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蘇教版_第1頁
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蘇教版_第2頁
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蘇教版_第3頁
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蘇教版_第4頁
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蘇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蘇教版.

第一篇: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蘇教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簡單的數據匯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主要是通過一些簡單的調查和便于操作的游戲,引導學生在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習數據的簡單匯總,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感受不同數據總體所蘊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關聯(lián),體會數據的意義和價值。設計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是有趣的蛋糕店叔叔促銷活動作為主線,吸引兒童,召喚著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和無限童趣,主動探索“全班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少”這個問題,感受不同數據又蘊含的信息。學情分析: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簡單的統(tǒng)計,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tǒng)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tǒng)計數據的初步分析。教學目標:1.學生在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中,初步學會把按小組收集的數據進行簡單匯總,能進行數據的簡單分析。2.學生在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中,感受不同數據對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作用,不斷增強收集和運用數據的意識,積累理解和分析數據的經驗,培養(yǎng)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3.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互相合作的習慣和品質。感受不同數據所蘊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關聯(lián)。教學重點:數據的匯總與分析。教學難點:產生數據匯總的需要,理解數據匯總的方法。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各小組的調查記錄表、數據匯總表。2.教師準備骰子。3.學生準備每個正方體朝上次數記錄表、數據整理表,小組同學藝術特長調查表、數據整理表。1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童趣談話:蛋糕叔叔在我們學校附近開了一家蛋糕店,為了賣出更多的蛋糕,想要做促銷活動,應該選在哪個月做促銷活動呢?想聽聽我們班同學的意見。明確需要討論的問題: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少?[設計意圖:小學生學習統(tǒng)計,核心的目標就是建立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上述教學活動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啟發(fā)他們聯(lián)系生活經驗想到必須先知道班級學生的生日,才能判斷“全班同學中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少”]二、合作交流,探究思維(一)討論數據數據的方法,小組合作提出問題:你打算怎樣來收集這些數據?引導學生收集數據需要按小組分類整理,再和全班進行交流。提出要求:按小組開展調查,將調查結果填寫在表格里。學生小組活動后,討論:你們小組有幾人,你們組同學中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少?(二)整理匯總析據,班級匯總1.各小組展示匯總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怎樣匯總全班數據呢?學生交流,師生共同完成班級匯總表。引導學生觀察:從這份統(tǒng)計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全班同學中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個月出生的人數最少?小結:像這樣把各小組每個月的人數相加,能夠得到全班每個月出生的總人數,這就是數據匯總。2.提問:把全班匯總后的數據,按季度進行分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填表后,交流反饋。3.比較兩份表格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4.啟發(fā):如果在全校同學中調查,估計得到的結果和我們班的結果一定相同嗎?[設計意圖:本次統(tǒng)計活動是自主決定活動程序,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的兒童個性特點,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案鹘M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收2集數據,在全班匯總”讓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動手操作實踐。引導學生先對自己組的數據簡單分析,能根據比較不同數據總體所蘊含的不同信息]’三、豐富體驗,開闊拓展1.促銷活動:選擇你最想要的文具。引導:學生明確分幾步開展活動?學生活動,全班匯總。2.游戲:擲骰子提出活動規(guī)則,四人一組完成擲骰子游戲。小組活動后匯報交流: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設計意圖:練習的重點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再次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幫助他們進一步積累統(tǒng)計活動經驗,加深對統(tǒng)計活動過程和方法的認識;二是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中體驗統(tǒng)計的運用,感受數據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四、交流反思,總結收獲我們是如何解決蛋糕店老板的問題?說說我們經歷了什么過程?總結并引出課題?!?、板書設計:簡單的數據匯總小組收集數據↓分類匯總數據↓得到結果六、教學反思:1.要統(tǒng)計的數據比較多時,可以先分組統(tǒng)計,再匯總;2.把數據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3.調查的對象不同,得到的結果不一定相同。這節(jié)課總體比較簡單,孩子們以前也有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節(jié)課我比較放手,很多問題都是通過提問,讓孩子討論,優(yōu)化解決方法最后合作完成的,課堂氣氛很好。

第二篇: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同步練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同步練習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同步(共3題;共37分)1.(15分)某小學各年級近視的同學人數如下圖。(1)哪個年級近視的人數最多?哪個年級近視的人數最少?(2)四年級近視學生的人數是一年級的幾倍?(3)從圖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你想對同學們說些什么?2.(15分)三(1)班選舉大家最喜歡的飲品,從左到右依次是可樂、果汁、冰紅茶和礦泉水。(1)喜歡哪種飲品的人最多?(2)一共有多少人投票?(3)下面哪一組和上圖所表示的數據完全一樣?3.(7分)請在會飛的動物下面畫“A”,在會游泳的動物下面畫“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同步(共3題;共37分)1-1、1-2、1-3、2-1、2-2、2-3、3-1、

第三篇: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九單元教案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倍數和因數教學內容:P.70—73教學目標:1.使學生結合整數乘、除法運算初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探索出找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2.使學生在認識倍數和因數以及探索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歸納概括的能力。3.通過在探索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數學思考的水平。教學重點:重點: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難點: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數形結合,激趣導入。1.用大屏幕打出12個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請學生在心中擺不同的長方形。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擺的長方形。3.組織交流:根據乘法算式,說不同的擺法?!?×12=12”“2×6=12”“3×4=12”隨著學生的口答師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長方形。二、認識含義,探究規(guī)律。1.認識因數、倍數的含義。(1)別小看這些算式,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就在這兒。就拿3×4=12舉例吧,數學上說3是12的因數,12是3的倍數。(2)還有兩道算式,你們能自己說一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拗口)(3)乘法算式算式你會說了,那除法算式呢?(4)試一試:從中選兩個數,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3.20、6.5.36。(5)當學生說到6是3的倍數,6是36的因數時,老師提出疑問:“6怎么一會兒是因數,一會兒是倍數?”通過學生的辨證回答,讓學生體會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1)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奧秘,有好多數都是36的因數。誰能在這五個數中把36的因數一下子找出來?(學生回答)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2)只有這2個嗎?(學生說出)(3)其實找36的因數并不難,難的是有什么辦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數都找出來。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嗎?(學生小組合作或獨立探究。)(4)集體交流,教師讓想到這些方法的學生自己介紹找36的所有因數的方法,師生依次點評。(5)總結:通過那么多方法的比較,你覺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數?3.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1)今天,還要研究找一個數的倍數呢?你能找出3的倍數嗎?(2)學生獨立找,并且集體交流。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提問:“你能把3的倍數全找出來嗎?”(3)總結:找一個數的倍數有什么方法?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1.練習a、找50以內7的倍數。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找到49就不找下去了?b、15的因數有那些?2.判斷:a、3+7=10,所以10是3的倍數,3是10的因數。b、15的倍數只有15和30。c、57是3的倍數。d、1是1.2.3.??的因數。3.猜一猜:今年老師的年齡是4的倍數,老師可能多少歲?同時又是7的倍數。學生討論,交流。四、全課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2和5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內容:p.74.75教材簡析:教材首先安排學生在百數表中圈出5和2的倍數,再分別觀察圈出的數,發(fā)現(xiàn)5的倍數和2的倍數的特征,進而利用2的倍數的概念教學偶數和奇數的意義?!跋胂胱鲎觥蓖ㄟ^判斷、選擇、分類,用數字按要求組數等形式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2和5的倍數的特征的理解,結合練習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的特征,發(fā)現(xiàn)4的倍數都是2的倍數。教學重點:掌握2.5倍數的特點。教學目標: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讓學生經歷2和5的倍數的特征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征,會運用這些特征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知道偶數和奇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偶數還是奇數。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對自然數特征的特征的認識,感受教學的奇妙,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教學過程:一、認識“偶數”、“奇數”:1.前面我們認識了有關倍數和因數的知識,現(xiàn)在老師要請你們寫出2的倍數(板書:2的倍數)想一想,2的倍數寫得完嗎?一般怎么處理?(寫不完,一般只要從小到大寫5個,然后用“??”那如果老師要你寫的是“100以內的2的倍數”,寫得完嗎?(板書:100以內)請你把100以內2的倍數寫在自備本上,寫的時候考慮怎么寫才能看上去更有規(guī)律?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寫,老師巡視。2.交流: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很節(jié)約本子,一行一行寫得很滿。但也有個別同學寫得很清楚。板書:2.4.6.8.10,接下來該怎么寫才更好呢?(換行再寫,老師繼續(xù)板書到最后:92.94.96.98.100)指出:“100以內”,包括100。)看板書,你能說說2的倍數有哪些特點嗎?(1)都是雙數;(2)個位上是2.4.6.8.0;(3)間隔排列??指出:這些數,我們以前把它們叫做“雙數”,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偶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注意讀“ji”。奇數和偶數是間隔排列的,1~100,這100個數里有50個偶數和50個奇數。3.想一想自己的學號,是偶數的起立。然后從小到大報一報再坐下。全班50個學號中,有25個是偶數。4.如果有一個多位數,ABC□,這個個位上可以填寫哪些數字,它就是偶數?填哪些數字,它就是奇數?二、學習5的倍數:在這些數中(指板書問),有沒有5的倍數?(隨學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數那列。)觀察這些數,有什么特點?(都是偶數,都是整十數,個位上都是0。)這些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5的倍數只有這些嗎?有補充嗎?繼續(xù)板書:5.15.25??95誰來完整地說一說5的倍數有什么特點?(個位上是5或0)三、完成想想做做:1.下面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不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讀題后審題,看清楚有3個要求。分別用不同的標記標出2的倍數和5的倍數。指名說說自己的判斷理由。再說說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點。2.填一填:問:會不會有哪個數既是偶數又是奇數?會不會既不是偶數也不是奇數呢?(通過提問,讓學生明白:自然數要么是偶數要么是奇數。所以7個數都要分別填進圈里。)3.選出兩張數字卡片,按要求組成一個數。(1)組成的數是偶數(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3)組成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做一題交流一題,分別指名說說思考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有序的思考,盡量找完全。4.用1.2.5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1)組成的數是2的倍數(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提醒學生有序地思考,排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三位數。5.把下表中4的倍數涂上顏色。學生獨立涂色。交流。可能會有的錯誤:4.14.24.34??討論找4的倍數的方法,找出錯誤的數。算一算,40以內4的倍數的個數:40÷4=10(個)問:4的倍數都是2的倍數嗎?2的倍數都是4的倍數嗎?你能舉例說明嗎?四、全課總結:說說你今天學會了哪些知識?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內容:p.76.77教材簡析:3的倍數的特征是在學生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倍數,以及2.5的倍數的特征基礎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中,先讓學生在百數表中圈出3的倍數后進行觀察,知道不能看一個數的個位上的數確定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由此,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計數器表示出3的倍數,并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所用算珠顆數的共同點,發(fā)現(xiàn)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重點: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等活動,認識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不不是3的倍數。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3.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悟數學思維的嚴謹。教學過程:一、交流展示說說關于2的倍數、5的倍數的知識,老師隨學生回答板書成:2的倍數(偶數),個位上是0、2.4.6.8(奇數)5的倍數,個位上是0、5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個位上是0二、學習3的倍數:1.學生在自備本上寫出50以內3的倍數檢查寫的個數:50÷3=16??2,應該有16個3的倍數具體交流并板書: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這些3的倍數的?(依次加3,或是乘法)2.觀察特點:3的倍數有什么特點嗎?可能有的學生還是從個位角度去說,那可引導學生分別找到個位上是0、1.2.3.4.5.6.7.8.9的3的倍數,發(fā)現(xiàn)這個思考方向是錯誤的??赡苡械膶W生知道要把各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比較。老師板書:各位問:各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一位數,那就這個一位;如果是兩位數,那就要分別把個位和十位加起來;如果是三位數,那就要把三個位上的數加起來??)舉例加一加:一位數3.6.9不用加,而且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3的倍數兩位數:12.15.18加得的也是3.6.9,是3的倍數??問:如果是三位數47□,你說□中可以填哪些數?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是四位數647□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3.小結:3的倍數,它各位上數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三、試一試:如果一個數不是3的倍數,這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會是3的倍數嗎?找?guī)讉€這樣的數算一算,并將研究結果交流。(選幾個同學說一說)四、完成想想做做1.下面的數,哪些是3的倍數?29、45.51.67.84.96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2.不計算,你能很快說出哪幾題的結果有余數嗎?48÷3.57÷3.342÷3.567÷3.802÷3問:這道題的要求還可以怎么理解?(被除數是否是3的倍數)學生完成后交流3.在每個數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是3的倍數7□,20□,□12,3□5先以第一題為例:想7加2等于9,是3的倍數;再2加3得5得到第2個答案;再加3得8,得到第3的答案。指出:這種題的答案不唯一,我們一般可以先填寫其中最小的一個數,再依次加3。學生完成剩下的題。4.把下表中9的倍數涂上顏色。涂完后問:9的倍數都是3的倍數嗎?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可能會有學生說“9的倍數各位上加起來都是9的倍數”)5.從下面選出三張數字卡片,組成一個是3的倍數的三位數。你一共可以組成多少個這樣的三位數?要求學生有序的思考并寫完成10個符合條件的數。五、游戲:講清楚游戲規(guī)則:從1開始報數,凡是3的倍數和帶3的數都不能說,要跳過。游戲方法:先同桌說,再優(yōu)勝的前后說,再優(yōu)勝的在講臺前排好后說,決出全班的冠軍。素數和合數教學內容:p.78.79教學難點:熟練記住50以內的素數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探索發(fā)現(xiàn)素數和合數的過程,理解素數和合數的意義,掌握判斷一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的方法,記住20以內的素數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探索數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養(yǎng)分析、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教學過程:一、交流展示分別口答2和5的倍數,全班起立,練習“繞3游戲”。二、學習新知:1.剛才我們練習的是求一個數的倍數,現(xiàn)在我們來寫一寫一個數的因數。在自備本上寫出一位數1~9的因數。交流并板書:1的因數:12的因數:1.23的因數:1.34的因數:1.2.45的因數:1.56的因數:1.2.3.67的因數:1.78的因數:1.2.4.89的因數:1.3.9觀察這些因數的個數,有幾個數都是只有2個因數,把它們找出來。(隨學生回答圈出來。)這些因數有什么特點?(1和它本身)指出:像2.3.5.7這幾個數,它們的因數只有1和本身兩個,這樣的數叫做素數。板書:素數(讀一讀)或質數(板書:質數)剩下的數中,4.6.8.9的因數除了1和本身之外,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合數。板書:合數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怎樣的數叫素數?怎樣的數叫合數?(也可以從字面上來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兩個因數;“合”我們常說“合家歡”,一般至少有3個:父母和孩子,類似的,合數至少有3個因數。??)想一想:1是素數嗎?是合數嗎?為什么?指出:在自然數中,1是最孤單的,它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2.想一想,自己的學號,是素數還是合數?分別起立: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只有1)灌云實驗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是質數的(分別起立后,依次報出學號,然后板書整理)是合數的(分別起立,問:怎么檢查他們是合數呢?)(分別是2的倍數、3的倍數、5的倍數、7的倍數)3.看板書總結:50以內的素數: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觀察這些素數,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只有一個偶數2是素數,其他的都是奇數??)獨立把這些素數寫在本子上,檢查自己記住了沒有。三、學生獨立看書,并完成書上的練習。1.記住素數和合數兩個概念,能比較熟練地說出其含義。2.知道1的特殊性3.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1,進一步明確素數和合數的確定標準。完成想想做做2,明確50以內的素數的確定辦法。完成想想做做3,熟練掌握50以內的素數。四、全課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

第四篇: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第九單元第九單元第九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單元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2、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并掌握這兩個面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傉n時:7課時面積的含義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2、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3、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主動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識。重難點:認識面積的含義。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教具準備:情境圖、每個學生準備兩張寬度相等的長方形卡片。教學過程:一、認識面積的含義1、出示情境圖,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2、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課桌面和凳子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個面的面積比較???3、同桌互相說一說。4、你能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比它們的大小嗎?,82第九單元二、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1、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兩張卡片,你能想辦法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嗎?2、學生自主探索比較。3、提問:你是怎樣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4、組織學生展示交流。學生可能說到的辦法:(1)用眼看出來。講述:用眼觀察是常用的辦法,但有的圖形不容易看出來,這種方法不太可靠。(2)把兩張紙片重疊在一起比。(投影出示)(3)用同一張紙條去量。(指名演示)5、師小結:用重疊和測量的方法比出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這是兩種很好的比較方法,從比較結果我們看出,在這兩個圖形中,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這也說明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大有小。三、教學“試一試”1、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1)、出示兩個圖形,如果直接看,我們很難比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大,哪個小,想辦法比一比。(2)、學生嘗試進行比較。(3)、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比較的方法和結果。2、自畫圖形,比較大小。(1)、學生畫圖,比較(2)、指名交流。四、組織練習。1、做“想想做做”第1題。先讓學生分別摸摸練習本的封面,文具盒蓋的面和直尺的面,再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最大,哪一個面的面積最小。83第九單元2、做“想想做做”第2題。先比較再交流。3、做“想想做做”第3題。先比較再討論交流。4、做“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描一描,涂一涂。同桌互查。提問:圖形中藍線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5、做“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小組合作并自由選擇圖形,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五、總結應用1、說說本課的收獲。課后反思:面積單位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舉例等活動,初步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及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重難點: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的表象。教學過程:84第九單元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1、出示操場平面圖,內有籃球場圖,旁邊還有一個較小的體育器材室圖。師:從圖上可以看出,操場大約有6個籃球場那么大。你能學著老師的說法一句話嗎?2、談話:剛才有同學說他的課桌面有×個書本那么大,有×個文具盒那么大,有×張正方形紙片那么大,別人聽了能明白他的課桌有多大嗎?如果別人根本不知道課本有多大,他的文具盒蓋有多大,他手中的紙片有多大,就不可能知道他的課桌有多大?,F(xiàn)在,全世界已經規(guī)定了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那就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那么,這些面積單位各有多大呢?下面我們分別進行研究。(板書課題)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1、拿出兩個正方形(邊長分別是1厘米、1分米),測量他們的邊長。提問:通過測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根據學生回答,講述: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號c㎡表示。(板書:平方厘米c㎡)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畫一畫: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說一說:出示課本78頁上的兩個正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2、讓學生拿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講述: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號d㎡表示。(板書:平方分米d㎡)比一比:用手比劃1平方分米有多大?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分米?3、談話:請大膽猜測教室里黑板的面積有多大?85第九單元你覺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單位去測量怎么樣?那么較大的面積單位你認為應該是什么?怎樣規(guī)定它的大小?根據學生回答,揭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舉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三、鞏固應用。1、做“想想做做”第2題。(1)學生獨立填寫。(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匯報。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面各用哪些面積單位測量比較合適。四、全課總結。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課后反思: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目標:1、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并掌握這兩個面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在學習活動中發(fā)展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符號感。3、進一步激發(fā)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一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86第九單元教學重點:組織學生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具準備:每人準備12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硬紙片或薄塑料板,1張電話卡或其他類似的卡片。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兩組長方形,第一組等寬不等長,第二組等長不等寬。2、提問:每組中兩個長方形哪個的面積比較大,你是怎么看出來的?3、談話:通過我們對兩組長方形的觀察,發(fā)現(xiàn)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寬比較大的面積比較大;寬相等的兩個長方形,長比較大的面積比較大,這說明了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系。那么有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同時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二、教學新課。1、教學例1(1)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組合作擺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擺成的每個長方形長是多少厘米,寬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再分別填寫在自己的課本第82頁的表格里。(2)學生小組合作擺長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3)展示部分小組填寫的表格。2、教學例2(1)(出示例2左圖)談話:要求你們量出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再量出它的面積。想一想,量長和寬用什么工具量?量面積用什么量?怎樣量?學生各自測量課本上的例2左圖。談話:你測量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在小組87第九單元內交流。(2)(出示例2右圖)談話:這幅圖你打算怎樣測量它的面積?每人各自在書上測量,如果面積單位不夠用,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無法解決可與同學商量。提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樣量面積的?3、教學第82頁“試一試”。談話:這個長方形已經量出了它的長和寬,你能利用剛才量長方形面積的經驗,想象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樣量并說出它的面積嗎?4、交流歸納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根據回答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用字母表示這個公式,這個公式是S=a×b(板書:S=a×b)在這個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5、探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1)提問:運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不能計算正方形的面積?你認為用什么公式計算正方形的面積更合適?(2)學生討論后提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3)提問: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邊長,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嗎?(板書:S=a×a)計算正方形的面積需要幾個條件?什么條件?三、組織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訂正時注意是不是正確使用面積單位。做“想想做做”第2題。指名說一說估計方法和結果,以及測量和計算的結果。做第83頁“試一試”的兩道題。88第九單元獨立計算,指名兩人板演,全班共同訂正,注意算式和答語中的單位名稱。做“想想做做”第4題(1)默讀題目,明確要求。(2)各自用手中的電話卡或其他卡片測量數學書封面各有幾個電話卡那么大,并計算書本封面的面積。(3)指名說出測量方法和計算結果。四、全課總結。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課后反思:面積單位的進率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面積單位進率的過程,記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會進行面積單位的簡單換算。2、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教學重難點: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誘發(fā)參與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面積與面積單位,你知道哪些面積單位?這三個面積單位哪個最大,哪個最?。磕隳鼙葎澇鏊麄兊拇笮??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又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89第九單元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談話: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正方形紙片(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邊長,再算出它的面積。學生獨立完成。(2)提問:你算出的面積是多少?(學生會有兩個答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難道是老師發(fā)給你們的紙片不一樣大嗎?讓答案不同的兩名學生上講臺前比一比他們手中紙片的大小。(一樣大)小組里同學也相互比比手中紙片的大小。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同意是1平方分米的舉手(一部分同學),同意是100平方厘米的舉手(也有一部分同學)。奇怪了,那你們又是怎么算的呢?讓答案不同的兩名學生說出自己的算法:一種量的邊長是1分米,1×1=1(平方分米),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另一種量的邊長是10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3)談話:噢,原來是測量邊長所用的單位不同。它們測量的邊長對不對?你怎么知道邊長1分米和10厘米都是正確的?計算結果對不對?(兩種面積計算的結果都是正確)從這個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談話:你能猜一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1)在小組里說一說這樣猜的理由。(2)指名在全班說一說。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做“試一試”。90第九單元先在書上獨立完成,再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和第二題。(1)學生獨立在書上填寫。(2)匯報交流。(3)討論:這兩題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2、做“想想做做”第三題。(1)指名讀題。(2)提問:你知道“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嗎?(3)獨立做題,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訂正。(4)課堂作業(yè)。(5)3米=()分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200厘米=()分米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做“想想做做”第四題。四、總結全課,拓展應用1、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能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嗎?先讓學生相互討論,然后指名回答。2、出示書上第86頁思考題。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分,才能使分出的小長方形最多?(提示:盡可能使小格子紙沒有剩余,這樣分出的小長方形最多)然后在書上的方格圖中畫一畫。課后反思:91第九單元練習八(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能較為熟悉地掌握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會進行單位名稱的填寫。2、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表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3、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具準備:投影儀、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做練習八第1題1、出示題目,齊讀要求,讓學生實際指一指,摸一摸。2、你能估計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面積嗎?3、同桌合作完成。反饋交流。二、做練習八第2題1、出示題目: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1)課桌長106()(2)一張郵票的面積是6()(3)一座塔高36()(4)一個房間地面的面積是14()2、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3、根據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明確選擇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再作出判斷。三、做練習八第3題92第九單元1、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填一填。2、再指名說一說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強調: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邊長。四、做練習八第4題出示題目,讓學生同桌討論:這題該怎樣計算?全班交流。提問:單位之間是怎樣換算的?五、做練習八第5題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和題目。讓學生判斷要求的是面積還是周長。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六、全課小結。課后反思:練習八(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的練習,使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2、能通過實際測量,培養(yǎng)學生的與人合作交流以及實踐能力。3、讓學生在運用公式計算面積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93第九單元能力,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重難點: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性。教具準備:投影儀、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做練習八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出每個圖形的面積。同桌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思考和計算的。全班組織交流評議二、做練習八第7題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提問: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信息?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三、做練習八第8題先讓學生猜一猜。再讓學生動手拼一拼。學生計算兩個圖形的周長,指名兩位學生板演。集體評議。四、做練習八第9題。指名讀題,理解題目要求。同桌合作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全班交流,鞏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五、做練習八第10題。學生準備好《中國少年報》的報紙。討論計算面積必須已知什么條件。嘗試解決第一個問題后反饋交流。小組討論嘗試解決第二個問題。(1)先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測量(2)嘗試計算出結果。六、全課小結: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有何收獲?94第九單元我們的試驗田(實踐活動)教學目標:1、對所學的有關面積計算、分數和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進行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2、增強靈活地組合和選擇信息的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揭題育紅小學的同學為了學習勞動技能,承包了一片試驗田。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好?(逐一展示麥地、花房、菜地和玉米地,而后整體組合場景)提問: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想法?(指名回答,板書課題)二、參觀交流,解決問題1、場景一:麥地(1)提問:來到麥地,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指名回答。)(2)提問:根據我們收集的這些信息,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同桌討論。指名回答,出事相應的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篇1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和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體會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能力。教學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運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知識再現(xiàn)1.口算。40×20300×810×7050×8070×5063×109×200400×6教師用出示題目,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隨機抽取幾題指名學生說說口算方法。2.根據13×2=26,快速說出以下算式的得數。130×213×200130×20二、基本練習1.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2題。出示題目,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指名上臺板演,說說計算方法,展示正確的書寫格式及得數。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先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lián)系的兩個條件,說說可以先算什么。讓學生獨立列式,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5題。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提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學生計算,集體交流算法。三、綜合練習1.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提問:你能找出有聯(lián)系的條件嗎?想想它們能算什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評講時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并指明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意義。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學生讀題,列式解答,集體交流。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8題。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懂圖意。提問:要求“買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怎么求?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收獲?五、課堂作業(yè)《補》

三年級數學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篇2教學目標:1.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2.通過復習,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進一步發(fā)展數學思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教學重點:熟練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知識系統(tǒng)整理提問:第一單元即將結束,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系統(tǒng)地整理,復習這一單元所學的知識。二、查漏補缺訓練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1題。讓學生先口算,再說說口算方法。師小結:(1)兩位數乘整十數,計算時先算0前面的數的乘積。然后數一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再在這個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2)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兩位數中的每一位,并注意進位。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2題。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上臺板演。教師要通過具體的計算引導學生歸納出:(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個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個位;再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十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十位。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2)引導:計算時,你通常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錯誤,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3.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3題。指名估算,并引導學生回憶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數來算。一般是先找出兩個乘數的近似數,再把這兩個近似數相乘。將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完成一題,再互相檢驗,看看和估算的結果是否接近。4.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8題。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明確表格填寫的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比較,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5.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0題。(1)出示第一組題,先讓學生計算,再組織對比,交流上下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2)出示第二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對比上下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3)出示第三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上下兩題的聯(lián)系。6.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1題。(1)出示第一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guī)律并填空。歸納規(guī)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3的1倍、2倍、3倍……時,積分別是111、222、333……(2)出示第二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guī)律并填空。歸納規(guī)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三、綜合運用提升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4題。出示表格,讓學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說說表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得出:單價×數量=總價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5題。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懂題意。引導學生匯報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種,第一種是48元,48×19大約是1000元,超過800元,可能是第二種38元的籃球,38×19大約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種是28元,28×19大約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種籃球。追問:買籃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3.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7題。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并說說要求“電視機多少臺”需要先求什么。4.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2、13題。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引導:先確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lián)系的兩個條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進行計算。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評講。5.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5題。讓學生先根據學過的方位知識,弄清圖中幾處地點的相應位置關系。然后再根據計算的結果在平面圖上指一指或畫一畫。最后全班交流,訂正。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五、課堂作業(yè)《補》

三年級數學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篇3教學目標:1.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特殊數相乘所得得數的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這一規(guī)律進行一些計算。2.讓學生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通過比較,理解并掌握找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教學重點:觀察并發(fā)現(xiàn)數學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簡單規(guī)律的方法,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得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談話:同學們,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這些有意思的規(guī)律。二、交流共享1.探究乘數是11的乘法計算。(1)出示題目:24×1153×11談話:一個兩位數和11相乘的得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我們先列式計算。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2453×11×1124532453264583提問:把積的每一位上的數和原來的兩位數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學生交流匯報:①24×11=264,所得的積的個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4;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2;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2+4=6。②53×11=583,所得的積個位上的數,和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3;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5;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5+3=8。(2)引導學生根據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猜測62×11的`積。提問:猜一猜62×11等于幾?追問: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請用豎式驗證一下。師小結:兩位數與11相乘,積的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兩頭一拉,中間相加”。(3)出示題目:比一比,看誰算得快。23×1116×1143×11讓學生根據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快速地說出答案。(4)出示題目:64×11提問:試著算一算,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追問: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再問:為什么百位上的數“6”變成“7”,多了1是從哪里來的?(5)試一試:59×1167×112.小結:一個兩位數與11相乘時,可以把這個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百位上,個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個位上,再把兩個數字之和寫在積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數如果滿10,要向百位進1。3.提問:你能出一些像這樣的算式考考大家嗎?學生出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三、反饋完善1.探究兩個乘數十位相同,個位相加是10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1)出示題目:22×2835×3556×54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在小組交流說說算式里的兩個兩位數的特點。引導:像這樣的算式,老師能直接算出得數,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驗證老師的計算是否正確。學生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相應過程。(3)你隨便出這樣的算式老師還能一下子說出得數。讓學生試著出題。(4)追問:究竟這里面藏著什么秘密呢?觀察這些得數,它們有什么特點?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當兩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相同,個位上的數之和為10時,它們的乘積的末兩位等于兩個乘數個位上的數相乘,積的末兩位前面的數等于十位上的數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積。2.試一試。(1)先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再用豎式計算驗證。15×1543×4769×61(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并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同學交流。24×26=44×46=74×76=25×25=45×45=75×75=3.讓學生同桌互相出題,寫兩道這樣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說出得數。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數學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篇4教材分析說明:教材選擇了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個月浪費多少千克水?的問題情境。同時給出某一年3、4月份兩個月的日歷表。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個月浪費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兩個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種方法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方法。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嘗試計算和交流的機會,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本節(jié)課在知識窗中,介紹了格子乘法,也叫鋪地錦,教師可利用配備的課件進行講解,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素質教學目標:【知識教學點】結合計算浪費水的問題,經歷自主嘗試、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力教學點】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镜掠虒W點】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水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節(jié)水意識。教學過程:一、情境創(chuàng)設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據專家介紹,一個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會有生命危險。中國是水資源緊缺的國家。因此,愛護水資源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命!教師談話引入,學生感受水資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二、自主探索出示問題:一個沒有擰緊的水籠頭,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這樣算,這2個月要浪費多少千克水?請同學們試著算一算吧!學生試做,先討論兩個月是多少天?(1)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372+360=732(千克)(2)31+30=61(天)1261=732(千克)答:2個月要浪費732千克水。三、合作交流1.小組交流請同學們把你計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2.全班交流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3.在講解時,應重點強調進位乘豎式的計算方法。1.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總結算法。2.各組間交流算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隨時進行質疑、提問或提建議。3.你能介紹一下本題豎式的書寫格式嗎?(注意進位)四、實踐與應用1.先計算,再驗算。5823695157922.書上41頁第1、3題1.1334351952442.先獨立完成再交流五、板書設計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1)1231=372(千克)(2)31+30=61(天)1230=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