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題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下圖為西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何尊”,內底鑄有12行122字銘文。其中曰:“唯王初堙(遷)宅于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其宅茲中國”這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據此可知A.西周是早期國家的形成發(fā)展時期B.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于西周C.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已經出現(xiàn)D.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始于商周時期2.《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這反映了A.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貧富懸殊B.齊國都城的經濟繁榮景象C.戰(zhàn)國進入到戰(zhàn)亂動蕩時期D.商鞅變法促進了經濟發(fā)展3.老子認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孔子則說,“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反映出,當時的他們A.迎合封建貴族政治訴求B.反思西周的禮樂文化C.主張維護夏商周制度D.得到統(tǒng)治者的積極支持4.秦朝御史大夫作為御史府的最高長官,本職是“典正法度”“舉劾合法”,不僅可以代表皇帝糾劾內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彈劾丞相。秦始皇規(guī)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遷其位。這說明秦御史大夫A.負責郡縣兩級官員監(jiān)察B.位高而且權重于丞相C.承擔中央日常監(jiān)察工作D.成為皇權專制的工具5.如按照年代繪制文化發(fā)展演進示意圖,1和2應該順序填寫A.《離騷》《九章算術》B.《論語》《本草綱目》C.《傷寒雜病論》《齊民要術》D.《女史箴圖》《清明上河圖》6.下表是三位史學家對漢武帝的評價,根據內容可知司馬貞疲耗中土,勢比邊兵。目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贏政,幾欲齊衡。班固卓然罷黜百家,表彰《六經》,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儉恭以濟斯民。司馬光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A.三位史學家的評價可以相互印證B.對漢武帝的評價都有悖歷史事實C.史家視角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D.漢武帝的統(tǒng)治政策飽受后人批評7.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不斷向內地遷徙。西晉末年,北方人民為躲避戰(zhàn)亂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斷①內遷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交融加強②北方人口南遷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開發(fā)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統(tǒng)一全國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為我國的經濟重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傳到今天的《唐律疏議》是唐高宗永徽四年頒行的律文,在中國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下列關于《唐律疏議》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繼承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經驗②被認為是歷代王朝創(chuàng)制法律制度藍本③廢除了自漢代以來禮與法的結合④我國現(xiàn)存的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由于生產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異,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古代專制國家財政收入的側重點有所區(qū)別,分為以“人丁為本"和以“地產為本”兩個階段。下列各項稅收制度中,屬于以“人丁為本”階段的是A.租庸調制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畝10.右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的情景。該作品體現(xiàn)了A.西域風情與中土文化的交匯B.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C.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D.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統(tǒng)一11.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主題的是A.國家的強盛和統(tǒng)一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政權分立民族匯聚D.近代前夜與盛世危機12.歐陽修編撰的《新唐書》云:“夫惡危亂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則所謂困天下以養(yǎng)亂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辫b于唐朝的上述問題,北宋初年統(tǒng)治者①實行保甲法,加強軍隊訓練②派文官擔任地方行政長官③削弱地方的軍隊,充實禁軍④地方賦稅交由中央來掌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金史》寫道:“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規(guī)……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這表明金章宗A.延續(xù)了金世宗的功業(yè)B.建立了猛安謀克制度C.實行了南北面官制度D.造就了“大定之治”14.右圖為《宋人畫冊》中的扇面畫《耕獲圖》。該圖反映了①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②南方地區(qū)的生產特點③榷場貿易的繁榮景象④一年多熟的耕作模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北宋丁騭《請禁登科進士論財娶妻疏》中言:“竊聞近年進士登科,娶妻論財,全乖禮義。衣冠之家隨所厚薄,則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棄而之他。”這說明A.北宋官商勾結政治腐敗B.買賣婚姻得到官方認可C.婚姻嫁娶推動經濟發(fā)展D.商品經濟沖擊傳統(tǒng)觀念16.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表,該表反應出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趨勢是時期選官制度選擇標準選擇方式西周世卿世祿制血緣世襲戰(zhàn)國-漢初軍功爵制度軍功立軍功漢武帝以后察舉制德才地方舉薦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期才能門第并重后期重門第品評官評定隋唐以來科舉制成績或才學①選拔標準:由血緣門第逐漸演變?yōu)閷W識才能②選拔方式:由世襲軍功地方舉薦到選拔③選拔原則:由客觀公正逐漸向主觀隨意發(fā)展④選官基礎:官員隊伍逐漸擴大素質不斷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元史·地理志》總結道“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羈縻:籠絡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據此可知當時元朝A.地方行政效率不斷提升B.沿襲變革是地方管理的主線C.邊疆管理與內地一體化D.根本解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8.下列中國古代主要行政區(qū)劃的示意圖,按出現(xiàn)時間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①②①①④①④①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19.朱元璋時,程朱理學被定為一尊,一時間風頭無兩;明中后期,陽明心學“其教大行”,致使“篤信程朱不遷異說者,無復幾人矣”。這一變動說明A.思想變動植根于時代需要B.心學成為了官方正統(tǒng)思想C.理學遭到知識分子的擯棄D.儒家的價值取向得以重構20.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地方官員的名稱有些聽起來不像常設官員,其名稱往往帶有動詞。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為臨時派出,后演變?yōu)橹菽?;比如行省長官“行中書省事”,意指臨時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變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撫,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變?yōu)槌TO。這表明A.中國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較大隨意性B.巡行監(jiān)察是中國古代地方官員主要職責C.王朝政府注重強化地方治理與中央集權D.加強專制主義統(tǒng)治是王朝政府重要手段21.1787年,陜西巡撫在奏折中稱西藏達賴喇嘛的使者為“夷使”,乾隆帝斥責:“‘夷使’字樣,甚屬錯謬。國家中外一家,況衛(wèi)藏(今西藏地區(qū))久隸版圖,非若俄羅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边@說明乾隆皇帝A.對大臣的思想嚴密控制B.“華夷之辯”的觀念消失C.通過外交解決中俄爭端D.強調對西藏的主權管轄22.六部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行政機構。以下對于六部的描述,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對皇帝負責②隸屬于中書?、垭`屬于尚書?、茉鲈O外務部等機構,六部之名漸廢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6分)23.(8分)商鞅的是與非。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李斯(時任秦國廷尉)材料二西漢昭帝時期,政府就漢武帝推行的鹽鐵專營等措施召集會議,有學者闡述了對商鞅的看法,記錄在《鹽鐵論》一書中: 商鞅以重刑峭法為秦國基,故二世而奪。刑既嚴峻矣,又作為相坐之法,造誹謗,增肉刑,百姓齋栗(恐懼),不知所措手足也。賦斂既煩數(shù)矣……知其為秦開帝業(yè),不知其為秦致亡道也。 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菅茅,用師若彈丸;從軍者暴骨長城,戍漕者輦車相望……故君子仁以恕,義以度,所好惡與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述兩者對商鞅變法的看法有何不同。這反映出社會思想方面怎樣的變化?(8分)24.(8分)中國古代戶籍制度魏晉以后,宗族聚居成為傳統(tǒng),形成了“人多隱冒,五十、三十方為一戶”的現(xiàn)象。逮到隋初,這種局面依然存在。開皇三年(583年),文常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閱”,即根據戶籍薄上登記的年齡,來核對本人的體貌,以防詐老訛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戶口不實者,里正、黨長流配遠方,同時,還鼓勵百姓互相檢舉,告發(fā)不實之戶,隋煬帝大業(yè)五年(609年),又一次“貌閱”。通過這兩次全國性大規(guī)模的檢括戶口,共檢出隱漏人口228萬余。依據材料和所學,分析隋朝推行“大索貌閱”的原因。(4分)結合所學分析隋朝實行戶籍制度的影響。(4分)25.(12分)唐太宗時期的民族政策材料一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萬口,詔群臣議區(qū)處之宜。朝士多言:“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間,分其種落,散居州縣,教之耕織,可以化胡虜為農民,永空塞北之地?!薄Y部侍郎李百藥以為:“突厥雖云一國,然其種類區(qū)分,各有酋帥。今宜因其離散,各即本部署為君長,不相臣屬,國分則弱而宜制,……必不能抗衡中國?!薄兀┎┮詾椋骸叭洳柯?,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捍蔽,策之善者也。授以生業(yè),教之禮義,數(shù)年之后,悉為吾民。選其酋長,使入宿衛(wèi),畏威懷德,何后患之有?!鄙献溆脧┎┎撸幫回式当??!猍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二上卒用彥博策,處突厥降眾,東自幽州,西至靈州,分突利故所統(tǒng)之地,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又分頡利之地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統(tǒng)其眾。五月,辛末,以突利為順州都督,使帥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爾為都督,爾宜善守中國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國久安,亦使爾宗族永全也?!?/p>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1)根據材料一,將討論中出現(xiàn)的三種不同意見,概括提煉,逐條列出。(6分)(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唐太宗處理東突厥的措施及其作用(6分)26.(12分)歷史評價和史料辨析材料一關于宋朝歷史地位,學術界有不同評價。第一種是“積貧積弱說”,如錢穆主張宋朝是“對外之積弱不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第二種是“造極之世說”。如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認為宋朝是中國古代文明發(fā)展的登峰造極的時代。兩說在學術界各有擁躉(支持),不斷發(fā)展。進入21世紀以后,“造極之世說”飛速崛起,大有取代“積貧積弱說”的趨勢,許多學者均對宋代的歷史地位給予很高的評價。近年來也有學者認為,“積貧積弱說”與“造極之世說”只是宋朝的正反兩面,并無任何沖突?!幾灾煊狼濉丁胺e貧積弱”抑或“造極之世”》(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從以上材料中選擇你贊成的觀點加以論證。(7分)材料二關于“杯酒釋兵權”的記載《丁晉公談錄》(北宋丁謂所著筆記)[趙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審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豈肯作罪過。”趙曰:“然此二人必不肯為過,臣熟觀其非才,但慮其不能制伏于下……其間軍伍忽有作孽者,臨時不自由(身不由己)耳?!碧嬗种^曰:“此戶人受國家如此擢用,豈負得朕?”趙曰:“只如陛下豈負得世宗?”太祖方悟而從之?!锻跷恼P錄》(北宋王曾所著筆記)石守信、王審琦等猶分典禁兵如故,相國趙普屢以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啟請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舊相樂,因諭之曰:“朕與公等,義同骨肉……而言事者進說不已,今莫若自擇善地,各守外藩,勿議除替?!笔匦诺认填D首稱謝?!朵乘o聞》(北宋司馬光所著筆記)上因晚朝與故人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酒酣,上屏左右,謂曰:“……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郡節(jié)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敢安寢而臥也?!笔匦诺冉栽唬骸昂喂剩俊鄙显唬骸笆遣浑y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便好田宅市之,為于孫立永久之業(yè)……”守信等皆再拜謝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鄙显S之,皆以散就第(擔任閑散官職)。(2)對照閱讀以上三段史料,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杯酒釋兵權”可信性的看法。(5分)27.(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明太祖闡述廢宰相的原因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浴痘拭髯嬗枴ぷ嬗柺渍隆凡牧隙髑逯H,思想家黃宗羲對明初廢宰相的做法進行了尖銳批評。他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后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則天子亦不失傳賢之意。宰相既罷,天子之子一不賢,更無與為賢者矣,不亦并傳子之意而失者乎!——摘自《明夷待訪錄·置相》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明太祖與黃宗羲兩人對廢宰相做法的不同理解。(8分)28.(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清時代是江南市鎮(zhèn)發(fā)展繁榮的時期。市鎮(zhèn)發(fā)展較快的松江、嘉定、太倉一帶,是棉花的產地,棉紡織業(yè)發(fā)達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貿易,是商品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吳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潯,都是著名的水鄉(xiāng)市鎮(zhèn)。這些市鎮(zhèn)有的以經營手工業(yè)為主,有的以某些行業(yè)著稱,有的是農副產品的交易市場或產地等。隨著市鎮(zhèn)的發(fā)展與社會經濟的發(fā)達,明中葉以后,在經濟作物和水陸交通發(fā)達的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工商業(yè)市鎮(zhèn)。如蘇州的盛澤、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諸翟,湖州的南潯、烏鎮(zhèn)等地。這些市鎮(zhèn)人煙稠密,街道繁盛,市場繁榮,手工業(yè)、商業(yè)都很發(fā)達,且為各地商賈所集,進行大宗交易?!螛s昌《明清時期江南市鎮(zhèn)的發(fā)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江南市鎮(zhèn)發(fā)展的特點。(8分)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高二期末統(tǒng)測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4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ABBDCCABA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ABDBCCAC題號2122答案DC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6分)23.(8分)商鞅的是與非。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述兩者對商鞅變法的看法有何不同。這反映出社會思想方面怎樣的變化?(8分)不同:李斯:高度贊揚商鞅變法的成就,(1分)認為變法使秦國富強,百姓富裕,國力強大,疆域拓展。(1分)西漢學者:批評(1分)商鞅推行嚴刑峻法,導致社會矛盾激化;頻繁的戰(zhàn)爭和沉重的賦役加重人民負擔,導致秦朝滅亡。(1分)(補充說明:指出肯定、否定各1分;正確說明肯定否定的內容各1分;共4分。)變化:從商鞅變法開始,法家學說逐漸成為秦國的指導思想(1分),法家主張變法革新,實行嚴刑峻法(1分)。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學說成為統(tǒng)治思想(1分),主張推行仁政,寬刑薄賦(1分)。(補充說明:本部分共4分;答出要點即可。)24(8分)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原因:世家大族隱漏人口,逃避賦稅;國家不能掌握人口數(shù)量,無法保證財政收入。(4分)影響: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打擊豪強世族;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社會生產發(fā)展(4分)。25.(12分)唐太宗時期的民族政策(1)根據材料一,將討論中出現(xiàn)的三種不同意見,概括提煉,逐條列出。(6分)其一主張東突厥降眾強行遷至中原內地,把游牧民變成農民;其二主張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其各部落;其三主張保全其部落組織和習俗,同時教之生產技能和禮儀,成為邊境屏障。(6分)(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唐太宗處理東突厥的措施及其作用(6分)措施:唐太宗在東突厥舊地設都督府(羈縻府州),任用當?shù)厣贁?shù)民族首領來擔任官職;還告戒他們守法。(2分)作用:加強了對邊疆的管轄,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有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4分)26.(12分)歷史評價和史料辨析(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從以上材料中選擇你贊成的觀點加以論證。(7分)[選答一]贊成積貧積弱說(1分):北宋初期中央集權導致了冗兵、冗官、冗費,加重了財政負擔,形成積貧局面;(3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導致軍隊戰(zhàn)斗力下降,在與遼、西夏和金的戰(zhàn)爭中敗多勝少,形成積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