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漢中城固縣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
陜西漢中城固縣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
陜西漢中城固縣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
陜西漢中城固縣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
陜西漢中城固縣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頁 陜西漢中城固縣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考試試題及答案一、單選題1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潛力以及( )A.發(fā)展?jié)撃?B.積極的社會功能C.應有的權利感 D.應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B解析:選B??疾樾睦斫】档母拍睢?2“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了德育的()原則。A.導向性B.疏導C.因材施教D.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 答案:C解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有效的差別教育,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則。 3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叫()。A.智育B.德育C.教學D.美育 答案:

2、B解析:德育是教育者依據特定社會要求和德育規(guī)律,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 4在教育目標的分類中,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就學生學習結果劃分的三大領域是()。A.知識、技能和技巧B.知識、理解和應用技能C.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D.認知、應用和評價技能 答案:C解析:布魯姆將學生學習結果劃分為認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動作技能。 5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使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繼續(xù)提高,不斷獲取反饋信息,以便改進教學而進行的系統(tǒng)性評價是( )。 A.配置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診斷性評價D.總結性評價答案:B解析: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

3、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 6數學老師教學生記憶圓周率時,指導學生把314159記成“山間一寺一壺酒”。這種方法屬于( )。 A.復述策略B.組織策略C.精細加工策略D.自由聯(lián)想策略答案:C解析:題干運用的是諧音聯(lián)想法,屬于精細加工策略中的記憶術。 7為了分班、分組的目的所進行的測驗是( )。 A.形成性測驗B.診斷性測驗C.總結性測驗D.安置性測驗答案:D解析:從測驗目的上考慮,可以分成安置性測驗、形成性測驗、診斷性測驗和總結性測驗。 安置性測驗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組。安置性測驗涉及的范圍比較窄,難度也比較低。 形成性測驗針對某一教學單元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其目的不在于評定

4、學生,而是為了調控教學。 診斷性測驗能夠反映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診斷學習困難,特別是找到困難的成因。診斷性測驗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評分不作為正式成績。 總結性測驗用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階段性總結分析。在一個段落或一門課結束后,教師會編制一套試題,全面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F(xiàn)行小學學科測驗多采用閉卷形式,有時候也要求學生完成實踐性課題。8我國中小學的語文教材中能夠選取唐詩、宋詞、元曲等名篇進行學習,這體現(xiàn)了教育對文化發(fā)展的( )。 A.傳遞和保存B.傳播和交流C.選擇和提升D.更新和創(chuàng)造答案:A解析:教育通過培養(yǎng)人來傳承文化,為特定社會服務,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化,這就決定了教育必須按照社會的要求和人的身心發(fā)

5、展規(guī)律來選擇教育的內容,從而實現(xiàn)對文化的篩選、整理、傳遞、保存。 9(2022上半年真題)李紅看到王強經常幫助同學而受老師的表揚,因此他也愿意幫助同學,這種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了哪種強化方式( )。 A.負向強化B.間隔強化C.自我強化D.替代強化 答案:D解析:替代性強化指的是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題干中李紅看到王強經常幫助同學而受老師的表揚,因此他也愿意幫助同學就是替代性強化的體現(xiàn)。 10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認為,人的發(fā)展猶如白布放進染缸,“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墨子的這種觀點屬于()。 A.遺傳決定論B.環(huán)境決定論C.教育主導論D.主體能動論答案:B解析:

6、題干考查影響個體身心發(fā)展因素。墨子的觀點反映了環(huán)境對人的決定作用。 11在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中,以下哪項屬于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的內容?( )A、學生的家庭類型B、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C、學生干部情況D、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 答案:D解析:在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中,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包括:思想品德狀況、集體觀念、勞動態(tài)度、思維特點、智力水平;體質健康狀況、個人衛(wèi)生習慣;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群體關系。包括:班級風氣、輿論傾向、不同層次學生的結構、同學之間的關系、學生干部情況等。(3)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包括:

7、了解學生的家庭類型、家庭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條件、家長的職業(yè)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yǎng)、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長對學生的態(tài)度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2我國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A、個別教學制B、道爾頓制C、分組教學制D、班級授課制 答案:D解析: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是將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課程計劃和規(guī)定的時間,安排教師有計劃地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目前,我國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 13人類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存在本質區(qū)別,這主要表現(xiàn)為人類的教育具有( )。A、延續(xù)性B、模仿性C、社會性D、永恒性 答案:C解析

8、:人類的教育起源于人的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fā)展需要。從人的自身發(fā)展來說,人是社會的人,需要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要想立足于社會,成為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須接受教育。可見,社會性是人類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之間的本質區(qū)別。 14在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中,居于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是()。A.引起學習動機B.領會知識C.鞏固知識D.運用知識 答案:B解析:領會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5詹姆士和朗格認為情緒是由( )引起的。A、外界刺激 B、丘腦 C、情境的評估 D、機體知覺 答案:D解析:D。詹姆士一朗格情緒理論是機體知覺理論,這種觀點認為情緒是由機體知覺引起的。 16“雪地中難辨兔

9、”是由( ) 引起的。A.刺激物的強度B.刺激物的新穎性C.刺激物的對比D.刺激物的運動變化 答案:C解析: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難以分辨出來是因為兩者的顏色相同,刺激物的對比不強烈。 17王老師在歷史課上講到民族英雄岳飛時,從歷史事實出發(fā),高度贊揚了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同學們受到了感染,王老師的教學主要體現(xiàn)了那一教學原則() A、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tǒng)一B、直觀性原則C、啟發(fā)性原則D、因材施教原則 答案:A解析:考 點 我國中學教學原則文字解析 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是指教師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結合內在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1820世紀后半葉美國出現(xiàn)了一種

10、教學組織形式,在世界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小班討論和個人自學按一定比例結合起來,這種教學組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爾頓制C.文納特卡制D.貝爾一蘭卡斯特制 答案:A解析:特朗普制,俗稱“靈活的課程表”,把大班上課(占40%)、小班研究(占20%)和個別教學(占40%)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 19了解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并在頭腦中確立有關這種活動方式的初步映像,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階段。A.原型選定 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答案:B解析:【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久麕熢斀狻课覈逃睦韺W家通過教學實驗,提出了原型定向、

11、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在原型定向階段,主體要確定所學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使這種實踐模式的動作結構在頭腦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在原型操作階段,主體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在原型內化階段,主體把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20以美國“六三三”學制為藍本確立的哪個學制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建立之后?() A.癸卯學制B.壬子癸丑學制C.壬戌學制D.壬寅學制 答案:C解析: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1922年頒布壬戌學制,稱“六三三”制,以美國學制

12、為藍本。該學制強調發(fā)揚平民精神,謀求個性發(fā)展,注重生活教育。 21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是課堂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wěn)定的組合模式就是()A.課堂情境B.課堂結構C.課堂形勢D.課堂教學 答案:B解析:題干所述為課堂結構的概念。 22在課堂上,某教師注重創(chuàng)造自由氣氛,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該教師對課堂管理的領導方式屬于()。A.參與式 B.監(jiān)督式C.放羊式 D.控制式 答案:A解析:【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氣氛的影響”,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久麕熢斀狻拷處煹念I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直接的影響。參與式領導注意創(chuàng)造自由氣氛,鼓勵學生自由

13、發(fā)表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監(jiān)督式領導則待人冷淡,只注重集體討論的進程,經常監(jiān)督學生的行為有無越軌。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 23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是( )A.群眾性活動B.個別活動C.小組活動D.學科活動 答案:C解析: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 24( )認為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A.杜威B.洛克C.盧梭D.康德 答案:B解析:洛克反對天賦觀點,提出了“白板說”,認為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 25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進程不總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線發(fā)展的,而是時而猛長、時而緩慢,這表明了兒童身心發(fā)展過程具有()。A.不平衡性B.階段性C.靈活性D.差異性 答案:A解析:由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14、可知。 26學會寫“石”字后有助于學習寫“磊”,這種遷移符合()。A.水平遷移B.順向遷移C.垂直遷移D.具體遷移 答案:D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指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由“石”到“磊”字的學習屬于這種具體遷移。 27關系轉換理論強調()在學習遷移中的作用。A.個體對各要素之間關系的理解B.學習任務之間的共同要素C.不同學習活動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經驗D.認知結構變量的特性 答案:A解析:該理論認為遷移產生的是個體對各要素之間關系的理解。習得的經驗能否遷移,取決于能否理解各個要素之間形成的整體關系,

15、能否理解原理與實際事物之間的關系。個體越能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關系,則越能加以概括、推廣,遷移也就越普遍。由此可知,關系轉換理論強調個體對各要素之間關系的理解在學習遷移中的作用。 28某生急躁、直率、熱情、情緒興奮性高、容易沖動,具有外向性。該生的氣質類型是( )。 A.膽汁質B.多血質C.黏液質D.抑郁質答案:A解析:膽汁質的人急躁、直率、熱情、情緒興奮性高、容易沖動,具有外向性的特點。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動,反應迅速,熱愛交際,能說會道,適應性強,具有明顯的外向傾向,粗枝大葉。黏液質的人安靜穩(wěn)重踏實,反應性低,交際適度,自制力強(性格堅韌),話少,適于從事細心、程序化的學習,表現(xiàn)出內傾性,可塑性差,有

16、些死板,缺乏生氣。抑郁質的人行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應遲緩,適應能力差,容易疲勞,性格具有明顯的內傾性。 29在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A、決定作用B、動力作用C、主導作用D、基礎作用 答案:C解析: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二、問答題30義務教育與普及教育是一個等同的概念 解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義務教育與普及教育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國家對學齡兒童和少年不分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和能力,普遍實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稱為普及教育;當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普及教育的義務形式時,便稱為義務教育。 3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

17、念是什么?簡述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 解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生觀主要有以下幾點: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32簡述注意的品質。 解析:(1)注意的范圍 注意的范圍也稱注意的廣度,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2)注意的穩(wěn)定性注意的穩(wěn)定性也稱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集中在同一對象上或活動上所保持時間的長短。但衡量注意穩(wěn)定性,不能只看時間的長短,還要看這段時間內的活動效率。(3)注意的轉移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活動任務的要求,主動把注意由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4)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

18、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和活動。三、簡答題33德育的途徑就是通過教學,做到教書育人。 解析:錯誤。理由:教學僅僅是德育的一個途徑,德育還有許多途徑。 34簡述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論。 解析: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的發(fā)展過程中,要經歷順序不變又相互聯(lián)系的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普遍的發(fā)展任務,這些任務都是由個體成熟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社會期望間不斷產生的沖突或矛盾所規(guī)定的。在任何一個階段,如果個體解決了沖突,完成了該階段所要求的任務,就能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相反則會形成消極的品質。個體就是這樣在不斷的解決沖突、克服心理社會危機、完成發(fā)展任務的過程中從一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過渡。如果個體在某一階段未能很好地解決發(fā)展任務,他還可以通過教育等措施在下一個階段得到補償。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會發(fā)展階段包括: (I)嬰兒期(015歲),此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兒童早期(153歲),此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懷疑與羞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