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飼料原料加工工藝及其營養(yǎng)特性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1.gif)
![各種飼料原料加工工藝及其營養(yǎng)特性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2.gif)
![各種飼料原料加工工藝及其營養(yǎng)特性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3.gif)
![各種飼料原料加工工藝及其營養(yǎng)特性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4.gif)
![各種飼料原料加工工藝及其營養(yǎng)特性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c2eeecdab904b5dd85eb4869d40a6f7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玉米【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玉 米 (一)概況 玉米(maize corn,學名Zea 1,mays L)為禾木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作物,又名玉蜀黍、苞谷、苞米、苞蘆等。據(jù)中國農業(yè)百科全書(1991)及Ensminger(1983)的著述,玉米原產(chǎn)墨西哥或其鄰近中美洲的其他地區(qū),1954年,在墨西哥城附近地下70米深處曾發(fā)現(xiàn)估計有8萬年歷史的玉米花粉粒。在西歐白人到達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有約四五千年的玉米栽培史。1942年哥倫布將玉米帶回歐洲。大約在16世紀中葉輸入中國,及至清乾隆年間始迅速普及。20世紀90年
2、代末中國的玉米總產(chǎn)量約為1.3億t,占全世界玉米總產(chǎn)量的15,約相當于美國玉米總產(chǎn)量的一半。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國糧食作物中玉米產(chǎn)量僅次于水稻及小麥而居雜糧之首。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等地。玉米產(chǎn)區(qū)可分為北方春玉米區(qū),黃淮海套種復種玉米區(qū),南方丘陵玉米區(qū),西南山地套種玉米區(qū),青藏高原玉米區(qū)及西北灌溉玉米區(qū),單產(chǎn)以北方春播玉米區(qū)最高,閩、湘、桂、云等地區(qū)則較低。按籽粒性狀特點可分為硬粒型(flint corn)、馬齒型(dent corn)、爆裂型(pop corn)、蠟質型(waxy corn)、甜質型(sweet corn)等5種類型,其中以馬齒型和硬粒型栽培較普遍。中華人民共
3、和國國家標準將糧食用玉米按商品屬性分為黃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及雜玉米四類;而將飼料用玉米按其質量指標分為三級,不以表觀性狀分類(表4-1)。玉米的植株在各種農作物中產(chǎn)量最高,因而還有專用于調制青貯飼料的玉米品種。 (二)玉米的加工貯存在中國北方,春玉米產(chǎn)區(qū)中不少地方在玉米收割后即進入冬季,籽粒不易干燥,其籽實中的水分含量往往高達20以上。因此,在貯藏過程中容易發(fā)霉變質,其中尤以黃曲霉菌的次生性污染為甚。玉米籽實經(jīng)加工后可得淀粉、種皮、粗粉、精粉、胚芽、胚芽餅、玉米胚芽油、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飼料等產(chǎn)品。(三)玉米的營養(yǎng)特性 馬齒形玉米粒斷面一般玉米籽實中含粗脂肪約4,有的高油玉米品種可達10,
4、在谷實類中屬脂肪含量較高的一種,主要存在于玉米胚芽中(馬齒形玉米粒斷面圖)。玉米籽實中淀粉含量可達70以上,主要存在于胚乳中,而粗纖維含量則很低,根據(jù)國際飼料分類原則屬能量飼料。玉米中的蛋白質含量低,質量也差,特別是缺少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畜禽必須氨基酸。因此,在配制日糧時需用餅粕、魚粉或合成氨基酸加以調配。玉米籽實中所含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也大部分不能滿足畜禽類的營養(yǎng)需要,必須補充相應的礦物質或微量元素添加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籽粒中所含的磷多以植酸態(tài)磷的形態(tài)存在,難以被吸收利用。因此,在設計以玉米為主的飼料配方時,應權衡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實際可利用量,全面調整飼料配方。黃玉米中含有
5、胡蘿卜素及葉黃素,用于喂蛋雞、肉雞、奶牛,可以改善蛋黃或奶油的色澤。但對肉雞膚色或肌色不同地區(qū)、國家有不同的愛好,如香港喜黃、日本喜白。因此,養(yǎng)殖業(yè)者對黃玉米與白玉米的選擇也因地而異。玉米籽實中的總能消化率很高,對豬可達90,粗蛋白質消化率也接近80,各種必需氨基酸消化率多在8590,含量雖低,但消化利用率并不差。(四)玉米的飼料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飼料用玉米中規(guī)定以粗蛋白質、容重、粗蛋白質不完善??偭?、水分、雜質、色澤、氣味為質量控制指標,分為三級,其中粗蛋白質以干物質為基礎計算,容重指每升中的克數(shù),不完善粒中包括蟲蝕粒、病斑粒、破損粒、生芽粒、生霉粒、熱損傷粒,雜質指能通過直徑3
6、.0mm圓孔篩的物質、無飼用價值的玉米及玉米以外的物質(表飼料用玉米的質量標準)。飼料用玉米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高粱【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高 粱(一)概況高梁(sorghum kaolian,學名Sorghum vulgare Dears)為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蜀黍,茭子,古稱“蜀黍”、“蜀秫”、“蘆祭”、“蘆粟”,爾雅中的“稷”一說即為今之高梁,被列為五谷之一。關于高梁的起源多數(shù)學者認為起源于非洲,而對中國高粱的起源其說不一。在中國曾發(fā)現(xiàn)高梁亞屬的野生種及出土的炭化高粱,但是否即為中
7、國高粱的祖先,不詳。在埃及和印度的古代就盛行栽培。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高梁總產(chǎn)量約7 000萬t。盛產(chǎn)國家有美國、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在中國糧食作物中的比重逐年下降,1998年,中國年產(chǎn)量約409萬t,居全世界第三位,約占全國谷類糧食作物總產(chǎn)量的第五位。從南到北均可種植,總產(chǎn)量在40萬t以上的省份依次為吉林、黑龍江、山西等省。按氣候條件及栽培制度可區(qū)劃為春播早熟區(qū)、春播晚熟區(qū)、春夏兼播區(qū)及南方區(qū);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梁、飼用多穗高梁及帚用高粱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yè)標準高梁根據(jù)高粱的粒質及用途分為食用高梁及其他高梁兩大類,按容重分成3個等級。其他高粱比食用高粱的要求約低一個檔次,
8、13等高梁的容重分別為740gL、720gL和700gL。高梁有5個基本族(basic races),即:雙色族(bicolor)、幾內亞族(guinea)、頂尖族(caudatum)、卡佛爾族(kafir)、都拉族(durra);以及由這5個基本族形成的15個中間族。此外,近年來還有多穗高梁、雜交高梁等栽培種。(二)高粱的營養(yǎng)特性高梁中含有約70的碳水化合物及34的脂肪,按國際飼料分類原則屬能量飼料。在谷實類中有效能值僅次于玉米。但高粱和其他谷實類一樣,不僅蛋白質含量低,同時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不能滿足畜禽的營養(yǎng)需要。特別是在限制性氨基酸中賴氨酸、含硫氨基酸及色氨酸含量不及豬、雞需要量的一半
9、。另從高粱中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除了鐵以外,所有礦物質也都不能滿足豬、雞的營養(yǎng)需要,在總磷含量中約有一半以上是植酸態(tài)磷,同時還含有約0.20.5的單寧,兩者都屬于抗營養(yǎng)因子,前者阻礙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而后者則影響蛋白質氨基酸以及能量的利用效率。 (三)高粱的飼料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飼料用高粱規(guī)定以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控制指標,按含量分為三級,各項指標均以86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質量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表飼料用高粱的質量標準)。 飼料用高粱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小麥(含次粉)【
10、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小麥(含次粉)(一)概況小麥(wheat)為禾本科麥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栽培最廣泛的是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cum(L)Thell,其次是硬粒小麥(Tdurum Dest)。小麥起源于亞洲西部。至今西亞和西南亞一帶還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麥、野生二粒小麥及與普通小麥有親緣關系的粗山羊草。一般認為普通小麥晚于上述野生種,約在8000年前起源于黑海西部。公元前2000年開始在中國種植,晚于巴基斯坦、希臘、西班牙及印度。在安徽亳州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發(fā)現(xiàn)有炭化麥粒。此外甲骨文中也有“告麥”的記載。是中國古老糧食作物
11、之一?!拔骞取庇蟹N種解釋,但所有記載均將“麥”列入五谷之中。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世界小麥總產(chǎn)量約6.7億t。1998年,中國的小麥總產(chǎn)量為1.97億t,居世界首位。依次為美國、印度、俄羅斯、加拿大、法國。在中國小麥總產(chǎn)量約占糧食總產(chǎn)量的14,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三位。山東、河南兩省產(chǎn)量最高,分別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15。小麥在中國各地均可種植。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海拔3 000m的高寒地區(qū),水、肥、光照條件較好時,每公頃產(chǎn)量可高達5 000kg以上。冬小麥是提高復種指數(shù)、調節(jié)和平衡種植布局的主要糧食作物。1949年,全國小麥總產(chǎn)量約為1 381萬t,平均每公頃單產(chǎn)僅645kg。6070年代為11.
12、5thm2。80年代,再翻一番,增至23thm2。90年代初期,每公頃產(chǎn)量達3.7t,北京、天津、山東、西藏等地可達45thm2。在中國按小麥的栽培制度可區(qū)劃為春麥區(qū)、冬麥區(qū)及冬春麥區(qū)。春麥區(qū)中有東北、北方、西北;冬麥區(qū)中有北方、黃淮、長江中下游、西南、華南;冬春麥區(qū)中有新疆及青藏冬春麥區(qū)共10個自然產(chǎn)區(qū)。黃淮冬麥區(qū)總產(chǎn)量最高,約占全國的一半,其次為長江中下游及西南冬麥區(qū),約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13。 (二)小麥與次粉的營養(yǎng)特性 1小麥的營養(yǎng)特性 小麥籽實(穎果)由麥皮(籽實皮)、胚(胚芽)、胚乳等部分組成。其中胚乳約占籽實的82.5,胚芽約占2.7,珠心層及糊粉層約占9.3,上皮約占4.1,交叉層
13、及種皮約占1.4。胚芽中含脂肪12,蛋白質25,胚乳中約含淀粉82。 小麥粒的結構圖小麥籽粒屬禾本科穎果的結構示意圖小麥全粒中含粗蛋白質約14,最高可達16,最低為11,在谷實類中其蛋白質含量僅次于大麥,但從蛋白質質量分析則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都較低,特別是賴氨酸、含硫氨基酸、色氨酸等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在豬、禽需要量以下。小麥的粗纖維含量較低,有效能值僅次于玉米,在能量飼料中屬高檔配合飼料原料。在谷實類中小麥中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屬含量較高的品種,優(yōu)于玉米,在含磷量中約一半是植酸態(tài)磷,生物學利用率差。 2次粉的生成工藝與營養(yǎng)特性 又稱黑面、黃粉、下面或三等粉等,是以小麥籽實為原料磨制各種面粉后
14、獲得的副產(chǎn)品之一。之所以稱做“次粉”是指提供人食用時口感差,并不意味著營養(yǎng)價值低。次粉與小麥麩同是面粉加工副產(chǎn)品,由于加工工藝不同,制粉程度不同,出麩率不同,次粉的內容差異很大,美國的小麥粉副產(chǎn)品多達8種,而日本則分為大麩、小麩、粉麩及末粉4種產(chǎn)品。中國臺灣省有稱為“粉頭(wheat middling)”的產(chǎn)品,乃面粉廠研磨工藝末段之粉末性副產(chǎn)品,含少量細麩皮、胚芽及面粉,粗纖維含量不超過4。在小麥精制過程中,可得2325的小麥麩,35的粉頭,0.71.5的胚芽,其主產(chǎn)品為面粉,供食用。小麥粉、小麥麩、次粉的生產(chǎn)流程無定型工藝,各檔次產(chǎn)品多系根據(jù)產(chǎn)品或副產(chǎn)品質量規(guī)格勾對而成。在小麥制粉過程中,
15、可以生產(chǎn)精粉、標準粉、次粉及小麥麩等不同檔次的產(chǎn)品或副產(chǎn)品。果皮含粗纖維較多不易消化吸收,而胚中富含脂肪影響小麥粉的色澤及其烘焙品質,糊粉層灰分高會增加小麥粉中灰分含量,降低檔次。傳統(tǒng)的小麥加工原則是充分提取小麥籽粒中的胚乳部分,將麥皮、胚和糊粉層盡可能分離出去。為達到這種目的,一般采用逐步研磨法,即一次研磨緊接著一次篩理稱做一道系統(tǒng)。第一道是將小麥粒剝開,獲得(帶胚乳的)麩片及較純的胚乳顆粒和面粉,通稱第一道皮磨。帶胚乳的麩片進入次道皮磨系統(tǒng)后,獲得粒度未達到成品規(guī)格的較細的胚乳顆粒和面粉,然后進入下一道心磨系統(tǒng)再加工,依次反復進行,根據(jù)流程長短和對成品小麥粉質量的要求,可以有3道到9道甚至
16、更多道。每道皮磨或心磨系統(tǒng)都能獲得一定比率的粉,根據(jù)成品要求,可將各系統(tǒng)獲得的全部面粉集中混合成一種小麥粉,或將其中若干系統(tǒng)的粉分別歸并,形成不同等級的小麥粉。品質差的面粉難以人檔的面粉,即作為次粉銷售。目前多用等級粉生成工藝,而傳統(tǒng)的次粉生成工藝品用于小型面粉廠或磨坊。 小麥等級粉的生成工藝流程圖傳統(tǒng)次粉的生成工藝圖國際上與次粉類似的產(chǎn)品頗多,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情況也大量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飼料用次粉分為三級。國外無類似產(chǎn)品,大體上德國的小麥飼料粉、日本的小麥末粉質量近似(見下表)。 各國類似次粉內在質量分析名稱內涵小麥(wheat bran) 含有少量篩上物(含谷粒、小谷粒、
17、碎谷粒、草籽、糠、泥土、沙等)的小麥種皮部分,一般含粗蛋白質約16%,粗纖維10%以下,粗脂肪4%左右,日本稱20目以上者為大麩皮次粉(middling) 由春小麥生成的小麥麩、胚芽細粉及少量糊粉層構成,日本稱小麥麩,一般粗纖維在9.5%以下褐次粉(brown shorts) 由冬小麥的小麥麩、胚芽、細粉及少量糊粉層構成,一般纖維在7.5%以下,從小麥全粒中可出7%8%的褐次粉低級面粉(red log) 由春小麥的糊粉層、小麥麩、胚芽構成的細粉,粗纖維含量較少,3%左右,從小麥全粒中可出1.7%4.7%的低級面粉白次粉(wheat shorts)由冬小麥的糊粉層、小麥麩、胚芽構成的細粉,又名w
18、heat middlings ,粗纖維含量較低飼用小麥粉(wheat feed flour) 含有少量小麥麩、胚芽、細末的小麥粉,粗纖維含量在1.5%以下混合小麥次粉(wheat flour middling)小麥麩、篩上物低級面粉的混合物,粗纖維含量在4%左右灰次粉(wheat gray shorts) 褐次粉與低級面粉的混合物,粗纖維含量在6%左右次粉顏色可以從灰白色到淡褐色,容重0.290.54k8幾。通常顏色較深者容重小,含麩皮較多,質量也較差。次粉作為飼料嫌細,不利于消化,一般在畜禽配合飼料中不宜搭配過多,但可用于魚餌料的黏結劑。次粉中約含粗蛋白質14(變動于1118),粗脂肪含23
19、 (變動于0.45.0),粗灰分含23 (變動于0.84.3),無氮浸出物平均含65,變動于5373。同樣,次粉中所含有效能值也變異較大,代謝能值與消化能值高的可達13.75MJkg和15.94MJkg,而質差者代謝能(雞)僅含8.24MJkg,消化能(豬)僅含9.87MJkg,幾乎與小麥麩相差無幾。因此,使用時應注意加以區(qū)分。(三)小麥與次粉的飼料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用仙、麥的國家標準規(guī)定,將小麥分為白色硬質小麥、白色軟質小麥、紅色硬質小麥、紅色軟質小麥、混合硬質小麥、混合軟質小麥及特殊品種共7類。商品小麥的質量標準分為北方冬小麥、南方冬小麥及春小麥3類,分別按容重分為5級,15級北方
20、冬小麥的容重分別為790g/L、770g/L、750g/L、730g/L和710g/L。不完善粕6,雜質1:5,水分125。北方冬小麥的質量比后兩者要求高一個檔次。均以3等為中等標準,低于5等者為等外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飼料用小麥及行業(yè)標準飼料用次粉規(guī)定,兩者均以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控制指標,各項指標均以87干物質計算,按含量分為3級,三項質量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低于3級者為等外品。 飼料用小麥國家標準及飼料用次粉的行業(yè)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稻谷(含糙米、碎米)【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
21、庫情報網(wǎng)中心稻谷(含糙米、碎米)(一)概況稻谷(paddy)為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世界上有2個栽培種,其一為亞洲栽培稻(Oryzam sativa L),另一為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 Steud)。前者遍及全世界,而后者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丁穎認為中國的普通栽培稻是由中國的普通野生稻演化而來。稻作歷史在中國約有7000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及浙江桐鄉(xiāng)羅家角遺址發(fā)現(xiàn)的公元前2700年的稻種,可能是最早的考證。種植稻谷的歷史遺跡以太湖地區(qū)為最集中,商周時期已逐漸由長江中下游北移至黃河流域。在殷墟出土文物中發(fā)現(xiàn)有占卜稻谷豐歉字樣。戰(zhàn)國時期進入精耕細作階段,唐宋時期已形成早、中、晚
22、各種生育類型,明清時期稻谷兩熟制已遍及長江流域及華南沿海一帶。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稻谷總產(chǎn)量約為5.3億t。1998年,中國稻谷總產(chǎn)量約為1.99億t,占全世界總產(chǎn)量的13,居世界首位。根據(jù)中國的水稻自然條件及栽培制度,可分為華南雙季稻作帶、華中單雙季稻作帶、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稻作帶、西南高原稻作帶、華北單季稻作帶、東北早熟稻作帶及西北干燥稻作帶7個稻作帶。主產(chǎn)區(qū)在華中單雙季稻作帶,年總產(chǎn)量在1 000萬t以上的省區(qū)依次為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廣西、安徽、浙江等地區(qū)。稻谷去殼后剩穎果,俗稱“糙米”,糙米去米糠為精白米,在加工過程中生成一部分碎米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大米中規(guī)定,存留在直
23、徑為2.0mm圓孔篩,并不足正常整米粒23的稱為“大碎米”;通過直徑為2.00mm圓孔篩,留存在直徑為1.0mm圓孔篩上的碎米,稱為“小碎米”。每百千克稻谷經(jīng)機械加工后產(chǎn)出稻殼2025kg,糙米7080kg,碎米23kg。(二)稻谷、糙米與碎米的營養(yǎng)特性 1稻谷的營養(yǎng)特性 稻谷食用或作飼用前均需脫殼。有些飼養(yǎng)技術落后的地區(qū)也有不分離稻殼,將稻谷直接粉碎用于飼料者,但大量試驗證明,稻殼中僅含3的粗蛋白質,40以上系粗纖維,粗纖維中一半是難以消化的木質素。用于喂豬、喂雞的可消化養(yǎng)分均系負值,得不償失,無實際營養(yǎng)價值。稻谷中含有約8的粗蛋白質,60以上的無氮浸出物及約8的粗纖維;如不脫殼,在能量飼料
24、中屬中低檔谷物。稻谷中賴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都較缺,不能滿足豬、雞的營養(yǎng)需要。因此,作為能量飼料,一是去殼,二是應考慮用其他蛋白質飼料加以補充。此外,稻谷中所有必需礦物質微量元素都較缺乏,同樣地在配料時應作相應的補充。 胚的構造示意圖谷粒外形2糙米的營養(yǎng)特性 糙米(roughrice、brownrice)中含粗蛋白質89,略高于玉米,與高梁的含量近似,低于小麥。無氮浸出物含量居各種谷物之首,有效能值也最高,是一種良好的能量飼料。和其他谷實類飼料一樣存在著蛋白質含量低,質量差的問題。在礦物質、微量元素中除錳、鋅含量較高外,所有必需微量元素都不能滿足豬、雞的營養(yǎng)需要。 3碎米的
25、營養(yǎng)特性 碎米(broken rice)的營養(yǎng)成分含量變異很大,粗蛋白質含量可變動于511,粗纖維含量變動于0.22.7,無氮浸出物可變動于6182。粗纖維含量低而無氮浸出物含量高的碎米,其營養(yǎng)價值可與玉米相媲美。碎米中的氨基酸含量變異較大,但即使含量較高的碎米,其中所有氨基酸亦均不能滿足畜禽的需要。 (三)稻谷、碎米的飼料質量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稻谷中將商品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質分為秈稻谷、粳稻谷與糯稻谷三類,每類有早稻谷與晚稻谷之分,按出糙率(即凈稻谷脫殼后的糙米占稻谷的百分率)分別分成5等。以3等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5等者為等外晶。秈稻谷的1、2、3、4和5等出糙率分別為79、77、
26、75、73和71;早粳稻及糯榜稻的出糙率分別比秈稻高一個檔次,而晚粳稻又按一類地區(qū)(華南、華東、西南)、二類地區(qū)(華北、西北)及三類地區(qū)(內蒙古、新疆)有不同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中關于飼料用稻谷及飼料用碎米中規(guī)定,均以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指標,按含量分為三級,三項質量指標必須符合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同時規(guī)定有相對應的水分允許量作為折算判定質量指標的基礎。 飼料用稻谷、飼料用碎米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大麥(含裸大麥、皮大麥)【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大麥(含裸大麥、
27、皮大麥)(一)概況大麥(barley,學名Hordeum sativum Jess)為禾本科大麥屬一年生草本作物,通稱大麥。系皮大麥或稃大麥(Holdeum vulgate L.,英譯barley)和裸大麥(Hvulgare varnudum,英譯naked barley)的總稱。因用途可分為皮大麥、裸大麥及啤酒大麥,按照穗、軸、每節(jié)上的小穗發(fā)育和著生形式可分為三棱大麥(Hdistichum)、四棱大麥(Htetrastischum)、六棱大麥(Hhea:astichum)。裸大麥在植物學上屬于栽培大麥的變種,因地區(qū)不同,又有米大麥、元麥、青稞和米麥等俗稱。在中國以及國際上發(fā)布的產(chǎn)量數(shù)字中,均
28、對裸大麥和皮大麥未予明確分開,統(tǒng)稱為大麥。大麥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從小亞細亞到中東、埃及、北非、俄羅斯說;另一說認為中國青海、西藏、四川西部是野生大麥起源地之一。在中國,大麥栽培歷史悠久。據(jù)考證,在青海諾木洪遺址、新疆哈密古墓內及甘肅省民樂縣東灰山遺址,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的裸大麥炭化籽粒,在新疆哈密五堡鄉(xiāng)的墓葬內,也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的青稞穗殼。在殷商甲骨文中也有麥來、麥牟的記載,公元前300年呂氏春秋任地篇也有“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的記載。說明距今5000年前中國先民已在黃河上游和西北干旱地區(qū)曾栽培裸大麥。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大麥總產(chǎn)量約為1.7億t,俄羅斯產(chǎn)量最高,約占全世界總產(chǎn)量的
29、16,依次為加拿大、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哈薩克斯坦、西班牙等國。在中國,80年代總產(chǎn)量曾達650萬750萬t,以后逐年減少,1995年,總產(chǎn)量降至350萬t。年產(chǎn)在10萬t以上的省(自治區(qū))依次為江蘇、浙江、四川、安徽、云南、河南、湖北等地,約占裸大麥總種植面積的80。根據(jù)栽培制度在中國可劃分為:1春播大麥區(qū) 主要是青藏高原,該區(qū)地處高寒,無霜期短,降雨量少,幾乎為惟一可生長的作物,上限可達海拔4 750m。一年一熟。2冬大麥區(qū) 包括長江流域和云貴高原,該區(qū)無霜期長,水熱資源豐富,秋播,一年可兩熟或三熟。3冬春混播區(qū) 包括河北、山西、山東、陜西和甘肅。該地區(qū)冬季較冷,但秋播仍能越冬,無霜期
30、較短,水熱資源豐富,熟制復雜。將裸大麥炒熟、磨粉、用奶茶調食,稱為“糌粑”,是中國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也是釀制青稞酒的主要原料。大麥芽是青黃不接季節(jié)家畜的維生素樸充飼料,常用以飼喂幼畜、種畜和高產(chǎn)奶牛。在北歐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多以大麥作為主要精飼料,并用大麥的有效能值作為評定飼料有效能值的基準。美國用于飼料的大麥約占大麥總產(chǎn)量的60,西歐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則占到7090。中國裸大麥用于飼料的量很不穩(wěn)定,受釀造業(yè)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很大。(二)裸大麥與皮大麥的冒喬特性 大麥籽實的橫切面裸大麥粗蛋白質含量高于皮大麥。大麥中的粗纖維含量都高于玉米,與小麥近似;皮大麥則僅次于稻谷、谷子等。從常規(guī)飼料成分看,都表
31、現(xiàn)出了能量飼料特點。但皮大麥的有效能值比裸大麥低0.420.84MJkg。裸大麥與皮大麥在能量飼料中都是蛋白質含量高而品質較好的谷實類,有些大麥品種的粗蛋白質含量高出玉米1倍以上,氨基酸含量也較高,如賴氨酸含量,最高可達0.6,有些品種賴氨酸含量也比玉米約高出1倍。從蛋白質質量的角度看,大麥作為配合飼料原料有其獨特可取之處,另外裸大麥與皮大麥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在谷實類中也都屬于含量較高的品種。(三)裸大麥與皮大麥的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yè)標準將商品用裸大麥命名為“米大麥”,又名元麥及青裸(Hul-ess barley)。按容重分為3級,1、2、3級大麥的容重分別為760gL、740gL及
32、720gL。2級米大麥為中等質量,低于3級者為等外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飼料用皮大麥,行業(yè)標準飼料用裸大麥中規(guī)定兩者均以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指標,按含量分為三級,各項質量指標含量均以87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質量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二級品為中等質量指標,低于三級晶者為等外晶。飼料用皮大麥及飼料用裸大麥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黑麥【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黑 麥(一)概況黑麥(rye,學名Secale cereale L)為禾本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作物。一說起源于西南亞阿富汗、伊朗
33、、土耳其一帶,以后向歐洲、德國、波蘭、前蘇聯(lián)等地遷移;另一說原產(chǎn)歐洲南部。約在公元前400年先在德國馴化以后逐步推向南歐、中亞、小亞細亞等地。有冬性和春性2種,在高寒地區(qū)只能種春黑麥,溫暖地區(qū)2種都可以種植??购秃担荒透邷丶皾駶?。再生力強,在孕穗期刈割,再生草仍可抽穗結實。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黑麥總產(chǎn)量約2 900萬t,俄羅斯產(chǎn)量最高,約占全世界總產(chǎn)量的一半,依次為波蘭、白俄羅斯、德國。中國總產(chǎn)量約幾十萬噸。(二)黑麥的營養(yǎng)特性黑麥制粉可制成黑面包,供食用。有效能值與小麥近似,介于玉米與高粱之間,常規(guī)成分及鈣、磷含量與一般麥類相似,量不高而質量較差,鐵、錳含量較高,銅、鋅含量較少
34、。各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均較低,在用于配合飼料時應考慮用餅粕類或動物性飼料調劑。黑麥中含有5-n-烯丙基間苯二酚(5-n-alkyl resorcin01)及非淀粉多聚糖類(nonstarchpoly saccharides,NSP5)均屬抗營養(yǎng)物質。作為能量飼料,用以替換玉米的量超過50以上時會使增重減慢。用于喂雞,在日糧中超過25,即降低消化率,使糞便黏稠垂滴(stickydropping),20世紀90年代已開發(fā)一些NSP酶制劑,效果良好。 (三)黑麥的飼料質量標準中國對食用黑麥及飼用黑麥均未制定標準。美國按容重、含雜破損粒等指標將黑麥分為4級(表美國黑麥標準)。黑麥易為麥角所感染,
35、麥角含0.5即可致病,在質檢及飼用時須注意麥角病的傳人及麥角醇致病。 美國黑麥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燕麥【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燕 麥(一)概況 燕麥穗型燕麥(oat)為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草本作物。世界各國主要栽培品種有六倍體帶稃型的普通燕麥(Arena sativa L),其次是東方燕麥(Aoientalis Schreb)、地中海燕麥Abyzantina(CKook)Tell)。最早亞洲的野燕麥或歐亞兩洲的野生紅燕麥可能是今日燕麥的祖先。中國燕麥的栽培始于戰(zhàn)國時期,大粒裸燕麥(Anuda L)起源于中國
36、,是中國燕麥的主要品種。在內蒙古、山西北部種植較多。青海省有些燕麥品種及野燕麥由于在成熟期易于脫粒潛入土壤,可在23年后不斷萌發(fā),形成惡性草害,在70年代以后成為消滅對象。在中國可劃分為冬性與春性兩大生態(tài)區(qū),西北、華北、東北為春燕麥區(qū),晚春播種秋收;云南、貴州、四川為弱冬性燕麥區(qū),秋播翌年收獲。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總產(chǎn)量約4 500萬t,次于小麥、水稻、玉米、大麥、高粱,居第六位。俄羅斯總產(chǎn)量約占全世界總產(chǎn)量的13,依次為美國、加拿大、德國、烏克蘭、法國、波蘭、芬蘭等國。中國的總產(chǎn)量約200萬t,在內蒙古、陜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栽培的裸燕麥(Arena nuda L)俗稱莜麥,多供食用
37、。被裹著稃殼的燕麥子粒燕麥籽粒(二)燕麥的營養(yǎng)特性整粒燕麥中約含稃殼2025,高者可達50,去稃燕麥中粗脂肪含量較高,比小麥約高1倍,但由于脂肪中主要含亞油酸、不飽和脂肪酸,與其他谷物相比,不易貯存,帶稃燕麥過去多供作馬料,效果甚佳。用于喂雞易發(fā)生黏軟便(參見非淀粉多糖),效果欠佳。(三)燕麥的飼料質量標準中國尚無食用燕麥及飼用燕麥質量標準。美國按粒色將燕麥分為白、灰、赤、黑、混合色5種,按容重分為四等。 美國燕麥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蕎麥【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蕎 麥(一)概況蕎麥(back wheat,
38、學名Fagopyrum escm Moench)為蓼科蕎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甜蕎(Fagopylrum esculentum Moench)、苦蕎Ftatarium(L.)Gaertn.、翅蕎(F.emarginatum Mitissner)、米蕎(Fagopyrum sp.)4個栽培種。多數(shù)學者認為蕎麥原產(chǎn)在中國之北方邊緣地區(qū)或東北部等。另一說認為原產(chǎn)亞洲西南部濕潤山區(qū)。北宋時期在中國已廣泛種植,至明末,經(jīng)土耳其和俄國傳至歐洲;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總產(chǎn)量約為300萬t,前蘇聯(lián)產(chǎn)量最高,其次為中國及波蘭、加拿大、巴西等國。生育期短,抗逆性強。在中國的華北、西北及東北栽培較多。種籽多呈
39、棱形,種殼約占1820,出粉率約7075。(二)蕎麥的營養(yǎng)特性風干帶殼蕎麥中的粗蛋白質、粗纖維含量均高于去殼后的蕎麥。脫殼后的蕎麥中無氮浸出物含量均明顯降低。對豬的消化能可從10.512.2MJkg,與其他麥類相似。礦物質、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均不能滿足需要。蕎麥尤其是其莖葉中含有光敏物質,長期飼喂會引起動物的皮膚瘙癢、潰瘍,白色動物比深色動物尤為敏感。 普通蕎麥的形態(tài)各種蕎麥的籽粒【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粟(含谷子)【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粟(谷子)(一)概況粟millet in husk,學名Setaria it
40、alica (L.) Beauv.為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屬中的一個栽培種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脫殼前稱為“谷子”,脫殼后稱為“小米”。原產(chǎn)中國,公元前2700年已列為祭品。起源有二:大粟(Sitalica rctceinascima)源起于中國;小粟(Sitalica race moharia)源起于歐洲。甲骨文中有“禾”的記載,即為粟。爾雅中稱為“秫”,古書中稱為“粱”。漢以后穗大毛長者為“粱”;而以穗細而毛短者為“粟”。前漢汜北魏齊民要術中稱為“轂”。明以后稱為“粟”。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粟的總產(chǎn)量約為2 800萬t,其中印度總產(chǎn)居首位,約占13。中國其次,年產(chǎn)約500萬t,主要產(chǎn)區(qū)可分
41、為華北平原區(qū)、東北平原區(qū)、內蒙古高原區(qū)及黃土高原區(qū),多以春播為主,生育期110130d;積溫較高的地區(qū)也有夏播品種,生育期8590do粟忌連作,易減產(chǎn),故在齊民要術中有:“谷田必須歲易”之說。華北平原區(qū)的粟產(chǎn)量約占全國總粟產(chǎn)量的一半;山東省總產(chǎn)量居全國之首。粟在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谷糠”,主要由種殼、種皮組成,因加工程序不同,“谷糠”的質量差異很大。粟在生長階段花穎多,常有部分籽粒不能成熟而成為秕籽,加工時與種皮、種殼混在一起,俗稱“蒙糠”,可供飼用。粟秸,俗稱“谷草”,質地松脆,適口性好,是北方大家畜的主要飼草。谷糠在制醋、制酒等釀造業(yè)上常用作輔料。 (二)粟的營養(yǎng)特性 粟的植株粟的穗型粟中的
42、粗蛋白質含量與麥類的含量近似。粟帶殼及種皮,粗纖維含量較高,在谷實類中亦屬含脂量較高一種。小米具有食味香美等優(yōu)點,約含粗蛋白質11,粗脂肪4,另外還含有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E,除作食用外,也是傳統(tǒng)觀賞鳥類的飼料。但粟與小米的蛋白質含量與氨基酸組成都欠佳,單獨飼喂不能滿足動物生長發(fā)育的需要。(三)粟的飼料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yè)標準粟(谷子)中將商品粟分為粳粟、糯粟及混合粟3類,按容重分為三級,粳粟與糯粟均按容重分級,兩者級別相差一個檔次。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飼料用粟(谷子)則以粗蛋白質、粗纖維及粗灰分為質量指標,按含量分為三級,各項質量指標均以86.5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質
43、量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二級飼用粟為中等質量指標,低于三級者為等外晶。 飼料用粟(谷子)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甘薯【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甘 薯 (一)概況甘薯sweet potato,學名Ipomoea batatas (Lam) L系旋花科甘薯屬中的一個栽培種,是蔓生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薯、紅薯、山芋、紅苕、地瓜、番薯、蕃茨等。甘薯屬塊根植物,約有500多個品種,分布于全世界。甘薯的起源有多種考證,以中美洲與墨西哥說為有力。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傳人歐洲,16世紀由西班牙傳至菲律
44、賓,史載明萬歷年間(16世紀末)傳人福建,因其來自異邦,故有番薯之俗稱。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世界總產(chǎn)量約1.2億t(鮮重)及至后期略有下降。其中中國的甘薯總產(chǎn)量約占70,年產(chǎn)約8 500萬t(鮮重)。其次為印度尼西亞、烏干達、印度、日本等國。在中國甘薯是主要的薯類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和總產(chǎn)量與馬鈴薯、木薯等統(tǒng)稱為薯類,故甘薯單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系預測值。甘薯在中國分布很廣,南起海南島,北及長城內外的各省、自治區(qū),甚至在黑龍江北緯48的地方以及云南、貴州海拔近2 000m處均可種植。按氣候條件及栽培制度,可區(qū)分為北方春薯區(qū),黃淮流域春夏薯區(qū),長江流域夏薯區(qū),南方夏秋薯區(qū),南方秋冬薯區(qū)。四川、
45、山東、河南、安徽及廣東等省種植面積都在500萬hm2以上,約占全國總栽培面積6 200萬hm2的60以上。由于不擇土質、耐瘠薄,并能抵御風雹災害,不僅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且具增產(chǎn)潛力。(二)甘薯的營養(yǎng)特性 1高淀粉品種 一般含干物質27,高者可達33,干物質中淀粉含40;粗蛋白質僅含4,不及玉米的一半;粗脂肪含量很低,約0.8。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遠不能滿足畜禽的需要,有效能值含量高,在配合飼料中可作為能量飼料部分代替玉米。甘薯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都很低,但地區(qū)間的差異十分明顯。2副食品品種 糖、胡蘿卜素含量均較高,質地細嫩,但總產(chǎn)量及干率均較低。3莖葉用品種 甘薯質量因其品種而異,與莖葉產(chǎn)量無關。黃色
46、品種中的胡蘿卜素含量較高,差異很大,徐薯2934號,鮮薯中含胡蘿卜素1109mgkg,而徐薯18號鮮薯中僅含2.1mgkg,兩者相差約50倍。(三)甘薯的飼料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飼料用甘薯干規(guī)定,以粗纖維及粗灰分為質量指標,兩項質量指標全部符合含量規(guī)定者為合格品。飼料用甘薯葉粉以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指標,按含量分為三級,三項質量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低于三級者為等外晶,2種飼料的各種指標均以87干物質為基礎計算。 飼料用甘薯干及甘薯葉粉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木薯【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
47、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木 薯(一)概況木薯(cassava、tapioca,學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為大戟科木薯屬多年生亞灌木或小喬木,又稱樹薯、樹番薯。原產(chǎn)于巴西亞馬孫河流域及墨西哥東南部低洼地區(qū),散布在南美亞熱帶、熱帶地區(qū)。據(jù)推測現(xiàn)代的木薯品種是印第安人從野生品種中選出,以后由葡萄牙、西班牙人引至非洲。1820年輸入緬甸、越南等國,以后又從越南傳人中國廣西、廣東。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世界木薯總產(chǎn)量以鮮重計約為1.5億t,非洲產(chǎn)量約占全世界木薯總產(chǎn)量的一半,其中尼日利亞及扎伊爾產(chǎn)量最高。南美洲約占15,巴西產(chǎn)量最高,亞洲約占13。印尼產(chǎn)量最高,在亞洲依次為印度及
48、中國。在中國將有關木薯的產(chǎn)量與甘薯、馬鈴薯等統(tǒng)一歸人“薯類”。因此,無準確的木薯統(tǒng)計數(shù)字,據(jù)國際糧農組織(FAO)及有關省市的資料分析,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鮮木薯總產(chǎn)量為340500萬t。廣東、廣西約占其中80,福建、云南、臺灣次之,貴州、湖南、江西等省也有小量種植。大部分供食用及工業(yè)用,部分供飼用。木薯屬熱帶作物,在平均溫度20以上的地區(qū)生長最佳。當氣溫降至15時生長停滯,810時便會受冷害。適宜的年降雨量為1 0002000mm,但耐旱、耐瘠,在降雨量400mm左右的地區(qū)也能正常生長。木薯根分塊根和須根。塊根呈一頭尖圓柱形,皮呈紫、白、灰及淡黃色,肉質白色。塊根分表皮、皮層、肉質及薯
49、心4個部分。塊根無芽也無潛芽,不能用于繁殖。種子扁長,千粒重為5774g。但種子量少,發(fā)芽率低,生產(chǎn)上均采用種莖扦插繁殖。因絕大多數(shù)品種中含有氰化物,因此,病蟲害少,抗雜草力也強。在平原、山區(qū)、丘陵、坡地、熟地、新荒地均可種植,單獨栽培或與其他作物間種均可。由于木薯的根系發(fā)達,塊根延伸能穿透土壤。因此,種植在新墾荒地上有疏松土壤、改良土質的效果。木薯因品種、土壤、施肥和栽培等條件的不同,單產(chǎn)差異很大,每公頃產(chǎn)量從4.5t到45t不等。鮮薯含水分約60(范圍5464),一般4kg鮮木薯可得木薯干lkg,每公頃可產(chǎn)木薯干710t。木薯在生長期內枝葉茂盛,可陸續(xù)從下部向上采葉飼用。亦可在收獲時采其全
50、部葉片,經(jīng)曬干或人工干燥后粉碎制成葉粉作為配合飼料原料。木薯葉富含各種營養(yǎng)物質,是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良好飼料來源。嫩葉經(jīng)浸水除去氫氰酸后,在非洲尚可作蔬菜食用。(二)木薯的營養(yǎng)特性 1木薯干 曬干后的木薯干中含無氮浸出物78一88,屬能量飼料。蛋白質含量低,幾乎所有氨基酸含量都遠不能滿足畜禽的營養(yǎng)需要。木薯中的鐵、鋅含量在能量飼料中屬較高的品種。2木薯渣 從木薯中提取淀粉后得木薯渣,含水易腐且污染環(huán)境。木薯渣脫水后約含粗蛋白質4,粗纖維1116,無氮浸出物6366,鈣0.90,磷0.10,質量差參不齊。(三)木薯的有毒成分木薯塊根中含有里那苦苷(又稱亞麻苦苷,linamarin)及百脈根
51、苷(lotaustraline),這2種生氰葡萄糖苷在常溫、-糖苷酶的作用下,可生成葡萄糖、丙酮和劇毒的氫氰酸。氫氰酸含量因品種、土壤、施肥、氣候和植齡等條件而變化很大。在新鮮木薯塊根中,氫氰酸含量可變動于15400mgkg,皮層部比肉質部的含量高45倍。為此,在實際飼用或食用時應注意皮層部分的去毒處理。鮮木薯塊根經(jīng)日曬24天后,氰氫酸含量約降低一半,在75下烘78h后,可降低60以上,在沸水中煮沸15min可降低95以上,用青貯的方法密封1個月亦效果不佳,僅可降低30。 (四)木薯的飼料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飼料用木薯干中規(guī)定以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指標,以87干物質為基礎計算,兩
52、項質量指標必須全部符合規(guī)定,有一項不合格者則為等外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飼料衛(wèi)生標準中規(guī)定,飼料用木薯干的氫氰酸允許量不得超過l00mgkg。一般在飼用前均需去毒處理。 飼料用木薯干及飼料用木薯葉粉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玉米淀粉副產(chǎn)品【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玉米淀粉副產(chǎn)品(一)概況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生產(chǎn)的玉米約70作為飼料,20直接或間接供食用,10作為工業(yè)原料。工業(yè)用玉米主要有2個途徑,一是作淀粉供制糖、制藥等;一是直接發(fā)酵制酒(見酒精糟)。制取淀粉有干撞擊法與濕去皮脫胚法,前者用于生
53、產(chǎn)玉米面、玉米渣子及玉米食品,后者則主要用于生產(chǎn)淀粉、糖等。用干法每百千克玉米可出玉米胚芽l0kg、粗粉25kg、精粉l0kg、玉米胚芽(俗稱臍子)l0kg。每百千克玉米胚芽可產(chǎn)油32kg,出餅約68kg。(二)玉米淀粉副產(chǎn)品的營養(yǎng)特性 1玉米蛋白飼料 玉米蛋白飼料(corn gluten feed)有人譯作“玉米麩質飼料”或簡稱“玉米麩料”,是由玉米濕法預處理的浸出液、取油后的玉米胚芽餅或玉米粕及取淀粉后的玉米種皮等組成的玉米深加工副產(chǎn)品。玉米淀粉的副產(chǎn)品多無固定的工藝及產(chǎn)品規(guī)格。因此,其營養(yǎng)成分因玉米浸出液、玉米種皮、玉米胚芽餅(粕)的組成比例及質量而異,變化很大。粗蛋白質含量可變動于20
54、28,粗纖維含量可變動于711。玉米蛋白質飼料中粗纖維含量相對較高,蛋白質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利用率均明顯低于玉米蛋白粉,屬中低檔能量飼料。 普通玉米淀粉工業(yè)及玉米發(fā)酵工業(yè)副產(chǎn)品的生成工藝示意圖2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corn gluten meal)和玉米麩質飼料完全是兩種性質,它是玉米脫胚芽、粉碎、水選制取淀粉后的脫水副產(chǎn)品。有人譯作“玉米面筋粉”,屬有效能值較高的蛋白質飼料,其氨基酸利用率可與豆餅相媲美。此外,在中國開發(fā)出一種新產(chǎn)品,即“粉漿蛋白”,又稱“淀粉醪蛋白”,是將制取淀粉后的粉漿(俗稱“泔水”)脫水而成,產(chǎn)量不高,但其蛋白質質量可與優(yōu)質大豆粕、魚粉媲美,氨基酸消化率高達95以
55、上。因此,在引用資料或委托有關單位進行營養(yǎng)價值評定時,應對這類副產(chǎn)品的生成條件及樣品描述進行深入了解之后再決定取舍。3玉米浸液 玉米浸液(corn steep liquor或corn steep water)是玉米深加工前,用稀酸與防腐劑浸漬玉米粒后的浸漬液濃縮物。生產(chǎn)玉米淀粉前,將玉米在亞硝酸酸性條件下浸漬約2天,使其種皮胚芽淀粉和蛋白質容易分離。一般浸漬液的排放量為原料投入量的1左右。浸漬液中干物質含69。濃縮后的玉米浸液呈黏稠性茶褐色,約含水分50,脫水后的產(chǎn)品中約含粗蛋白質23,粗灰分8。【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小麥麩【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
56、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小麥麩(一)概況小麥麩(wheat bran)俗稱麩皮,是以小麥籽實為原料加工面粉后的副產(chǎn)品。食用小麥粉主要由胚乳構成,生產(chǎn)標準粉除胚乳外,還混入部分糊粉層和內、外胚乳層。所以在小麥原料相同的情況下,生產(chǎn)精白面粉時其小麥麩的產(chǎn)量相對較多,即出麩率較高;而生產(chǎn)標準面粉時,則出麩率相對較低,但兩者的產(chǎn)量并不呈固定的比例。有時用小麥制精白面粉后,再用其副產(chǎn)品生產(chǎn)一部分次粉,這時所產(chǎn)的小麥麩與其相對應的副產(chǎn)品原料比較,出麩率更高。由于制粉工藝和制粉勾兌比例不同,所以出麩率難以一概而論。在一般情況下,小麥總的出麩率約在10以上。按此產(chǎn)出率估計,中國實際用于飼料的小麥
57、麩產(chǎn)量約重1 000萬t左右。(二)小麥麩的營養(yǎng)特性小麥麩屬于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粗纖維也高的中低檔能量飼料,與米糠近似,但含脂率低,相對地不易酸敗。除胱氨酸、色氨酸略高于米糠外,所有氨基酸含量都低于糠麩類中同類氨基酸的含量,其消化(代謝)率也因工藝不同差異較大。為此,用小麥麩作配合飼料原料時,應查明小麥麩的內在質量進行合理利用。此外,小麥麩中所含粗脂肪僅為米糠含脂量的14,粗纖維含量卻高于米糠,所以小麥麩的有效能值也明顯地低于米糠。由于其適口性好,同時具有特殊的物理性狀,在配合飼料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一般用量在10左右,可以改善飼料質地。 小麥籽實的橫斷面與縱斷面常規(guī)工藝的小麥麩,無論作為豬飼料
58、或雞飼料,都還需要輔以高能量飼料才能滿足要求。小麥麩中含有豐富的錳與鋅,但含鐵量差異較大。雖含磷較多,約23是植酸磷,并含有一定量的植酸酶,長期大量飼喂可導致動物癱瘓,不能作為惟一磷源應以另外的方式補給磷源。20世紀80年代,中國糧食加工部門曾開發(fā)出了分層碾磨系統(tǒng)制粉新工藝,用此種工藝所得小麥麩可分為頭碾麩皮、二碾麩皮及低纖維麩皮3個品種。頭碾以果皮為主,出麩率為1.52.0,二碾以內皮層(包括部分糊粉層)為主,出麩率為2.54.0,低碾麩皮則以剩留皮層、部分糊粉層、外胚乳層為主,所產(chǎn)出面粉營養(yǎng)價值高于普通面粉,但做為飼用的小麥麩質量及產(chǎn)量均有所下降。 (三)小麥麩的飼料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
59、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飼料用小麥麩中規(guī)定以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控制指標,各項指標均以87干物質計算,按含量分為三級,三項質量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飼料用小麥麩的質量標準【負責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稱】米糠、米糠餅(粕)【副類別】能量飼料【類別】飼料工業(yè)原料【資料來源】中國飼料數(shù)據(jù)庫情報網(wǎng)中心米糠、米糠餅(粕)(一)概況 水稻籽實的結構米糠(rhce bran)又稱米皮糠、細米糠、米糠,系精制糙米時由稻谷的皮糠層及部分胚芽構成的副產(chǎn)品,在中國農村用土法加工時,一般將部分碎稻殼、碎米、米糠混合在一起,俗稱“生谷機糠”,其質量差異很大。稻谷由谷
60、殼、皮層(種皮)、胚乳和胚4部分組成???皮層)由果皮、種皮、外胚乳和糊粉層等部分組成,這四部分成為糙米的糠層,果皮和種皮稱為外糠層,外胚乳和糊粉層稱為內糠層。碾米時,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糙米皮層及胚的部分被分離成為米糠。稻谷加工成食用精白大米時,由于受品種、含雜、水分、籽粒飽滿程度以及加工精度等因素的影響,其出糠率不同,一般米糠占糙米重的811。每百千克稻谷可出米糠約6.4kz、稻殼(礱糠)20kg,稻殼與米糠混合,俗稱統(tǒng)糠。統(tǒng)糠中的米糠難以估計,但從米糠的利用途徑(取油后的餅粕、釀造后的糟渣、農民自產(chǎn)的各種稻谷副產(chǎn)品)分析,中國每年實際用于飼料的米糠的總產(chǎn)量可達1 200萬t。(二)米糠及米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DPO即服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山東省青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物業(yè)管理公司勞務合同
- 小額貸款居間合同范文
- 2025展板制作合同
- 連帶共同擔保合同簽訂
- 建設圍墻施工合同
- 提高團隊效能與績效改進
- 2025建筑工程居間合同
- 聘用人才勞動合同
- 旅居管家策劃方案
- 車間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勞動法概述勞動法與新經(jīng)濟業(yè)態(tài)的結合
- 華為經(jīng)營管理-華為的研發(fā)管理(6版)
- 鋰離子電池生產(chǎn)工藝流程圖
- 平衡計分卡-化戰(zhàn)略為行動
-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期末家長會PPT模板
- 礦山安全培訓課件-地下礦山開采安全技術
- GB/T 6417.1-2005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第三版)》第七章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則論
- 《腰椎間盤突出》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