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統(tǒng)類正文_第1頁
脈象統(tǒng)類正文_第2頁
脈象統(tǒng)類正文_第3頁
脈象統(tǒng)類正文_第4頁
脈象統(tǒng)類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脈象統(tǒng)類 正文正文(直看橫推)提綱要脈,不越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字,以足該表里 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腑氣血也。蓋浮為陽、為表;沉 為陰、為里;遲為在臟,為冷、為虛、為寒;數(shù)為在腑,為 熱、為燥、為實;滑為血有余;澀為氣獨滯。能于是縷晰以 求之,而 疾莫能逃矣。顧浮沉以舉按輕重言,若洪、君、 弦、虛、濡、長、散,皆輕按而得之類,故統(tǒng)于浮;短、細、 實、伏、牢、革、代,皆重手而得之類,故統(tǒng)于沉。遲數(shù)以 息至多少言,若微、弱、緩、結,皆遲之類,故統(tǒng)于遲;緊、 促、動,皆數(shù)之類,故統(tǒng)于數(shù)。至如滑雖似數(shù),澀雖似遲; 而其理自殊,緣遲數(shù)以呼吸察其至數(shù),滑澀則以往來察其形 狀,且滑澀二脈,多主氣血故

2、也,故此二脈,雖無所統(tǒng),亦 平列于后,以為六綱云。脈象脈象,中醫(yī)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浮脈沉脈遲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引證解釋中醫(y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tài),為中醫(yī)辨證的依據(jù)之一。一般分為浮、沉、遲、數(shù)四大類。 晉 王叔和 脈經細 分為二十四脈, 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 李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1基本含義脈動應指(指頭)的形象稱為脈象,包括頻率、節(jié)律、形態(tài)、充盈度、顯現(xiàn)部位、通暢的情況、動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方面。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脈搏。心臟的搏動和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 均由宗氣所推動。血液循行于脈管之中,除了心臟的

3、主導作 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xié)調配合。肺朝百脈,即是循行于 全身的血脈均匯于肺 ,且肺主氣,通過肺氣的敷布,血液 才能布散全身;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tǒng)血,血液的循 行有賴于脾氣的統(tǒng)攝;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調節(jié)血量的作 用;腎藏精,精化氣,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各臟腑功能活動 的動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質基礎之一。故 脈象的形成與五臟功能活動有關,而且五臟與六腑相表里, 脈象的變化也可反映六腑的變化。脈象要素脈象要素,指脈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位、數(shù)、形、勢等 四個方面。脈象的辨識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覺。脈象的種類很多,中醫(yī)文 獻常從位、數(shù)、形、勢四個方面加以分析歸納,它與脈搏的 頻率

4、、節(jié)律,呈現(xiàn)的部位、長度、寬度,脈管的充盈度、緊 張度,血流的通暢流利度,心臟搏動的強弱等因素有關。掌 握脈象要素,對于理解各種脈象的特征及形成機理,可起到 執(zhí)簡馭繁的作用。一脈位指脈搏跳動顯現(xiàn)的部位和長度。每次診脈均應診察脈搏顯現(xiàn) 部位的深淺、長短。正常脈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 寸、關、尺三部有脈。如脈位表淺者為浮脈;脈位深沉者為 沉脈等;脈搏超過寸、關、尺三部者為長脈,脈動不及寸、 尺者為短脈。二脈數(shù)指脈搏跳動的至數(shù)和節(jié)律。每次診脈均應診察脈搏的頻率快慢和節(jié)律是否均勻。正常成人,脈搏的頻率約為每分鐘 70-90 次,且節(jié)律均勻,沒有歇止。如一息五至以上為數(shù)脈等;一 息不滿四至為遲脈;

5、由現(xiàn)歇止者,有促脈、結脈、代脈等脈 的不同;脈律快慢不勻者,為三五不調,有散脈、澀脈等。 三脈形指脈搏跳動的寬度等形態(tài)。每次診脈均應診察脈搏的大小、 軟硬等形狀。脈形主要與脈管的充盈度、脈搏波動的幅度等 因素有關。如脈管較充盈,脈搏幅度較大者為洪脈;脈管充 盈度較小,搏動幅度較小者為細脈;脈管彈性差、欠柔和者 為弦脈;脈體柔軟無力者為濡脈、緩脈等。四脈勢指脈搏應指的強弱、流暢等趨勢。脈勢包含著多種因素,如 脈動的軸向和徑向力度;主要有由心臟和阻力影響所產生的 流利度;由血管彈性和張力影響而產生的緊張度等。每次診 脈均應診察脈動勢力的強弱及流暢程度。正常脈象,應指和 緩,力度適中。應指有力為實脈

6、;應指無力為虛脈;通暢狀 態(tài)較好,脈來流利圓滑者為滑脈;通暢狀態(tài)較差,脈來艱澀 不暢者為澀脈等。以上是構成脈象的基本要素,也是體察脈象的基本要點。脈 象的辨別,主要依據(jù)醫(yī)者指下感覺,因此,醫(yī)者察脈,必須 反復練習指感,細心體察,尤其是對脈象的位、數(shù)、形、勢 等更應反復體察,將各種脈象要素綜合起來進行分析,才能 形成比較完整的脈象,才能正確的分辨各種病脈。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 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 遲脈、數(shù)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記載晉王叔和脈經將脈象總結為二十四種;元滑壽診家 樞要發(fā)展為三十種脈象;明李時珍瀕湖

7、脈學定為二十 七脈;明李士材診家正眼再增入疾脈,合二十八種脈象。 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脈。分類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罕碜C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 衛(wèi)氣抗邪,脈氣豉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 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 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豪镒C。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 虛。邪郁于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 虛弱,陽虛氣陷,脈氣豉動無力,則脈沉無力。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汉C。有力 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

8、證。數(shù)脈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主?。簾嶙C。有力 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豉動, 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 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禾撟C: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豉動脈搏,故按之空虛。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簩嵶C: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痰飲、食滯、實熱等證 ,又主妊 娠。婦女無病而見滑脈,可判斷為妊娠 (妊娠29月)。正常 人脈滑而緩和(稍有滑象),是營衛(wèi)調和、氣血充盈的征象。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

9、熱盛。內熱盛 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 大落。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禾撟C,多見于陰虛、血 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 或濕邪阻壓脈道, 脈細小。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 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由現(xiàn)弦脈。促脈脈來急數(shù),時而一止,止無定數(shù),即脈搏快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 為陽盛熱實,或氣血痰食停滯,見于氣血痰食瘀滯,腫痛, 諸實熱證。脈細促而無力,多為虛脫之象。結脈脈來緩慢,時見一止,止無定數(shù),即脈搏慢而不規(guī)則的間歇, 為陰盛寒積或氣血瘀滯,見于氣滯血瘀,痰結食積,

10、癥積、 疝痛等。結而無力為氣血虛衰,見于虛勞久病及各類心臟病 所致的心律不齊。代脈脈來歇止,止有定數(shù),不能自還,良久復動,即有規(guī)律的問 歇,脈搏動到一定至數(shù)歇止一次,歇止時間較長,為臟氣衰 微之征象,可見于心律失常的二聯(lián)律,三聯(lián)律等。正常脈象 概括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常脈為三部有脈,一息四至 (每分鐘脈搏70 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節(jié)律均勻,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尺脈沉取不絕。稱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氣,脈搏表現(xiàn)和緩,從容,流利;有神, 是指脈搏應指有力柔和,節(jié)律整齊;有根,主要表現(xiàn)為尺脈 沉取不絕。關聯(lián)此外,脈象與內外環(huán)境的關系十分密切。由于氣候,年齡, 性別,體質

11、,勞逸及精神狀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脈象也會發(fā)生 莫些生理變化。例如一年四季,脈象有春弦,夏洪,秋浮, 冬沉的變化;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脈急數(shù),青壯年脈 多有力,老人脈稍弦,婦女脈象較男性脈象弱而略快;胖人 脈稍沉,瘦人脈稍浮;勞力之后,飲酒,飽食或情緒激動時, 脈多快而有力,饑餓時脈來較弱;腦力勞動者脈多弱于體力 勞動者等。這些均應與病脈相鑒別。另外,少數(shù)人梯動脈走 向異常,脈可不顯現(xiàn)于寸口,如有的顯于寸口的背側,名日“反關脈”;有的從尺部斜向手背,名日“斜飛脈”。這都不屬于 病脈。影響因素綜述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 都有所對應的病癥范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

12、現(xiàn)象,是 從外部測量到的關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一個信號。其不足之處是, 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fā)現(xiàn)高血壓,但測不由血壓值, 若說號由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生物體,除 了發(fā)送內源性信息,還發(fā)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 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 因素有地理、氣候等。經驗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 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由現(xiàn)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 界環(huán)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由現(xiàn)明顯的變化。 如果在生理的調節(jié)范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范圍, 就是病態(tài)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在這 時,經驗顯得尤其重

13、要,診脈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yī)大 夫可以較準確地發(fā)現(xiàn)病變,而一般的中醫(y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 清,甚至診斷失誤。其他相關脈象辨識脈象辨識病脈時,還要注意下述幾個問題:(1)象多兼見:脈診時單一脈象較少見,多為幾種脈象如“浮 數(shù)”、“沉遲”、“沉細弦”,“沉細遲澀”等混合并見。這些兼見脈 象,必須結合其它診察資料,才能對病證的表里、寒熱、虛 實以及病勢的盛衰作曲判斷。(2)有關脈與證的取舍問題: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 可考慮“舍脈從證”(即舍去脈的假象而以真實的證候為診斷 依據(jù))或“舍證從脈”(即舍去證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實的脈 象作為診斷依據(jù))。例如,心腹急痛,脈見沉伏(見于疼痛 性休克時),當舍

14、脈從證;胃腹脹滿,脈象微弱(因脾不健 運而有虛脹),當舍證從脈。一般情況下,應是脈證相符; 在特殊情況下,則須全面考慮,去偽存真。(3)四診合參:診斷不能單靠切脈,而須望、聞、問、切 四診合參。切不可不問病情,單憑切脈就主觀臆斷。(4)不能機械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兩手寸、關、尺(共六 部)分主臟腑的規(guī)定,而應全面地從脈象主病由發(fā),參考其 它三診,對病證作由正確的診斷。肝炎脈象特點脈象可以反映疾病的所在部位,邪氣的進退、正氣的盛衰。 因此,結合其他各種診察手段來分析病人的脈象,對于辨析 病情、判斷予后及提供臨床治療依據(jù)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內容。前人指由:“肝脈自弦”。臨床觀察證明,是正確的。根據(jù)大

15、 量臨床資料報道,肝病病人以弦脈居多。脈象與癥狀的關系 是:弦脈或兼弦脈者多有右助或兩肋疼痛、脹痛、失眠、頭 昏,乏力、納差等。弦滑或弦滑數(shù)脈相兼多見于急性黃疸型 肝炎;弦細并見的多見遷延型和慢性活動型肝炎,也可見諸 部分急性無黃疸型肝炎。部分由現(xiàn)緩脈者大多有乏力感,其 他無明顯不適,濡脈者多見頭昏、腰酸、輕皮浮腫、四肢發(fā) 脹;數(shù)脈多見口干口苦、尿黃、低熱或伴觸血,多夢心悸, 大便秘結;沉細脈則病情多較穩(wěn)定。脈象與體癥的關系是; 凡肝大1-2厘米者脈多見弦細、緩或儒脈;肝腫大 3厘米以 上者以弦脈,滑脈或弦滑脈有為多。脈象與肝功能的關系是:“肝功能轉氨酶明顯增高者,其脈多弦而有力或弦滑、弦數(shù);

16、 肝功能輕度改變或接近正常者,其脈多趨向弦細或柔細和緩。 以上說明,脈象的弦、滑、數(shù),往往反映著濕熱毒邪亢盛之 象;脈象的細、緩、沉則反映著胃氣來復,正氣漸長、邪氣 漸退,如果肝功能與癥狀一度好轉, 但脈象仍然持續(xù)由現(xiàn)弦、 滑、數(shù)等脈象的,病情往往短期內仍會反復。因此,肝炎患 者的脈象不僅反映了 “肝脈自弦”傳統(tǒng)理論具有的普遍指導意 義,也反映了脈學中是否有“胃氣”即從容和緩之象在判斷病 情轉歸上的作用。至于肝硬化的脈象亦基本如上述,愈是弦滑有力者,其病演進愈快,預后不佳;若脈象弦中有細柔和緩之象,則說明邪氣有漸退之勢,正氣有來復之機、預后良好。 2脈象口訣歌脈理兮,用心細,三法四中要熟記。人

17、脈難,需勤理,察形 辨象非容易,浮沉遲數(shù)力為中,擴充各脈真消息,此理需明 未診前,免之新醫(yī),吃脈記,經為一貫用心機,指下回聲診 妙記。浮脈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 中間仔細究,有力惡風見表實,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里有 七瓣(浮緊、浮緩、浮滑、浮數(shù)、浮遲、浮虛、浮洪) ,其 中理性要經驗。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 火盛治災凡。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 久病逢時或氣痛。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桿,心腎身強氣本狀, 實脈相聯(lián)似劍長。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 澀微動結似相隨,主

18、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其脈:兩邊實中間空,其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其血上溢,其現(xiàn)遲脈下流紅,其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 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shù)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 按之分散難歸整,產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 有力為痛滯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 細、沉數(shù)、沉遲、沉微,數(shù)頭機關勿誤人。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 春冬老弱確為善。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癥痞結, 脈喪瀉之不由頭。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 少年可慮白頭矣。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 病因虛法,汗多中。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和弦長,勞傷微疾真精損, 氣喘腹疝,七情傷。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豉皮,女人半產并崩漏, 男子血虛或“夢遺”。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 沉遲里冷必定見。緩、結、代、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里求神氣, 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 五其交攻為痞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