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病害病原、癥狀和防治方法_第1頁
油菜病害病原、癥狀和防治方法_第2頁
油菜病害病原、癥狀和防治方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第 頁油菜病害病原、癥狀和防治方法 油菜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由于種植油菜可以改良土壤,特殊相宜和谷類作物輪作。便于利用土地,合理支配作物布局,進展糧食和油料生產。已經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現達一億畝,其總產量也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 1、油菜病毒病 1.1 病原:引起油菜病毒病的病原已知有4種,即蕪菁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油菜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 1.2 癥狀:不同類型油菜發(fā)病癥狀差別較大。甘藍型油菜一般表現為枯斑型,老葉首先顯癥,而后進展至新葉。病斑先從葉片背面沿葉脈產出,初為黃色近圓形小斑點,以后在黃斑中央消失褐色枯點,壞死組織

2、四周呈油漬狀,并有一圈黑褐色小枯斑點,病斑正面亦呈黃色,圓形或沿葉脈呈不規(guī)章形,最終葉片上產生大量病斑,變?yōu)榈S綠色的花斑葉。老齡葉發(fā)病后,一般不產生皺縮病狀,但壞死葉脈較多,或主脈壞死時引起局部枯黃或株型矮化,苗期感病較輕,成株期感病一般株型正常。感病植株莖部消失紫黑褐色暈斑,有時消失輪紋,四周呈油漬狀,病斑棱形或長條形,常自莖稈中下部延至分枝和果穗。嚴峻病株的莖和果軸上的病斑部,??v裂或斷續(xù)橫裂,裂口呈黑色。此種植株多呈畸形,病株的花蕾、花、幼果均易萎蔫枯死,未死角果常彎曲,生黑色斑點。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葉片的典型癥狀是花葉。植株感病后新生葉首先顯現病癥,已長成的葉片不發(fā)生明顯變化。當油菜

3、幼苗期發(fā)病時,都從心葉的葉脈基部開頭,沿葉脈兩側呈現半透亮的“明脈”,致全葉葉脈成淡黃色、半透亮網狀,最終葉脈間漸漸褪綠擴大,而呈珊“花葉”癥狀。葉片常變僵、皺縮卷曲而成畸形。感病較輕和發(fā)病較晚的植株雖能抽,但明顯矮化變小,葉片叢集,黃化皺縮,莖矮縮彎曲,質脆易折,花及莢果密集著生,角果畸形,結籽很小,若發(fā)病嚴峻的,可整株枯死。成株期感病一般株型正常,葉片多果軸和角果常彎曲,牢固率降低。 1.3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調整播期,適當晚播。(3)苗床及油菜田應遠離十字花科蔬菜田。(4)施足苗肥,準時間苗,促苗健壯(5)大面積殺蟲劑拌種治蚜。(6)合理隔離病原。對近距離毒源作物和傳毒蚜蟲

4、進行隔離。(7)實行栽培措施,提高抗性。如加大留苗密度,春季追施磷、鉀肥,禁止揪食菜葉增施草木灰次數等,鏟除自生油菜和十字花科雜草,拔出田間病株。(8)在油菜播種前,應普遍加強菜地蚜蟲的防治;在油菜出苗前后,也應實行多次治蚜的措施??蛇x用吡蟲啉、菊脂類農藥。 2、油菜菌核病 2.1 病原:有真菌侵染引起 2.2 癥狀:葉片上產生圓狀水漬狀病斑,病斑中央呈黃褐色,具有明顯的輪紋,潮濕時還能產生白色霉層,全葉腐爛,干燥時病斑裂開穿孔。莖桿受害,消失淡褐色水漬狀梭形或長形病斑,濕度大時,病部軟腐,表層有白色絮狀霉層,后期病部皮層裂開,維管束外露呈麻絲狀,易折,從莖部裂開處或剖開病莖,能發(fā)覺黑鼠糞狀的

5、菌核,髓部中空,角果產生不規(guī)章形的白色病斑,內外部均可形成菌核。種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無光澤,或變成不規(guī)章形癟粒。 2.3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實行水旱輪作。(3)種子處理:用1:1.5:10的鹽水選種,能淘汰除種子中混雜的菌核。(4)適時中耕培土。菌核在深處7cm的土內不能萌發(fā),因而在2-3月份進行中耕培土12次,結合中耕培土,每畝每次撒1:24草木灰熟石灰混合粉30kg,能提高防治效果。(5)合理密植及合理施肥:植株過密或過稀,都有利于菌核病發(fā)生。施肥時留意協(xié)調氮、磷、鉀三者的比例,切忌偏施氮肥。(6)準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7)準時摘除老黃病腳葉。(8)藥劑防治:

6、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5%撲海因膠懸劑5008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畝用甲基托布津有效成分5060g兌水噴霧,于初花期開頭,每隔7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或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1kg與潮濕細土3050kg混合配毒土,于發(fā)病初期撒在根際四周,畝撒毒土1015kg,也可用石灰、草木灰拌成黑白粉,畝用量2030kg,于發(fā)病初期撒在根際四周。 3、油菜霜霉病 3.1 病原Peronospora parasitica 3.2 癥狀:葉片正面消失灰白色、淡黃色或黃綠色周緣不明顯的病斑,病斑因受葉脈限制

7、而呈多角形或不規(guī)章形,葉背密生白色霜狀霉。病斑多時相互連接,使病葉局部或整葉枯死。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孢子囊的形成要求有水滴或露水,因此連陰雨天氣,空氣濕度大,或結露持續(xù)時間長時此病易流行。 3.3 防治方法 3.3.1 加強水肥管理要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小水勤澆,雨后準時排水。收獲后要把病葉、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并深翻土壤,可削減病菌在田間傳播。 3.3.2 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可用72%霜康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6%霜霉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90%疫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錳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7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