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非常建筑作品_第1頁
集非常建筑作品_第2頁
集非常建筑作品_第3頁
集非常建筑作品_第4頁
集非常建筑作品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64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E C T書屋,1996年 (拆除 2000年)Xishu Bookstore, Beijing, 1996 (Demolished 2000)狀況:1950 年代建成的某辦公建筑東側一個現(xiàn)有空間,臨街,原本是一個南北貫通的過道。辦公樓的西側,相對稱的位置上有一個相同的空間,現(xiàn)在仍為過道,各種車輛及行人過往頻繁,同時也停了不少自行車。與書店通過西側空間的現(xiàn)狀,看到的正是東側空間的歷史。設計:將這一觀察轉化為過去的使用交通, 與的將來要發(fā)生的功能書店在一起。其產物是自行車與書架拼貼雜交而成的“書車”。書車雖不能行進但可原地轉動,以支撐

2、夾層的圓截面鋼柱為轉軸。書車的運動是街上車流在書店中的延續(xù),它們賦予書店一定的城市性。書車為背靠背的雙層書架,與原建筑的墻體厚度相同,因此它們又是活動的書墻,書店可以任意轉動它們變換其位置以獲得店內空間的變化。書車/墻帶來的空間靈活性模糊了小的局限。夾層作為一個獨立的鋼框架結構的建筑原有的承重墻結構的建筑,實際提高了建筑密度。獨立的夾層結構是個微型建筑也可以認為是個巨型車輛。如果說滿停的自行車顯現(xiàn)了西側過道的交通性質,停泊在東側內這一輛車恰恰在將空間轉化為書店的同時也把它還原為過道。現(xiàn)狀:書店已于2000 年拆除,該空間已恢復為交通過道,因此目前的空間性質與書店時期并沒有完全改變。要求:辦公空

3、間室內設計。分析:工作者似乎總是同時需要兩個:一個是私密的,干擾盡量小;另一個是開敞的,便于溝通與合作。傳統(tǒng)的矮方隔試圖滿足這雙重性的辦公空間。但為前者付出的代價是自然光和景觀;而對后者而言,雖然是開敞空間,但只有當人離開了自己的隔間起身去飲水或洗手間時才出現(xiàn)。且矮方隔的私密性是就視覺而言,而現(xiàn)公更需要的是聲音的私密。設計:針對如上分析,一個“顛倒”的可能性出現(xiàn)了:在亞洲總部設計中,用平板玻璃制作的上部半透明下部透明的隔斷形成視覺上的上圍下通的辦公環(huán)境。在顛倒內,人坐下來,房間便了,他與全公司一起工作,但沒有聲音的干擾,通過透明的玻璃,可以享受自然光、景觀和開敞空間。一旦起身,他又重新獲得了視

4、覺上的私密。如果建筑的基本質量是由平面關系決定的所在的2.6m凈高的樓層中同時存在著兩個1.3m的建筑,說明建筑垂直的密度也有增加的可能?,F(xiàn)狀:現(xiàn)任室”又顛倒了過來。亞洲總部已將“顛倒辦公2004/ 4108 期 65 A R C H I T E C T康明斯亞洲總部辦公室北京,年1997Cummings Asia Headquarters Office, Beijing, 1997懷柔,1998 年Villa Shan Yu Jian,Ruairou, Beijing, 1998狀況:遠郊懷柔山中一塊廢棄的梯田。使用要求:周末到這里來與友人相聚,享受山林野趣。設計:在高差各為一米的三級現(xiàn)有的

5、梯田臺地上,用一個順著地勢傾斜的單坡屋頂限定出一個開放的生活空間。它由鋼為結構;原有梯田的擋土石墻被重砌為這個空間為數(shù)不多的幾堵圍護墻??臻g其他的界面均是用透明玻璃,使周圍山色一覽無余。這是別墅的主要生活空間,它的開敞性反映的是人到山中來與自然接近的愿望。建筑也因此盡可能地不打擾,而是依山就勢地伏在上。屋頂在概念上又形成被改造為梯田的山坡寫意的重建。中國晨興數(shù)學中心,1998 年Morningside Center of Mathematics, Chincademy of Scienceeijing, 1998使用要求:該中心的內容包括了數(shù)學家們除了進餐之外的全部日常活動,從研究到住宿。分析

6、:數(shù)學家們將足不出戶。他們是否因此失去了經驗城市的機會?既然數(shù)學家們不到城市中去,是否可能把城市帶到數(shù)學中心里來?設計:數(shù)學中心被化解成一組微型塔樓,各有不同的功能,各有不同的建筑質量。把從一間到另一間房間的經驗轉化為從一幢到另一幢建筑的經驗??臻g組織:將所有空間分為垂直的五組。然后用不同的建筑元素,如庭院、玻璃墻、橋等,限定組與組之間的關系。每組空間的室內外空間關系也因私密程度的不同產生單面透明、雙面半透明、雙面透明、不透明的變化。窗的設計:個人研究室及宿舍的窗則一分為三:固定的透明玻璃窗為采光與景觀,可開啟的不透明的鋁板窗為自然通風,固定的鋁百頁窗為放置空調機。山語間別墅水晶石電腦圖像公司

7、,1999 年Crystal Imaging Office-transformation, Beijing, 1999狀況:一棟剛剛竣工的多層板式住宅樓。使用要求:將首層改為辦公空間。分析:該住宅樓從城市街道后退以獲得一定私密性。現(xiàn)在,首層的功能轉化為相對公共的,應將首層空間重新與城市空間連接起來。因此,這項工作的性質可以認為是城市設計。設計:在原有街與樓之間下沉空間的橋上建筑一系列會議室,把首層空間重新拉回到人行道邊。并將每間會議室與街道垂直的兩個界面設計為透明的,使行人能有機會像看櫥窗一樣觀察到會議室的情況,但又不易形成對辦公的干擾。櫥窗式的會議室的商業(yè)性也建立起公共性,使新的在外部區(qū)別住

8、宅建筑。此外,為了進一步明確首層辦公與上層居住建筑的差異,在改造過的的原外增加了一層打孔鋁合金板為材料的表皮。這層表皮也將原有的墻上元素,如窗、空調機等,在其半透明性之后。西南生物工程中間試驗重慶,2001 年Southwest China Bio-Tech Pilot Base, Chongqing, 2001狀況:重慶長江南岸高新科技開發(fā)區(qū)內,臨江并平行于江面的不大的一塊帶狀地帶 已被平整。使用要求:除了 外,它包括了研究、辦公、展覽、生活等設施與空間。設計 的緊湊和功能的復雜促成了一棟單一的線性建筑,它同時又是由若干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兩道平行的混凝土砌塊墻以及墻上孔洞及縫隙的變化體現(xiàn)了

9、建筑的整體與局部之間的辨證關系。就建筑的 而言,每個不同的功能分區(qū)具有不同的空間組織形式,例如頂層研究室的庭院和辦公區(qū)域的躍層。雖然臨江,但因退紅線的要求,和用地本身已被平整的現(xiàn)實,該建筑無法形成重慶傳統(tǒng)的山地特性。為了緩和這個 在建筑中設計了一系列的 “ ”,一個 實際上是一個穿過建筑下到江邊去的梯道,同時也是為街上的行人提供的景觀通道 連接街道與江面的努力使該建筑獲得微弱的城市性,反映出的是對山城的向往。建筑在梯道處與山地產生了聯(lián)系,此處的建筑剖面具有了山地特征。(青島)中心青島,2001 年Peking University (QingdInational Conference Cent

10、er, Qingda001狀況:位于濱海的青島市風景區(qū)的一個陡坡,北側的路與南端的海邊存在著20多米的落差上現(xiàn)有五棟未完工但已廢棄的別墅。使用要求:會議及餐飲住宿設施。設計:學術中心的建筑參與到這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中,形成其中的一個過渡元素。換言之,建筑在此處不是占據(jù)場地的對立于的物體,而是地形景觀的一個組成部分。從人的經驗的角度,這棟建筑一個過程,即下到海邊去的時空經驗。建筑的形態(tài)因此是線性的,它的空間由一系列的在不同標高上的既有室內又有室外的與樓梯組成。這個空間系列結束在主會議室外向大海挑出的。與此同時,該建筑與上的其他建筑形成圍合,創(chuàng)造出一個跌落的庭院。五個現(xiàn)有別墅被改造成中心的住宿部分。

11、新的屋面可上人,是地形變化中的又一個層次。遠洋藝術中心,2001 年East Modern Art Center, Beijing, 2001狀況:東四環(huán)路東側的房地產開發(fā)項目上的廠房。使用要求:保留原有的二層廠房,首層用于售樓處及樣板間,二層作為舉行從展覽到演出等多種當代藝術活動的場所。改造設計:改造不但不否定原建筑物的歷史,反而試圖表明并發(fā)展工業(yè)建筑的空間秩序和結構邏輯:原有的開敞空間盡量不分割,新做的玻璃建筑表皮更將大跨度混凝土框架 出來。因場地規(guī)劃的原因,原廠房需被切掉三跨。切割的痕跡,作為這座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階段的 被保留了下來,原有建筑的剖面轉化為改造后建筑的立面。與此同時,在

12、建筑的北側,將建筑 的空間秩序延伸出去,形成一個由不同元素平行組織的庭園。藝術中心室內設計:由于藝術中心并不限定某一特定藝術活動 的藝術活動都有可能在此進行。而原有廠房二層的開敞空間已為靈活使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那么室內設計 就變成了在原有基礎上使空間利用的可能性變得更積極,并使設計能參與和貫穿于不同的藝術活動之中。基于空間使用的靈活性和最大限度地控制造價這兩點期望,設計的結果是一組活動的家具。 68 A R C H I T E C T 2004/ 4總第 108 期核磁,2001 年Peking Universit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t InstrumentLabo

13、ratory,2001原有建筑是建于1917 年的燕京大學大鍋爐房,其主要空間為開敞的三跨,中跨為拱型,高于平頂?shù)倪吙纭:舜胖行膶ζ湓O備核磁儀的實驗流程、 安裝維修、使用環(huán)境、周圍建筑材料等有著苛刻的技術要求。同時,還需考慮配套儀器的實驗要求、增加辦公空間、參觀流線等等期望地而不是分別地處理核磁中心形形的功能要求,即無論命題有多復雜,爭取獲得一個簡單明了的。最終的解是依照原鍋爐房現(xiàn)有的空間結構,組成了三個區(qū)域:將若干個核磁放在原鍋爐房南北兩側的平頂跨內;利用的拱券新建一棟三層的“小建筑”,集中容納所有的輔助空間。因此,小建筑擔負著多重用途:從辦公、服務、參觀到儀器設備間及倉庫,同時又是、參觀、

14、耗材的通道。其中也設置了設備,是改建后建筑的。為了使這座小建筑的基礎與原結構保持足夠距離,采用了一個“開”字形的剖面:沿著東西向排列的原有拱型結構的支撐柱基礎為條型基礎,之間無地梁。2004/ 4總第 108 期 69 A R C H I T E C T延續(xù)原有基礎設計的結構概念采用了同樣是條型基礎的兩片25cm厚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作為支撐體,位條型基礎之間。豎向交通樓梯以及儲藏空間被安排在兩墻之中。上二層的樓板由從墻向外出挑4.1m的鋼梁支撐。新建筑的結構是完全獨立于老建筑的,它也可以稱為是一棟“建筑中之建筑”。解決結構問題的同時,新舊建筑因不,也實現(xiàn)了的又一初衷:對鍋爐房原有建筑質量的尊重

15、。由于儀器的原因,小建筑的外部,即實驗空間,相對于其有著更高的物理要求,倒也因此為小建筑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小建筑的玻璃之間留有2cm 的間隙,是辦公建筑的呼吸器官,新風由此送入。整座建筑的回風位于小建筑內,于是,一個設備系統(tǒng)首先滿足了外部氣候條件,同時又解決了小建筑的空氣調節(jié)問題。由于使用的要求與原有建筑的限制,核磁中心的設計似乎自始至終貫穿著很強的邏輯性。然而最終認識到對于簡單工作開端。的追求可能已了一個不理性的南寧南寧,2001 年總體規(guī)劃Liushinsula mastan competition, Nanning, 2001當參與進入南寧的規(guī)劃工作時的原地形地貌已遭到嚴重的破壞曾經

16、考慮過修復的可能性,但終因實際進行的較多,改變了這個相對簡單的初衷。通過不斷的研究保留地形地貌、已破壞地形地貌以及兩者與開發(fā)之間的可能關系,最終認為可以通過建筑作為連接轉變的,為保留與破壞建立起新的關系。也就是說,用建筑將兩種地形地貌“縫合”。作為一個200ha 左右的開發(fā)項目,即使以極高的速度進行,也需要8 到10 年的時間,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即發(fā)展過程進行設計。出于上述的分析做了一個三階段的概念性規(guī)劃。第一階段,在被破壞的區(qū)域里,遍植生長速度最快的竹子,恢復植被。在沿江及兩種地貌交界處,建設少量景觀旅游設施。第一階段的性質定義為公園。第二階段,增加完善兩種地形邊緣的“縫合”建筑,將存留的三

17、塊原地形地貌分別圍合,形成三個景觀保護區(qū),名為“三城”。根據(jù)其地形特點,分別為“風城”、“谷城”、“水城”。的使用性質為度假。第三階段,在第一階段形成的竹林中建設獨立聯(lián)立住宅群落,整個半島呈現(xiàn)以住宅為主、綜合發(fā)展的穩(wěn)定格局。 70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E C T2004/ 4總第 108 期71 A R C H I T E C T院型系列一杭州五常總體規(guī)劃杭州五常,2001 年Water Town mastan, Wuchang, Hangzhou, 2001位于杭州市西側的是約200ha 的濕地,其中水面占了40% 左右。此項目的正是在發(fā)展的同時如何保護水面

18、、保護濕地。設計從研究入手、方法入手,將對于發(fā)展平衡的目標轉化為對六個關鍵問題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的分析設計。六個問題分別為:水、植被、生態(tài)(指大系統(tǒng))、交通、建筑、(開發(fā))密度。如此,既考慮水與建筑的關系又考慮水與植被的關系,既考慮密度對生態(tài)的影響也考慮密度對交通的影響,等等。其結果,在容積率達到0.8 的情況下,水面不但可能完全保留,并可能梳理連通,發(fā)揮其用于交通的潛能。院型系列二然而,的設計成果不是單一的。由于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周期較長,其中多有變數(shù),因此,的規(guī)劃方案為每個具體地塊都設想了若干功能/空間組織的可能性,一個能夠適應變化的設計庫。在項目深入的過,就居住而言,高密度的“進一步根據(jù)濕地的

19、特定條件,對低層”住宅群進行了研究和發(fā)展。 72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E C T院型系列三院型系列四2004/ 4總第 108 期73 A R C H I T E C T二分宅 Split House延慶,2002 年Split House, Yanqin, Beijing, 2002狀況:延慶水關山谷,樹木茂密,有溪從中流過。設計:“二分”體現(xiàn)在設計的兩個方面:首先,建筑的一筑擁抱著山谷,與山體形成的庭院圍合,又是一次“二分為分”。第二個“二分”反映了傳統(tǒng)四合院住宅類型從城市肌理到自然風景中的轉化:胡同環(huán)境里由四面建筑圍合的庭院,在山水中演變?yōu)橹恍鑳擅娼ㄖ?/p>

20、院落,因為自然已完成了另外兩面。這是一個保持了傳統(tǒng)內向性但已是半建筑半自然的院。溪水通過它,在門廳的玻璃地面下出宅去。人們進入門廳,同時也意味著從溪上走過。自然的空間、景色和人造的建筑空間和景觀或交替或融合。原型設計:二分宅是靈活多變的建筑原型:互成角度的兩翼可依地形的各異在0360之間任意變化。如角度為零時可為一獨體宅或拉開形成平行宅;兩翼成直角為曲尺宅;180時為一字宅;360時為靠背宅。靈活正是為了適應地形。下一階段,至少有四個不同的二分宅的施工已在準備中。生態(tài)考慮:二分宅的結構體系由膠合木框架和夯土墻組成。它傳統(tǒng)土木建造的當代闡釋,希望對環(huán)境的影響能限制在最低限度。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夯

21、土墻可形成冬暖夏涼的舒適室內環(huán) 74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E C T境。二分宅多方面尊重傳統(tǒng)但不是對傳統(tǒng)的模仿,是回答代中國建筑的一次嘗試。當石排鎮(zhèn)東莞,2002 年Shipai Town Hall, Dong Guan, 2002石排位于珠角洲,是省東莞市的三十三個鎮(zhèn)之一。當?shù)貧夂蜓谉岫睗瘛f?zhèn)的設計將地方氣候特點作為建筑設計的出發(fā)點,強調地域性。這種地域建筑的差異隨著1980 年代空調的廣泛使用已逐漸。建筑在東西向上被切為三個薄片以形成良好的空氣流通;南向的柱廊既作為遮陽設施又塑造形象;而頂層的水平遮陽系統(tǒng)則減少屋面受到的輻射熱,同時又限定了建筑之間的公共

22、空間。運動中的城市展維也納分離派美術館,并主持展覽設計,明幕布上開有多個3cm 見方的孔洞,當人湊近孔洞向院內窺視時,他的影像便印在幕布上?;乩确胖弥囆g家1997 年Cities on the Move, Vienna Se王度的實大人形,它們的影像與的發(fā)生。人與Vienna, 1997展品均成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展覽內容:反映20 世紀90 年代亞洲城市狀態(tài)以及當代亞洲建筑、藝術的發(fā)展與變化。在維也納分離派美術館較小的空間內展出一百多個在亞洲工作的藝術家、建筑師的作品。設計:在展覽大廳的中間建起一個二層的腳手架圍合,界面即是半透明幕布。圍出的空間,虛擬一個內向的庭院。同時將展品推向邊緣,拉

23、近距離,產生擁擠。展品的密度用以反映典型亞洲城市的密度。與展廳外維也納冬日幾近的城市空間形成對比空間用于招待會、開幕式、演出;還可以對外出租:供租用者舉行宴會、婚禮、生日。于是也將亞洲的超商業(yè)主義帶到展場。沒有任何活動時,它僅僅是供展覽呼吸的空地。半透 76 A R C H I T E C T 2004/ 4總第 108 期可大可小展亞洲建筑三人展(與陳家毅、男合作),倫敦建筑建筑學院,1998 年Ke Da Ke Xiao exhibition installation(with Kay Ngee Tan and Ti-nan Chi), AA, London, 1998展覽內容:亞洲建筑三

24、人展,另外二位建筑師:新加坡陳家毅和臺北男為“可大可小”,因為小規(guī)模的實踐也可關注大問題,如城市。合作的空間裝置:三個地區(qū)的三位建筑師最終找到惟一共同點:中國語言。決定用漢字做裝置的基礎。非常建筑不考慮字意,按字形的空間結構選擇了:回凸田。即:回形空間、凸形空間、田形空間。以此三字正楷形式為平面在展廳離地1.3m 以上圍 一個空間系列。一組空中胡同,嘗試體現(xiàn)正在 的那個 城市空間。材料為木龍骨與宣紙。臺北的 男定了單字一個:季。選擇自己姓氏也許說明了 男的一種自我審視。一筆狂草 回凸 穿過。新加坡的陳家毅取“玩來玩去”。他認為此四字反映了新加坡在 與臺北之間的狀態(tài)。然后實現(xiàn)為用高密度板制成的地

25、臺,由于地臺在南洋戶外生活中的重要性。缺筆的四字凹進,地臺又成為微型地景。 人的介入:當參觀者站在地臺上,上身處于懸掛的圍合之中,他將三個裝置最終結合一體。空間裝置了二度的圖面與微縮的模型,創(chuàng)造真實時空經驗 近建筑。街戲非常建筑個展,紐約尖峰藝術,1999 年Street Theater-Solo Exhibition of FCJZ, Aprt, New York, 1999構思:把展覽空間讀作城市空間體系的延續(xù)。展覽于是成為的演出。演出劇目:。即在紐約展示的建筑工作。分析:參觀者經歷的是紐約的空間的空間能否通過紐約的空間再現(xiàn)?設計:街道被引入展覽空間并轉化為坡道。坡道上鋪設地圖。人可沿坡道

26、上行便看到地圖上的孔洞。從洞口下望,是非常建筑在那個具置上完成的作品的模型。坡道頂端則是一個銀幕。放映著關于城市環(huán)境及非常建筑的作品的八十張幻燈片相對直觀的視覺記述。人站在幻燈投射前面,被融入銀幕。展廳外街上的行人透過窗子望進去,坡道、幻燈投射、參展者舞臺及戲劇。坡道不但將展覽空間分為上下二層。也將其分為前后二部分。從坡道下穿過到達后面,墻上是長卷式的建筑圖紙。展場與展品、室內與室外、城市與建筑的界限都出現(xiàn)了一定的模糊性。此時德國柏林漢堡站國家畫廊當代藝術館,并主持展覽設計,2001 年Livingme,Hamburger Bahnhof National Gallery,Berlin,200

27、1用木框和鍍鋅鐵皮近抽象的特性的裝置轉化了原博物館空間均質幾2004/ 4總第 108 期77 A R C H I T E C T“丹下”展非常建筑個展,2002 年哈佛大學,六箱建筑,Six Crates of Architecture, Harvard University, 2002六場地展覽空間內有八根柱子,一根位于門廳,另外七根位于展廊,把展廊分為六段空間。箱形式與功能展覽采用包裝箱作為基本形式,六段空間決定了六個箱子,一個箱子一件作品。關閉箱子,保護展品在長途跋涉中不受破壞;打開箱子,劃分展覽空間單元,箱子內壁的空間界面布置展品,箱子的外框綁扎用于休息座椅。建筑內容展覽目的是介紹非

28、常建筑的最近工作。建筑設計的概念和進程是展示的主要內容,箱子自身的開啟以及空間試圖演示內容建筑的概念,或者與建筑概念建立某種聯(lián)系。 78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E C T影/ 室建筑影像三人展,法國巴黎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2003 年Camera,Museum of Modern Art of City of Paris,2003在這次展覽中,以照相機的概念設計了四個微型建筑。實際上,在拉丁文里“照相機”和“房間”本來是一個詞,所以這四個房間/ 照相機被用來展示、和錄像,在這個過觀眾也被轉化成為展覽的一部分。這四個房間/照相機使用不同的材料建造,具有不同的方式,并以

29、四個國家四個時期的照相機品牌命名(分別是 :德國的被放映的的尼康、的作品的寶麗萊和中國的海鷗),反應出當代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是是的作品。2004/ 4總第 108 期 79 A R C H I T E C T稻宅,越后妻有,2003 年Rice House, Echigo-Tsumari, Japan, 2003稻米是越后妻有地區(qū)的主要經濟產品之一自己又是來自稻米文化的建筑師以上兩點,我們設計了一個建筑空間裝置,不僅給外來的游客,同時也給本地的農民提供了一個休息和觀景的場所。用鋼隔柵建造的裝置,遠觀是一個取景框,近看是一個有兩把座椅的亭子。它是一個概念上的住宅。稻宅使人們更意識到四季的

30、變化:它在春天向水中投下倒影,夏天浮在稻浪之上,秋天站在稻茬之中,冬天被掩埋在積雪之下。即使在冬天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在的桿件頂部的110 的模型,提醒大家春天來臨時稻宅又會出現(xiàn)。間中國當代藝術展,文化中心,法國 巴黎,2003 年Folding Screen, Pompu, Paris, 2003通過傳統(tǒng)和當代材料的組合,包括竹和席、塑料管和宣紙以及金屬波紋板, 一個以屏風為形式的空間裝置,以 目前中國的建造條件。緊急地帶第五十屆藝術雙年展,2003 年Zone of Urgency,Venice Biennale,2003坡地 :這實際上是一個解決密度問題的方法,當?shù)孛婷娣e不夠時,通過地面的坡

31、起,創(chuàng)造了新的使用空間,與此同時,新空間與原有空間仍然保持連續(xù)。 80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E C T驛站藝術雙年展,第五十屆,2003 年Uptopia Sion,Venice Biennale,2003動頂 :這是一個軟建筑和活動建筑的試驗。參觀者碰到通過彈簧固定的鋼筋時,塑料頂篷就會產生顫抖、搖擺、變形并發(fā)出聲響。承孝相、非常建筑個展,展東京,“間”畫廊,2004 年Seung H-Sang & Yung Ho Changs exhibition, Gallery.MA, Tokyo, 2004這是兩個過程的展覽:其一是非常建筑成長的過程,從規(guī)模到建筑類

32、型,從立場到關注問題不斷地演變。其二是展覽布置和建造的過程?,F(xiàn)場夯土墻使用過的模板都繼續(xù)留在展室并作為圖紙和模型的展臺。夯土墻里的竹筒存在的原因是減輕土墻的重量。因此,把過的材料全部使用到展覽中且盡量減小夯土墻重量的設計,反映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經濟。展示圖紙和模型的組織都分析:嘗試揭示非常建筑所做工作的背后各種不同的想法和認識之間的關系。2004/ 4總第 108 期 81 A R C H I T E C T蘋果社區(qū)售樓處 / 美術館,2003 年 od (Apple) Sales Center / Art Museum, 2003 82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33、 E C T蘋果社區(qū)是一個500000m2 的居住項目,位于CBD 南端。非常建筑在設計總體規(guī)劃的同時,被委托將舊址鍋爐房改造成蘋果社區(qū)售樓處,同時這幢建筑將作為臨時的現(xiàn)代美術館。這種肩負商業(yè)與文化雙重用途的建筑設計是很有見。這種臨時性意味著快速的建造和低廉的造價。性的,雖然這種情況在并不少設計實施了兩項互相關聯(lián)的操作現(xiàn)有空間和引入新的建筑物件。對原有空間的最大化保留便是的極少原則。出于經濟和美學的考慮,鍋爐房遺留的工業(yè)痕跡被盡可能地保留。新的建筑物件(如景窗)被設置在新的空間功能需要的地方。比如,在這里室內外空間交互需要這樣一個建筑物件。其他建筑物件用來作洽談窗室、舞臺、接待柜臺等。這些物件

34、都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xiàn),比如銹蝕的鐵板和高亮度的色彩。最終的結果是富于戲劇性的:原始工業(yè)空間的交互放大和新建筑物件交互。2004/ 4總第 108 期 83 A R C H I T E C T內區(qū)宣教中心自然保護內,2003 年Dalinor Tourist Orienton Center, 2003這幢建筑將作為草原地形的突起,因為是下沉式,所以更加融合在草原之中。室內地面在一系列不同標高上變化起伏,將整個展覽連成一個高高低低的走勢。屋頂種植與草原一樣的植覺地走上建筑的屋頂。和牛羊將會從草原不知不河北教育石家莊,2003 年Hebe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S

35、hijiazhuang, 2003這當前很典型的一種建筑任務:業(yè)主自身只需要三層的空間,然而活躍的房地產市場和高昂的地價驅使業(yè)主去建造一棟12 層的建筑,發(fā)展諸如出租籃球場等多種功能。混合的使用狀況激發(fā)了相應的設計、會展設施、旅館、餐廳、書店甚至美術館和室內:建筑被分解為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小建筑。出版社的三層樓放置在出租辦公樓和旅館商業(yè)樓的頂部。位于三個小建筑間的空間對公眾開放并且形成一個垂直向的花園,同時也供消防疏散之用。三棟小建筑以及之間的空間發(fā)生了城市性的關系,促使建筑向一個微型城市轉化。東莞松山湖生產力東莞,2002 年Corporate Incubator, Dongguan, 2002

36、該項目的是嶺南典型的丘陵,起伏平緩。而生產力這樣規(guī)模(27000m2 )的建筑的巨大尺度很容易使地形的微妙差異失色。于是建筑與地面接觸的部分按自然地形的規(guī)律設計,形成高低變化的折面樓層用作講演廳、餐廳以及階梯式辦公等空間之用,同時也使自然延伸到建筑里來。也可以說,此樓層是自然地形的延續(xù),是人工的地貌。在其上部是若干個的建筑組成的群落,建筑與建筑之間的空隙促成自然景觀的連續(xù)與滲透。人可以從地面沿著人造地形層的屋頂進入不同的上層建筑。屋頂既是交通空間又是綠化景觀。作為一個出租性辦公場所,人工地貌的設計概念也使許多公司能夠有自己的出。生產力的線性形態(tài)是為了與園區(qū)內的其他建筑圍合出共享的室外空間。建筑

37、的表面將采用藤編遮陽系統(tǒng),除了調節(jié)室內光線、降低能源消耗,也希望能在材料上反映出一定的地域性。2004/ 4總第 108 期 85 A R C H I T E C T柿子林別墅,2003 年 VillaShizilin,Beijing,2003地點:城北昌平十三陵墳某果園一個樹木排列整齊的柿子林中;西面南面有山為對景,北鄰村落,東面開敞;占地面積在設計過不斷擴展,從最初的九十多畝到現(xiàn)在的二百五十畝左右。時間: 第一輪設計于2001 年 6 月開始,2002 年 4 月完成思路二的施工圖;第二輪設計于2003 年 3 月開始,6 月完成思路四的施工圖,同月開始施工,最近封頂,目前預計2004 年

38、 5 月完工。使用: 在別墅和之間反復幾次,最后確定為別墅+。業(yè)主:開發(fā)商夫婦,有二子;妻子的父母將常常來同??;丈夫有若干嗜好,包括、書法、木工、球 86 2004/ 4總第 108 期A R C H I T E C T等;妻子喜歡運動,如游泳和騎馬等。會時常招待賓客,并準備飼養(yǎng)多種動物。規(guī)模: 也曾是個變量;從 1500m2 開始,最高時曾達到6800m2,最終方案為4800m2 ,不記周圍馬廄等輔助建筑。建筑設計:先后四個不同的思路:思路一:側宅入林。思路二:瘦房肥院。思路三:棋盤院陣。思路四(實施方案):拓撲景框。概念:房間作為取景器與屋頂作為地景兩個概念的復合;九個取景器向九個不同的景觀敞開,同時柿子樹從取景器之間穿過,建立起建筑與之間的雙重關系;起伏變化的屋頂?shù)鼐耙援敶慕ㄖZ言翻譯了傳統(tǒng)中國建筑的坡頂形式,同時結構體系采用不平行石夾混凝土承重墻與混凝土反梁結合,石料為當?shù)氐幕◢弾r,建立起建筑的當代性與地域性。200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