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2019年高考歷史真題分課匯編【必修2第1課】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_第1頁
(完整版)2018-2019年高考歷史真題分課匯編【必修2第1課】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_第2頁
(完整版)2018-2019年高考歷史真題分課匯編【必修2第1課】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_第3頁
(完整版)2018-2019年高考歷史真題分課匯編【必修2第1課】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_第4頁
(完整版)2018-2019年高考歷史真題分課匯編【必修2第1課】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一、選擇題2019年題組(2019安徽文綜?12)圖2是據有關資料繪制的漢唐間安徽境內水利興修統計示意圖。它反映了這一時期()圖2安徽農業(yè)生產居全國領先水平B.安徽農業(yè)生產總體呈發(fā)展態(tài)勢C.長江流域為農業(yè)生產重要區(qū)域D.我國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圖表的能力,橫軸是時間從兩漢到唐朝,縱軸是水利興修的統計次數柱狀圖明顯看出從兩漢到唐,除了短暫的隋朝興修水利次數少之外,興修水利的次說總體呈現增多的狀態(tài),水利建設的數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狀況,所以從漢到唐安徽農業(yè)生產總體呈現發(fā)展態(tài)勢,選B。材料僅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興修統計,沒有對比全國其他省份,無法得出A,材料中沒有涉及長江流域的農業(yè)生產,排除C,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敬鸢浮緽(2019?重慶文綜?2)白壽彝《中國通史》指出:“自北魏產生,經歷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國家所有的田制?!痹谶@一“田”制下()土地全部歸國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買賣C.農民只需向國家繳納賦稅D.無主荒地由國家重新分配【考點】農業(yè)的土地制度【解析】均田制規(guī)定露田歸國家所有,不能自由買賣,受田農民死后歸還國家,桑田可以傳給子孫。均田制下,受田農民除了繳納賦稅,還必須服役。排除ABC?!敬鸢浮緿(2019?江蘇單科?1)現代考古在秦、魏等國故地出土了許多生鐵鑄造的農具。1950?1951年河南輝縣發(fā)掘了5座大型魏墓,1號墓出土鐵器65件,其中農具占58件,包括钁、鋤、鏟、鐮、犁鏵等一整套鐵農具。

材料說明戰(zhàn)國時期()生鐵鑄造由魏國獨斷經營B.成套鐵農具有利農業(yè)精耕細作C.鐵制農具成為隨葬必備品D.鐵制農具最早出現于河南輝縣【考點】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提煉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據題干材料信息,鐵農具出土于秦魏等國故地,故AC錯誤;D單純從題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從題干河南輝縣魏墓出土的農具成套來看,成套的農具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精耕細作,故符合題意的是B【答案】B(2019?全國新課標卷II文綜?25)漢唐制定土地法規(guī),限制私有大土地的發(fā)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據此可知宋代()中央集權弱化B.流民問題嚴重C.土地兼并緩和D.自耕小農衰退【考點】中國古代土地制度【解析】宋太祖曾經說過:“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耳”,有鑒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導致土地兼并嚴重,從而導致租佃關系盛行,自耕農經濟衰退。據此判斷,D項符合題意,C項表述錯誤;宋代中央集權空前強化,A項表述錯誤,材料未涉及流民問題,排除B項?!敬鸢浮緿(2019?海南單科?1)商代甲骨卜辭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內容。這反映了當時()農業(yè)生產已是重要的經濟活動B.農業(yè)的收成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C.巫師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組織者D.自然環(huán)境惡化影響農業(yè)生產【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圖1【解析】結合時代背景考査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的社會生活,“受禾”“求年”“有足雨”都與農業(yè)生產有關,故選A。圖1【答案】A(2019?海南單科?8)圖1反映的是()“小國寡民”的生活圖景小農經濟的生產形式儒教“夫為妻綱”的倫理觀念“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關系【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讀圖分析,圖片上面鐵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紡織,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生產形式,故選B?!敬鸢浮緽2019年題組(2019?廣東文綜卷?12)有學者認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了牛耕,對他最有利的證據是()商代遺址中出土了牛骨《詩經》里有農耕生活的描寫孔子學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古文字學家發(fā)現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頭啟土狀【解析】本題為最佳型選擇題。關鍵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備象形,而《詩經》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為春秋時期的人物,相較而言,D項是最有利的證據;A項容易會錯選,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說明牛耕的出現,如中國先人已能訓養(yǎng)牛。【答案】D(2019?浙江文綜?14)史籍記載,東漢南陽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頃。廣起廬舍,高樓連閣,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魚蠃梨果,檀棘桑麻,閉門成市,兵弩器械,資至百萬?!毕铝嘘P于樊氏莊園的說法,錯誤的是()A.莊園經濟力量強大B.自給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發(fā)達D.生產經營活動廣泛【解析】本題考查材料解讀能力。從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莊園實行了農、林、牧、漁多種經營,生產經營活動廣泛;“資至百萬”說明樊氏莊園經濟力量強大;“閉門成市”反映自給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鄉(xiāng)村、城外交通便利處自發(fā)形成的商品交易場所,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敬鸢浮緾(2019?安徽文綜卷?15)據有關統計資料,元朝歲收糧賦,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國總額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廣行省點6.97%。結合圖4分析,正確的是()圖4元朝行省圖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糧賦總額約占全國的3/4長江以南各行省糧賦總額占全國一半以上長江以北各行省經濟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向長江以南地區(qū)轉移【解析】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糧賦總額約占全國的53.63%,A項錯誤;從材料數據無法得出長江以北各行省經濟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C項錯誤;唐朝安史之亂后經濟重心開始加快向長江以南地區(qū)轉移,D項錯誤;長江以南各行省糧賦總額占全國53.63%,B項正確?!敬鸢浮緽(2019?海南單科卷?1)《禮記?月令》載,每年正月周天子親率臣下耕作,稱為“藉田”;三月王后親率嬪妃舉行釆桑養(yǎng)蠶儀式,稱為“親蠶”。后來,歷代皇帝、皇后不斷舉行這樣的儀式。這反映了()周代制度在后代被嚴格奉行古代政治制度變遷異常緩慢重農抑商從周代始一直推行農桑是古代社會經濟的主體【解析】從題干反映統治者“藉田”、“新蠶”的現象,以及歷代皇帝、皇后不斷舉這樣的儀式的歷史現象,說明統治者重視農桑生產,這正因古代中國是農業(yè)文明,農桑是古代社會經濟的主體,D項正確;本題易因表面認識而誤選A項,主要是無法正確解讀“歷代皇帝、皇后不斷舉行這樣的儀式”信息;B項無從體現;C項說法錯誤,重農抑商是從秦國的商鞅變法始?!敬鸢浮緿2019年題組(2019?福建文綜?14)圖4所示坎兒井(井渠)是我國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還流行于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地區(qū)。聯系歷史地理知識,對坎兒井解讀正確的是()圖4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地區(qū)。聯系歷史地理知識,對坎兒井解讀正確的是()圖4①在漢代就已出現②我國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侖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隨地勢坡降而改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坎兒井起源于西漢時期,①正確;根據材料“至今還流行于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地區(qū)”得之坎兒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侖山的冰雪融水而興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③正確;從正確;材料無法所學知識在坎兒圖中明顯可以看到坎兒井井深隨地勢坡降而改變,④反映出坎兒井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據井之前還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故選C項。正確;材料無法所學知識在坎兒【答案】C(20191?山東文綜?10)圖4描繪了漢代農民使用四齒釘耙耕作的場景。它反映出當時()開始使用鐵器注重精耕細作尚未推廣牛耕雇傭關系盛行【解析】從關鍵詞“漢代”,可以排除A項,春秋時期就開始使用鐵器;漢代隨著犁壁的發(fā)明,已經開始推廣牛耕,排除C;雇傭關系盛行是在明清時期,排除D.故選B。【答案】B(2019?全國新課標文綜?25)圖4是依據《隋書?食貨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時期各地區(qū)貨幣使用情況示意圖。該圖反映出()圖4長江流域經濟水平總體上高于黃河流域河西走廊與嶺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黃河流域的絲織業(yè)迅速發(fā)展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解析】A項長江流域經濟水平總體上高于黃河流域表明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A項與題干時間不符。B項河西走廊與嶺南地區(qū)主要使用金銀作為貨幣,但無法體現發(fā)展速度快慢,B項缺乏足夠信息支持。C南北朝時期北方動蕩影響手工業(yè)正常發(fā)展,C項不符合史實。D項南北朝時期長江流域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經濟發(fā)展,D項為正確選項?!敬鸢浮緿(2019?上海單科?12)以下是某一時期的詩人分布示意圖。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一時期應該是()A.春秋戰(zhàn)國B.秦漢C.隋唐D.兩宋【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詩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區(qū),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區(qū)。而古代中國,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而產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它開始于兩晉,完成于兩宋,故選D項?!敬鸢浮緿(2019?海南單科?5)徐光啟《農政全書》載,“今北土之吉貝(棉花)賤而布貴,南方反是:吉貝則泛舟而鬻諸南,布則泛舟而鬻諸北”。這說明當時()A.商業(yè)是棉紡織發(fā)展的前提B.商人買賤賣貴傷害了農業(yè)C.北方農業(yè)生產比南方發(fā)達D?南方經濟較北方更有優(yōu)勢【解析】明朝,經濟重心已經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賣棉花(原料),南方則到北方賣加工后的布(手工業(yè)品),說明南方的經濟技術更有優(yōu)勢。才會出現上述的情況。而且明朝時期經濟重心已經是在南方。棉紡織發(fā)展是商業(yè)發(fā)展的前提,A項顛倒因果關系,排除。B、C材料不能體現,排除?!敬鸢浮緿2019題組1.(2019?天津文綜?1)圖1到圖2的變化,反映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中()圖1圖2A.鐵犁牛耕的出現B.耕犁技術的成熟C.精耕細作的開始D.單位畝產量提高【解析】從“二牛抬杠”到曲轅犁,很明顯是犁耕技術的進步,選B?!敬鸢浮緽(2019?浙江文綜?14)農耕技術的發(fā)明與改進,推動了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比較右側兩圖,其中圖8(1)所示的耕作技術始見于()

A.戰(zhàn)國B.秦C.西漢D.東漢【解析】圖(1)是東漢時期出現的一牛挽犁,圖(2)是西漢時期出現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已經采用了牛耕技術。商鞅變法后,秦國后來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漢時,趙過推廣耦犁(二牛抬杠),但這種兩牛牽引的耦犁回轉不便,到東漢時,在一些地方開始被比較輕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戰(zhàn)國、秦、西漢都早于東漢,排除!、B、C三項?!敬鸢浮緿(2019?浙江文綜?15)下列是從古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中讀出的信息,其中錯誤的是()A.農民生活艱辛B.土地兼并嚴重C.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D.小農業(yè)和小手工業(yè)緊密結合【解析】題干材料中的“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反映了農民生活的艱辛,A項正確。“賣新絲”“糶新谷”,反映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C項正確?!靶陆z”是手工業(yè)品,“新谷”是農作物,反映小農業(yè)和小手工業(yè)緊密結合,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及土地問題,故B項錯誤。【答案】B2009題組(2009?福建文綜?14)古代有“閩人以海為田”之說,這種說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A.臨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圍海造田的生產方式C.靠海謀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為家的生活方式【解析】福建臨海,具有靠海謀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閩人以海為田”主要是指靠海謀生的生存方式。A、B、D答案都偷換了概念?!敬鸢浮緾(2009?寧夏、遼寧文綜?24)圖4是甲骨文的“年”字,該字由兩部分組合而成,上部為“禾”。卜辭中常見“有年”、“大有年”的記載。據此,“有年”的意思應是()人壽年豐祈盼豐收莊稼收獲祭祀谷神【解析】從圖片中“年”字的構成為“禾”,可以縮小選擇的范圍,從B、D中選擇,理解“有年”即“豐收之年”,即可得出正確答案?!敬鸢浮緾(2009?重慶文綜?15)隋唐時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農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A.鄭國渠B.芍陂C.通濟渠D.邗溝【解析】鄭國渠和芍陂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水利工程,邗溝位于淮水以北,符合題意的只有C項?!敬鸢浮緾2008題組(2008?北京文綜?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時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后來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護之”,據此判斷,這項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鄭國渠C.靈渠D.芍陂【解析】緊扣關鍵字“蜀相”可知這項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敬鸢浮緼(2008?廣東歷史?4)齊國管仲說:“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事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某研究者據此得出“中國精耕農業(yè)的產生與專制國家農業(yè)政策密切相關”的結論。該判斷()A.材料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解析】本題僅提供一個材料,孤證不立,而且也是管仲對農商發(fā)展的論述,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而說“材料不充分”,精耕農業(yè)是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突出特征,確實與專制國家的重農政策相關,所以理解是準確的,結論是合理的?!敬鸢浮緾2007題組(2007?上海歷史?18)—項考古統計表明,我國新石器時代稻谷遺存120余處,其中長江流域90余處,黃河流域12處,另有閩、浙、臺數處。炭化粟粒、粟殼遺存40余處,分布于山東、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區(qū)。據此可以推斷()①我國已由采集進入種植的時代②我國的原始農業(yè)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間糧食品種已有交流④我國北方種植糧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解析】從統計中可以看出當時已經出現了農業(yè)種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從稻和粟南北兼有可以說明雙方出現了交流,但不能說明北方種植糧食早于南方?!敬鸢浮緽2.(2007?廣東歷史?1)下列選項中,能反映商朝農耕生產的是()殷墟戴刑具陶俑牛耕圖甲骨文鐵犁【解析】解題關鍵是把握題中限定條件:“商朝”和“農耕生產”A項是戴刑具的陶俑,與農耕生產無必然聯系;B項與農耕生產有關,但牛耕最早出現于春秋后期;D項鐵犁在戰(zhàn)國中后期用于牛耕。C項是“田”字的寫法,反映的是商朝時已出現的井田制的內容?!敬鸢浮緾(2007?江蘇歷史?3)中國古代某項水利工程興建后,當地出現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的景象。該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孫叔敖B.管仲C.李冰D.鄭國【解析】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蜀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敬鸢浮緾(2007?廣東理基?62)“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這句話反映了()A.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B.手工業(yè)經濟的生產方式C.古代婦女的地位較高D?商品經濟的發(fā)達【解析】“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答案】A(2007?山東文綜?11)白居易詩:“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胸敳恍猩蹋卸〔蝗胲?。家家守村業(yè),頭白不出門?!痹娭械拿枋龇从沉耍ǎ倌懈椀淖匀唤洕谥匾曓r業(yè)的觀念③家庭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遷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反映了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家家守村業(yè)”反映了重視農業(yè)的觀念,“頭白不出門”體現的是安土重遷的思想。【答案】B二、主觀題1.(2019?浙江文綜?38)(26分)閱讀材料,加深對歷史上江南經濟變化的認識。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廣袤不過百里而遙,農畝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萬之賦……全賴此(棉織)一機一杼”。蘇州府“郡城之東,皆習機業(yè)。……計日受值”;盛澤鎮(zhèn)“俱以蠶桑為業(yè)”。嘉興府王江涇鎮(zhèn)“多織綢,收絲縞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織絹”;“惟湖以蠶……官賦私負咸取足焉”;南潯鎮(zhèn)“煙火萬家”?!幾悦髑迨分举Y料(1)指出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說明農業(yè)經濟與商品經濟的關系。閱讀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江南經濟的主要變化。(10分)

【考點】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農業(yè)經濟與商品經濟的關系、明清時期江南經濟【解析】第⑴題有三小問。前兩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即可。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是自給自足的以小農經濟。農業(yè)經濟和商品經濟的關系總體上就是“農本商末”,農業(yè)為主,商品經濟為輔。第三小問要根據材料一的四則明清史志資料作出概括,要注意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礙。四則材料均強調了當時江南紡織業(yè)顯著發(fā)展,商品經濟發(fā)達;“蘇州府”材料中的“計日受值”體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從南潯鎮(zhèn)“煙火萬家”、王江涇鎮(zhèn)“居者可七千余家”等材料信息中可得出明清時期江南市鎮(zhèn)經濟的繁榮?!敬鸢浮浚?)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2分)關系:農業(yè)經濟為主,商品經濟處于從屬地位。(2分)變化:商品經濟比較發(fā)達,(1分)紡織業(yè)顯著發(fā)展,(2分)市鎮(zhèn)經濟繁榮,(1分),資本主義萌芽。(2分)(2019?北京文綜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類文明,啟迪著人類智慧,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別體現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簡述道家和儒家產生的時代背景。(4分)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彼^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蘇南通,它們均與大運河關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隨著運河漕運的停止,北通州及運河沿線大多數城市衰落,南通州卻未停止圖11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圖美國總統兩次法院法官認發(fā)展的腳步。1898年南通大生紗廠創(chuàng)辦,并獲得20年方圓百里內獨辦企業(yè)的特權,稅收負擔較輕。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擔了航運功能。到20世紀圖11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圖美國總統兩次法院法官認(2)閱讀材料三和圖11,結合所學,概括近代南通經濟(8分)材料四自19世紀初,關于憲法是否明確授權聯邦政府河道的問題,美國國會一直存在爭論,1817年和1822年,否決了聯邦政府資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議案,1824年最高定,憲法允許聯邦政府資助和承擔河道改良項目,但聯邦政府的權限從改良河道擴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經歷了一個多世紀。其間,仍有很多議員認為,聯邦政府建設防洪工程過多干預了各州的權力。1935年全國內發(fā)生洪災,100多項防洪議案提交到國會,1936年總統簽署《防洪法》,授權聯邦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應的建設土地和空間。3)結合所學,從美國政治權力分配的角度,對材料四進行解讀。(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八c人類文明進步”關鍵詞表三峽水利工程筒車新航路開辟輪船招商局第聶伯河水電站海上馬車夫北洋水師羅盤針水力織布機海上絲綢(陶瓷)之路4)閱讀上表,從“水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某個側面,選出3個關鍵詞,提煉一個主題;再補充一個符合該主題的關鍵詞,運用這4個關鍵詞對該主題進行簡要闡釋。(10分)要求:主題立意明確;關鍵詞選擇準確;文字說明邏輯清晰;史論結合??键c】中國古代的百家爭鳴、近代經濟發(fā)展與美國憲法規(guī)定的制約平衡。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第(1)題從道家與儒家思想,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第(2)題以南通為例分析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第(3)題分析說明美國政治權力分配的特點是權力制衡;第(4)題可以從多角度分析,但要言之有理。答案】(1)材料一體現出了道家的“辯證”思想;材料二體現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時代背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鐵器和牛耕的使用,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國紛紛變法,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從而沖擊了傳統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權威下降,諸侯爭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爭鳴的局面。2)南海依托江海,毗鄰上海,地理位置優(yōu)越,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張謇的事業(yè)救國思想和實踐活動,推動了當地經濟發(fā)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A設施和產業(yè)結構相對完善,有利于城市經濟持續(xù)發(fā)展。3)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國憲法沒有明確授權聯邦政府幫助地方治理河流,導致總統兩次否決國會提出的議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對憲法相關條例的解釋,解決了聯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問題,但是仍然沒有理順聯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權力關系,所以國會仍陷于長期爭論。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自然災害,客觀上要求聯邦政府更多干預地方經濟事務;羅斯福新政加強了聯邦政府的權力。這一切為1936年總統簽署《防洪法》創(chuàng)造了條件。以上內容表明,美國政治權力分配的特點是權力制衡。權力制衡一方面表現為中央機構之間的三權分立,另一方面表現為聯邦制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分割。在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聯邦政府的權力有擴大趨勢。4)示例:主題:水與社會生產的發(fā)展關鍵詞:筒車、水利織布機、第聶伯河水電站添加的關鍵詞:漕渠簡要闡釋:中國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車灌溉農田,推動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工業(yè)革命期間發(fā)明的水利織布機等,解放了勞動力,工業(yè)生產領域出現革命性的變革。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以后,電力成為社會經濟與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聶伯河水電站是水利發(fā)電的代表之一。(2019?四川文綜卷?39題)(60分)發(fā)展農業(yè)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創(chuàng)新?;卮饐栴}。材料三表三中國古代農業(yè)科技成績(部分)時期內容備注春秋戰(zhàn)國牛耕、鐵農具都江堰、鄭國渠測知二十四節(jié)氣有利于安排農事秦漢樓車提高播種效率選種、育秧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魏晉南北朝翻車《齊民要術》隋唐筒車、曲轅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彌補耕牛的不足《農桑輯要》兀朝政府研發(fā)的農業(yè)指導用書《十二氣歷》明清《農政全書》3)精耕細作是中國古代農業(yè)的顯著特點。根據材料三概括這一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這一特點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四伴隨著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國新發(fā)明的農機具大量出現并廣泛應用,到1899年,近7萬項農機具發(fā)明和農業(yè)技術得到美國專利局認證,僅播種機就達到9156項。1862年頒布《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