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yī)解答艾灸注意事項和艾灸后的反應_第1頁
老中醫(yī)解答艾灸注意事項和艾灸后的反應_第2頁
老中醫(yī)解答艾灸注意事項和艾灸后的反應_第3頁
老中醫(yī)解答艾灸注意事項和艾灸后的反應_第4頁
老中醫(yī)解答艾灸注意事項和艾灸后的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中醫(yī)解答艾灸注意事項和艾灸后的反應1、灸法的取穴原則艾灸治療是通過對一定腧穴進行艾灸來完成的,作為灸法的臨床治 療實施方案,配穴處方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的好壞。選取適當 的腧穴是配穴處方主要內容之一,人體14條經絡線上有361個穴位和眾 多經外奇穴,每個穴位都有一定的特性,其主治功能不盡相同。只有依據 經絡、腧穴理論,結合臨床具體實踐,掌握取穴的一般原則,才能合理地 選取適當腧穴,為正確擬定灸法處方打下基礎。灸療處方中腧穴的選取, 以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以循經取穴為主,并根據不同證候選取不同腧穴 。因此,取穴原則主要包括近部取穴、遠部取穴和隨證取穴。(1)近部取穴:指選取病痛的所在部

2、位或鄰近部位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是 根據腧穴普便具有近治作用特點提出來的;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凡其癥狀 在體表部位反應較為明顯和較為局限的病癥,均為按近部取穴原則選取腧 穴。如:胃痛選中脘;鼻痛選迎香。(2)遠部取穴:指選取距離疼痛較遠處部位的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是根據 腧穴具有遠治作用的特點提出來的。人體許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關 節(jié)以下的經穴,不僅能治療局部病證,而且還可以治療本經循行所及遠離 部位的病證。遠部取穴臨床上運用非常廣泛,具體取穴時即可取所病臟腑 經脈的本經腧穴,也可取表里經或其他相關經脈上的腧穴。 口:上牙痛選 內庭;下牙痛選合谷。(3)辯證對癥選穴:又稱對證取穴,是指針對某些全

3、身癥狀或疾病的病因 病機而選取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是根據中醫(yī)理論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 。如:胃火牙痛選內庭、二間;腎虛牙痛選太溪、行間。2、灸法的順序臨床上一般按照先上部后下部、先陽部后陰部(中醫(yī)認為:背部 為陽,胸部為陰)、先頭后肢、壯數先少后多、艾柱先小后大。3、灸法的禁忌證(1)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fā)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 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 疽瘡并有發(fā)熱者;(2)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癥、孕婦的腹部、腰骶部;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qū)域、黏膜附近。患者過勞、過飽、過饑、大渴、大驚、大恐、大怒之時禁灸。4、灸的過程及

4、灸后的注意事項灸的過程中或灸后有身體不適感,輕者如頭部各種不適感,上腹部 或全身不適,眼花,耳鳴,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打呵欠等。重者如: 頭昏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fā)軟涼,搖晃不穩(wěn),或伴瞬間意識喪失。重者 突然意識喪失,昏撲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雙眼上翻, 二便失禁。少數可伴驚厥發(fā)作。因此輕度暈灸應迅速停止施灸,將患者扶至空氣流通處。抬高雙腿, 頭部放低(不用枕頭),靜臥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適,給予溫熱開 水或熱茶飲服;重度暈灸:即停灸后平臥,如情況緊急,可令其直接臥于 地板上。直至知覺恢復,癥狀消退。如必要時,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 強心劑及針刺水溝、涌泉等。夏日炎熱,則

5、涼爽之時灸比如在早晨灸,但要避風。天涼時用灸, 要注意保溫,比如在灸后背穴位時,可將上衣反穿即:衣服的前面朝后, 灸后背上邊的穴位,扣上下邊的紐扣,灸下邊的穴則扣上邊的紐扣。在每 次時就結束時,特別是治外感證,不要立即將灸罐拿開,使施灸面的溫度 驟減,這樣可避免風寒邪氣乘穴道大開而侵入。因此在施灸后還要注意穿 衣保溫。艾灸后的排病反應有哪些?一般都有所了解排病反應是中醫(yī)的說法,西醫(yī)是 不講的。為什么呢?因為治療的出發(fā)點不一樣。中醫(yī)是利用人體的本能來對 抗病邪,體內的正氣和病邪之氣交戰(zhàn),把邪氣趕出去,這才有了“排病”一 說。所以說,中醫(yī)治病是從內而外把病邪趕出去。而西醫(yī)是利用藥物、手術 等外界手

6、段,屬于正氣、邪氣之外的第三方,是從外向內治病。西醫(yī)除了對 付邪氣,要是遇上礙事的正氣也不客氣,統(tǒng)統(tǒng)消滅掉。正常的機體功能被壓 制了,就會出現其他不良的反應,這就是西醫(yī)說的“副作用”。從這個比較 上不難看出,排病反應是好的,是有正面意義的;而副作用是不好的,是不 想讓它出現的。艾灸反應有很多,由于每人的個體差異有所不同,所以不要拿別人的反應來 跟自己對比。大概都有什么樣的表現,如下:艾灸后大多數人都會出現風寒外排的反應。表現多為打噴嚏、流鼻涕、感 冒、咽喉痛、關節(jié)痛、放屁等形式,有的人還會感覺從頭頂或者四肢末端向 外冒涼氣,更有甚者覺得全身或半身發(fā)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于事,量體溫 還正常,這些

7、反應持續(xù)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艾灸后排痰濕多的反應多以咳吐、痰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 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為主,而且還會出現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乃 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而繼 續(xù)灸時,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艾灸后常常會有失眠的癥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種反應, 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也有的睡上睡不著,第二天起來精神也好,這都是正常的反應。有些人艾灸之后會出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感覺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 緒變化,不要害怕,這是體內郁氣外排的反應,同時還多伴有打呃逆,肛門 排氣,肝膽區(qū)和反射區(qū)酸痛等

8、反應。尤其是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 病人多有此類反應,反應持續(xù)時間一般數小時或者13天,還有少數患者 可達數月之久。如果出現委屈、易哭的情緒反應時,最好是隨時隨地大哭一 場,如果覺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曠野無人的地方放聲痛哭,大聲喊叫,盡量 將這種情緒發(fā)泄出去,直到心情舒暢為止。艾灸的上火現象,很多人艾灸后會出現口干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 ,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此時患者會 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fā)時的必然癥狀(病邪被驅趕到哪里,哪里就會出現西醫(yī)所謂的炎癥,此時許多中醫(y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 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艾灸后身體出

9、現類似過敏的現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現很多紅疹的現 象,此時多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出來的癥狀,都是真陽元氣驅趕 寒邪外出的表現。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里, 侵蝕臟腑。灸后出現水泡怎么辦?出現水泡是疾病邪氣較重,發(fā)水泡是機體正氣修復 、祛邪除病的過程,所以水泡的出現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 的標準是機體的反應,這個反應就是灸瘡,所以古人將灸瘡作為判斷灸量和 治療效果的一個主要標志。晉隋時期陳延之小品方記載:“灸得膿壞, 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也?!蹦纤瓮鯃?zhí)中在針灸資生經中提出:“凡 灼艾得瘡,所患即瘥,不得瘡發(fā),其疾不愈”,認為只有灸后出現灸瘡,才 能

10、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對于不出現灸瘡的患者,建議多采取加大灸量。對 于水泡的處理,如果水泡較大可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如果較小的水泡可不刺 破任其自然,不需要任何消炎藥??赡苡泻芏嗳藭栠@不會感染嗎?當然不 會,艾灸過的地方百毒不侵,當然,如果你用的是假艾或是很差的艾那就是 另一回事了。艾灸后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正邪交戰(zhàn)的正常現象,那么病邪在 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范。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 ,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fā)正氣想把邪氣趕出,那么邪氣就先頑強抵抗。這時的 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當你逐漸艾 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艾灸后會出現很多灸后反應,對于這些反應,我們需要認真鑒別。首先要 弄清楚這些反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沒有外界誘因誘發(fā),純屬艾灸治療 中出現的反應,那么則可以認定此反應屬于排病反應。在治療期間每出現一 種排病反應,體內就會減少一種病邪,因此對治療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