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18個文言虛詞經(jīng)典用法解析清單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1.gif)
![高考語文:18個文言虛詞經(jīng)典用法解析清單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2.gif)
![高考語文:18個文言虛詞經(jīng)典用法解析清單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3.gif)
![高考語文:18個文言虛詞經(jīng)典用法解析清單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4.gif)
![高考語文:18個文言虛詞經(jīng)典用法解析清單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3810a0eec4c23cfdd53b4d3d97a2560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而1、用作連詞??蛇B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一)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勸學》)(二)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三)表示承接關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過秦論》)(四)表示轉(zhuǎn)折關系??勺g為“但是”“卻”。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五)表示假設關系??勺g為“如果”“假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六)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以1、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遙游》)斧斤以時入山林。(《寡人之于國也》)(二)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寡人之于國也》)(三)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如:罰所及,則無以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四)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系。(一)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二)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如:引壺觴以自酌。(《歸去來兮辭》)(三)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為“而”“來”“用來”“以致”等。如: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季氏將伐顓臾》)(四)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五)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來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3、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于“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從”“自”“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如:得復見將軍于此。(《鴻門宴》)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也》)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良曰:“長于臣?!保ā而欓T宴》)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李氏子蟠,……不拘于時。(《師說》)4、復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勾踐滅吳》)(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筛鶕?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捕蛇者說》)為“為”在文言中經(jīng)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于實詞范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1、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一)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等。例如: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ā短一ㄔ从洝罚ǘ┍硎緞幼?、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例如:公為我獻之。(《鴻門宴》)(三)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等。例如: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四)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了”“為著”。如: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六)表示被動關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盀椤彼M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xiàn)主動者;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成“為所”或“為……所”。例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2、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勺g為“呢?”例如:如今人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其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她)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如: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踐滅吳》)(二)第三人稱。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或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三)活用為第一人稱??捎米鲗懻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我(自己)”。如:勾踐說于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踐滅吳》)(四)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2、
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如: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師說》)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勾踐滅吳》)3、
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則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一)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勺g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二)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jié)果,相當于“那么”“就”。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三)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不是表示兩詞之間)是并列關系??勺g為“就”,或不譯。如: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四)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zhuǎn)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zhuǎn)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所1、用作助詞。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所”字結(jié)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則“所”字結(jié)構起定語的作用。如: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3、復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文中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如: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且1、
用作連詞。表示遞進關系、并列關系。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有時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ā而欓T宴》)2、
用作副詞。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ā妒纠簟罚H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何1、用作疑問代詞。(一)
單獨作謂語,問原因,且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如: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二)
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如: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三)
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2、用作副詞。(一)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二)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如: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復音虛詞“何如”“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二)“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如: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莫1、用作無指定代詞,充當主語。(一)
代人時,相當于“沒有人”“沒有誰”。如: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五納諫》)(二)
代物時,相當于“沒有什么”。2、用作否定副詞。(一)
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表示否定,相當于“不”。(二)
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勸戒或禁止,相當于“不要”“不能”。蓋1、用作副詞?!吧w”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下邊說的一些話,是帶有推測性的斷定,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大概”“推想”的意思。(表示這種意思的“蓋”也有用于句中的。)如: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氏將伐顓臾》)2、用作連詞。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之意。如: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因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如: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如: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鴻門宴》)然1、用作連詞,主要表示轉(zhuǎn)折關系,可譯為“可是”“但是”。如: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zhuǎn)折,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如: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過秦論》)“然”還常和“則”結(jié)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單譯為“那么”。如: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2、
用作代詞。相當于口語中“這樣”“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3、用作助詞,又分兩種情況。(一)
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相當于口語中“……地”。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二)
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逍遙游》)4、“然”還常作應對之辭,同口語中的“是的”“對的”相似?;蛘弑硎举澇?、同意,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如:(觸龍曰)“……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觸龍說趙太后》)成然之。(《促織》)雖“雖”作連詞,在文言中有兩種用法。1、用在假設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假設,然后轉(zhuǎn)入正意,可譯為“即使”。如: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2、用在轉(zhuǎn)折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事實,下面再轉(zhuǎn)入正意??勺g為“雖然”。如: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ā吨G太宗十思疏》)3、復音虛詞“雖然”?,F(xiàn)代漢語用“雖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個“雖”字。文言的“雖然”,“雖”是轉(zhuǎn)折連詞,“然”是指示代詞,結(jié)合在一起,有承上轉(zhuǎn)下的作用,相當于“雖然如此”或“話縱然這么講”。如: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乃1、用作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于是”“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zhuǎn)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如:王曰:“善?!蹦讼铝睢ā多u忌諷齊王納諫》)……今其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能作賓語。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3、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如: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4、“乃”有時還可作連詞用,釋為“如果”“至于”等。既1、用作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完結(jié),可譯為“……以后”“已經(jīng)”“完全”等,有時“既已”連用,可譯為“已經(jīng)……之后”;也可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時間以后,發(fā)生了某事,可譯為“不久”,有時“既而”連用,意義不變。如: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燭之武退秦師》)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過秦論》)2、用作連詞,連接詞與詞、分句與分句,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或者由前一分句的事實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論。常和“且”“則”“又”等詞前后呼應。如: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即1、用作連詞。有在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讓步,可譯為“即使”“縱使”;或表示假設,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粘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皺邊地墊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婚慶場地租賃合同附婚禮現(xiàn)場音響燈光調(diào)試服務
- 2025年度建材租賃及施工技術指導合同
- 2025年度專業(yè)舞臺道具租賃服務合同模板
- 2025年度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投資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平臺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勞務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垃圾處理與再生利用合同樣本
- 2025年度旅游度假區(qū)土地征用及基礎設施建設合同
- 壓力性損傷護理質(zhì)控細則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學課件
- 產(chǎn)后康復-腹直肌分離
- 丙烯-危險化學品安全周知卡
- 粉條加工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配電網(wǎng)設施可靠性評價指標導則》
- 2024年國家電網(wǎng)招聘之通信類題庫附參考答案(考試直接用)
- CJJ 169-2012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
- 食品企業(y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diào)度記錄及其報告格式參考
- 產(chǎn)品質(zhì)量法解讀課件1
-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單元復習題-2023-2024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