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頁2022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9篇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9篇在經(jīng)濟開展迅速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防止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根據(jù)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適宜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1一、實習目的與任務1、實習目的:通過野外實習,使我們穩(wěn)固,充實?資源環(huán)境地學根底?或?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測量學?、?水文地質學?等根底地質學的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對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學會典型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描述、綜合分析的根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根
2、本技能,以及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2、實習任務:1通過巢北鳳凰山地區(qū)自然露頭和人工揭露的地質點進行系統(tǒng)的觀測,收集各種地表地質信息等有關資料,研究地表地質規(guī)律,包括地層劃分和層序、巖性組合及巖相特征、地質構造及構造變動、巖漿活動以及有用礦產(chǎn)的賦存規(guī)律等。2繪制相應的地質圖件,如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地形地質圖、構造綱要圖等。3編寫文字報告。對測區(qū)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huán)境的變遷、古生物的演化、構造形態(tài)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研究。二、實習要求1掌握實習區(qū)內地層層序、巖性巖相、厚度、標志層、接觸關系以及地質體的變化規(guī)律,對測區(qū)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huán)境變遷、古生物演化、構造形態(tài)組合及變動歷史作
3、綜合分析和研究。2掌握實習區(qū)內各類巖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觀察、鑒定、描述和命名方法。3掌握各種野外地質現(xiàn)象如地層接觸關系、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典型沉積特征、各種地質作用現(xiàn)象等觀察、描述、記錄和分析的方法。4掌握實測地質剖面和野外地質填圖的步驟、方法和要求。5掌握編制地形地質圖、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等主要地質圖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6學會在地質觀察、編圖根底上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地質報告編寫的要求和方法。三、工作方法每個階段進行之前,都要上課對本階段的要求以及方法進行介紹。第一階段:由老師帶隊進行踏勘,分別到麒麟山東南麓以及麒麟山和鳳凰山交匯處、7410工廠及甘露寺一線、馬家山、平頂山、姚家
4、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計5天。第二階段:分組進行實測地層剖面包括繪制地層剖面圖、編寫地層剖面說明書,共計5天。第三階段:地質測量填圖,共計5天。四、成果1、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1份;2、實測地層剖面圖3張;4、1:10000地形地質圖1張;5、1:10000構造綱要圖1張;6、1/2千綜合地層柱狀圖1張;7、1:10000圖切剖面圖2張。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2一、實習概況1、實習目的與任務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yè)根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進一步穩(wěn)固地質地貌學的根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擬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
5、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根底。野外考察實習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了我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根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2、實習概況(1)實習地點(其一):貴州關嶺花江大峽谷花江大峽谷:關嶺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順市西部,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西南面。東北與鎮(zhèn)寧縣接壤,西南以北盤江為界和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鄰。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西北起崗烏鎮(zhèn)的毛草坪,東南至板貴鄉(xiāng)的三江口。全長79公里,平均寬3.8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共分為
6、5個景區(qū),即夾山景區(qū)、鐵索橋景區(qū)、下瓜寨景區(qū)、盤江橋景區(qū)和古生物化石景區(qū)?;ń髰{谷風景名勝區(qū)主峰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區(qū)最低點是北盤江和打邦河的交集合處,海拔僅370米。山高、峽深、水急、壯美的自然景觀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久遠的海百合、龍化石構成“雄奇、宏大、險峻、神秘的鮮明特色,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2)實習單位:09級環(huán)境與生命科學系地理科學專業(yè)一班 姓
7、名:王斌 學號:08120901003(3)實習時間:XX年6月5號XX年6月10號(4)實習器材;地質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皮尺等(5)指導老師:莫世江教授、丁衛(wèi)紅老師等(6)實習分組:09地理(1)班第一組(7)實習路線;畢節(jié)學院安順市黃果樹瀑布關嶺縣城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興義市萬峰林石林織金洞畢節(jié)學院二、實習內容花江大峽谷地質地貌概況地球的裂縫花江大峽谷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在地質構造上位于楊子臺褶帶中的黔南古斷褶來之西部,出露地層中三疊紀地層分布廣泛,巖性以碳酸巖層為主,這是形成巖溶地貌的根底。經(jīng)過屢次造山運動,地殼隆升,海水消退,出露的海沉積物中碳酸鈣
8、含量高,經(jīng)水的溶解和風化剝蝕,發(fā)育成各種奇觀,如溶洞、奇石等,這些奇觀主要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ń髰{谷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其開展演化的根底。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大峽谷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其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該區(qū)域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開展過程。該區(qū)域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 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xiàn)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2、喀斯特發(fā)育情況花江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號稱貴州省境內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
9、帶巖溶景觀博物館。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3、該地區(qū)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和發(fā)育的主要因素(1)巖石的透水性:水滲入可溶性巖石內部是加速巖石溶解和地質作用的重要因素.2)地下水的運動: 地下水排水條件好,交替作用強,喀斯特開展速度快;地下水運動緩慢,那么情況相反,溶解的碳酸鈣不能及時帶走,停滯的地下水很快成為飽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蝕能力。(3)水的溶解能力:凈水溶解能力是比擬低的,當水中合有碳酸時,溶解能力加強。 自然界碳酸的來源很多,主要來自空氣
10、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層中各種生物化學作用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與水的化合。此外,氣候和巖石成分、結構、產(chǎn)狀、厚度等,對喀斯特的發(fā)育也有很大的影響。4、沉積構造在大峽谷的山體上隨處可見的沉積構造也是遠古時期地殼活動留下的印記。當時湖泊流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沉積下來,形成現(xiàn)在的巖石,不同的層理交織在一起,看上去好似一幅幅渾然天天成的山水畫。早期形成的沉積巖與火山噴發(fā)的巖漿接觸后,在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生變質,又形成了顏色豐富、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5、地質構造在花江大峽谷一帶進行實地的考察,觀察該區(qū)域的初露巖石的形狀,結合書本已學的地質學知識,可以形象的進行如下概括:地質
11、構造主要分為兩大類,四小類:一是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兩種形態(tài);其中巖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彎曲的是向斜。二是斷層,包括地壘(斷層上升巖層)和地塹(斷層下降巖層)兩種。 6、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于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假設某點的磁偏角,那么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于a磁加減磁偏角。應
12、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那么向右,西偏那么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于磁偏角。經(jīng)校正后測量時的讀數(shù)就為真方位角。(二)目的物方位的測量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測量時放松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shù)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假設指針一時
13、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shù)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shù)時亦同樣)。假設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shù)表示測者位于測物的什么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shù)才是目的物位于測者什么方向,與前者比擬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為了防止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chǎn)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恒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shù)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三)巖層產(chǎn)狀要素的測量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于其產(chǎn)狀要素,巖層產(chǎn)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巖層產(chǎn)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根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巖層走向
14、的測定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shù)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巖層之走向。2.巖層傾向的測定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假假設在巖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
15、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假設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那么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3.巖層傾角的測定巖層傾角是巖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巖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恒小于真傾角,也就是說巖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恒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測量時將羅盤直立,并以長邊靠著巖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并用中指搬動羅
16、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shù),即為巖層之真傾角。巖層產(chǎn)狀的記錄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既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巖層走向為3100,傾向為2200 ,傾角350,那么記錄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野外測量巖層產(chǎn)狀時需要在巖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qū)分露頭和滾石。區(qū)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斷。測量巖層面的產(chǎn)狀時,如果巖層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上當作層面以便進行測量。7、花江大峽谷石漠化情況及其治理方案(1)石漠化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我國西北一帶沙漠化現(xiàn)狀相似,
17、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jīng)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我國西部石漠化速度相當快,其中廣西碳酸巖占全區(qū)土地總面積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遞增。石山地區(qū)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huán),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ń髰{谷地區(qū)也與此類似,治理石漠化當務之急!(2)成因機理一、花江大峽谷區(qū)域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jù)資料顯示,每形成1 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XX年,較非巖
18、溶區(qū)慢1o80倍,這是西南巖溶山區(qū)土層淺薄、易出現(xiàn)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根本原因。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于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巖溶山區(qū)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fā)下,使大片巖溶山地變成石漠化。三、巖溶山區(qū)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 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巖溶山區(qū)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巖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巖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fā)便極易產(chǎn)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四、降水的影響。西南巖溶山區(qū)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占4o )和
19、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jié),農(nóng)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于幼苗階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開展。五、人口增長過快,農(nóng)業(yè)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巖溶山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農(nóng)業(yè)人口比重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巖溶山區(qū)陷人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jīng)濟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中。六、對土地掠奪式經(jīng)營,耕種方式落后。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山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對土地掠奪式經(jīng)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水分環(huán)比泥沙環(huán)比山地石率環(huán)比西南巖
20、溶山區(qū)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3)合理的治理方案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層厚度;二是采取林農(nóng)混種的方式,實行以耕代撫;三是采取興修蓄水池方式,保證林竹生長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踐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壤改進、施肥,促進林竹生長。四、多部門聯(lián)動。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關系到貧困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群眾的脫貧致富和新農(nóng)村建設,僅靠林業(yè)部門一家的努力難以到達效果。因此,政府把林業(yè)、國土、財政、農(nóng)業(yè)、糧食、水利、畜牧等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整合,實現(xiàn)多部門聯(lián)動治理。一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結合當?shù)刂攸c開展以花椒
21、為種植的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地區(qū)開展林下種情況下,種草養(yǎng)畜,增加了農(nóng)戶收入,調動了廣闊群眾石漠化綜合治理積極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該區(qū)域的石漠化治理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區(qū),要投入較大力度。三是加強農(nóng)村能源建設。巖溶區(qū)群眾生產(chǎn)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長期隨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難點之一。三、實習心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到達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時機。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穩(wěn)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
22、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時機。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3實習一、礦物(一)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實習二、礦物(二)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實習三、風化作用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
23、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通過參觀地質
24、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到達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穩(wěn)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一)實習任務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
25、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二)實習內容及要求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識別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
26、圖。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實習一、礦物(一)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實習二、礦物(二)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實習三、風化作用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
27、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
28、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到達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穩(wěn)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一)實習任務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
29、地質實習報告。(二)實習內容及要求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識別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
30、作用。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1)xx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巖、震旦系混合巖的巖石特征,初步掌握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黑云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的穿插關系,了解巖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chǎn)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xiàn)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制。(2) xx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石英脈、煌斑巖脈的穿插關系;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及花崗巖的粒度變化
31、,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巖(剩余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巖中的“x次生節(jié)理,學會節(jié)理的產(chǎn)狀測量與記錄。(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巖的巖性特征及產(chǎn)出狀態(tài),初步掌握巖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鑒定特征。學習斷層特征的判別與產(chǎn)狀測量。(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筆架山巖體(花崗斑巖)的巖性特征及中細?;◢弾r脈的穿插關系;通過參觀瑩石礦,了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鑒定特征及形成條件。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三天第一局部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第二局部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征: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chǎn)的順序進行概
32、括性地總結;第三局部 幾種地質現(xiàn)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xiàn)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chǎn)物及特征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第四局部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獲、體會及建議。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并茂。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根本工作方法和根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chǎn)狀。(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4)學會繪制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制地質現(xiàn)象示意圖、素描圖。(5)根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6)初步
33、學習標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4從5月30號到6月1號,我們在老師的帶著下分別在肇慶七星巖,黃埔區(qū)蟹山公園,華農(nóng)樹木林及教三附近進行了地質地貌學的實習。5月30日肇慶七星巖石灰?guī)r山峰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七星巖由風巖、玉屏巖、石室?guī)r、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guī)r山峰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從外表觀察,七座山峰為灰色與少量白色相夾雜,可以初步判斷為石灰質巖石;由于此地區(qū)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灰?guī)r山外表有許多較大的裂痕。通過這些裂痕,可觀察到其解理完整。實習指南上對七星巖的形成過程的圖解,可知為先
34、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擬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局部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shù)氐桶牡匦?。再由于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guī)r山峰。溶洞肇慶七星巖地區(qū)另一個特色之處就是其巖洞。實習過程中,老師指出溶洞形成之處是位于地表水層的水平流動帶,由于流水侵蝕而形成的洞穴,這些洞穴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質運動,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現(xiàn)在了人們視線。我們在一溶洞入口處觀察時,老師還指出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溶洞經(jīng)歷過4次發(fā)育,可是我們觀察
35、到洞內頂部都比擬平滑相連,是因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長時間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內每個發(fā)育的連接處發(fā)生巖石的掉落,使得頂較為平滑,而在地上,還可以見到坍塌下來的大石塊。我們進入溶洞,里面到處都有石鐘乳。而石鐘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頂部滲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對石灰?guī)r具有較強的溶蝕力,呈飽和碳酸鈣水溶液。溶液下滲時失去局部CO2而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于是碳酸鈣在水滴外表結晶成為極薄的鈣膜,水滴落下時鈣膜破裂,殘留下來的碳酸鈣與頂板連接成為鈣環(huán)。下滲水滴不斷提供碳酸鈣,鈣環(huán)不斷外下延伸形成細長中空的石鐘乳。七星巖溶洞內喀斯特地貌極其發(fā)育,石鐘乳隨處可見,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為千姿百態(tài)的景觀。平原在往返肇慶
36、的路上,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高樓大廈,而且聽身邊的同學說,肇慶沒有高過20層的大樓。一開始我們覺得很奇怪,后來仔細想了想,還是有原因的。肇慶位于西江附近,其陸地為沖積平原。地面可見河漫灘相紅黃、紅黃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慶沖積平原大局部面積。這樣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層的樓宇。5月31日黃埔區(qū)蟹山公園進入蟹山公園后,我們對這里的巖石和地質進行了觀察。蟹山從外表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巖石主要為紅褐色。我們對這里的巖石進行了分析。這里的巖石主要是砂巖、粉砂巖,此外還有泥巖和頁巖。在一處多巖石碎塊的地方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這里的巖石碎塊硬度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顆粒非常細,應屬粉砂巖。老師
37、講解的時候告訴我們,這里的物理風化相當強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細小。通過對某一大石塊觀察見到,石塊明顯分為好幾層,每層之間有一條約5厘米后的、由鵝卵石排成的一個面。由此可以知道,這個地區(qū)為河流沖擊成的平原,經(jīng)過屢次沉積下來的泥土經(jīng)過物理變化又形成了沉積巖。老師后來還說到,這里的巖石固結時,氣候非常穩(wěn)定,為類似揚沙的天氣。而這里的巖石為紅色,是因為巖石形成時,主要膠結物含有3價鐵離子。6月1日華農(nóng)老師帶我們去了樹木園看已經(jīng)風化完全了的花崗巖。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花崗巖風化之后的層黃色為主,夾雜了紅色及白色。用手對風化了的花崗巖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許多細小顆粒。經(jīng)過較完全風化后的花崗巖,只剩下透明細小的
38、石英,因為花崗巖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崗巖的風化為化學風化,主要由肉紅色的正長石,白色的斜長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無色的石英組成。在華農(nóng)教三附近的花崗巖化學風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從石頭上弄下寫石塊。而華農(nóng)教三附近的花崗巖有呈橢圓的,也有呈片狀的。老師解釋,這是因為由于某些花崗巖本身有裂縫,而有的卻沒有,通過流水侵蝕,有裂縫的花崗巖裂縫越來越大,使花崗巖不斷侵蝕形成片狀;沒有裂縫的,由流水侵蝕使形狀越來越趨向球狀。結束語我們這次的實習盡管只有短短三天,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xù)學習的熱情。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
39、到了學習地質地貌學的意義,穩(wěn)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jié)。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5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到達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穩(wěn)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一)實習任務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根底
40、。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二)實習內容及要求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識別幾種常見
41、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實習一、礦物(一)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實習二、礦物(二)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實習三、風化作用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實習五、常見的
42、沉積巖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
43、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6一、實習概況1、實習目的與任務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yè)根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穩(wěn)固地質地貌學的根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擬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根底。使學生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根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2、實習概況實習地點:xx自然保護區(qū)x
44、x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島即墨市城區(qū)西側,總面積平方公里,公園內以海拔米的xx為最高主峰,大山、寶安山、團山及長嶺等幾個側峰拱衛(wèi)在周圍。山雖不云高,峰雖不屬秀,然而這里豐富而又獨特的地質現(xiàn)象,卻使其在地質保護、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實習單位: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專業(yè)20 xx級實習時間:20 xx-12-31二、實習內容1、xx自然保護區(qū)概況xx自然保護區(qū)是1994年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島即墨市城西4公里處,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學地質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文化于一體,充分表達了xx文化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也是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旅游勝地。xx自然保
45、護區(qū)是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區(qū)內含有柱狀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及古脊椎動物化石等豐富的地質遺跡,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區(qū)內地質遺跡不僅豐富,而且十分獨特,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淺粗面火山巖柱狀節(jié)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寬150米,單株獨立、巍巍壯觀,可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并保存完好的有26處,最大的一株長16米、平均直徑0.8米硅化完全、年輪清晰實屬罕見;維妙維肖的沉積巖包卷層理和交錯層理勝似一幅山水畫,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展現(xiàn)了火山爆發(fā)的烈焰對地質的改變,給人留下了對大自然的感慨。2、xx地質地
46、貌概況xx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晚期的火山運動奠定了xx的根底。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xx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xx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膠東半島及山東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開展過程。xx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區(qū)域地層劃分屬萊陽群曲格莊組。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其中蘊藏著較豐富的硅化木和獨特的安山巖柱狀節(jié)理,從而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xiàn)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xx自然保護區(qū)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寶安山(海拔I45米)、團山(海拔I26米)和長嶺組成
47、。自南、北兩側遙望,xx、大山二峰并峙狀似馬鞍,其地貌類型屬剝蝕準平原上的殘丘地貌,山體圓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間,最高部位在保護區(qū)南側,海拔300米左有,相對高度達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帶,山西坡延至信村嶺,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龍山),山東坡延至陳家河東嶺,均屬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殘丘周圍之沖溝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護區(qū)范圍內無較大河流,只有數(shù)條季節(jié)河及山北坡截溝堵流形成的幾個小型水庫,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潛粗面火山巖結構構造特征,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能力,再加上斷裂構造等因素,在周圍沉積巖層逐漸侵蝕夷平的狀態(tài)下形成孤立殘丘地貌,使之具有山雖不高卻有拔地突起
48、之感。保護區(qū)內地層單一,出露地層為白堊系萊陽群,主要巖性為紫紅、黃綠色中細粒長砂巖、含礫砂巖夾砂礫巖、鈣質粉砂巖、偶夾砂巖。特別是經(jīng)多年采石,開挖揭露出了xx綠色次火山巖柱狀節(jié)理,形成了假設干筆直挺拔柱狀節(jié)理形態(tài)的人工露頭景觀,俗稱“石柱群。同時xx山體是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動植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xiàn)象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地質寶庫,是豐富的地質資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質博物館。3、實習內容xx硅化木我們的站就是xx極富盛名的xx硅化木。目前在xx四周發(fā)現(xiàn)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處,這些遠古時代的樹木經(jīng)過硅化反響形成了現(xiàn)在的化石。早在億年前,xx地區(qū)曾為“古萊陽湖的一局部,在潮
49、濕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有大量樹木,其中局部樹木死亡后在本地或異地被掩埋起來,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發(fā)生硅化反響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一株被鑒定為南洋杉,樹干長米,平均直徑米,樹根、疤節(jié)、年輪清晰可見,非常罕見。中生代地層中形體碩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重要保護對象。盡管國內有不少有關硅化木的報道,但在這樣特殊的地質結構條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見。此外,古脊椎動物化石在本區(qū)內也有零星發(fā)現(xiàn)。xx石林xx盛產(chǎn)安山玢巖,多為灰綠、灰褐色,是約1億年前巖漿涌出地表冷凝而成,為優(yōu)質建筑雕飾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巖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柱狀的
50、節(jié)理,柱體截面直徑約1米左右,高約30余米,筆直挺拔,排列緊密,恰似一片密林,蔚為壯觀,故名“xx石林。據(jù)專家考證,xx石林一億多年前由火山噴溢的安山巖漿冷凝收縮而成。安山巖呈灰綠色,結構均勻,質地純潔,是一種高級建筑雕飾材料。山之西南因巖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形柱狀節(jié)理,柱體截面直徑一般在米間,柱體長30米,柱體筆直挺拔,排列整齊,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為壯觀。此類柱狀石林多發(fā)育于玄武巖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狀,而xx石林可發(fā)育于安山巖中,且呈四方形,這在地質學上較為罕見。就其價值而言,xx石林規(guī)模比南京六合縣石柱規(guī)模更大,亦更宏偉壯麗,可與美國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狀節(jié)理玄武巖體相媲美。站在
51、由大片柱狀節(jié)理石柱群組成的xx石林前面,人們似乎能從中探尋出發(fā)生在億年前的火山活動的場景。在遙遠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即墨地區(qū)火山活動強烈,以即墨城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許多火山錐,火山噴發(fā)出的大量巖漿經(jīng)冷卻收縮形成了現(xiàn)在蔚為壯觀的xx石林,這片高米、寬米的石柱群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并稱為世界“三大石柱群。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7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目的:為更好穩(wěn)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得到第一手野外資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以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根底,同時培養(yǎng)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系統(tǒng)地了解秦皇島柳江盆地的地質地貌概況,學會野外實習所必須掌握的根本
52、要領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務有:1、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2、河流階地、海岸地貌等的識別3、野外地貌素描的練習4、學會野外實習報告的編寫二、實習區(qū)地理概況實習基地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zhèn)上莊坨村,位于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qū)28km,地理緯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鳥瞰秦皇島地區(qū),表現(xiàn)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區(qū)。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qū),低山區(qū)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qū),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
53、多孤山,少線性山脊。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qū)。北、東、南三面為燕山期花崗巖形成的陡峻山嶺所包圍,東南面多為丘陵。最頂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東南部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巖分布區(qū)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東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米。總的地貌特征與全區(qū)相同,亦表現(xiàn)為西北高,東南低。整體構造為一復向斜,東翼寬淺,西翼較陡。斷層有正斷層、逆斷層、平推斷層??筛鶕?jù)統(tǒng)一巖層的高度比照來判斷斷層的類型。該地區(qū)的地貌類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等。整個柳江盆地是個不對稱的復向斜,褶曲核部新,兩翼老,
54、為向斜,西翼東傾,動翼西傾;且西翼窄,東翼寬,即西翼傾角大,東翼傾角小,兩翼不對稱,且西翼上有多個小背斜。綜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個兩翼不對稱的復向斜。實習區(qū)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氣候。最底氣溫21。5攝氏度1959。1。1,最高氣溫39。9攝氏度1961。6。10,年平均氣溫11。3攝氏度。暑期69月氣溫高于30攝氏度的天數(shù)僅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間,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季節(jié)。該區(qū)工農(nóng)業(yè)并重,農(nóng)業(yè)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高粱等。山坡多種果樹,尤以桃樹較多,盛產(chǎn)蜜桃。礦產(chǎn)以煤,耐火粘土為主。其中煤礦開采歷史悠久,煤質為無煙煤,局部
55、為劣質煤。柳江煤礦為區(qū)內最大工礦企業(yè),年產(chǎn)60萬噸。其次是北山發(fā)電廠,主要滿足秦皇島市工業(yè)和居民用電。此外,水泥廠,建材廠在盆地內星羅棋布。盆地內起伏小,河流廣布,地處山海關與秦皇島之間,陸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另有鐵路縱貫其間。三、地貌營力a內營力內營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內部的熱能、化學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轉能等所產(chǎn)生的作用力。內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及火山、地震等,內力作用不但可以改變地殼的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同時還可以改變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種多樣的地表形態(tài)。比方造山運動,板塊運動等。b外營力外營力是指主要由太陽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動產(chǎn)生的作用力。它們常常是通過水、冰、大氣
56、和生物等介質的運動推動地表物質發(fā)生位移,從而改變地表形態(tài)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巖溶作用、冰川作用、凍融作用、風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種外力作用又都可以劃分為剝蝕和堆積兩種根本形式。主要由剝蝕作用形成的地貌稱剝蝕地貌,主要由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稱堆積地貌。剝蝕、堆積與內力作用也有密切的關系,在構造上升的地區(qū)一般形成剝蝕地貌,在構造下沉的地區(qū)那么形成堆積地貌。隨著構造升降的變化,剝蝕地貌可以轉化為堆積地貌,堆積地貌也可以轉化為剝蝕地貌。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種多樣的地貌營力下形成的。本區(qū)地殼活動頻繁,屢次地殼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內的多個沉積和沉積間斷,以及周圍火山及地震活
57、動,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較大尺度的上下起伏。柳江盆地在內力作用下形成大體輪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風、水、太陽能、生物和人類活動等作用下逐漸演變成為現(xiàn)在的地貌形態(tài)。通過風化、流水、巖溶、凍融、風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任何一個地區(qū)的地貌,都不是單純地由外力作用或單純地由內力作用形成的。盡管在某個地區(qū)和某個時期,內外營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發(fā)育過程中,兩種營力總是彼此消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般認為,地球外表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內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復雜的形態(tài),并最終趨于將地表夷平。許多地貌學家認為,就整個地球
58、外表說來,內營力與外營力的地貌作用在數(shù)量上具有同等的意義。地貌營力的作用與地表組成物質包括地質構造與巖石性質也有密切的關系。正由于此,現(xiàn)代地貌學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結果。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篇8一. 實習目的1、通過野外實習和實地地貌及水文觀察,理論結合實踐,掌握各種地貌類型的根本形態(tài)、根本特征、物質組成、發(fā)育過程和演化歷史。2、了解不同水文條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規(guī)律,小流域地貌的發(fā)育,空間組合規(guī)律。3、培養(yǎng)野外觀察、動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學生的根本素質和綜合能力。二.實習地區(qū)地貌概況簡介地點:浙江省富陽、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區(qū)時間:20 xx年8月27日20 xx年9月2日杭州處于浙西山地與長江三角洲平原的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低,絕大局部為構造剝蝕地貌,游客費為三個地形單元:外圍峰絲,主要由泥盆系砂巖組成,高度300-400米;內圈山體,如玉皇山,由石炭-二疊系石灰?guī)r組成,高度200米左右,巖溶地貌發(fā)育;北部孤山、葛蛉、寶石山由侏羅系火山碎屑巖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間。杭州市平原局部由第四系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濱湖面呈橢圓形,南北伸長3.3公里,東西2.8公里,周長為15公里,水面面積月5.6平方公里。錢塘江呈“之字形流經(jīng)杭州市城區(qū)的東南側。杭州地區(qū)大地構造處于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帶,杭州西湖地區(qū)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復向斜內中生代斷塊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數(shù)字通信系統(tǒng)設計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服務設計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連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舞蹈專業(yè)教學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益陽醫(yī)學高等??茖W?!禘xportMarketin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滄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豆こ淘靸r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冀中職業(yè)學院《行政職業(yè)能力》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就業(yè)指導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小動物臨床用藥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yè)學院《機械制圖1(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1年電力工程室外落水管及散水施工作業(yè)指導書
- 個人投資收款收據(jù)
- H3C全系列產(chǎn)品visio圖標庫
- 新生兒常見儀器的使用與維護 課件
- 工藝能力分析報告
- 《給校園植物掛牌》課件
- 氣道高反應性教學演示課件
- 健身房眾籌方案
- 護理帶教匯報課件
- 蔬菜種植與有機農(nóng)業(yè)培訓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1(思政智慧版)課件 Unit 5 Friendship across border and gender
- 智研咨詢重磅發(fā)布:2023年中國高端聚烯烴行業(yè)供需態(tài)勢、市場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