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護理學基礎教案授課時間: 教材內容(章、節(jié)) 第十章 方劑基本知識及用藥護理教學任務或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組織方法 作業(yè)和學生學習參考文獻 課后小結第十章 方劑基本知識及用藥護理第一節(jié)中藥的基本知識中藥的性能:性:藥性;能:效能。是指中藥的性質和作用。 中藥性能的內容: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一)四氣五味1.四氣:是指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2.五味:是指藥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種滋味。(二)升降浮沉是指藥物在治療疾病時對人體的作用有不同的趨向性。升降浮沉是指藥物對機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種不同作用趨向。升是上升、提升;降
2、是下降、降逆;浮是發(fā)散向外;沉是泄利向內。(三)歸經指藥物對機體特定臟腑、特定經絡和特定部位的選擇性作用。藥物對機體某部位的選擇作用稱歸經。 歸經的理論依據: 一是依據臟腑經絡學說:臟腑通過經絡聯系到體表,體表的病證也可影響相應的臟腑,能治療某種體表的病即入相應的臟腑、歸相應的經絡。 二是根據五味對臟腑經絡的配屬關系:五味入五臟,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入什么臟即歸什么經絡。(四)中藥的毒性“毒者,物之能害人者是也”。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的損害性。祖國醫(yī)藥學之毒有三:藥物的總稱?!搬t(yī)師常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yī)事?!彼幬锏钠??!八幰灾尾?,因毒為能,所謂毒者,以氣味之有偏也?!彼幬?/p>
3、的毒副作用?,F代中藥毒理的概念。二、中藥的用法(一)配伍 根據不同病情和臨床辨證,有選擇的將兩味或兩味以上的藥物組合在一起應用稱為配伍。配伍的目的:協調藥物的偏性克服不良反應更好的發(fā)揮藥物的效用對于較復雜的病證可以全面照顧掌握配伍禁忌,確保用藥安全配伍的方法:七情:就是將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系。分為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等七個方面(二)中藥的用藥禁忌1、配伍禁忌:兩種藥物配伍使用,會產生或增強藥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藥物的療效,因而臨床應當避免配伍使用。2、妊娠禁忌禁用藥:禁用藥大多系劇毒藥,或藥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墮胎作用較強的藥。包括:峻瀉、逐水、催生、化瘀、破血
4、、開竅、有毒性的藥物。慎用藥:慎用藥主要是活血祛瘀藥、行氣藥、攻下藥、溫里藥中的部分藥。3、證候禁忌:寒涼藥為味苦膩滯之品,易傷陽氣,對寒證,陽虛者禁用。溫熱藥為味辛燥烈之品,易傷陰血,對熱證,陽虛者禁用。升浮藥,對病勢上逆之證不宜用。在病癥復雜之時當屬例外。沉降藥,對病勢下陷之證不宜用。偏于攻邪的瀉藥多能損傷正氣,正虛者應慎用。偏于扶正的補藥易于戀邪,對邪實之證不宜用。有毒之品能克伐正氣,導致中毒,在非確鑿之時禁用。4、藥食禁忌(口服中藥時藥食宜忌的原則)飲食禁忌是指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稱忌口。1.一般在服藥期間應忌生冷、油膩、腥膻和有刺激性的食物。2.熱性者忌食辛辣、油膩、煎炸類食
5、物。3.寒性病忌食生冷類食物。4.皮膚病患忌食腥膻發(fā)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5.失眠臟燥患者不宜飲酒與茶等。(三)中藥的劑量中藥的劑量即用量藥物性能與劑量: 劇毒和峻烈藥物,用量宜小質松量輕的藥物,用量宜小質堅體重的藥物,用量宜大。2、藥物配伍與劑量: 單味藥使用時,劑量宜大君藥比臣藥用量大湯劑比丸、散劑用量大.3、患者情況與劑量: 老人小兒產后體虛,用量宜小成人體質壯者,用量宜大病情輕病程長,用量宜小病情重病程短,用量宜大.4、季節(jié)地域與劑量: 解表藥夏季和南方用量宜小;解表藥冬季和北方用量宜大;瀉火藥夏季用量宜大;瀉火藥冬季用量宜小.第二節(jié) 方劑基本知識方劑是在辨證立法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藥物進
6、行配伍而組成的,是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劑組成及變化以法統方方從法立治法是組方的依據;方劑是治法的體現(一)方劑組成的原則1.君藥:又稱主藥,是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其藥力居方中之首,是方中必須具有的藥物。 2.臣藥:(1).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作用的藥物。(2).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3.佐藥:(1)佐助藥 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2).佐制藥 用以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能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的藥物。(3).反佐藥 病重邪甚,可能拒藥時,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以防止藥病格拒。4
7、.使藥:(1).引經藥 能引領方中諸藥至特定病所藥物。(2).調和藥 具有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二)方劑組成的變化1.藥味的增減變化:是在君藥不變的前提下,對臣藥或者是佐使藥的加減。適用于主證不變的情況,隨次要兼證的不同進行加減。藥量的增減變化:藥物的組成相同,藥量發(fā)生變化,這種經常使方劑的功效主治均發(fā)生變化3.劑型的更換變化:同一個方劑,用藥用量完全相同,機型不同,作用也會有所差別。這種差別主要表現在藥力大小和緩峻的區(qū)別,在主治證上的病史的輕重緩急的區(qū)別。二、方劑的劑型湯劑、散劑丸劑:密丸、水丸、糊丸、濃縮丸膏劑:流浸膏、浸膏、煎膏(內服) 硬膏、軟膏(外用)酒劑、丹劑、茶劑、藥露、片劑
8、、沖劑、針劑、口服液、膠囊劑、糖漿劑錠(餅)劑、線(條)劑第三節(jié) 中藥用藥“八法”及護理中醫(yī)常用內治“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一、汗法1、概念:是指通過開泄腠理、調暢營衛(wèi)、發(fā)汗袪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 2、適應癥: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證;麻疹未透;上肢及頭面部水腫兼有表證者;瘡瘍初起者。3、護理:(1)湯藥宜武火快煎熱服;服藥后加蓋衣被,并飲熱水以助藥力,促其發(fā)汗。 (2)、常以遍身微汗為宜,不可過汗。(3)、一般情況下,汗出熱退即可停藥。若服藥后仍無汗體溫不降者,切不可給予冷飲或冷敷,如前法繼續(xù)服藥。(4)、汗出不止時,切不可掀被更衣,注意避風寒。汗出停止后再更衣換被,適當調節(jié)病
9、室溫度,防止復感。(5)、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生冷食物。(6)、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發(fā)汗(7)服發(fā)汗解表藥時,應禁用或慎用解熱鎮(zhèn)痛藥。二、吐法1、概念:吐法亦稱涌吐法,是通過藥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治法。2、適應癥: (1)、誤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2)、宿食停滯不化,尚未入腸,脘部脹痛。(3)、痰涎壅盛,阻礙呼吸。(4)、癲癇發(fā)狂等證。3、護理:(1)、一般服藥的劑量應從小量漸增,一服即吐者,不必盡劑。(2)、服藥后應多飲開水,以助藥力,或用手探喉引吐。(3)、服藥后嘔吐不止者,用生姜汁、冷開水或藥物解之。(4)、患者嘔吐時應取坐位或
10、側臥位。(5)、吐后給溫開水漱口,及時更換或清洗衣被。(6)、服藥期間應禁食,然后從流食開始逐漸到普食。(7)、年老體弱、心臟病、高血壓、嬰幼兒、孕婦應慎用或禁用。(8)、食物中毒或誤服毒物患者,要保留嘔吐物,以便化驗。三、下法1、概念:是通過運用瀉下藥蕩滌腸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腸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積、瘀血、結痰、停水等從下竅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種治療方法。2、護理:(1)、此類藥易傷胃氣,中病即止,慎勿過劑。(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3)、服寒下藥時,忌同時服用辛燥、滋補藥。(4)、服潤下藥時應配合食療。(5)、瀉下作用峻者,久病體虛、婦女胎前產后及月經期應慎用或忌用。四、和
11、法1、概念:亦稱和解法,是通過和解或調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種治法。2、適應癥:(1)、半表半里之少陽證。(2)、肝脾不和病證。(3)、腸胃不和病證。五、溫法1、概念:溫法是通過溫中祛寒、回陽通絡等作用,使寒邪去,陽氣復,經絡通,血脈和的治療方法。2、適應癥:里寒證 六、清法1、概念:亦稱清熱法,是通過清熱瀉火,使邪熱外泄,以清除里熱的一各方法。2、適應癥:里熱證七、消法1、概念:是通過消食導滯和軟堅散結作用,以使氣、血痰、食、水蟲等積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漸消散的一種治法。八、補法1、概念:是針對人體氣血陰陽,或某一臟腑之虛損,經以補養(yǎng)的一種治法。2、適應癥:虛證第四節(jié) 用藥護理一、湯劑煎藥方
12、法(一)煎藥工具1、適宜器具:砂鍋、瓦罐、陶瓷罐等2、禁忌器具:鐵、銅、錫、鋁等容器 (二)煎藥用水1、水質:以水質潔凈、礦物質少為原則,除處方有特殊規(guī)定外,一般用井水、自來水、蒸餾水或純凈水。用涼水或涼開水,忌用開水。2、水量:水:藥10ml:1g(三)煎前泡藥中藥只能浸泡不能水洗1、花、葉、草類浸泡2030分鐘;2、根、莖、種子類浸泡60分鐘3、復方湯劑浸泡3060分鐘(四)煎藥火候1、文火:小火慢煎;2、武火:大火快煎;3、“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保ㄎ澹┘逅帟r間(六)特殊煎藥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燉、烊化、沖服、泡服(七)機器煎藥:是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煎藥方法。二、中藥給藥規(guī)
13、則 (一)用藥方法:內服;外用(二)中藥給藥時間的規(guī)則(1)補陽藥宜在清晨上午服用,滋陰養(yǎng)血藥宜夜晚服用。(2)發(fā)汗解表藥宜上午服用,瀉下藥宜下午服用。(3)行氣利濕藥宜清晨服用,活血化瘀藥宜傍晚服用。(4)催吐藥宜清晨服用,安神藥宜睡前服用。(5)定時發(fā)作性病證宜發(fā)作前服用(三)服藥劑量一般疾病:每日1劑,分二次早晚服用頓服:病情緊急者,一次1劑,大量口服不拘時服:不拘時間,迅速服用或代茶飲小量頻服:小劑量多次服用;劑型不同,廠家不同,含量也不同(四)服藥溫度:溫服;熱服;涼服第五節(jié) 中藥中毒解救中草藥大多是天然動植物,藥性平和,療效確切。但也有部分藥物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各種不良反應甚至中
14、毒。 中藥學對于有毒性的藥物,常根據其毒性強弱的程度,標明有毒,或小毒;具有明顯的毒性作用的藥物,常標以大毒。一、造成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處方超量;誤食、誤服;炮制與服法不當;配合不當;久服而積蓄中毒;過敏體質;盲目用藥二、中草藥中毒的解救原則(一)中草藥中毒的解救、盡快清除未吸收的毒物催吐法:口服小時內,病情輕而且清醒者洗胃法:口服小時內導瀉法:用于清除腸道毒素清洗法:用于皮膚或黏膜表面 、加快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和解毒增加腎臟排泄:利尿劑、改變尿液的酸堿度透析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稀釋法:靜脈輸液解毒法:中和毒性、支持療法 若病人煩躁不安、驚厥,可給鎮(zhèn)靜劑若病人出現痰阻,可行吸痰法若病人呼吸困難,可采取坐位或吸氧若病人呼吸衰竭,可用呼吸興奮劑若病人心律不齊,可用強心劑若病人血壓降低,可用升壓藥(二)中草藥中毒的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變化并及時記錄。記錄中毒時間、癥狀、毒物種類、處理過程。毒物不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螺旋藻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天津市建筑安全員知識題庫
- 2025-2030年中國航空客運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電解錳廢渣處理行業(yè)競爭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長江大學《設計軟件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強化學習(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體育學院《食品分析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食品研究開發(f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部編人教版語文小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講教材解讀(集體備課)
- (2024年)師德師風學習內容教師師德師風培訓內容通用多篇
- GB/T 3452.3-2005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溝槽尺寸
- 車轍防治指導意見(確定稿)
- 一個近乎完美的微信引流招生方案
- 門診特殊病種審批表
- T_CEC 102.1-2016 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信息交換 第1部分_總則_(高清-最新版)
- 國際形式發(fā)票模板
- 山西省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標準(匯編)
-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yè)年金方案
- 常用偽裝方法組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