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一、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一)有關抗震設計的若干概念(1)為了保證結構的抗震安全,根據(jù)具體情況,結構單元之間應遵守牢固連接或有效分離的方法。高層建筑的結構單元宜采取加強連接的方法。(2)盡可能設置多道抗震防線,強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隨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線,在首次破壞后在遭受余震、結構將會因損傷積累而導致倒塌。適當處理結構構件的強弱關系,使其在強震作用下形成多道防線,并考慮某一防線被突破后,引起內(nèi)力重分布的影響,是提高結構抗震性能,避免大震倒塌的有效措施。(3)合理布置抗側力構件,減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轉效應。結構剛度、承載力沿房屋高度宜均勻、連續(xù)分布、避免造成結構的軟弱或
2、薄弱部位。(4)結構構件應具有必要的承載力、剛度、穩(wěn)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的性能。主要耗能構件應有較高的延性和適當?shù)膭偠?,承受豎向荷載的主要構件不宜作為主要耗能構件。(5)合理控制結構的非彈性(塑性鉸區(qū)),掌握結構的屈服過程,實現(xiàn)合理的屈服機制。(6)框架抗震設計應遵守“強柱、弱梁、節(jié)點更強”的原則(柱子不先于梁破壞,因為梁破壞屬于構件破壞,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壞將危及整個結構的安全-可能會整體倒塌,后果嚴重,當構件屈服、剛度退化時,結點應能保持承載力和剛度不變。(7)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鋼筋滑移、混凝土過早的剪切破壞和壓碎等脆性破壞。(8)考慮上部結構嵌固于基礎結構或地下室結構之上時,基礎結構或
3、地下室機構應保持彈性工作。(9)高層建筑的地基主要受力范圍內(nèi)存在較厚的軟弱黏性土層時,不宜采用天然地基。采用天然地基的高層建筑應考慮地震作用下地基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二)抗震設計一般規(guī)定(1)多層和高層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房屋的結構類型和適用的最大高度應符合表(見規(guī)范)的要求。平面和豎向均不規(guī)則的結構,適用的最大高度應適當降低。(2)鋼筋混凝土房屋應根據(jù)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見規(guī)范)確定。(3)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級的確定,尚應符合下列要求:)設置少量抗震墻的框架結構,在規(guī)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層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
4、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確定,抗震墻的抗震等級可與其框架的抗震等級相同。)裙房與主樓相連,除應按裙房本身確定外,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層及相鄰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裙房與主樓分離時,應按裙房本身確定抗震等級。)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拷Y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結構相同,地下一層以下的抗震等級逐級降低一級,但不應低于四級。地下室中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更低等級。)抗震設防類別為甲、乙類的建筑按規(guī)定應提高1度確定抗震等級而房屋的高度超過體系的最大適用高度的上界時,經(jīng)采取比一級更有效的的抗震
5、構造措施。(4)鋼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設置防震縫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防震縫最小寬度應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當高度不超過15m時不應小于100mm;超過15m時,6度、7度、8度和9度相應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寬20mm??蚣芤豢拐饓Y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可采用項規(guī)定數(shù)值的70%,抗震墻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可采用項規(guī)定數(shù)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防震縫兩側結構類型不同時,宜按需要較寬防震縫的結構類型和較低房屋高度確定縫寬。地下部分可不設防震縫;有設防要求時,伸縮縫及沉降縫應滿足防震縫的要求。)8、9度框架結構房屋防震縫兩側結構高度、剛度或層高相差較大時,防
6、震縫兩側框架柱的箍筋應沿房屋全高加密,并根據(jù)需要在縫兩側沿房屋全高各設置不少于兩道垂直于防震縫的抗撞墻,每一側抗撞墻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兩道,宜分別對稱布置,其長度可不大于1/2的層高,抗震等級可同框架結構。(5)框架結構和框架一抗震墻結構中,框架和抗震墻均應雙向布置,柱中線與抗震墻中線、梁中線與柱中線之間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寬的1/4。甲、乙類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類建筑不應采用單跨框架結構;高度不大于24m的丙類建筑不宜采用單跨框架結構。(6)框架一抗震墻和板柱一抗震墻結構中,抗震墻之間無大洞口的樓、屋蓋的長寬比,不宜超過表(見規(guī)范)的規(guī)定;超過時,應計人樓蓋平面內(nèi)變形的影響。(7)采用裝配式樓
7、、屋蓋時,應采取措施保證樓、屋蓋的整體性及其與抗震墻的可靠連接。采用配筋現(xiàn)澆面層加強時,厚度不宜小于50mm。(8)框架一抗震墻結構中的抗震墻設置,宜符合下列要求:)抗震墻宜貫通房屋全高,且橫向與縱向的抗震墻宜相連。)抗震墻宜的兩端(不包括洞口兩側)宜設置端柱或與另一方向的抗震墻連接。)房屋較長時,剛度較大的縱向抗震墻不宜設置在房屋的端開間。)抗震墻洞口宜上下對齊,洞邊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5)樓梯間宜設抗震墻,但不宜造成較大的扭轉效應。(9)抗震墻結構和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中的抗震墻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較長的抗震墻宜開設洞口,將一道抗震墻分成長度較均勻的若干墻段,洞口連梁的跨高比不宜大
8、于6,各墻段的高寬比不應小于3。)墻肢的長度沿結構全高不宜有突變;抗震墻有較大洞口時,以及一、二級抗震墻的底部加強部位,洞口宜上下對齊。)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其框支層的樓層側向剛度不應小于相鄰非框支層樓層側向剛度的50%;框支層落地抗震墻間距不宜大于24m,框支層的平面布置尚宜對稱,且宜設置抗震筒體。(10)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的抗震墻,其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層加框支層以上二層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墻總高度的1/10二者的較大值;其他結構的抗震墻,房屋高度大于24m時,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兩層和墻體總高度的1/10二者的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時,底部加強部位可取底部一層。
9、(11)框架單獨柱基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宜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基礎系梁:)一級框架和IV類場地的二級框架;)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載代表值差別較大;)基礎埋置較深,或各基礎埋置深度差別較大;)地基主要受力層范圍內(nèi)存在軟弱黏性土層、液化土層和嚴重不均勻土層;)樁基承臺之間。(12)框架一抗震墻結構中的抗震墻基礎和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的落地抗震墻基礎,應有良好的整體性和抗轉動的能力。(13)主樓與裙房相連且采用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主樓基礎底面不宜出現(xiàn)零應力區(qū)。(14)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應避免在地下室頂板開設大洞口,并應采用現(xiàn)澆梁板結構,其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小于
10、C30,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且每層每個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2倍。(15)框架的填充墻應符合本節(jié)有關非結構構件的規(guī)定。(16)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要求:1)宜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梯;2)對于框架結構,樓梯間的布置不應導致結構平面特別不規(guī)則;宜采取構造措施,減少樓梯構件對主體結構剛度的影響。應計入樓梯間對地震及其效應的影響,應進行樓梯構件的抗震承載力驗算;宜采用構造措施,減少樓梯構件對主體結構剛度的影響。3)樓梯間兩側填充墻與柱之間應加強連接。(三)框架結構抗震構造措施(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00mm
11、;)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4;)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2)采用梁寬大于柱寬的扁梁時,樓板應現(xiàn)澆,梁中線宜與柱中線重合,扁梁應雙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級框架結構。扁梁的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并應滿足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對撓度和裂縫寬度的規(guī)定:饑WhTCH-7j肌卩If云遼的式中h:柱截面寬度*圓形截面柱取柱直徑的0.8倍見、肌分別為梁嚴面寬度和高度:&柱荻筋山於.扁梁不宜用于一級框架結構(3)梁端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梁端計人受壓鋼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于0.25,二、三級不應大于0.35。)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不應小于0
12、.5,二、三級不應小于0.3。)梁端箍筋加密區(qū)的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8-12采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shù)值應增大2mm。律端龜筋加密區(qū)的嘆度、堆舷的聶大間步和最小直猙表黔U射孫區(qū)崔度采用誓丈值轎舫站犬憫見凜周雖小怡“FEmm)2:山“L:H:W4-hH,100101.代.:,hi):)Ai:/I.昭JCiO抑密區(qū)長度(采用較:fc值Hmm)1來用臺小值HehO額筋撿小宜徑(mm)Al;/-I.15;d500nh/4,84,150G注細向鋼蹩廳徑,扯舉截直寒度”(4)梁的縱向鋼筋配置,尚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梁端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
13、梁全長頂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級不應少于2014,且分別不應少于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配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三、四級不應少于2012;)一、二級框架梁內(nèi)貫通中柱的每根縱向鋼筋直徑,對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該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對圓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縱向鋼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長的1/20。)梁端加密區(qū)的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二、三級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四級不宜大于300mm。(5)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截面的寬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級且超過2層時不宜小于400mm;圓柱直徑,四層或不超過2層時不宜
14、小于350mm,、二、三及且超過2層時不宜小于400mm。)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長邊與短邊的邊長比不宜大于3。(6)柱軸壓比不宜超過表(見規(guī)范)的規(guī)定;建造于IV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筑,柱軸壓比限值應當適當減小。(7)柱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按表(見規(guī)范)采用,同時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于0.2%;對建造于IV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筑,表中的數(shù)值應增加0.1%。)柱箍筋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應加密,加密區(qū)的箍筋間距和直徑,應符合下列要求:一般情況下,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見規(guī)范)采用。二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級框架柱
15、的箍筋直徑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時,除底層柱下端外,最大間距應允許采用150mm;三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允許采用6mm;四級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時,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蛑е图艨绫炔淮笥?的柱,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8)柱的縱向鋼筋配置,尚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宜對稱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縱向鋼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柱總配筋率不應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級框架柱,每側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邊柱、角柱及抗震墻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產(chǎn)生小偏心受拉時,柱內(nèi)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加25。)柱縱向鋼筋的綁扎接頭
16、應避開柱端的箍筋加密區(qū)。(9)柱的箍筋加密范圍,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底層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凈高的1/33)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設置填充墻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級和二級框架的角柱,取全高。(10)柱箍筋加密區(qū)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于200mm,二、三級不宜大于250mm,四級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縱向鋼筋宜在兩個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約束;采用拉筋復合箍時,拉筋宜緊靠縱向鋼筋并鉤住箍筋。(12)柱箍筋加密區(qū)的體積配箍率,應符合下式要求:心成仏(8-9)式中P柱箍筋
17、加密區(qū)的體積配箍率,一級不應小于0.8%,二級不應小于0.%,三、四級不應小v于0.4%;計算復合箍的體積配箍率,應扣除重疊部分的箍筋體積;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強度等級低于C35時,應按c35計算;cf箍筋或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超過360N/mm2時,應取360N/mm2計算;yv入一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8-16采用。v吐樂筋加密區(qū)的俱匪鍛小配箍特社値仏表和16杭廉等住匸粕圧Lt0-W0.213.昭n.M0.1).13沁J.170.15D.220.24螺液箍、應合或性皴o.:際3.苦a09;).1:C.L;:;?.1:J.17y.SCC.22(:.:fi:).:),0,090.l0
18、.130.H0.F0.0t.lLC.Cb(j.9b3.0/ClT;0-11C-.1.?c.153.1H注:普通箍指單個矩形箍或單個圓形箍;復臺箍指由矩形、多邊形、圓形箍或拉筋組成的箍筋。復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與矩形、多邊形、圓形箍或拉筋組成的箍筋連續(xù)復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同為一根鋼筋加工而成的箍筋;框支柱宜采用復合螺旋箍或井字復合箍,其最小配筋特征值應比表內(nèi)數(shù)值增加0.02,且體積配筋率不應小于1.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復合螺旋箍或井字復合箍,其體積配箍率不應小于1.2%,9度時不應小于1.5%.計算復合螺旋箍的體積配箍率時,其非螺旋箍的箍筋體積應乘以換算系數(shù)0.8.(13)柱箍筋非
19、加密區(qū)的體積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區(qū)的50%;箍筋間距,一、二級框架柱不應大于10倍縱向鋼筋直徑,三、四級框架柱不應大于15倍縱向鋼筋直徑。(14)框架節(jié)點核芯區(qū)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宜按上述第(8)條有關框架柱的鋼筋配置要求一、二、三級框架節(jié)點核芯區(qū)配箍特征值分別不宜小于0.12、0.10、0.08且體積配箍率分別不宜小于0.、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節(jié)點核芯區(qū)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區(qū)上、下柱端的較大配箍特征值。例:1.190mm小砌塊砌體房屋在6度抗震設計時有關總高度限值的說法,以下哪項正確?總高度限值由計算確定;沒有總高度限值總高度限值一般為長度值一半;總高度限值有嚴格規(guī)
20、定【答案】D【說明】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7.1.2條:多層房屋的層數(shù)和高度應符合列要求。房屋的層數(shù)和總高度限值(m)厚度6789/mm0.05g0.10g0.15g0.20g0.30g0.40g高丿層(高丿層r高丿層r高丿層?高丿層?高丿度數(shù)度數(shù)度數(shù)度數(shù)度數(shù)度數(shù)多層砌體房屋普通磚2401r1r1r786)5I24多孔磚2401r1r8686)5I9C多孔磚1901r865I524-小砌塊1901r1r8686)59底部框架一抗普通磚2402r2r966L-震墻砌體房屋多孔磚1902r966I34-小砌塊1902r2r966-烈度和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房屋類別最小抗震墻2.7度抗震設防時,現(xiàn)澆框架結構的最大適用高度為TOC o 1-5 h z50m;80m;90m;120m【答案】A【說明】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財務公司合作協(xié)議
- 2025版委托代辦食品生產(chǎn)許可合同2篇
- 2025年度個人股權交易合同范本:股權轉讓流程與稅務籌劃4篇
- 2025-2030全球合成麝香香料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3D ToF深度相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版屋頂廣告牌廣告位租賃合同(二零二五年度)3篇
- 2025-2030全球氯化鍶89Sr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4年趣味化學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180題)
- 2025版微電影主創(chuàng)人員聘用合同模板3篇
- 2025版定制化柴油采購居間服務合同6篇
- GB/T 43391-2023市場、民意和社會調查調查報告編制指南
- 拔罐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戒賭法律協(xié)議書范本
- 競選市級三好學生PPT
- 2024屆甘肅省蘭州市五十一中生物高一上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上圖入庫(技術培訓)
- 火災隱患整改登記表
- 天津華寧KTC101說明書
- 【智慧校園】-智慧校園系統(tǒng)方案
- 外研版高中新教材英語單詞表(必修一)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六節(jié)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及其應用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