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建華 蘭溪方言中的介詞_第1頁
錢建華 蘭溪方言中的介詞_第2頁
錢建華 蘭溪方言中的介詞_第3頁
錢建華 蘭溪方言中的介詞_第4頁
錢建華 蘭溪方言中的介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錢建華蘭溪方言中的介詞錢建華蘭溪方言中的介詞錢建華蘭溪方言中的介詞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錢建華蘭溪方言中的介詞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fā)布日期:淺談蘭溪方言中的介詞錢建華【摘要】普通話是現(xiàn)代漢民族所共同使用的交際工具,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經(jīng)過國家政府、學(xué)校和其他社會團體的不斷努力,普通話已經(jīng)基本推廣普及。而事實上,由于歷史的,社會的原因,我國各地區(qū)還通行著自己的語言,即方言,俗稱地方話。目前,學(xué)界普遍認同,我國眾多方言按區(qū)可分為七大方言區(qū)。吳方言便是七大方言區(qū)之一。相對于其他方言區(qū),吳方言區(qū)可算是最復(fù)雜的,內(nèi)部小片方言多,且各具特點,存在相當(dāng)?shù)姆制?、差異,不少地區(qū)之間相互通話存在困難。一般來說,吳方言,因其內(nèi)部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獨特普遍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的某些語音、聲調(diào)。蘭溪作為吳方言區(qū)金衢片中的城市,歷史悠久,同樣獨具特色。本文淺談蘭溪方言中的介詞,從這一角度認識蘭溪方言?!娟P(guān)鍵詞】吳方言蘭溪方言介詞一、漢語方言的分區(qū)方言,俗稱“地方話”,通行于一定的地理范圍,在共同語出現(xiàn)之前,是該地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通用語。也因此,方言往往相對于共同語而言。方言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隨著事物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一般而言,一種民族語言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會分化出方言,是某一語言的變體。隨著對世界和人類自我的認識水平不斷的提高,對語言,其中自然包括方言的認識不斷加深,尤其是在近代以來。言及方言,作為近代著名學(xué)者,章太炎先生最早對我國的方言進行分區(qū)。章太炎先生將方言分為十類,過于重視自然地理的因素,沒有完全以語言材料為依據(jù)。他的分類如下:自河朔至塞北包括直隸山東、山西及河南之彰德、衛(wèi)輝、懷慶為一類(“紐切不具”);陜西自為一類(甘肅略與不同,并附于此);河南自開封以西、汝寧、南防等處及湖北沿江而下至于鎮(zhèn)江為一類;湖南自為一類;福建自為一類(浙江的溫處臺并屬福建);廣東自為一類;開封而東,山東曹沂至江陰為一類(“具四聲”);江南、蘇州、松江、常州太倉及浙江湖州、嘉興、杭州、寧波、紹興為一類;徽州、寧國為一類(浙江的衢州、金華、嚴州及江西的廣信、饒州附于此);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為一類(音類湖北,湖南的沅州附于此)。同樣是早期的語言學(xué)家,黎錦熙先生則將方言分為十二系:直隸、山西、東三省、山東、河南北部為一系,河北系;河南中部、山西南部、江蘇、安徽、淮北一帶為河南系;陜西、甘肅、新疆為河西系;江蘇北部與江蘇西部之南京、鎮(zhèn)江、安徽中部的安慶、蕪湖、江西的九江為江淮系;河南南部、湖北為江漢系;湖南東部、湖北東南角、江西南部為江湖系;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北部、湖南西部為金沙系;蘇、松、常與浙江杭、嘉、湖為太湖系;浙東金、衢、嚴及江西東部為浙源系;浙江南部近海處為甌海系;福建為閩海系;廣東為粵海系。毫無疑問,黎錦熙先生的劃分較之章太炎先生的合理了不少,開始重視語言本身,打破省界。但依然沒能正確反映方言分區(qū)的客觀現(xiàn)實。之后的趙元任先生和李方桂先生也都不斷地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細致調(diào)查各個方言區(qū)方言特點,趙先生提出九大分布區(qū),李先生則是八大分區(qū)。二者相當(dāng)一致。40年代,王力先生把漢語方言分為五大分支,分支下面是小系。即,官話(冀魯系、晉陜系、豫鄂系、湘贛系、徽寧系、江淮系和川滇系)、吳語(蘇滬系、杭紹系、金衢系和溫臺系)、閩語(閩海系、廈漳系、潮汕系、瓊崖系和海外系)、粵語(粵海系、臺開系、高雷系、欽廉系、桂南系和海外系)、客家系(嘉惠系、粵南系、贛南系、閩西系、廣西系、川湘系和海外系)。王力先生的分法的獨特之處在于提到海外。到了50年代,我國的語言工作進一步展開,對漢語的研究持續(xù)深入,對方言分區(qū)有了更新的認識,其中的代表便是丁聲樹和李榮兩位先生,他們提出“八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南方言和閩北方言。這一提法已經(jīng)非常接近我們今日所熟悉的“七大方言區(qū)”。由上文可以看出,語言學(xué)家對吳方言的認識并非一部到位,到趙元任先生時,吳方言的概念才正式確定下來,對吳方言的研究日益增多,涌現(xiàn)出大量的學(xué)術(shù)文章。據(jù)黃廖本教材,現(xiàn)代漢語的主要方言區(qū)有七大,吳方言以蘇州話為代表,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cè)丝诘?。另據(jù)曹志耘先生的《浙江省的漢語方言》,“吳語的分布范圍涉及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江西、福建6個省市,包括6個片:太湖片、宣州片、臺州片、金衢片、上麗片、甌江片,其中有些片里面還包括若干小片。在上述6個省市中,吳語分布面積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就是浙江省。浙江省使用吳語的人口約有4181萬人。就浙江省來說,該省最主要的漢語方言也是吳語。”所謂金衢區(qū),包括杭州的建德市、淳安縣,金華市轄區(qū)婺城區(qū)、金東區(qū)、蘭溪市、永康市、義烏市等,衢州市市轄區(qū)和龍游縣等地。在傅國通、蔡勇飛、鮑士杰、方松熹、傅佐之和鄭張尚芳合著的《吳語的分區(qū)(稿)》中,文章認為,吳語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的一片地區(qū)。從行政區(qū)劃說,大致是江蘇省南部,上海市及其轄區(qū),浙江省全境,江西省與浙江毗鄰的上饒市、上饒縣、玉山縣、廣豐縣,福建省與浙江毗鄰的浦城縣城關(guān)及其以北地區(qū),還有安徽省皖南一部分地區(qū)。根據(jù)研究,吳語區(qū)可以分為六個片:太湖片,臺州片,甌江片,婺州片,處衢片,宣州片。這些片區(qū)有各有小片區(qū)。在我國各行政單位中,方言的多樣性尤以浙江為最,可謂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吳方言的分布范圍涉及6個省市,主要可分6個大片,而有的片區(qū)之間的差異很大明顯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當(dāng)然,由于歷史社會等其他原因,浙江也有:“浙江官話”,所謂“官話”指的是一種文讀系統(tǒng),各地的文讀在很大程度上相近,便逐漸發(fā)展出一種文讀系統(tǒng),即所說的“官話”。從語音特征看,可上溯南宋,可能是在北民南遷的影響下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而“官話”現(xiàn)象最為突出的是金華、蘭溪、浦江、龍游、衢州方言。事實上,筆者認為,我們對吳方言的認識和研究應(yīng)該不能局限于蘇州或上海,蘇州或上海并不能代表吳方言,對于一個5萬年前就有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建德人”存在,有著7000年河姆渡文化、6000年馬家浜文化和5000年良渚文化的浙江,應(yīng)該充分重視語言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吳方言的時候必須認識到吳方言內(nèi)部的復(fù)雜性,建立比較完備的方言系統(tǒng)。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瀕危語言圖譜》,全世界有7000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語言將在本世紀消亡,80%-90%則在未來的200年滅絕。中國雖然不在語言瀕危的熱點地帶,但中國有129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種語言處于瀕危狀態(tài)。一種方言在特定條件下,一定程度上說就是一種語言。浙江方言眾多,如果不加一定的努力保護,在不久的將來,方言的多樣性必然遭到巨大的破壞。二、浙江蘭溪溪以蘭名,邑以溪名,故稱蘭溪。在地理上,蘭溪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處錢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緣,東南鄰靠金華市,西南接龍游縣,西北毗連建德市,東北與浦江縣、義烏市交界。光緒《蘭溪縣志》開宗明義載,“邑雖褊小而實當(dāng)四沖。踞杭嚴之上游,職衢婺之門鑰,南蔽甌括,北捍徽歙。定職方者,謂為浙東之要區(qū),洵不誣也?!辨?、衢兩江在蘭陰山麓匯成蘭江,北行至梅城匯新安江而稱富春江,繼續(xù)北行,至富陽以下,稱錢塘江。自古有“三江之匯”,“六水之腰”,“七省通衢”的稱謂。在方言片區(qū)的歸屬上,蘭溪方言屬于浙江地區(qū)的吳方言,而且?guī)в幸欢ǖ墓僭挰F(xiàn)象。不過,正如前文所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蘭溪境內(nèi),人口六七十萬,面積1310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7個鎮(zhèn)、3個鄉(xiāng)(包括1個民族鄉(xiāng)),各鄉(xiāng)鎮(zhèn)方言在語音、詞匯等方面各有差異。在語法方面,沒什么差別。三、方言介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大部分都是從動詞演變而來,并還都保留著動詞的用法,這些介詞,毫無疑問不是純粹的介詞。一般而言,純粹的介詞只有“把、被、對于、關(guān)于”等。其他如,在、到、往、跟、用、拿、讓,等等都有動詞義。介詞大致分為四大類,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前面,合起來表示方向、處所或時間,引出對象或范圍,以及表示方式、工具和手段和表示原因、目的。介詞是相對比較封閉的系統(tǒng),研究起來相對容易。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一部分介詞在吳方言中比較有特點,如“朝、問”,普通話應(yīng)說“對、向(跟)”我要走了,朝他說明天再來。葉圣陶從此不再聽見他的聲音,伸出顫動枯瘦的手問他要。俞平伯狗和褒章,又如吳方言的介詞“勒、勒?!币话愀狈椒窖缘慕樵~“在”對應(yīng),但使用范圍比“在”廣,所以寫作時也可能用錯,該說“到”時用了“在”。如此刻一定逃在上海,抱著阿根逛大馬路了。葉圣陶潘先生在難中,這一夜,我……和女人抱著孩子走在一個客棧里。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七助詞吳方言的助詞“仔”大致上和北方的助詞“了”相當(dāng),但同時可表示后一動作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蘭溪方言中的介詞也并不很多,普通話中的某些介詞,在蘭溪方言中不常用,用起來有文讀的感覺。而一些蘭溪方言所特有的介詞,在普通話中則不存在或者用起來比較奇怪。蘭溪方言中常見的介詞有:從、到、往、在、打、得、幫、對、朝、倈、向、聽、亨、跟、問、逞、用、照、靠、比、為、讓、分、替、由,等等。在普通話中難以找到對應(yīng)漢字的如:“倈”,其意義相當(dāng)于在。介詞的分類:(一)表示時間、處所或方向;1,從。細分之下,可分為三種用法。(1)起于,“從……”表示“拿……做起點”:①“儂從哪里來”②“從格里(這里)到杭州?!雹邸皬慕袢掌?,儂要認真些讀書!”(2)表示經(jīng)過,用在表示處所的詞語前:①“吾從銀行路過到肯德基?!雹凇案ヒ獜钠嚶罚ü罚┥献?。”(3)還可表示依據(jù):①“從佢(他,渠音)的面孔來講,佢僅有30來歲”(從他的臉龐來看,他只有30來歲。)②“從佢格考試成績來講,有進步?!保◤乃目荚嚦煽儊碚f,有進步。)2,到。一般來說,到的動詞義較強,朱德熙先生認為:“到北京了”,到是動詞,而“到上海去”,到用作介詞。這樣來說,蘭溪方言也是如此。①“明朝(明天),佢要到金華去嬉?!保魈焖浇鹑A去玩。)②“儂有空到吾家里來嬉?!雹邸拔峤袢找匠腥ベI米?!雹堋暗胶笕赵僦v?!?,往。表示動作的方向或處所。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往只有wǎng這個音,沒有wàng。而在《漢語大字典》,往讀作wàng時,解釋為介詞,表示動作的方向。提到這點是因為,在蘭溪方言中,有近似于“wàng”這個音,也是動詞性強,介詞性弱,對應(yīng)于漢字應(yīng)該就是往。①“在橋上,往里面些走?!雹凇皟z往格條路去會近一點。”4,在。與普通話一樣,在字不算純粹的介詞,也帶有動詞的意義和功能。作為介詞,在一般放在處所名詞前面,名詞后面又跟一個動詞。如“鉛筆在桌上放著呢”“佢在屋里望書”而如果只說“佢在屋里”“吾在金華”可以看做是在字的動詞義用法。5,打。(1)相當(dāng)于從、起于、經(jīng)過①“打哪里去”②“打哪一日算起”(2)自從①“打佢走以后,吾一直弗放心?!?,向。向字在蘭溪方言中,用法與普通話中的用法相近,表示動作的方向,“儂一直向東走便是了?!痹谄胀ㄔ捴?,向字還可以用于引進動作的對象,“向雷鋒同志學(xué)習(xí)”但在蘭溪方言中,向的這一用法比較少見,可能是受北方話的影響,用起來帶有文讀感。7,朝。朝可以是表示動作的方向,也可以是引進對象。①“朝南望去”②“朝后面望”③“佢朝吾只顧(不停地)笑來”④“儂朝天公(天空)望”8,倈。表示處所,與來同音,相當(dāng)于在字的用法和意義。①“吾倈金華工作。”②“儂倈哪里上班啊”③“弗要倈書上亂畫?!?,徛,表示處所。在曹志耘先生主編的《金華方言詞典》中,表示在的意義,“我徛屋里等儂(我在家里等你)。”“佢徛地上爬(他在地上爬)。”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讀寄音,動詞,站立義。在粵語中,徛字音[kei],與蘭溪方言比較接近。10,逞[ts?ɑ?],作為方言介詞,在普通話中找不到對應(yīng)的漢字。其用法和意義可分為3層。(1)相當(dāng)于從,但只限于空間“逞哪里去”(2)順著“逞格條路筆直走”(3)沿著“逞溪邊沿走”(二)表示方式(方法)、工具、依據(jù)等1,照。在普通話中,一般說,按,按照,依照或遵照,但在蘭溪方言中,照字更為常用,如果是用按或按照應(yīng)該是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帶有比較明顯的文讀。此外,在普通話中,照還可以表示對著,向著,如“照這個方向走”蘭溪方言一般用“朝”代替。例句如下:①“照格生做(照這么做)”②“照吾望,儂是弗對格(照我看,你是不對的)”③“照佢格意見,阿郎要到明朝去”2,靠。靠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都是動詞,作介詞用,靠的動詞性還是比較強的?!鞍褨|西靠在門背后”“靠勤勞致富”是動詞用法。在方言中,“靠你一個人賺鈔票,是買不起房子的”可視作介詞的用法。3,用。用于引進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手段或方式。①“用鈔票買來格東西好浪費格”(好字起到反問語氣)②“儂用毛筆寫字蠻厲害格!”③“弗要用吾格手機打電話!”④“用報紙蓋上面”4,拿。用作介詞的拿通常要與“……來講”搭配。①“拿佢來講,工資算高了”②“儂拿眼睛望望看,飯燒焦了?!雹邸澳脕陂_玩笑勿來格(不行的)”這一句話中,拿的作用是引進所要關(guān)涉的象。5,[i55]。在普通話中,“以”和“依”都可以做介詞,但,在蘭溪方言中,[i55]一個音就能表示依,依照的意思。“依吾望,儂做錯了。”(三)引出關(guān)涉的對象1,由。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由解釋為三層意思:(1)歸(某人去做)“隊長由你擔(dān)任”;(2)表示憑借“由此可知”“人體是由各種細胞組成的”;(3)表示起點“由表及里”“由北京出發(fā)”。但在蘭溪方言中,由字的用法和意義與普通話有區(qū)別,舉例來說,“由儂自做”(由你自己做)“儂弗要由佢”兩個例子都是引出對象,前一個例子表示歸,后一個例子表示聽從、服從的意思,動詞義非常強。2,讓。在“讓人偷掉去了”中,讓可以由被來代替。還有如“弗要讓佢望著”“一個月格工資都讓佢輸輸?shù)簟倍际墙樵~放在施事前,與普通話語法意義相同。3,對。作為介詞也是引進對象或事物的關(guān)系者。①“佢對我有意見”②“對格件事乾(事情),吾沒意見?!痹谄胀ㄔ捴?,對和對于是相近的,而蘭溪方言中,一般沒有對于這一介詞。4,問。用作介詞表示向(某方面或某人要東西)。蘭溪方言中常用這一介詞。①“問佢借本書”②“吾問儂借點兒鈔票”③“儂好問別人討討信”(你可以向別人打聽打聽)5,幫。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幫沒有動詞義,在吳方言的金衢片里,幫作為介詞有兩層意義。(1)相當(dāng)于替,給。①“托儂幫我寫封信”(拜托你幫我寫封信)②“幫我扶了住”③“幫別人做事乾”(2)相當(dāng)于把,①“幫門關(guān)緊”②“幫衣服洗干凈”6,聽。聽與替、幫、給相近。①“托儂聽吾寫封信”②“聽別儂做事乾”(給別人做事情)7,亨。意義與跟、同相近。①“格個亨末格一樣格”(這個和那個一樣的)②“明朝再亨儂講”(明天再和你說)(四)表示原因、目的1,為,為了。①“格樣做事為了儂好”(這樣做是為了你好)②“努力讀書是為了明朝尋個好工作”當(dāng)然,為還可以表示行為動作的對象,“全家都為儂高興”。像因、因為等介詞在蘭溪方言中并不正宗,是隨著普通話或官話的影響而進入生活的,其文讀色彩很濃厚。至于“由于”,“為著”更是罕見。(五)“被”字句和“把”字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是現(xiàn)代漢語里常用的句型句式,特別是隨著現(xiàn)代漢語研究的不斷深入,1,“被”字句。在現(xiàn)代漢語里,被的作用在于引出施事,前面的主語是動作的受事,而且被字后面表示施事的名詞有時可以省掉。與普通話一樣,吳方言也可以用介詞來表示“被動式”,只是所用的介詞與普通話不同罷了。吳方言常用“讓、則、帶、幫、分、撥、廳(聽)”等介詞來表示被動式。蘭溪方言中常用的則是“讓、幫、分、廳(聽)”例如:①佢讓狗咬了一口。(他讓狗咬了一口。)②碗分佢跌破了。(碗被他打破了。)③鈔票讓別儂騙去了。(錢讓別人騙去了。)這三個被字句同普通話差不多。但從結(jié)構(gòu)形式上看,普通話被字句的變式句與吳方言不同。普通話里表示被動的介詞在變式句中可以直接加在動詞前,句中的主動者可以不出現(xiàn)。例如:“我被她騙了?!笨梢哉f成“我被騙了?!比欢趨欠窖岳?表示被動的介詞不能直接加在動詞前,且必須引出主動者,構(gòu)成介賓短語才可放在動詞前。如以上的這些句子,如果把句中表示主動者的“佢、狗、別人等刪去,便不容易理解了。2,“把”字句普通話里的把字句就是用“把”等介詞將謂語后的賓語移到謂語前的一種句式,如“我們打敗了敵人,”可說成“我們把敵人打敗了?!边@種句式是對賓語進行處置,所以有人把它叫“處置式”。在吳方言里也有這種表示處置作用的句式,但表現(xiàn)形式不同,與普通話相比也有明顯差異。蘭溪方言里可用三種表達形式來表示這種處置作用。舉例如下:(1)用“把”或相當(dāng)于“把”的“把字句”。如:①撥末格東西馱過來。(把那個東西拿過來。)②撥格只雞殺掉。(把這只雞殺掉。)③幫剪刀遞幾過來。(把剪刀遞過來。)從語言的結(jié)構(gòu)看,這些句子與普通話相似。只是所用的介詞及其他一些詞語有所不同。(2)賓語提到句首,介賓短語放在動詞前。這種句式是為了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在蘭溪方言里用得很廣泛。例如:①格只瘋狗吾撥佢殺掉了。(我把這只瘋狗殺掉了?;颍哼@只瘋狗,我把它殺掉了。)②末根小樹吾撥佢種到別格地方了。(我把那根小樹種到別的地方去了?;颍?/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