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 第六單元14《荷塘月色》課件16張_第1頁
人教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 第六單元14《荷塘月色》課件16張_第2頁
人教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 第六單元14《荷塘月色》課件16張_第3頁
人教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 第六單元14《荷塘月色》課件16張_第4頁
人教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 第六單元14《荷塘月色》課件16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荷塘月色、體會作者彷徨苦悶又略帶淡淡的喜悅的情感。、理清寫作思路,學習作者圓形結構的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憂國憂民的思想意識。蓊蓊郁郁:彌望:裊娜:脈脈:斑駁:豐姿:草木茂盛的樣子。滿眼。彌,滿。柔美的樣子。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深淺不一的意思。這里形容水沒有聲音,好象深含感情。風度儀態(tài),一般指美好的姿態(tài)。也寫作“風姿”。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h平明鎮(zhèn))。現(xiàn)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本文寫于年月,正是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年月

2、正是朱自清思想極端苦悶的時期。寫作背景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 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題目解釋結構1第一部分(1)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2第二部分(2-6)去荷塘和觀荷塘。3第三部分(7-10)遐思,離荷塘。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探究一:我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注意到作者直接表達感情的一些句子?請大家找出來。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先是寫了葉子,出水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著寫花,白色的,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

3、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著是荷香,微風過處才能聞到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最后還寫到流水,流水脈脈,雖被遮住,不見其形,但留給我們的想像余地是極大的。 探究二:在第4節(jié)作者依次寫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提問:這一句與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蘊含了幾種感官感覺?句子理解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這兩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叫通感。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有煥然一新,奇趣無窮之感。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xù)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它們溝通起來,藝術的魅力也就出來了。但在運用這種比喻時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間在感官的感覺上的相似之處,或在特定環(huán)境下有這種溝通一氣的感覺,做到妙不可言卻不是故弄玄虛。句子理解句子舉例1、“他滑滑的明亮著,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綠)2、“綠茸茸的草板,象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長江三峽)句子理解文章中有一句話“這時侯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似乎真的很熱鬧,而在第六段中卻說,這是個“寧靜”的環(huán)境,這兩者是不是互相矛盾?不是,這是用了反襯的手法,與王維的“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文中還用兩個“漏”字,借月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