說:“簡言之,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載體,是信息表達和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云南工程職業(yè)學院《重金屬冶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應用職業(yè)技術學院《外國戲劇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高三上學期一模歷史試卷
-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勞動定額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浙江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卷
- 九江學院《文具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海師范大學《汽車電子電氣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煙臺理工學院《中國古代文學作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陽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桂林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生物質能源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DB50 577-2015 汽車整車制造表面涂裝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生態(tài)安全課件
- 大學英語(西安歐亞學院)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歐亞學院
- 人教版高中英語挖掘文本深度學習-選修四-UNIT-2-(答案版)
- 八下冀教版英語單詞表
- 【人教版化學】選擇性必修2 知識點默寫小紙條(答案背誦版)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課件
- 2024年司法考試完整真題及答案
- 部編高教版2023·職業(yè)模塊 中職語文 《寧夏閩寧鎮(zhèn):昔日干沙灘今日金沙灘》課件
- 企業(yè)對外溝通與形象塑造制度
- 《前列腺增生》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