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宋明理學課件_第1頁
第2課宋明理學課件_第2頁
第2課宋明理學課件_第3頁
第2課宋明理學課件_第4頁
第2課宋明理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標要求】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fā)展。第一單元 第二課宋 明 理 學【課標要求】第一單元 第二課宋明理學背景: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理學的發(fā)展奠基:程顥程頤成熟:南宋朱熹發(fā)展:陸王心學從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宋明理學背景: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理學的發(fā)展奠基:程顥程考點 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 三教圖 (清)丁云鵬課堂探究一為什么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會遭到削弱,面臨困境?漢代末年,其他思想的沖擊: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使儒學權威性削弱王朝的短暫與分裂,使得人們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從而逐漸對所謂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轉而求神拜佛、煉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脫,來世幸福考點 三教圖

2、課堂探究一漢代課堂探究:唐有天下,如貞觀、開元間,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父子、君臣、夫婦,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孫,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肅宗,便叛。肅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鎮(zhèn)不賓,權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亂。漢之治過于唐矣,漢有綱正。 程頤程頤認為:“漢之治過于唐”的理由是什么?由此理學的終極目標是什么?課堂探究:程頤認為:“漢之治過于唐”的理由是什么?由此理學的課堂探究石介的中國論說:“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來入我中國;有龐眉名曰聃,自胡來入我中國,各以其人易中國之人,以其道易中國之道”老聃是中國人,為什么石介說他“自胡來入我中國”?老聃像提示:北宋時期民族政

3、權并立,戰(zhàn)爭不斷,民族矛盾尖銳。把佛教和道教說成夷狄之教,激發(fā)人民對佛道的排斥厭惡心理,從而確立儒學的獨尊地位。課堂探究老聃像提示:課堂探究根據(jù)教材內容,概括理學興起的原因和條件()政治上,維護統(tǒng)治的需要()經(jīng)濟上,宋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科技繁榮()佛教道教思想的影響()文化環(huán)境寬松課堂探究根據(jù)教材內容,概括理學興起的原因和條件()政治考點程朱理學程顥、程頤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考點程朱理學閱讀下列材料,歸納程朱理學的主要內容材料一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程顥像理學的宇宙觀“理

4、”是世界的本原其實質是客觀唯心主義,即認為世界統(tǒng)一于人的意識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絕對精神、上帝的意志。閱讀下列材料,歸納程朱理學的主要內容程顥像理學的宇宙觀程頤像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 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理學的方法論怎么才能通達“理”? 格物致知。程頤像材料二 理學的方法論材料三 “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 “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學習和修養(yǎng)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理學的社會政治觀:存天理,滅人欲材料三 “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

5、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程朱理學“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觀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論“存天理,滅人欲” 道德觀程朱理學“理”是世界的本原考點3 陸王心學(1)南宋思想家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2)心學的出現(xiàn),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已經(jīng)完成(3)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統(tǒng)的心學理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考點3 陸王心學(1)南宋思想家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朋友指著山中開花的樹木問:“你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山中樹上的花自開自落,同我心有何相關?”王守仁回答:“你不來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就說明此花

6、不在你的心外。”陸九淵課堂活動1閱讀材料,探討心學思想材料一 陸九淵說: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朋友指著山中開花的樹木問:“你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山中樹上的花自開自落,同我心有何相關?”王守仁回答:“你不來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就說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理在心中。主觀唯心主義,即認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識,它具體體現(xiàn)為人的感覺、精神、意志等 風吹旗動,一位僧人說是旗動,另一位說是風動,慧能過去跟這兩位僧人說,既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動,是仁者心動。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朋友

7、指著山中開花的材料二“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知行合一”王守仁心學的方法論 如何把握 “理”?不靠“格物”:而靠內心的“自省”。材料二王守仁心學的方法論課堂活動2 評價宋明理學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學習和修養(yǎng)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2: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頤:“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材料4: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斷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根據(jù)以上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消極和積極的地方?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

8、態(tài)度?課堂活動2 評價宋明理學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積極 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道德;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嚴。(長幼有序,憐貧恤寡,勤儉節(jié)約,恪守本分等)消極:積極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同學派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理學)內容實質影響都是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tǒng)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殺人們的欲求,有助于專制統(tǒng)治,對塑造中華民族嚴格的道德性起積極作用.課堂活動3 比較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學派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理學)內容影響都是儒學的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異認識“理”實現(xiàn)“理”哲學范疇理是外在的,獨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內在的“心”格物致知內心反省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程朱理學陸王心學認識“理”實現(xiàn)“理”哲學范疇理是外在的,獨立1.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體運行法則B.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C.封建道德規(guī)范和等級秩序D.“天人感應”理論C1.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