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為文言詩文單元,包括《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這三篇文言散文和《詩詞三首》。這四篇課文,既描繪了亭臺樓閣、湖光山色等自然美景,又表達了作者個人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負。古人寄托于山水名勝之中的思想情感和憂樂情懷,是我們學習這一單元時需要關注到的?!对狸枠怯洝吠ㄟ^對“遷客騷人”登樓時或喜或悲的“覽物之情”的分析、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蹲砦掏び洝吠ㄟ^對醉翁亭周圍的秀麗景色的描寫和對游宴之樂的敘述,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逗耐た囱芬郧逍碌诺墓P觸描繪了湖心亭看雪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以及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巧遇知己的愉悅化解了懷戀前朝往事的淡淡愁緒?!对娫~三首》中,《行路難(其一)》描寫了詩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內(nèi)心的強烈苦悶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時又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冻陿诽鞊P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寫了詩人被貶的不幸遭遇,抒發(fā)了詩人二十多年轉(zhuǎn)徙巴山楚水的悲憤心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堅定意志和樂觀精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借賞月抒發(fā)了豐富而樂觀的思想情感,寫出了作者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戰(zhàn)勝抑郁惆悵之情的心理過程?!皩懽髯h論要言之有據(jù)”要求學生將議論寫得言之有據(jù),具有說服力,提高寫議論文的能力?!罢n外古詩詞誦讀”旨在讓學生積累古代詩歌,培養(yǎng)鑒賞品味詩歌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學習并積累本單元中的重點字詞,做到正確識音、辨字、釋義。2.培養(yǎng)學生借助文中的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大意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反復誦讀,把握詩文的豐富內(nèi)涵,感受舒緩自如的風格。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文言虛詞在關聯(lián)文意、傳達語氣等方面的作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憂樂情懷。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學習并積累本單元中的重點字詞,做到正確識音、辨字、釋義。2.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大意,提高整體閱讀能力。教學難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憂樂情懷。教學措施1.交流作者及背景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其他組補充或老師輔助補充。2.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以小組為單位,梳理匯報,各組共同解決疑難句,老師引導補充。3.品讀課文,在《岳陽樓記》中體會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的效果;在《醉翁亭記》中體會“者、也、而、之”等虛詞的使用,感受舒緩自如的風格。課時安排《岳陽樓記》2課時《醉翁亭記》2課時《湖心亭看雪》1課時《詩詞三首》2課時寫作議論要言之有據(jù)1課時課外古詩詞誦讀1課時10岳陽樓記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霏、浩浩湯湯”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2.理解全文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過程與方法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2.朗讀、背誦全文,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深刻理解和正確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2.學習文章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體會文章駢散結合的句法形式。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教學難點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柳州有幸,擁有柳宗元;岳陽亦有幸,擁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劉禹錫因為同舉進士,遂成為莫逆之交,演繹了文學史上一段佳話;而范仲淹和滕子京這兩位同榜進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難與共,共同譜寫了岳陽人民百世的榮耀和驕傲。他們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所謂的政績,也是一份文化遺產(chǎn),更是一個精神家園。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二、自主預習1.作者介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進士。宋仁宗時,范仲淹曾守邊數(shù)年,后還朝任樞密副使,又遷升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此后多次遭貶,在赴潁州任途中病逝,謚“文正”。他一生論著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其代表作有《漁家傲》《岳陽樓記》《江上漁者》等。2.知識鏈接“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為: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②游記,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③雜記,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3.檢查預習(1)訂正字音
謫(zhe)屬(zhu)霪雨(yih)霏霏(⑹)檣(qi^ng)楫⑴)冥(ming)讒(chan)偕(xi6)(2)一詞多義觀J予觀夫巴陵勝狀(動詞,看)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名詞,景象)[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動詞,至、到達)[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動詞,窮盡)、[而或長煙一空(副詞,有時)或<?[或異二者之為(副詞,或許、也許,表示委婉語氣)六J濁浪排空(名詞,天空)空i而或長煙一空(動詞,消散)、[政通人和(形容詞,順利)i甬i?[然則北通巫峽(動詞,通向)J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動詞,處在)居i面山而居(動詞,居?。?)通假字百廢具c(ju)興(同“俱”,全、皆)屬(zhU)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太守)之前,在太守)之前,在之后)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形容詞作狀語,(5)古今異義/古義:規(guī)模。例:增其舊制。制〔今義:制度。?。莨帕x:迫近。例:薄暮冥冥。薄!今義:厚度小,與“厚”相對。景J景J古義:日光。例:景i今義:景色。至若春和景.明?!埃酃帕x:如果沒有。例:微斯人。微]?[今義:細?。惠p微。’古義:景象。例:氣象萬千。氣象』??[今義: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xiàn)象。(6)特殊句式銜遠山,吞長江。(省略句)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狀語后置)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狀語后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定語后置)吾誰與歸?(賓語前置)(7)流傳至今的成語氣象萬千、心曠神怡、政通人和等。三、疏通文意1.重點詞語解釋浩浩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際涯:邊際。開:指天氣放晴。去國:離開國都。讒:誹謗性話語。譏:譏笑、挖苦的話。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光:湖光。浮光躍金:浮動的光像跳動的金子。璧:圓形的玉。何極:哪有盡頭。把:持、執(zhí)。臨風:迎著風。2.重點句子翻譯(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2)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水勢浩大,寬闊無邊,早晚陰晴明暗多變,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壯麗的景象。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像那連綿不斷的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四、合作探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課文的結構是怎樣的?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第二部分(2?4):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第一層(2):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第二層(3、4):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第三部分(5):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2.岳陽樓的雄偉景象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①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雹趯掗煙o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蔽?、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疏通了字詞,感知了文章的大意。下節(jié)課我們將更深入細致地學習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六、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第二課時一、課前復習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示例:“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抒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二、新課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已初學了課文,對文中的字、詞、句已做了疏通,同時,對作為文學家的范仲淹在語言上的功底也窺知一二。如本文多次采用一些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讀來整齊勻稱的句子,再結合散句,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品讀這篇課文。三、合作探究(一)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1.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領起全篇,第1自然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答案示例:背景是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2.第3、4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和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答案示例:這兩段描寫了洞庭湖景色陰晴的變化以及遷客騷人登樓時不同的心情。這部分內(nèi)容緊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加以發(fā)揮,分段來寫。第3自然段寫了風雨天氣中洞庭湖上蕭條凄涼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慮的悲苦情感。這一段寫了物悲則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一個方面。第4自然段寫洞庭湖晴朗天氣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此時的喜悅之情。這一段寫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又一方面。(二)品讀課文,句段賞析1.“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后盼,文思縝密。2.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答案示例: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了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3.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個警句的?答案示例: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點明“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警句出現(xiàn),給人的印象極深。(三)熟讀課文,主旨探究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案示例: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示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四)賞讀課文,鑒賞評價1.本文的寫作特色有哪些?答案示例:①繁簡得宜,層層蓄勢。②采用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③駢散結合,詞語富有生命力。2.“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lián)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理想化的人物。答案示例: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自勵勵人,委婉含蓄。(五)課外拓展,對比延伸登岳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四、課堂小結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諫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美的感受。五、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六、板書設計作記緣由——記敘<岳陽樓記壯觀景象——“遷客騷人”描寫覽物之情’物暗則悲<岳陽樓記壯觀景象——“遷客騷人”描寫覽物之情’物暗則悲'
景明則喜卜抒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憂國憂民古仁人之心——議論11醉翁亭記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壑、輒”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2.理解全文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過程與方法1.朗讀和背誦全文。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線索。3.學習本文精練優(yōu)美、流暢自然的語言,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體會作者的曠達胸襟,學會正確看待挫折。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線索。2.學習本文精練優(yōu)美、流暢自然的語言,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教學難點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體會作者的曠達胸襟,學會正確看待挫折。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人們?yōu)楹味??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欣賞這篇《醉翁亭記》吧!二、自主預習1.作者介紹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有《歐陽文忠公全集》傳世。2.背景資料慶歷五年,歐陽修因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被貶官到滁州任知州。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fā)展生產(chǎn),使當?shù)厝诉^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于是歐陽修寄情山水,常在“醉翁”這個亭子里宴請賓客,并寫下了傳誦千古的《醉翁亭記》。3.檢查預習(1)訂正字音滁(chu)林壑g(he)瑯琊(langya)潺潺(chan)釀泉(ni^ng)輒(zhe)暝(ming)傴僂(y讓lu)攜(xie)洌J(lie)山肴(yao)野蔌(sh)(2)一詞多義"名之者誰(動詞,命名,給……取名)名<不能名其一處也(動詞,說出)、則題名其上(名詞,名字)、[野芳發(fā)而幽香(動詞,開放)、有時朝發(fā)白帝(動詞,出發(fā))J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動詞,回去)歸、云歸而巖穴暝(動詞,聚攏)"山水之樂(名詞,樂趣)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形容詞,歡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動詞,以為樂)謂J太守謂誰(動詞,為,是)'冃、太守自謂也(動詞,命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詞,秀麗)秀4?[佳木秀而繁陰(形容詞,茂盛)(3)詞類活用名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山行六七里(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雜然而前陳者(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翼然臨于泉上(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故自號曰醉翁也(名詞作動詞,稱呼)(4)古今異義[古義:情趣。例:醉翁之意不在酒。TOC\o"1-5"\h\z意』-心[今義:意思或愿望。[古義:離開。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去?[今義:至I」、往。[古義:花。例:野芳發(fā)而幽香。芳]"[今義:香味。(5)出自本文的成語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峰回路轉(zhuǎn):亦作“山回路轉(zhuǎn)”。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經(jīng)歷曲折后,出現(xiàn)新的轉(zhuǎn)機。醉翁之意不在酒:現(xiàn)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用心。水落石出:本義為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風霜高潔:天高氣爽,霜色潔白。三、疏通文意1.重點詞語解釋環(huán)滁:環(huán)繞著滁州城。環(huán),環(huán)繞。壑:山谷。峰回路轉(zhuǎn):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zhuǎn)彎。云歸:云霧聚攏。巖穴:山洞,文中指山谷。暝:昏暗?;蓿宏幇?。發(fā):開放。雜然:交錯的樣子。陳:陳列,擺開。2.重點句子翻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間啊。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悟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像那太陽出來之時,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黑暗與光明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晚上。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的人們在出游啊。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四、合作探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答案示例: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醉翁亭的位置和環(huán)境,以及命名的經(jīng)過,解釋“醉翁”的含義,表現(xiàn)作者寄情山水尋找樂趣的心情。(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的得名)第2自然段:寫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千變?nèi)f化,美妙無比,使人感到樂趣無窮。(分別描寫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第3自然段:寫滁州人的游樂和作者同賓客游宴的歡樂情景,表現(xiàn)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的歡快心情。(描寫太守與滁人游山宴飲之樂)第4自然段:寫作者游醉回歸和愉快心情,進一步表現(xiàn)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同時交代歸來后寫了這篇《醉翁亭記》。(寫宴散人歸的情景)五、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游記,也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抒情散文。作者通過描述醉翁亭一帶的山水景色和游宴場面,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被貶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既展現(xiàn)出一幅自己理想的“官民同樂”的生活圖畫,也在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朝廷和保守派的不滿和憤慨。六、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第二課時一、課前復習點明文章主線的是哪句話?答案示例: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新課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已初學了課文,簡介了作者,落實了字詞,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將更具體地學習文章的一些細節(jié),探究文章的寫法。三、合作探究(一)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1.第1自然段是怎樣由遠及近、由面到點,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答案示例:先從遠山落筆,定點觀察環(huán)視,點出滁州地理位置的總體特點——環(huán)滁皆山也;然后由全景到局部,由遠及近看,特寫西南諸峰,尤其是瑯琊山;之后移步換景,寫“山行六七里”,指出釀泉;最后寫“峰回路轉(zhuǎn)”,說明醉翁亭所處地理位置。整段從山落筆,從山寫到泉,從泉寫到亭,自然入題。2.第2自然段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來進行描寫的?這一段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答案示例:朝“明”暮“晦”,把山間早晨和傍晚的特點描繪了出來;寫山間之四時,抓住了四時的典型特征——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風霜、冬之水石,盡顯景物之情態(tài),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先分寫朝暮、四時之景,然后總寫賞景感受“樂亦無窮”,可見本段結構為“分—總”。3.第3自然段寫什么?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琊山的情形??煞譃樗男?,分別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場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nèi)容跟前一層是平列的。4.滁人的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可以體會出什么內(nèi)涵?百姓之樂中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答案示例: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俺擞巍睂懙糜新曈猩懈杪暫秃魬?,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能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5.精讀最后一段,說說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答案示例:“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復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后的欣慰?!疤刂畼菲錁贰笔亲髡摺芭c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二)品讀課文,句段賞析1.第1自然段有一個名句,請將它找出來。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為下文寫景抒情定下了基調(diào)。2.第2自然段中的“而樂亦無窮也”一句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由景美寫到人樂,點出“樂亦無窮”,為下文寫人敘事做鋪墊。(三)熟讀課文,主旨探究結合全文內(nèi)容回答,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處?答案示例:這是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但讀罷卻又讓人覺得不僅僅是在記山記水,而是融入了作者許多的思想情感。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那么,怎樣理解這“醉翁之意”呢?它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只有結合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準確把握“醉翁之意”。“慶歷新政”的失敗,使北宋喪失了一次變法圖強的機會。范仲淹向宋仁宗所陳“十事”,包括改革官制、選賢任能、嚴肅法紀、強兵富民等,都無法實現(xiàn)。對此,范仲淹以耿介拔俗之質(zhì)“進亦憂,退亦憂”,而歐陽修以寬和仁愛之心“與民同樂”,二人行為模式不同,其精神實質(zhì)是一樣的。相比之下,歐陽修的表現(xiàn)更體現(xiàn)了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更在乎“與民同樂”。這樣理解才算把握了本文的主旨。(四)賞讀課文,鑒賞評價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答案示例:①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特別是使用21個“也”字作句尾,韻味濃郁;巧妙地用了25個“而”字使文章流暢優(yōu)美,從容婉轉(zhuǎn)。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熟記、牢記,并理解其蘊涵。本文記敘、寫景、抒情巧妙結合,將抒情貫穿于記敘、寫景之中。第1自然段寫亭之概況,第2自然段寫朝暮圖、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為主線貫穿起來。景中處處有情,真是情景交融。(五)課外拓展,對比延伸始得西山宴游記(節(jié)選)(唐)柳宗元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譯文:自從我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游玩。每日和我的隨從上高山,入深林,走遍縈回曲折的溪澗,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無論多遠沒有不到的。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躺下(睡著了)做起夢來。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有奇異姿態(tài)的山水,我都游覽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獨特。四、課堂小結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掃唐五代文壇浮艷文風,建立了清新、秀美、剛健、婉轉(zhuǎn)的文學風格,這篇散文便是他對文學主張最好的藝術實踐。它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優(yōu)美的畫面、淳樸的人情,也展現(xiàn)了先生那曠達自適、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操。讓我們一起在優(yōu)美的朗讀聲中與先生道別吧……(配樂朗讀)五、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六、板書設計醉翁亭周邊環(huán)境亭名由來山、水、林、路醉翁之號山景圖<醉翁亭記[朝暮之景]t醉翁亭周邊環(huán)境亭名由來山、水、林、路醉翁之號山景圖<醉翁亭記[朝暮之景]t[四時之景[山水之樂1除人游、<游宴圖太守宴眾賓歡>宴酣之樂(人樂)>與民同樂太守醉'禽鳥樂晚歸圖<游人樂、太守樂12*湖心亭看雪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2.熟讀并背誦課文,理解全文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過程與方法1.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敘事、寫景、抒情交融的寫作特色2.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解讀作者的精神世界,辯證地看待其生活態(tài)度。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背誦課文,理解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教學難點1.解讀作者的精神世界,辯證地看待其生活態(tài)度。2.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一篇叫《詠雪》的課文,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古人對雪可謂情有獨鐘,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二、自主預習1.作者介紹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過著游山玩水的風雅生活。明亡之后,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披發(fā)入山”,消極避世。張岱繼“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遠,是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他的代表作有小品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張岱的小品文筆墨精練,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頗似唐人絕句,以雋永見長,寥寥幾筆,意在言外。2.背景資料《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前朝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3.檢查預習毳衣(cui)碭I(dang)霧凇毳衣(cui)碭I(dang)霧凇(sOng)一芥:(jie)沆l(hang)喃喃(n^n)(2)一詞多義[是日更定矣(代詞,這)是<[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上下一白(名詞,白色)白{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名詞,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代指酒)大]見余大喜曰(副詞,非常)大i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形容詞,跟“小”相對)(3)詞類活用大雪三日(名詞作動詞,下大雪)是金陵人,客此(名詞作動詞,客居)
擁毳衣爐火(名詞作動詞,圍著爐火)與余舟一芥(小草,這里名詞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微小)(4)古今異義古義:我。例:余.住西湖。今義:剩下。古義:白<古義:白<例:余強飲三大白.而別。I今義:白色。古義:這。例:是日更定矣。是〕-[今義:判斷動詞。[古義:完了,結束。例:是日更定矣。定q?今義:確定;決定。三、疏通文意1.重點詞語解釋絕:消失。更定:晚上八時左右。余:第一人稱代詞,我。擁毳(cui)衣爐火: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霧凇沆碭: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惟:只有。長堤一痕:指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及:等到。舟子:船夫。喃喃:低聲嘟噥。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2.重點句子翻譯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我撐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賞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空與云層與遠山與湖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那兩個人)見到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湖中還能碰上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四、合作探究(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中心內(nèi)容。答案示例:作者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2.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答案示例: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地點:西湖的湖心亭。人物:作者張岱,兩“客此”的金陵人。事件:看雪;奇遇。(二)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1.作者在寫景時用白描手法,文字極其簡練,為何開頭交代時間及看雪背景卻極費筆墨?答案示例:開頭作者用明代年號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他以明代遺民的視角來看世界,自然會有一種孤標傲世、遺世獨立的情懷和風致?!按笱┤铡币痪洌月犛X表現(xiàn)出西湖在大雪后一片靜寂的情景,而作者偏要選這最靜寂的凌晨時分去看雪景,以示自己的孤懷雅興。2.從“獨往湖心亭”中的“獨”字可見作者是一人前往,為何又寫“舟中人兩三?!保Y尾又寫舟子?是否矛盾?答案示例: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在作者看來,茫茫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也是他強烈的自我意識、自我情懷的一種寫照。3.本文題為《湖心亭看雪》,為何第2自然段卻詳寫湖心亭奇遇?答案示例:本文的主體內(nèi)容是看雪,這是作者計劃之中的樂事??墒俏丛系皆诤倪€能有此奇遇。三人情懷契合,相逢何必曾相識,自然令作者喜不自禁。這是看雪事件的延續(xù),又是令作者大喜的事,當然要詳寫。4.“問其姓氏”,“客”卻未答姓氏,僅交代其籍貫及來由,何故?答案示例:客人未答姓氏,可能有難言之隱??赡苋缱髡咭粯庸赂甙潦溃恍寂c他人相識,因此回答時故意語焉不詳,只答“是金陵人,客此”。也可能他們也是明代遺民,客居在這里,不便明言。5.結尾用舟子的話收束全文,有何用意?答案示例: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贊賞,作者的確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襯托了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②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止“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側(cè)面烘托。(三)品讀課文,句段賞析1.請賞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白描手法的運用。答案示例: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動傳神的15個字,描繪出了大雪三日后奇特的夜間雪景。這也是作者在湖中劃船時看到的總體的視覺形象,是一個十分闊大而又混沌難辨的白色世界。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連成一片雄渾蒼茫的雪白世界。作者的視點由上而下,四種景物渾然一體的特點,僅用“一白”輕輕一點,便境界全出矣!教師點撥: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2.請賞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中白描手法的運用。答案示例:在天地“一白”雄渾闊大的背景之下,作者將視線收近,從天、云、山、水,到長堤,到湖心亭,到舟,到人,在天地混沌的雪白世界中關注到幾個有活力的“湖上影子”。此為由大到小,以小襯大,也是白描手法。這一句僅用了四組數(shù)量詞,就將湖上景物生動逼真地勾畫出來。視點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一痕”到“一點”到“一芥”再到“兩三?!?,筆墨精到,情致畢現(xiàn)。在蒼茫天地之間,那長長的橫跨西湖中間的蘇堤,也只是一道淡淡的凸痕罷了。那湖心亭在作者眼里僅成了一個點。而比起湖心亭來,作者的小船更小了,不能稱“一葉”了,只能稱“一芥”??磥怼耙唤妗北取耙稽c”更小了。而小船中的人當然比小船更小,又拿什么來比呢?唯有用“?!眮硇稳萜湫×恕Wx到此處,我們自然不難想見作者獨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徹悟。(四)熟讀課文,主旨探究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案示例:本文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述了湖心亭看雪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以及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巧遇知己的愉悅化解了懷戀前朝往事的淡淡愁緒。(五)賞讀課文,鑒賞評價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答案示例: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游蹤——“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記敘了于湖心亭巧遇一事。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jīng)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肅殺、冷寂的氣氛,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寫景、敘事、抒情融于一爐,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課外拓展,對比延伸雪賦(節(jié)選)(南北朝)謝惠連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yUn)蕭索。藹藹浮浮,瀌(biao)瀌弈弈。聯(lián)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chiwu),末縈盈于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xO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鷴(xi^n)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譯文:雪花的形狀,散亂交錯,紛紛氳氳,散散落落,揚揚灑灑,翩翩飛舞于天空,回旋堆積于地面。開始時沿著屋脊而覆蓋了樓宇,到最后透過門簾而進入室內(nèi)。起初輕盈回旋于臺階下,后來飄舞縈繞于帷席旁。既可以隨方物成為玉圭,又能夠隨圓物成為玉璧。眺望原野,如萬頃縞素鋪展;仰望山嶺,則千巖銀裝素裹。這時,樓臺就像重疊的玉璧,大路猶如連綴的美玉。庭院陳列著玉階,林中挺立著玉樹;白鶴被奪去了光彩,鷴鳥也失去了鮮艷;紈袖佳人自慚形穢,玉顏美女掩面失色。五、課堂小結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邦猶是,人民復非?!岸荚谱髡甙V,誰解其中味?”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應該能夠理解作者的“癡”了吧!他癡迷于雪中之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癡于雪中的情及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但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那種消極避世的情緒,我們應該批判地對待,辯證地借鑒。讓我們一起背讀課文,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情雅趣。六、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七、板書設計
'霧凇沆碭]<湖心亭看雪賞雪<天云山水〉奇<湖心亭看雪孤高清雅、上下一白J「癡迷山水孤高清雅亭中奇遇三人同飲13詩詞三首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字詞的音形義。2.理解詩詞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過程與方法展示課外資料,讓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深入了解作者,并學會對詩詞進行賞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詩詞作者表達的意思。2.在想象與拓展中,體會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難點1.學會如何鑒賞古詩詞。2.學習古人詩歌唱和的習慣,理解詩中典故的內(nèi)涵。3.結合生命細節(jié),感受作者情懷,感悟人生規(guī)律,懂得得失與取舍。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行路難(其一)》一、新課導入同學們,中國歷來被譽為詩的國度,而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在燦若群星的詩人中,有一個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為耀眼奪目。他是誰呢?(學生猜測)對,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圖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詩圣”杜甫曾贊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確,李白一生詩酒相依,與酒緣定終生,難舍難分。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一首與酒有關的詩——《行路難》。二、自主預習1.作者介紹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詩風天真自然,豪放飄逸。有《李太白集》三十卷傳世,存詩約一千首。2.背景資料天寶元年,李白42歲,經(jīng)朋友舉薦,受玄宗皇帝詔聘來到長安,準備大顯身手,建立一番功業(yè)。但是此時的玄宗已喪失了早年勵精圖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種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無法見容于近宦權臣。因此,李白逗留宮中近兩年,一直沒有得到正式官職,最后竟被玄宗找了個借口逐出長安。幾十年的功業(yè)追求化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敗,于是寫下《行路難》?!靶新冯y”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本詩是李白《行路難》組詩的第一首,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失意中仍懷有希望。3.檢查預習(1)訂正字音金樽(zun)投箸(zhu)冰塞川(se)歧路(q°濟滄海(ji)(2)通假字玉盤珍羞(xiU)直(zhO萬錢(“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爸薄蓖爸怠?,價值)三、朗讀指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四、疏通文意1.重點詞語解釋金樽:對酒杯的美稱。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形容酒美價貴。箸:筷子。歧路:岔路。長風破浪:比喻遠大理想得以實現(xiàn)。云帆:高高的帆。濟:渡。滄海:大海。2.重點句子翻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金酒杯里盛著價格昂貴的清醇美酒,玉盤里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想渡過黃河,冰雪堵塞了河流;要登太行,雪布滿了山嶺。(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來到,到那時將揚起云帆遠渡滄海。五、合作探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讀過本詩后,你知道能概括此詩主旨的是哪兩句嗎?答案示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1.從詞語運用的工整和夸張修辭的運用的角度分析詩的第一、二句。答案示例:金樽、玉盤——極言飲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極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萬錢——極言酒、菜之珍貴??梢姡H朋好友為詩人設宴餞行,宴席十分豪華。但詩人的心情并不和宴飲的歡樂氛圍一致。2.第三、四句中有哪些典型動詞和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試分析其表達效果。答案示例:“?!薄巴丁薄鞍巍薄邦櫋边@四個連續(xù)動作,與“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對比,與“茫然”放在一起,表現(xiàn)了詩人極度憤懣、抑郁難平的心情。3.試分析第五、六句中的“冰塞川”“雪滿山”。答案示例:“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宏大的事業(yè),可是受詔入京后,他卻沒有被皇上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他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xù)追求自己的理想。4.請說說“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中典故的出處,并分析它們的作用。答案示例:垂釣碧溪: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呂尚(姜太公)曾在渭水邊垂釣,后來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乘舟夢日:傳說伊尹在受成湯重用前,曾夢見自己乘船經(jīng)過日月旁邊。“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tǒng)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yè)。5.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詩人用“長風破浪”比喻其宏偉抱負,接以“會有時”,肯定這一抱負有施展的時候。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xiàn)得何等豪邁、直爽!“直掛云帆濟滄?!庇沙碎L風破萬里浪推演而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雄渾闊大的意境,融入了詩人“輔弼天下”,大濟蒼生的宏偉藍圖。最后的詩句中詩人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三)品讀課文,句段賞析“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包含了哪些信息?答案示例:詩人忽然想到大有作為的姜尚和伊尹,他們的人生遭際帶給詩人一線希望之光。這寫出了詩人的不甘心,仍對自己從政有所期待,表現(xiàn)了詩人既對現(xiàn)實感到憤懣不平又寄希望于未來的復雜心情。(四)熟讀課文,主旨探究結合賞析過的內(nèi)容,理解全詩的情感。答案示例: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詩人內(nèi)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五)賞讀課文,鑒賞評價本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答案示例:巧用象征和典故。“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引用姜尚、伊尹等歷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悲憤、苦悶的心情及執(zhí)著追求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六)課外拓展,對比延伸行路難(其二)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搓幨芯n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jié)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譯文:人生道路如此寬廣,唯獨我沒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隨長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雞走狗一類的賭博游戲。像馮諼那樣彈劍作歌發(fā)牢騷,在權貴之門卑躬屈節(jié)是不合我心意的。當年淮陰市人譏笑韓信怯懦無能,漢朝公卿大臣嫉妒賈誼才能超群。你看,古時燕昭王重用郭隗,擁篲折節(jié)、謙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劇辛和樂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盡智,以自己的才能來報效君主。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還有誰能像他那樣重用賢士呢?世路艱難,我只得歸去啦!六、課堂小結李白作詩,以情緯詩,以才賦詩,以神取勝。情飽、才滿、神足,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作品中,詩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與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將永遠鼓舞著積極向上的人們昂首前行,其中一定有我、有你、有他最后,讓我們高聲吟誦詩的最后兩句,并以此互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逼摺⒕毩曉O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八、板書設計苦惱[面對佳肴,食不下咽心事重重,四顧茫然行路難<(其一)希望行路難<(其一)希望「世事艱難,懷才不遇[緬懷古圣,光明在前積極樂觀自信堅強追求長風破浪,自有其時展望未來,信心益堅第二課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課前復習默寫《行路難(其一)》。二、新課導入對于古代文人來說,遭受貶謫是常有的事??墒敲鎸@些不順利的人生際遇,他們當中很多人都保持著樂觀曠達的心態(tài)。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宋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起來感受這種樂觀精神吧!三、自主預習1.作者介紹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洛陽(今屬河南)人。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為文長于說理,有《劉夢得文集》。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有《東坡全集》。2.背景資料《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于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zhuǎn)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diào)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熙寧七年,蘇軾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熙寧九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3.檢查預習(1)訂正字音宮闕(que)瓊樓(qi6ng)綺戶(qY)嬋1娟(chanjuan)(2)一詞多義[何似在人間(代詞,哪里)[今夕是何年(代詞,什么,怎樣)(3)古今異義[古義:詩歌。例:今日聽君歌一曲。歌]1[今義:歌曲;唱。[古義:為什么。例:何事長向別時圓。何事4**何事[今義:什么事情。四、朗讀指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五、疏通文意1.重點詞語解釋酬:答謝,詩中是以詩相答的意思。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懷舊:懷念故友。翻似:倒好像。長(zhdng精神:振作精神。把酒:端起酒杯。宮闕:宮殿。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宮。不勝:經(jīng)受不住。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影子也跟著舞動。何似:哪里比得上。朱閣:朱紅色的樓閣。綺戶:雕花的門窗。照無眠: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指詩人自己)。何事:為什么。2.重點句子翻譯(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那沉舟的邊上,已千帆競發(fā),枯樹的前面,已萬木爭春。(2)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有悲傷歡喜、分離聚合,月亮有陰有晴、有圓有缺,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六、合作探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各聯(lián)各寫了什么?各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答案示例:首聯(lián):抒情——凄涼地、棄置身——辛酸憤懣頷聯(lián):用典——向秀作賦、王質(zhì)爛柯——悲痛感嘆頸聯(lián):比喻——沉舟、病樹——開朗豁達尾聯(lián):點題——歌一曲、長精神——堅忍不拔2.分別概括《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上闋和下闋的內(nèi)容。答案示例:上闋:對月飲酒,在天上與人間之間徘徊。下闋:對月懷人,抒發(fā)對離別之人的祝愿。(二)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1.理解《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釋中的典故及其內(nèi)涵、表達作用。答案示例: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jīng)過嵇康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序文中說:自己經(jīng)過嵇康舊居,因?qū)懘速x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爛柯人:指晉人王質(zhì)。相傳晉人王質(zhì)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jīng)朽爛?;氐酱謇铮胖酪堰^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jīng)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二十三年的感慨,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頷聯(lián)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2.《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詞人思念親人的情感是如何表達出來的?答案示例:把酒問月,引出思念?!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無眠”:因思念而難以成眠?!昂问麻L向別時圓”,從月圓想到人圓,再想到分別。“但愿人長久”,渴望團圓。3.《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中,除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詞人還表達出了怎樣的情感?答案示例:聯(lián)系背景:蘇軾雖然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因此,本詞除了表達他對子由的思念之情,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三)品讀課文,句段賞析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含有怎樣的哲理?答案示例: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詩人自己,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遍意義。后人用此詩句,并不和劉詩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等。2.你是如何理解《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的現(xiàn)實意義的?答案示例:示例一:作者將自己喻為“沉舟”“病樹”,但依然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與“萬木”,這是一種很難得的積極心態(tài),也很有現(xiàn)實的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許由于年齡、能力等原因,在事業(yè)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會上不能起先鋒作用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一種怎么樣的心態(tài)呢?不管當事人愿不愿意承認,他們多多少少都希望別人干得不如自己,干砸點什么,以此來向領導、向社會說明:沒有我不行!自己已經(jīng)是“病樹”了,也希望別人比自己更“病”。而作者卻能夠克服自己這種狹隘的心胸,用贊許的目光看著從自己這艘“沉舟”身邊迅速掠過的“千帆”,在自己這棵“病樹”前面生長得郁郁蔥蔥的“萬木”,著眼于社會發(fā)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運。示例二:如果從“病樹”“沉舟”的角度切入,也能給人深刻的啟示,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失誤和教訓,要找準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認真分析,加以總結,更要認識到“螻蟻之穴,潰堤千里”的危害,小的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力求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四)熟讀課文,主旨探究1.《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我欲乘風歸去”體現(xiàn)出詞人政治上的失意,那詞人是不是要遠離官場?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答案示例:不是。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斗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思念和失意。2.《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幾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變化?答案示例:“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意思是:明月你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而又含蓄地表達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接著,詞人把筆鋒一轉(zhuǎn),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斯倘挥斜瘹g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zhì)上還是為了強調(diào)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薄皨染辍笔菋D女姿態(tài)美好的樣子,這里代指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暗溉碎L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五)賞讀課文,鑒賞評價《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是什么?答案示例: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lián)自敘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頷聯(lián)悼念老友,寫自己回歸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lián)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lián)急轉(zhuǎn)直下,以自勉、自勵來結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六)課外拓展,對比延伸望江南?超然臺作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賞析: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情由景發(fā),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jié),細膩、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詞人細微而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將寫異鄉(xiāng)之景與抒思鄉(xiāng)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七、課堂小結劉禹錫通過《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感慨世事滄桑,抒發(fā)了被貶的悲憤,又表現(xiàn)了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詩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奮發(fā)昂揚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熱情,體現(xiàn)出歷經(jīng)磨難而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這就是劉禹錫?!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寫作者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久未團聚,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愁,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曠達的胸襟。八、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九、板書設計坎坷遭遇——渲染—辛酸辛酸酬樂天揚州初歸來感慨——用典——悲痛憤懣逢席上見贈展望未來——寫景——豁達堅定點明題意——抒懷——昂揚樂觀水調(diào)歌頭望月問天(寫景)一情景交融[、、水調(diào)歌頭懷人問月(抒情)一議論升華i樂觀曠達寫作議論要言之有據(jù)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理解論據(jù)的特征,掌握運用論據(jù)使議論文內(nèi)容充實的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例文、現(xiàn)場寫作、修改點評,學會使議論言之有據(jù)。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培養(yǎng)對寫作的興趣,做到說話、寫文章有理有據(jù)。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能圍繞著觀點搜集材料,使之言之有據(jù)。2.使用材料時,確保材料準確,經(jīng)得起推敲。教學難點確保材料的豐富性,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議論不僅要提出觀點,還要有能證明觀點的材料。言之有據(jù),才能讓人信服。什么是“有據(jù)”?“有據(jù)”就是要有論據(jù),包括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才能做到言之有據(jù)。二、文題展示題目一:議論類文章中的論據(jù),需要平時多積累。平時要關注生活,關心時事,多讀書看報,勤動筆,多積累。比如,在自己的練筆本中開辟一個“素材庫”專欄,把平時生活或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典型事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名言警句、精辟見解等,及時摘錄下來,并按內(nèi)容進行分類。題目二: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保ā墩撜Z?為政》)誠信,自古就是一種美德。欺詐、造假等不講誠信的現(xiàn)象歷來為人們所深惡痛絕。請以《談誠信》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600字。題目三: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對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600字。三、寫作指導題目一:1.建立一本名為《素材庫》的讀書筆記,注意平時多讀書閱報,從名家作品或可靠的讀物中獲取素材。2.《素材庫》里可以分為典型事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名言警句、精辟見解等幾個專欄。3.給自己訂好計劃和目標,確保每天、每周都有閱讀整理。4.定期或不定期地翻閱,強化識記。題目二:1.根據(jù)題目要求,可確定本次寫作的話題就是“誠信”,然后圍繞著這一話題先擺明自己的觀點。2.圍繞著“誠信”選擇事實論據(jù),包括講誠信的歷史、現(xiàn)實事件;也可以選擇道理論據(jù),包括名人名言、警句、古詩名句等。3.圍繞論據(jù)進行分析論證,從事實或道理論據(jù)中發(fā)散引申,讓論據(jù)很好地為論點服務。題目三:1.先擺明自己的觀點:對材料中所說的憂樂觀是贊成還是反對。2.圍繞著自己的觀點,選擇相應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實論據(jù),又有道理論據(jù)。3.對使用的事實和道理論據(jù)進行分析,尤其注意材料羅列的邏輯順序,層進式地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讓讀者信服。4.全文可以采用一般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思路,確保文章結構的完整性。四、范文評析談誠信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記誠信,最早起源于《禮記祭統(tǒng)》“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币馑际牵河胁拍艿娜擞眉漓雭肀磉_誠信、忠心和敬仰。說明從古至今,誠信是一種令人敬仰的品質(zhì)。商鞅任秦公之相時,欲為新法,立三丈之木于南門,招有志之士搬此木于北門,且給予十金,百姓感到奇怪不敢理會,直到五十金,才有膽大者扛起木頭,商鞅立刻給五十金表明誠信不欺,最后百姓開始信任朝廷,變法得以成功。周幽王卻用烽火戲諸侯,只為換褒姒一笑,再也無法令諸侯信任,最終國亡。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情,戲玩“狼來了”的游戲。前者變法成功,國力日益強盛;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這證明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言而無信都是自取滅亡。漢朝季布,以誠信稱于世,有諺語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奔静几S項羽戰(zhàn)敗,被劉邦通緝,因得多人保護,平安渡過難關,最后憑著誠信受到漢王朝的重用。只有誠信待人,才能被人誠信以待。多一份誠信,你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有曾子殺豬,從小教導孩子誠信,說話算話。有韓信報恩,雖被封為楚王,但不忘報恩。畫家李苦禪燒畫來完成對老友的承諾。華盛頓雖砍一棵父親心愛的樹,卻用誠信換得父親原諒……現(xiàn)實中有許許多多善良的人嚴守誠信的原則,也有不少人違背良心違反誠信。嚴守誠信的人雖不是事事順利,卻最終因為他的誠信而獲得幸福。違背誠信的人雖有時能投機取巧受益,卻最終受到命運的報復。可以說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石,建立誠信的社會,從現(xiàn)在做起,從每個人做起,從我做起。請背好誠信行囊,抓牢誠信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能更平穩(wěn),更堅實。誠信不可拋,它是法寶,更是道德底線?!笥浛傇u:本文以誠信的起源開篇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論證,最后得出“可以說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石”的結論。文章行文富有特色,既有題記,又有后記,前后呼應,富有文學色彩。文中列舉的實例較多,都是典故,有較強的說服力。課外古詩詞誦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理解詩句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2.運用所學的詩歌鑒賞方法賞析自己喜歡的句子。3.背誦、默寫四首詩。過程與方法1.學生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和想象,體會詩的意境美、音韻美。2.學生通過課下注釋、工具書理解詩的大意。教師適時設疑、點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詩歌鑒賞方法理解重點句子,體會詩人的情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詩歌鑒賞方法賞析自己喜歡的句子。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杜甫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在風格上其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代表作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劉長卿(?—789),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寶年間進士,曾任長州縣尉,因事下獄,兩遭貶謫,官終隨州刺史。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離亂之作,善于描繪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長于五言,被稱為“五言長城”。代表作有《劉隨州詩集》。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于險怪。有《昌黎先生集》傳世,代表作有《馬說》《師說》《祭十二郎文》《雜說》等。溫庭筠(約801—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二、背景資料《月夜憶舍弟》: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fā),乾元二年九月,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堕L沙過賈誼宅》:此詩的內(nèi)容,與作者的遷謫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此時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與賈誼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懷古傷今,感慨萬千,而吟詠出這首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兩年后又遭貶謫,情緒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陽在廣東東部,距離當時的京師長安有千里之遙。韓愈只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只有他的侄孫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渡躺皆缧小罚哼@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lián)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jù)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fā)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當年溫庭筠五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shù)莱錾躺?。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jīng)過商山時所作。三、朗讀指導1.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浙江舟山市定海區(qū)部分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2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廣西科普傳播中心公開招聘7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吐魯番市人才引進(48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HR-3中性施膠專用變性淀粉項目風險評估報告
- 透明質(zhì)酸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報告
- 中低壓電纜連接件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報告
- 新型聚合物驅(qū)油劑項目安全風險評價報告
-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文化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nèi)蒙古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2025年高三3月綜合素質(zhì)檢測試題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生活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大綱
- 2023年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江蘇卷)(直接打印Word)無錯版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DB44-T 2198-2019城鄉(xiāng)社區(qū)協(xié)商工作規(guī)范-(高清現(xiàn)行)
- 資源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gis)課件
- 股東身份證明
- 本科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教程第三章 教學課件
- 近代以來廣州外貿(mào)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 29《馬說》2022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復習精選真題匯編(原卷版+解析版)
- 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范本
- 國內(nèi)外鋼結構焊接標準體系及國標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介紹劉景鳳PPT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