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_第1頁
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_第2頁
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_第3頁
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_第4頁
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我今天報告的主題是“改變,從閱讀開始”。目前,我們在全國將近500所學校開展了一項新教育實驗。在這些教育實驗 里,針對兒童階梯閱讀有一個“毛蟲和蝴蝶”的項目。我們的第一個理念是分層 閱讀。過去我們一直講閱讀,講閱讀的重要性,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究竟應該讀什么樣的書?關于這一點,沒有人認真地做過研究。到目前為止,我 們國家還沒有分層閱讀指導書目,或者即使我們偶爾也為小學生推薦,卻很少考 慮到同樣是小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應該讀不同的書。最近我們專門做了一個“兒 童書包”,為小學生精選了 36種書,分低端、中端、高端各12種,包括和平、尊 重、愛心、寬容、樂觀、責任

2、、謙虛、誠實、樸素、自由、團結、專注、想像、 寧靜、勇氣、敬畏、熱忱、虔誠、感恩、紀律等方面的書籍。這些書不是通過說 教,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形象,編織成一張美麗的網,呵護著孩子們在漫長的 人生旅途中保持著純真、快樂和勇氣。我們的第二個理念叫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孩子的閱讀不僅僅是孩子的事 情,他必須和他的父母、老師們一起閱讀,只有共讀、共寫,才有真正意義上的 共同生活。我經常講,現在很多父母、老師都是跟孩子生活在一個房子、教室里 的陌生人,他們的心靈沒有溝通,是完全陌生的。通過共讀,他們才能真正擁有 共同的生活,才能創(chuàng)造共同的語言和密碼。后面我會講共讀理念在新教育的孩子 身上發(fā)生的奇跡。我們

3、的第三個理念是童年應該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由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 梯。童年是一個階梯過渡過程,在粉紅色的階段,孩子是以讀、寫、繪、兒童歌 謠為主進行閱讀的,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有大聲朗讀、復述故事、靜靜地默讀, 到了高年級再開展主題探討等。兒童的閱讀非常非常重要。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曾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 走去,他最初看見的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 前段時間我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講了兩個觀點。第一,童年的秘密遠遠沒有被發(fā) 現。我越來越覺得人的一生是圍繞童年展開的,孩子在童年階段看到的東西、積 累的經驗是他進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基石。在童年階段,他看到那些真善美的東 西越多

4、,以后他的心靈就充滿了真善美,他的世界也就充滿了真善美。而童年的 閱讀,最有價值的往往是那些童書的閱讀,我剛才提到的那些美麗的詞匯,都深 深蘊藏在童書里面。第二,閱讀的價值遠遠沒有被發(fā)現。我們說讀書改變人生、 改變性格,但閱讀的真正價值遠遠沒有被發(fā)現,否則我們不會有現在的閱讀現狀: 連續(xù)6年的調查顯示,整個國民的閱讀水準在下降。我認為,兒童最重要的生活, 除了游戲以外就是閱讀。下面我想講幾個關于改變的故事,這些故事真實地發(fā)生在參加新教育實驗的 一些學校里,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改變。第一個故事發(fā)生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一個學校。為了保護這個女生,我不講她 的名字,她是一個非常自閉的女孩子,在幼兒園里基本

5、上不說話,每天中午都得 她媽媽到學校來給她喂飯。進了小學依然如此,老師把這個孩子叫起來回答問題 的時候,旁邊的學生說:老師,她是傻瓜。測試的時候,她不拿筆作答,結果考 了0分。她哥哥上小學6年級,情況跟她差不多,休學在家。我們在她的班級里面 進行了讀、寫、繪這樣一個兒童閱讀的實驗,老師每天給孩子們講故事,講那些 最偉大的童書,讓孩子們回家把老師講的故事復述給父母聽;父母用文字記下來, 讓孩子根據故事畫畫,這就叫讀、寫、繪一體化。突然有一天,那個女孩子畫了 一副畫,叫小熊哈欠。老師一看驚呆了,這個從來不說一句話,從來不寫字, 考試都是0分的女孩子,完全理解了童話所講的內容,她畫出了小熊、狐貍、小

6、 兔子、小蜜蜂還有它們的家。她媽媽當天給老師寫了一封信說:今天是我最難忘 的一天,放學了我騎著三輪車接女兒回家的時候,女兒不但開口說話了,還給我 講了小熊哈欠的故事。后來,這個女孩子開始跟其他孩子一起背誦兒歌、表 演節(jié)目,接著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老師每講一個故事,她就畫一副畫,而且她還會 在老師講的基礎上續(xù)故事。大家可以看一看她給愛心樹這個非常著名的童話 的續(xù)編,她說: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孤獨的、貪得無厭的蘋果樹的故事。聽 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一個人不能貪吃,不能懶惰,不能依靠別人,要靠自己的雙 手來創(chuàng)造生活,要靠自己的頭腦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要靠自己的愛心來幫助別人, 要是人人都這樣,這個世界就變

7、得更加美好了。我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一年級的、 被其他孩子稱之為傻瓜的孩子,在進入閱讀世界之后所發(fā)生的改變。第二個故事是親子共讀。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中年級。山東精英小學的常老師, 她每天和學生以吟誦詩歌開始一天的生活。我們的新教育實驗中也有兒童生活方 式教育:晨誦、午讀、暮寫。晨誦,每天早晨讓孩子吟誦那些最偉大的詩歌。中 午閱讀名著。晚上默寫詩歌或者寫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常老師班上有一個孩 子叫邊煥之(音),一天早晨,常老師送給她一首詩向著明亮的那方“哪怕 一片葉子,也要向著日光灑向的方向。灌木叢中的小草啊,美麗的邊煥之啊,向 著明亮的那方,哪怕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夜里的飛蟲啊,勇

8、 敢的邊煥之,向著明亮的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幸福的邊煥之啊,三三班的孩子們”。只要有孩子過生日,她一定會把孩子的生 日、名字嵌在里面。我相信任何一個孩子經歷了這樣一場洗禮,都會永遠記住這 首詩。常老師一年級就開始嘗試閱讀教育,她知道閱讀很重要,就給孩子推薦一些 讀物,從二年級以后開始自覺地參加我們的實驗,有意識地開展班級共讀和親子 共讀。孩子人手一冊童書,不僅自己讀,而且還跟父母一起讀、一起分享。兩年 時間,這個班的孩子讀了200本書,當然有100多本是圖畫書。孩子的讀書能力是 很強的,美國的幻想兒童讀物,英國的文學讀物,還有很多中國神話、傳說,孩 子們都讀了。

9、配合閱讀,他們還看名著改編的電影。在讀書過程中,老師跟孩子 之間經常寫信。這是常老師的一封信:“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讀老鼠阿貝漂流記 吧,讀前五章,請爸爸媽媽一起讀吧。阿貝怎么被風刮走的,他遇到風險以后想 念的人是誰?他怎么征服急流的?讓同學們跟爸爸媽媽一起思考”。第二天,家 長的讀后感就來了,我們來分享兩個媽媽的讀書感。一位姓劉的媽媽說:這篇文 章一開始就吸引了我,阿貝太辛苦了,可惡的風雨吹散了眼前的美景,阿貝為了 妻子的紗巾,不顧一切地沖了出去,孩子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在為阿貝的 逃生的經歷和命運而擔心,我讀到的遠遠不止這些,在逃生中,阿貝沒有想到自 己的安危,卻只擔心自己帶給妻子和朋友的

10、痛苦。阿貝真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世間的男子都應該像阿貝一樣,我為阿貝而感動。另一位姓李的媽媽說:讀完這 本書給我的震動太大了,竟然是骨髓里都痛的感覺,阿貝代表的也許就是個標準 的美國式好男人,堅強、充滿愛心和智慧,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永不放棄。新 教育實驗不光是把孩子改變了,連帶把孩子的父母也改變了,這不僅是在改變教 育,也是在改變社會,所以閱讀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第三個故事是童書怎么樣戰(zhàn)勝電視?,F在很多家長和老師為孩子迷戀電視、 上網而發(fā)愁。羅爾德?達爾寫了一首詩:如今隨便走哪一所房子,都看見小朋友 目瞪口呆在做同一件事,他們躺著、靠著、坐著看得沒完沒了,直到連眼珠都突 出、落掉;他們坐著看

11、著、坐著,和這糟透的廢物難分難舍,直到被它完全催眠, 直到像喝醉了酒一般,它使頭腦亂糟糟,它使想像力喪失掉;它攪亂人心,它使 小朋友變蠢,他再也不能理解幻想和童話的世界;他的腦變得和干酪一樣軟,他 的思維能力生銹,停滯不前,他不會想,只會看。大家一看就明白,這首詩描寫 得是沉溺于電視面前的孩子,這也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圖景。黃老師是浙江諸暨城鄉(xiāng)結合部一個農村學校的普通老師。他之所以參加新教 育實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很多學生不愛讀書,他們天天看電視,爸爸 媽媽一離開家,就忍不住看電視。于是他就讓他們看美麗的圖書,給他們講故事, 并且和他們一起分享這些圖書和故事,結果他發(fā)現孩子們對童書的興趣

12、遠遠超出 了電視。這些電視迷在閱讀的影響下變化很大,我們看他們班上一個著名的調皮 大王寫給老師的信:我以前是一個電視迷,對每一個電視節(jié)目了如指掌,雙休日 更是每天守候在電視機前,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好伙伴,直到有一天我交到一個 真正的好朋友,它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這位朋友就是書。這個孩子寫了另外一 篇文章,叫“吃書”:一定要吃書吃到老,身邊的書吃完了,想一想哪里還有? 到國家圖書館去吃。一個電視迷,對書能有這樣一份情感,這種變化讓我們感到 欣慰。所以黃老師說,把故事和游戲還給童年,讓孩子們不再迷戀電視和網絡, 這是對童年最真實的珍惜,是孩子最值得做的功課,是最合乎生命規(guī)律的學習。關于童年的閱讀,

13、格林講過一段話:或許童年的圖書才會對人產生深刻的影 響,孩提時候所有的書都是寓言書,告訴我們有關未來的種種。他還說,一個人 14歲以前所讀的書的作用是今后所讀的書永遠無法比擬的。第四個故事是用圖書來關注心靈。這是浙江蕭山實驗學校的一位老師2007 年11月1號寫的一篇日記:昨天一個孩子沒有來上課,晚上他爸爸打電話說他媽 媽去世了,孩子希望我別讓其他同學知道。這個消息讓我震驚,這個孩子應該怎 么辦?會不會就此萎靡不振?我能幫他做什么?老師有意識地給這個孩子讀一 些跟他的生活經歷相關的圖書,這是孩子在圖書的引導下寫的日記:“一個不讀 書的學生是沒有發(fā)展的學生,一個不讀書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

14、不讀書 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學校,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他在另 一篇日記里寫道:“老師給我的書我讀了,不管一個動物或者人,總有死的那一 天,雖然他離去了,只要他在世上做了很多好事,人們依然在心里感謝他、懷念 他”。老師讓孩子們寫讀書筆記,然后給以批注,通過和孩子們的互動來關注孩 子們的心靈成長。要相信傳奇、童話和神話,因為它們是以想像的圖形表達了高層次的真理, 經由老師的講述使這些童話、傳奇和神話,再度有了靈魂與生命。當老師在講述 這些故事的時候,一字一句,散發(fā)著老師對這些故事的虔誠,相信之心將故事中 的真善美帶入了兒童的心,真善美便在老師與兒童之間交流。很多人擔心讀書影響孩子

15、的成績,現在的孩子已經夠忙了,作業(yè)負擔已經夠 重了,閱讀會不會影響成績?絕對不會!我們在幾百個學校開展新教育實驗的實 踐表明,書讀得越多的孩子成績越好。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學校的一個班級參加了 我們的新教育實驗,這個班級的孩子讀了很多很多書,像夏洛的網波麗安 娜、山居歲月等,孩子們大量閱讀希臘神話、中國神話。走進孩子們的每一 個課堂,走進孩子們的生活,靜靜地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 悲傷著孩子們的悲傷。有本非常著名的兒童名著,叫特別的女神薩哈拉,全 班同學就模仿主人公薩哈拉寫心情日記。去年他們班的平均成績比年級第二名高 出3.5分,比最后一名高出十分,比年級總平均分高出5.5分,優(yōu)秀

16、率、合格率都 是年級第一。所以大量閱讀的孩子,的確是不用擔心成績的。兒童閱讀是我們新教育實驗的一個組成部分,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發(fā) 展為起點,以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等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 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這樣一個實驗。2007年11 月11號中央電視臺有新聞調查欄目用45分鐘專門介紹了新教育實驗。從2002年開 始,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qū),將近500所學校,100多萬學生參與了這個實驗。 有很多媒體認為新教育實驗是中國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給孩子們解決一所 學校、一張課桌的問題,但是教育質量并沒有發(fā)生變化。西部的孩子從山村里一 個漏風漏雨

17、的校舍、破舊不堪的土桌搬到一個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是好事情,但教 育本身變化了嗎?沒有。教育的真正變化要依靠閱讀,要依靠教師的成長,所以 新教育實驗把教師的成長作為它最重要的起點。前面提到了,書香校園建設是新教育最重要的基點。目前,閱讀碰到很多的 危機,第四次全國調查結果讓我們吃驚的是,基本不讀書、沒時間讀書、不習慣 讀書人群里面最多的是年輕人,其中以20-29歲的年輕人為主,其次才是30-39 歲的年輕人。沒時間、不習慣讀書的人群中,18-19歲的年輕人占45.9%,他們 都是剛剛離開中學或者即將離開中學的孩子,這些孩子不閱讀,最根本的原因就 在于我們的教育根本沒有把閱讀當回事。當然,閱讀危機還

18、表現在閱讀量萎縮, 閱讀習慣養(yǎng)成了以后,淺閱讀、反閱讀行為盛行,這跟“三個屏”有很大的關系, 我把手機叫小屏,電腦叫中屏,電視叫大屏,這“三屏”的生活,顛覆了我們傳 統(tǒng)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在現實世界、想像世界、虛擬世界里面,我們都可以看到閱讀本身經受的挑 戰(zhàn)。過分沉浸在網絡信息和互動娛樂的海洋里,對人類知識的深層把握就會出現 問題,人類智力就會產生單調、幼稚,知識人格也會產生障礙。大量的即興式的 表達,無編輯的出版和發(fā)表,使很多鮮活的思想失去了醞釀和雕琢的機會。特別 是在虛擬社區(qū)里面,道德責任的虛化,虛假包裝的便利,無拘言行的泛濫,都將 釋放我們心中的魔鬼。在學校教育中,應試教育、應試主義甚囂塵

19、上,真正的閱 讀被排擠掉了,大量的學生沒有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反而過早地輕視甚至厭惡閱 讀。很多老師、孩子以為閱讀就是像現在應試的教育那樣去讀教輔書,其實他們 根本沒有讀到那些最偉大的讀物。在天真善良的孩子原本應該大量閱讀的時期,他們沒有得到閱讀的滋養(yǎng),過 早步入社會,所以他們善良的天性受到扭曲。讀屏跟讀書是完全不一樣的,臺灣 曾做過一個實驗,請中學老師把電視的一期節(jié)目連續(xù)看三遍,然后請老師復述, 大部分老師不能完整地表達。但請老師看這期節(jié)目的文字腳本,一遍以后就可以 基本上把它表述清楚。閱讀的問題實際上是和文化緊密有關的,人類文化有兩種 消亡的方式,其中一種就是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文化

20、成為滑稽戲。關于閱讀我有四句話,或者是四個觀點,這也是我經常講的。第一個觀點,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軀體 的發(fā)育跟精神的發(fā)育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兩條路線,軀體的發(fā)育更多的跟遺傳基因 有關,當然也跟人早期的飲食關系密切。那么閱讀是什么呢?閱讀跟軀體的發(fā)育 沒有太大的關系,但人精神的發(fā)育同樣也需要“食物”,閱讀實際上就是精神進 食的過程。人的精神成長是和閱讀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為人的智慧和思想, 是沒有辦法完全通過遺傳從父母親那里獲得的,每一個個體都要重新開始閱讀的 過程,沒有捷徑好走。因此,沒有閱讀就永遠不可能有人的心靈的成長,不可能 有人的精神發(fā)育。閱讀當然不可能改變

21、人生的長度,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 和厚度。它不可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閱讀能夠在我 們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上建立起精神世界。第二個觀點,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絕對不 是一個簡單的個體行為,我連續(xù)多年一直在呼吁設立國家閱讀節(jié),很多人覺得這 是小題大作,閱讀不就是個體的行為嗎? 一個人讀不讀書,跟民族、國家有什么 關系?我認為,一個民族的競爭力實際上取決于它的精神力量,而它的精神力量 不是取決于人口的數量,而是取決于人口的質量,人口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 于它的閱讀能力。國際閱讀協(xié)會在總結了閱讀對于人類的巨大影響以后,在一份 報告里指出,閱讀能力的

22、高低直接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經常舉猶太人的例子。我覺得猶太民族非常值得我們關注,以色列本土的 猶太人大約不到600萬人,全世界的猶太人加起來也才3000萬人,跟我們中華民 族的人數是無法相比的,我們的國土也比他們大得多,但猶太人對人類思想的貢 獻卻讓我們中華民族以及世界上其他很多民族感到汗顏。近百年來,人類歷史上 出現了三位偉大的猶太人思想家。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和歷 史的認識;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時間、物質、空間的認識;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學說改變了人類對自我的認識。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猶太人就有98 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現在幾乎每一年的諾貝爾獲獎者里面都有猶

23、太人血統(tǒng)。猶太 人為什么那么強大?它的經濟更不用說了,美國人講,全世界的錢在我們美國人 的口袋里,我們美國人的口袋在他們猶太人的腦袋里。最近有本很流行的書叫貨 幣戰(zhàn)爭,這本書里講到,目前在控制著整個歐洲經營的,包括美國發(fā)行貨幣的, 不是美國,而是猶太人發(fā)行的美元,他們幾乎控制著全世界的經濟命脈。用經濟、 金融的觀點來看,差不多全世界50%的銀行都由猶太人控制著。猶太人有個特點, 就是閱讀能力強,平均閱讀量在全世界各個民族里面是最高的,每人每年平均閱 讀65種書。我們中國人每人每年平均閱讀5本書,還包括教輔書、教科書。人類那些最偉大的思想、最偉大的智慧,都在那些最偉大的圖書之中。對人 類的思想進

24、化來說,從信息到知識,從知識到人類的理解,從人類的理解到人類 的智慧是一個精神和智力逐步升級的過程,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都在一步步往 上爬行,匯總起來就構成歷史以及我們當下所處時代的精神高度。一個時代要超 越過去的時代,必須要通過閱讀構建起我們新的知識體系、智慧體系。不去和孔 子、荀子、孟子、莊子他們的著作去對話,就達不到先秦時期的思想高度。不去 和文藝復興時代那些大師們去交流,就達不到文藝復興時代的思想高度。對我們 來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必須重新開始學習過程,這是人類的偉大之處,也是 人類的可悲之處。當人類沒有閱讀生活的時候,就和其他的動物一樣,因為人類 有文字、有思想,才超越了其他的物種

25、。第三個觀點,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經常講,在 我們軀體發(fā)育的過程中,最初的母乳很重要,然后開始自主進食,否則就會營養(yǎng) 不良。精神發(fā)育也是如此,學校教育充其量就是母乳,讓你擁有了最初的滋養(yǎng), 但只看教科書、教輔書的孩子,就會精神發(fā)育不良。如果用這個標準衡量,現在 95%以上的孩子都是精神發(fā)育不良,他們除了教科書、教輔書,除了做試題,沒 有閱讀。只有閱讀的孩子才能擁有健康的精神發(fā)育過程。所以我說,沒有閱讀的 教育,沒有閱讀的學習,是訓練,不是教育。而且我一直認為,人的精神饑餓感 只有在中小學階段才能夠形成。人的軀體是有饑餓感的,白天幾個小時不吃飯軀 體就會覺得饑餓。閱讀也是

26、一樣,閱讀是由于精神的饑餓感來推動的,一天不讀 點東西,不和文字打交道就很難受,說不出來的難受,非得拿著一本書或者一本 雜志才能寧靜下來。只有在學校教育階段,才有機會培養(yǎng)一個人的精神饑餓感。有一次我在北大 做講演時說,大學可能是閱讀的最后一個陣地。盡管有點亡羊補牢,但是我覺得 它是最后一個站點,真正的閱讀黃金時期是在中小學。只有有精神饑餓感的人, 才會去閱讀。我有一個朋友到英國去,看到乞丐在看書。乞丐也可能有閱讀的需 要,任何人無法阻止乞丐去閱讀,他雖然物質生活貧窮,但是他照樣可能有精神 饑餓。培養(yǎng)這種精神饑餓感最敏感的時期是中小學階段,養(yǎng)成一種閱讀的興趣、 習慣。孩子們在最美麗、最美好、最偉

27、大的圖書的滋潤下,獲得了心靈的充實, 獲得了心靈永久的需要。當然并不是說其他階段就不重要,可以從人生任何一個 階段開始去培養(yǎng)精神饑餓感,但我們知道,就像學外語一樣,我們經常說12歲以 前是學語言最敏感的時期。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講過,一個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只要有了為教師和學生 的心靈成長而準備的書,那就是學校,要無限地相信書籍的力量。過去,我們講 學校的概念就是房子、設備、電腦房;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只有真正的閱讀走進 我們學校的生活,那才是學校,才是好的教育。第四個觀點,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個美麗的城市。城市的美麗當然要 體現在它的外表、它的規(guī)劃、它的建筑,但是真正美麗的城市,要靠這個城市人

28、 的品位和氣質。人的品位氣質靠什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閱讀。所以一個最優(yōu)秀 的城市,應該擁有大量最善于閱讀的市民,有濃厚的讀書之風。中國人不習慣送 書,不習慣把書作為禮品。我覺得書應該成為中國人禮品生活很重要的一個組成 部分,發(fā)現了一本好書就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在西班牙世界閱讀日4月23號那天, 巴塞羅那的婦女們贈送丈夫或者朋友一本書。這一天,全西班牙圖書降價10%??赡芎芏嗳酥馈??11”,但是不知道“9?11 ”的時候布什在為孩子們讀 可愛的山羊。接到報告后,布什說,別急,讓我讀完。伊麗莎白女王70大壽 的時候在做什么?她沒有參加任何的文娛慶典,而是邀請幾個小孩子到白金漢 宮,為她讀書,讀名著。汪洋到重慶推薦一本書,叫地球是平的,很快這本 書在重慶銷售一空。我覺得領導、文化名人去推薦一些好的圖書,還是起了很大 的作用。英國1992年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叫圖書起跑線計劃,希望年輕的父母 在孩子出生不久和孩子一起共讀。保健人員在孩子79個月的時候,會送父母一 包禮品,其中兩本免費的圖書,一本閱讀指南,一個首都圖書館的邀請書,有300 個家庭參與了這個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