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概論試題與解析_第1頁
環(huán)境保護概論試題與解析_第2頁
環(huán)境保護概論試題與解析_第3頁
環(huán)境保護概論試題與解析_第4頁
環(huán)境保護概論試題與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工業(yè)大學2005-2006學年第二學期《環(huán)境保護概論》試題(A)學號 姓名 成績 一、 名詞解釋(20分,每題2分)1、 環(huán)境質量2、 生態(tài)平衡3、“33211”工程4、水體污染5、城市熱島效應6、 水環(huán)境容量7、 可吸入顆粒物8、生物多樣性9、 海洋環(huán)境自凈能力10、 荒漠化二、 填空題(18分,每空0.5分)1、環(huán)境問題是指( )與作為周圍事物的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2、中國第一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于( )年在北京召開。在1983年召開的第()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上,確立了環(huán)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同時提出了“三同步”、“三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方針,即“經濟建設、城鄉(xiāng)建設和環(huán)境建設( )、( )、( ),”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huán)境效益的統(tǒng)一”。3、生態(tài)平衡是( ?)的和相對的平衡。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大基本功能是( )、()、()。5、五個大氣層中,( )是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最大的一個層,是我們進行研究的主要對象。)公約》,這是把大氣作為一種6、1985年3月22日,20個國家的代表達成了《()公約》,這是把大氣作為一種資源加以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法律文件。7、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大( )倍,因此,它的濃度持續(xù)增長是不容忽視的。8、荒漠化的最直接結果就是( )。9、1989年5月召開的第一次締約國會議上通過了“赫爾辛基宣言”,提出最遲到( )年前應全部廢除被控制物質CFCs。10、1992年,在( )大會上,150多個國家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11、目前,( )是大氣中濃度僅次于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為()。12、酸雨一般是指pH值()的降水。酸雨的形成包括兩大過程:( )過程和()過程。13、在荒漠化面積形成的各種原因中,( )所占的比例最大。14、離地面( )處,為臭氧濃度最高區(qū)域,稱為臭氧層。15、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fā)現( )上空出現了臭氧空洞。經過幾年連續(xù)的觀察,科學家發(fā)現,臭氧空洞通常在( )出現。16、我國酸雨的主要特點是()、( )。17、全球范圍內唯一的一個關于抑制全球變暖的國際公約(《 》)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生效的兩個必備條件是:(1)經各國國內程序批準的國家達( )個;(2)發(fā)達國家中的締約方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須至少占1990年造成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總量的()。18、大氣污染物中( )和()屬于典型的二次污染物。19、從廢氣中除去或收集顆粒物的設備稱為( )。20、對于城市垃圾的處理,若垃圾中無機物含量高,則宜采用( )法;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含量高,則宜采用()法;若垃圾中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含量高,則宜采用()法。三、簡要回答下列問題(24分,每題3分)1、環(huán)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并指出導致每一公害的主要污染物。2、我國水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3、 簡述氣體污染物S02的凈化技術。4、 根據處理目的劃分,固體廢物處理方法有哪些?請分別列舉幾種典型的方法。5、 環(huán)境噪聲的特點是什么?如何控制?6、 生物多樣性銳減的原因是什么?7、 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的特點是什么?8、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點?四、論述題(8分)綜合水、氣、固廢、物理性污染等的防治原則,結合實際討論你對污染防治原則的理解。北京工業(yè)大學2005-2006學年第二學期《環(huán)境保護概論》試題(A)學號 姓名 成績 一、名詞解釋(20分,每題2分)1、 環(huán)境質量一般是指在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的總體或環(huán)境的某些要素,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經濟發(fā)展的適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體要求而形成的對環(huán)境評定的一種概念。環(huán)境質量是對環(huán)境狀況的描述。2、 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通過生物鏈和其它自然因素來維系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也就是說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能較長期地保持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3、 33211工程重點治理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兩區(qū)(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區(qū))的大氣污染、著力強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環(huán)境保護工程。4、水體污染指排入水體的污染物在數量上超過了該物質在水體中的本底含量和水體的環(huán)境容量,從而導致水體的物理特征、化學特征和生物特征發(fā)生不良變化,破壞了水中固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了水體的功能及其在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5、城市熱島效應由于人的活動和工業(yè)生產,使得城市溫度比周圍郊區(qū)溫度高的現象,稱為城市熱島效應。? 6、水環(huán)境容量一定水體所能容納污染物的最大負荷被稱為水環(huán)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擔外加的某種污染物的最大允許負荷量。7、可吸入顆粒物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WIOmm的顆粒,記為PM10。8、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所有生物種類種內遺傳變異和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包括所有不同種類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它們與生存環(huán)境所組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包含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9、海洋環(huán)境自凈能力海洋環(huán)境通過自身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過程而使污染物的濃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稱為海洋環(huán)境自凈能力10、荒漠化是一種人為、自然雙重因素作用下導致的土地質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數量減少的過程。二、填空題(18分,每空0.5分)1、環(huán)境問題是指(作為中心事物的人類)與作為周圍事物的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2、中國第一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于(1973)年在北京召開。在1983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上,確立了環(huán)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同時提出了“三同步”、“三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方針,即“經濟建設、城鄉(xiāng)建設和環(huán)境建設(同步規(guī)劃)、(同步實施)、(同步發(fā)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huán)境效益的統(tǒng)一”。3、生態(tài)平衡是(動態(tài))的和相對的平衡。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大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信息交換)。5、五個大氣層中,(對流層)是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最大的一個層,是我們進行研究的主要對象。6、1985年3月22日,20個國家的代表達成了《(維也納保護臭氧層)公約》,這是把大氣作為一種資源加以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法律文件。7、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大(20)倍,因此,它的濃度持續(xù)增長是不容忽視的。8、荒漠化的最直接結果就是(沙漠化)。9、1989年5月召開的第一次締約國會議上通過了“赫爾辛基宣言”,提出最遲到(2000)年前應全部廢除被控制物質CFCs。10、1992年,在(聯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上,150多個國家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11、目前,(臭氧)是大氣中濃度僅次于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為(美國)。12、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的形成包括兩大過程:(成雨)過程和(沖刷)過程。13、在荒漠化面積形成的各種原因中,(過度放牧)所占的比例最大。14、 離地面(20~30km)處,為臭氧濃度最高區(qū)域,稱為臭氧層。15、 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fā)現(南極)上空出現了臭氧空洞。經過幾年連續(xù)的觀察,科學家發(fā)現,臭氧空洞通常在(南極的春天)出現。16、我國酸雨的主要特點是(頻率高、酸度大)、(分布有明顯的區(qū)域性)。17、全球范圍內唯一的一個關于抑制全球變暖的國際公約(《京都議定書》)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生效的兩個必備條件是:(1)經各國國內程序批準的國家達(55)個;(2)發(fā)達國家中的締約方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須至少占1990年造成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總量的(55%)。18、大氣污染物中(光化學煙霧)和(硫酸煙霧)屬于典型的二次污染物。19、 從廢氣中除去或收集顆粒物的設備稱為(除塵器)。20、 對于城市垃圾的處理,若垃圾中無機物含量高,則宜采用(填埋)法;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含量高,則宜采用(堆肥)法;若垃圾中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含量高,則宜采用(焚燒)法。三、簡要回答下列問題(24分,每題3分)1、環(huán)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并指出導致每一公害的主要污染物。(1)富山事件(骨痛病):鎘污染;(2)米糠事件:多氯聯苯污染;(3)四日事件(哮喘?。篠O2、煤塵、重金屬、粉塵污染;(4)水俁事件:甲基汞污染;(5)倫敦煙霧事件:煙塵及SO2污染;(6)多諾拉煙霧事件:煙塵及SO2污染;(7)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光化學煙霧污染;(8)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煙塵及SO2污染2、我國水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1)供水量增長緩慢,與經濟發(fā)展速度不相適應;(2)地區(qū)條件不同制約水資源的均衡發(fā)展;(3)生活與工業(yè)用水增長迅速,擠占農業(y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用水;(4)供水工程未能充分發(fā)揮效益;(5)缺水地區(qū)仍有較大節(jié)水潛力;(6)水污染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3、 簡述氣體污染物S02的凈化技術。拋棄法:將脫硫的生成物作為固體廢棄物拋棄掉,方法簡單,費用低廉;回收法:將S02轉變成有用的物質加以回收,成本高,存在副產品的應用及銷路問題,但對環(huán)境保護有利。濕法:用水或水溶液作吸收劑吸收煙氣中S02的方法,主要有氨法、鈉法、鈣法。氨法:用氨水吸收煙氣中的S02,中間產物為亞硫酸銨和亞硫酸氫銨,采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中間產物,可回收硫酸銨、石膏等副產物。鈉法:用氫氧化鈉、碳酸鈉、或亞硫酸鈉水溶液為吸收劑吸收煙氣中的S02,該法對S02的吸收速度快,管路和設備不容易堵塞,因而應用比較廣泛。生成的亞硫酸鈉和亞硫酸氫鈉吸收液,可經無害化處理后棄去或經適當方法處理后獲得副產品。鈣法:用石灰石、生石灰的乳濁液為吸收劑吸收煙氣中的S02,。生成的亞硫酸鈣經空氣氧化后變成石膏。回收的大量石膏可作建筑材料,因此此法國內外廣泛采用。干法:用固體吸收劑吸收吸附煙氣中S02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法、活性錳吸收法等,此法不適于大量煙氣的處理。4、 根據處理目的劃分,固體廢物處理方法有哪些?請分別列舉幾種典型的方法。預處理:壓實技術、破碎技術、分選技術、脫水和干燥資源化處理:熱化學處理-焚燒、熱解、濕式氧化生物處理-堆肥、厭氧消化處理最終處置技術:海洋處置-海洋傾倒、遠洋焚燒陸地處置-土地耕作處置、深井灌注處置、土地填埋處置5、環(huán)境噪聲的特點是什么?如何控制?特點:環(huán)境噪聲是一種感覺公害。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即影響范圍上的局限性和聲源分布上的分散性。噪聲污染還具有暫時性??刂疲嚎刂坡曉词菧p弱或消除噪聲的基本方法和最有效的手段。(1)改進機械設計?(2)改進生產工藝(3)提高加工精度和裝配質量(4)加強行政管理控制傳播途徑(1) 鬧靜分開,增大距離:利用噪聲自然衰減作用,將聲源布置在離學習、休息場所較遠的地方。?(2)改變方向:利用聲源的指向性(方向不同,聲級不同),將噪聲源指向無人的地方。如高壓鍋爐的排氣口朝向天空,比朝向居民區(qū)可降低噪聲10dB(A)。(3)設置屏障在噪聲源和接收者之間設置屏障,可有效地防止噪聲的傳播。加強個人防護佩帶護耳器(耳塞、耳罩、頭盔),可降噪10-40dB(A)6、 生物多樣性銳減的原因是什么?(1)自然淘汰(2) 人類活動的影響大面積對森林、草地、濕地等生境的破壞過度捕獵和利用野生物種資源城市地域和工業(yè)區(qū)的大量發(fā)展人口增長外來物種的引入或侵入毀掉了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無控制旅游土壤、水和大氣受到污染全球氣候變化。7、 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的特點是什么?人為性、隱蔽性、巨害性、移動性、加速性、可變性8、海洋污染有哪些特點?(1)污染源廣(2)持續(xù)性強(3)擴散范圍大(4)控制復雜四、論述題(8分)綜合水、氣、固廢、物理性污染等的防治原則,結合實際討論你對污染防治原則的理解。答:防、治、管相結合,同時積極進行廢物資源化。防:對污染源進行控制,通過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