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程論文人機工程學自行車騎姿分析與改進設計目錄TOC\o"1-5"\h\z\o"CurrentDocument"1概述 3\o"CurrentDocument"2與自行車騎姿相關的因素分析 3\o"CurrentDocument"2.1車把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 3\o"CurrentDocument"2.2鞍座與腳踏之間的相對位置 42.3鞍座 42.4中軸 4\o"CurrentDocument"3現行騎姿人機特性分析 53.1蹬踏運動 53.2休閑車騎姿 5\o"CurrentDocument"4自行車騎姿的改進設計 6\o"CurrentDocument"4.1鞍座 6\o"CurrentDocument"4.2中軸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 6\o"CurrentDocument"4.3把手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 7\o"CurrentDocument"4.4設計計算方法 7\o"CurrentDocument"5設計實例 10\o"CurrentDocument"6結束語 101概述自行車騎姿是由騎乘者與自行車的把手、鞍座以及腳踏板的相對位置來決定的。騎乘者的手、臀部、腳在車上的相對位置決定了騎行的舒適程度和騎行的效率。從人機工程學觀點出發(fā),要提高自行車騎行時的舒適性,應該合理定位把手、鞍座以及腳踏板三者之間的位置,讓騎行者在騎行過程中身體各部位盡可能處于自然狀態(tài)。車架是自行車的骨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行車的結構和性能,進而決定了自行車的騎姿和騎行舒適性?,F在的車架設計多采用經驗法,即以現有的車型為參考來確定車架的關鍵參數,在此基礎上進行形態(tài)創(chuàng)新。這樣設計出來的車架延續(xù)了以往的騎姿,未能真正做到設計以人為本。本文從人體尺寸、動作范圍以及運動生理等方面出發(fā),改進設計影響騎姿的三大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改進后的騎姿在身體各部分之間進行合理的功能分配,腳踩踏板驅動自行車前行,臀部和腰支撐上體的體重,手操縱把手控制前行方向。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車架設計能提高騎行的舒適度。2與自行車騎姿相關的因素分析正確的騎姿可以提高騎行效率,使騎行不易產生不適和疲勞,同時還能降低危險發(fā)生的幾率。騎姿設計是自行車設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與自行車騎姿相關的因素主要有:2.1車把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車把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決定了騎乘者上半身的姿勢。車把過低會使騎行者的上肢承受很大的靜壓,時間稍長手臂和手掌易發(fā)生疲勞,同時過低的上身也會壓迫腹部,但力容易傳遞到車。提高車把高度可使背部彎曲度變淺,可以避免對腹部的壓迫,但力不易傳遞到前輪。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當人體脊柱處于非自然彎曲狀態(tài)時,會引起椎間盤壓力改變,致使腰部疼痛。所以良好的騎姿應使騎乘者脊柱接近正常形態(tài)。在腰部增加適當的靠背可以改善臀部受力,維持脊柱的正常形態(tài),并有利于腿部蹬力的發(fā)揮。2.2鞍座與腳踏之間的相對位置鞍座與腳踏之間的相對位置直接影響蹬踏方式,由鞍座相對中軸軸心的位置和曲柄長度決定。鞍座相對中軸軸心的位置是決定下肢肌肉群的肌力能否有效利用的一個關鍵,即是影響踏力和踏速能否獲得最佳配合的關鍵。鞍座的位置由鞍座的高度和坐管傾角共同決定。鞍座的高度與胯高關系緊密。大的坐管傾角使騎乘者重心靠前,有利于高速騎行,但不能長時間騎行。曲柄長度決定了大腿骨的運動角度和有關肌肉群的收縮程度。過長的曲柄將引起肌肉的過度伸長和過度縮短。曲柄過短將使寶貴的肌肉收縮力不能被充分利用。此外,曲柄的長度還直接影響合理的踏速?,F在有兩種比較流行的確定曲柄長度的方法,一種是從股骨的頂端到地面距離的18.5%為所需曲柄的長度,還有一種是取為身高的1/10。2.3鞍座當人坐在坐墊上時,與坐墊接觸最緊密的是坐骨結節(jié)。坐骨結節(jié)處是人體最能承受壓力的部位,在這兩個點周圍約250mm2范圍承受人體約70%的重量,其受力情況如圖1。車座后端寬度過小就會使坐骨結節(jié)處于鞍座邊緣或緊貼邊緣的位置,導致身體重量落到會陰上。適當加寬車座后端,有助于增大坐骨結節(jié)與坐墊的接觸面積,充分發(fā)揮坐骨結節(jié)承載能力,使壓力遠離控制會陰血液的血管和神經。010020030040C座面寬度mm圖1坐姿下的坐面力分析2.4中軸中軸是傳動機構,同時承受騎車者的部分體重。中軸高度應根據自行車的使用環(huán)境來決定,高中軸自行車適用于凹凸不平的路面,低中軸自行車在失控時具有更大的穩(wěn)定性。3現行騎姿人機特性分析3.1蹬踏運動假定蹬踏力F豎直向下,如圖2所示,當踏板處于最高位置A和最低位置C時,蹬踏力F通過中軸軸心,此時力臂d為零,力矩M=FXd也為零,F不做功,無法驅動自行車前行。位置A和C分別為上死點和下死點。從A點到C點,蹬踏力F可分為F1(與曲柄垂直)與F2(沿曲柄軸線)兩個分力。分力F2通過中軸軸心,力矩等于零,只有F1做功。此時,力矩M=F1Xd。因此,要獲得更大的力矩,就應該增大F1。由此可知,要提高騎行效率,腳的用力方向應盡量與曲柄垂直。在實際騎行過程中,蹬踏力的方向不斷改變,蹬踏上死點和下死點的位置不一定在最高點和最低點處,它們主要由鞍座和腳蹬之間的位置決定。圖2蹬踏運功的受力分析 圖3休閑車騎姿3.2休閑車騎姿圖3為休閑車常見騎姿。在這種騎姿下騎行者上體稍向前傾,前傾的騎姿改變脊柱的自然彎曲為后凸,時間一長容易引起背部酸疼。手臂除了控制行進方向外,還要承受部分體重,靜態(tài)受力加速了手臂及肩關節(jié)的疲勞。落在鞍座上的體重由會陰和臀部共同承擔,為了防止騎乘者從鞍座上滑下,鞍座通常向后仰一定角度,這導致會陰與鞍座之間的摩擦加劇,危害騎乘者的健康。由人機工程學可知,人在垂直平面內顏色辨別界限在標準視線以上30。和標準視線以下40°,站立時人的自然視線低于標準視線10°,坐著時低于標準視線15°。所以在這種騎姿下騎乘者脖子需后仰20°?30。以看清道路。4自行車騎姿的改進設計由人機工程學知,在肢體活動的最大角度范圍內存在一個舒適的調節(jié)范圍,是指人體處于某種姿勢時對應的關節(jié)處于舒適的調節(jié)范圍。舒適調節(jié)范圍對人機界面的工效設計影響甚大。在自行車騎姿設計時應以人體尺寸為基礎,以蹬踏的用力階段關節(jié)處于舒適的活動范圍為出發(fā)點,來確定影響騎姿的三個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以提高騎行的舒適性。具體的設計參數為圖4中的M、N、H、T。圖4自行車設計參數4.1鞍座座面稍向后傾,可防止騎乘者從鞍座上滑下,同時使得人體與腰靠的接觸面積增大,騎乘者的上體體重由鞍座和腰靠來承擔,減小對手臂的壓力,體重由鞍座和腰靠來承擔,減小對手臂的壓力,讓騎乘者感覺更安穩(wěn)。工作椅座面傾角一般小于3°,實際計算時可取2°??勘撑c座面的夾角小于90°會讓騎乘者腹部受壓,太大會讓人處于松弛狀態(tài),容易釀成交通事故,綜合考慮可取靠背與座面的夾角為98°。這個角度既可以使上體略向后傾,人體重量由鞍座和靠背共同來支撐,同時可保持脊柱的正常自然形態(tài)和良好的視野。4.2中軸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中軸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由圖4中的H和T來確定。其中A為坐骨結節(jié)與鞍座的
接觸點,B為把手抓握的中心點。根據大腿、小腿的尺寸以及讓各關節(jié)在蹬踏的工作階段處于舒適角度范圍內可以計算出中軸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4.3把手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把手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由圖4中的M和N來確定。根據上肢的尺寸和舒適的手臂姿勢可以計算出把手與鞍座之間的相對位置范圍。4.4設計計算方法假定座面的后傾角為2°,靠背與座面的夾角為98°。如圖5所示,首先假設手、腳和軀干都是剛性結構。O為中軸軸心,OA為曲柄的軸線。L為曲柄長度,L為大腿1 1 0 1長度,L2為為脛骨點高加修正量再加上腳蹬厚度的一半。七為軀干軸線與大腿軸線間的夾角,0為大腿軸線與小腿軸線間的夾角,0為大腿軸線OO之間的夾角,0為OO與2 3 12 12垂直線之間的夾角,軀干軸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0=180。-2。-98。=80。。在騎自行4車的時候,騎乘者的上體幾乎處于靜止狀態(tài),大腿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擺動,腳繞中軸軸心做圓周運動,并帶動小腿運動。由此,下肢可簡化成由qO2、O1A、AB、BO2組成的在從上死點到下死點的過程中,當腳處于上死點時,如圖6所示,01取得最小值,02取得最小值;當曲柄與OO^共線時,0取得最大值;當腳處于下死點時,01取得最大值。與自行車騎乘相關的人體關節(jié)舒適角度為:肩關節(jié)35。?90。、肘關節(jié)95。?180。、膝關節(jié)60。?130。。如圖6死點時,膝關節(jié)取得最小值,即02心二60。,可求得L最小值。TOC\o"1-5"\h\zL=L+(L+L)2-2L(L+L)cos0 (1)min1 0 2 1 0 2 2min如圖7曲柄與O1O2共線時,膝關節(jié)取得最大值即02ma=130。,可求得L最大值。(L+L)2=L+L-2LLcos0 (2)max0 1 2 122max在圖6的AOBO中,當L取L時,0取得最大值0 ;當1取L時,0取得1 2 min 3 3max max 3最小值03.。L2+L2—(L+L)2cos0= 0 2— (3)3 2LL1當踏板處于上死點時,大腿與上體之間的夾角為最小值,取為95°可避免壓迫腹部,由上式求得的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帶入下式可求得0和0 。3 minmax0=270。-04-01.—03 (4)進而確定T和HT=sin0xL (5)H=cos0xL—65(65為大腿厚度一半) (6)按GB3565-93《自行車安全要求》,處于最高位置時的把套上端面和處于最低位置是的鞍座面之間的垂直距離不應超過400mm,即N<400mm。自行車車架的上管上,在鞍座和鞍座前300mm處之間不應有突出物,考慮到鞍座的尺寸,取M>400mm。
圖7七取得最大值時的下肢圖8上肢各關節(jié)示意圖在圖8中L3為坐姿肩高,圖7七取得最大值時的下肢圖8上肢各關節(jié)示意圖在圖8中L3為坐姿肩高,L4為上臂長L5為前臂功能長,可由肘高減去受功能高得到。M取得最小值時,當上臂與下臂在一條直線上時,N取得最小值。將M=400代min入式(7)求得q,再把05代入式(8)可計算得Nmin:TOC\o"1-5"\h\zsin(9+10。)=Mmin+L3C0S°4 (7)5 L4+L5N=65+Lsin0-(L+L)cos(0+10。) (8)min 3 4 4 5 5N取得最大值時,當上臂與下臂在一條直線上時,M取得最大值。將N=400代max入式(9)求得05,再把々代入式(10)可計算得Mmax:COs(0+10。)=L3sin04+65-Nmax (9)5 L4+L5M=(L+L)sin(0+10°)—Lcos0 (10)max4 5 5 3 4
5設計實例以50%男性的人體測量數據為例來計算調整后的鞍座、中軸、把手之間的相對位置。取L=170mm、%=465mm、L2=482mm、L3=598mm、L4=313mm、L5=283mm。將L0、L、L、9.=60。代入式(1),可得L.=582mm。將勺、L、L2將L0、L、L、9.=60。代入式(1),可得L.=582mm。將勺、L、L2、9 =130°代入式(2),可得L=688mm。將勺、L、L、L.=582mm代入式(3),可得93 =76。。將匕、L、L、L=688mm代入式(3),可得9.=66。。將93 =76°代入式(4),可得9.=19°。將93.=66。代入式(4),可得9 =29。。將9.=19。、L.=582mm代入式(5),可得T.=189;代入式(6),可得H.=485。將9 =29。、L=688mm代入式(5),可得T=334;代入式(6),可得H=537。將L、L、L、M=400mm代入式(7),可得9=48。,3 4 5m.n 5再將L3、勺、々代入式(8),可得N=338。min將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建筑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2030大豆保健食品行業(yè)市場深度調研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際貨貸行業(yè)發(fā)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內瑪瑙飾品行業(yè)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fā)展前景及規(guī)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內新生兒黃疸治療儀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競爭策略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內人造黃油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25-2030合金鋼粉行業(yè)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yè)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十溴二苯乙烷行業(yè)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yè)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化妝品玻璃包裝產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食品工業(yè)真空冷卻設備行業(yè)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fā)展前景及規(guī)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DB64∕1539-2020 復合保溫板結構一體化系統(tǒng)應用技術規(guī)程
- DB4401∕T 5-2018 房屋面積測算規(guī)范
- DIN1783厚度在0.35mm以上冷軋的鋁及鋁塑性合金帶材和板材、尺寸
- 腳手架或模板支架立桿底地基承載力計算
- GB∕T 40741-2021 焊后熱處理質量要求
- Model5000功率計(介紹及操作)
- 超導材料應用舉例PPT課件
- 現場總線技術03 PROFIBUS總線
- 2020年超星爾雅重說中國近代史通識課期末考試答案
- 輪胎式裝載機檢測報告(共5頁)
-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完整資料).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