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歷史應對解題技巧_第1頁
2014年高考歷史應對解題技巧_第2頁
2014年高考歷史應對解題技巧_第3頁
2014年高考歷史應對解題技巧_第4頁
2014年高考歷史應對解題技巧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4年高考歷史應對解題技巧考前必會4個選擇題解題技巧技巧1 一切從題干出發(fā) 以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考試(新課標卷)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為例,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題雖然仍舊依托教材知識點,但所要表達的觀點未必與教材一致,這就要求學生在分析題干時切忌想當然,而是要研讀題干、材料,一切從題干出發(fā),用題干檢驗選項,用選項檢驗知識點,做到首尾兼顧。 例證 (2013全國新課標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脊棚@示,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地區(qū)君王墓葬規(guī)模宏大,其余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東方六國地區(qū),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 A經(jīng)濟發(fā)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系的關鍵 B

2、分封制中的等級規(guī)定凸顯了君主集權 C秦國率先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tǒng)治 D東方六國仍嚴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參考答案:C技巧2 利用一切有效信息 在高考題中,基本上每一個選擇題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這就如同數(shù)學中的證明題一樣,給出已知,然后求證。數(shù)學題給出的已知條件,在證明的過程中都是要用上的,如果有的條件沒有使用,必然得不出相應的證明。歷史題也是如此,題干給出的材料,都是有用的信息,只有將所有的材料均予以考慮、分析、甄別,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例證 (2013全國新課標卷28)恩格斯稱贊一位近代科學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他指的應是 A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宗教神學崇信

3、的“地心說” B伽利略創(chuàng)立的試驗科學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發(fā)展 C牛頓創(chuàng)立經(jīng)典力學完成了科學史上的劃時代飛躍 D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顛覆了關于人類起源的傳統(tǒng)觀念參考答案: A技巧3 核心詞就是一切 歷史材料浩如煙海,如果你有想窮盡一切材料的想法,那么這絕對是天方夜譚。如何去解決這一難題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不熟悉的材料中尋找熟悉的字眼,也就是尋找我們常說的核心詞、關鍵詞。一段材料,即使再生澀難懂,也總會有我們熟悉的個別字、詞。而這些字、詞,恰恰就是解題的金鑰匙。掌握了鑰匙,鎖自然就打開了。例證 (2013全國新課標卷30)1928年中共六大通過的政治議決案指出:各省自發(fā)的農(nóng)民游擊戰(zhàn)爭,只有和“無產(chǎn)階級的

4、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聯(lián)結起來”,才可能變成“全國勝利的民眾暴動的出發(fā)點”。這反應當時中共中央 A主張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B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視農(nóng)民戰(zhàn)爭與城市暴動的結合 D認為農(nóng)民階級是取得革命勝利的主導參考答案:B技巧4 放縮法 放縮法是一種有意識地對相關的數(shù)字或者式子的取值進行放大或縮小的方法。它是數(shù)學解題過程中一種常見的方法。如果能夠靈活運用這種方法,對比較大小、不等式的證明等部分數(shù)學試題的解題能起到撥云見日的效果。舉例來說,要證明不等式AB成立,有時可以將它的一邊放大或縮小,尋找一個中間量,如將A放大成C,即AC,然后證明CB。放縮法能去執(zhí)行,原因在于不等式具有傳遞性

5、。放縮時,放與縮要適度。 就歷史題目而言,如果遇到題干有時間上的提示,而我們又對所給的時間不熟悉,就可以采用放縮法將陌生的時間轉換成我們所熟悉的時間,然后套用該時間的階段特征對所給問題進行相應的解答。歷史題目在放縮時,多數(shù)是將時間放大而不是縮小。例證 (2013全國新課標卷31)有些學者認為,美國總統(tǒng)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對經(jīng)濟進行了有限的干預,且為后來的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鑒。胡佛采取的干預措施是 A斡旋勞資雙方達成保持工資水平和不罷工的協(xié)議 B通過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關稅和保護國內(nèi)市場 C.發(fā)起自愿減少耕地運動以維護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 D. 成立復興金融公司向一些銀行和公共工程貸款參考答

6、案:D考前必會2個非選擇題解題技巧 歷史非選擇題由于能夠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再現(xiàn)歷史知識、材料處理、歷史闡釋、文字表達、思想認知水平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歷年高考中,非選擇題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的文科綜合測試,選擇題與非選題所占分值的比例幾乎相當,所以,在對待非選題上,也不能掉以輕心。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解答非選擇題常見的方法,希望對大家做題有幫助。技巧1 “三三三四”破解材料分析題 材料要“三讀”:第一遍“速讀”,帶著問題了解材料大意,明確主題;第二遍“細讀”,結合材料的出處,完整準確地掌握材料的內(nèi)涵,以界定考查的時空階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識點;第三遍“精讀”,聯(lián)系設問有針對性地閱讀材料,

7、提取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可在相關文字下作標注,并理清材料之間的關系,建立材料與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 要點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論點,一般來說在“二頭”,材料的中心論點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層次和要點關鍵詞(時間、空間、限定詞、主題字眼等),材料分層一般以句號、分號或省略號為界限,讀完后要分層歸納材料要點,聯(lián)教材,列提綱,材料涉及的要點一個也不要丟;“三找”關聯(lián)點,即尋找材料與設問之間的關聯(lián)點、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聯(lián)點和材料與教材之間的關聯(lián)點。 組織答案要“三界定”:一要界定好設問的限定語、中心語、提示語等,不要漏掉問題(如“是否”“變化”“有無”等);二要界定好材

8、料、設問和教材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選取相關知識作答;三要界定好答案的來源,設問一般有四種限制情況,即“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和沒有對答題依據(jù)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閱讀設問時,應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條件,在審題時最好把限制條件用筆畫上記號,以防答題時出現(xiàn)遺漏。 答題書寫要“四注意”。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語句通順、語言準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段落化,一問一段,直觀簡明;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問題和要點應標上序號。四要注意觀點是否正確,論點與材料是否一致,多采用教材中出現(xiàn)的規(guī)律性、結論性語句,使要點“少而全”“多而不雜”,力爭齊全少失分。例證(20

9、13全國新課標卷 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國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國家之一,殷墟即發(fā)現(xiàn)了來自南海乃至阿曼灣的海貝。齊國借助“邊?!钡牡乩項l件,發(fā)展“魚鹽之利”,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最為富庶的國家。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即已出現(xiàn),魏晉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為佛教東傳的重要方式。宋元時代指南針等遠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貿(mào)易達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鄭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等,記錄海行見聞 ,反映當時東南亞、印度以及阿拉伯、東非等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勝。明后期,鄭若曾針對倭寇等問題,在籌海圖編中明確提出“海防”的主張:“欲航

10、行于大洋,必先戰(zhàn)勝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辦法。到鴉片戰(zhàn)爭前,“各省水師戰(zhàn)船,均為捕盜緝奸而設”。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文等 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卷入世界市場體系,通商口岸不斷增加。魏源認為海運“優(yōu)于”河運者有四利:利國、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長一倍,絲的出口增長將近五倍;18461856年,差出口有增長55%絲的出口增長三倍多,海關稅收從1861年的490余萬兩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萬兩。1866年,左宗棠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附設福州船政學堂。1868年,江南制造總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輪“惠吉”號下水,1872年輪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內(nèi)江外海

11、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1885年,海軍衙門設立。隨著西方商品與資本輸出的擴大,部分國人提出與列強進行“商戰(zhàn)”。1904年,張謇上奏朝廷,請準各省成立海洋漁業(yè)公司,購置新式漁輪,發(fā)展海洋漁業(yè)。19世紀60年代后,清政府與英法等國簽訂條約,允許百姓出國,“毫無禁阻”,僅南洋地區(qū),就有中國移民500萬人。 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等(1) 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古代海洋利用的特點(2) 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只是,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變化及啟示 分析: 40題仍然是明確的主題性命題,選材上有很強的熱點傾向?;诮谥袊虾栴}和釣魚島問題所產(chǎn)生的糾紛,中國

12、強化海洋權益,而選出的中國古代歷史關于海洋利用及近代中國海洋利用的試題??傮w難度適中,但要求學生有很強的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答題時要緊扣海洋利用的主題,全面地分析材料,盡可能多地從材料中獲取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多角度的聯(lián)系,并能做出對主題的提升。學生想拿高分很不容易。參考答案: (1)(2).技巧2 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程序化 高考題目設問,往往是一題多問,如果不將問題進行細致化的處理,要么會漏答問題,要么會漏答知識點。因此,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將問題進行化簡處理,總結起來就是兩句話: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程序化。首先通讀試題,弄清楚題目包含幾問,然后進行化簡。下面以下題為例進行

13、講解。例證材料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按“官有能而祿有功”的原則,廢除血緣世襲的貴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漢初,秉承法家理念,功與能為官吏升遷任免的主要依據(jù)。漢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個人品行對于引導、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視。東漢時,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矯情虛偽而無實際才能成為普遍現(xiàn)象。曹操執(zhí)政,強調“唯才是舉”,功、能者優(yōu)先,“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zhàn)之士”。西魏北周選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藝者,為其可以治民?!睆娬{對官員的品行和政績考核:“其志行善者,則舉之;其志行不善者,則去之凡求賢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審者,必由任而試之,考而察之。”

14、摘編自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材料二 唐代將品德與任職態(tài)度方面的“四善”作為考察官員最重要的內(nèi)容:“一日德義有聞,二日清慎明著,三日公平可稱,四日恪勤匪懈?!蓖瑫r規(guī)定各類職務的最佳業(yè)績標準,稱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結果。考核分為九等:“一最四善為上上,一最三善為上中,一最二善為上下居官飾詐,貪濁有狀,為下下?!薄吧啤笔谦@得薪酬獎勵與迅速提升的關鍵。 據(jù)新唐書 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至唐官員選拔所體現(xiàn)的“德”“才”觀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分析: 通過閱讀,我們發(fā)現(xiàn),該問題包含兩部分:一是要求回答秦至唐官員選拔所體現(xiàn)的“德”“才”觀的變化的史實;二是根據(jù)這些史實,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變化的原

15、因。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其化簡為以下幾個問題:(1)秦至漢武帝時選拔官員的“德”“才”觀;(2)漢武帝以后選拔官員的“德”“才”觀;(3)曹操(三國時期)選拔官員的“德”“才”觀;(4)西魏北周時期選拔官員的“德”“才”觀;(5)唐代選拔官員的“德”“才”觀;(6)“德”“才”觀變化的原因。經(jīng)過化簡后,按照分成的兩個部分進行答題,這樣就不會遺漏知識點了。 化簡之后,問題就變得簡單了。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因為問題簡單而掉以輕心。簡單的問題更需要認真作答,那就是把每一個簡單的問題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解答。具體來說,就是要標清序號(或者用分號間隔),精練語言,使閱卷老師一目了然?;喼笪覀冏鞔鹑缦拢簠⒖即?/p>

16、案:變化:秦至漢武帝時,以功勛、能力為選拔官吏的主要依據(jù);漢武帝以后,選拔官吏越來越注重官吏的個人品行;曹操強調“唯才是舉”;西魏北周時強調德行優(yōu)先,同時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顧、以德優(yōu)先的考核制度。 原因:儒家思想對制度建設的影響日益深入;具體歷史背景影響人才選拔的標準;建設高素質的官吏隊伍。 經(jīng)過“兩化”之后,我們對問題的把握更加細致,這樣就排除了漏答問題的可能。同時由于對簡單的問題采取程序化作答,使得答案一目了然??偠灾?,高考永恒不變的主題是對史實的考查,即使高考年年出現(xiàn)“新材料、新情境”,掌握以上解題技巧,在實踐中靈活變通,應對高考必能游刃有余。技巧3 圖片資料簡單化,簡單問題程序化(此題為新題,對于歷史地圖考查,2013屆全國新課標歷史題為突出點,可當母題使用.)例證(2013全國新課標卷 4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歷史地圖包含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種信息。比較圖9、圖10,提取兩項有關漢唐間歷史變遷的信息,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