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學講義PPT:Ch1-物質(zhì)的組成[138頁]課件_第1頁
互動式教學講義PPT:Ch1-物質(zhì)的組成[138頁]課件_第2頁
互動式教學講義PPT:Ch1-物質(zhì)的組成[138頁]課件_第3頁
互動式教學講義PPT:Ch1-物質(zhì)的組成[138頁]課件_第4頁
互動式教學講義PPT:Ch1-物質(zhì)的組成[138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概念的演進 (配合課本 P.6 、 P.7;講義 P.4) 用顯微鏡觀察分散在水中的花粉,可以看到花粉顆粒做快速不規(guī)則運動,暗示著有更微小的粒子在撞擊花粉。 一1. 早期: (1)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西元前 460 370)認為物質(zhì)由不可分割的原子(atom) 所組成,此為原子一詞之濫觴,但欠缺實驗證明。 (2) 數(shù)千年前,人類就可以從礦石中提煉出銅、鐵, 作為飾品與武器的原料,但缺乏系統(tǒng)整合?;瘜W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概念的演進 一2. 現(xiàn)代: (1) 元素概念: 18 世紀末,法國科學家拉瓦節(jié)(A

2、. L. Lavoisier) 經(jīng)由多次有系統(tǒng)的實驗,確認元素是物質(zhì)最基本 的組成。 拉瓦節(jié)出版了現(xiàn)代化學的第一本教科書化學基 本論述,內(nèi)容包括定義了元素的概念,氧、 氮、氫、磷、汞、鋅、硫等 30 多種元素的列表, 並說明研究化學的新方法,使零碎的化學知識系 統(tǒng)化。此書影響深遠,被公認為是現(xiàn)代化學的起 點。故拉瓦節(jié)被尊稱為現(xiàn)代化學之父。(配合課本 P.6 、 P.7;講義 P.4)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概念的演進 一(2) 原子說:英國科學家道耳頓(J. Dalton)根據(jù)拉瓦節(jié) 的元素論與質(zhì)量守恆、定比及倍比等定律, 提出劃時代的原子說,假設原子的存在。(配合課本 P.6 、

3、P.7;講義 P.4)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化學的基本定律 重點整理: 二(配合課本 P.7 P.9;講義 P.4)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化學的基本定律1. 質(zhì)量守恆定律: (1) 氧化學說:由拉瓦節(jié)於 1774 年 提出,他在密閉系統(tǒng)中,經(jīng)由多 次定量燃燒實驗的結果,確認燃 燒為物質(zhì)與氧化合的結果,推翻 當時風行的燃素說。二(配合課本 P.7 P.9;講義 P.5)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化學的基本定律 (2) 質(zhì)量守恆定律:由拉瓦節(jié)於 1774 年提出。 內(nèi)容:化學反應前各物質(zhì)質(zhì)量總和等於反應後 各物質(zhì)質(zhì)量總和。 4.02 克汞與 0.32 克氧氣,加熱至 350 ,

4、 完全反應生成 4.34 克氧化汞。 2Hg(l)O2(g) 2HgO(s)二(配合課本 P.7 P.9;講義 P.5) 氯酸鉀(KClO3)為火藥的原料,亦可用來製備氧氣:2KClO3(s) 2KCl(s)3O2(g)。今取 15 克氯酸鉀製備氧氣,若有 2.75 克氯酸鉀未反應,而產(chǎn)生了 7.45 克氯化鉀,回答下列問題:(1) 產(chǎn)生的氧氣為多少克?(2) 已知氯酸鉀的莫耳質(zhì)量為 122.5 克,則氯化鉀的莫 耳質(zhì)量為多少克?範例 1 莫耳質(zhì)量 1 莫耳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例如: O2 的莫耳質(zhì)量32 克 係數(shù)比莫耳數(shù)的變化比質(zhì)量守恆定律(1) 依質(zhì)量守恆定律,2.757.45 15, 所以

5、氧氣的質(zhì)量 4.8(克)(2) 設氯化鉀的莫耳質(zhì)量為 x 2KClO3(s) 2KCl(s) 3O2(g) 2122.5 克 2x 克 332 克 2122.52x332 氯化鉀的莫耳質(zhì)量 x74.5(克)(1) 4.8 (2) 74.5範例 1質(zhì)量守恆定律1774 年,英國科學家卜利士力利用凸透鏡聚光氧化汞產(chǎn)生氧氣:2HgO(s) 2Hg(l)O2(g)。拉瓦節(jié)將該實驗改良,並做了精確的定量;同時也發(fā)現(xiàn),汞與氧氣反應亦會變回氧化汞。假設拉瓦節(jié)取了 2.01 克汞反應,結果產(chǎn)生了 2.17 克氧化汞,那麼消耗的氧氣有多少克?類題 1-1質(zhì)量守恆定律依質(zhì)量守恆定律,2.01 2.17,所以氧氣的

6、質(zhì)量 0.16(克) 0.16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化學的基本定律(1) 內(nèi)容:一化合物無論來源為何,其組成元素的質(zhì)量 比,恆為一定值(多不是整數(shù))。(2) 不論是石墨燃燒所得到的二氧化碳,或是由碳酸 鈣分解所得到的二氧化碳,其組成元素碳與氧的 質(zhì)量比皆為 3:8 。二CO2 中 (配合課本 P.7 P.9;講義 P.6) 2. 定比定律:由法國人普魯斯特(J. L. Proust)於 1799 年提出?;瘜W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化學的基本定律(3) 定比定律確認了化合物與混合物的差異: 化合物中各組成元素具有一定質(zhì)量比,但混合物 的組成則可改變。 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其組成元素不同,但混合

7、物則仍 保有其組成成分之性質(zhì)。 實驗式相同的化合物,其元素質(zhì)量比亦相同。 NO2、N2O4 中,N:O 之質(zhì)量比均為 7:16。二(配合課本 P.7 P.9;講義 P.6) 有一反應,由 X 與 Y 化合生成 Z,其反應式如右:2X3Y 2Z。而反應物 X 與產(chǎn)物 Z 的質(zhì)量關係如右圖。當有 4 克 Z 生成時,需要多少克的 Y ?1 (B) (C) 2 (D) 3 (E) 4。範例 2定比定律【93.學測】範例 2定比定律由題圖知,消耗 15 克 X 可生成 20 克 Z,故需 5 克 Y。依定比定律, Y1 (A)某 24 克金屬 M 完全燃燒後,產(chǎn)生 40 克 M 的氧化物。將該金屬氧化

8、物 10 克還原後,可得 M 多少克?類題 2-1定比定律設析出 x 克 M,依定比定律 ,x6(克) 6範例 3定比定律碳、矽、氫、氧彼此在形成化合物時,其質(zhì)量關係如右圖所示。根據(jù)定比定律,試求:(1) 甲的化學式。(2) Si 的原子量。(1) 莫耳數(shù) C:O 1:2,所以甲為 CO2。(2) 設 Si 的原子量為 A 在 SiO2 中,莫耳數(shù) Si:O 1:2 A28 (1) CO2 (2) 28 承範例 3,試求:(1) 乙的化學式。(2) X 值。類題 3-1定比定律(1) 莫耳數(shù) Si:C 1:1,所以乙為 SiC。(2) CH4 中,莫耳數(shù) C:H 1:4, X4(1) SiC(

9、2) 4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化學的基本定律3. 倍比定律:由道耳頓於 1803 年提出。 (1) 內(nèi)容:甲、乙兩種元素可以生成兩種或多種化合 物時,在這些化合物中,若固定甲的質(zhì)量相等, 則乙的質(zhì)量將成簡單的整數(shù)比。二(配合課本 P.7 P.9;講義 P.7)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化學的基本定律 (2) 由氫與氧構成的化合物: H2O2 中,質(zhì)量比 H:O1:16 H2O 中,質(zhì)量比 H:O1:8 H 質(zhì)量相等,O 質(zhì)量比為 16:82:1。 (H 原子數(shù)相同)(O 原子數(shù)比亦為 2:1)二(配合課本 P.7 P.9;講義 P.7) 範例 4倍比定律道耳頓曾研究了甲、乙兩種氣態(tài)的

10、氮氧化合物:甲是由 4.2 克氮和 2.4 克氧化合而成,而乙是由 2.1 克氮和 4.8 克氧化合而成。回答下列問題:(1) 當甲、乙中的 N 質(zhì)量相同時,O 的質(zhì)量比為何? (A) 1:1 (B) 1:2 (C) 1:4 (D) 3:4 (E) 4:3。(2) 道耳頓認為甲的化學式為 N2O,則乙的化學式可能 為何? (A) NO (B) NO2 (C) N2O3 (D) N3O2 (E) N2O5。(3) 道耳頓認為 O 的原子量為 8,則 N 的原子量為何? (A) 1 (B) 3 (C) 4 (D) 7 (E) 14。範例 4倍比定律N 質(zhì)量相同時 N 的個數(shù)相同 (1)(C)(2)

11、(B)(3)(D) 化合物N:O甲4.2:2.4乙2.1:4.8 NO : O4.2:2.44.2:9.6 化合物N2 O N2 Oa (1) 2.4:9.61:4(2) O 的個數(shù)比質(zhì)量比 1:a2.4:9.6,a4 乙為 (NO2)n(3) 設 N 的原子量為 A,以 N2O 為例, 質(zhì)量比 N:O2A:184.2:2.4A7已知在化合物 M2O 中,質(zhì)量比 M:O5:1,則在化合物 MO 中,質(zhì)量比 M:O 為何?(A) 1:5(B) 2:3(C) 2:5(D) 5:1(E) 5:2。類題 4-1倍比定律將 MO 化成 M2O2就 M 而言,2:25:X,X5就 O 而言,1:21:Y,

12、Y2(E)下列各物質(zhì)間,哪些具有倍比定律的關係?(A) CH4、C2H6(B) CO2、CO(C) NO、CO(D) CH4、C2H6O(E) CH3OH、C2H5OH(F) O2、O3(G) 12C、14C。類題 4-2倍比定律符合倍比定律的關係者:由兩種相同元素所形成之不同的化合物,故選(A)(B)。 (A)(B)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說1. 內(nèi)容:道耳頓根據(jù)質(zhì)量守恆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於 1803 年提出下述原子說:三內(nèi)容修正(1) 所有物質(zhì)均由最基本的 粒子原子所組成; 原子不可再分割原子中還有電子、中子、質(zhì)子(2) 相同元素的原子,具有 相同的性質(zhì)與質(zhì)量同位素,例如:

13、 、 ,化學性質(zhì)相同,但彼此的質(zhì)量與物理性質(zhì)不同(配合課本 P.9;講義 P.9)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說三內(nèi) 容修 正(3)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性質(zhì) 與質(zhì)量不同不同的元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質(zhì)量,稱為同量素,例如:16N、16O(4) 不同元素的原子,可以簡 單整數(shù)比結合成化合物不需修正(配合課本 P.9;講義 P.9)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說三內(nèi) 容修 正(5) 化學反應是原子重 新排列與組合。化 合物分解所得的原 子與構成此化合物 的原子種類、數(shù)目 均相同不需修正 在核反應中,某種原子可能會變成另一種原子(配合課本 P.9;講義 P.9) 道耳頓認為 氫氣是一顆 顆的氫

14、原子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說三(配合課本 P.9;講義 P.9) 道聽塗說,不如聽道耳吞圖解原子說(由 LIS 情境科學教材提供)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說2. 原子說可以解釋基本定律: (1) 質(zhì)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原子只是 重新排列,因此反應前、後質(zhì)量不變。 (2) 定比定律:因為某化合物中各原子的數(shù)量比固 定,而同種原子又具有相同的質(zhì)量,因此遵守 定比定律。 (3) 倍比定律:例如:在 A2B、A2B3 兩化合物中, A 原子數(shù)相同,亦即質(zhì)量相等;B 原子數(shù)比 質(zhì)量比整數(shù)比(1:3),此即倍比定律。三(配合課本 P.9;講義 P.9) 範例 5原子說(C)(

15、C)道耳頓認為原子不可再分割。 下列敘述,何者不是道耳頓原子說的內(nèi)容?(A)原子是構成物質(zhì)的基本粒子(B)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質(zhì)量與性質(zhì)(C)原子是由質(zhì)子、中子及電子組成(D)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以簡單整數(shù)比所結合而成的(E)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反應物中原子重新排列組合,原子種類與數(shù)目不變。下列有關於化學基本定律與原子說的敘述,何者正確?(A)定比定律的內(nèi)容是組成一化合物的元素間,其質(zhì)量恆為簡單整數(shù)比(B)原子說可以解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質(zhì)量守恆定律(C)拉瓦節(jié)由實驗結果,提出了質(zhì)能守恆定律(D) NO、CO2可用以說明倍比定律(E)由兩種相同元素組成的多種化合物,性質(zhì)均相同。 類題 5-1原

16、子說類題 5-1原子說(A) 例如:HCl 中,質(zhì)量 H:Cl1:35.5,非簡單 整數(shù)比。(C) 拉瓦節(jié)提出質(zhì)量守恆定律。(D) 必須是兩種相同元素組成的不同化合物,才能 有倍比關係。(E) 不同的化合物,性質(zhì)不會相同。 (B) 若 4C25A2B4 2AxBy8ABC,則 x、y 各為何? 類題 5-2原子說由原子不滅 x1、y6x1、y6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原子量、分子量及莫耳 道耳頓的原子說發(fā)表之後,科學家就想要測定原子的質(zhì)量,但是微觀的原子與分子的質(zhì)量非常小,在巨觀的實驗操作時,需要取很多個原子或分子才可測出其質(zhì)量。1. 原子量: (1) 標準:1961 年,國際純化學暨應用

17、化學聯(lián)合會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簡稱 IUPAC)以 12C 為標準,規(guī)定:1 個 12C 原子的質(zhì)量12 amu(atomic mass unit,原子質(zhì)量單位)四(配合課本 P.10 、P.11 ;講義 P.10 )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 (2) 其他元素之原子量: 某元素的原子量是同數(shù)目的該元素原子與 12C 原 子的相對質(zhì)量。 等數(shù)目的 16O 原子之質(zhì)量為 12C 的 1.332908 倍,則 16O 的原子量121.33290815.9949 (amu)四 12C12 amu 16O16 a

18、mu原子量、分子量及莫耳 (配合課本 P.10 、P.11 ;講義 P.10 )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 (3) 元素的平均原子量 : 大部分元素有同位素,所以元素的原子量為其 同位素的平均原子量:四碳有 12C(12 amu)、13C(13.0034 amu)及 14C(14.0032 amu)同位素,其存量百分率為 12C 占 98.892、13C 占 1.108,14C 含量極少可忽略不計,則碳的平均原子量 1298.82913.00341.10812.01(amu)原子量、分子量及莫耳 (配合課本 P.10 、P.11 ;講義 P.10 )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 (4)

19、在週期表中所標示的元素原子量都是平均原子量。四2. 分子量: (1) 定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原子量總和,稱為分子 量。 (2) 範例:H2O 分子量1.008 amu216.00 amu118.02 amu原子量、分子量及莫耳 (配合課本 P.10 、P.11 ;講義 P.10 )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3. 莫耳(mole): (1) 定義:科學家訂亞佛加厥數(shù)(NA)為 6.021023 mol1,而凡含有 6.021023 個粒子 (如分子、原子)的數(shù)量,均稱為 1 莫耳。四 (2) 範例:4. 莫耳質(zhì)量: (1) 定義:1 莫耳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稱為該物質(zhì)的 莫耳質(zhì)量。原子量、分子

20、量及莫耳 (配合課本 P.10 、P.11 ;講義 P.11 )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 (2) 範例: 1 莫耳 C 原子的質(zhì)量12.01 克 C 的莫耳質(zhì)量12.01 克 1 莫耳 H2O 分子的質(zhì)量18.02 克 H2O 的莫耳質(zhì)量18.02 克四原子量、分子量及莫耳 (配合課本 P.10 、P.11 ;講義 P.11 )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 5. 整理:原子量、分子量的表示法各有三種。四分類無單位1 個原子、分子平均質(zhì)量莫耳質(zhì)量C 原子量C12.01C12.01 amuC12.01 克莫耳H2O 分子量H2O18.02H2O18.02 amuH2O18.02 克莫耳原子

21、量、分子量及莫耳 (配合課本 P.10 、P.11 ;講義 P.11 ) 範例 6原子量與分子量原子的質(zhì)量非常小,以克為單位來表示 1 個原子的質(zhì)量並不方便,所以科學家提出了新的質(zhì)量單位 amu(atomic mass unit,原子質(zhì)量單位),其定義為 1 amu (1 個 12C 原子的質(zhì)量)。已知亞佛加厥數(shù)(NA)為 6.021023 mol1,1 莫耳 12C 原子的質(zhì)量為 12 克?;卮鹣铝袉栴}:(1) 下列有關 12C 原子量的敘述,哪些正確? (A) 12C 的莫耳質(zhì)量12 克(B) 12C 的原子量12 (C) 1 個 12C 原子的質(zhì)量12NA 克(D) 1 個 12C 原

22、子的質(zhì)量12 amu(E) 1 amu 克 (F) 1 amu 1.661024 克。範例 6原子量與分子量(2) 食用醋含有乙酸,化學式為 CH3COOH。1 個乙酸 分子的質(zhì)量為何? (A) 60 克(B) 60 amu(C) 60NA amu(D) 克 (E) 3.61021 克。(1) (C) 1 個 12C 原子的質(zhì)量 克 (D) 1 amu (1 個 12C 原子的質(zhì)量),所以 1 個 12C 原子的質(zhì)量12 amu範例 6原子量與分子量(1) (A)(B)(D)(E)(F) (2)(B)(D) (E) 1 amu (1 個 12C 原子的質(zhì)量) 克 克(F) 1 amu 克 克1

23、.661024 克(2) CH3COOH C2H4O2 分子量2124121660 1 個乙酸分子的質(zhì)量60 amu60 克 601.661024 克9.961023 克今有 H2SO4 分子共 196 克,回答下列問題:(原子量:S32)(1) H2SO4 的分子量為何?(2) 有多少莫耳 H2SO4 分子?(3) 有多少個 H2SO4 分子?(4) 有多少個原子?類題 6-1原子量與分子量類題 6-1原子量與分子量(1) 2113241698(2) 2(莫耳)(3) 26.021023 1.21024(個)(4) 1.21024(214)8.41024(個)(1) 98(2) 2(3) 1

24、.21024(4) 8.41024範例 7平均原子量已知硼原子的平均原子量為 10.81 amu,硼原子乃由原子量為 10.01 的 10B 和原子量為 11.01 的 11B 兩種同位素所組成,則 10B、11B 兩種同位素的存量比為何?(A) 1:2(B) 1:4(C) 1:6(D) 1:8(E) 2:1。設 10B 占 x,11B 占(1x)10.01x11.01( 1x)10.81 x0.220存量比 10B:11B20:( 120)1:4(B)鎂有 24Mg、25Mg 及 26Mg 三種同位素,原子量分別為 24、25、26。若 25Mg 與 26Mg 的存量百分率相等,而鎂的原子量

25、為 24.3,則 24Mg 的存量百分率為何? (A) 50(B) 60(C) 70(D) 80(E) 85。類題 7-1平均原子量設 25Mg、26Mg 的存量皆為 x,24Mg 為(12x)依題意,24(12x)25x26x24.3,得 x=0.1,所以 24Mg 的存量為 0.8,即 80,故選(D)。(D)1-2原子結構原子結構1-2原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配合課本 P.12 、 P.13;講義 P.17) 一1. 原子說的修正: (1) 道耳頓認為原子不能再切割,但許多實驗發(fā)現(xiàn), 原子是由電子、質(zhì)子、中子構成。原子的直徑約為 1010 m,而由質(zhì)子與中子組成的原子核直徑約為 1015

26、m。 (2) 道耳頓認為相同的元素有相同的質(zhì)量,但同位素的 發(fā)現(xiàn),說明了同種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有不同的質(zhì) 量。原子結構1-2原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一2. 重要紀事: (配合課本 P.12 、 P.13;講義 P.17) 原子結構1-2原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一 射線: 原子核,也可寫為 ; 射線: ,即電子; 射線:高能量電磁波。 (配合課本 P.12 、 P.13;講義 P.17) 原子結構1-2原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一動畫:陰極射線動畫:湯姆森陰極射線實驗動畫:拉塞福 粒子撞擊金屬箔實驗動畫:拉塞福核型原子模型動畫:拉塞福散射實驗 java動畫: 粒子散射實驗動畫:同位素動畫:原子的結構動畫:氫原

27、子的模型 java動畫:原子模型簡介史(配合課本 P.12 、 P.13;講義 P17)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一陰極射線原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配合課本 P.12 、 P.13;講義 P.17) 原子結構1-2原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一原子結構:所有元素中,只有氫無中子,其餘元素 均有電子、中子及質(zhì)子。(配合課本 P.12 、 P.13;講義 P.18) 化學的基本定律與原子說1-1一質(zhì)子重大發(fā)現(xiàn) 比原本所知小 4原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配合課本 P.12 、 P.13;講義 P.18) 範例 1原子結構發(fā)展史下列對於原子結構發(fā)展史與相關實驗的敘述,哪些正確?(A)湯姆森證實陰極射線為電磁波(

28、B)拉塞福由 粒子散射實驗發(fā)現(xiàn)了帶正電的質(zhì)子(C)最早被發(fā)現(xiàn)的基本粒子為電子(D)電子雲(yún)模型中,電子雲(yún)愈密集處,代表電子數(shù)愈多(E)查兌克以 粒子撞擊鈹原子核,發(fā)現(xiàn)了中子。(A)為電子。(B)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D)代表找到電子的機率愈大。 (C)(E) 下列有關原子與基本粒子的敘述,哪些正確?(A) 質(zhì)量大?。嘿|(zhì)子中子電子(B) 粒子就是質(zhì)子(C) 拉塞福的 粒子散射實驗推翻了湯姆森的葡萄乾布丁原子模型(D) 按照波耳氫原子能階的理論,當電子從高能階落回至低能階時,會放出光(E) 原子的體積大約是原子核的 105 倍。類題 1-1原子結構發(fā)展史類題 1-1原子結構發(fā)展史(A) 質(zhì)量:中子質(zhì)子電子

29、(B) 粒子是氦的原子核。(E) 體積 r3,所以原子的體積大約是原子核的 1015(倍)(C)(D) 範例 2核反應式的平衡若 的原子核放射出 2 個 粒子(即電子)、1 個 粒子後,產(chǎn)物的質(zhì)子數(shù)為何?(A) 88(B) 86(C) 84(D) 83(E) 82。882(1)2z z88(A) 核反應式遵守電荷守恆、質(zhì)量數(shù)守恆。 在 反應中,X 為下列何者?(A) (B) (C) (D) (E) 。類題 2-1核反應式的平衡2351146A3 A8792057Z0 Z35故選(B)(B)原子結構1-2粒子組成的表示法 二1. 表示:原子組成通常以 表示,X 為元素符號, Z 為原子序,A 為

30、質(zhì)量數(shù)(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 若是離子,則可將其價數(shù)寫在 X 的右上角。2. 範例:(1) 原子: (2) 離子:(配合課本 P.14;講義 P.19) 範例 3基本粒子的數(shù)目過錳酸鉀(KMnO4)為實驗室常用的強氧化劑,在水中會解離出過錳酸根(MnO4)。已知 MnO4 有 58 個電子,而氧的原子序為 8,質(zhì)量數(shù)為 16,則 55Mn 有多少個中子?(A) 26(B) 28(C) 30(D) 32(E) 34。 設 Mn 的原子序為 Z 中,電子數(shù):Z48158,Z25 之中子數(shù)552530(個)(C) 鍶(Sr)易形成2 價離子,而溴(Br)易形成1 價離子。已知 ASr2 與 BBr 均有

31、 36 個電子與 46 個中子,下列有關 Sr、Br 兩元素的敘述,哪些正確?(A) Sr 有 36 個電子(B) Sr 有 46 個中子(C) Br 有 35 個電子(D) AB3(E) Sr 之質(zhì)量數(shù)為 80。類題 3-1基本粒子的數(shù)目類題 3-1基本粒子的數(shù)目電子數(shù):A2B136,所以 A38,B35(A) Sr 的電子數(shù)質(zhì)子數(shù)38(B) Sr 的中子數(shù)Sr2 中子數(shù)46(C) Br 的電子數(shù)質(zhì)子數(shù)35(D) AB38353(E) 384684(B)(C)(D) 原子結構1-2同位素 三1. 定義:原子序相同而質(zhì)量數(shù)不同的元素,它們在週 期表的位置相同,故稱為同位素。大部分的元素都 有同

32、位素。 相同:原子序、質(zhì)子數(shù)、電子數(shù) 化性相同 不同:質(zhì)量數(shù)、中子數(shù)、原子量 物性不同 同位素只能用物理方法分離(配合課本 P.14;講義 P.19) 原子結構1-2同位素 三2. 實例: (1) 氫有 (氕,H)、 (氘,D)、 (氚, T)三種同位素,三者的質(zhì)子數(shù)均為 1,中子數(shù) 分別為 0、1、2。 可用於核熔合。 (2) 鈾常見的同位素有 可用 於核分裂。(配合課本 P.14;講義 P.20) Its Science!? 人真的可以放大縮小嗎?原子結構1-2同位素 三(配合課本 P.14;講義 P.20) 範例 4同位素W Z 四種原子,其所含的質(zhì)子數(shù)與質(zhì)量數(shù)如下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33、(1) 在 W、X、Y、Z 四者中,哪些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zhì)?(2) 在 W、X、Y、Z 四者中,哪些具有相同的中子數(shù)?(3) 若 Wn、Zm 的電子數(shù)均為 10,則 mn 之值為何?範例 4同位素(1) X 和 Y(2) Y 和 Z(3) 3(1) 找同位素: 、 (2) 中子數(shù):W241212,X1789, Y18810,Z19910(3) 12Wn、9Zm 12n9m,mn1293硫有 4 種同位素:32S、33S、34S、36S,它們四個具有相同的何種數(shù)值或性質(zhì)?(A)電子數(shù)(B)中子數(shù)(C)質(zhì)子數(shù)(D)質(zhì)量(E)化學性質(zhì)。類題 4-1同位素(A)(C)(E) 1-3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

34、列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3) 一原子的電子排列方式與其化學性質(zhì)息息相關。本節(jié)將介紹週期表前三週期元素的原子、離子的電子排列方式,與反應時電子的動向。1. 電子殼層: (1) 波耳等科學家在原子放射光譜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原子 中的電子在原子核外按一定規(guī)律分布於殼層 中,並在殼層上高速運轉。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 (2) 電子殼層由內(nèi)而外分別以 n1、2標示,亦 可以 K、L、M、N 表示。 (3) n 值愈大,電子殼層離原子核愈遠,能量愈大, 且範圍愈大,故能容納的電子亦愈多: 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35、 P.20;講義 P.23) 第 n 層,最多能容納 2n2 個電子。動畫:電子殼層示意圖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2. 電子的排列: (1) 原則: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的分布,是先占有低能量 的殼層,而後再占有較高能量的殼層,並不是任意 分布的。 (2) 範例: 1H:僅有 1 個電子,故分布於能量最低的 K 層。 2He:因為 K 層可容納 2 個電子,故氦的 2 個電 子均分布於 K 層。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3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 3Li:因為 K 層只能容納 2 個電子,故鋰有 2 個 電子分布於 K 層,而第 3 個電子則

36、分布在能量 更高的 L 層。 11Na:因為 L 層只能容納 8 個電子,故鈉有 2 電子分布於 K 層,有 8 個電子分布於 L 層,而 第 11 個電子則分布在能量更高的 M 層。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3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 原子序 1 18 的原子,其電子在各殼層的排列 (分布)狀況如下表。由表中可知,第 n 週期的元 素之電子所占的最外殼層為第 n 層。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4)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4) 原

37、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4)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3) 電子排列的寫法: 以 17Cl 為例,在 K 層有 2 個電子,在 L 層有 8 個 電子,在 M 層有 7 個電子。 寫法 17Cl:2,8,7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4 ) 動畫:電子的排列規(guī)則動畫:電子排列與路易斯點式範例 1電子殼層下列有關電子殼層的敘述,哪些正確?(A) n1 的殼層又稱為 A 殼層(B) L 殼層電子的能量較 M 殼層者大(C) K 殼層中最多有 4 個電子(D) N 殼層中最多有 32

38、個電子(E) M 殼層的電子離核較近,N 殼層的電子離核較遠。(A) K 殼層。(B) 殼層電子的能量:LM(C) 2 個。(D)(E) 在 n5 的殼層中,最多可容納多少個電子在此運行?類題 1-1電子殼層25250(個) 50 範例 2原子的電子排列矽為地殼中含量第二豐富的元素,僅次於氧,為半導體產(chǎn)業(yè)最重要的原料。已知矽的原子序為 14,回答下列問題:(1) 寫出矽原子的電子排列。(2) 矽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位於哪一殼層?14Si:2,8,4,故知最外層為第 3 層,即 M 層。 (1) 2,8,4(2) M下列哪一個原子的 L 殼層電子數(shù)為 M 殼層的兩倍?(A) 3Li(B) 6C(C)

39、 11Na(D) 14Si(E) 16S類題 2-1原子的電子排列L 殼層(n2)填滿時的電子數(shù)為 8,所以該原子M 殼層的電子數(shù)為 8 4。原子序電子數(shù)2(K 殼層)8(L 殼層)4(M 殼層)14,所以為 14Si。 (D)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3. 價殼層與價電子: (1) 價殼層: 定義:電子所占有的最外殼層稱為價殼層。 17Cl 的電子排列為 2,8,7,其價殼層為 第 3 層(即 M 層) 規(guī)律:某原子的價殼層若為 n,則該原子為 第 n 週期元素。 Cl 的價殼層為第 3 層,表示 Cl 為第 3 週 期元素。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

40、.25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2) 價電子: 定義:價殼層中的電子稱為價電子註,而價電子 的總數(shù)稱為價電子數(shù)。 17Cl 的價殼層為第 3 層,其內(nèi)有 7 個電子, 即價電子數(shù)為 7。 此定義只適用於主族(A 族)元素。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5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 規(guī)律: A 族元素的價電子數(shù)就是其族數(shù)。(氦例外) 17Cl 的價電子數(shù)為 7,表示 Cl 為 7A 族元素。 例外:鈍氣(8A 族)中,氦的價電子數(shù)為 2, 其餘均為 8 。 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常與其價電子有關。在週期表 中,同一族元素的價電子數(shù)相同(鈍氣除外)

41、, 所以化性相似。 同位素的化性相同。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5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4. 路易斯電子點式: (1) 將價電子點在元素符號周圍,這種表示法 稱為路易斯電子點式。(在一般化學反應中, 內(nèi)殼層的電子不參與反應,故不用表示出來) 11Na(2,8,1) 17Cl(2,8,7)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6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一(2) 下表為原子序 1 18 的原子之電子排列與路易斯 電子點式:原子中的電子排列方式 (配合課本 P.18 P.20;講義 P.26 ) 範例 3價電

42、子數(shù)下列哪一個原子有最多的價電子?(A) 3Li(B) 5B(C) 9F(D) 13Al(E) 16S。(A) 3Li:2,1 1 個價電子(B) 5B:2,3 3 個價電子(C) 9F:2,7 7 個價電子(D) 13Al:2,8,3 3 個價電子(E) 16S:2,8,6 6 個價電子(C) 下列哪些元素有相同的價電子數(shù)?(A) 2He(B) 4Be(C) 10Ne(D) 12Mg(E) 15P。類題 3-1價電子數(shù)(A) 2He:2。(B) 4Be:2,2。(C) 10Ne:2,8。(D) 12Mg:2,8,2。(E) 15P:2,8,5。(A)(B)(D) 範例 4價電子與週期表元素

43、X 的電子排列示意圖如右所示。下列關於該元素的敘述,哪些正確?(A)有 12 個價電子(B)價殼層為 M(C)為第二週期元素(D)為 3A 族元素(E)路易斯電子點式為 (F)價電子數(shù)與 Be 相同。(A)最外殼層的電子為價電子,故 X 有 2 個價電子。(B)最外殼層為第 3 層,即 M 層。(C)最外殼層為第 3 層,為第三週期元素。(D)價電子數(shù)為 2,為 2A 族元素。(F) Be 亦為 2A 族元素,故 X 與 Be 有相同的價電子數(shù),均為 2。(B)(E)(F) 已知 X 為第三週期的 6A 族元素,下列有關 X 的敘述,哪些正確?(A)價殼層為 M(B)有 6 個價電子(C)原子

44、序為 16(D)路易斯電子點式為 (E)化學性質(zhì)與 8O 相同。類題 4-1價電子與週期表X 的電子排列為 2,8,6。(A)最外殼層為第 3 層,即 M 層。(B) 6A 族元素有 6 個價電子。(C)原子序電子數(shù)28616。(D)。(E) 8O:2,6,與 X 同為 6A 族元素,但化性相似,而非相同。(A)(B)(C)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1. 離子的形成: (1) 電子排列與鈍氣相同的趨勢:鈍氣(8A 族)甚 為安定,而其他主族元素(典型元素,即 1A 7A 族)在化學反應時,亦有利用得失價電子, 使其電子排列(價電子數(shù))轉變?yōu)榕c鄰近鈍氣相 同的趨勢,而能呈

45、安定的狀態(tài)。 (2) 金屬易形成陽離子:主族的金屬原子,其價 電子通常少於 4 個,在化學反應時,比較容易以 失去電子的方式而使電子的排列與鈍氣相同。因 此,金屬易形成陽離子。(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7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鈉(11Na)的電子排列為 2,8,1,在與氯反應時, 易失去最外層的電子,使電子的排列轉變?yōu)?2,8,而與上一週期的 10Ne 相同。所以,在化合 物中,鈉是1 價。(見下圖)(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7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3) 非金屬易形成陰離子: 主族的非

46、金屬原子,其外層 電子通常多於 4 個,在化學 反應時,比較容易以得到電 子的方式而使電子的排列與鈍氣相同。因此, 非金屬易形成陰離子。 氯(17Cl)的電子排列為 2,8,7,在與鈉反應 時,易獲得 1 個電子,使電子的排列轉變?yōu)?2,8,8,而與同一週期的 18Ar 相同。所以,在 化合物中,氯常是1 價。(如右上圖)(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4) 利用電子排列轉變?yōu)榕c鈍氣相同的趨勢,可推得 主族元素的價數(shù):利用價數(shù)可推得化學式。例如:氯化鎂:Mg 為2 價,Cl 為1 價,故化學式為 MgCl2(配合課本 P

47、.21 、 P.22;講義 P.28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2. 鹼金屬: (1) 位置:1A 族、第 1 族。 (2) 元素:鋰 Li、鈉 Na、鉀 K、銣 Rb、銫 Cs、 鍅 Fr(具放射性)。 (3) 化性: 價電子數(shù)均為 1,在化學反應時均失去 1 個價 電子,而形成1 價陽離子。(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常溫下均能與水起激烈反應,產(chǎn)生氫氣及鹼性氫 氧化物。 2Na(s)2H2O(l) 2NaOH (aq)H2(g) 活性:LiNaKRbCs 鹼金屬氧化物均易溶於水,產(chǎn)生鹼性溶

48、液。 Na2O(s)H2O(l) 2NaOH (aq)(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鋰鈉鉀與水反應 ALL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鋰鈉鉀與水反應三合一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3. 鹼土金屬: (1) 位置:2A 族、第 2 族。 (2) 元素:鈹 Be、鎂 Mg、鈣 Ca、鍶 Sr、鋇 Ba、 鐳 Ra(具放射性)。 (3) 化性: 價電子數(shù)均為 2,在化學反應時

49、均失去 2 個 價電子,而形成2 價陽離子。(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Ca、Sr、Ba 與常溫下之水起反應,產(chǎn)生 H2。 Ca(s)2H2O(l) Ca(OH)2(aq)H2(g) 活性:BeMgCaSrBa 鹼土金屬氧化物溶於水,產(chǎn)生鹼性溶液。 CaO(s)H2O(l) Ca(OH)2(aq)(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原子與離子中的電子排列1-3二離子中的電子排列 4. 鹵素: (1) 位置:7A 族、第 17 族。 (2) 元素:氟 F、氯 Cl、溴 Br、碘 I、砈 At(具放射

50、性)。 (3) 性質(zhì): 價電子數(shù)均為 7,在化學反應時易獲得 1 個電 子,而形成1 價陰離子。 其氫化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 HCl(aq) H(aq)Cl(aq)(配合課本 P.21 、 P.22;講義 P.28 、 P.29 ) 範例 5原子或離子中的電子排列下列各原子或離子中,哪些具有相同的電子排列?(A) 20Ca2(B) 18Ar(C) 12Mg2(D) 7N(E) 17Cl。 對主族元素而言,電子總數(shù)相同時,其電子排 列亦相同。 (A)(B)(E) 原子或離子20Ca218Ar12Mg27N17Cl電子數(shù)181810718電子排列2,8,82,8,82,82,52,8,8下列選項為

51、原子或離子的排列,何者為2 價陽離子?(A) 3甲:2(B) 4乙:2,2(C) 9丙:2,8(D) 12?。?,8(E) 18戊:2,8,8。類題 5-1原子或離子中的電子排列(A)質(zhì)子數(shù)為 3,電子數(shù)為 2,為 321 價陽離子。(B) 4(22)0,電中性。(C) 9(28)1 價陰離子。(D) 12(28)2 價陽離子。(E) 18(288)0,電中性。(D)範例 6元素的特性下列有關元素特性的敘述,哪些正確?(A)在化合物中,鹼金屬均為1 價(B)鹼土金屬易失去電子,形成1 或2 價離子(C)鹼金屬氧化物均能與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氣與鹼性氫氧化物(D)鹵素均有 7 個價電子(E)氟化氫、氯

52、化氫的水溶液均呈酸性。(B) 僅形成2 價陽離子。(C) 僅生成氫氧化物。(A)(D)(E) 下列有關鹼金屬、鹼土金屬及鹵素的敘述,何者錯誤?(A)鈉與鉀均可與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氣及氫氧化物(B)鹼土金屬元素均有 2 個價電子(C)在常溫、常壓下,鹵素均為氣態(tài)(D)在化學反應時,鹵素易形成1 價陰離子(E)鹵化氫的水溶液均呈酸性。類題 6-1元素的特性(C) 氟、氯為氣態(tài),溴為液態(tài),碘為固態(tài)。(D) 鹵素為 7A 族元素,有 7 個價電子,易形成1 價陰離子。(C)1-4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根據(jù) IUPAC 定義,元素為具有相同質(zhì)子數(shù)的原子所組成的純物質(zhì)。世界上所有的物質(zhì)皆由元

53、素所構成,包含空氣、水、動物及植物等,而人體主要由氧、碳、氫、氮等元素所組成。一1. 早期週期表: (1) 排列:依原子量。門得列夫以元素原子量來排列當時已知的 63 種元素,發(fā)現(xiàn)元素性質(zhì)有週期性,於 1869 年發(fā)表元素週期律與週期表。(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4 ) 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一 (2) 特色: 門得列夫的週期表與現(xiàn)在的週期表相似。 門得列夫根據(jù)其原子量排列的週期表,預測出尚未發(fā)現(xiàn)的 Ga、Sc、Ge 元素和其性質(zhì),後人證實此三元素與門得列夫預測相符。(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4 ) 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一 (3)

54、缺點:當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元素愈多,愈多元素之性質(zhì)不符合門得列夫的週期表之規(guī)律性。例如:碲(Te)的原子量 128 大於碘的 127, 若按原子量大小來排列, 碲與鹵素同一行,但事實 上,碲與鹵素的化性迥異。(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4 ) 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一2. 目前週期表: (1) 排列:依原子序。莫斯利分析重金屬被陰極射線撞擊所產(chǎn)生的 X 射線之頻率,發(fā)現(xiàn)原子序愈大之元素,所產(chǎn)生的 X 射線頻率亦愈大,故提出原子序的概念,而原子序質(zhì)子數(shù)。(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4 ) 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一 (2) 概述: 每一直行稱為族,

55、每一橫列稱為週期。 目前之週期表元素,分為 18 族、7 個週期,共 118 種元素。(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4) 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一117、118 兩元素之性質(zhì)未確定。(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4 ) 動畫: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一3. 族: (1) 同族元素之化學性質(zhì)相似。 (2) IUPAC 建議依序稱為第 1 族、第 2 族 、 第 18 族。 (3) 亦可分為 A、B 兩大族: A 族: A 族元素稱為典型元素、主族元素,分為 1A 8A(第 1、2、13 18 族)族。8A 族稱為鈍氣。 包含金屬與非金屬

56、,氣、液、固態(tài)的元素都有,具有廣大範圍的物理與化學性質(zhì)。 (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5 ) 元素週期表1-4週期表的排列 一 B 族: B 族元素稱為過渡元素,均為金屬。 分為 1B 8B 共 10 族,依序是 3B、4B、5B、6B、7B、8B、8B、8B、1B、2B(第 3 12 族)。Fe、Co、Ni 等 3 族化性相似,均屬於 8B 族。 4. 週期: (1) 同週期元素之化學性質(zhì)差異較大。 (2) 第一 七週期的元素個數(shù),依次為 2,8,8,18,18,32,32。(配合課本 P.23 、 P.24;講義 P.35 ) 下列有關週期表的敘述,哪些正確?(A)目前

57、的週期表是依元素原子量的大小來排列(B)分為七個週期、8 個族(C)鋁為 3A 族元素,即第 3 族元素(D)過渡元素均為金屬(E)同族的元素化性相似。 範例 1週期表概述(A)依原子序來排列。(B)分為七個週期、18 個族。(C) 3A 族即第 13 族。 (D)(E) 下列有關週期表的敘述,何者正確?(A)主族元素均為非金屬(B)鈍氣為 8A 族元素,均有 8 個價電子(C)鍶的元素符號為 Cs(D) 1B 8B為過渡元素,均為金屬(E)在常溫、常壓下,過渡元素均是固體。 類題 1-1週期表概述(A)有金屬、非金屬、類金屬。(B) He 僅有 2 個價電子。(C)為 Sr。(E) Hg 為

58、液體。 (D) 下列選項的數(shù)字代表元素的原子序。已知鈍氣的原子序分別為 2、10、18、36、54、86,則原子序為 6 的元素與下列何者屬同族元素?(A) 7(B) 8(C) 10(D) 14(E) 16。 範例 2原子序第二、三週期均有 8 個元素,6814,故(D)符合。 (D) 原子序 34 之元素與下列何者之化學性質(zhì)最相似?(A) 13Al(B) 14Si(C) 16S(D) 20Ca(E) 30Zn。 類題 2-1原子序找同族元素,故為硫(161834)。 (C) 元素週期表1-4元素的分類1. 依導電性分:金屬、非金屬、類金屬。 (1) 金屬、非金屬元素的比較:二(配合課本 P.

59、24 P.26;講義 P.36 ) 元素週期表1-4元素的分類二(配合課本 P.24 P.26;講義 P.36 ) 元素週期表1-4元素的分類 (2) 類金屬元素:二 有硼(B)、矽(Si)、鍺(Ge)、砷(As)、銻(Sb)、碲(Te)。 通常具有金屬光澤,但容易碎裂,導電度、光澤、延性與展性介於金屬、非金屬間。 有些類金屬具有半導體性質(zhì),例如:矽與鍺在常溫時不易導電,溫度上升或摻雜適當元素會使導電性大幅增加。(配合課本 P.24 P.26;講義 P.36) 元素週期表1-4元素的分類2. 依氧化物酸鹼性分:酸性、鹼性。二(配合課本 P.24 P.26;講義 P.37 ) 元素週期表1-4元素的分類二(配合課本 P.24 P.26;講義 P.37 ) 硫氮危機:酸雨危機重重 人類汙染共業(yè)元素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