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2019)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必考點03 文言文閱讀2-【變式題】高二語文期中期末精準練(含答案)_第1頁
人教版部編(2019)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必考點03 文言文閱讀2-【變式題】高二語文期中期末精準練(含答案)_第2頁
人教版部編(2019)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必考點03 文言文閱讀2-【變式題】高二語文期中期末精準練(含答案)_第3頁
人教版部編(2019)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必考點03 文言文閱讀2-【變式題】高二語文期中期末精準練(含答案)_第4頁
人教版部編(2019)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必考點03 文言文閱讀2-【變式題】高二語文期中期末精準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必考點03文言文閱讀2

一、基礎(chǔ)鞏固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疾:病B.故虧父而自利。虧:使受損失C.盜愛其室。室:家D.天下之亂物。亂物:雜亂的物品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故竊異室以利其室竊以為過矣B.惡施不孝交相惡則亂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視人國若其國,誰攻D.不知亂之所自起起不相愛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焉能攻之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C.若使天下兼相愛視人家若其家D.虧臣而自利惡得不禁惡而勸愛4.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情況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②故賊人以利其身③生死而肉骨也④父之不慈子⑤雖至大夫之相亂家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⑦袖利刃行向池呼魚A.①②/④⑤/③/⑥⑦B.①②/④/⑤/③/⑥⑦C.①/②⑦/③/④/⑤/⑥D(zhuǎn).②/①④⑤/③⑥/⑦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都是古今異義詞的一組是()①愛人若愛其身②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③獨夫之心,日益驕固④視弟子與臣若其身⑤同郎君遠去,囊篋蕭條,曾無約束⑥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二、閱讀《兼愛》全文(原文見教材),完成6-8題

6.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A.《墨子)是墨家學派的著作總匯。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墨號稱顯學。B.家、國,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家”,卿、土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國”,而周天子對所屬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便是這么由來的。C.室,是堂內(nèi)的供人居住寢臥的房間。古人房屋內(nèi)部,前叫堂,堂后以墻隔開,后部中央叫室,室的東西兩側(cè)叫房。引申泛指居室。D.“子墨子”的稱謂中第-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第二個“子”是弟子們對墨翟(墨子)的尊稱。7.下列對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中作者明確地提出了“天下兼相愛”的思想,墨子的主張舍棄了儒家宗法等級制內(nèi)容,是對儒家“仁”的發(fā)展。B.第2段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亂“皆起不相愛”的觀點。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盜賊之橫行;大夫之相亂家,諸侯相攻。C.本文語言質(zhì)樸,不重文采。文辭不加修飾,能就近取譬,淺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復(fù)出現(xiàn),顯得拖沓冗長。D.本文邏輯嚴密,首先提出治天下當知“亂之所自起”,然后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再通過對比指出“兼相愛”“則天下治”,最后得出結(jié)論。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2)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

(3)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

(4)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論語》十則(節(jié)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于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孫權(quán)勸學初,權(quán)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溫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體會B.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

C.但當涉獵。涉獵:全面廣泛地閱讀D.及魯肅過尋陽。過:經(jīng)過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誨女知之乎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③擇其善者而從之④結(jié)友而別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12.孔子提倡學習要與思考相結(jié)合,孫權(quán)認為,學習“但當涉獵”。關(guān)于學習你有怎樣的體驗?請簡要述說你的觀點及理由。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題。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稌啡?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烏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皥?、舜既沒,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洿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郑鳌洞呵铩?。《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復(fù)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詭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徒也。(節(jié)選自《孟子·滕文公下》)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C.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D.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指中原地區(qū),古代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

B.《書》,指《尚書》,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詩》《禮》《易》《春秋》合稱“五經(jīng)”《春秋)》,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敘事簡要,深寓褒貶,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國別體史書。

D.天子,歷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權(quán)神授”,說他們是秉承天意治理天子,故稱帝王為天子。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自己好辨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借辯論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宣揚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將楊,墨兩家的學說概括為“無君”“無父”,將其比作亂臣賊子的邪說,認為危害堪比禽獸。C.孟子主張端正人心,消除邪說,反對偏激,批判怪論;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D.孟子認為沒有大禹天下不會太平,沒有孔子人們會變成野蠻的夷狄,沒有周公人們會思想混亂。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

(1)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2)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必考點03文言文閱讀2答案

一、基礎(chǔ)鞏固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疾:病B.故虧父而自利。虧:使受損失C.盜愛其室。室:家D.天下之亂物。亂物:雜亂的物品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故竊異室以利其室竊以為過矣B.惡施不孝交相惡則亂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視人國若其國,誰攻D.不知亂之所自起起不相愛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焉能攻之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C.若使天下兼相愛視人家若其家D.虧臣而自利惡得不禁惡而勸愛4.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情況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②故賊人以利其身③生死而肉骨也④父之不慈子⑤雖至大夫之相亂家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⑦袖利刃行向池呼魚A.①②/④⑤/③/⑥⑦B.①②/④/⑤/③/⑥⑦C.①/②⑦/③/④/⑤/⑥D(zhuǎn).②/①④⑤/③⑥/⑦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都是古今異義詞的一組是()①愛人若愛其身②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③獨夫之心,日益驕固④視弟子與臣若其身⑤同郎君遠去,囊篋蕭條,曾無約束⑥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答案】1.D2D3.B4.C5.A

【解析】【第1題詳解】D項,亂物:紛亂之事

【第2題詳解】A項,偷竊/私下里。B項,相當于“何”“怎么”厭惡。C項,治療/攻擊。D項,都譯為“起源”。故選D.

【第3題詳解】A項,兼詞,于是/疑問代詞,相當于“怎么”。B項,均為動詞前助詞,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起指代作用。C項,如果/好像。D項,連詞,表順接/連詞,表并列。故選B。

【第4題詳解】①虧: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損失。②賊:名詞活用作動詞,盜竊。③肉:名詞的使動用法,長內(nèi)。④慈: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慈愛。⑤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⑥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小.⑦袖:名詞活用作動詞,用袖子藏著。據(jù)此可知答案為C.【第5題詳解】A[①愛人:古義,愛別人;今義,對自己丈夫(或妻子)的稱呼。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②盜賊:古義,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今義,偷竊的人。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③驕固:古今意義相同。④弟子:古義,弟弟與兒子;今義,學生,徒弟。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⑤約束:古義,準備;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⑥可以:古今意義相同。據(jù)此判斷答案為A.二、閱讀《兼愛》全文(原文見教材),完成6-8題

6.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A.《墨子)是墨家學派的著作總匯。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墨號稱顯學。B.家、國,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家”,卿、土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國”,而周天子對所屬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便是這么由來的。C.室,是堂內(nèi)的供人居住寢臥的房間。古人房屋內(nèi)部,前叫堂,堂后以墻隔開,后部中央叫室,室的東西兩側(cè)叫房。引申泛指居室。D.“子墨子”的稱謂中第-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第二個“子”是弟子們對墨翟(墨子)的尊稱。7.下列對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中作者明確地提出了“天下兼相愛”的思想,墨子的主張舍棄了儒家宗法等級制內(nèi)容,是對儒家“仁”的發(fā)展。B.第2段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亂“皆起不相愛”的觀點。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盜賊之橫行;大夫之相亂家,諸侯相攻。C.本文語言質(zhì)樸,不重文采。文辭不加修飾,能就近取譬,淺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復(fù)出現(xiàn),顯得拖沓冗長。D.本文邏輯嚴密,首先提出治天下當知“亂之所自起”,然后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再通過對比指出“兼相愛”“則天下治”,最后得出結(jié)論。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2)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

(3)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

(4)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

【答案】6.B7.C8.(1)必須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根源,于是才能進行醫(yī)治。(2)起于人與人不相愛。臣與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說的亂。(3)君上愛自己而不愛臣下,所以使臣下受損害以自利。(4)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事務(wù)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勵相愛呢?【解析】【第6題詳解】B項,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國”,卿、士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家”?!镜?題詳解】“但有的句子重復(fù)出現(xiàn),顯得拖沓冗長”錯誤。文章不避繁復(fù),說理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將意思說得清楚明白,氣勢非凡?!镜?題詳解】解析(1)“焉”,兼詞,于是。(3)注意“虧”為使動用法。(4)“惡”,怎么;"勸”,鼓勵。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墩撜Z》十則(節(jié)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于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述而》孫權(quán)勸學初,權(quán)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溫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體會B.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

C.但當涉獵。涉獵:全面廣泛地閱讀D.及魯肅過尋陽。過:經(jīng)過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誨女知之乎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③擇其善者而從之④結(jié)友而別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12.孔子提倡學習要與思考相結(jié)合,孫權(quán)認為,學習“但當涉獵”。關(guān)于學習你有怎樣的體驗?請簡要述說你的觀點及理由?!敬鸢浮?.C10.C

11.答案:(1)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2)呂蒙以軍中事務(wù)繁多來推托。12.答案:示例:我的體驗是,既要廣泛涉獵,也要學思結(jié)合。對一般文章要廣泛涉獵,才能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對文化經(jīng)典要邊讀邊思,認真品味,才能領(lǐng)會其中精要。這樣,才能做到學有所獲?!窘馕觥俊镜?題詳解】涉獵:粗略地閱讀。

【第10題詳解】①代詞;②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③表承接,就;④表承接,就。【第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點:“知”“慍”及句意(2)(得分點:“辭”“多務(wù)”及句意

【第12題詳解】(開放題,能闡述自己的觀點,語句通順即可)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題。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稌啡?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烏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皥颉⑺醇葲],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洿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洞呵铩罚熳又乱?。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復(fù)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詭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徒也。(節(jié)選自《孟子·滕文公下》)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C.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D.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指中原地區(qū),古代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

B.《書》,指《尚書》,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詩》《禮》《易》《春秋》合稱“五經(jīng)”《春秋)》,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敘事簡要,深寓褒貶,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國別體史書。

D.天子,歷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權(quán)神授”,說他們是秉承天意治理天子,故稱帝王為天子。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自己好辨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借辯論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宣揚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將楊,墨兩家的學說概括為“無君”“無父”,將其比作亂臣賊子的邪說,認為危害堪比禽獸。C.孟子主張端正人心,消除邪說,反對偏激,批判怪論;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D.孟子認為沒有大禹天下不會太平,沒有孔子人們會變成野蠻的夷狄,沒有周公人們會思想混亂。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

(1)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2)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

17.孟子認為,孔子的學說得不到光大,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請簡要說明。

【答案】13B14C15D16.答案:(1)險阻已經(jīng)排除了,危害人類的鳥善消滅了,然后人們才能夠在平地上居住。從前大禹平息了洪水而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趕跑了猛獸而使百姓安寧。17.答案:①邪說會蒙騙人民,堵塞仁義。③人們相互殘害?!窘馕觥俊镜?3題詳解】原文標點: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第14題詳解】《春秋》是編年體史書?!镜?5題詳解】應(yīng)為“沒有周公人們會不得安寧,沒有孔子人們會思想混亂”?!镜?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點“遠”“消”,定語后置句式及句意1分。(2)得分點:“抑"“兼”“寧”及句意?!镜?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從“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歸納出:①邪說會蒙騙人民,堵塞仁義。從“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詭行,放淫辭”歸納出②人們思想會混亂。從“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睔w納出③人們相互殘害?!緟⒖甲g文】

公都子說:“外面的人都說老師您喜歡辯論,請問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我難道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啊。天下有人類很久了,總是一時安定,一時動亂。在堯的時候,水勢倒流,在中國泛濫,蛇龍到處盤踞,人們無處居住。地勢低的地方,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