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1頁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2頁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3頁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4頁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祭十二郎文》教案《祭十二郎文》教案1【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貫穿始終的悲情,了解—“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體會語助詞在表現(xiàn)作者的心理歷程和情感的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窘虒W過程】一、導入人生的不幸往往成就文學的大幸,這是文學史上非常殘酷的事實。唐貞元十九年,36歲的韓愈在京城驚聞噩耗,侄兒老成病死異鄉(xiāng),悲不能已。七日之后,方能痛定思痛,寫下一篇祭文告慰十二郎之靈。二、梳理概括以四字短語的形式梳理概括各段內(nèi)容(首尾段除外),檢查學生預習學案完成情況。三、研讀悟情.讀2、3、4段,字里行間流露出韓愈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悲悔如: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這種悲情還能在后文哪些地方體會到?快速讀一讀,找一找。學生自由發(fā)言。小結(jié):無一事不悲,無一字不悲。四、賞讀品情確定—中情感抒發(fā)的高潮部分:第五段第十一段.賞讀第五段賞讀要點:語助詞的使用,強化了情感,表現(xiàn)出作者的心理歷程和情感的起伏:由不愿相信到不得不信,何其痛也。誠如費袞在《梁溪漫志》中所云,《祭十二郎文》中語助詞“反復出沒,如怒濤驚湍,變化不測,非妙于—者,安能及此?”2.賞讀第十一段賞讀要點:本段多用駢句、排句,鋪陳恣肆,有如江河之急下,有如天雨之傾盤。情感上韓愈由怨天轉(zhuǎn)為責己。四課堂小結(jié)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薄都朗晌摹分粤鱾髑Ч哦凰?,永遠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都源于一個“情”字。誠如《古文觀止》所言,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都朗晌摹方贪?教學目標1、了解祭文的文體特征。2、—重點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體會它的感情真摯、催人淚下的特征。教學重點1、掌握這些文言虛詞:其、邪、也、乎、矣2、注意文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3、掌握成語形單影只、成家立業(yè)的用法。教學過程第一、二課時教學任務:完成課文學習。一、題解十二郎,名老成,韓愈之侄,本為韓愈次兄韓介之子,出嗣給長兄韓會為子。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稱十二郎,祭文,祭奠死者了一種文體。二、寫作背景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yǎng)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jīng)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下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zhuǎn),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十二郎病死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了這篇祭文。三、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jié)合在一起,聯(lián)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包含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己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死之數(shù),乃至嗣之成立,極寫內(nèi)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婉動人。—語決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xiàn)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yōu)長,具有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的千年絕調(diào)”(明代茅坤語)。《古文觀止》的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蘇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當然,這些說法帶有夸張的成份,但__包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人之間的濃厚情誼。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年時的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身。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死期。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未)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yǎng)遺孤等事。四、鑒賞要點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祭文偏重于抒發(fā)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jié)合對死者功業(yè)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反傳統(tǒng)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記家常鎖事,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正如林紓在《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中所說:“祭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diào)為散體?!笔谷挠型搪晢柩手畱B(tài),無夸飾艷麗之辭,為后世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袁枚的《祭妹文》等開辟新徑。清代古文家劉大魁說:“文貴變……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jié)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2、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作者寫此文主旨不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xiàn)三個方面。一是強調(diào)骨肉親情關(guān)系。作者和十二郎,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天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悲痛達于極點。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鄰鑄成終身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覺生命飄忽,倍增哀感的痛感。3、邊訴邊泣的語言形式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首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xiàn)其驚疑未定的心理狀態(tài)。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二課時補充閱讀祭田橫文韓愈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東京,道出田橫墓下,感橫義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為文而吊之。其辭曰:事有曠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為使余虛欠欷而不可禁!余既博觀乎天下,曷有庶幾乎夫子之所為?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當秦氏之失鹿,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擾擾,而不能脫夫子于劍專芒?豈所寶之非賢?抑天命之有常?昔闕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茍余行之不迷,雖顛沛其何傷?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陳辭而薦酒,魂仿佛而來享。對照課文閱讀這篇祭文,下列解說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C)A兩篇—同是祭文,都是通過祭奠寫文寄托哀思的抒情_。作為祭文,開頭結(jié)尾都有表示祭讀祭奠神靈的語句,都是祭奠活動的輔助手段。B從—抒發(fā)的感情來看,二者有相近之處。課文中有對十二郎的哀悼,也有對自己境遇的傷感,—也是結(jié)合自己久不被任用,仕途失意的際遇,抒發(fā)自己的郁悶失落,懷才不遇的感慨。C從—形式來看,課文中整散兼用,句式多變,富有氣勢,節(jié)奏錯落有致,通篇不講押韻,側(cè)重于反復的感嘆與抒情?!獎t形式短小,句式較為整齊,—基本上押同一個韻,讀來朗朗上口,氣韻連貫,筆法靈活。D表達手法上,課文以抒情為主,在敘述的基礎(chǔ)上抒情,中間也有議論,如對天理不公的指控,但其目的仍是為抒情服務。—則重在抒情和議論,通過對田橫英雄失意以死保節(jié)事例的分析和與孔子的對比,來抒發(fā)自己的失意傷感之情,表明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教學后記附《祭十二郎文》賞析在韓愈諸多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韓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稱為十二郎。韓愈與十二郎從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長安(今西安)任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驟聞十二郎死訊,悲不自勝,痛悼萬分。在這種巨大的感情壓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這篇千古至文。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卻一改過去慣例,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nèi)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chuàng)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shù)特色。在這里作者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是使其真摯、深沉的情感緊緊融注在日常平凡瑣事的敘述之中。讓綿密深沉的主體情感,直接投射于與十二郎有關(guān)的生活細節(jié)之中,反復抒吐,與之融鑄成完整的審美意象,釋放出強烈、雋永的感情光芒。一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開頭形式。作者抑制著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開頭,為全文拉開序幕。作者的筆觸,以對過去的回憶為起點,“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韓愈三歲時喪失雙親,跟隨長兄韓會夫婦生活。后韓會由起居舍人貶為韶州刺史(治所廣東省曲江縣),不久死于任上,韓愈始十歲。—選擇記敘了韓愈與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因三兄皆早世,嫂“撫汝指吾”感嘆“韓氏兩世,惟此而已”等充滿坎坷、辛酸的生活境況、情形,充滿感情地說明了叔侄二人從兒時孤苦相依發(fā)展起來的特殊深刻關(guān)系,以及兩人在韓門“承先人后”的獨特地位。作者飽經(jīng)滄桑的筆調(diào)挾帶了身世、家世之悲來悼十二郎,令人在一開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綿遠深重?!都朗晌摹方贪?教學目標:.基礎(chǔ)知識目標: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思想教育目標:親情真實情感的展示。.能力培養(yǎng)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教學重點: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親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抒情的目的。教學難點:祭文的情感。教學方法:反復誦讀的新授課。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導入:《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世界最美的墳墓》等優(yōu)秀的外國祭文,讓我們領(lǐng)略了他們的文化特色,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頗受褒揚的祭文樣式板書課題《祭十二郎文》介紹作者和該文的評價韓愈簡介.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恢復先秦、西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要有充實內(nèi)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并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鼎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tǒng)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取得輝煌成就。..韓愈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寫了大量的政論、贈序、雜說、祭文、墓志銘,他的議論文很少引經(jīng)據(jù)典地說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手法,寫得很有說服力,《師說》是典型一例;記敘文也十分生動寫人、記事狀物都很感人?!都朗晌摹肥且黄牢模瑪⑹黾彝?、身世和生活瑣事,抒發(fā)悲傷情感,悼念侄兒,寫得情真意摯、凄楚動人,很有特色,后人評價很高。.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后由兄嫂撫養(yǎng)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圭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guī)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jīng)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quán)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zhuǎn),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于是寫下這篇祭文。.在韓愈諸多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作為祭文,因為其內(nèi)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為后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后人傳誦。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nèi)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chuàng)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shù)特色。讀文(20分)范讀正音自讀齊讀課文分析(一)閱讀講析.鑒賞古代散文,要強調(diào)朗讀,要以閱讀為基礎(chǔ)。讀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聯(lián)想想象,體會作品內(nèi)涵,與作者同悲同喜。.講析:《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寫祭文的時間,叔侄關(guān)系、遠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稱寫法,如與亡者銜哀面語,雖說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飽含深情至哀,確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第2自然段訴說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嘗一日相離,情同手足。第3自然段回憶與十二郎離別后的三次見面和三次見面未果的經(jīng)歷,痛惜成年后二人離聚不定,竟成永訣,為此抱恨終身。第4自然段哀嘆自己未老先衰本該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強,不該早死而竟死,兩相對照極度悲哀。第5自然段傾訴自己遭受巨大打擊精神恍惚,對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慘烈心情。第6段表達自己希望從汝而死,死后與侄兒相見的愿望,傾訴視死為幸的至悲至痛第7自然段聯(lián)想到自己的和侄兒的孩子,說他們難以健康成長,悲痛至極連忌諱和不吉利都不顧及了。第8自然段推斷侄兒猝然而死的病由,傾訴自己未始以為憂的痛悔之情。第9自然段推測侄兒的死期,傾訴自己不能確知侄兒死期的悲哀。第10自然段吊慰遺孤,為侄兒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兒在天之靈。第11自然段為侄兒的死而歸罪自己,慟哭長號,告訴侄兒自己已是萬念懼灰,僅存替侄兒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第12自然段全文結(jié)束,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為侄兒的死而痛傷不已。全文12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悲痛之情為線索組織全文,體現(xiàn)思路的發(fā)展,先回憶叔侄相依為命,感情至深,這是前提;接著圍繞侄兒的死敘寫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強烈的感情震蕩,為高潮奠定基礎(chǔ);最后訴說自己的心跡,在慟哭長號中傷痛之情達到高潮。全文寫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后令人潸然淚下。(二)鑒賞要點對于—,我們可以抓住以下幾個要點進行鑒賞。設(shè)疑:作者何以對侄兒的死悲慟欲絕?結(jié)尾的言有窮而情無終舒怎樣之情?明確:為世間少有的哀情(1)悲家事不幸;(2)悔旅食京師;(3)嘆未老先衰;(4)恨小病喪命;(5)哀后輩孤苦;(6)疚喪葬難周。.在深沉的敘事中傾瀉情感。侄兒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涼,父母早逝全賴兄嫂撫養(yǎng),自己的孤獨全憑有侄兒相依相慰;侄兒死后,其子女幼小無依而自己未老先衰,萬念懼灰。一幕幕一樁樁,回憶過去,面對現(xiàn)實,敘述時不加修飾,不做渲染,訴說瑣事顯得平淡,但字字句句發(fā)自骨肉至情,真實而且深沉。在深沉的敘事中融著作者奔流起伏而傾瀉的悲傷之情。開篇是含著眼淚的訴說,進而嗚咽抽泣,進而淚流滿面,安排侄兒身后事時已是號淘痛哭,直到罪己責己已竟是頓足捶胸,呼天搶地了。在情感的傾瀉中,有懷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窮而情不可終仍是悲哭不已??梢韵胍姡髡咭幻婵抟幻鎸?,一面寫一面哭,一邊敘述一邊抒情,百思縈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淚下。.汝吾相稱,如對談面泣,真切感人。古代的祭文大多是公式化的,贊頌死者的功德,評說死者的一生,實際上是講給活人聽,敘事難免夸飾,抒情難免不實在?!獏s敢于打破常式,寫得真切感人。作者祭奠與自己關(guān)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兒,抒發(fā)了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稱,像是與侄兒對談面語,異常真切。開篇一個告字,讓人感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當面訴說,而亡者也正側(cè)耳傾聽:敘家?,嵤氯缗c久別的侄兒共憶往事;推測十二郎死的日期又像是叔侄二人共同核對;安排十二郎身后事猶如共同商量,撫背安慰;說起心中的惶惑,不時發(fā)出感問,真恨不得十二郎當面給予回應,聽著二人說話,我們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如果十二郎有知,也一定會與作者一起捶胸頓足,慟哭不止的。難怪__被稱為至情之作而千古傳誦。.獨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和語氣詞的運用,增強全文的感染力?!x來似叔侄二人之間,生者死者之間的無盡交談,語言形式獨具特色,文中多用重疊的語句和排比句,增強了語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的使用也增強了全文的感染力,多處接連不斷地連用而,牙R,于,也矣字。加重語氣,強化情感,并使形為散體的這篇祭文,含有了韻味,節(jié)奏也更加頓挫有力,從而更能打動讀者。在這里作者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是使其真摯、深沉的情感緊緊融注在日常平凡瑣事的敘述之中。讓綿密深沉的主體情感,直接投射于與十二郎有關(guān)的生活細節(jié)之中,反復抒吐,與之融鑄成完整的審美意象,釋放出強烈、雋永的感情光芒。一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開頭形式。作者抑制著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開頭,為全文拉開序幕。作者的筆觸,以對過去的回憶為起點,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韓愈三歲時喪失雙親,跟隨長兄韓會夫婦生活。后韓會由起居舍人貶為韶州刺史(治所廣東省曲江縣),不久死于任上,韓愈始十歲。—選擇記敘了韓愈與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因三兄皆早世,嫂撫汝指吾感嘆韓氏兩世,惟此而已等充滿坎坷、辛酸的生活境況、情形,充滿感情地說明了叔侄二人從兒時孤苦相依發(fā)展起來的特殊深刻關(guān)系,以及兩人在韓門承先人后的獨特地位。作者飽經(jīng)滄桑的筆調(diào)挾帶了身世、家世之悲來悼十二郎,令人在一開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綿遠深重。其后追憶延展,寫兩人成年后的幾次見面和離別,特別點出近年間作者與十二郎幾度約好會合又因變故使其不果來,突出了兩人相互依戀的感情。夙愿終付虛幻,作者的痛悔不可自釋。作者的一句孰知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天而病者全乎?深深表明了他心中的驚詫嘆惋和無比痛惜,也在讀者心里激起了強烈的震動。下面對死訊生疑給被傷痛死死壓住的心靈帶來的瞬間、報喪書信反轉(zhuǎn)來造成的更大絕望、傷心絕望至極而轉(zhuǎn)生的悲憤,一系列急速變化的.心理活動,都在作者毫無遮蔽的情感屏幕上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及至文中回復談到自己的神衰體弱,說是不久就會從十二郎而死(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因莫大的痛苦重負把這將死視為幸事,又由此想到他們的孩子都尚弱小,悲痛的情感越發(fā)洶涌,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乎?此時作者的抒情圍繞十二郎的生前身后事,猶如湖水被猛擲進巨石,波動的漣漪在盡力迅疾地擴大,又好似滔滔急流的江水,波波相擁。問十二郎究竟患何病,何時歿等語,表面語氣較低緩,卻令人覺著作者錐心的痛楚。同時在行文中,造成了一種時起時伏、回旋跌宕的抒情效果。正如在藝術(shù)技巧上抑是為了揚,緊接著文中表現(xiàn)出無邊無涯的死別的折磨,終于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以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直到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將作者最終未能面見死者的深深痛憾、因大慟而導致的深刻自責等一齊爆發(fā)出來,其罕見的激烈、深細與真實,使讀者懷著戰(zhàn)栗的心靈看到了人類生命情感的無盡深處。這種感受,一直延續(xù)到作者交待了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后,合并入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的無限余韻之中?!都朗晌摹分阅軐⒄\摯的抒情與日?,嵤碌臄⑹鼍o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達出對亡故親人的悼念和對人生浮沉離合的無限感嘆,其另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特點不能忽略,即成功的語言運用。作者首先善于極貼切、生動地使用語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即描寫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場合,便用什么樣的語言手法使之凸現(xiàn)出來、活動起來。其次是作者在用語方面擅長變化。人的情感活動本來就處在時刻張馳起伏的規(guī)律之中,所用于表達的語言如果平板單調(diào),就萬不能表現(xiàn)好情感世界的微妙深奧。而韓愈這篇—的語調(diào)句式隨著自身情感的發(fā)展變化段段變、時時變。句式或長或短、或口語或雅句;語調(diào)則或急促或迂緩、或高亢或低回,真正做到了情至筆隨。從而使—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作業(yè):.背誦指定的兩段;.完成《課課練》相關(guān)內(nèi)容?!都朗晌摹方贪?教學目的:.學習通過日?,嵤碌挠洈⒈磉_對亡人的痛惜和懷念之情的寫法。.通過—的學習,掌握祭文的寫法。.學習掌握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以及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教學重點:在敘事中抒情的寫法教學難點:祭文的寫法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方法:分析理解導讀法。第一課時一、教學導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動人的文字都是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淚,句句動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絕,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絕調(diào)”。大家在讀課文時要注意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深摯感情。二、韓愈和他的作品:韓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常自謂“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因晚年曾為吏部侍郎,故也稱韓吏部。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及其作品對我國古代散文的發(fā)展有深淵的影響。他主張要言之有物,反對六朝以來的單純追求形式美的駢儷;語言要新穎流暢,“唯陳言之務去”,對古文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詞”。其散文與柳宗元齊名,并稱“韓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馬說》《師說》等。三、寫作背景:韓愈三歲喪父母,由兄嫂撫養(yǎng)成人,他和十二郎雖為叔侄,實際如同兄弟,從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特別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絕,也勾起他的辛酸回憶。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涼,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撫養(yǎng),從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種種情景都一齊涌上心頭;自己的衰病,子孫輩的幼小,這是眼前必須正視的現(xiàn)實。所有這一切,匯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萬端,百思縈集,情不能已,因而寫成此文。四、朗讀課文:正音正句讀.給下列詞語注音:不?。ǎ┧铮ǎ{()汴()州孥()薨()嗣()位殞()生奴婢()窆()尚饗()潁()水.給下列句子斷句:①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③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五、分析理解第一?三段:(一)導析.一詞多義辨析①致A乃能銜哀致誠B致敬亭于幕府C將成家而致汝D何意致不厚E余幼好書,家貧難致F老婦前致詞G[蔣]干還,稱瑜雅量高致②就A既又與汝就食江南B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C指物作詩立就D于是荊軻就車而去③之A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B亦未知其言之悲也C佯狂不知所之者D為之,則難者亦易矣E告汝十二郎之靈④始A吾年十九,始來京城B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C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D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E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⑤舍A故舍汝而旅食京師B駑馬十駕,功在不舍C至舍,四支僵不能動D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E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F屋舍儼然.理解文化現(xiàn)象①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②告汝十二郎之靈③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④請歸取其孥⑤明年,丞相薨⑥萬乘之公相(二)分析段落意義.概括這三段的意義:答:第一段敘述我聽聞侄兒去世準備祭奠的經(jīng)過;第二段書寫身世與家世之不幸的孤苦無依;第三段敘述兩人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表現(xiàn)自己的悔恨和遺憾。.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為紀念十二郎,為什么要寫自己的身世?答: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間的深厚親情,從而表達自己的深深思念。.這幾段總體是為了突出什么意義?答:突出與十二郎的深厚情誼,即雖為叔侄,實為兄弟。六、作業(yè):朗讀課文,翻譯前三段。第二課時一、分析四?六段(一)導析.一詞多義辨析:①其A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B其后四年,而歸視汝C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D齊國其庶幾乎E汝其善撫之②信A其信然邪?其夢邪?B愿陛下親之信之C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D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E煙濤微茫信難求③然A嗚呼!其信然矣!B雖然,我自今年來C吳廣以為然D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④窮A而不悲者無窮期矣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C固將愁苦而終窮D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詞類活用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②遇汝從嫂喪來葬③而汝抱無涯之戚也④其傳之非其真邪⑤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矣⑥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⑦蒼蒼者欲化而為白矣⑧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區(qū)別古今意義:①明年,丞相薨②去年,孟東野往③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④未可以為信也⑤幾何不從汝而死也⑥其無知,悲不幾時(二)分析段落意義.概括這三段的段意。答:第四段感嘆命運不公,痛惜諸兄之死;第五段痛惜十二郎之死;表現(xiàn)對十二郎的深沉的思念。.第四段寫的痛惜諸兄之死,與—主旨有何關(guān)系?答:烘托自己內(nèi)心悲痛之甚。諸兄死悲,十二郎死更悲。二、分析七?九段(一)導析.一詞多義分析①書A汝去年書云8乃丹書帛日:“陳勝王””C每假借于藏書之家D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E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F《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盙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②比A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B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C與夭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D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E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③以A未始以為憂也B其竟以此而殞其身乎C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D使者妄稱以應之乎④然A其然邪?其不然邪B其信然邪?其夢邪C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D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⑤如A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B日初出大如車蓋C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D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區(qū)別古今詞義①汝去年書云②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③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④未始以為憂也⑤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二)分析段落意義:.概括段意答:①第七段表現(xiàn)對十二郎的子女的憐憫;②第八段寫自己對十二郎因軟腳病不在意的慚愧之意;③第九段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日期“無知”的愧疚之情。.這三段中,一段以感嘆結(jié)尾,兩段以問句結(jié)尾,作者是在嘆什么?又在感什么?答:均是感嘆十二郎的去世,抒發(fā)自己的悲痛。三、分析第十?十二段:(一)導析.一詞多義分析①食A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B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C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病A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C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D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E君子病無能焉F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③意A吾其無意于人世矣B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E何意致不厚④長A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B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C今日被驅(qū)遣,小姑如我長D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E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F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G茅檐長掃凈無苔H府吏長跪告I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下列各句中哪些字是通假字?怎樣理解?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②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④終葬汝于先人之兆⑤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⑥悠悠蒼天,曷其有極⑦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區(qū)別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①則待終喪而取以來②然后惟其所愿③吾其無意于人世矣(二)分析段落意義:.概括段意答:第十段寫對十二郎子女家屬的安排及改葬之事;第十一段寫自己對不能與十二郎同生死的悲痛之情,以及替他教子養(yǎng)女的愿望;最后一段再次表現(xiàn)其內(nèi)心的哀痛。.這幾段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十二郎的深厚情誼?答:替他處理家務后事;替他教子養(yǎng)女;反復表現(xiàn)愧疚之意。四、分析篇章結(jié)構(gòu)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時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生。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和死期。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yǎng)遺孤等事。五、總結(jié)特點:.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祭文偏重于抒發(fā)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jié)合對死者功業(yè)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磦鹘y(tǒng)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記家常瑣事,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正如林野在《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中所說:“祭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diào)為散體?!笔谷挠型搪晢柩手畱B(tài),無夸飾艷麗之辭,為后世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有光《項脊軒志》、袁枚《祭妹文》等開辟新徑。清代古文家劉大櫆說:“文貴變……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jié)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作者寫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強調(diào)骨肉親情關(guān)系。作者和老成,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天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他極為悲痛。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今鑄成終身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覺生命飄忽,倍增哀痛。.邊訴邊泣的語言形式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xiàn)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tài)。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探究活動1.祭文中“直抒胸臆”的常見方法研究研究方法:(1)泛讀名篇:《祭妹文》(袁枚)、《祭石曼卿文》(歐陽修)、《哀鹽船文》(汪中)。(2)比較閱讀:袁枚的《祭妹文》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進行比較閱讀。(3)初步歸納:A.回憶與逝者交往之事;B.設(shè)想自己本應早亡,反跌出對逝者的悲痛之情;C.對逝者后事的交待和安排等。參讀篇目:(1)同“方法(1)”。(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散文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比較袁枚《祭妹文》與韓愈《祭十二郎文》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異同(一)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入戶,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诋敃r不將嬰妮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丁都烂梦摹罚ǘ﹩韬簦∥嵘俟?,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猶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韓愈《祭十二郎文》參考:韓愈《祭十二郎文》與袁枚《祭妹文》皆為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祭文。祭文是對死者表示崇敬和懷念的一種文體,一般多著重敘述死者的功業(yè),往往浮夸不實,流于對死者的諛頌,而韓、袁兩篇祭文,多從生活事件的敘述入手,抒發(fā)自己的悼念之情。韓文極寫叔侄二人自幼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的患難經(jīng)歷,把非同一般的叔侄關(guān)系寫得真切感人;袁文用強烈的抒情筆調(diào)敘寫經(jīng)過提煉的生活情事,亡妹兒時的音容笑貌、活潑之狀如在眼前,唯其如此,作者的緬懷之情,也愈見真摯懇切。相同點:都以敘述生活瑣事為主,通過當時生活事件的真實再現(xiàn),將自己的悲痛之心,懷念之情寓于敘述之中。不同點:袁文回憶兒時的生活細節(jié),以歡快之事為主,相反相成;韓文則側(cè)重兩代人之間的悲慘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際遇,情深意慘。兩文方法不盡相同,但可謂異曲同工,都將自己痛悍和懷念之情寓于敘事之中。3.“性靈”的內(nèi)涵與寫性靈的標準探究。研究方法:(1)精讀名家作品:如楊萬里、姜白石的詩作,袁枚的散文以及韓愈的《祭十二郎文》等,感知“性靈”就是創(chuàng)作要有真性情、真感情。(2)比較分析:“性靈”派作家貴自然,反對做作;要推陳出新,反對仿古;要強調(diào)個性,反對隨俗同流;講求形式美,反對固定框子里的格調(diào)……可以此為標準來與其他流派的作品比較?!都朗晌摹方贪?教學要點.熟讀課文,讀懂文字,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較為準確、清晰的了解。.梳理課文層次脈絡,感悟課文的抒情基調(diào)。教學過程.解題祭文是一種文體,古已有之。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親友之詞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饗而已。中世以還,兼贊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惫盼膶懠牢挠幸惶坠潭ǖ母袷剑瑑?nèi)容多為對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贊頌,形式多為駢文或四言韻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稱頌于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通過對家?,嵤碌挠洈?,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韻常規(guī),破駢為散,不拘常規(guī),或散或偶,或長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隱的《祭小侄婦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響。.介紹作者及背景.誦讀課文,整體感知。①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注意作者在文中傾注的深沉真摯的感情。②學生初讀認準字音;再讀體會感情。③用一句話說出自己的感受。④檢查朗讀,看學生對課文字、詞、句的初步理解。.自讀課文,理清脈絡。再讀首先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給分段并歸納大意。小組討論明確。(有條件的可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直接展示成果。或者學生討論明確,教師隨之板書。).總結(jié)文言知識.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重點體會融抒情于敘事的特點和破駢為散和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揣摩第5自然段中“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思想感情上的作用。學生集體背誦第5段,然后找出這些虛詞進行分析、討論。明確:作者悲傷之情無法抑止,又希望“傳之非真”,因此在本段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后連用五個“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喪報書信決非誤傳之后的不情愿又無可奈何的心情。二、藝術(shù)手法的體現(xiàn)提問:—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請歸納藝術(shù)手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思考后明確:.破駢為散,自由多變的形式。祭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形式上多采用四言韻文或駢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韓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韻文和駢文的框框,用純凈的散文體自由抒寫。為人們用祭文充分表達思想感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強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以生活瑣事為依托,抒發(fā)了作者對侄兒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復直抒的方法,讓人讀其文能想見其為文時邊哭邊寫,痛不欲生的情狀,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語言樸素自然,不事雕飾。《古文觀止》評此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韓愈寫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而是為了傾吐自己的真情,邊訴邊泣,所以他能作到情至筆隨,字字句句皆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毫無雕飾之痕跡?!都朗晌摹方贪?【知識目標】一、培養(yǎng)誦讀文言文的技巧與習慣,能整體把握—內(nèi)容。二、能借助工具書與上下文讀懂詞句,重點掌握詞語。三、熟讀成誦,賞析—邊訴邊泣的語言特點?!灸芰δ繕恕恳弧⒔梃b—不拘常格、自一由抒情的寫作手法。二、培養(yǎng)在閱讀文本語境中揣摩思想感情的能力?!厩楦心繕恕恳弧Ⅲw會感知—抒發(fā)的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正確認識作者凄楚的人生感慨?!局攸c難點】一、讀懂詞句,掌握積累文言詞句,體會至真至誠的骨肉親情,是學習的重點。二、品析—不拘常格、自一由抒情的寫法,正確認識哀痛之中凄楚的人生感慨是難點?!窘虒W方法】誦讀法、品讀法【課時】三課時第一課時一、了解常識1、韓愈2、祭文格式及—特點二、整體感知1、十二郎與韓愈是什么關(guān)系?作者對他的去世為什么如此悲痛?2、在回憶中死者生前與作者的感情如何?最讓作者哀痛的事情是什么?3、作者懷念死者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三、基本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結(jié)合《導學》“知識盤點”在文本中發(fā)現(xiàn)疑難詞句,并做相應的筆記〗四、復述第一至第四語段,理解掌握重點詞句【在誦讀與復述中啟發(fā)學生拓展思維,討論交流閱讀心得】—寫得至悲至痛,試思考作者在悲侄兒之死的同時,還抒發(fā)了哪些悲情?在首段中有哪些語詞概括了這些情感?五、練習實踐誦讀全文,鞏固詞句,增強語感,理解全文。第二課時一、復述第五至結(jié)尾重點語段,理解掌握重點詞句【在誦讀與復述中啟發(fā)學生拓展思維,討論交流閱讀心得】1、第五段主要抒發(fā)了對人生命運的怎樣感慨?作者在悲痛之余還有怎樣的情感?〖感嘆人世無常一一悲怨而無奈〗信一一兄盛德天其嗣,汝純明不蒙澤一一未可信其信然邪,其夢邪少強天歿,長衰全存夢一一東野之書,耿蘭之報在側(cè)一一信然天者誠難測,神者誠難明一一理者不可推,壽者不可知2、上段哪個語句與本段相呼應,而下文哪些語段與本段相呼應?3、最后三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引導從不同角度了解概括〗對死者一一祭拜亡靈,吊慰遺孤,力求改葬一一撫養(yǎng)子女,以待余年對自己一一深感負疚,生不能共居,歿不能盡哀,魂不能相接一一無意人世【小結(jié)】無意人世卻責任未了,撫養(yǎng)遺孤又覺力不從心,這是何等的哀痛凄絕??!二、誦讀指導,品味體會作者的獨特情感【誦讀提示】正所謂“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確實,讀這篇祭文,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作者眼淚縱橫的模樣,還可以聽到作者痛哭的聲音。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讀者被它所打動。宋代大作家蘇軾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它感人之深。〖小結(jié)〗披文人情、以心相感,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的感情是深沉而復雜的,又豈能是一個“哀”字所概括得了的。三、遷移練習1、完成《導學》基礎(chǔ)訓練1、口頭復述全文,發(fā)現(xiàn)疑難語句第三課時一、拓展遷移,探究思考作者對親情、人生際遇變化的感慨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意義?(開放思維,各抒己見)二、賞析品味,交流成果【通過討論學習借鑒—寫作特點】1、〖不拘常格,自一由抒情〗2、〖感情真摯,催人淚下〗3、〖呼喚對話,如泣如訴,哀怨凄絕〗4、〖語句重疊,多用排句,增強語勢〗三、誦讀涵詠,鞏固理解四、練習與遷移1、重點語詞的聯(lián)系比較與歸類積累2、翻譯重點語句《祭十二郎文》教案7教學目標:1、基礎(chǔ)知識目標: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2、思想教育目標:親情一一真實情感的展示。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教學重點: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親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抒情的目的。教學難點:祭文的情感。教學方法:反復誦讀的新授課。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一、導入:《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世界最美的墳墓》等優(yōu)秀的外國祭文,讓我們領(lǐng)略了他們的文化特色,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頗受褒揚的祭文樣式。二、板書課題一一《祭十二郎文》三、介紹作者和該文的評價:韓愈簡介: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恢復先秦、西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要有充實內(nèi)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并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鼎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tǒng)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取得輝煌成就。韓愈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寫了大量的政論、贈序、雜說、祭文、墓志銘,他的議論文很少引經(jīng)據(jù)典地說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手法,寫得很有說服力,《師說》是典型一例;記敘文也十分生動,寫人、記事狀物都很感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敘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抒發(fā)悲傷情感,悼念侄兒,寫得情真意摯、凄楚動人,很有特色,后人評價很高。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后由兄嫂撫養(yǎng)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圭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guī)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jīng)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quán)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zhuǎn),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于是寫下這篇祭文。在韓愈諸多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作為祭文,因為其內(nèi)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為后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后人傳誦。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nèi)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chuàng)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shù)特色。四、讀文—一(20分)(一)閱讀講析1、鑒賞古代散文,要強調(diào)朗讀,要以閱讀為基礎(chǔ)。讀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聯(lián)想想象,體會作品內(nèi)涵,與作者同悲同喜。2、講析:《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寫祭文的時間,叔侄關(guān)系、遠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稱寫法,如與亡者銜哀面語,雖說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飽含深情至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