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檢測-支座_第1頁
橋梁檢測-支座_第2頁
橋梁檢測-支座_第3頁
橋梁檢測-支座_第4頁
橋梁檢測-支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 板式橋梁橡膠支座的檢測項目(三部分)1) 支座力學性能檢測項目:極限抗壓強度、抗壓彈性模量、抗剪彈性模量、老化后抗剪彈性模量、容許剪切角正切值、容許轉角正切值、四氟板與不銹鋼板摩擦系數(shù)(如有四氟板)。2)解剖檢測(鋸開后橡膠層厚度和鋼板與橡膠粘貼情況)3) 尺寸偏差(平面及厚度尺寸)3. 板式橡膠支座力學性能檢測方法1) 極限抗壓強度70 MP2) 抗壓彈模1(1)實測抗壓彈性模量方法步驟: 準備試驗: 將支座置于試驗加載裝置的承壓板上,上下承壓板與支座接觸面不得有油污;對準中心,緩慢加荷至壓應力為1.0 MP在承壓板四角對稱安裝四只位移計;進行預壓:將壓應力以(0.03-0.04)MP

2、/S的速率連續(xù)地增至平均壓應力=10 MP,持續(xù)2分鐘,然后以連續(xù)均勻的速度將壓應力卸至1.0 MP,持續(xù)5分鐘,記錄初始值,繪制應力-應變圖,預壓三次;正式加載:每一加載循環(huán)自1.0 MP開始,將壓應力以(0.03-0.04)MP/S的速率均勻加載至4 MP,持續(xù)2分鐘后,采集支座變形值,然后以同樣速率每2 MP為一級逐級加載,每級持續(xù)2分鐘,采集支座變形數(shù)據,直至平均壓應力為為止,繪制的應力-應變圖應呈線性關系。然后以連續(xù)均勻的速度卸載至壓應力為1.0 MP。分鐘后進行下一加載循環(huán),加載過程應連續(xù)進行三次;結果計算:以承壓板的四角所測得的變位平均值作為各級荷載作用下試樣的累計壓縮變形值,按

3、橡膠層的總厚度,求出在各級荷載作用下試樣的累計壓縮應變值。23) 抗剪彈性模量 (1)實測抗剪彈模方法步驟: 準備試驗:在試驗的承載板上,應使支座順其短邊方向受剪,將試樣及中間鋼拉板按雙剪組合配置好,使試樣及中間鋼板的對稱軸和試驗的承載板中心軸處在同一垂直面上,精度應小于1%的試樣短邊尺寸。為防止出現(xiàn)打滑現(xiàn)象,應在上下承載板和中間鋼拉板上粘貼高摩擦板,以確保試驗的準確性;在承壓板水平向安裝兩只大標距的位移計(百分表);將壓應力以(0.03-0.04)MP/S的速率連續(xù)地增至平均壓應力=10 MP,繪制應力-時間圖,并在整個抗剪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調整試驗機的剪切試驗機構,使水平油缸,負荷傳感

4、器的軸線和中間鋼拉板的對稱軸重合;預加水平力: 以(0.002-0.003)MP/S的速率連續(xù)地施加水平剪應力至剪應力=1.0 MP,持續(xù)分鐘,然后以連續(xù)均勻的速度卸至剪應力為0.1 MP,持續(xù)5分鐘,記錄初始值,繪制應力-應變圖,預壓三次;正式加載: 每一加載循環(huán)自=0.1 MP開始,每級剪應力增加0.1 MP,持續(xù)法分鐘,采集支座變形數(shù)據,至=1.0 MP為止,繪制的應力-應變圖應呈線性關系。然后以連續(xù)均勻的速度卸載至剪應力為0.1 MP。分鐘后進行下一加載循環(huán)試驗,加載過程應連續(xù)進行三次;結果計算:以各級荷載作用下百分表測出試樣累計水平變形值,按橡膠層總厚度,求出各級荷載作用下累計剪切應

5、變值。實測抗剪彈量按公式計算. 3注意:每對檢驗支座所組成試樣的實測抗剪彈性模量G 為該試樣三次加載所得到的三個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但各單項結果與算術平均值之間的偏差應不大于算術平均值的3%,否則應對該試樣重新復核試驗一次,如果仍然超過3%,應請試驗機生產廠專業(yè)人員對試驗機進行檢修和檢定,合格后重新進行試驗。44)抗剪粘結性能試驗: 整體支座抗剪粘結性能試驗方法與抗剪彈模方法相同。將壓應力以(0.03-0.04)MP/S的速率連續(xù)地增至平均壓應力=10 MP,繪制應力-時間圖,并在整個抗剪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然后以(0.002-0.003)MP/S的速率連續(xù)地施加水平剪應力,當剪應力達到2 MP

6、,持續(xù)分鐘后,水平力以連續(xù)均勻的速度卸載。在加卸載過程中繪制應力-應變圖。試驗過程中隨時觀察試件受力狀態(tài)及變化情況。水平力卸載后試件是否完好無損。55)抗剪老化試驗 將試件置于老化箱內,在(702)的溫度下經72小時后取出,在標準溫度(235)下,停放48小時后,在標準溫度(235)下進行抗剪老化試驗,試驗與抗剪彈模方法步驟相同。66) 摩擦系數(shù)試驗: 實測摩擦系數(shù)方法步驟: (1)將四氟滑板支座與不銹鋼板試件按規(guī)定擺放,對準試驗機承載板中心位置,精度應小于1%的試件短邊尺寸。試驗時應將四氟滑板試件的儲油槽注滿5201-2硅脂油;(2)將壓應力以(0.03-0.04)MP/S的速率連續(xù)地增至平

7、均壓應力,繪制應力-時間圖,并在整個摩擦系數(shù)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其預壓時間為1小時;(3) 以(0.002-0.003)MP/S的速率連續(xù)地施加水平力, 直至橡膠支座試樣與不銹鋼板試樣接觸間發(fā)生滑動時為止,記錄此時的水平剪應力值,加載過程連續(xù)進行三次。 (4) 摩擦系數(shù)計算公式: =/ =H/A0 =P/ A0 77) 轉角試驗轉角試驗方法步驟: (1)將試件按規(guī)定擺放,對準中心位置,精度應小于1%的試件短邊尺寸。在距試件中心L處,安裝使梁產生轉動用的千斤頂和測力計,并在梁或板四周安裝四只高精度位移傳感器(精度0.001毫米); (2)預壓。將壓應力以(0.03-0.04)MP/S的速率連續(xù)地

8、增至平均壓應力,繪制應力-時間圖,持續(xù)分鐘后,以連續(xù)均勻的速度卸載至壓應力為1.0MP,如此反復三遍。檢查傳感器是否靈敏準確; (3)加載。將壓應力按照抗壓彈性模量試驗要求增至壓應力(并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采集支座變形數(shù)據,繪制應力-應變圖,用千斤頂對中間梁施加一個向上的力P,使其達到預期轉角的正切值(偏差不大于5%),停5分鐘后,記錄千斤頂力及傳感器的數(shù)值。 (4 )實 測 轉 角 正 切 值 的 計 算 84. 判定規(guī)則 1)實測的抗壓彈模與容許值偏差在之內,則滿足要求; 2) 實測的抗剪彈模與容許值的偏差在之內,則滿足要求的; 3) 在兩倍的剪應力作用下,橡膠層未被剪壞,中間層鋼板未斷裂錯位,卸載后,支座變形恢復正常,則認為是滿足抗剪粘結性能要求; 4) 試件老化抗剪彈模與規(guī)定抗剪彈模的偏差在之內,則滿足要求;5) 實測剪切角正切值符合容許剪切角正切值,則認為是滿足要求的; 6) 在不小于的壓應力時,橡膠層未被擠壞,中間層鋼板未斷裂,四氟板與橡膠未發(fā)生剝離,則認為極限抗壓強度是滿足要求;7) 實測摩擦系數(shù)符合容許摩擦系數(shù),則認為是滿足要求的;8) 試件的轉角正切值,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橋梁在1/300,鋼橋梁在1/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