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設計任務書、指導書_第1頁
渡槽設計任務書、指導書_第2頁
渡槽設計任務書、指導書_第3頁
渡槽設計任務書、指導書_第4頁
渡槽設計任務書、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課程設計任務書某鋼筋混凝土渡槽槽身結構設計指導老師:傅少君

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2015年11月

1設計題目某灌區(qū)輸水渠道上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矩形渡槽2設計資料根據初步設計成果,基本資料及有關數據如下:該輸水渡槽跨越142m長的低洼地帶(如圖1所示),需修建通過15m3/s設計流量及16m/s校核流量,渡槽無通航要求。經水力計算結果,槽身最大設計水深H=2.75m,校核水深為2.90m。支承結構采用剛架,槽身及剛架均采用整體吊裝的預制裝配結構,設計一節(jié)槽身V洼地長(M)20.00M渠道進口段渠道進口段5.00M渠道進口段圖1渡槽跨越洼地帶建筑物等級4級。建筑材料:混凝土強度等級,槽身架采用C25級;槽身架受力筋為HRB335,分布筋、箍筋HPB235。荷載鋼筋混凝土重力密度 25kN/m;人行道人群荷載 2.5kN/m;欄桿重 1.5kN/nf。使用要求槽身橫向計算迎水面裂縫寬度允許值[Wsmax]=0.25mm,[WLmax]=0.20mm;槽身縱向計算

底板有抗裂要求。槽身縱向允許撓度[f]=l/500,[f]=l/550。s0 L03設計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下列成果:(1) 設計計算書及說明書,計算書包括:設計題目、設計資料,結構布置及尺寸簡圖;槽身過水能力計算、槽身、剛架的結構計算(附必要的計算草圖);設計說明書包括對計算書中沒有表達完全部分的說明。(2) 施工詳圖,一號圖紙2張,包括:槽身結構布置圖(手繪)、槽身配筋圖(計算機繪制)、鋼筋表及必要說明;圖紙要求布局合理,線條粗細清晰,尺寸、符號標注齊全,符合制圖標準要求。附件:《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課程設計指導書附一渡槽設計大鋼1概述簡要說明:工程位置、設計規(guī)模等概況,前階段設計結論及審批意見,基本資料變動情況,專題研究結論,有關會議或協(xié)議情況,對本階段設計要求及注意的問題……等。渡槽是渠道跨越河流、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明流輸水建筑物,是水利工程中應用最廣的交叉建筑物之一。渡槽由與渠道連接的進口段、出口段、槽身及下部支承結構等部分組成,進出口段的布置和設計、槽身的水力計算、進出口水流連接以及防沖、防滲等措施,可參考水工建筑物有關專著,本資料僅介紹渡槽槽身結構的結構設計。圖1-1渡槽縱剖面示意圖1—進口段;2一重力式槽臺;3一槽身;4一剛架式支墩;5—基礎;6—出口段;7一渠道;8—原地面線渡槽和一般橋梁相似,由上部結構(槽身)和下部結構(墩、臺或剛架)組成。確定渡槽的形式,應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質和施工、運行條件。如在寬而淺的渠道上,當渡槽的過水流量比較大時,槽身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它可以支承在鋼筋混凝土剛架上;如渡槽跨越峽谷,而峽谷兩岸有比較堅硬的基巖時,槽身可以支承在拱上,拱可以用石料或混凝土建造;U形截面槽身具有過水時水力條件好及受力性能好等優(yōu)點,但施工較為復雜。鋼筋混凝土渡槽可以是現(xiàn)場整體澆注的,也可以是預制裝配式的,或者是裝配整體式的,這要由當地具體條件和施工情況確定。2參考資料和設計規(guī)范(1) 設計規(guī)范: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L/T191-2008);(2) 趙文華等,渡槽,水利電力出版社,1989年;(3) 華東水利學院等,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下冊,水利電力出版社,1975年;水工設計手冊(第八卷),水利電力出版社,12014年;《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編寫組,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75年。3基本資料3.1工程等別及渡槽級別根據SL/T191-2008及規(guī)劃資料,本渡槽定為 等級建筑物。3.2設計流量及上下游渠道水力要素正常設計流量:m/s;加大流量: m/s。表3.1渠道水力要素表項目上游渠道下游渠道底寬,m內邊坡正常水深,m加大水深,m渠底高程,m正常水位,m加大水位,m渠深,m4-S丁而擊左,m堤頂寬右,m正常流速,m/s3.3渡槽長度及進出口水頭損失根據地形及規(guī)劃資料確定:槽身長度: m;進出口總水頭損失: m。3.4地形資料1/500?1/2000地形圖。測繪范圍應滿足渡槽軸線的變更及施工場地布置要求。對于小型渡槽,如缺大比例尺地形圖,應測繪沿渡槽軸線的縱剖面圖及若干橫剖面圖,以及槽址處河谷縱橫剖面圖。3.5地質資料沿渡槽軸線及軸線兩側(距軸線50m左右)(2)地基的基本容許承載力; MPa地下水位高程: m(5)3.6地震烈度(1)TOC\o"1-5"\h\z根據國家地震部門提供資料,本渡槽所在地區(qū)的地震基本烈度為 度。(2)根據SL/T191-2008規(guī)定,本渡槽工程的設計烈度為 度。3.7水文氣象資料(1)設計洪水重現(xiàn)期:a;校核洪水重現(xiàn)期:a設計洪水流量:m/s;校核洪水流量:m/s。設計洪水位:m;校核洪水位: m設計洪水流速:m/s;校核洪水流速:m/s。(2)基本風壓:kN/m。(3)多年月平均氣溫及最高、最低氣溫:TOC\o"1-5"\h\z最低氣溫:(4)最大凍土深度: m3.8建筑材料提示:(1)砂料、石料及混凝土骨料的儲量、質量、產地及開采運輸條件;(2)鋼材、水泥、木材的供應情況。3.9交通要求提示:(1)槽上順槽身方向的交通要求及荷載標準;(2)槽上橫跨槽身(渡槽進出口)的交通要求及荷載標準;(3)槽下河道有無交通要求及要求的凈空高度。4水力計算4.1水力計算的基本步驟4.1.1渡槽進出口總水頭損失已定情況下的水力計算步驟(1) 擬定槽身縱坡i及相應的沿程水頭損失Z3=iL,L為槽身長;(2) 計算確定槽身寬度B(槽內水深h一般為給定值);(3) 根據槽身寬度B計算渡槽進口水面降落值Z1;(4) 根據進口水面降落Z1確定出口水面回升值Z2;(5) 計算渡槽進出口總水頭損失^Z;(6) 如^Z小于已定的總水頭損失值,則加大槽身縱坡,反之則減小槽身縱坡,重復(1)?(5)步驟,直至△Z與已定總水頭損失值相等時為止;(7)根據最后確定的槽身縱坡、過水斷面及進出口水頭損失,確定進出口槽底高程及相應的水面高程。4.1.2渡槽進出口總水頭損失未限定情況下的水力計算步驟(1) 給定槽身縱坡i及水深h(或給定槽身寬度B及水深h),相應Z3=iL;(2) 計算確定槽身寬度B(如給定槽身過水斷面,則計算確定槽身縱坡i及相應的Z3=iL);(3) 根據槽身寬度B計算進口水面降落值Z1;(4) 根據進口水面降落Z1確定出口水面回升值Z2;(5) 計算渡槽進出口總水頭損失^Z;(6) 確定進出口槽底高程及相應水面高程。槽身水力計算(1) 在槽身水力計算中,槽內水深多為給定值,一般略小于上下游渠道水深,必要時也可等于或略大于上下游渠道水深。(2) 槽身水力計算采用明渠均勻流公式:Q=AR1/2i/n (4.1)式中:Q—設計流量,m/s;A—槽身過水斷面面積,m;R—水力半徑,m;i一槽身縱坡;n一糙率系數,混凝土槽身一般采用n=0.013?0.014總水頭損失計算(1) 渡槽進口流態(tài)與淹沒的開敞式水閘相似,一般按淹沒式寬頂堰流量公式計算進口水面降落值:Z§Q/(2g£2pA)-V2/2g (4.2)式中:Z]一進口水面降落,m;£一側收縮系數,一般可采用0.95;p一流速系數,一般可采用0.95;V]—上游渠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2) 出口水面回升Z2值一般根據進口水面降落按下式計算:Z2=Z1/3 以①(3) 槽身沿程損失Z3計算:Z3=iL (44)式中:i—L—(4) 槽身進出口總水頭損失^Z按下式計算:AZ=Z-Z+Z (4.5)1 2 35鋼筋混凝土矩形斷面槽身設計5.1槽身結構布置及尺寸擬定槽身過水斷面深寬比,一般采用h/B=0.6?0.8。對于大流量的多縱梁式矩形槽,深寬比則不受經驗尺寸的限制。槽身跨徑及支承型式(簡支或雙懸臂)根據流量大小、地形地質及施工條件等因素確定。簡支梁式渡槽的跨徑一般為10m?15m;雙懸臂梁式渡槽每節(jié)槽身長度一般為20m?30m,可根據實際情況布置為等跨雙懸臂式、等彎矩雙懸臂式或不等跨不等彎矩雙懸臂式。槽身側墻及底板厚度,應滿足強度及抗裂要求,由應力分析確定。側墻一般兼作縱梁,還應滿足縱向穩(wěn)定要求。對于帶橫桿的矩形槽,側墻厚度t與墻高H之比值一般為t/H=1/12?1/16;對于無橫桿加肋式槽身,墻厚可適當減小,但一般不小于15cm;對于無橫桿無肋式槽身,側墻應適當加厚,一般采用變厚度,墻頂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槽底板厚度一般采用與側墻底部厚度相同,對于多縱梁式槽身,底板厚度可小于側墻底部厚。側墻與底板交接處加設補角,補角寬及高一般為20cm?30cm。帶橫桿矩形槽的橫桿間距采用1.5cm?2.5m,截面邊長為20cm左右。槽身縱向在支承處一般加設橫肋,以改善支座處的受力情況,肋寬約等于側墻厚度,肋凈厚等于或略大于肋寬。無橫桿加肋式槽身的橫肋間距,應滿足側墻及槽底板成為雙向板的要求。側墻高H與肋距L1的比值H/L1及槽底板寬B與肋距L1的比值B/L1一般采用1.0?2.0。肋寬一般不小于側墻及槽底板厚,肋凈厚一般等于或略大于肋寬。如欲使側墻及槽底板均成為四邊固定支承板,側墻頂部及底部需局部加厚,并要求側墻頂部、底部及肋的剛度應大于8倍板的剛度。無橫桿矩形槽的側墻頂部一般設置外伸人行道懸臂板,板厚6cm?10cm,板寬70cm?100cm。帶橫桿的槽身人行道板一般擱置于橫桿上。箱形槽身的側墻、頂板及底板多采用等厚,厚度一般不小于30cm。側墻超高根據流量大小及總體規(guī)劃要求確定,一般等于或略小于上下游渠道超高。572290014501450300300MAA3000圖572290014501450300300MAA3000圖5-2B3000C MA底板計算簡圖5.2無橫桿無肋斷面槽身結構計算5.2.1TOC\o"1-5"\h\z(1) 支承型式(簡支或雙懸臂): ;(2)每節(jié)槽身長: m;(3)中跨凈跨長: m;(4) 懸臂段長: m;(5) 槽身凈寬: m;(6)底板厚: m;(7)側墻高: m;(8) 側墻頂厚: m;(9) 側墻底厚: m;(10)人行道懸臂板寬: m;懸臂板平均厚: m;(11)槽內設計水深: m;槽內校核水深: m;(12)人群荷載: kN/m(13) 槽身混凝土標號:(14)鋼筋混凝土容重: kN/m(15)混凝土軸心抗壓設計強度: MPa(16)混凝土抗裂設計強度: MPa混凝土彎曲抗壓設計強度: MPa鋼筋設計強度: MPa截面抵抗矩的塑性系數: ;分項系數取值。5.2.2橫向計算側墻按底部為固端的懸臂板計算;底板按兩端以豎向支承鏈桿支承于側墻底部的板計算,除承5.2.2.1側墻底部最大彎矩MA按下式計算:MA=yh/6+M0 (5.1)式中:Y一水的容重;h—水深,設計情況時用設計水深,校核情況時用校核水深;M0—槽頂荷載(人行道板重及人群荷載等)對側墻底部中心產生的力矩。側墻鋼筋計算時可不計軸向力影響,近似按受彎構件計算配置受力筋。側墻臨水面均受拉,應滿足抗裂要求,按下式驗算抗裂:Mk<actymftkW0 (5.2)式中:M一計算彎矩;kW0一換算截面受拉邊緣的彈性抵抗矩;a一拉應力限制系數;ctY一塑性系數;mftk—5.2.2.2底板軸向拉力NA按下式計算:TOC\o"1-5"\h\zNA=yh/2 (5.3)距底板左端距離為x的截面彎矩Mx按下式計算:\o"CurrentDocument"Mx=qx(b-x)/2-MA-NAt3/2 (5.4)底板跨中彎距Mc按下式計算:\o"CurrentDocument"Mc=qb/8-MA-NAt3/2 (5.5)式中:b一底板計算跨度,b=B+t2,B為槽身凈寬;t2為側墻底厚;q—均布荷載,水重及底板自重之和,q=Yh+Yht3,t3為底板厚;Yh—底板跨中最大彎矩發(fā)生在槽內水深等于槽半寬即h=B/2時,因此式(5.5)中q的水重部分為YB/2,相應軸向力NA=yB78。底板鋼筋按偏心受拉構件計算配置。兩端以補角邊緣截面作為控制截面計算配置底板頂層受力筋。式(5.4)中q的水重部分及式(5.3)中的h,在設計情況時用設計水深,校核情況時用校核水深。底板底層受力筋以跨中截面作為控制條件進行計算。(6)按下式分別驗算底板兩端(頂面)及跨中(底面)抗裂要求:N<(ayfAW)/(eA+yW) (5.6)Mct'mtk0 0 0 0'm0式中:n一軸向拉力;kA0—換算截面面積;e°一偏心距,e0=Mk/Nk其余符號同前。5.2.2.3人行道板一般為支承在側墻頂部的外伸懸臂板,按受彎構件計算配置面層受力筋。5.2.35.2.3.1(1) 計算荷載按均布荷載考慮。均布荷載q包括槽身自重、水重及人群荷載等。設計情況時水重按設計水深考慮,校核情況時水重按校核水深考慮。(2) 根據支承方式,縱向結構分為簡支梁式及三種雙懸臂梁式(等跨雙懸臂梁式、等彎矩雙懸臂梁式和不等跨不等彎矩雙懸臂梁式)。等跨雙懸臂及等彎矩雙懸臂的懸臂段計算長分別為0.5l及0.354l,l為中跨計算跨徑。(3) 根據槽身橫斷面布置型式,鋼筋計算及抗裂校核均近似采用工字形計算截面。計算截面的梁肋寬為2倍側墻厚,上翼緣及下翼緣的計算寬度按規(guī)范采用。如人行道懸臂板與底板相比寬度及厚度均較小時,計算截面可不考慮上翼緣作用,即按倒T形截面計算。(4) 縱向受力鋼筋按受彎構件計算配置。側墻較高時,需沿側墻高配置①9?①12的縱向構造筋,間距30cm左右。5.2.3.2內力計算(1)簡支梁式內力按下式計算:跨中彎矩支座剪力M=ql/8V=ql/2(5.7)(5.8)式中:q一均布荷載;l一計算跨徑,l=1.05l0,l0為凈跨。(2)等彎矩雙懸臂梁式內力按下式計算:跨中及支座彎矩M=0.0625ql2(5.9)支座兩側剪力V1=0.5ql(5.10)V2=0.354ql(5.11)式中:符號同前。(3)等跨雙懸臂梁式內力按下式計算:支座彎矩M=ql/8(4.12)支座兩側剪力V1=V2=0.5ql(4.13)(4)不等跨不等彎矩雙懸臂梁式內力按下式計算:跨中彎矩M=ql/8-qls/2(5.14)支座彎矩M=qls/2(5.15)支座兩側剪力V1=0.5ql(5.16)V2=qls(5.17)式中:ls—5.2.3.3正截面承載力計算5.2.3.4斜截面強度驗算2(1)計算截面應滿足如下要求:YdV<0.25fcbh0(5.18)Yd一斜截面受剪結構系數;f一混凝土軸心抗壓設計強度;cb一計算截面梁肋寬,即2倍側墻厚;h°一提示:如不能滿足式(5.18)要求,應增加側墻厚度或提高混凝土標號。(2)計算截面符合下列要求時不需驗算斜截面強度:YdV<W?。?.19)(3)不設彎起鋼筋時,斜截面抗剪強度應滿足下列要求:ydV<Vcs (5.20)V=0.7fbh+fAh/s (5.21)cs t0yvsv0式中:Vcs—斜截面上受壓區(qū)混凝土及側墻豎向鋼筋的抗剪強度;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內的箍筋面積。側墻橫向計算配置的橫向受力筋不能兼做承受主拉應力的鋼筋,因此Asv應為在所需截面配置在側墻內外側或墻內的附加豎筋;s一順槽向附加豎筋的間距;f—箍筋設計強度;(4)配置彎起鋼筋時,斜截面抗剪強度應滿足下列要求:YdQ<Vcs+fyAsbsina (5.22)式中:A.一配置在同一彎起平面內的彎起鋼筋截面面積;sba—其余符號同前。5.2.3.4抗裂驗算(1)正截面抗裂按式(5.2)驗算。5.3無橫桿加橫肋斷面槽身結構計算5.3.1計算參數(1)肋凈距:肋寬:mTOC\o"1-5"\h\z底肋凈厚: m;側肋頂凈厚: m;側肋底凈厚: m;墻頂加厚段(頂梁)高:m;其余計算所需參數與無橫桿無肋斷面相同(見5.2.1)5.3.2橫向計算5.3.2.1側墻彎距計算根據墻頂局部加厚段的結構尺寸,側墻可按底和兩端三邊固定、頂邊自由,或三邊固定、頂邊簡支,或四邊固定的雙向板計算。在確定橫肋間距時,一計算跨徑確定如下:橫向 bv0.1l時,l=l+b] (5.25)0 1 0 "b>0-1l0時,l1=1-1l0豎向 (t3+d)/2W0.1(H-d/2)時,rf=H+(t3-d)/2 (5.26)(t’+d)/2>0.1(H-d/2)時’H1=L1H-0.55d 3式中:L一橫向計算跨徑;l0一橫肋凈距;b一肋寬;頭一豎向計算跨徑;t3一底板厚;d—計算荷載按滿槽三角形水壓力考慮:q1=yH1 (4.27)(5)根據板的支承情況,分別查《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表4-26(三邊固定頂邊自由),或表4-21(三邊固定頂邊簡支),或表4-22(四邊固定),計算各控制點(見各表附圖)彎距。泊桑比采用以=1/6。5.3.2.2底板彎矩計算底板按四邊固定板計算。計算跨徑豎向 t2V0.1B時,l2=B+t2 (5.28)t2>0.1B時,l2=1.1B式中:B一槽身凈寬; 2 2t2—計算均布荷載為:q2=yh+yht3 (5.29)式中:h—水深;(3)各控制點彎距查《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表4-45.3.2.3橫肋內力計算(1) 橫肋為一矩形敞口框架結構,框架立柱截面為側肋與側墻組成的T形截面,框架底梁截面為底肋與底板組成的T形截面。T形截面的翼緣寬度按《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表15規(guī)定確定。(2)(3) 框架承受橫肋間距11范圍內的荷載,其值為:q3=yh1i (5.30)q4=(Yh+Yht3)1i (5.31)式中:q3—q4—(4) 彎矩計算與無橫桿無肋斷面的橫向計算相同(見5.2.2)。計算底梁彎距時,跨中最大彎距同樣應按水深為半槽時的水深(h=B/2)計算。(5) 底梁軸向力NA按下式計算:NA=yhf1/2 (5.32)5.3.2.4鋼筋計算(1)(2) 側肋鋼筋按翼緣位于受拉區(qū)的T形截面受彎構件計算。所需受力筋布置在翼緣計算寬度范圍內的側墻內側。(3) 底肋鋼筋按T形截面偏心受拉構件計算。兩端所需受拉鋼筋布置在翼緣計算寬度范圍內的底板頂層,跨中所需鋼筋集中布置在肋的底層。5.3.2.5抗裂驗算(1) 側墻與底板均按受彎構件驗算抗裂,計算公式同式(5.2)(2) 側肋按受彎構件式(5.2)驗算抗裂。底肋按偏心受拉構件式(5.6)驗算抗裂。式中A0及W0均按相應的T5.3.3縱向計算縱向計算與無橫桿無肋斷面相同,見5.2.35.4多縱梁斷面槽身結構計算5.4.1結構布置(1) 多縱梁斷面適用于大流量的寬淺式槽身。一般不帶橫桿,可加橫肋或不加橫肋。(2) 縱梁間距一般為1.5m?3m,梁高及梁寬不小于底板厚。(3) 其余結構尺寸的擬定見5.1。5.4.2計算參數縱梁凈高: m縱梁寬:m縱梁凈距: m其余計算所需參數見5.2.1及5.5.15.4.35.4.3.1無橫肋時,側墻計算與無橫桿無橫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