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學史-軍事地理學的產(chǎn)生及應用_第1頁
中國地理學史-軍事地理學的產(chǎn)生及應用_第2頁
中國地理學史-軍事地理學的產(chǎn)生及應用_第3頁
中國地理學史-軍事地理學的產(chǎn)生及應用_第4頁
中國地理學史-軍事地理學的產(chǎn)生及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軍事地理學的產(chǎn)生及應用軍事地理學軍事地理學一、古文解讀一、古文解讀二、中國古代軍事要塞二、中國古代軍事要塞三、戰(zhàn)爭實例三、戰(zhàn)爭實例四、國外拓展四、國外拓展什么是軍事地理學?軍事地理學是研究軍事與地理關系的學科,它探索地理環(huán)境對國防建設、軍事行動的影響,以及在軍事上運用地理條件的規(guī)律,為制定戰(zhàn)略方針,研究武裝力量建設,進行戰(zhàn)場準備,指導作戰(zhàn)行動提供依據(jù)。它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也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百度百科兵圣孫子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圣。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孫子兵法孫子兵法 夫地形者,兵之助

2、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敗。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翻譯: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正確判斷敵情,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zhàn)的,必定能夠勝利;不了解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zhàn)的,必定失敗。所以,根據(jù)分析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不打,堅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據(jù)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打,不打也是可以的。所以,戰(zhàn)不謀求勝利的名聲,退不回避失利的罪責,只求保全百姓,符合國君利益,這樣的將帥,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3、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zhàn)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zhàn),戰(zhàn)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翻譯: 地形有“通”、“掛”、“支”、“隘”、“險”、“遠”等六種。凡是我們可以去,敵人也可以來的地域,叫做“通

4、”;在“通”形地域上,應搶先占開闊向陽的高地,保持糧道暢通,這樣作戰(zhàn)就有利。凡是可以前進,難以返回的地域,稱作“掛”;在掛形的地域上,假如敵人沒有防備,我們就能突擊取勝。假如敵人有防備,出擊又不能取勝,而且難以回師,這就不利了。凡是我軍出擊不利,敵人出擊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敵人雖然以利相誘,我們也不要出擊,而應該率軍假裝退卻,誘使敵人出擊一半時再回師反擊,這樣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們應該搶先占領,并用重兵封鎖隘口,以等待敵人的到來;如果敵人已先占據(jù)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們就不要去進攻;如果敵人沒有用重兵據(jù)守隘口,那么就可以進攻。在“險”形地域上,如果我軍先敵占領,就

5、必須控制開闊向陽的高地,以等待敵人來犯;如果敵人先我占領,就應該率軍撤離,不要去攻打它。在“遠”形地域上,敵我雙方地勢均同,就不宜去挑戰(zhàn),勉強求戰(zhàn),很是不利。以上六點,是利用地形的原則。這是將帥的重大責任所在,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孫臏兵法 . 地葆:五地之敗曰:溪、川、澤、斥、鹵1。五地之殺曰:天井、天宛、天離、天隙、天柖。 五墓,殺地也,勿居也,勿也。翻譯:五種可能導致作戰(zhàn)失敗的地形是:山溪、河流、沼澤、鹽堿地。五種可能導致全軍覆沒的地形是:似天井般四周封閉的洼地,四周是高山、易進難出的地方,草木叢生有羅網(wǎng)的地方,兩面高山夾峙的狹窄山溝,沼澤地區(qū)。這五種地形猶如軍隊的墳墓一般,都是兇多吉少的

6、殺地,不能在這里駐扎。斥、鹵:均指鹽堿地。 自古以來,中國的歷史及軍事便與地理密不可分。近自古以來,中國的歷史及軍事便與地理密不可分。近代學者呂思勉認為,古代地理十之八九都是讀史地理、代學者呂思勉認為,古代地理十之八九都是讀史地理、軍事地理。而古代史學家、軍事家對于地理之看重,也軍事地理。而古代史學家、軍事家對于地理之看重,也正好說明了中國獨特的地理格局對于兩千年來歷史、軍正好說明了中國獨特的地理格局對于兩千年來歷史、軍事的重大影響。事的重大影響。 冷兵器時代,絕大部分戰(zhàn)爭都是近距離的白刃戰(zhàn),天冷兵器時代,絕大部分戰(zhàn)爭都是近距離的白刃戰(zhàn),天氣、地理等自然因素對戰(zhàn)爭影響甚大,到火器時代甚至氣、地

7、理等自然因素對戰(zhàn)爭影響甚大,到火器時代甚至到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地理地勢,山關要塞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仍到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地理地勢,山關要塞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仍不可小視,有時一個要塞甚至關系到整個戰(zhàn)爭的成敗。不可小視,有時一個要塞甚至關系到整個戰(zhàn)爭的成敗。因此歷代軍事家都非常重視在戰(zhàn)爭中對山川、河流等地因此歷代軍事家都非常重視在戰(zhàn)爭中對山川、河流等地理地勢的運用,并且對其加以改造,建關設塞,修城筑理地勢的運用,并且對其加以改造,建關設塞,修城筑墻來構筑防御措施。墻來構筑防御措施。 根據(jù)古代戰(zhàn)爭發(fā)生的頻率,我們整理了幾處著名的軍根據(jù)古代戰(zhàn)爭發(fā)生的頻率,我們整理了幾處著名的軍事要塞,探尋凝結在這些建筑上的軍事思想,解讀

8、古中事要塞,探尋凝結在這些建筑上的軍事思想,解讀古中國軍事地理大勢。國軍事地理大勢。中國古代軍事要塞中國古代軍事要塞山河四塞,百二秦關山河四塞,百二秦關關中關中 關中是指今天的中國陜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號稱關中是指今天的中國陜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八百里秦川川”,其北部為陜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陜南山地、秦巴山脈。,其北部為陜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陜南山地、秦巴山脈?!瓣P中關中”本身就是一個極富戰(zhàn)略色彩的說法,意為四關之中,四關本身就是一個極富戰(zhàn)略色彩的說法,意為四關之中,四關為函谷關、大散關、武關、蕭關。為函谷關、大散關、武關、蕭關。 函谷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函谷關:位于河

9、南省靈寶市北1515公里處,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公里處,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 ,地處地處“兩兩京古道京古道”(長安、洛陽),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長安、洛陽),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戰(zhàn)國時楚、趙、韓、魏、燕合五國之力伐秦,攻函谷關不下。秦末,戰(zhàn)國時楚、趙、韓、魏、燕合五國之力伐秦,攻函谷關不下。秦末,當項羽在巨鹿苦戰(zhàn)秦軍時,劉邦卻率先攻入關中稱王,使項羽在爭當項羽在巨鹿苦戰(zhàn)秦軍時,劉邦卻率先攻入關中稱王,使項羽在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霸中處于不利地位。 潼關:位

10、于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形勢非潼關:位于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細路險與猿猴爭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里形勢的險要。素有來比擬這里形勢的險要。素有“畿內(nèi)畿內(nèi)首險首險”、“四鎮(zhèn)咽喉四鎮(zhèn)咽喉”、“

11、百二重關百二重關”之譽。之譽。函谷關函谷關山川險固,天府之土山川險固,天府之土四川四川 巴蜀地名始于先秦,主要在今四川、重慶境內(nèi),四周巴蜀地名始于先秦,主要在今四川、重慶境內(nèi),四周群山環(huán)繞,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其西、南兩面地勢險惡,群山環(huán)繞,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其西、南兩面地勢險惡,古代多為偏遠蠻荒之地,因此東、北兩面成為其與外界的古代多為偏遠蠻荒之地,因此東、北兩面成為其與外界的主要聯(lián)系方向,重要的軍事堡壘一般也修建于此。主要聯(lián)系方向,重要的軍事堡壘一般也修建于此。劍門關劍門關 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在縣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在縣城北城北2525公里處有大劍山,劍門關便雄公里處有大劍山,劍門

12、關便雄踞于綿延踞于綿延7070多公里的大劍山中斷處,多公里的大劍山中斷處,由于其地勢險要,被譽為由于其地勢險要,被譽為 “天下第天下第一關一關”。 三國時蜀軍大將姜維率三國時蜀軍大將姜維率3 3萬萬兵馬即可在此抵擋曹魏兵馬即可在此抵擋曹魏1010萬大軍,劍萬大軍,劍門關之險由此可見一斑。唐代詩人李門關之險由此可見一斑。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贊譽讓其名的贊譽讓其名揚海內(nèi)。劍門關所在的山稱為大劍山,揚海內(nèi)。劍門關所在的山稱為大劍山,也稱梁山,大劍山兩邊陡峭的石壁連也稱梁山,大劍山兩邊陡峭的石壁連綿數(shù)百里,形成一道天然

13、城郭,至關綿數(shù)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關口突然中斷,留下一道狹長的隘口,口突然中斷,留下一道狹長的隘口,隘口兩崖石壁高聳,有如刀砍斧劈,隘口兩崖石壁高聳,有如刀砍斧劈,這道關隘成了入川的必經(jīng)之道,人稱這道關隘成了入川的必經(jīng)之道,人稱 天下雄關天下雄關 。塘關塘關 亦稱夔門、江關、捍關,位于長江三峽瞿塘峽口左側,亦稱夔門、江關、捍關,位于長江三峽瞿塘峽口左側,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境內(nèi)。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境內(nèi)。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因水勢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因水勢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夔

14、門天下雄”之稱。瞿塘關始建于戰(zhàn)國,之稱。瞿塘關始建于戰(zhàn)國,自古就為通往巴蜀的門戶。明朝初年,朱元璋命湯和、楊自古就為通往巴蜀的門戶。明朝初年,朱元璋命湯和、楊璟攻取四川,大軍兩度為瞿塘關守軍所敗,損失慘重,最璟攻取四川,大軍兩度為瞿塘關守軍所敗,損失慘重,最后以壯士百人奇襲夔門水路兩寨,方才險中得勝。后以壯士百人奇襲夔門水路兩寨,方才險中得勝。上游之勢,臨馭六合上游之勢,臨馭六合河北河北中國古代政治、軍事重心總體趨勢是由西向東轉(zhuǎn)移,到中國古代政治、軍事重心總體趨勢是由西向東轉(zhuǎn)移,到了元代,逐漸轉(zhuǎn)移到河北了元代,逐漸轉(zhuǎn)移到河北( (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帶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帶) )并一并一直延續(xù)

15、下來。直延續(xù)下來。 河北依山傍海,北臨燕山、西接太行、南依平原、河北依山傍海,北臨燕山、西接太行、南依平原、東靠大海,而海河、灤河水系的幾條重要河流切穿燕山、東靠大海,而海河、灤河水系的幾條重要河流切穿燕山、太行山等山脈流入河北境內(nèi),形成一些險要關隘。這個地太行山等山脈流入河北境內(nèi),形成一些險要關隘。這個地區(qū)的六個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區(qū)的六個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山海關、飛狐口和盧龍塞。山海關、飛狐口和盧龍塞。居庸關居庸關位于北京昌平以北位于北京昌平以北2020公里處,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公里處,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山余脈軍都山地,是長城著名的險要

16、關口,與倒馬關、山余脈軍都山地,是長城著名的險要關口,與倒馬關、紫荊關統(tǒng)稱為紫荊關統(tǒng)稱為“內(nèi)三關內(nèi)三關”。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 南口南口 ,北稱,北稱 居居庸關庸關 ?,F(xiàn)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F(xiàn)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有長達1818公里的溪谷,俗稱公里的溪谷,俗稱 關溝關溝 。公元。公元12131213年成吉思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nèi)外

17、夾攻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nèi)外夾攻居庸關,方才得手。居庸關,方才得手。區(qū)域堡壘區(qū)域堡壘 布局天下布局天下 前面講到了關中、巴蜀、河北三大古代軍事戰(zhàn)略要地的前面講到了關中、巴蜀、河北三大古代軍事戰(zhàn)略要地的1414處關塞。其實在這些軍事戰(zhàn)略要地之外,還分布著無法計處關塞。其實在這些軍事戰(zhàn)略要地之外,還分布著無法計數(shù)的大小關塞,單長城就有數(shù)的大小關塞,單長城就有200200多個關口。下面我們介紹的多個關口。下面我們介紹的是分布在區(qū)域戰(zhàn)略要地的要塞:嘉峪關、玉門關、平型關,是分布在區(qū)域戰(zhàn)略要地的要塞:嘉峪關、玉門關、平型關,它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在區(qū)域戰(zhàn)爭中具有重要的軍事地理它們分布在

18、全國各地,在區(qū)域戰(zhàn)爭中具有重要的軍事地理意義。意義。嘉峪關: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嘉峪關: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南憑祁連山,西北靠嘉中部,南憑祁連山,西北靠嘉峪山,是萬里長城的西部終點,峪山,是萬里長城的西部終點,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公元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公元15061506年到年到15211521年間,明朝即倚年間,明朝即倚此關抵御吐魯番滿速爾兵東侵。此關抵御吐魯番滿速爾兵東侵。門關:位于今甘肅省敦煌縣西門關:位于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北依天山余脈,南接阿爾北,北依天山余脈,南接阿爾金山,是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金山,是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門戶。公元前重要門戶。公元前104104年,西漢年,西漢

19、將領李廣利兩次討伐大宛國均將領李廣利兩次討伐大宛國均由此關出師。由此關出師。平型關平型關 內(nèi)長城的一個關口,位于大同靈丘縣西南方,修筑內(nèi)長城的一個關口,位于大同靈丘縣西南方,修筑于公元于公元11511151年。平型關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年。平型關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巍然聳立,海拔都在巍然聳立,海拔都在15001500米以上。這兩山之間盡一條不米以上。這兩山之間盡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甚寬的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勢很險要。由于恒山和五臺都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勢很險要。由于恒山和五臺都是斷塊山,十分陡峻,成

20、了晉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這是斷塊山,十分陡峻,成了晉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這條帶狀低地便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條帶狀低地便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道。敦煌敦煌是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要沖,必經(jīng)之地。戰(zhàn)亂年間,敦煌曾是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要沖,必經(jīng)之地。戰(zhàn)亂年間,敦煌曾遭到來自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攻打。遭到來自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攻打。 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天山北路,天山南路,西域南道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天山北路,天山南路,西域南道必經(jīng)之路,也是從印度越過喜馬拉雅山經(jīng)西藏北上的陸必經(jīng)之路,也是從印度越過喜馬拉雅山經(jīng)西藏北上的陸路貿(mào)易的中樞??芍^路貿(mào)易的中樞??芍^“條條道路通敦煌條條道路通敦

21、煌”。劉裕滅后秦之戰(zhàn)劉裕滅后秦之戰(zhàn)劉裕滅后秦之戰(zhàn),中國東晉義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尉劉裕率東晉軍攻克長安(今西安西北)滅亡后秦的戰(zhàn)爭。此戰(zhàn),劉裕善擇戰(zhàn)機,部署周密,軍事政治處置得當;攻長安時以偏師入武關,派水軍溯渭水西進,配合主力,水陸夾擊,終獲勝利。417年,后秦滅亡,后秦皇帝姚泓被劉裕所俘虜,后被押送到建康斬首,時年30歲。 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遂欲掛帥北伐。時朝臣多勸阻,劉裕不從。五年四月,自建康(今南京)出發(fā),率舟師溯淮水入泗水。五月,東晉軍至下邳(今江蘇邳州市南古邳鎮(zhèn)),留下船艦、輜重,步行至瑯邪(今山東臨沂北)。所過皆筑城,留兵守衛(wèi),以防南燕騎兵襲

22、后。劉裕擬擇捷徑,自瑯邪經(jīng)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今沂山)直趨臨朐(今屬山東)、廣固。大峴山高70丈,周圍20里,上有穆陵關,峻狹僅容一車通過,號稱“齊南天險”。劉裕部下?lián)哪涎嘬娍囟蟠髰s,或堅壁清野,則此行不僅無功,且將不能自歸。劉裕認為,慕容超等貪婪,無深謀遠慮,必不能守險清野。遂督兵急進。慕容超聞晉師將至,忙召集朝臣商議。征虜將軍公孫五樓等主張據(jù)守大峴,曠日延時,沮其銳氣;然后派2000精騎沿海南行,斷其糧運;再以駐梁父(今新泰西)一帶之師,緣山東下,側擊東晉軍,或令各地守宰清野自固。 容超不納,認為南燕國富兵強,無須示弱,讓東晉軍入峴,再用優(yōu)勢騎兵擊之。于是將莒縣、梁父守軍撤回,修筑

23、城池,整訓兵馬,以待東晉軍。六月,東晉軍過莒縣,不戰(zhàn)而越大峴。劉裕大喜道:師既過險,將士必有死戰(zhàn)之志;糧食遍野,軍無匱乏之憂,此戰(zhàn)必勝無疑。慕容超初派公孫五樓等率步騎5萬進據(jù)臨朐,聞東晉軍入峴,忙將老弱士卒留守廣固,自率步騎4萬繼后。臨朐位于大峴西北,為廣固南面屏障,城南有巨蔑水(又稱巨洋水,今彌河),流經(jīng)廣固東北人海,是東晉軍必爭之地。慕容超命公孫五樓率騎急往占領,控制水源。及至,與東晉前鋒孟龍符激戰(zhàn),敗走。作戰(zhàn)經(jīng)過:晉軍攻取洛陽晉軍奪取潼關峣關激戰(zhàn)和攻克長安火燒赤壁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兵50萬,號稱80萬,進攻孫權。孫權兵弱,他和劉備聯(lián)合憑借長江天險,拒守在大江南岸。曹操:“

24、凡用火攻,必借東風,方令隆冬之際,但有西北風,安有東南風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陽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長江中下游屬典型的季風氣候,我國東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陸西伯利亞高壓,海洋氣溫高,形成阿留申低壓,風由高壓吹向低壓,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北風。夏季,陸地氣溫高,形成印度低壓,海洋氣溫低,形成夏威夷高壓,同樣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形成東南風。而西北風只是大范圍的氣候現(xiàn)象,在小環(huán)境下還會出現(xiàn)不斷變幻的天氣現(xiàn)象。 對于氣候和天氣的區(qū)別,氣候的變化相對較穩(wěn)定,而天氣則控制范圍小,時間短,天有不測風云說的就是天氣。曹操混淆了氣候和天氣,武斷地認為冬季

25、不可能吹東南風,正是這認識上的缺陷導致赤壁之敗。葫蘆峪火燒司馬懿一役 司馬懿攻取祁山時,被魏延誘入谷口。到達時發(fā)現(xiàn)谷內(nèi)并無伏兵,山上皆是草房。司馬懿認為此地雖是隘地,但諸葛亮并無克敵制勝條件,所以放心進谷燒糧??伤闳f算,沒算到條件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諸葛亮利用干柴、火箭,用火攻,從而創(chuàng)造條件,以弱制強。而當時遍山燃起大火,連司馬懿都以為完了??上蝗惶旖荡笥?,諸葛亮功虧一簣。 熊熊大火使此山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四周空氣向中心流動而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輻和上升,在空中冷卻凝結而形成云雨天氣,此為典型的對流雨,這才使司馬懿死里逃生。拓展:外國軍事戰(zhàn)役中的地理學拓展:外國軍事戰(zhàn)役中的

26、地理學地中海的地中海的U U艇魔影艇魔影 從從1919世紀以來,只有不到世紀以來,只有不到7 7英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作為扼守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咽英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作為扼守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咽喉要道。二戰(zhàn)爆發(fā)后,墨索里尼旗下的意大利海軍和英國海軍在地中海幾次交戰(zhàn),喉要道。二戰(zhàn)爆發(fā)后,墨索里尼旗下的意大利海軍和英國海軍在地中海幾次交戰(zhàn),均被打得狼狽不堪。墨索里尼不斷向希特勒求援,要求德國海軍的均被打得狼狽不堪。墨索里尼不斷向希特勒求援,要求德國海軍的“惡狼惡狼”U U型型潛艇進入地中海以打擊英國軍艦。然而,英軍對這一企圖早已料到,為了形成關門潛艇進入地中海以打擊英國軍艦。然而,英軍對這一企圖早已料到

27、,為了形成關門打狗之勢,英軍在直布羅陀布置了重兵把守,大量雷達、聲納和反潛驅(qū)逐艦牢牢封打狗之勢,英軍在直布羅陀布置了重兵把守,大量雷達、聲納和反潛驅(qū)逐艦牢牢封鎖了海峽。德國潛艇只要一接近海峽馬上就會被發(fā)現(xiàn)。然而,怪事卻出現(xiàn)了:鎖了海峽。德國潛艇只要一接近海峽馬上就會被發(fā)現(xiàn)。然而,怪事卻出現(xiàn)了:19411941年年1111月月3 3號,英國皇家海軍的號,英國皇家海軍的“皇家方舟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在東地中海被德國潛艇號航空母艦在東地中海被德國潛艇U-81U-81號號以以3 3枚魚雷擊沉,艦上枚魚雷擊沉,艦上900900多人僅一人生還;同月,多人僅一人生還;同月,“馬來亞馬來亞”號戰(zhàn)列艦也被德國潛號戰(zhàn)列艦也被德國潛艇擊傷;艇擊傷;19421942年年6 6月月5 5號,英軍在地中海最大的軍艦之一,排水量近四萬噸、裝備號,英軍在地中海最大的軍艦之一,排水量近四萬噸、裝備8 8門門1515英寸大炮的英寸大炮的“巴哈姆巴哈姆”號重型戰(zhàn)列艦在距離利比亞海岸號重型戰(zhàn)列艦在距離利比亞海岸3030海里處被德國潛艇海里處被德國潛艇U U331331號擊沉,英軍號擊沉,英軍863863人喪生。一個月后,人喪生。一個月后,U U331331號安然出現(xiàn)在了法國的拉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